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電影院
『壹』 保靖電影院今日影訊6月29日
不可抗力之男僕的秘密
看點: 短片 夢工廠
類型:愛情
語言:未知
地區:大陸
時長:75分鍾
導演: 孫承志
演員: 孟瑞 王博文
『貳』 曲銀瑞的個人信息
大一 93.2
大二 93.8
大三 92.3
曾、現任社會工作:
【團委、學生會】
2010.05~2011.05 精儀系第36屆學生會主席(精儀系學生會歷史上第一位女生主席)
2011.05至今精儀系團委副書記
2011.09至今精儀系一字班新生導引項目助理
2009.05~2010.05 精儀系第35屆學生會內聯宣傳組組長
【班級】
2010.09~2011.09 精儀系八字班第一黨支部組織委員
2011.09至今精81班體育委員
2009.09~2010.09 精81班學習委員
2008.09~2009.09 精81團支部宣傳委員
【社團】
2009.09至今清華大學學生國旗儀仗隊隊員,曾任宣傳副隊長,現任帶兵分隊長
2011.07至今清華大學馬拉松愛好者協會會員
【志願服務】
2009.09~2010.01 清華大學百年校慶首批骨幹志願者
2009.10 國慶60周年群眾遊行24方陣第5中隊宣傳委員
2009.07 精儀系春蕾實踐海南支隊隊長
【體育代表隊】
2011.09至今清華大學體育代表隊乒乓球隊隊員
2010.10至今精儀系乒乓球隊隊長
2010.09至今精儀系羽毛球隊副隊長
2009.09~2010.09 精儀系女子排球隊隊長
獲獎勵情況:
【綜合獎項】
2009~2010學年度,清華大學本科生優秀共產黨員;
2009~2010學年度,清華大學「一二九獎學金」;
2008~2009學年度,清華大學「清華之友——蘇州工業園區獎學金」;
2010~2011學年度,北京市三好學生;
2010~2011學年度,北京市「先鋒杯」優秀基層團幹部;
2009~2010學年度,清華大學優秀學生幹部;
2009年10月,國慶60周年群眾遊行24方陣優秀隊員;
2008年9月,清華大學2008級學生「軍訓先進個人」。
【培養計劃】
2009年4月,入選清華大學「飲水思源,服務社會」優秀學生培養計劃八期;
2010年6月,入選清華大學思源骨幹班四期;
2010年9月,入選清華大學導師團計劃三期。
【科技競賽】
2008年12月,設計作品《智能書箱》,獲第六屆清華大學新生機械創意大賽一等獎;
2009年12月,獲第26屆全國部分地區大學生物理競賽(非物理類A組)一等獎;
2010年1月,獲清華大學2009~2010學年度理論力學競賽三等獎。
【社會實踐】
2009年6月,清華大學學生社會實踐金獎支隊(任春蕾實踐海南支隊隊長)。
【文體獎項】
2010年9月,北京高校《國旗教育論壇》暨「國旗在我心中」演講比賽一等獎;
2009年5月,「傳承清華精神,踐行科學發展」清華大學2008級新生演講比賽二等獎;
2011年5月,清華大學2011年乒乓球單項賽女子單打並列第三名;
2010年12月,精儀系牛彼得杯乒乓球聯賽女子單打冠軍;
2010年3月,精儀系牛彼得杯羽毛球聯賽團體冠軍;
2010年12月,清華大學第54屆馬約翰杯乒乓球團體賽甲組第七名;
2010年12月,清華大學第54屆馬約翰杯羽毛球團體賽甲組並列第五名;
2009年4月,清華大學第53屆馬約翰杯女子排球比賽甲組第七名;
2011年3月,精儀系「牛彼得杯」春季師生運動會女子800米亞軍;
2011年4月,清華大學第54屆馬約翰杯田徑運動會女子4*400米接力第四名;
2011年4月,清華大學第54屆馬約翰杯田徑運動會女子鐵餅第七名。
參加SRT計劃、科研工作、科技活動、社會實踐、學科競賽、文體活動等情況:
【科研工作】
2010年9月,設計課題《多功能人性化脈搏監測系統》,獲得「電路設計與實踐」課程班第一名;Ø
2011年7月,設計課題《I-floor——基於可重構交互技術的微元地面》,獲得「機械設計綜合實踐」課程班第二名;Ø
2011年9月,在赴內蒙古一機的生產實習中,針對生產中遇到的實際Ø問題,自主研究課題《保護型鋼絲螺套的力學分析和改進設計》,給出了可行的操作與結構的改進方案。
【黨建活動】
大三學年擔任黨支部組織委員,承擔了黨員發展、黨費繳納等工作,支部被評為「創先爭優活動先進黨支部」和「清華大學先進黨支部」(全校只有七個本科生黨支部獲得這一殊榮)。Ø
積極參加理論學習,獲精儀系「第六屆黨的理論知識競賽」一等獎。Ø
【社會實踐】
2009年7月,擔任精儀系「春蕾」實踐海南支隊隊長,帶領隊員赴海南三亞海棠灣椰林小學進行了五天的支教,利用系友贊助的資金為當地女童帶去了價值兩千餘元的書籍、器材,完成了英語、文學、藝術、科技等支教內容,還為當地女童建立了「春蕾」圖書室;Ø
2009年8月,赴湖南湘西進行為期兩周的支教活動,同時對當地的職業教育進行了詳細的調研;Ø
2010年2月,在家鄉范圍內進行社會考察調研,完成《從身邊人與事窺探我國醫療環境》調研報告;Ø
2010年8月,赴河北唐山進行為期十天的調研活動,小組完成《唐山的人文精神和城市建設》調研報告;Ø
2010年8月,赴青海進行為期兩周的調研活動,小組完成《青海教育對減貧民生的影響》調研報告;Ø
2011年8月,赴香港進行為期十天的考察活動,對香港的政治、傳媒、教育、公益等有了初步了解。Ø
【文學創作】
2009年9月,寫作詩歌《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發表在清華新聞網上;Ø
2009年9月,參加國慶60周年群眾遊行,創作詩歌7篇,宣傳稿10餘篇;Ø
2008年11月,精儀系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主題徵文活動二等獎。Ø
