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鎮鎮電影院今日電影
『壹』 英國比較著名的城市有哪些
1、倫敦
867萬多人的倫敦(London),是英國首都,倫敦大都會區人口約1387.9萬人歐洲最大的城市。與美國紐約並列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
總人口:690.5萬
學生數量:188,000人
倫敦市中心消費價格:
學校提供住宿飲食82-120鎊/周
自助飲食,學校提供住宿60-93鎊/周
自助飲食住宿40-86鎊/周(以上數據為各大學提供)
倫敦簡介
倫敦(英文:London)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首都及歐洲第一大城和最大經濟金融中心。兩千多年前,羅馬人建立了這座都市。倫敦近幾百年來一直在世界上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城市的核心地區倫敦市,仍保持著自中世紀起就劃分的界限。然而,最晚自19世紀起,「倫敦」這個名稱同時也代表圍繞著倫敦市開發的周圍地區。這些衛星城市構成了倫敦的都會區和大倫敦。
倫敦是一個非常多元化的大都市,其居民來自世界各地,具有多元的種族、宗教和文化;城市中使用的語言超過300種。同時,倫敦還是世界聞名的旅遊勝地,擁有數量眾多的名勝景點與博物館等。
倫敦是四大世界級城市之一,與美國紐約、日本東京、法國巴黎並列。從1801年到20世紀初,作為世界性帝國——大英帝國的首都,倫敦因在其於政治、經濟、人文文化、科技發明等領域上的卓越成就,而成為當時全世界最大的都市。
倫敦是歐洲最大的經濟中心。金融業是倫敦最重要的經濟支柱。
也是世界上有名的「霧都」
20世紀初,倫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為家居燃料,產生大量煙霧。這些煙霧再加上倫敦氣候,造成了倫敦「遠近馳名」的煙霞,英語稱為LondonFog(倫敦霧)。因此,英語有時會把倫敦稱作「大煙」(TheSmoke),倫敦並由此得名「霧都」。1952年12月5日至9日期間,倫敦煙霧事件令4000人死亡,政府因而於1956年推行了《空氣清凈法案》,於倫敦部分地區禁止使用產生濃煙的燃料。時至今日,倫敦的空氣質量已經得到明顯改觀。
『貳』 我不是前幾天從江西上饒到上海了我爸爸就忽然問我村裡人說回去要登記,我在外面都沒人叫我登記
我來回答一下!藉此機會解釋幾個誤區,首先是方言。中國南方方言復雜,基本上是按照古代的縣來劃分,一縣一方言,當然很多鄰縣極為相似。但是!絕對不能以目前的地級市來區分,誰告訴你整個上饒地區的話都叫上饒話了?上饒話就是指信州區和上饒縣這兩個古代上饒縣的地盤的話,上饒話和玉山話不一樣,和婺源話不一樣,和鄱陽話更不一樣。上饒話在各類語言學家的眼中就是吳儂軟語的一種,贛語區的區縣沒有人會說自己的話叫上饒話。同時廣豐話和玉山話也與上饒話也有區別,很多句子都聽不懂。按某些人的邏輯鄱陽話就是上饒話的一種?如果有一天劃入景德鎮,又變成景德鎮話的一種?鄱陽縣劃入九江又變成九江話的一種?事實上鄱陽話就是鄱陽話,上饒話就是上饒話,影響的范圍恰好就是古代的縣境內,一縣一音,而不是一個地級市一音,特別是中國目前的地級市形狀范圍距離都很亂,你敢用地級市代表?再舉個例子,我們通常講的廣東話就是指粵語,如果潮州話就說潮州話,沒有人會覺得廣東話是代指潮州話,特別是在香港人眼中廣東話不包括什麼潮州話客家話。有人說江西話很沖或怎麼怎麼,人家所指的江西話當然是以南昌話為代表的贛語江右話,頂多算上贛南本地話。你來一句「不一定啊,上饒話就很溫柔」,這是叫自作多情,誰告訴你上饒話是江西話的代表了?上饒話這種吳儂軟語根本就不是人家印象中的江西話,還用得著你解釋。其次什麼廣豐區就是類似於常州金壇區,紹興上虞區的遠郊區,兩地中心直線距離20公里,文化也不太一致,上饒縣雖然是縣但是和信州區才是最親近的。有些人認為廣豐是區了就能和信州平齊也是想多了,上饒信州仍舊是中心,廣豐仍然跟之前的縣差不多。舉個最讓人明白的例子,外縣市的人比如玉山、鉛山人來上饒買房子,肯定是在信州買,甚至在上饒縣買,誰會去廣豐區?因為廣豐本就是個跟縣沒什麼區別的遠郊區。甚至很多廣豐人都在信州區和上饒縣(廣信區)買,除了公務員等因為工作上饒人會在廣豐買,其它基本都不可能的。當然廣豐的確發展的也不差,但是這件事還是要單獨說,不是什麼廣豐成區就不能和上饒比較了,除非廣豐變成鄉鎮否則仍然可以比較。另外補充一下,並沒有貶低廣豐的意思,相反我在斥責上饒本級對廣豐的洗腦,明明是郊區化了廣豐,卻暗示廣豐是市區,讓廣豐人陷入了洗腦的興奮中,但這也算是一種撫慰人心的手段吧。一般來說有思考能力的人會發現沒什麼區別,低層次的人才誤以為廣豐和信州雙中心。我說東西總是很根本透徹,你們仔細想想火車站、機場、上饒師院、市本級的那些機構哪個會在廣豐區?相反廣豐區以後還要裁剪掉部分縣機關,所以廣豐和其它縣城有什麼區別?只是名義上的市轄區罷了。更新-------------------------------------------------------------------我真的想換一個賬號寫,因為一個號只能寫一個,我之前那麼多內容都是解釋誤區,特別是方言,有些人居然說上饒話包括贛語區,不說出來都不舒服。我最討厭把城市和地區混在一起了。什麼意思呢,我們現在所謂的地級市其實有三個層面的意思。以上饒來舉例子。第一:城市本身。