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票房收入的發展過程
① 電影行業的現狀以及就業前景是怎樣的
一、電影行業的現狀
2020年,全球電影市場受新冠疫情影響,各地區總票房均同比降幅超過70%。而此前一直占據世界電影市場C位的北美,在2020年度累計票房僅20.89億美元,僅為2019年的18.45%,創40年來歷史新低。
2020年中國率先從疫情中恢復過來,封城措施解除後人們對於外出娛樂的熱情高漲,盡管中國電影總票房因疫情影響比上年減少68.23 %,但中國電影票房仍然以29.83億元的好成績,遠高第二名北美8.94億元的票房,取得2020年全球票房第一的好成績。
二、電影行業的就業前景
電影學的就業前景很好,就業率也不錯。畢業生主要到廣播電視,新聞宣傳部門,電影行業,娛樂行業等從事電影的製作、策劃等工作。
電影產業市場規模仍需時間恢復
2015-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總收入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019年前中國電影行業發展良好,電影票房達到642.7億元,同比增長5.4%;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中國電影市場受到重創,2020年票房僅有約204.2億元,同比下降68.23%。2020年後,電影產業將逐年回歸正軌。
② 我國2021年電影總票房達472.58億,中國電影的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我認為中國電影在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好的發展的,因為我們國家普通老百姓對電影文化的需求已經越來越高了,會帶動這個產業的繼續發展的。
2021年電影總票房取得了超過450億元的收入,這已經成為了一個信號,要知道2021年我們國家的疫情依然是存在的,而且很多的電影院是在管控當中的。電影行業的發展能夠讓我們國家獲得更多的收入,能夠讓我們國家的就業變得更容易一些。
中國的電影市場在不斷的擴張。
中國的電影市場基本上是從零開始發展的,因為我們國家在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首先滿足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物質條件,中國的電影市場在未來將會得到更多普通老百姓的關注,只有滿足了大家的需求,才能夠獲得更多的票房。
電影市場在未來將會迎來更好的發展,這個行業在未來也會擁有更加激烈的競爭的。對於那些擁有了比較知名度的演員以及導演來說,拍攝作品能夠更好的滿足大眾的需求,也能夠獲得更多的利益。
③ 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
1895年,世界第一部電影誕生,人類的藝術創造和文化理想進入了嶄新的歷史紀元。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伴隨著世界電影的進程,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復興,以其鮮明的民族個性和審美特徵,取得了輝煌成就,鑄就了歷史豐碑,為世界電影做出了獨特的藝術貢獻。
民俗電影時期
這一階段從1980年代後期到1990年代前期,以陳凱歌的《黃土地》、張藝謀的《紅高粱》以及《霸王別姬》、《活著》為代表。中國電影邁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並開始在國際上受到關注,取得了金熊、金獅、金棕櫚、威尼斯等一系列大獎。這一時期的中國電影以封建家庭為背景,表現了在中國封建專制時期罪與罰的悲劇故事。這些題材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外國民眾對中國的誤解,但卻使更多的人對中國產生了興趣,也使得第五代中國電影人如鞏俐、葛優、張藝謀等中國電影人成長為世界電影人。
獨立電影時期
199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末期,是近代中國電影業最低潮時期,一方面是由於我國政府對電影行業的審查過為嚴格,另一方面則是由於電視文化的沖擊。在這種艱難的歷史背景下,第6代中國電影人從邊緣文化姿態、下層民眾的生活以及中西方文化融合等角度出發製作了一定量的作品,在世界各大電影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洗澡》、《頭發亂了》等。
跨國電影時期
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中國的電影產業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新階段。中國電影的巨大進步使得電影回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僅去年一年我國電影的海外票房收入已達19億,超過了國內票房收入(28億)的2/3。以古典題材、義俠主題、異戀故事、武打橋段為表現手法的中國電影贏得了國際市場的廣泛好評。《英雄》、《天下無賊》、《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便是這一時期的傑出代表。與此同時通過電影這一巨大的廣告載體,中國的文化也越來越為海外所知悉。
④ 誰能告訴我中國電影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
中國電影發展史有4個階段。
1、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著名京劇老生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中國電影一開始,就和中國傳統的戲曲和說唱藝術結合起來,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電影類型。
2、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間,涌現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鋪子》等一大批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銀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次高潮。
3、九十年代初,《開國大典》、《大決戰》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和《焦裕祿》、《鳳凰琴》等現實題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4、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照實說,中國電影先後實施了影視合流改革、電影精品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電影股份制、集團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藝術質量和形式都有嶄新的突破和提高。
(4)中國電影票房收入的發展過程擴展閱讀
中國第一部電影介紹
