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甌市紅日電影城
1. 看完紅日電影的收獲與感想
今天我讀了《紅日》這部紅色經典,作者吳強以解放戰爭時山東戰場的漣水、萊蕪、孟良崮三個連貫的戰役作為中心,講述了共產黨華東野戰軍與國民黨的王牌軍74師之間展開的大規模戰役的故事,
讀《紅日》有感
。
漣水戰斗,描寫的是1946年秋末冬初人民解放軍沈振新軍守漣水城,國民黨王牌軍74師進攻連水城,人民解放軍經過苦戰以後,撤出陣地,北上山東的故事。
吐絲口、孟良崮兩次戰斗,描寫的是1947年2月至5月17日,蔣介石為一舉全殲山東解放軍,調集湯恩伯兵團20餘萬人,以張靈甫74師為前鋒由南向北齊頭並進,又命令濟南的李仙洲兵團由北向南推至萊蕪、新泰一線,企圖南北夾擊我軍。華野解放軍陳毅、粟裕兩位司令員決定留沈振新部在南線阻擊,大部隊則圍殲李仙洲部,著名的萊蕪戰役打響。萊蕪5萬敵軍企圖向吐絲口方向突圍。沈振新率部飛兵攻佔吐絲口,截斷敵軍退路,全殲李仙洲兵團。蔣軍不甘失敗又以張靈甫為先鋒,向我山東蒙陰縣進攻,妄圖聚殲我華野於沂蒙山區。陳毅、粟裕兩位司令員以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氣魄,圍殲74師,張靈甫卻不顧死活,占據孟良崮,妄圖以中心開花、四壁合圍的戰法置我軍於死地,兩軍72萬人在小小的孟良崮山區激戰三天三夜,血流成河,屍橫遍野。最後,沈振新部從山後小路攻入孟良崮主峰,直搗張靈甫指揮部石洞。張靈甫無路可走便自殺身亡的故事。
本書猶如一幅氣壯山河的畫,又像一首氣勢磅礴的歌。吳強老先生把人物寫得正直,把一幅幅畫呈現在我們面前,使我彷彿看到戰火紛飛的年代、在血雨腥風的戰爭歲月里,中華大地上有多少優秀兒女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為了國家的安寧和和平而光榮犧牲,他們總是赴湯蹈火的與可惡的敵人搏鬥,用他們寶貴的生命,保衛人民的利益,
讀後感作文
《讀《紅日》有感》(http://www.unjs.com)。烈士們雖然離我們遠去了,奮斗不止的精神卻永垂不朽,一代一代的傳送下去。我們今天幸福的時代,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用生命和搏鬥的精神換來的,我們應該為他們感到驕傲。
這本書很好看,吳強老先生成功的塑造了沈振新、劉勝、石東根、秦守本、黎青、張老大娘等善於指揮的高級軍事領導到英勇善戰的普通戰士和熱情善良的人民群眾,我想:如果沒有他們的不怕犧牲,團結一致,對敵人無比的恨,對人們的無限愛,就不可能消滅74師,也就不可能扭轉山東戰場的局面,我們要感謝他們,向他們學習,努力學習本領,做一個建設祖國的有用人才. 「讓信念的力量托起明天的太陽,讓思想的燭光點亮我們的靈魂」
2. 紅日的幕後花絮
戰爭影片對於場景的真實性要求很高,為了再現孟良崮戰役激烈壯觀的場面,電影《紅日》劇組來到孟良崮進行實地拍攝。
當時拍攝條件非常艱苦,劇組住在一所破舊的小學校里,床是用課桌拼起來的,高低不平,又有縫,稍微胖一點的人翻身時倘不小心皮肉便被夾在縫里,早上醒來一身血印子。瘦子也睡得不踏實,骨頭碰木頭,第二天渾身都疼。其實,這只是磨難的開始。
看過《紅日》的人對影片中人山人海、氣吞山河的場景無不印象深刻。但誰能想到,那些氣勢恢弘的場面都是演員們餓著肚子拍出來的呢。當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紅日》外景地周圍的樹皮、草根全被老百姓當作糧食剝盡、刨光了。一碗棒子麵粥、一碗地瓜乾和一個不大的饅頭便是一天的伙食。由於缺少糧食,大家常常工作到半夜還餓著肚子。由於飢餓,許多演職員腸胃都不適,難受得很。有時,演員演著演著就餓昏過去了。這樣下去怎麼能行呢?導演湯曉丹等人很著急。