就是這個城市單純的市中心,比如到上饒市區去一趟,就只限定於上饒中心廣場半徑十公里左右的范圍內,看到了大面積的農田就說明已經不在市區了。第二:狹義的上饒全境。就是古代上饒縣的范圍,現在的信州區和上饒縣包含城市和農村。這個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一層,卻又是最關鍵的一層。它介於上饒市區和下屬縣之間的概念。從這一層可以說是上饒人,只不過不一定上饒城市人,上饒農村人也是上饒人,因為他們也說上饒話,最主要的一點,他們只會圍繞上饒這座城市轉。第三:廣義上饒全境。就是地級市全境,從上饒市區,狹義上饒農村,到全體市縣全部包括。你可以說這里是上饒,因為按照名義本來就是如此,但是彼此都明白其實根本不是一個地方,可能吃的、說的都有差別。大多數縣里的人半年不去一次上饒市區都是正常的,甚至有些人一輩子都沒去過。但是縣里的農村人九九成肯定到過縣城。所以說中國本質就是一個以縣市區為基礎的地方,可是現在人由於對家鄉的不自信怕自己的縣說出去丟人紛紛說地級市了,如果省份都以省會命名,江西省改成南昌省,估計大家都在說我們都是南昌人怎麼怎麼樣,雖然現在南昌人好像不怎麼光彩,浙江人全都是杭州人了,地級市就是這種意思的縮小版。自信的地方比如婺源,婺源人幾乎不會提上饒,因為上饒還沒婺源出名呢哈哈哈。(其實我在外面也這樣,都報地級市,其實一年都去不了一次,還沒省城去的多,第一對家鄉自卑,第二不想讓別人找到自己,一個縣很容易就暴露隱私了,地級市就是個大雜燴,可以裝空子)上饒,是江西省第四城,四線城市。註:之前為南昌(二線)贛州、九江(三線),四線:上饒、景德鎮。上饒不是一個旅遊城市,只是一個旅遊地區。因為絕大多數景點都不在信州區和上饒縣。例如:三清山:玉山縣,河口古鎮:鉛山縣,龜峰:弋陽縣,婺源鄉村:婺源縣,鄱陽湖濕地:鄱陽縣。上饒市區能稱得上景區的只有上饒靈山,而且知名度和以上都沒法比,在看看其它著名旅遊城市,廈門、杭州、桂林、大理,在市中心就能遊玩鼓浪嶼、廈大、西湖、山水,這才叫旅遊城市。有人質疑我說上饒不是旅遊城市,很直觀的三亞麗江大理桂林有多少星級酒店,民宿,客棧,有多少外國遊客,知名度有多高。你在看看上饒,一點文藝氛圍都沒有,整個城市一點文化特色都沒有,知名度還比不過婺源和三清山,算了,連小小的鷹潭都比上饒有名氣,這就叫旅遊城市嗎?請注意城市和農村的區別。每次一說上饒旅遊資源,遊客排前幾,我都很無語。上饒市區顯然沒啥好玩的,景點都在幾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外縣市,所以只能說是旅遊地區,我覺得景德鎮可以算旅遊城市,在市區就能玩很多東西,可以感受到當地瓷器文化特色,九江也算旅遊城市,廬山其實就在市區邊上,還靠長江鄱陽湖,還有潯陽樓等歷史什麼的。上饒的優點就是,人民素質比較高,至少在江西算是上乘。當地人受吳越風氣影響,比較自覺,不喜歡參與別人的閑事,喜歡講道理,普遍溫柔委婉,不過上饒人又很極端,出現幾次槍擊事件了。上饒多個指標位居江西前五,交通有高鐵十字線,浙贛鐵路和饒福鐵路,機場今年開航。商業氛圍也是江西第四,市區電影票房也是江西第四(僅算信州區),反正基本上與南昌贛州九江還是有很大距離,不過之後就是上饒。上饒需要改進的地方非常多,首先上饒特別缺乏特色,明明是千年的廣信府城,可卻沒有任何特色,上饒雞腿可能是最大的特色,還不如鷹潭給人的印象深,上饒這個名字很難聽,應該改名信州。上饒市區建設落後,特別是旭日和師院,旭日的路永遠很破很彎,師院門前污水橫流。先說到這里吧。
『叄』 東史郎其人其事
東史郎,1912年4月27日生,日本京都府竹野郡丹後町人。1937年8月,25歲的東史郎奉天皇之命應召入伍,系日軍第十六師團步兵二十聯兵隊上等兵,曾參加攻佔天津、上海、南京、徐州、武漢、襄東等戰役,1939年8月因病回國。1944年3月,他再次應召參加侵華戰爭。1945年8月,他在上海向中國軍隊投降後回日本。戰後,先後經營電影院、機床製造業等,生有四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家庭生活水平富裕
東 史 郎 從 軍 檔 案
原籍:京都府竹野郡間人町2147番地
姓名:東史郎(明治四十五年四月二十七日出生)
軍階等:
昭和八年一月三十一日 步兵二等兵
八年八月二日 步兵一等兵
九年一月三十日 步兵上等兵
十五年九月十五日 兵長(據敕令第五八一號)
十九年八月一日 伍長
二十年八月一日 軍曹
昭和八年
一月三十一日,作為現役兵(兵役法施行令第九一條符合條件者)加入步兵第二十聯隊第三中隊。四月九日結束第一期教育。
昭和九年
四月三日加入臨時編隊。同日配屬第一中隊留守。十一月三十日服役期滿。
昭和十年
點名檢查在役人數結束。
昭和十一年
自七月十六日起步兵第二十聯隊舉行兩天勤務演習。
昭和十二年
點名檢查在役人數結束。
九月一日因補充兵源應召加入步兵第二十聯隊,同日編入步兵第二十聯隊第三中隊。九月八日從大阪港出發。九月十四日在沽港登陸。九月十六日抵達天津。九月十八日從天津出發。九月十八日至九月二十九日參加子牙河沿岸地區的戰斗。九月三十日至十月十九日參加石家莊及洛陽河會戰。十月二十一日抵達寧晉,守備寧晉。十一月二日轉移,從寧晉出發。十一月八日經過山海關。十一月九日經過關東州。十一月十二日從大連港出發。十一月十七日在滸浦鎮登陸。十一月十七日至十一月二十六日從事後方勤務。十一月二十七日至十一月二十九日參加常州附近的戰斗。十一月三十日至十二月三日參加句容附近的戰斗。十二月六日至十二月八日參加湯山鎮附近的戰斗。十二月九日至十二月十三日參加攻克南京的戰斗。十二月十三日攻陷南京。十二月十三日至十二月二十三日參加對南京市區和郊外的掃盪。十二月二十四日抵南京,守備南京。
