電影城市性的意義
1. 電影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意義呢
所謂影視藝術來源於生活與工作,而電影作為一門視覺、聽覺、思覺等綜合人類各種「覺」的藝術,對大眾來說,有著諸多不一般的意義。
世間百態、人俗風情、善惡交錯,我們似乎都可以通過影像來一窺究竟。哪怕再平凡的人,在心底也總會留存著一塊地方安放「另一個自己」。
而電影的力量,就是將「他「無限放大,在虛幻與現實的轉換之中,為我們帶來謎一般的夢境。
2. 城市之光的含義
《城市之光》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9vmuNBCNw8b79z0Vp-KWcA
《城市之光》(CityLights)是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導演並主演的一部無聲影片,1931年3月7日上映,這也是他第74部作品。電影講述了一個流浪漢與賣花女的愛情故事。影片誕生之時正是美國最嚴重的經濟危機時期,卓別林也將此社會現實融入到影片的創作中。《城市之光》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成功,深受世界各地觀眾的喜愛。本片也成為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指定典藏珍品。
3. 電影節對於電影產業有什麼影響
相對各國電影行業對於戛納、威尼斯等國際電影節獎項的關注,國內電影節的評獎卻暗淡了很多。國際一流電影節都具有非常悠久和專業的評獎傳統,每年都會聚集世界頂級的電影人,按照嚴格又符合各個電影節特色和精神的標准,在眾多參展電影中選出優秀的作品。這樣的獎項是具有極高公信力,無疑會對獲獎影片的宣發和交易有著重大的影響,對於電影人來說也是具有極高的吸引力。而中國國內的電影節通常沒有這樣嚴肅的評獎環節。當評獎僅僅變成了走過場,所頒發的獎項也就沒法為參評影片增值,故吸引力也就不強了,最後只能矬子里拔將軍,進入下一個惡性循環。(不光獎項公信力不高,部分以影片交易為亮點的電影節,交易數額都存在虛高)
無市場化運作:基本國內的電影節都需經廣電總局批准才能進行進一步的申請。雖然沒有明文規定個體單位不能申請電影節,但大部分批文都會發放給掛靠在國有企業或事業單位的組織。這種背景下,也就談不上什麼市場化運作了。沒有市場競爭也就很難有特色和生命力,就成為了一種指標性的文化活動。中國的電影節能否具備對中國電影產業更積極和有實際意義的作用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4. 城市性質的意義
首先,確定城市性質,能為城市發展戰略和總體規劃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其次,確定城市性質,能為確定城市的合理規模提供科學依據。
再次,確定城市性質,能明確城市部門結構,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
最後,確定城市性質,能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資源,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5. 什麼是電影,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電影的意義在於它的出現只是讓世界在你眼裡出現的更真實,沒有遮遮羞羞的蒙蔽與掩蓋,讓人的視角層面拓展的更加曠遠與寬闊,豐富觀影者的思維角度,使之與原生蘊存的思想、觀念得以多元交匯,收獲新生精神的啟蒙,世道艱深,誰看到的維度越多,世界在誰的眼中便越真實。
(5)電影城市性的意義擴展閱讀:
1、電影的表現手段:
電影是一種以現代科技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
電影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展現」虛擬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電影的幀速率一般是24幀每秒,隨著技術的提升,即將出現48幀甚至60幀每秒的電影。
2、中國電影之最:
中國最早放映的電影——1896年8月11日法國商人在上海徐園「又一村」茶樓內放映的「西洋影戲」。
中國第一部電影是戲曲片京劇《定軍山》,內有《請纓》、《舞刀》等片斷,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由北京豐泰照相館攝制。無聲片,長約半小時。
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是《難夫難妻》(又名《洞房花燭》),1913年在上海拍攝,無聲片,鄭正秋編劇,鄭正秋和張石川聯合導演。此片是由亞細亞影戲公司開張後的第一部作品,首開家庭倫理劇之先河。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1921年中國影戲研究社在上海拍攝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