在劇中飾演我軍團長劉勝的里坡是在農村長大的,對農作物種植十分熟悉。他發現外景地附近的土質很好,而且劇組要在這兒拍好幾個月,能不能在這里翻塊地來種些吃的呢?他與楊在葆一合計,便從集市上推回了一車蘿卜秧、茄子秧。大夥兒聽說要種蔬菜,頓時來了精神,全都來幫忙,翻土、澆水的、挑糞施肥的,好不熱鬧。里坡這個法子還真頂用,在大家精心呵護下,地里茄子、蘿卜長得很快,不久就可以食用了。拍了一天戲後,大家便爭先恐後地來到地里拔蘿卜,摘茄子,享受著自己辛勤勞動的果實。但蘿卜、茄子畢竟都是沒有油水的東西,無論生、熟,吃到肚子里終有不頂事的時候。於是,大家又買了些農民剛剛摘下的還沒成熟的梨,權當補充。
飢餓問題的解決好歹有了些著落,天氣卻越來越惱人了。尤其到了盛夏,拍攝時氣溫高達40度,由於拍的是冬天戲,演員還得穿著大棉衣,打著綁腿布,其感受是可想而知的。拍完戲,演員們的內衣都被汗水濕透了。而且《紅日》拍的是寬窄兩個銀幕,每個鏡頭都要拍兩次,演職員為此都得受「二茬罪」。
在烈日下,許多人都虛脫了,就連大個子中叔皇都沒能頂住,當場暈倒了,在場的護士趕忙把他轉移到陰涼處,他這才蘇醒過來。演員拍戲苦,攝影師更不用說了,沉重的攝影器材在肩上一扛就是半天,別看拍攝時很精神,一停機,整個人就像散了架似的。
盡管拍攝過程那麼苦那麼累,但同志們沒有絲毫埋怨,想到長眠在這片土地上的烈士們,大家最大的心願就是要拍好這部影片,要對得起這些革命先烈們。遇到難拍的鏡頭,許多人都搶著上。劇中有一個敵軍過小木橋遭炮擊落水的鏡頭,按要求,落水的人有的要在水面上掙扎,有的則不能再露出水面。
由於參加拍攝的戰士們都是旱鴨子,在水面上掙扎還好,但不冒頭就難了。拍了幾次都沒有成功,急得湯曉丹直跳腳。就在這時,一位戰士自告奮勇地對湯曉丹說:「我來試試看吧!」湯曉丹看著這位一米八幾身材魁梧的戰士,便點了點頭。果然,只聽得「撲通」一聲,這位戰士跳進水裡就不見了蹤影,正當大家為他擔心時,他卻從遠處冒出頭來,還朝大家招手呢。這位戰士就是後來著名性學專家陳愷。
外景地的戲拍完後,劇組回到上海開始拍內景。由於伙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沒過多久,大家原來的那副塌架子臉便開始變圓了。可導演湯曉丹對此卻犯了愁,並不停地嘀咕:「壞了,拍外景的時候都是尖臉,現在不少人成圓臉了,這前後的模樣怎麼銜接呀?」好在化妝師那雙巧手解決了他的後顧之憂。
經過全劇組的努力,1962年8月,《紅日》終於殺青了。影片以恢弘的氣勢和細膩的筆觸,准確地把握住了戰役過程和人物的命運,精心刻畫了敵我雙方20多個富有個性的正反面人物,對雙方高級指揮員形象的塑造很成功,特別是我軍軍長沈振新的堅毅果斷與敵師長張靈甫的剛愎驕橫形成了鮮明對照,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片中還有一場我軍連長石東根醉酒縱馬的場景,很有生活的情趣。當時不少人擔心這樣會有損解放軍形象,主張刪去,但湯曉丹堅決不同意,好在陳毅後來看了片子後對此也沒有說什麼,於是保留了下來。 影片拍完後,湯曉丹按規定,先將片子送到文化部和中央電影局送審。由於文化部領導此前並不看好劇本,湯曉丹等人心裡也是忐忑不安。
果然,文化部電影局有關領導看了片子後很是不滿,說:「人物性格不連貫,陳堅、劉勝、石東根都是時隱時現。團長與政委之間的矛盾沖突也不夠。總之,人物情緒沒有展現。」好在軍委方面對這部片子還是比較贊賞的,陳毅在審看了片子後激動地說:「我看《紅日》影片拍得不錯。這么長的小說,能提煉成一部影片,很不容易,是部好片子,可以讓全國的解放軍都看看。告訴他們(指攝制組),片子能拍成這樣,不容易了,可以公開發行。」陳毅發了話,電影局只得簽發了審查通過令。湯曉丹那顆懸著的心這才放了下來,他感激地說:「要不是陳毅副總理發話,《紅日》還升不起來。」
《紅日》公映後,廣大觀眾反響非常強烈,許多評論家撰文稱贊說:「《紅日》寫了戰爭,也寫了戰爭中的人物命運,確實是部好影片。」然而,江青看了影片後卻大為不滿,說了好些指責的話。