昭和十三年
一月二十三日乘船離開南京。一月二十八日在大連港登陸。一月三十日從大連出發。二月一日經過關東州邊界。二月二日經過山海關。二月四日抵達邯鄲。二月七日從邯鄲出發。同日抵達磁縣,守備磁縣。二月十六日從磁縣出發。同日抵達彰德。二月二十日從彰德出發。二月二十六日抵達新鄉,守備新鄉。二月二十七日至三月十日參加河北戡亂戰斗。三月二十五日至四月十日參加黃河以北地區的戰斗。四月十一日至四月十五日參加佔領地肅敵戰——彰德以西地區的戰斗。四月二十一日從彰德出發。四月二十六日抵達齊村。四月二十六日至五月二十日參加徐州會戰。五月二十一日至六月五日參加歸德附近的戰斗。六月六日至六月二十三日駐留尉氏附近。六月二十四日參加尉氏西南方的戰斗。六月二十五日至七月二日部隊集結蘭封。七月二日至七月十三日警備野雞崗及民權附近。七月十四日至八月一日警備開封附近。八月二日至八月四日參加據街附近的討代。八月五日至八月六日警備開封附近。八月七日至八月十四日警備蚌埠朱家灣附近。八月十五日至八月二十四日修築並警備朱家灣附近的道路。八月二十五日至八月二十八日部隊集結廬州附近。八月二十九日至九月八日警備廬州。九月九日從廬州出發。九月十三日抵達葉家集。九月十三日至十月一日警備葉家集附近。十月二日至十月十一日參加霍山西南方地區的戰斗。十月十二日至十月十九日警備方家集、武廟集附近。十月二十日至十月二十三日警備商城附近。十月二十四日至十月二十六日參加向河口鎮方向追擊敵人的戰斗。十月二十七日至十月三十日參加向花園方向追擊敵人的戰斗。十月三十一日至十一月三日警備花園附近。十一月四日從花園出發。十一月六日抵達河口鎮。十一月七日至十一月十二日警備河口鎮附近。十一月十三日至十一月十六日向漢陽附近集中。十一月十七日至十二月二十二日警備漢陽附近。十二月二十二日從漢陽出發。十二月二十五日抵達皂市,警備皂市附近。
昭和十四年
一月十五日至一月十七日參加攻克京山的戰斗。一月二十三日至一月二十五日掃盪婁家口附近。一月二十六日至一月三十日掃盪天門口附近。二月二十日至三月二十一日參加攻克安陸的戰斗。三月二十四日至四月二十六日警備盛家 附近。四月二十七日至五月二十日在安陸北方地區集結。五月三日至五月二十日參加襄東會戰。五月二十一日至七月十三日警備馬家略附近。七月十一日接到復員令。七月二十八日從揚子港出發。七月三十日因患瘧疾住進南京蘇州陸軍醫院。九月十三日從南京下關出發。九月十七日在寧品港登陸。同日住進廣島陸軍醫院。十一月九日轉入福知山陸軍醫院。十一月十五日病癒離開福知山陸軍醫院。十一月二十日根據陸普第八百七十七號令退役。
昭和十五年
四月一日編入後備役。
昭和十六年
點名檢查在役人數結束。
昭和十八年
根據陸軍省第一號令參加點名檢查在役人數並見習。
昭和十九年
三月十三日應臨時徵召,加入步兵第一百二十八聯隊候補隊。同日編入第一中隊。三月十五日調入第四野戰補充隊第二大隊。同日又被編入第六中隊。三月十七日編制完成。三月二十一日從門司港出發。三月二十四日在青島港登陸。三月二十九日抵達江蘇省的鎮江。四月七日從鎮江出發。四月九日抵達淮海省的阜寧縣。八月一日任伍長,警備阜寧一帶。
昭和二十年
一月二十二日從清安墩出發。同日抵達阜寧,警備阜寧一帶。二月二十五日根據昭和二十年軍令陸甲第十八號令調屬獨立步兵第六百三十三大隊。同日編入第四中隊。二月二十五日編制完成。三月二十八日開始在江蘇省金壇縣直溪橋鎮附近。四月一日部隊換防,從直溪橋出發。四月二十八日抵達浙江省慈溪縣耶經頭。同日起開始構築浙東地區的陣地。八月十四日停戰詔書發布。八月二十五日下令復員。九月二日停戰協定締結。八月十四日至九月五日駐留浙江省慈溪。九月七日從慈溪出發。九月三十日駐留浙江省蕭山。十月二日從蕭山出發。十月三日駐留上海。
昭和二十一年
一月七日從上海港出發歸返內地。一月十日在佐世保港登陸。一月十日遣散。
『肆』 求盤錦旅遊景點大全排名,哪些比較推薦
盤錦旅遊景點排名:紅海灘風景區、葦海鼎翔旅遊度假區、盤錦湖濱公園、遼河綠水灣景區、盤錦濕地、中興公園、遼河口自然保護區、鑫安源綠色生態園、繞陽灣景區、崇興寺。推薦紅海灘風景區。
紅海灘以全球保存得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濕地資源為背景,以舉世罕見的紅海灘、世界最大的蘆葦盪為依託,是一處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的純綠色生態旅遊景區。
『伍』 蚌埠所有初中有那些及地點
蚌埠市第三中學
李懷玉
蚌埠市東市區鳳陽東路444
3012122
233000
蚌埠市第五中學
顓孫元宗
蚌埠市東市區治淮路832號
3060057
233000
蚌埠市第二十七中學
陳宗林
蚌埠市東市區解放路290號
3014362
233000
蚌埠市第十七中學
徐慶
蚌埠市東市區淮光路583號
3017946
233030
蚌埠市第十三中學
張錫虎
蚌埠市東市區東海大道
3112726
233040
蚌埠市第九中學
夏付宏
蚌埠市東市區治淮路477號
3015435
233000
蚌埠市第三十一中學
許家玲
蚌埠市東市區鳳陽東路699號
3055265
233000
蚌埠市第三十六中學
高祥馨
蚌埠市東市區長淮路長淮巷19號
3056418
233000
蚌埠市龍湖中學
高耀國
蚌埠市東市區龍湖新村育才路1號
3110011
233040
行知實驗學校
顧慶豐
蚌埠市東市區鳳陽東路111號
3011924
233040