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可放映電影——1922年由張石川導演的《勞工之愛情》又名《擲果緣》,是現存尚可放映的最早的一部中國電影,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故事片。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攝制,該片採用的是蠟盤配音的技術。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伊留繼昂電影院。1905年,由俄籍建築設計師、猶太人潘·瓦·科勃采夫開設了哈爾濱第一家電影院。原址就在道里區西十二道街和中央大街交口處,這也就是中國第一家電影院。
6. 卓別林電影城市之光的寓意
影片中出現的形形色色的角色都是那個時代社會的縮影。表達了對社會底層人們的同情。這部電影給了我們一個看上去很美好的結局,卻訴說著時代與社會的現實,讓我們領略了人性險惡。城市之中正是有了像流浪漢這樣小人物的喜怒哀樂,才顯得有光芒,他是城市的光明所在,因為有許許多多像他這樣的人,世界才如此美好。他是窮,是寒酸,是矮小,是沒有文化,但他有一顆純真的愛心。對於上層社會的人來說,他可能不名一文,可就是他這樣一束微弱的光,照亮了我們每個人的心。為了心上人,他願意付出一切,而這些正是那些有錢的上層人根本不會去做的,大官貴族們更不會在乎像一個盲人姑娘一樣的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反映出當時社會的殘酷和冷漠。正是卓別林讓我們意識到,世間還有這種單純而又如此凄美的愛情故事。流浪漢的經歷點亮了城市之光,卓別林的表演更是點亮了無聲電影的光芒。電影中流浪漢的角色雖然讓我們感到可憐,但他並不可悲,用自己的不卑不亢來與社會的黑暗作斗爭,善良的一面在他這得到了很好的表現。在這座城市中只有蹩腳的流浪漢一直堅持著,他正是這座灰暗的城市中一道永不熄滅的光芒,他雖然矮小、卑微,但他卻向世人詮釋了至真至純的偉大愛情故事。現實生活或許並不那麼美好,甚至使我們失望,但總有一些事情值得我們期待,只要努力,就會有奇跡發生。
——逸若安年 新浪博客 觀《城市之光》之感悟 節選——寫得挺好的
7. 電影公司能給城市帶來什麼好處
能夠促進當地的傳媒發展,也能帶動當地的娛樂休閑事業
8. 美國電影城市之光所要表達的深刻內涵是什麼如今面對種種社會問題,對我們現代人有什麼啟示
首先它是一部好看的喜劇電影
其次,它是一部愛情片
再次,它沒有什麼深入的內涵,只是嘲諷了富人的富生活。方法是通過自嘲與吸引同情。
最後,沒有什麼啟示。
佛說,信則有不信則無。你說有就有,你說沒有就沒有。
最後一點:我猜你是個老頭子,偏左,空想家。
9. 北京舉辦國際電影節有什麼意義
北京舉辦國際電影節旨在匯聚世界電影優秀成果,增進國際電影交流合作,推動跨區域、跨文化的電影傳播,實現電影人和電影資本的跨文化合作,拓展國產電影國際傳播空間、推動中國電影「走出去」,是北京市建設世界城市、打造東方影視之都的重點文化活動。
電影節的標志是一枚有著七彩葉片的風車,七枚葉片代表電影是世界的第七大藝術。每枚葉片上都有膠片的齒孔,意為每枚葉片都是城市的一個剪影,代表城市的進步與電影文化的發展之間的某種關聯性,「轉動的風車寓意著吉祥如意,也預示著電影產業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創辦背景
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在北京誕生。從此,電影與北京這座古老的城市結下了不解之緣。
北京市擁有全國80%的製片機構,擁有全國80%的導演、演員、攝影等創作人才和製片人才、管理人才和營銷經紀人才,電影創作碩果累累。全國37條城市電影院線中有13條院線在京有所屬影院。
2010年,北京的電影業快速發展,電影佳作精彩紛呈,優秀人才脫穎而出,電影產業生機勃勃,北京地區故事片產量約佔全國的50%,年觀影人數超過2700萬人次,電影票房收入接近12億元。
北京要建設中國特色的「世界城市」,打造「東方影視之都」,不僅需要文化的支撐,也需要文化資源的逐步積累。舉辦電影節,在促進電影國際化發展與「世界城市」建設中實現「雙贏」。
「在北京舉辦國際電影節是我作為一個老電影人多年的願望。」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李前寬。 在此背景下,2011年北京國際電影季正式創辦,2012年2月,北京國際電影季更名為北京國際電影節,每年舉辦一屆並設立評獎單元,2013年開始評獎,自此,主競賽單元「天壇獎」正式設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北京國際電影節
10. 城市宣傳片的目的和意義
城市宣傳片的作用是宣傳城市的人文文化,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人去這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