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又將《紅日》打成「大毒草」,小說作者吳強及導演湯曉丹等參與該片製作的許多人都遭到迫害。後來大家才知道,江青指責這部片子的理由就是由於陳毅肯定了這部影片,她這是成心要和陳毅唱對台戲。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山東舉行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回顧展,《紅日》終於再見天日。 「一座座青山緊相連,一朵朵白雲繞山間,一片片梯田一層層綠,一陣陣歌聲隨風傳,哎,誰不說俺家鄉好得呀兒喲……」無論看沒看過電影的人對《紅日》中的這首插曲《誰不說俺家鄉好》幾乎都是可以哼上幾句的。說來這首歌的誕生還得益於導演湯曉丹的「舉薦與保護」。湯曉丹拍電影很講究插曲的運用。
《紅日》攝制組剛成立,湯曉丹就找到了曾創作《紅旗頌》等許多優秀歌曲的作者呂其明,要他為電影《紅日》創作一首歌。
他對呂其明說:「孟良崮戰役圍攻國民黨王牌軍七十四師場面很大,戰斗也是異常的激烈。在這場戰役到來之前應該有一首歌來宣揚解放軍戰士愛家鄉、愛部隊、保衛勝利果實的情感……」呂其明領命後與詞曲作家楊庶正、肖培衍一起立即投入了歌曲的創作。為了使歌曲與影片融為一體,呂其明先看了《紅日》電影文學劇本,然後深入軍隊體驗生活,並和湯曉丹等反復研究,定下了歌曲的基調:這首歌既要反映出孟良崮人民對家鄉的熱愛,又要反映出解放軍戰士熱愛家鄉保衛家鄉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音調與節奏上要與後面表現孟良崮戰斗場面的音樂形成強烈的對比,給人以至深的藝術感受。
音樂基調確定後,呂其明便進入了艱苦的創作中,不久,便拿出了《誰不說俺家鄉好》的三段歌詞,湯曉丹還根據這首歌配合劇中情節拍了300多個場面。然而,當這首歌在膠東拍攝地給攝制組主創人員試唱時,盡管大家對這首歌很是喜歡,但許多人又覺得它太長了,應當縮短一些才好。然而,這三段歌詞已形成了一個完美的整體,並且與所拍場面相互映襯,裁去哪一段都不太合適。當呂其明聽說要裁歌曲的消息後,也是氣不打一處來,平時不發脾氣的他立即跑到攝制組大發一通火氣。對於呂其明的「發火」,湯曉丹卻一點也沒有動氣。其實,他早已決定要完整地保留下這首歌。呂其明得知湯曉丹的想法後,那顆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並專門就「發火」一事向湯曉丹道了歉。
歌曲完成了,找誰來唱呢?呂其明和湯曉丹等人對當時的民歌手一一排隊比照,最後將目光鎖定在了上海歌劇院的歌唱演員任桂珍身上。
任桂珍是個極善於博採眾長的歌唱演員,她的演唱在吐字、聲音控制、音色變化等方面汲取了民族唱法的特點;在行腔處理、表現人物等方面則汲取了我國傳統戲曲的方法,同時又借鑒了西洋發聲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由她來唱這首新創作的民歌是再合適也不過了。
於是,劇組立即將任桂珍接到劇組試唱,她那清純、甜美的歌聲如春風撲面般,立刻征服了整個劇組。片中插曲《誰不說俺家鄉好》的演唱任務自然也非她莫屬了。
《誰不說俺家鄉好》最終唱遍全國,經久不衰。
3. 電影紅日解放軍在哪裡會師
電影紅日解放軍在孟良崮會師。
《紅日》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根據吳強的同名小說改編拍攝的一部戰爭題材電影,由湯曉丹執導,張伐、高博等出演,於1963年5月1日上映。
影片主要描述的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與國民黨軍隊的漣水、吐絲口、孟良崮三次戰役為主線,講述了人民解放軍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條件下消滅國民黨王牌部隊第74師的故事。
