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湖嘉樂城上映電影院
㈠ 長三角一體化正在篤實前行嗎
今年6月,江蘇蘇州,浙江杭州、湖州、嘉興、金華,安徽合肥、蕪湖、宣城等8市,齊聚上海松江區,9區市簽署共建共享「G60科創走廊」戰略合作協議,一批新興產業項目落地簽約,總投資1467億元。G60的這一段,不再只是一條高速公路的名稱,更被賦予區域協同創新發展的新涵義。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已被細化分解為10多個專題300多項具體工作。在科技領域,大科學儀器設施實現共建共享,「長三角大儀網」已集聚2000多家單位的2.8萬台(套)大型科學儀器設施,總價值近300億元。交通能源領域,打通省際斷頭路專項行動梳理了首批17個項目,滬蘇省際斷頭路盈淀路—錦淀公路已實現結構貫通。信息化領域,4省市提出推動5G協同布局先試先用,到2020年實現5G網路覆蓋長三角城市群。環保領域,一份跨區域的污染治理清單將很快擬定,推動信息共享、標准統一、信用聯合獎懲等機制創新。
㈡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江蘇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
一、長三角一體化面臨的新機遇
1. 機遇一:國家戰略聚焦與疊加機遇
近年來,國家和地區積極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率先發展,先後出台了《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蘇南現代化建設示範區規劃》、《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推進長三角區域市場一體化發展合作協議》、《長三角檢驗檢疫一體化合作備忘錄》、《關於開展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的公告》、《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安徽承接產業轉移若干政策建議》《長三角地區率先實現旅遊一體化行動綱領》、《建立聯合整治機制,推進長三角生態環保一體化》等一系列政策,短時間內如此密集與全方位的政策歷史罕見,而這些政策皆旨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無疑是長三角一體化的重大機遇。
2. 機遇二:產業轉型升級機遇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總體進入新常態,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是新常態的重要特徵之一。長三角地區在發展過程中長期受到產業同構和低效率重復建設的困擾,阻礙了區域一體化的分工協作,而新常態下國家整體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規劃無疑為長三角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且「十二五」規劃強調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發展文化產業,「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也強調了發展若乾重點產業,長三角地區產業定位於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國家政策對這些產業的支持為長三角產業轉型及一體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3. 機遇三:上海自由貿易區發展機遇
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被寄望成為新形勢下上海改革開放基因的「培養皿」。目前上海自貿試驗區已經形成經過實踐檢驗且確實管用有效的基本管理制度,特別是隨著上海自貿區的擴區,其帶來的巨大「溢出效應」和「輻射效應」已初現端倪。上海作為長三角的龍頭城市,與長三角其他城市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化相通,有著長期良好合作的基礎。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上海與周邊城市的進一步深化合作、共同發展的空間將不斷拓展。上海將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長三角區域發展規劃,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為平台,努力做好加快自身發展與主動服務長三角、服務全國這兩篇大文章,與長三角兄弟省市一起,共享改革開放新機遇,共同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作出應有貢獻。
4. 機遇四:城市圈及城鎮化建設機遇
長三角被譽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30個城市的經濟總量超過10萬億元,是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王牌」。深化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利於在參與國際競爭中形成集群優勢,有利於在統籌東中西區域發展中發揮先導作用,有利於在深化城市合作中提升整體競爭合力。2015年3月26日至27日,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十五次市長聯席會議召開,本次會議致力於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建設更高水平世界級城市群為目標,深化區域合作,強化創新驅動,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進一步擴大上海自貿區的輻射效應,促進長江經濟帶聯動發展,繼續在制度創新、科技進步、產業升級、綠色發展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在新的起點上共同打造長三角經濟「升級版」。