蚌埠市第二十七中學
陳宗林
蚌埠市東市區解放路290號
3014362
233000
蚌埠鐵路分局蚌埠鐵路職工子弟第三中學
邢政能
蚌埠市東市區延安路328號
233008
蚌埠鐵路分局蚌埠鐵路職工子弟中學
黃德孚
蚌埠市東市區宏業路
3129325
233008
蚌埠鐵路分局蚌埠鐵路職工子弟第二中學
姜永梅
蚌埠市東市區長淮路站前街3號
233040
蚌埠市第二十九中學
曹士泉
蚌埠市中市區體育路20號
2040755
233000
蚌埠市第二中學
孫立均
蚌埠市中市區勝利中路88號
2043733
233000
蚌埠市第二十三中學
王正新
蚌埠市中市區南山路547號
2046187
233000
蚌埠市第二十四中學
崔懷義
蚌埠市中市區小蚌埠一路52號
2011624
233020
蚌埠市第二十六中學
李玉春
蚌埠市中市區南山路72號
2044317
233000
蚌埠市第三十二中學
龐遵友
蚌埠市中市區太平街中段
2044795
233000
蚌埠市第三十四中學
吳鴻傑
蚌埠市中市區公棧路55號
2045885
233000
蚌埠市第一中學
方先進
蚌埠市西市區勝利路110號
4017004
233000
蚌埠市第七中學
王漢國
蚌埠市西市區紅旗三路128
4014445
233010
蚌埠市第四中學
湯建偉
蚌埠市西市區前進路183號
4015738
233000
蚌埠市塗山中學
杜萬程
蚌埠市西市區塗山路1997號
4093391
233050
蚌埠市張公山中學
胡善麟
蚌埠市西市區東海路230號
4083609
233010
蚌埠市第十二中學
張永仁
蚌埠市西市區大慶路1083號
4081989
233010
蚌埠市第十一中學
朱雲安
蚌埠市西市區朝陽路1255號
4015855
233010
蚌埠市第十中學
鄒德勤
蚌埠市西市區長樂路438號
4081577
233010
蚌埠市第二十八中學
宋二林
蚌埠市西市區康樂路75號
4081606
233000
蚌埠市第三十五中學
陸美玲
蚌埠市西市區紅旗二路285
4016133
233000
蚌埠市第二十五中學
郭玉海
蚌埠市西市區勝利西路
4016134
233010
西區業余學校
丁素珍
蚌埠市西市區朝陽路369號
2043959
233000
蚌埠市第八中學
吳延坤
蚌埠市郊區商安
2011091
233020
第十四中學
郭浩
蚌埠市郊區秦集
233040
第十五中學
朱安林
蚌埠市郊區姜橋
233050
第十六中學
孫善傑
蚌埠市郊區李樓
3028507
233030
第十八中學
姚廷明
蚌埠市郊區桃園
2012024
233020
第十九中學
吳錫國
蚌埠市郊區丁崗
2011445
233020
第二十中學
祁東月
蚌埠市郊區後場
3015648
233020
第二十二中學
崔醒亞
蚌埠市郊區雅郢
233040
蚌埠天河中學
何樹良
蚌埠市郊區花郢
233050
蚌埠仁和中學
張學田
蚌埠市郊區仁和
233050
懷遠縣-教育局
孫尚金
懷遠縣堤南路
8011632
233400
安徽省懷遠縣第四中學
陶華坤
蚌埠市懷遠縣水庫路
8011652
233400
安徽省懷遠縣第三中學
繆克祥
蚌埠市懷遠縣南大街
8011533
233400
安徽省懷遠縣第一中學
金宏
蚌埠市懷遠縣衙後街
8011549
233400
懷遠縣常墳中學
常多庚
蚌埠市懷遠縣鎮西
8077149
233400
懷遠縣崗廟聯辦中學
趙同英
蚌埠市懷遠縣葉湖
8070330
233416
安徽省懷遠縣魏庄中學
孫浩
蚌埠市懷遠縣魏庄
8093014
233441
安徽省懷遠縣張店初級中學
張一凡
蚌埠市懷遠縣張店
233441
懷遠縣白湖聯辦中學
張維春
蚌埠市懷遠縣白湖
233427
安徽省懷遠縣徐圩初級中學
徐連英
蚌埠市懷遠縣徐圩
233427
安徽省懷遠縣尚廟初級中學
邵金城
蚌埠市懷遠縣新集
233427
懷遠縣支湖初級中學
張士久
蚌埠市懷遠縣支湖
233400
懷遠縣柳溝聯辦中學
鄭浩
蚌埠市懷遠縣柳溝
233400
懷遠縣新上聯辦中學
盧鳳廷
蚌埠市懷遠縣新上
233400
懷遠縣藕塘中學
孫鼎
蚌埠市懷遠縣房劉
233423
安徽省懷遠縣藕塘聯辦中學
楊連新
蚌埠市懷遠縣楊圩
233423
懷遠縣看町中學
霍興華
蚌埠市懷遠縣看町
233432
懷遠縣嶺集中學
葉國懷
蚌埠市懷遠縣嶺集
233432
懷遠縣雙溝中學
楊傑
蚌埠市懷遠縣雙溝
8771414
233421
懷遠縣仁和聯辦中學
呂家聰
蚌埠市懷遠縣仁和
233432
懷遠縣新集中學
李維寬
蚌埠市懷遠縣新集
8089055
233432
懷遠縣馬路聯辦中學
趙華生
蚌埠市懷遠縣馬路
233432
懷遠縣小街聯辦中學
陳現勇
蚌埠市懷遠縣小街
233433
懷遠縣楊集聯辦中學
左鳳潮
蚌埠市懷遠縣劉碾
233433
安徽省懷遠縣陳集中學
姚夏
蚌埠市懷遠縣陳集
233443
懷遠縣君王聯辦中學
年四舉
蚌埠市懷遠縣君王
233443
懷遠縣徐灣聯辦中學
何明先
蚌埠市懷遠縣徐灣
233421
安徽省懷遠縣燕集中學
吳洪平
蚌埠市懷遠縣燕集
233421
安徽省懷遠縣魏郢初級中學
田士龍
蚌埠市懷遠縣魏郢
233400
懷遠縣火廟鄉級中學
周緒華
蚌埠市懷遠縣火廟
233442
懷遠縣廖巷聯辦中學
張金理
蚌埠市懷遠縣廟西
233416
懷遠縣茆塘中學
汪正朝
蚌埠市懷遠縣找郢
8070162
233416
懷遠縣胡町聯辦中學
劉航國
蚌埠市懷遠縣胡町
8083104
233416
懷遠縣茆塘聯辦中學
顧乃利
蚌埠市懷遠縣茆塘
8070158
233416