《定軍山》是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在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並在前門大觀樓放映,該片由任慶泰執導,譚鑫培主演。影片於1905年12月28日在中國(清朝)上映,結束了中國沒有國產電影的歷史。
影片《定軍山》取材於《三國演義》第70和71回,是講三國時期蜀魏用兵的故事。著名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譚鑫培在鏡頭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幾個片斷。片子隨後被拿到前門大觀樓熙攘的人群中放映,萬人空巷。
⑤ 中國近代電影發展歷程
1895年,世界第一部電影誕生,人類的藝術創造和文化理想進入了嶄新的歷史紀元。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伴隨著世界電影的進程,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復興,以其鮮明的民族個性和審美特徵,取得了輝煌成就,鑄就了歷史豐碑,為世界電影做出了獨特的藝術貢獻。
民俗電影時期
這一階段從1980年代後期到1990年代前期,以陳凱歌的《黃土地》、張藝謀的《紅高粱》以及《霸王別姬》、《活著》為代表。中國電影邁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並開始在國際上受到關注,取得了金熊、金獅、金棕櫚、威尼斯等一系列大獎。
這一時期的中國電影以封建家庭為背景,表現了在中國封建專制時期罪與罰的悲劇故事;這些題材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外國民眾對中國的誤解,但卻使更多的人對中國產生了興趣,也使得第五代中國電影人如鞏俐、葛優、張藝謀等中國電影人成長為世界電影人。
獨立電影時期
199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末期,是近代中國電影業最低潮時期,一方面是由於我國政府對電影行業的審查過為嚴格,另一方面則是由於電視文化的沖擊。在這種艱難的歷史背景下,第6代中國電影人從邊緣文化姿態、下層民眾的生活以及中西方文化融合等角度出發製作了一定量的作品,在世界各大電影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洗澡》、《頭發亂了》等。
跨國電影時期
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中國的電影產業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新階段。中國電影的巨大進步使得電影回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僅去年一年我國電影的海外票房收入已達19億,超過了國內票房收入(28億)的2/3。以古典題材、義俠主題、異戀故事、武打橋段為表現手法的中國電影贏得了國際市場的廣泛好評。《英雄》、《天下無賊》、《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便是這一時期的傑出代表。與此同時通過電影這一巨大的廣告載體,中國的文化也越來越為海外所知悉。
(5)中國電影票房收入的發展過程擴展閱讀:
由1896年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雖然外商在中國電影市場占據了壟斷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國電影活動的開始。1903年,德國留學生林祝三攜帶影片和放映機回國,租借北京前門打磨廠天樂茶園放映電影。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京劇老旦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的部份場面。
中國電影一開始,就和中國傳統的戲曲和說唱藝術結合起來,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電影類型。但是最早嘗試拍攝這種電影類型的豐泰照相館只屬小本經營,算不上是電影機構。
直至商務印書局「活動電影部」的出現,才真正代表中國製片業的開始。在這段期間,除了「商務」之外,先後出現的電影製片機構還包括由美商投資「亞細亞影戲公司」、「幻仙」、「中國」、「上海」、「新亞」等,由於他們的成員多是來自戲劇舞台,所以當時的電影題材和內容大多源於中國戲曲和文明戲。此外,他們也開始拍攝劇情短片和長片,對電影這種藝術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嘗試。
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歷經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革命戰爭時期,新中國建設時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等各個歷史階段;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模擬到數字,從傳統到現代的技術變革進程。
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電影都留下了優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時期,有《孤兒救祖記》等關注社會改造的進步電影;抗日救亡時期,有《狂流》《中華兒女》等鼓舞鬥志、弘揚愛國主義的影片;抗戰後,《八千里路雲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又深刻揭示社會矛盾和本質,形成現實主義的創作潮流。
她說,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間,涌現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鋪子》等一大批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銀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次高潮;經歷十年文革浩劫,中國電影走出低潮,拍攝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實踐、針砭社會時弊的優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國大典》《大決戰》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和《焦裕祿》《鳳凰琴》等現實題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趙實說,中國電影先後實施了影視合流改革、電影精品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電影股份制、集團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藝術質量和形式都有嶄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離開雷鋒的日子》《喜蓮》《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還出現了《不見不散》等賀歲片、喜劇片的新樣式,涌現出一大批新生力量。進入新世紀,中國電影形成了國有、集體、民營多種所有制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電影發展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
