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電影票房將被幾人承包
『壹』 2021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200億,這一數值究竟有何意義
可以說這些數字代表著國產電影的進步與驕傲。面對以往的電影片票房牢牢被國外電影所壟斷,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原因很復雜,比如:國內觀眾的“崇洋化”、“挑剔性”、“嚴格性”造成這些原因無可厚非是給予國產電影的排斥與蔑視,但是國產電影自從近些年來更是突飛猛進,出現了一大批很優質的電影。比如《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等,無論是在網上與現實中的觀眾評價都很高,我國愛國主義電影《戰狼》更是突破了幾十億的票房,不得不令人振奮人心,也從側面印證了只要中國電影敢於創新、敢於拼搏、甘於奉獻一定會“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三、實事求是方是道
我們無論做事還是演電影最主要的還是實事求是,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方顯真,敢於真實才能令人敬佩,甘於奉獻才能令人銘記,“假功夫”“花拳綉腿”不可能長久的。
『貳』 能承起中國票房的明星有哪幾個誰排第一
相較於去年暑期檔《戰狼2》的一騎絕塵,今年的暑期檔,《我不是葯神》率先引爆市場,收獲超過30億票房,而這部電影,在項目籌備之初,徐崢也覺得「可能不賺錢」,有的人氣演員在受邀時也擺出了一副非10億票房不演的姿態,但,市場給予了這部電影票房與口碑雙贏的最好回報。
徐崢:做演員的徐崢,是一位很有喜劇天賦的演員,做導演的徐崢,也能夠拍出搞笑的電影,就徐崢目前拍攝的電影來看,徐崢既是一位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也是有票房號召力的導演。
周星馳:周星馳出演了很多經典的角色,給觀眾留下了很多深刻的印象,周星馳確實是一位很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做導演之後的周星馳,也是一位很有票房號召力的導演,《西遊降魔篇》、《美人魚》這些電影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
『叄』 《攀登者》出品方和阿里簽訂30億的保底協議,有望刷新中國票房史嗎
自從吳京自己做了導演之後,第一部電影《戰狼2》全球票房8.7億美元,摺合成人民幣約58.5億,第二部《流浪地球》雖然他只是參演者和投資人,但也創下了近50億的票房,兩部電影破百億,難道還需要再用另一部電影來證明他的眼光和實力嗎?顯然是不需要的,況且,這部電影不需要「如果」票房也不會太低。
據有關媒體透露,《攀登者》出品方和阿里簽訂了30億的保底協議,也就是說這部電影就算是只有一億的話也會按照30億來進行票房分賬,出品方是穩賺了。從這點足以看出,《攀登者》這部電影票房一定不會差的,畢竟有眾影帝影後同台飆戲。電影《攀登者》定檔9月30,有望刷新中國票房史,如果是這樣的話,中國票房的前三就都是吳京了,而且吳京也能因為這三部電影成為150億影帝了!
『肆』 中國電影票房首超北美成全球第一票倉,貢獻度比徐崢還高的電影人是誰
今年好萊塢電影其實有不少都被引進中國,大投資大手筆的就有2部,一部是耗資14億的諾蘭新作《信條》,另一部便是不能說的20億大片某某蘭。
有了《八佰》的背書,管虎之後的電影會更被大家關注,那才是對他最大的認可,也期待管虎的下一部力作可以再掀狂潮。
『伍』 撐起中國電影票房的四個男人,他們是誰
撐起中國電影票房榜的四個男人,我認為是下面這幾位:
一、沈騰既然是要撐票房,那肯定還是以演員為主,畢竟很多人看電影都是沖著主演去的,主演決定了他們掏錢買票的利索程度。
根據貓眼專業版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男主演票房榜的前四位是沈騰、吳京、王寶強、黃渤。
沈騰主演電影12部,總票房195.68億。吳京主演電影16部,總票房172.83億。王寶強主演電影25部,總票房170.27億。黃渤主演電影36部,總票房169.20億。
黃渤就更不用說了,除了顏值差點,其他方面可都是頂尖的。演技一流、情商高、口才好,雖然人氣沒有那些流量明星高,但票房號召力絕對強。
基本上看見有黃渤出現的電影,質量都差不了。因為他是一個很認真的演員,選擇劇本很謹慎。他不僅對得起自己的職業,更對得起觀眾的期待。
總結按照電影男主角來分的話,撐起中國電影票房的四個男人就是沈騰、吳京、王寶強和黃渤了。如果要按導演來分的話,那應該是陳思誠、寧浩、徐崢、管虎。
『陸』 他們四個撐起中國電影票房,吳京和沈騰都在榜上,還有誰上榜了
隨著國內影視業的發展,現在圈中涌現出很多優秀的演員,不過雖然他們的演技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觀眾們的認可,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的票房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績。而在國內演技既能得到觀眾的認可,又能撐得起電影票房的演員只有4位。
一、沈騰
這些年,只要沈騰出演的電影,票房都很不錯。沈騰出演的電影中,票房最高的是《你好,李煥英》。目前位列中國影史票房第二的寶座,上映34天,總票房52.78億。他主演的《我和我的家鄉》,位列中國影史票房第14位,票房28.29億。《西虹市首富》票房25.47億,《羞羞的鐵拳》22.13億。
四、黃渤
黃渤就更不用說了,除了顏值差點,其他方面可都是頂尖的。演技一流、情商高、口才好,雖然人氣沒有那些流量明星高,但票房號召力絕對強。