安徽省懷遠縣第二中學
宋在國
蚌埠市懷遠縣東廟
8011550
233400
安徽省懷遠縣河溜中學
張學志
蚌埠市懷遠縣河溜
8771005
233400
安徽省懷遠縣馬城中學
何如太
蚌埠市懷遠縣胡圩
8085236
233400
懷遠縣孔崗聯辦中學
陳寶桂
蚌埠市懷遠縣孔崗
233416
懷遠縣姚山聯辦中學
李乃亮
蚌埠市懷遠縣姚山
233416
懷遠縣官莊聯辦中學
楊正安
蚌埠市懷遠縣官莊
233416
懷遠縣華圩聯辦中學
聶學政
蚌埠市懷遠縣後呂
233402
安徽省懷遠縣程北初級中學
楊梗
蚌埠市懷遠縣大崗
233402
安徽省懷遠縣梅橋中學
葉昌樹
蚌埠市懷遠縣梅橋
233402
懷遠縣孔崗農業中學
張寶洲
懷遠縣姚山鄉
8671216
233413 安徽省懷遠縣朱町初級中學
符廣玉
蚌埠市懷遠縣朱町
233417
安徽省懷遠縣鄒廟初級中學
王貴坤
蚌埠市懷遠縣鄒廟
233417
安徽省懷遠縣劉圩中學
劉文新
蚌埠市懷遠縣劉圩
233422
懷遠縣回漢聯辦中學
劉志學
蚌埠市懷遠縣回漢
233422
懷遠縣萬福聯辦中學
劉長典
蚌埠市懷遠縣萬福
233422
懷遠縣界溝聯辦中學
邵連平
蚌埠市懷遠縣界溝
233426
懷遠縣韓廟聯辦中學
楊傳勝
蚌埠市懷遠縣韓廟
233428
懷遠縣黃窪聯辦中學
朱炳雲
蚌埠市懷遠縣黃窪
233428
懷遠縣高庄聯辦中學
崔松柞
蚌埠市懷遠縣高庄
233442
懷遠縣小集聯辦中學
崔海國
蚌埠市懷遠縣小集
233442
懷遠縣王圩聯辦中學
王緒堂
蚌埠市懷遠縣王郢
233442
安徽省懷遠縣沙溝中學
孫嘯
蚌埠市懷遠縣沙溝
233400
懷遠縣永平崗聯辦中學
常言生
蚌埠市懷遠縣永平
233413
懷遠縣永西聯辦中學
常先玉
蚌埠市懷遠縣永西
8077876
233413
安徽省國營龍亢農場中學
卞建國
蚌埠市懷遠縣
8065491
233426
淮南礦務局第二十八中學
劉家奇
蚌埠市懷遠縣
8771351
233421
五河縣-教育局
呂明
五河縣淮河路
5021455
233300
安徽省五河縣第一中學
趙先莆
蚌埠市五河縣青年路
5021622
233300
安徽省五河縣第二中學
印於恭
蚌埠市五河縣中興路
5021413
233300
五河縣新集中學
方思任
蚌埠市五河縣新集
5081179
233314
五河縣河口中學
張運根
蚌埠市五河縣朱頂
5023736
233300
五河縣朱頂鄉柳湖初級中學
楊永祿
蚌埠市五河縣劉台
233311
五河縣沫河口鎮三卜中學
趙獻林
蚌埠市五河縣三卜
5071269
233318
五河縣朱頂鄉中學
李季
蚌埠市五河縣朱頂
5026040
233311
五河縣周庄中學
夏立雲
蚌埠市五河縣周庄
5064305
233333
五河縣申集鄉喬張中學
劉永生
蚌埠市五河縣喬張
233335
五河縣申集鄉沱西中學
王業軍
蚌埠市五河縣馬集
233335
五河縣申集鄉中學
喬崇西
蚌埠市五河縣申集
233335
五河縣臨北回族鄉中學
周品祥
蚌埠市五河縣臨北
5084240
233315
五河縣武橋鄉中學
袁祖濤
蚌埠市五河縣武橋
5075244
233337
五河縣武橋鄉彌陀寺中學
尹文勝
蚌埠市五河縣朱圩
233337
五河縣安淮鄉訾圩初級中學
廠海景
蚌埠市五河縣訾圩
233313
五河縣安淮鄉安淮初級中學
王從仕
蚌埠市五河縣安淮
233313
五河縣澮南中學
楊敬水
蚌埠市五河縣皇廟
2088150
233322
五河縣桑廟中學
張德友
蚌埠市五河縣桑廟
5088195
233322
五河縣小溪鎮中學
武家三
蚌埠市五河縣小溪
233312
五河縣小溪鎮石巷初級中學
蔣學告
蚌埠市五河縣藕塘
233312
五河縣白墩中學
蔡廣友
蚌埠市五河縣白墩
233336
五河縣沱湖鄉水上初級中學
吳太飛
蚌埠市五河縣沱湖
233330
五河縣沱湖鄉孫湖初級中學
劉士北
蚌埠市五河縣孫湖
233330
五河縣沱湖鄉單灘初級中學
張發林
蚌埠市五河縣單灘
233330
五河縣新集鎮赤龍中學
馬長令
蚌埠市五河縣赤龍
233314
五河縣新集鎮姚管中學
王道成
蚌埠市五河縣沈塘
233314
五河縣新集鎮許場中學
陳先栓
蚌埠市五河縣趙場
233314
五河縣新集鎮雙河中學
丁景平
蚌埠市五河縣雙河
233314
五河縣新集鎮中學
張正文
蚌埠市五河縣交通路
233314
五河縣園集鄉安子口中學
孫家霜
蚌埠市五河縣安子口
233322
五河縣園集鄉園集中學
張浩培
蚌埠市五河縣園集
233322
五河縣小圩鎮初級中學
王恆
蚌埠市五河縣小圩
233331
五河縣小圩鎮曹廟中學
陳井堂
蚌埠市五河縣曹廟
5061077
233331
五河縣曹顧張鄉曹顧張中學
曹文德
蚌埠市五河縣曹顧張
233316
五河縣曹顧張鄉石王中學
孫鳳龍
蚌埠市五河縣石王
233316
五河縣大新鄉大新中學
李殿桂
蚌埠市五河縣大新
5084131
233315
五河縣大新鄉郭府中學
楊友庭
蚌埠市五河縣溝北
5084037
233315
五河縣長淮鄉潼西中學
凌以堂
蚌埠市五河縣錢台
233338
五河縣長淮鄉初級中學
高傳生
蚌埠市五河縣長淮
5025213
233338
五河縣張集鄉中學
蔣繼蘭
蚌埠市五河縣張集
233333
五河縣第三中學
陳森
蚌埠市五河縣環城路北段
5021149
233300
五河縣城郊中學
沈大良
蚌埠市五河縣國防路
5021652
233300
五河縣沫河口中學
邢國軍
蚌埠市五河縣沫河口
5071048
233316
五河縣劉集中學
張道才
蚌埠市五河縣劉集
5064016
233333