【文體活動】
2008年12月,擔任精儀系學生節「儀夢千尋」主持人,並表演原創詩朗誦《唱給二校門的歌》;Ø
2009年4月,擔任清華大學學生會迎新晚會主持人;Ø
2010年1月,在精儀系師生新年晚會上表演原創詩朗誦《心之精儀》;Ø
2010年4月,擔任精儀系學生節「一千聆儀夜」主持人;Ø
2011年7月,參與拍攝清華學生原創電影《清青年華》;Ø
2010年11月,組建精儀系乒乓球隊並擔任隊長,現為校乒乓球隊隊員;Ø
2010~2011學年度任精儀系羽毛球隊副隊長;Ø
2009~2010學年度任精儀系女子排球隊隊長;Ø
2011年10月,報名參加北京國際馬拉松半程比賽。Ø
【公益活動】
2010年1月,獻全血400ml;Ø
2009年9月,國慶60周年群眾遊行24方陣隊員,並擔任5中隊宣傳委員,因表現出色,獲「國慶60周年群眾遊行24方陣優秀隊員」稱號,並作為學生代表接受了中央電視台的采訪;Ø
2009年7月,作為志願者,擔任第二屆「祖炳民」杯欣欣學校徵文比賽(2009)初審評委;Ø
積極參加志願服務活動,如五一校園義務導游、系慶服務、北京爾康腦癱康復醫院義工等;Ø
作為清華大學百年校慶首批骨幹志願者,完成「學在清華」調研工作。Ø
我在大三做系學生會主席的同時,也絲毫沒有耽誤學習。③值得做,則全力以赴。我認為,學習上決不可有絲毫的敷衍,因此對待每一次作業、論文、課題研究,都以極端認真的態度去對待,長此以往對我的學術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堅持著這三個原則,我養成了勤奮嚴謹、踏實求學的作風,獲得了三年學分績專業排名第一的優異成績,其中11門課程排名第1,2門課程獲得滿分,40%的課程分數在95分以上,60%的課程排名位列課程班級前10。在第六屆清華大學新生機械創意大賽中,我們組設計的作品《智能書箱》獲得一等獎。此外,我還獲得第26屆全國部分地區大學生物理競賽(非物理類A組)一等獎,校理論力學競賽三等獎等。
(3)工作上傾情投入,曾任精儀系學生會主席,獲清華大學優秀學生幹部
服務同學是我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從大一開始,我就積極承擔社會工作,如班委、實踐支隊長、系學生會組長、校學生會副部長等,以一顆熱忱服務同學的心去傾情投入,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責任感、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我獲得了「清華大學優秀學生幹部」稱號;同時,在2011年5月,我以近乎全票當選為精儀系第36屆學生會主席,也是精儀系學生會歷史上第一位女生主席。
在做學生會主席的一年裡,我以「對外提升精儀系影響力,對內加強精儀人自豪感」為目標,成功地組織了學生節、馬杯、一二九歌唱比賽等傳統的文體活動,還根據同學們的實際需要,為新生發放免費系衫、設計出精儀吉祥物「手錶娃娃」、製作《百年校慶行動指南》宣傳冊等等,真正做到了「來自同學,代表同學,服務同學」。
這學期,我又擔任了精儀系團委副書記、一字班新生導引項目助理的工作,在新的崗位上繼續為同學服務。
(4)文體活動積極參與,綜合素質全面提高
我自幼愛好文學,高中期間就和雙胞胎妹妹馬冬昕一起出版了習作集《又是一年春風》。來到清華之後,在繁重的課程學習之餘,我依然保持著對文學藝術的愛好,寫作多篇詩歌發表在清華刊物上,在各種演講比賽中獲得佳績,多次擔任學生節晚會的主持人、表演詩朗誦,還參加拍攝清華學生原創電影《清青年華》等等。
響應清華「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號召,我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強健體魄,錘煉心智。我參加過馬杯多項體育比賽,還擔任過女排、乒乓球兩個系隊的隊長,認真帶隊訓練,參加比賽。在2011年清華大學乒乓球單項賽中我獲得女子單打並列第三名的好成績,並入選校乒乓球隊。
豐富的經歷為大學生活增添幾許優美與光亮,也使我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5)光學所推直博,科技報國夢想啟航
在國慶60周年遊行的時候,我和清華的同學們一起走在長安街上,高喊著:「科技發展,強我中華!」那時我就立下志願,將來投身科研,用所學的知識報效祖國。
大四伊始,經過全面、冷靜、客觀的思考和分析,我選擇了去精儀系光電工程研究所曾理江教授的實驗室讀直博。光學所嚴謹的學術態度、濃厚的科研氛圍深深地吸引著我,在這里我找尋到了通往夢想的方向。雖然作為機械專業的學生,跨專業需要補大量的課程,但是我心甘情願,渴望通過努力,早一點接觸工作環境,早一點進入科研狀態,在學術上有所成就。
最後想說的是,我今天所取得的每一個成績都離不開我的班集體。我所在的精81班是一個溫馨團結、積極進取的集體,曾獲得2008~2009學年度、2009~2010學年度、2010~2011學年度校甲級團支部,2008~2009學年度、2009~2010學年度校優良學風班,2008~2009學年度校優秀黨課小組,2009~2010學年度校先進黨支部,2008~2009學年度校先進班集體等諸多榮譽。在集體中,同學們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每個同學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成長。精81永遠是我最引以為傲的集體。