基本上看見有黃渤出現的電影,質量都差不了。因為他是一個很認真的演員,選擇劇本很謹慎。他不僅對得起自己的職業,更對得起觀眾的期待。
總結
按照電影男主角來分的話,撐起中國電影票房的四個男人就是沈騰、吳京、王寶強和黃渤了。如果要按導演來分的話,那應該是陳思誠、寧浩、徐崢、管虎。
『柒』 電影收入的票房是怎麼分配的,演員多少,投資方多少,導演製片人分多少。
作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歷年來,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不斷創造奇跡,在國際上也更具影響力,國產影片單片票房累計收入超20億、30億、50億的電影也不在少數。
影片票房火爆的背後,當然是投資方大賺特賺。比如說一部成本3000萬的影片,最終票房達到12.69億,這部影片就是當時很受歡迎的《泰囧》,影片背後的投資方有一位90後,於宇昂投《泰囧》400萬,經票片分賬獲得的收益為7000萬;成本為5億的《紅海行動》,四川人投資百分之十,也就是5000萬,最終吸金1.2個億……
選擇想投資的電影→了解項目資料與合同→確定認購金額→打款到出品公司對公賬戶→簽訂合同→等待電影上映→電影上映後等分紅→會計律師所計算好分紅→打款到合同上的銀行卡上。
『捌』 華語電影票房的最高紀錄是多少
2000年卧虎藏龍2.13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7.63億)
卧虎藏龍也是迄今為止北美最高票房外語片(1.2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0.60億)
同時也是華語電影史上第一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2002年英雄1.77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4.65億)
2008年赤壁2.51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7.07億)
赤壁是分上、下兩部上映,當年1美元兌6.8009人民幣,所以折算人民幣還是沒卧虎藏龍高。
赤壁上下兩部在日本創下華語電影有史以來最高票房紀錄(100億日元,摺合人民幣7.2億),
同時也在韓國創下華語電影有史以來最高票房紀錄(觀影人次433萬,摺合人民幣1.556億)。
『玖』 現在中國電影的票房到底怎麼分成 中國大製作電影的實際成本是多少
1994年,為改變電影市場的蕭條局面,時任中影公司總經理的吳孟辰向電影局提議以國際通行的票房分賬形式,進口最新的一流外國影片,以發行的收入扶持老、少、邊、窮地區電影事業。1994年底,廣電部電影局批准了這個建議,提出每年可以進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和表現當代電影成就」的影片。於是有人將這10部影片稱為「10部大片」,大片的名稱也因此而流傳開來。參照國際通行的票房分賬形式,進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製片方35%,發行方17%,放映方48%。為了迅速佔領中國市場,進口大片的製片方還承擔了宣傳的費用。盡管這樣的分賬比例似乎對製片方較為不利,但後來的事實證明,國外尤其是美國製片方依舊從中國的市場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中影公司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雖然進口影片的數量有限,但在進口速度上絕不落後。據介紹,無論哪一國家生產的最新影片,我們的購片人員都可以在影片尚未公映之前看到,選定後立刻以快件送回國內。據說,中影公司負責海外選片的6個人每年至少要看1050多部片子,然後從中精選100多部送審,最後確定進口10部分帳大片。
由於進口大片的巨額利潤,國內一直有打破大片壟斷的呼聲。對此,國家電影局有關負責人指出,中影獨家擁有進口外國影片的權利,這是國家賦予的,是體現國家利益的,這方面不會有松動的餘地。
中國大片成本:
一,大製作。處在金字塔尖的每年只有3~5部的所謂「國產大片」,投資億元以上。如《神話》《七劍》《情癲大聖》《夜宴》均投資超過一億,而《無極》、《滿城盡待黃金甲》更是號稱投資3億以上。這些影片在特徵上與賈斯廷•懷亞特提出的好萊塢的「高概念」電影基本相同:大明星,大導演,大投入,大製作。這一陣營的影片數量雖少,但國產片的票房中卻可接近一半的份額。而它們也是中國電影海外銷售的主力。
二,中製作。中等製作的影片投資大約在1000萬~5000萬之間,每年在這個區間的影片通常不到10部。
三,小製作。小製作還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為製作成本在1000以下,400萬以上的影片,票房目標為100~1000萬,數量在20部左右。第二層次的影片製作成本則在150萬~300萬左右,占電影總量的85%左右。這些影片只是小部分進入了院線放映,票房產出微薄,有的影片進入院線短暫排檔完全是為了獲得較高的音像版權銷售價格,還有的影片則是小規模,分區域上映。而相當部分影片的主要市場是電視播映和音像產品。少數獲獎的藝術片通過出售海外部分地區版權,能夠獲得一定補償。其中相當部分影片則根本沒有進入流通渠道。
因此,在此種形勢之下,探討低成本電影對於了解和改善中國電影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我們沒有理由忽視占總產量比重如此之高的低成本電影,以及背後的那些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