影片也從全新和比較現代的角度來講述和演繹了那個「孟良崮上鬼神號,七十四師無處遁」的解放軍軍事史上的轉折之戰。
結局中,張靈甫陷入重圍,驚慌失措,想以聲東擊西的詭計逃避被殲滅的命運:一邊向540高地發動佯攻,一邊卻妄圖從385高地突圍出去。
解放軍識破敵人的陰謀,以強有力的攻勢粉碎了敵人的突圍企圖。戰斗中,團長劉勝不幸犧牲。在攻佔孟良崮頂峰時,石東根連的戰士搭了人梯攀上懸崖絕壁,直搗張靈甫指揮部石洞。
張靈甫無路可退,便與眾部屬自殺殉國。紅日當空,碧雲明麗,解放軍各路大軍在孟良崮上勝利會師。紅旗如林,歡聲雷動。
4. 紅日 電影 紅日 電影 下載 在線
《紅日》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w5u4lRQd_xCKE06_0-9U_A
《紅日》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戰爭故事片,由湯曉丹執導,張伐、高博等出演,於1963年5月1日上映。
5. 電影紅日主要內容50字
1946年冬,我軍在蘇北漣水城與敵軍74師激戰後,主動北撤山東。敵74師師長張靈甫向我山東沂蒙山區進犯,企圖與我主力決戰。戰斗中連長石東根因魯莽上了敵人假投降的當。在孟良崮戰役中,張靈甫企圖將我軍主力吸引於孟良崮。沈軍長切斷74師退路,團長劉勝在戰斗中犧牲,石東根連搭人梯攀上懸崖,直搗敵師部全殲74師,擊斃了張靈甫。
1946年,我軍在蘇北漣水城與敵軍激戰後撤退山東,敵軍師長張靈甫向山東進犯,戰斗中,團長劉勝英勇犧牲。石東根連搭人人梯攀上懸崖,全殲74師,擊斃了張靈甫。(自己刪減的,弄的不好不要介意……)
6. 電影紅日在哪拍的
電影紅日外景取景地在山東棲霞縣農村。1961年6月,影片正式開拍。攝制組赴山東棲霞縣農村拍外景。該片被列為重點影片,需同時拍成寬窄兩個銀幕,拍攝時間和勞動量都增加一倍。
當時全國災荒,攝制組雖受「特殊照顧」,能吃上高粱、玉米混合粉蒸的饃饃,但是這種食物下肚後會引起脹氣,導致不少人腸胃鬧病。他們住的是農村小學,用破課桌拼起來當床,翻身時皮肉被拼縫夾成一條條血印子,還被蚊子、跳蚤弄得徹夜難眠。
(6)建甌市紅日電影城擴展閱讀:
電影角色介紹:
1、沈振新演員張伐: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指揮員,睿智、深沉、堅毅、果斷、穩重。為革命不辭辛苦,經常通宵達旦地工作。對下級嚴肅親切,情深而辭嚴。
張伐,早年就讀於華光戲劇學校,畢業後主要從事演劇活動。曾先後在上海劇藝社、苦幹劇團、上海藝術劇團演出話劇《蛻變》、《大馬戲團》、《秋海棠》、《夜店》等。
1942年拍過一部《亂世風光》,主要從影生涯則始於戰後,在「文華」、「中電二廠」、「啟明」等電影公司主演了《太太萬歲》、《夜店》、《雞鳴早看天》、《街頭巷尾》等影片,成為當時有影響的小生演員。1949年後在《龍須溝》、《紅日》等影片中擔任主要演員。
2、丁政委演員高博: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是沈振新軍長的老搭檔,負責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人,為人機智風趣,心思縝密,有力地支持著沈軍長指揮作戰。
7. 電視劇紅日劇情介紹
紅日劇情介紹
1946年冬天,國民黨發動的內戰處於最激烈的階段,蔣介石軍隊大規模進攻華東解放區。人民解放軍沈振新軍與蔣軍王牌部隊整編74師在蘇北漣水城發生了激烈的交戰。
為保存實力,我軍主動北撤。但敵軍非常猖狂,又聯合83師,組成20萬人的部隊進犯山東沂蒙山區,妄圖將我軍主力擊潰。但我軍戰士士氣鼓舞、驍勇頑強,在47年冬爆發的萊蕪戰役中重創了74師。
但在戰斗中,連長石東根一時大意,中了敵人假投降的奸計,使部隊受到了不必要的損失,而戰斗結束後,他又陶醉於勝利,驕傲自滿。軍長沈振新對他進行了批評教育,使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積極改正。