大學三年來,踐行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追求著「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目標,在學校、院系老師的指導和鼓勵下,在同學們的關心和幫助下,憑著堅忍不拔、奮斗不息的精神,我在學習、社工、文體各個方面不斷奮斗,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成績都已經過去了,今後我將更加努力地學習和工作,力爭在新的環境中不斷進步,邁上新的台階。
主要事跡(包括主要業績、突出特點等):
在社會實踐中,馬冬晗同學深入社會了解民生,走進車間解決實際問題,爭取系友贊助,為春蕾女童建立了圖書室;在科技項目中,她精益求精,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I-floor
2011年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答辯——化學系馬冬昕
大一 93.7
大二 91.8
大三 93.3
2008年9月-2009年9月,化學系基科89班班長
2010年9月-2011年9月,化學系基科89班生活委員
2011年9月至今,化學系基科89班體育委員
【體育代表隊】
2011年9月至今,清華大學體育代表隊乒乓球隊隊員
2010年8月-2011年9月,化學系女子排球隊隊長
2008年9月至今,清華大學化學系乒乓球隊、排球隊、田徑隊隊員
【社團】
2009年9月至今,清華大學學生國旗儀仗隊隊員,曾任常務副隊長,現任帶兵分隊長
2009年10月至今,清華大學學生「好讀書」協會成員
2011年7月至今,清華大學學生馬拉松愛好者協會成員
【志願服務】
2009年3月至今,清華大學本科生服務團「紫荊信箱」志願者
2010年4月-2010年9月,清華大學學習與發展中心答疑志願者
獲獎勵情況:
【綜合獎項】
2009-2010學年度,清華大學學生社會實踐金獎個人(本科生7人,研究生3人)
2009-2010學年度,清華大學本科生優秀共產黨員
2009-2010學年度,清華大學優秀學生幹部
2010-2011學年度,清華大學優秀共青團員
2008-2009學年度,清華大學學生社會實踐銀獎個人
2009-2010學年度,綜合一等獎學金——清華之友—航天CASC一等獎學金
2008-2009學年度,綜合一等獎學金——「好讀書」獎學金
2010-2011學年度,化學系學習標兵
2009-2010學年度,化學系學習標兵
2009年4月,入選「飲水思源,服務社會」清華大學優秀學生培養計劃八期
2010年4月,入選清華大學化學系實驗班(學堂班)
2010年9月,入選第三屆清華大學社會工作「導師團」計劃
【集體獎項】
2008-2009 學年度,所在支部獲得化學系「甲級團支部」榮譽稱號(時任班長)
2008-2009學年度,所在班級獲得化學系「優良學風班」榮譽稱號(時任班長)
2009年9月,所在化學系赴延安謝子長希望小學支教支隊獲得化學系暑期實踐金獎、清華大學學生社會實踐金獎支隊(時任支隊長)
【文體獎項】
2009年5月,「傳承清華精神,踐行科學發展」清華大學2008級新生演講比賽一等獎
2009年9月,在清華大學2009級新生演講比賽上作為唯一老生代表,演講《把握現在,成就未來》
2011年4月,化學、化工、環境三系聯合運動會女子200米第二名
2010年4月,化學、化工、環境三系聯合運動會女子800米第一名
2009年4月,化學、化工、環境三系聯合運動會女子200米第二名
2010年4月,馬約翰杯田徑運動會女子400米比賽乙組第六名
2010年4月,馬約翰杯田徑運動會女子4×400米接力乙組第三名
2009年4月,馬約翰杯田徑運動會女子4×400米接力乙組第三名
2010年12月,馬約翰杯乒乓球團體比賽乙組第四名
2010年3月,馬約翰杯乒乓球混合雙打比賽乙組第二名
2010年3月,馬約翰杯乒乓球團體比賽乙組第五名
2008年11月,馬約翰杯乒乓球混合雙打比賽乙組第三名
參加SRT計劃、科研工作、科技活動、社會實踐、學科競賽、文體活動等情況:
【科研工作與科技活動】
2010年8月,赴印度孟買參加亞洲科學夏令營
2010年3月-7月,在學生部牛犇老師指導下完成SRT項目《五年來本科生先進班集體建設規律研究》
2009年7月-2010年7月,在化學系王訓教授課題組參與納米材料的研究
2010年7月至今,在化學系邱勇教授課題組開展課題《藍光離子型銥配合物的設計、合成、發光性質研究》,以此為題的《科學研究訓練》課程獲得了97分的最高分
完成第二作者學術論文一篇:LeiHe, Dongxin Ma, Yong Qiu*, et al. Controlling intramolecular pi-pi stackinginteractions in cationic iridium complexes: the effect on photoluminescence andstability of light-emitting electrochemical cells. Journal of MaterialsChemistry (impact factor: 5.1). Submitted
【社會實踐】
2009年寒假,參加主題為「化學生的未來」的社會實踐
2009年7月,赴陝西省延安謝子長希望小學開展了為期10天的支教、調研等實踐活動(任支隊長)
2009年7月,赴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保靖縣開展了為期10天的支教、調研等實踐活動