五河縣小圩中學
劉國友
蚌埠市五河縣小圩
5061016
233331
五河縣雙廟中學
沈德成
蚌埠市五河縣雙廟
5075019
233336
劉集中學
王在法
蚌埠市固鎮縣劉集
6081492
233708
固鎮第二中學
陶延達
蚌埠市固鎮縣西圩村
6013927
233700
固鎮縣湖溝中學
王緒龍
蚌埠市固鎮縣鎮兆村
6066296
233714
磨盤張中學
張兆明
蚌埠市固鎮縣磨盤張
6095029
233703
瓦疃初級中學
王道忍
蚌埠市固鎮縣東鄉
6060017
233715
新馬橋中學
殷德會
蚌埠市固鎮縣新馬橋
6071124
233704
陳郢中學
楊夕才
蚌埠市固鎮縣陳郢
233701
曹老集中學
李初
蚌埠市固鎮縣曹老集村
6091075
233701
王莊中學
高正升
蚌埠市固鎮縣王莊
6086096
233702
仁合集中學
張方廷
蚌埠市固鎮縣仁各集
233704
清涼中學
杜慶茂
蚌埠市固鎮縣清涼
233713
湖溝第二初級中學
楊德春
蚌埠市固鎮縣湖溝
233714
澮北中學
王景新
蚌埠市固鎮縣中心
6066077
233714
固鎮縣連站中學
徐善璐
蚌埠市固鎮縣連站
6079027
233705
固鎮縣連城初級中學
周保國
蚌埠市固鎮縣連城
6079145
233705
固鎮縣谷陽中學
徐加利
蚌埠市固鎮縣谷陽
6016916
233705
仲興初級中學
劉金良
蚌埠市固鎮縣仲興
233712
九灣中學
朱化新
蚌埠市固鎮縣九灣
233709
楊廟初級中學
孟慶密
蚌埠市固鎮縣楊廟
233716
安圩初級中學
嚴介鵬
蚌埠市固鎮縣安圩
233716
稿溝中學
陳信強
蚌埠市固鎮縣太山
233711
唐南初級中學
王思秋
蚌埠市固鎮縣唐南
233711
姚集中學
單桂勝
蚌埠市固鎮縣姚集
233715
宋店中學
田萬新
蚌埠市固鎮縣宋店中學
233710
石湖中學
顧明寬
蚌埠市固鎮縣石湖
6096115
233706
固鎮縣第一中學
邵林仲
蚌埠市固鎮縣固東村菁華路
6013071
233700
董廟中學
王文業
蚌埠市固鎮縣董廟
233708
縣園藝場初級中學
聞舉
蚌埠市固鎮縣園藝一場
6095042
233703
『陸』 海底世界的資料
1、青島海底世界位於青島匯泉灣畔,毗鄰青島著名風景區魯迅公園、青島第一海水浴場和五四廣場。它整合了青島水族館、標本館、淡水魚館等原有旅遊資源,與依山傍海的自然美景相融合,形成山中有海的奇景。
2、南京海底世界,位於南京市玄武區中山陵梅花山旁,是融科普教育、觀賞娛樂為一體的大型海洋生物展示工程,由中國與新加坡合作建設,引進澳大利亞先進技術。
南京海底世界有200餘種,10000多尾海洋魚類,6隻來自南極的帝企鵝,20餘只溫帶企鵝,並有北極熊、北極狐、海豚海獅等海洋哺乳動物30餘只。
3、北京工體富國海底世界在海底隧道可暢游海底,以潛水員的視角觀看數百種海洋生物;在電腦教室,遊客可親手操作電腦,掌握海洋生物知識;還有展現鯊魚等海洋生物驚險刺激的捕食場面的人鯊共舞表演;有海獅表演、動感影院,有潛水裝備知識的表演和講解。
(6)河口鎮鎮電影院今日電影擴展閱讀
1、青島海底世界分為:潮間帶、海底隧道、船艙通道、海洋劇場、圓柱展缸、熱帶雨林區、生物精品區、科普教育區等幾大區域。
2、南京海底世界主要由大廳、電腦教室、亭廊、熱帶雨林展示區、海豹表演館、企鵝館、觸摸池、海底隧道、人鯊共舞表演區、海底影院等部分組成。
通過古代宮廷展缸與現代化玻璃隧道有機結合、傳統的海洋生物館與高科技養殖技術相結合,向人們展示了一種純朴而高雅、先進、高品位的現代化大型海洋館。
3、北京工體富國海底世界五光十色的珊瑚礁叢,珍稀的海洋魚群環游在周圍,海洋動植物的迷人景觀將盡收眼底。海底世界水族館,讓你漫遊海底的夢想成真。在隧道之中看四周,會發現一些瓶瓶罐罐,有時還會有女神像,給人的感覺類似瑪雅遺跡,不知不覺就能體驗到一種神秘。
『柒』 上海外灘有什麼好玩的
行程第一天:上海必玩景區——東方明珠,金茂大廈,城隍廟,南京路,杜莎夫人蠟像館,船游黃浦江,奧坎夜景。游江一定要看夜景。
行程第三天:蘇州、蘇州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又因其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古城特色,有「東方水都」之稱。
『捌』 跪求二十年前,四川綿陽五星公社的信息
小溪壩
【概況】 小溪壩因境內有一條自西向東流的小溪而得名。小溪壩鎮前身為五星鄉。1953年1月建立,隸屬江油縣重華區管轄,鄉政府機關始駐五里壩(今小溪壩鎮五里壩村),1955年11月遷至神龍河(今小溪壩鎮神龍河村),1961年遷至小溪壩。1974年重華區機關遷駐小溪壩。1981年11月五星公社更名為小溪壩公社。1984年1月小溪壩公社改為小溪壩鄉,1984年12月建立小溪壩鎮。1987年2月重華區、小溪壩鎮合署辦公。1991年1月將新興鄉趙家河、民政兩村劃歸小溪壩鎮管轄,小溪壩鎮下轄行政村由9個增至11個。1992年9月行政區劃調整,撤銷重華區,小溪壩鎮受江油市直接管轄。
小溪壩鎮位於江油、梓潼、劍閣三縣交界處,距江油市區29公里。北與重華鎮相鄰,東與河口鎮接壤,南與東安鄉交界,西與雙河口鎮比鄰,幅員面積42.55平方公里。城鎮面積1平方公里。全鎮共轄11個行政村,86個村民小組,一個居委會。總人口1721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64人,占總人口的12.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5‰,人口出生率為7‰,主要為漢族。