在隨後的孟良崮戰役中,他有勇有謀,帶領戰士搭出人梯,登上了懸崖峭壁,搗毀了敵軍指揮所,並擊斃敵軍師長,全殲74師,取得了最後勝利。
吳強的《紅日》是當代文學史上影響深遠的宏篇巨著,上世紀六十年代拍攝的同名電影曾轟動一時,一曲《誰不說俺家鄉好》風靡全國,至今仍傳唱不衰。
其核心情節「打張靈甫,打74師」更是家喻戶曉,成為幾代人難以忘懷的傳奇故事。浙江衛視全國首播的這部全新力作《紅日》,將再現孟良崮戰役的艱辛和輝煌。
電視劇《紅日》由作家趙銳勇和王彪歷時兩年、十易其稿完成編劇,由多次奪得「飛天獎」的著名導演蘇舟執導。
8. 紅日電影有哪些
經典的紅色電影實在太多了,有:《上甘嶺》、《雞毛信》、《鐵道游擊隊》、《小兵張嘎》、《地道戰》、《英雄兒女》、《閃閃的紅星》、《紅色娘子軍》等。
《上甘嶺》講的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抗擊美帝侵略者的一次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八連已經在山上坑道里堅持戰鬥了一個月。由於敵人的封鎖,部隊嚴重缺水,戰士們的嘴唇都乾裂了,師長派人歷盡千辛萬苦才送上一些蘿卜,並特意送給連長兩個蘋果。雖然連長自己是那樣乾渴,卻把兩個蘋果分成許多片,分別送到全連每個戰士的手上。
《雞毛信》主要講述了龍門村的兒童團長海娃奉命給八路軍送雞毛信的路上所發生的故事,結構單純,情節曲折,一個懸念接著一個懸念。正是在曲折跌宕的驚險情境中,影片以生動細致的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堅貞頑強、機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海娃的藝術形象
《鐵道游擊隊》這部紅色電影講了在山東臨城棗城淪陷的時候,一支由大隊長劉洪、政委李正帶領的游擊隊在鐵路上,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斗爭的,他們阻擊了故人的進攻,為抗日戰爭作出重要的貢獻。
《小兵張嘎》通過寓意豐富的細節安排和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主人公一身「嘎氣」,倔頭犟腦卻又聰慧勇敢。編導緊緊把握住分寸,不讓他超出時代及兒童的特點,使之令人信服。具有含蓄和抒情意味的白洋淀風光,烘托出小主人公成長的環境與氛圍。張嘎及片中其他幾個純朴可愛的兒童形象,影響了幾代小觀眾。
《地道戰》本片不僅僅是軍事題材的戰爭片,更是充滿幽默趣味的、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具有喜劇色彩的故事片。塑造了眾多可親可愛的英雄形象,妙趣橫生的對白和旁白,增強了藝術感染力。此外昂揚樂觀的音樂基調,也增添了影片的魅力,實在是紅色經典中的經典。
收起 0 3
2019-08-10
關注
1、《閃閃的紅星》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中國兒童紅色電影。該片由李昂、李俊執導,祝新運、趙汝平、劉繼忠主演主演。於1974年10月1日上映。
2、《劉胡蘭》拍攝於1996年,由山西電影製片廠出品,是沈耀庭執導,池華瓊主演的戰爭劇情片。該片講述了女英雄劉胡蘭的英雄事跡。
3、《南征北戰》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的軍事影片,由成蔭、湯曉丹聯合執導,陳戈、馮喆、湯化達等主演,於1952年上映。
4、《地雷戰》是由唐英奇、徐達、吳健海執導,白大均、張長瑞、吳健海等人主演的戰爭片。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