2010年寒假,參加主題為「醫學生成長與醫療環境」的社會實踐
2010年8月,赴河北省唐山市開展了為期10天的考察、調研等實踐活動
2010年8月,參加人文社科學院赴北京市老城區改建與社區文化口述史研究支隊
2011年8月,赴香港開展了為期13天的考察、調研等實踐活動
【文學創作】
散文《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和詩歌《摘下我的軍徽》發表在《紫荊報》上
散文《記我的概率論老師》發表在《清新時報》上
散文《隨筆清華》發表在《化時代》創刊號上
【文體活動】
2008年12月,應邀在精儀系學生節「儀夢千尋」上表演原創詩歌朗誦《獻給二校門的歌》
2009年5月,參加「傳承清華精神,踐行科學發展」清華大學2008級新生演講比賽,獲得一等獎
2010年1月,應邀在精儀系師生新年聯歡晚會上表演原創詩歌朗誦《心之精儀》
2010年5月,參加化學系畢業聯歡晚會基科89班劇《香水奇緣》演出(主演,分飾四個角色)
2010年12月,擔任清華大學化學系首屆「求索杯」理論知識競賽主持人
2011年7月,參與拍攝清華學生原創電影《清青年華》
2008年10月,參加並完成北京國際馬拉松10公里比賽
2010年3月,考取中華人民共和國排球項目三級裁判員
2011年3月,參加並完成「清華園之春」百年校慶師生長跑
2011年9月,報名參加北京國際馬拉松半程比賽
【公益志願活動】
2008年9月至今,多次參加校園義務講解工作
2009年8月-2010年1月,化學系「新生領航計劃」志願者
2009年7月,擔任第二屆「祖炳民」杯欣欣學校徵文比賽(2009)初審評委
2009年10月,參加首都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群眾遊行活動
2010年1月,獻全血400 mL
2011年4月,擔任清華大學百年校慶馬約翰杯田徑運動會開幕式升旗手,實現升旗「一秒不差」
我勤奮踏實,刻苦學習。
『叄』 推薦我一些優秀的小學生作文(四年級) 不要給網址
母親
母親出生在三十年代中期,一個中秋快要到來的夜晚。
那時,外公是一個鄉下的小商販,外婆是一個裹著三寸金蓮的舊社會女人。外公靠挑著竹籠子到鄰縣做小豬仔生意慢慢積累了一些銅錢,解放前的頭二年,一次性買下了二十多畝土地。然而,一輩子的辛勞還沒有等到收割第二年的谷穗,解放那時,土地革命成份的清單中已將他劃成富農。從此,這個高成份給三代人烙上了一道羞辱自卑的印記。
自小母親過著豐衣足食的小農生活,家中四兄妹中她排行第三,是唯一的女孩,外婆外公視她如掌上明珠。帶著這個富農帽子,母親上了小學,念完了初中。那個年代,毛澤東主席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成份還不那麼重要,憑著初中文化,母親順利地參加了革命工作,那是一份站櫃台賣布匹營業員的差事。
不久,十六歲母親,剛參加工作不久,認識了從湘西普戎走出來的個子不高但充滿才華的父親。解放前,父親是普戎山寨寨主的兒子,他從省立重點中學畢業准備考大學時,遇上了戰爭。解放後,父親懷著滿腔的知識熱血,參加了全州商業幹部考試,他以第二名的成績被錄取,同時,分配到了當時的大庸縣工作。母親十七歲就和父親結了婚,從此,便有了哥哥、姐姐、我和妹妹這么一群為他們還算爭氣的兄弟姐妹們。
母親家內家外的事情都任勞任怨,在多年的工作中,她總是默默無聞地工作,常常助人為樂,每每十月懷胎快要臨產時,她還在挺著大大的肚子搬運著貨物,堅持工作到最後一刻,因而年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一九七一年,文革已接近尾聲,正是母親三十六歲時,她帶著我們一家在父親被打倒的一年後,被迫辭職來到了外婆的胡家崗。在離開城裡的那個凄涼的夜晚,只剩下了我和母親,我們在沒有一根柴生火的境況下,當時只有幾歲的我,走到離家不遠處的一個工地上拾了幾根木塊,用這幾根木塊,我和母親在城裡燒著最後一次晚餐。我那時看見,母親的眼睛裡深藏著不曾有過的憂傷和迷茫,但她依然那樣從容而鎮定,記得第二天早上,一個表哥把我們全部的家當用一個板車拉到了鄉下的外婆家。從此,過慣了城市生活的一家人就成為了臉朝黃土背朝天的鄉下人。
那時,父親原單位撥了三百元的安家費,在二舅的菜地里,生產隊里的人們用三天的時間,為我們蓋起了三間泥土築起的土屋。母親由一名國家工作人員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個農民,她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一生中最特殊的轉折,要從不適應到適應,要從不會農活到會農活,母親吃苦的精神是一般的女人難以做到的,可她全會幹了,她不需求別人了。
一段時間里,我們在鄉親們的眼睛裡仍是不倫不類的城裡人,那種滋味倒也讓人有一種說不出的優越感,在鄉下的學校里,就是我們的班主任老師也是用那樣珍視的眼光注目著我們。
母親的勤儉持家和吃苦耐勞漸漸地遠近聞名,她穿的舊衣裳上補丁連著補丁,經常是破得不能再破了才扔。記得小時候睡覺時沒有枕頭,我常睡在母親的身邊,枕著她那件舊的退了色的藍花棉襖,聞著母親那特有的汗漬奶香入眠,那種說不出的幸福和快樂,是兒時用言語都不能表達出來的,只是莫名的上癮;只是莫名的依戀;只是莫名的難舍母親那種特別的味道。。
母親有三件東西,直到今天仍完好無損地保存著,它們讓我記憶很深。一件是牛皮箱;一件是列寧式的呢子大衣;另一件是一條深藍黑色的純毛圍巾,據說這幾件東西都是從前蘇聯來的泊來品,帶著這些寶物,我度過了在外求學的那些歲月,那時,穿上它們,讓我在同學們面前常有一種深不可測的身份。