【自然條件及發展簡況】 小溪壩鎮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屬於淺丘地形。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冬短夏長,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最高氣溫37℃,最低氣溫-5℃,年總降水量為963毫米,年水份蒸發量為980毫米,全年日照時數為1326小時,無霜期270天。土質為近代河流沖積物,成份復雜,土質肥沃。河流水系以潼江支流為主,境內總長10公里,從鎮北部流入穿過11個村從鎮東出境。鎮內有小(二)型水庫2座,山坪塘388口,排灌渠道40000米,水源豐實,網路布設合理。全鎮耕地總面積19575畝,(其中田面積13312畝,地面積6263畝),園地面積2733畝,林地面積26587畝。糧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油類作物以油菜籽、花生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生薑、海椒、甘蔗等,水果以西瓜、梨、桃、桔、蘋果為主,養殖業以養豬為主,小家禽畜主要有雞、鴨、鵝、兔等。2000年,全鎮農業總產值達2992萬元,其中:種植業1556萬元,林牧業1302萬元,漁業134萬元。糧食總產量達8578噸,生豬出欄14765頭,小家禽畜達98706頭,農民人均純收入2444元。小溪壩鎮大抓農、工、商、林、牧、副、漁各業發展,成效顯著,農村經濟中水稻制種、仔豬養殖、優質水果「三大基地」建設已俱規模。企業總數達732個,企業總產值9002萬元,實現利稅282萬元。
【交通狀況】 寶成復線鐵路、綿廣高速公路、川陝公路、中雁公路從集鎮通過,橫貫全境,綿廣高速公路在集鎮集中地段設有上、下道口,鎮內共設有兩處加油站,交通十分方便,是貨物運輸的理想集聚地和中轉站。全鎮村級公路實現村村通、網路化,各型車輛暢通無阻。通往江油城區、綿陽城區及厚壩、梓潼、劍閣等方向的客運車輛每天達150班次。寶成復線鐵路在集鎮設有客、貨運站台,使小溪壩鎮成為商賈雲集之地,成為江油、梓潼、劍閣三縣市的交通樞紐
【通訊設施】 境內設有郵政局、電信局,750餘門電活與全市並網,可直撥全國各地。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無線通訊網覆蓋全鎮,無信息接收盲區。
【能源狀況】 小溪壩鎮電力資源豐富,有年發電量400萬度的鎮屬電力企業「白洋洞電站」與全國並網,「五三七」變電站能確保全鎮供電。能保證各項事業的順利發展。
【文教衛生】 鎮境內有中學1所,小學12所,幼兒園14所。衛生院2個,電影院1個,電視廣播信息覆蓋全鎮,有閉路電視網路用戶2500戶。
【旅遊景點及名勝古跡】 小溪壩鎮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的地方,是一塊亟待開發的旅遊寶地。
位於小溪壩鎮東部4公里的陰坪村,三面環水,一面靠山,可謂山清水秀。潼江河環繞陰坪,並在此形成寬達100餘米的河道,水面平緩,綿延數里。背靠的是玉屏山,俗稱皇帝山,是一座平頂山,山上林木茂盛。相傳明建文帝被皇叔朱棣奪位,攜嬪妃和大量珠寶從陰坪古道入川,見陰坪壩(陰坪村)山青水秀,民風淳樸,進,一日便可達劍門蜀道;退,則可抵西南,建文帝便在山中藏匿,故而得名。建文帝為祈求天下太平,出資修建一座寺廟,取名太平寺。豈料,暴露行蹤,被永樂皇帝的耳目追殺成功,遂將寺名取大功告成之意改為告成寺。
告成寺座落於皇帝山腳下,是清代初期古建築群(現存)三進四重殿,是江油市除竇圌山雲岩寺外,保存最大最完整的一處古建築群,總建築面積達2000平方米,具有歷史文物和旅遊開發價值。以告成寺形成的傳統古廟會,每年吸引四鄰八鄉數千人參加,每年春節期間,廟會文化活動更是該村的一大文化景觀。
陰坪壩還是古陰坪郡所在地。據史載陰坪郡從東晉建制開始,歷代統治者在陰坪設縣置郡,歷經劉宋、南齊、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至宋朝,歷史長達千餘年。宋末元兵大舉南下,陰坪古郡毀於戰火。城中官員、百姓紛紛出逃,戰後,陰坪古鎮再也無人居住,並被埋於地下,沉睡千年。綿廣高速公路的建設,使沉睡千年的古城才得重見天日,經四川省文化廳、交通廳反復磋商,一致決定勘探、發掘陰坪古郡,從2001年1月至4月,經近達三個月的搶救性發掘,出土了大量陶片、瓷片,及少量銅器、鐵器、銅錢,及大型排水溝和排水管,通過發掘證實了宋代陰坪縣建制的具體地點就是今天的小溪壩鎮陰坪村,同時表明這個村「陰坪」之名近千年來未曾改變,這里曾是古代著名的陰坪道上重要的一段。
陰坪壩是一個古沖積平原,土壤肥厚,水源豐富,物產豐饒,旱澇保收,可謂「風水寶地」。陰坪古郡遺址,告成寺古建築群等厚重的歷史古跡,豐富的自然資源——山水,加上四川省長防林工程自然森林景觀,再加上境內綿廣高速公路、寶成復線鐵路、中雁公路橫貫全鎮,交通四通八達,使小溪壩鎮陰坪村具有極高的旅遊開發價值。
『玖』 民風民俗的作文600字
1.廣東民風民俗大觀園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讓我帶大家走進廣東民風民俗大觀園吧!