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挑戰
1. 挑戰一:政府機制和市場機制的不協調
長三角一體化的開啟是政治動員的產物,因此長三角的發展至今仍受到政治的牽絆,逐漸形成了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該種發展模式面臨著巨大的弊端,一方面由於政府決策的科學性、政府能力的有限性以及政府行為的可監督性無法保障,可能使長三角一體化未能沿著最佳路徑推進;另一方面受傳統地方政績考核的影響,政府間尚未達成一致的利益協調機制,在非合作性博弈中,地方政府有動力也有能力在區域一體化合作中違約,為追求地方利益的最大化,「以鄰為壑」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政府間利益協調機制的不健全,致使政府頻頻對市場產生干預,造成政府機制與市場機制間根本性的矛盾,正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面臨的最大阻礙和桎梏,也是長三角完全一體化要應對的首要挑戰。
2. 挑戰二: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
雖然長三角地區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但區域間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依然嚴峻,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形成了制約。除政治和制度因素影響外,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包括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在內的要素差異,從目前情況來看,上海、蘇南、浙北地區的要素資源比較豐富,而蘇北和浙南的資源相對匱乏,導致長三角發展呈現出「上海――蘇南(浙北)――蘇北(浙南)」的梯度差異;要素差異的直接影響是產業差異,要素資源豐富地區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而不具備優勢產業的地區發展則相對落後和被動,長期以來則直接導致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異。據調查,自1995年起,長三角內部59縣(市)之間的差異一直處於不斷擴大趨勢,嚴重製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3. 挑戰三:產業同構嚴重,集聚水平不足,缺乏擁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由於客觀條件相似以及政府利益驅動下的投資方向一致,長三角地區產業同構現象嚴重。不僅產業相似系數高,同一層次中的產業結構也相同,城市特點缺乏鮮明性。據調查,長三角核心區16個城市中,分別有11個、8個、12個城市將汽車、石化、通信作為重點發展產業。雖然產業同構客觀上為產業集聚創造了條件,但產業集聚不是簡單的重復和集中,而是產業的鏈接和產城的融合,產業集聚的目的是實現資源集約利用和產業功能整合,要求企業之間加強信息交流和合作,實現優勢互補、錯位競爭、鏈接發展,進而提升整體競爭力。然而,目前長三角地區的產業在利益驅動下重復建設嚴重,難以實現集群效應,造成資源大量浪費,也無法培養品牌競爭力。
4. 挑戰四:城市間協調聯動性不足,難以發揮城市群效應
城市群建設有助於促進城市圈內經濟的增長和發展,並通過「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來逐漸縮小地區間差距。然而,從目前長三角城市群發展現狀來看,合理的城市層級和分工體系尚未形成,存在較為嚴重的「簡單均衡」或「一城獨大」現象,城市間協調聯動性不足,難以發揮城市群效應,影響一體化發展。此外,從城市群發展效率來看,由於各城市圈中心城市的輻射半徑差異,致使圈外被輻射區域的「塌陷區」和「重疊區」同時存在,資源浪費和短缺同時並舉;從城市群發展質量來看,資源與環境壓力逐年加大,城市的生活成本持續上揚而生活環境質量不斷下降,城市群的發展質量面臨考驗,城市群可持續發展的前景不容樂觀。
㈢ 上海周邊城市有哪些
上海附近的城市有:
南京、杭州、寧波、崑山、太倉、 常熟 、舟山、紹興、湖州、嘉興、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台州等。
上海,簡稱「滬」或「申」,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中國的經濟、交通、科技、工業、金融、貿易、會展和航運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
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
(3)汾湖嘉樂城上映電影院擴展閱讀
上海周邊是指以上海為中心的上海周邊城市南京、杭州、蘇州、崑山、寧波等都坐落在300公里的半徑之內的地方。
上海周邊的地級市有:舟山、紹興、湖州、嘉興、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台州等。上海周圍的副省級市有:南京、杭州、寧波。
上海周邊遍地是風景,這里有中國最活躍的商業文明,也是風光最秀美、人文底蘊最深厚的地區之一。古往今來,這里曾留下多少文人墨客的足跡。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輕輕的一句「能不憶江南」,不知打動過多少人。小橋流水,吳儂軟語,又曾留下多少千年不絕的傳奇。於是人們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㈣ 上海五大新城哪個最有潛力
5大新城:嘉定新城、松江新城、青浦新城、奉賢新城(又叫南橋新城)、南匯新城(原叫臨港新城)。個人感覺每個新城的發展趨勢和目標都不一樣,各有千秋,都有潛力!