一次放學歸來,我看見母親在水井旁邊洗著衣裳,就走了過去,母親望著放學回來的我,露出少有的笑容對我說:「娟,我們要回城裡去了,」我不解地問道:「媽媽,這是為什麼?」母親說:「不為什麼,你還小,不懂得世事難料啊!」。
就這樣,母親帶著我們又回到闊別了二年的縣城裡。但這次母親沒有回到原來的單位,而是被安排到水產公司的一個蛋品倉庫工作。單位把我們一家人安排住在一間不到十平方米養過雞的屋裡,一家人在那個散發著雞屎味道的小屋裡快樂地生活著。
那時,父親已先我們一年回到五.七幹校勞動改造去了。
由於母親的出身和曲折的人生經歷,使得她復職後更加小心地做著人,她凡事總是謙讓著同事和兒女們。記得有一位女同事總是為難母親,有意無意地找她的麻煩,母親採取的和平態度,讓我們見了非常生氣和吃驚,那位女同事和她一樣大的年齡,每次她在單位食堂洗澡時,母親總是將洗澡水準備好給這位女同事,這樣委屈求全,僅僅只為換來一些相對安寧的日子。
小時候,我們兄妹們也總是不聽話,母親講不聽我們的時候,她常常背著我們偷偷地流淚,也不會打我們一下。後來,家裡的經濟條件稍好一點,母親還是很節儉地過著日子,一些老同事至今還記得,母親那時吃飯伴著幾個生辣椒就是一餐,經常是辣得額頭上直出汗水,兩眼都冒金花了,而她卻讓我們吃著那些好吃的東西。
母親自感平凡與卑微,退一步海闊天空,只求付出,不求回報;只求奉獻,不求索取,這種無私的精神,是留給我們兒女們的一筆無價的做人的財富。
母親就是這樣一個用自已行動感動別人而獲取天下太平的女人;母親就是一個寧願自已吃苦也不讓孩子們受苦的女人。
有一種女人是那種初次見不怎麼漂亮,而越看越好看的女人,而母親就是這種類型的女人。曾聽說母親在她飛揚著青春年華的五十年代時,有一張照片掛在城內那家唯一的照相館的櫥窗里,那張相片我後來在家中的相夾里也見過,那張用人工上了色的彩照上,是母親側面綻放著純潔笑容的大頭像,一頭濃濃的齊耳短發,圍著那條深藍色的純毛圍巾,就像是電影《青春之歌》里的林道靜。我想,其實母親也曾年青也曾美麗過。
父親和母親從文革到恢復職務後,她們就幾乎天各一方地工作和生活著,直到父親退休前二年,才回到母親的身邊,在一個職校任校長。從我們童年到參加工作這段漫長的歲月里,多是母親像母雞一樣地護著我們愛著我們。
母親是一個勤勞、朴實、善良而透明的女人,任何復雜和煩惱的事情,在她心中會變的太平和單純,很多問題在她那裡用最簡單和直接的方式就能解決了。因此,至今母親的頭發多而濃密,近七十歲高齡的臉上看不出一絲老態和皺紋,輕捷有力的行動賽過了我們。
當母親走進夕陽的人生歲月後,她總是和她那一幫子鄰居的老人們,每天聞雞起舞踏著秧歌,白天盡情手摸二五八,在暮色蒼茫中揮弄著心愛的寶劍,享受著晚年的天倫樂趣和幸福的人生。其實,母親幸福的晚年是來之不易的,她是從坎坷的風雨歲月里忍辱負重地走過來的,我始終都相信有這樣苦盡甘來的時空輪回。
就在不久前的一天,母親拿來一塊泡沫材料來到我的家裡,她說是給我家的消毒櫃墊高一下用的。正好那天妹妹也在我這里,妹妹說:「媽媽,這樣墊著很合適,是什麼時候想到的,這么細心,你蠻有謀心的,」母親說:「我是怕這消毒櫃從下面銹爛了,想了很久了的。」妹妹怕母親聽到這話後生氣,又接著說:「其實,媽媽是世界上最簡單而透明的人,她是用了她最簡單的謀心。」看著母親墊完後開心的樣子,我感動的快要哭了。
走過一年又一年,直到有一天我們也成了孩子的父親和母親,才慢慢明白了母親那時帶著我們走過的艱辛;才體會了一個母親肩膀上那份一生都放不下的責任;才理解了母親常說的那句話:「大人是箍頭竹,沒有了她,親兄妹也不會走得那麼近的,一個人一百歲了還是要個媽的。
是的,正是母親簡單而透明的個性,才得到了別人的尊敬和熱愛;正是母親簡單而透明的個性,才教會了我們如何去做一個善良的人;正是母親簡單而透明的奉獻,才會有我們對她一生的依戀。現在,無論我們在哪裡,最擔心最牽掛我們的仍然是我們敬愛的母親。
我想,母親的愛是那乳汁般的泉之水;是那溫柔的月之光;是那溫暖初升的太陽。
不尋常的考試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經歷各種各樣的考試。有的是有意識地去參加的考試,也有的是暗暗潛在生活中的、令人難以察覺、但卻有著深刻意義的考試。我曾經歷過兩種這樣的考試,兩種不尋常的考試。
12歲時,我參加了少年宮舞蹈隊。由於我平時很刻苦,所以深得老師喜愛。一次,上海芭蕾舞學校來招生,大家都興奮極了,那可是令人神往的舞蹈天地呀!於是,考試前的幾天我練功就更勤了,每天穿著一雙綁得緊緊的紅舞鞋,在練功房裡跳著、轉著,汗涔涔的練功服不知換了幾套。老師也幾乎把心血都傾注在我身上。帶著自信,我准備迎接那不尋常的考試。
招生考試前一天晚上,我練完了功,滿頭大汗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天正下著大雨,路是那麼泥濘,彷彿一不小心便會滑倒。迎面走來一個婦女,抱著小孩,挎了一大包東西,撐著傘吃力地走著。雨水濺濕了她的面孔,卻掩飾不住那焦慮的神情,好象是送急病的孩子上醫院去。該幫她上醫院嗎?可體力對我來說是多麼的寶貴呀!這不是太自私了嗎?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我終於鼓起了勇氣,迎上前去,幫她拿包袱、撐傘。路似乎更艱難了,練完功的疲憊、勞累籠住了我整個身體。突然,腳下一滑,我一下子摔倒了,腳扭了一下。哎呀,會不會傷了腳?但看到那婦女焦慮而又關切的目光,我沒有細想,忍著痛送她們到了醫院。
當我看到那婦女寬慰而感激的笑容時,興奮、喜悅充滿了我的心田……
可沒想到,第二天早上,腳竟開始發腫。我不想臨陣退卻,就帶著勞累和傷痛,踏進了考場。優美的旋律在大廳里回盪,我身體卻不聽使喚,動作硬梆梆的。終於,我失敗了,在這場招生考試中失敗了!