《鄧小平》《可可西里》《台灣往事》等力作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英雄》《神話》等國產大片共同占據了中國市場的主導地位,並在世界影壇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票房奇跡。中國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個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標志著第三次發展高潮的到來。
⑥ 中國電影電視業的發展歷程
1895年,世界第一部電影誕生,人類的藝術創造和文化理想進入了嶄新的歷史紀元。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伴隨著世界電影的進程,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復興,以其鮮明的民族個性和審美特徵,取得了輝煌成就,鑄就了歷史豐碑,為世界電影做出了獨特的藝術貢獻。
民俗電影時期
這一階段從1980年代後期到1990年代前期,以陳凱歌的《黃土地》、張藝謀的《紅高粱》以及《霸王別姬》、《活著》為代表。中國電影邁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並開始在國際上受到關注,取得了金熊、金獅、金棕櫚、威尼斯等一系列大獎。這一時期的中國電影以封建家庭為背景,表現了在中國封建專制時期罪與罰的悲劇故事。這些題材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外國民眾對中國的誤解,但卻使更多的人對中國產生了興趣,也使得第五代中國電影人如鞏俐、葛優、張藝謀等中國電影人成長為世界電影人。
獨立電影時期
199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末期,是近代中國電影業最低潮時期,一方面是由於我國政府對電影行業的審查過為嚴格,另一方面則是由於電視文化的沖擊。在這種艱難的歷史背景下,第6代中國電影人從邊緣文化姿態、下層民眾的生活以及中西方文化融合等角度出發製作了一定量的作品,在世界各大電影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洗澡》、《頭發亂了》等。
跨國電影時期
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中國的電影產業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新階段。中國電影的巨大進步使得電影回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僅去年一年我國電影的海外票房收入已達19億,超過了國內票房收入(28億)的2/3。以古典題材、義俠主題、異戀故事、武打橋段為表現手法的中國電影贏得了國際市場的廣泛好評。《英雄》、《天下無賊》、《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便是這一時期的傑出代表。與此同時通過電影這一巨大的廣告載體,中國的文化也越來越為海外所知悉。
⑦ 中國將蟬聯2021年全球票房市場冠軍,中國電影業發展現狀如何
如今中國內地影視市場的不斷蓬勃發展,在近些年來,我們也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優秀影視工作人員也將自己的工作熱情以及心意投入到電影創作上,也確實創作出了一系列優秀的主旋律影片,也讓國人領略得到我國電影製作水平巨大提升。同時也能夠通過電影的製作來譜寫時代的主旋律,更好的凝聚國人的民族向心力。
在這一年多以來,中國電影市場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大幅度的份額增長,最主要的就是中國政府在應對新冠疫情,擁有很好的防控措施與成效,加上進口電影的減少,也對中國票房收入產生正面影響,作為全球電影產業龍頭的美國好萊塢,要想能夠重新占據電影市場份額巔峰,很大程度宜取決於美國接下來如何應對新一輪的新冠疫情。
⑧ 中國電影票房559.11億,中國電影經歷了哪幾個時期
電影是一種綜合性藝術,在成功發展過程中,它不斷地吸取著文學、戲劇、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攝影等各種藝術的成就與經驗。電影又是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高度後的產物,高度的綜合性和生產上的高度技術要求,規定著電影藝術不同於其他藝術的許多特點。電影的歷史發展,雖然有它自己的特殊規律,但是歸根結底,它也仍然是社會階級斗爭的一種特殊反映,所以它也不能脫離這個一般的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
另一種劃分則具體到時間:
嘗試時期(1905—1923)
探索時期(1923—1927)
商業競爭時期(1928—1932)
變革時期(1932—1937)
非常時期(1937—1945)
豐收時期(1945—1949)
新中國電影創建時期(1949—1966)
禁錮時期(1966—1976)
再探索時期(1977--1992
⑨ 中國電影票房近幾年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因為自2015年來,中國電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走上質量提升、產能優化的新階段,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取得雙豐收。特別是國產影片不斷提高創作水平,不斷豐富類型品種,受到了市場和觀眾歡迎。
與往年電影市場的表現不同,2015年高票房電影層出不窮。《速度與激情7》以24.26億元改寫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紀錄之後,不到半年,《捉妖記》以24.38億元將這一成績再度改寫。
⑩ 中國電影發展現狀分析
票房收入不足上年四成 電影產業遭受巨大打擊
從電影票房收入來看,2012-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持續增長,並成功突破600億大關。2019年,我國票房收入實現643億元,較2018年增長5.4%,增速整體呈現下滑態勢。2020年,我國電影票房收入僅為204億元,不到2019年票房收入的4成。
結合以上數據綜合來看,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使得我國電影產業遭到了巨大的打擊,電影票房收入、電影產量以及電影觀影人次均大幅下降。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