㈤ 你認為上海周邊的城市哪裡的房價最有潛力嗎
全國一線城市主城區最貴房價排行榜,全國最貴的10個區裡面上海就佔了7個,其中靜安區、黃浦區的房價都超過12萬元每平米。盡管這份調查資料的統計數據也許有一點誤差,但是可以說明一點,上海中心市區的房價很貴,這是不言而喻的。
理由:
1、崇明之所以排在最後,就是因為長江作為一個天然屏障,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地理硬傷;
2、臨港安排在第一,主要是因為這是一個新區規劃,目前產業逐步聚集、政策高度支持,且介於最大的空港與海港之間,從未來發展格局看,地理位置相當重要;
3、在臨港新城帶動下,奉賢會有一定的地利之便,再加上南橋新城作為上海的五個衛星城之一,未來發展有一定的想像空間;
4、金山比崇明略好,原因在於可能會在長三角一體化過程中得到地利便利。
㈥ 介紹一下長三角
上海周邊買房,汾湖是我個人最看好的城市:
第一:地理位置足夠近。汾湖到上海市中心僅需30分鍾,規劃中的蘇州軌交10號線經蘇州南站到「水鄉客廳」與上海17號線、嘉興3號線貫通。
第二:長三角一體化先行啟動區。長三角一體化已上升到國家戰略,至2035年,教育、衛生、文化、體育、養老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15分鍾步行可達,覆蓋率達到99%。
第三:產業優勢。現有各類企業2800多家,擁有永鼎股份、康力電梯、東吳水泥、歐普照明,四家上市公司。以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醫葯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發展迅猛,汾湖科創園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第四:百湖之城,環境優美。汾湖全區水域覆蓋率達40%,轄區內河盪湖泊相融交錯,成為名副其實的「水城」。
汾湖買房看看嘉樂城
嘉樂城位於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核心,所在的中央城區擁有大渠盪、三白盪、洋砂盪、元盪等眾多水域,城市依水而建。毗鄰華潤萬家、星巴克、上影國際影城,汾湖性價比高樓盤,面積111-127㎡三房兩衛雙陽台瞰景高層。
汾湖嘉樂城坐落於蘇州市吳江汾湖開發區,是長三角一體化先行啟動區,至上海市中心僅需30分鍾,蘇州軌交10號線經蘇州南站到「水鄉客廳」與上海17號線、嘉興3號線貫通,交通便捷。擁有大渠盪、三白盪、洋砂盪、元盪等眾多水域,三面環湖,一線湖景資源。
汾湖嘉樂城位於汾湖行政、金融、教育、商業中心,緊鄰華潤萬家、上影國際影城、星巴克,擁有實驗小學、實驗中學,國際學校,教育無憂。吳江第五人民醫院,農貿市場環顧,生活便利。嘉樂城現有面積111-127㎡三房兩衛雙陽台瞰景高層即將開售。
㈦ 長三角是指什麼地方
這個應該是指的長江三角洲地區,也就是上海,江蘇,浙江一帶,這個應該也就是長江三角洲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㈧ 長三角的位置
江浙滬兩省一市的交界處
上海周邊買房,汾湖是我個人最看好的城市:
第一:地理位置足夠近。汾湖到上海市中心僅需30分鍾,規劃中的蘇州軌交10號線經蘇州南站到「水鄉客廳」與上海17號線、嘉興3號線貫通。
第二:長三角一體化先行啟動區。長三角一體化已上升到國家戰略,至2035年,教育、衛生、文化、體育、養老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15分鍾步行可達,覆蓋率達到99%。