我咬緊牙根,淚水沒有流出。因為我心中無悔。
直到今天,想起這件事,我內心還是那麼激動。那場舞蹈考試我是失敗了。但臨考前晚上所發生的不也是一場考試嗎?這是一場做人的考試,一場更不尋常的考試。在這場考試中,我沒有失敗!並且自信在以後這樣的考試中,我也會交出正確的答卷。
『肆』 田陽古城電影院排片2月8曰
鳳凰古城天氣預報相關地區:湘西天氣保靖天氣永順天氣古丈天氣瀘溪天氣龍山天氣02月09日(周二)休多雲9~15℃02月10日(周三)休多雲5~12℃
『伍』 吉首市是哪些明星的故鄉呢
沈夢辰吉首,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地級行政區首府。市境東南部與瀘溪縣、西北部與花垣縣、西南部與鳳凰縣、北部與保靖縣和古丈縣毗鄰。沈夢辰,1989年6月13日出生於湖南省湘西吉首市,畢業於湖南大學06級表演系本科,中國內地女主持人、演員、模特。2008年,沈夢辰參加湖南娛樂頻道「年度星姐選舉」總決賽,並榮獲最佳上鏡獎。2010年,擔任湖南娛樂頻道綜藝時尚類節目《好女人》的主持人,從而正式開啟了她的主持生涯。2011年,擔任湖南娛樂頻道大眾娛樂節目《百姓春晚》的主持人。
阿朵(符瑩),中國大陸女歌手、演員,1980年4月17日生於湖南吉首,畢業於湖南省藝術學校,2005年央視春晚因演唱一曲《再見,卡門》讓阿朵走紅。2007年阿朵登上時尚雜志《男人裝》封面,創造了該雜志全球銷量超過50萬的記錄。之後連續三年入選全球頂級媒體《福布斯》雜志評選的名人榜。
『陸』 盛澤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先蠶祠
先蠶祠是古典廟堂式建築,正面門樓飛檐斗拱,旁側是八字形清水磚壁,再前過柵門是小廣場,原是香客集散處。三座拱門正中豎匾為祠名,兩側上方分別書寫「織雲」和「綉錦」是為當年盛澤絲綢業繁榮的寫照。
2、鏡湖公園
鏡湖公園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北部,始建於1999年,2002年9月正式開園,佔地530畝,其中水域面積佔五分之二,該園注重植物造景,園內山清水秀,樹草蔥郁,內設茶座小吃、兒童樂園、淺水灘、山水園、遊船碼頭、騎馬場、歌舞廳、仿古婚慶攝影、小型動物園和夏季浴場等景點。
3、盛澤仲子廟
盛澤仲子廟位於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小口圩,該廟是仲氏家族歷史上唯一一座御賜祖廟,而且是全國仲廟中佔地面積最大祭祀規格最高仲子廟。歷經宋元明清,主體建築仍在,民國期間改名仲氏家祠,1949年前後因族長仲少梅渡海赴台,祠廟荒敗。
4、中山古塋(宋秘書學士仲基墓)
查《盛湖志》十四卷本卷五「墓域」頁九「秘書學士仲基墓在小口圩普福橋北堍,明萬曆間裔孫大績修。環以石城,建坊,墓門前華亭陳繼儒題「中山古塋」四字,是為仲氏南渡始祖。
5、目瀾洲
目瀾洲建於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名骨池庵。元至正間(1341年--1368年)易名圓照庵,因四面皆水,波瀾溢目,故亦稱目瀾洲。民國時改為公園,園東建有「圓照堂」,俗稱四面廳,平面為正方形,周以迴廊,每邊連廊長9。12米;最南端有 臨水長堤,遍植紫藤。
『柒』 楊花鄉的鄉鎮名人
楊劍,男,漢族,湖南瀏陽市楊花鄉楊花村白沙組人,大學學歷,碩士研究生在讀,1990年3月參軍入伍,199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4年7月解放軍工程兵指揮學院指揮專業畢業後,先後在北京軍區某部任排長、副連長,1996年調入國防科大工程兵學院,先後任副連長、政治指導員、副政治教導員、代理政治教導員,在部隊期間,所帶領的部隊曾榮立集體三等功兩次,個人也先後榮立三等功兩次,嘉獎7次,1998年率部參加湖南省百年不遇的抗洪搶險戰斗,先後轉戰長沙、常德、益陽、南縣、沅江等地,行程2000多公里,歷時2個多月,搶救轉移人民群眾300餘人,所在部隊被中央軍委授予「抗洪搶險英雄營「的榮譽稱號,並受到總參謀部首長的親切接見和合影留念。2002年轉業到湖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醫保局先後任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2004年11月任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醫保局綜合處副處長,2006年8月經湖南省委組織部選拔任保靖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2007年10月任中共保靖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
