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票房怎樣統計
A. 電影票房是怎麼統計出來的
每天統計,通過影城的售票系統直接在結束當日營業後上報當日票房數據到中影,再由中影的數據處理系統算出結果,全部數字化。
比如a影院一天放映了6場建黨偉業,有學生票:30元,共10人,標准票:60元,共10人,團體票:20元,共10人,會員票價:15元,一共10人,那一天的總票房是:30*10+60*10+20*10+15*10 現在影院都實行的電腦售票,這些售票系統是和國家電影局電影專項基金管理中心聯網的,每天的固定時間都會自動向專基中心發送票房數據,分成統計和票房統計是一個體系內的東西,不能分為兩個體系,分成肯定要依靠影院票房的數據,跟票房沒有關系的單位隨便去統計,影院也不讓,能設計到分成的也就是院線和發行公司,統計也是院線發給發行公司。 發行公司在發行前會給影院一個發行通知,每部電影都會規定一個最低售票價:比如變形金剛三的最低售票價15元,任何形式的團體、優惠會員卡均不得低於15元,也就是只要進一個人看電影,就最少要出一張15元的票。
參考網頁鏈接
B. 電影幾億幾億的票房是什麼意思數據怎麼統計的
摘要 電影業中,票房已經成為衡量一部電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之一,可以用觀眾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一般直接用來衡量一部電影的熱播程度。
C. 電影的票房是怎麼樣計算的和賺多少錢有什麼關系
影視投資收益怎麼樣?影視投資怎麼賺錢?怎麼算的?
看看這個收益計算表就明白啦。拿《你好,李煥英》舉例,分賬的錢除以成本是5倍,那麼你投資的收益就是你投資份額的5倍。或者大體可以算作為:3倍成本後就可以賺錢了。有不明白的可以繼續問我。
影視投資收益怎麼樣?影視投資怎麼賺錢
D. 你的婚禮票房破2億,票房是如何統計出來的
票房是根據各個影院觀眾購買電影票的數量統計出來的。而這場電影的口碑在網路上也是眾說紛紜。
有的網友認為在電影中的兩個人的愛情單純但是卻無疾而終,有些遺憾。但是有的網友認為這是一個舔狗和綠茶的故事,正所謂舔狗到最後一無所有。
從兩人初遇開始,一直都是許光漢扮演的男主周瀟齊在全力的默默的付出,而女主尤詠慈卻一次次的抽身離開,或者投入他人的懷抱,最後在男主選擇放棄了自己事業,自己的未來去救了女主。卻因為一句怕自己後悔,女主就離他遠去。
每個人的戀愛經歷都是不同的,對誰付出也是自己的選擇。最後的結果也是沒有辦法後悔的。希望每個人都在自己的選擇下能過的更好。
E. 電影的票房是如何統計出來的
一般票房數量是這樣計算的:
首先定好幾十家人氣比較旺的影院,若全球公映就選擇公映國家的大影院,全國公映就選擇各省市的大影院。
每隔一定的時間(每周、每月),這些影院會把放映某部影片時售出的票數及價格總額計算出來,報給影片發行方,由發行單位統計匯總這個時期的票房。
F. 電影的票房是怎麼算的
票房可以用觀影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而通常我們所講的票房,就是用門票收入來計算的。即,票房=票價X購買人數。
比如某影院一天放映了6場《李茶的姑媽》,有學生票:40元,共10人,標准票:80元,共10人,團體票:30元,共10人,會員票價:20元,一共10人,那麼,這一天該影院的總票房就是:4000+8000+3000+2000 。
現在各大電影院都實行電腦售票,這些售票系統是和國家電影局電影專項基金管理中心聯網的,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自動向專基中心發送票房數據。因此,相對來說,電影票房對判斷某部電影的觀影人數,影片受歡迎程度還是有很大參考意義的。
(6)電影票房怎樣統計擴展閱讀
電影票房的影響因素:
影片票房的好壞取決於多種因素的綜合,包括影片題材及劇本、主創團隊、影片定位、影片質量、票價、檔期、發行、院線排片、宣傳推廣等多個方面。題材和劇本是一部影片的核心;科幻、魔幻題材一向是票房大熱的選項,貼近生活、打動人心的情感題材也比較受觀眾青睞。
主創團隊如導演、主演、製片人和製作團隊等,都是吸引觀眾的重量級籌碼,能夠在影片上映前期對觀眾形成最大的吸引和沖擊;影片定位是指影片為自己影片的市場預估,比如從劇本設置、演員選擇等方面切入設定目標人群定位。