第三:產業優勢。現有各類企業2800多家,擁有永鼎股份、康力電梯、東吳水泥、歐普照明,四家上市公司。以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醫葯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發展迅猛,汾湖科創園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第四:百湖之城,環境優美。汾湖全區水域覆蓋率達40%,轄區內河盪湖泊相融交錯,成為名副其實的「水城」。
汾湖買房看看嘉樂城
嘉樂城位於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核心,所在的中央城區擁有大渠盪、三白盪、洋砂盪、元盪等眾多水域,城市依水而建。毗鄰華潤萬家、星巴克、上影國際影城,汾湖性價比高樓盤,面積111-127㎡三房兩衛雙陽台瞰景高層。
汾湖嘉樂城坐落於蘇州市吳江汾湖開發區,是長三角一體化先行啟動區,至上海市中心僅需30分鍾,蘇州軌交10號線經蘇州南站到「水鄉客廳」與上海17號線、嘉興3號線貫通,交通便捷。擁有大渠盪、三白盪、洋砂盪、元盪等眾多水域,三面環湖,一線湖景資源。
汾湖嘉樂城位於汾湖行政、金融、教育、商業中心,緊鄰華潤萬家、上影國際影城、星巴克,擁有實驗小學、實驗中學,國際學校,教育無憂。吳江第五人民醫院,農貿市場環顧,生活便利。嘉樂城現有面積111-127㎡三房兩衛雙陽台瞰景高層即將開售。
㈨ 上海周邊的城市有哪些
上海周邊投資,汾湖的樓盤是可以考慮的。距離上海市中心僅需30分鍾,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核心,受國家戰略加持,目前還是環滬房產價值窪地,不管購房投資、自住、養老都能滿足。滬蘇浙高速公路、318國道、康力大道直達上海,蘇州軌交10號線經蘇州南站到「水鄉客廳」與上海17號線、嘉興3號線貫通,交通便捷。汾湖嘉樂城位於汾湖核心,擁有大渠盪、三白盪、洋砂盪、元盪等眾多水域,三面環湖,一線湖景資源,配套有洲際酒店、華潤萬家、上影國際影城、星巴克;擁有實驗小學、實驗中學,國際學校,教育無憂。吳江第五人民醫院,農貿市場環顧,生活便利。汾湖嘉樂城現有面積111-127㎡三房兩衛雙陽台瞰景高層開售。
汾湖買房看看嘉樂城
嘉樂城位於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核心,所在的中央城區擁有大渠盪、三白盪、洋砂盪、元盪等眾多水域,城市依水而建。毗鄰華潤萬家、星巴克、上影國際影城,汾湖性價比高樓盤,面積111-127㎡三房兩衛雙陽台瞰景高層。
㈩ 長三角都包括哪包括哪些城市
長三角是一個具有三重意義的概念。
地理概念:長江入海的地方,由於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斷淤積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三角形的陸地。萬里長江由西向東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攜帶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斷淤積,滄海桑田,歷經千萬年,終於形成坦盪、寬闊的三角形的陸地。
工業經濟概念:以上海為龍頭的蘇中南、浙東北工業經濟帶。這里是我國目前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經濟總量規模最大、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板塊。2004年度統計數據表明,長三角地區佔全國土地的1%,人口佔全國5.8%,創造了18.7%的國內生產總值、全國22%的財政收入和18.4%的外貿出口。
城市經濟概念:就是蘇浙滬毗鄰地區的17個市組成的都市群。長三角城市包括:上海市;江蘇省的8個市:南京、蘇州、揚州、鎮江、泰州、無錫、常州、南通;浙江省的7個市:杭州、寧波、湖州、嘉興、舟山、紹興、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