涼茶
廣東人最愛飲涼茶,認為涼茶是身體的保險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無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個月內不飲幾杯涼茶(多為王老吉),嬰幼兒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認為身體健康沒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廣東涼茶之一,有清熱下火,生津止渴,潤肺排毒之療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涼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葯物組成,適用於四時感冒、頭痛發熱等積滯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葯性最為寒涼,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對平和一些。小兒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葯物組成,適用於小兒感冒發熱、煩躁咬牙等症。適用於體質強壯、素來火旺濕盛、經常咽喉腫痛、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膩者。但是,喝過涼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個字「苦」!我喝涼茶的時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進去好
幾片陳皮去苦。
廣東迎春花市
廣州美稱「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綵樓,拱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涌來,擺開陣勢,售花賣桔,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廣州種花為業,已有100O多年的歷史。早在五代南漢時代,珠江南岸庄頭村一帶,就有許多素馨花田,南漢王劉悵的寵姬素馨就是庄頭的種花女。 金桔象徵「大吉大利」。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誠膜拜,飄逸肅穆,深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臘月初,市面上有從福建漳州運來的大批水仙頭,人們買回後,精心培植,通過對水溫和日照的調節來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團圓飯時,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聲中依次開放,這情景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俗語說,「花開富貴」,這正巧取了個好兆頭。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氣襲人,所以家家必備。
當然,廣東還有好多民風民俗。比如:煲湯、
舞獅、種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還有舞牛的……每個地方的民風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著我們去發現它呢!
2. 漢族——大年初一,人們不掃地,不向外潑水,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吉祥富貴,萬事如意。
滿族——年節將近時,家家打掃庭院,貼窗花、對聯和福字。臘月三十,家家豎起六米多高的燈籠桿,從初一到十六,天天紅燈高掛。年三十包餃子,講究褶子多為好,子時煮餃子,有的里邊包上銅錢,吃到者有好運。春節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為辭舊歲;年初一再拜一次,為迎新春。春節前還要舉行跳馬跳駱駝等比賽。正月十五還有鬧燈會。
朝鮮族——家家戶戶貼春聯,做各式豐盛飯菜,吃「八寶飯」,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彈伽倻琴,吹洞簫。初一天亮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給長輩拜年。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由被推選出來的幾位老人,登上木製的「望月架」,伴著長鼓,筒簫、嗩吶載歌載舞。
鄂倫春族——除夕,全家圍坐,共進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飯。青年人給家族及近親長者敬禮,叩頭請安。午夜,人們捧著樺樹皮盒或鐵盒繞馬廄數圈,祈祝六畜興旺。初一,著新裝互相拜年請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轉圈集體舞。有打獵舞,「紅果」舞,「黑熊搏鬥」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著做年飯,剪窗花,糊燈籠。初一,姑娘、婦女和孩子們穿上綉有雲邊的新裝,去親朋家拜年,用「魚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風味生魚、用味香酥脆的「炒魚毛」和大馬哈魚籽。民間詩人向人們獻詩、講故事。婦女們玩「摸瞎糊」、「擲骨頭」。青少年則進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賽。
蒙古族——五更吃餃子、放鞭炮與漢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團圓。初一凌晨晚輩向長輩敬「辭歲酒」,然後青年男女跨上梭馬,騎串蒙古包,先給長輩們叩頭祝願,接著喝酒跳舞,隨後串包男女還利用這一機會廷行賽馬比賽。
納西族——正月新春人們互相訪親拜友,輪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組織燈會,並與別村競賽。城市、鄉村都辦燈會 燈會節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紐梅說笑》、《老壽星放鹿》、《社戲夜明珠》、《獅子滾綉球》、《凰舞》等。
彝族——春節期間集會跳「阿細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飯都由男子承擔,讓婦女休息,以而對她們勞累一年的慰問。
苗族——把春節稱作「客家年」,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還要唱《開春歌》、歌詞大意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從除夕開始互拜、贈送禮品。除夕歲守夜。子夜過後,男女青年爭先挑水,以示勤勞。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結伴遊覽名勝古跡,或耍龍燈,舞獅子,打霸王鞭。
壯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終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間習慣包粽子過春節。節日期間還要組織豐富多採的民族文體活動慶祝,唱「採茶」、舞獅龍、跳打扁擔舞、鬧鑼、打陀螺、賽球、演地方戲等。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燭到井邊燒拜,叫「買新水」,藏族婦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從河裡背回「吉祥水」。認為初一的新水可以帶來福音和好運,能保一年的吉利。
東鄉族——喜歡在春節期間打土仗,以示對養育自己的土地的熱愛之情。
羌族——每家每戶要做各種油炸麵粉小牛、小羊、小雞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過年要喝咂酒,大家圍壇而坐,由最長者唱《開壇詞》,然後用約二尺多長的麥管從左至右,依次咂飲。
鄂溫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別是對自己的長輩和親戚必須在初一那天去磕頭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個較大的房子里盡情地快樂,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這個娛樂晚會,由婦女們先開始跳或唱,接著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來。
達斡爾族——正月初一,天亮起來,婦女准備早餐,男人燒香拜天拜地拜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賜太平豐年,拜完神,向長輩敬酒叩頭接受老人的祝詞。吃完水餃,穿起新衣服,近親男女聚集在一起,由長輩年老者帶領,按輩份高低進行各種娛樂活動。
哈尼族——除夕婦女忙著做糍粑,小夥子上山砍竹子,搭鞦韆架。不論男女老少,春節里都喜歡盪鞦韆。
布依族——除夕夜,全家人圍坐在火塘旁,整夜守歲。大年初一天剛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後奔向河邊去挑水,誰最先挑回頭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預兆豐年。
瑤族——節日期間,人們聚在一起,觀看風趣別致的「耕作戲」。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農夫,一人扮擴鋤農民,三人邊舞邊歌,表示慶農業豐收;青年男女則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蘆笙,彈月琴,唱山歌,尋找意中人。
景頗族——春節期間舉行「打靶」比賽。初一早晨,人們紛紛聚到賽場上,姑娘們把自己綉的荷包掛在竹竿頂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細線算神槍手,姑娘們便獎給神槍手一碗香甜的米酒。
拉祜族——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是雲南拉祜族的「擴塔」節(拉祜語為春節)。除夕,每家每戶要做象徵太陽、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裡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爭先恐後跑到泉邊,迎接象徵純潔、幸福的新水,以先得為快。同時,帶著禮品走村串寨、訪親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