劉秋波,中國新生代男演員。出生於楊花鄉的一個普通家庭。長相俊朗,曾被選為湖南少兒文學刊物《小溪流》《學生家長社會》封面人物,以及擔任《紫色》雜志平面模特,大學主修表演專業,現為演員,出演影視劇《鋒火長城》,話劇《尋找李大釗》,紀錄片《北國風光》,微電影《尋夢啟示》。
楊花鄉華園村群眾工作方法的實踐與探索
市商務局派駐楊花鄉華園村群工站後,深入群眾,了解民情,堅持以「敬之以心、授之以利」的工作方式解決民需,贏得了當地群眾的歡迎、理解和支持。一、敬之以心,釋放善意群眾工作難做,在於群眾的事沒有被重視。只要真正意識到群眾工作無小事,抱著尊重的心態、真摯的情感面對群眾提出的訴求,許多事情都可以解決。在華園村有一個復退人員,多年來經常擔任上訪聯絡員的角色,左鄰右舍關系緊張,村幹部介紹此人時都搖著腦殼。群工站一隊員上門拉家常,認真聽取他的訴求時,他說自己在部隊負了傷,政府政策落實不到位,想查個人檔案,但因家有孫輩要照顧,無法前往。我們前往市檔案館將其關鍵頁面復印,證實了他的訴求並非因市政府失誤而使他未享受政策,而是檔案上確實沒有部隊負傷的記載。他非常感謝我們對他的尊重和理解,表示不會再參加非法集會。這樣類似的工作還有很多。在工作的過程中我們無不報以尊重平等的心態,換位思考,盡力協調各方利益。如鞭炮廠在擴建過程中,無意損壞了村民張老師的幾顆茶樹,鞭炮廠同意賠償,但雙方因賠償金額分歧遲遲不能達成協議,張老師請求群工站幫助。我們認真分析事件本身,幾次找鞭炮廠協商此事,最終達成都能接受的賠償點。在接到賠償款的同時,張老師發出感慨:「你們這樣盡心盡力幫我解決問題,真是沒想到,原本我還准備上訪,現在問題解決了,再上訪就對不起你們了。」1000多戶的走訪,我們了解到群眾的訴求多元化,有要求扶貧幫困的,有要求完善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的,有十幾年的遺留問題需要解決,也有村組間山林權屬矛盾需要化解。然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我們聚集多方面的力量。既要掌握群眾心理,主動釋放善意,緩解群眾的不良情緒,又要腳踏實地,解決群眾訴求,為群眾辦實事。通過民情調查,我們群工站的家庭困難台帳上至今已經收集了30多個貧困家庭狀況,大多因病致貧。對於這種狀況,我們一方面積極向市民政局慈善會反映,爭取大病救助和困難補貼;另一方面組織商務局機關幹部職工捐款進行救助,同時發動村上企業和協會捐贈一些,能幫助減免的費用減一些,能享受的優惠政策盡量享受。「六·一」「七·一」「八·一」期間,我們又分別組織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慰問困難黨員和困難退伍家庭活動,使貧困戶真正感受到黨的溫暖。對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訴求,我們一方面親臨一線了解並主動向有部門匯報爭取重視支持,另一方面發動廣大村民自力更生投工投勞,清淤山塘8口,疏通渠圳1000多米,確保安全渡汛,緩解七月旱情。楊花至大瑤路段由於車流量大,破爛不堪,司機和乘客反映不斷,我們及時將這一情況向楊花鄉政府反映,楊花鄉政府高度重視,爭取了市級領導現場辦公,將此路納入了整修計劃。群眾是朴實的,講道理的,只要我們帶著朴實的情感為他們辦事,他們是會歡迎的。雖然有的訴求因客觀因素影響不能滿足要求,他們也會理解和支持。我們共接待上訪件11件,代辦事項32項。雖然辦的不一定是大事,但卻用真情感動著群眾,改變了一些群眾總是認為幹部「作風漂浮、工作不負責、形式主義嚴重」等偏激看法。二、授之以利,創新思維群眾是最講實惠的。利益追求、利益訴求是現階段群眾工作的最大趨向,「說一萬句好話,不如辦一件實事」。授之以利的本質是要關心群眾生活,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不與民爭利。為此,我們利用商務部門的信息優勢為全村手機用戶建立了信息發送平台,不僅日常工作發送信息通報,還發送致富信息、招工簡介等,以信息平台創新管理,不斷探索管理與服務的的新思路、新方法。5月29日舉辦了一期出國勞務知識培訓班,致力為村民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帶來機遇,帶來財富,受到群眾好評。發展是解決一切矛盾和問題的根本。走出去只是富裕幾個人,但留得住、請進來卻能造福一方。因此,群工站關注企業的發展和新企業的落戶,注重解決企業的現實困難,幫助現有企業留住熟練勞動力,並提議政府關注勞動力留失的問題,建議出台相關政策予以引導。在引進金鑫盆花廠落戶華園村過程中,群工站主動幫助企業召集村民小組會議,協商土地租賃,協調利益分配,金鑫廠已與村民簽訂了土地租賃協議,廠房開工在即。該廠的落戶,將解決100多人就近就業問題,每人每月工資收入將達到1500元以上。
『捌』 哪些地方是旅遊的好地方,特別是古鎮