影片質量包含了劇本、拍攝、製作、演員表演等綜合因素,是電影藝術成就的衡量標准,是一部電影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等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影票房
G. 關於電影票房是如何統計的
電影票房,原指電影院售票處,後引申為影院的放映收益或一部電影的影院放映收益情況。後來逐漸有公司專門統計電影的票房,給出更為明確和直觀的數據。
H. 電影票房是如何統計的
行業常用的票房收入計算公式為「票房=總座位數×場次×上座率×平均票價×天數」。比如某影院一天放映了6場《李茶的姑媽》,有學生票:40元,共10人,標准票:80元,共10人,團體票:30元,共10人,會員票價:20元,一共10人,那麼,這一天該影院的總票房就是:4000+8000+3000+2000 。
現在各大電影院都實行電腦售票,這些售票系統是和國家電影局電影專項基金管理中心聯網的,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自動向專基中心發送票房數據。因此,相對來說,電影票房對判斷某部電影的觀影人數,影片受歡迎程度還是有很大參考意義的。
電影票房的影響因素
1、影片題材及劇本。題材和劇本是一部影片的核心,科幻、魔幻題材如《變3》、《哈7》及此前的《阿凡達》等影片,一向是票房大熱,除題材具有想像空間而吸引觀眾外,這類影片本身就需要大成本支撐,因此獲得票房佳績也不足為奇。另外,貼近生活、打動人心的情感題材影片,如《非誠勿擾》、《失戀33天》等,也成為「應景」主題,為影迷所期待。
2、主創團對主創團隊,隊如導演、主演、製片人、製作團隊等,無一不是吸引觀眾的重量級籌碼。例如國民大導張藝謀、馮小剛的力量甚至大過於影片題材,成為觀眾期待的焦點;演員的力量同樣如此——有些人光名字就是號召力,如楊冪的《孤島驚魂》一舉開創「粉絲電影」的先河,演員對票房的貢獻不容小視。製片人、製作團隊的名氣,同樣能為一部影片帶來「萬眾期待」的效果。
3、影片定位,影片定位是指片方對自己影片的市場預估。首先應該是目標人群定位,從影片的劇本設置、演員選擇、拍攝手法到後期製作風格、傳播途徑、傳播手段等等,都要迎合大部分的目標人群喜好,奠定穩定的票房基礎。其次要正確預估票房,有時片方過於自信,會影響影片上映後的側重點。尤其在做傳播工作之前,應該根據檔期、題材、排片等因素做好影片的定位和票房預估的溝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_票房
I. 電影票房是如何統計
中國電影院計算機售票系統弄了10年了,目前的票房統計還是那麼的不全面,還不能及時的公布影片的真實票房,這是負責計算機售票系統和票房監管統計部門的嚴重失職,國家投入了那麼多財力人力和無力,到頭來還是一筆糊塗賬,相關負責領導應該承擔起責任。目前電影市場一片繁榮景象,在這個時候,影院計算機軟體提供商更應堅定不移的協助政府主管部門在技術手段上加大對影院偷漏瞞報的打擊和監控。但令人疑慮的是,現在個別影院售票系統的軟體開發商利用自己控制掌握的技術門檻,也參與到影院的票務經營上,這就造成了角色和利益的沖突,試問,誰來對這個別雙重身份的「售票系統軟體商+電影院票務代理商」來進行監管,由於參與電影院的票務銷售,有巨大的經濟利益在裡面,受到金錢和利益的驅使,這些雙重身份的角色誰來保證其能令人相信而不會利用技術手段來偷票房呢!!!雖然國家提倡電影產業的信息化和市場化發展,但正是軟體商利用這種技術上的壟斷形成壁壘,嚴重妨礙了電影產業的大發展,造成了市場的不公平不公正。這應該引起相關政府部門的重視和關切。中國電影票房數據真實反映了中國的電影產業的發展情況,這些數據能夠給國家政府部門在一些重大的決策和政策制定方面起著關鍵的參考作用,各種進口國產影片、各地電影的場次、人次、票價、……等等,這些都是國家在意識形態領域內所涉及的重要保密數據,但目前這個所謂的中國電影票房統計平台的技術提供和維護者是一家民營的公司(而且極大可能已被國外的基金所收購),這樣的角色怎麼能夠讓負責中國電影的政府主管領導(中宣部和廣電總局)安枕無憂呢??? 建議:軟體提供商角色定位只能是協助政府電影主管部門進行影院票房的監督管理,不能有任何利益的沖突,為了滿足影院在電影票務業務經營上的需求,提供售票軟體的標准介面給第三方票務經營者進行網路售票電子票的經營活動(防止對影院票務系統資料庫的數據進行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