都值得去旅遊,烏鎮、南潯、西塘各有特色。江南水鄉古鎮金三角——烏鎮、南潯、西塘。這3個古鎮遊客較少,水鄉風情保持完好。浙北水鄉游可以選擇歷史名城嘉興為起點。
歷史名城——嘉興
嘉興是一個傍古運河兩岸而建的最大的江南名城。早晨先去游覽著名的南湖。嘉興的南湖有輕煙拂渚、煙雨朦朧的特點,與杭州的西湖、紹興的東湖並稱為浙江三大名湖。
南湖湖心島上有始建於五代吳越時期的煙雨樓。現在的煙雨樓為明朝修建的,是江南的名樓之一。北方承德避暑山莊的煙雨樓就是以南湖煙雨樓為藍本「克隆」的。
南湖上還有一座著名的畫舫,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一大的會址就在這個畫舫上。從那一天起,嘉興南湖上這座畫舫就成為了中國革命的「搖籃」。
離開南湖可去范蠡湖和沈鈞儒故居看看。這兩個景點距離很近,每個景點都很小巧,有半個小時就可以游完。
中午離開嘉興,乘汽車1個多小時就可以到達烏鎮。 烏鎮你已經去了,就不介紹了。
從烏鎮出發,乘汽車2個多小時就可以到達南潯古鎮。南潯經濟發達,住宿餐飲都很方便。
中西合璧——南潯
南潯雖也是浙江的古鎮,但與烏鎮不同,這里少有老屋長廊、石橋深巷。南潯的賣點在於有眾多的江南名園,而且這些園子多有中西合璧的風格。其中最著名的是江南名園小蓮庄和嘉業藏書樓。
嘉業藏書樓其實是一處江南小型園林,園子里蓮池、假山、涼亭處處流露出江南園林的小巧與別致。其主體建築是一座西式迴廊式的藏書樓。這座藏書樓乃江南四大藏書樓之一,是清代的秀才劉承干在1920年到1924年修建的。其藏書最多時曾達到60萬卷。現在這里是浙江省圖書館古籍書庫。
毗鄰嘉業藏書樓的是小蓮庄。因為筆者是在雨天游覽,所以偌大的一個小蓮莊裡只有我一個遊客獨自品味園子里的景緻。小蓮庄與藏書樓是同年落成的。園子的外園有10畝荷花池,池邊有逶迤的中式長廊和尖頂的西式小姐綉樓。中西建築在這里得到了完美的結合。
小蓮庄景緻與其他的江南園林相仿,有扇亭、石牌坊、假山、竹林。比較有特色的是園子西邊由數十棵古香樟樹組成的古樹長廊。
從南潯到西塘沒有直達的長途汽車,但是可以在鎮邊的公路上攔截過路長途車前往西塘。從南潯到西塘汽車要開2個多小時。
橋弄最多——西塘
西塘較之前兩個古鎮,其水鄉的特色在於橋多、弄多、廊棚多。有著千年歷史的西塘,是江南最大的古鎮,自古就有「吳根越角」的說法。
目前鎮上的古建築保存完好,街道依河,即使是在冬天,小鎮也是處處綠波盪漾,家家臨水入影。
在西塘游覽能趕上個晴天是件幸運的事。因為有陽光可以拍出好的水鄉照片;因為有陽光,更可以看見鮮活的水鄉生活——在藍天白雲下的小橋流水人家,不是畫或者詩中表現出的委婉感覺。
燒香港是西塘的老街之一。這里不是什麼港口,只是因為過去有善男信女經常來此燒香而得名。老街幾乎沒有搞什麼旅遊開發,街道的一側是水道和石橋,另一側是住宅。水道和石橋與烏鎮相仿。而住宅則大多是石庫門風格,門窄窄的,看不見房裡的風景。
在街道的一間不起眼的石庫門上發現了一個小匾,上書「水陽樓」。輕輕地推開門發現,這水陽樓不是景點,而是一戶人家。主人徐永明是鎮上中學的物理老師,平時喜歡收藏和竹刻,所以在幾年前花幾萬元錢買了這棟老宅,把自己的家布置成了一座博物館。
老徐家客廳里有八仙桌和明式的床榻,展示櫃里放置了老徐的竹刻和他收藏的古玩。打開客廳的正門,還有一個種了竹子、置了假山的袖珍花園。因為女兒喜歡畫畫,所以老徐把二樓辟為女兒的畫室。愛女的畫被老徐裝裱在屏風里,既是裝飾又是展示。畫室的南邊是一個擺滿了盆景的陽台,陽台下是燒香港的水道。站在陽台上,水巷的風景盡收眼底。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西塘三把刀」。三把刀除去「水陽樓」老徐的竹雕藝術,還有「醉園」王氏父子的版畫藝術、「桐村雅居」錢錦銘的剪紙藝術。
於是沿著廊棚找到了「醉園」。與徐宅所不同的是,這里要收3元門票。主人王老先生收完門票後還要給客人作導游。「醉園」,初建於明,現在庭院房屋保存完好。園設三進,廳堂迴廊,碧池清石,迴廊翠竹,秀色醉人。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院子里一座僅容一身過的磚制袖珍小橋,玲瓏剔透,具觀賞性又有實用性。王氏世代詩書傳家,祖父精於書法,父子痴迷版畫藝術創作;園內書廳「藝香齋」,設有王氏「水鄉風韻」版畫系列陳列。
古鎮之所以有魅力,或許不是因為這里有小橋、流水,關鍵在於這里有文化人家。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才是江南古鎮的靈魂所在。
從西塘到上海很方便,先乘30分鍾的汽車到嘉善縣城,這里有很多趟開往上海的火車。從嘉善到上海乘火車需要1個多小時。
『玖』 湘西市保靖縣有電影院嗎,在什麼位置呢,叫什麼名字啊,還正常放映電影嗎
有電影院 但已經不放電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