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五電影院
1. 林正英帶徒弟去闖一個叫九五至尊局的電影是什麼
林正英帶徒弟去闖一個叫九五至尊局的視頻是《僵屍道長2》。是電視劇,不是電影。
《僵屍道長2》劇情簡介:
毛小方(林正英飾)乃茅山派一代宗師,在甘田鎮設伏羲道堂,以驅魔逐妖為己任,早負盛名。某日,女飛賊黑玫瑰(商天娥飾)潛入城中劫富濟貧,卻被毛破壞其事,瑰懷恨在心對毛多番戲弄。
一次,瑰因取去慈禧(陳靖允飾)口中寶石,而觸怒屍身,以致鬧出慈禧與僵屍兵團到鎮中擾攘。從此鎮中無日安寧,最後幸得毛施展百般武藝,慈禧終得以收服。此時,毛之師兄雷罡(程東飾)與養女雷秀(文頌嫻飾)亦到來,毛以為曾被趕出師門的罡改邪歸正,於是收留他倆。
豈料,罡實為奪掌門令牌而來,還從南洋苦練降頭邪術,但走火入魔致雙目失明,此回從返舊地,不懷好意,令毛險些送命。毛面對內憂外患,苦戰連連,不但要對付四處作惡的娥妖和戲班冤魂,而熱愛科學研究的舒寧(黎淑賢飾)及警察廳隊長宋子隆(尹天照飾)亦不斷加添毛的壓力,最後毛亦得各人的諒解而合力鏟除妖魔。
可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由於鎮民無知,謨拜荒廢的魔神廟,以致魔神出竅,毛知魔神作怪,於是阻止眾人供奉之,但不果。最後毛得靈童(小柏林飾)啟示,尋得七粒龍珠,並聯訣僵屍兵團等殲滅魔神,從此甘田鎮就恢復往日的平靜安寧
(1)第七九五電影院擴展閱讀:
《僵屍道長2》41-50集(大魔神篇)
在於毛師傅的朝夕相處下,玫瑰對其產生的感情,毛又算出玫瑰會有劫數,唯有結婚沖喜才可以轉運,而只有毛的八字才於玫瑰相符,玫瑰向毛暗示遭到拒絕後在街上碰見由旺財領導的神教眾人,原來村民大都信奉了神教,只要被旺財灌頂過的人都會棄惡從善。
初追求舒寧失敗,又與師傅爭吵誤打誤撞進了神教,但沒有被灌頂。旺財突然死在大殿的神像前,而神廟的周圍植被枯萎,毫無生氣。初在旺財的房間遇見正要偷東西的玫瑰,後被人發現,慌張中拿走了旺財經常握在手中的黑石,在神像前發光,眾教徒以為初是神指派的新教主,初覺得黑石控制自己讓神像發光於是下令不許任何教徒觸碰黑石。
有叔在打掃的時候觸碰到黑石,被黑石指引在神像前自盡。眾徒認為初殺人初只好逃走,初到處流落被警察追查。毛為了給初洗刷清白決定先找到初,初在逃跑中差點落入懸崖,毛奮力相救幸好蝦米(西藏活佛)趕來相救,原來在甘田鎮作亂的是血魔。
數百年前一位道人想收服血魔,深受重傷後勉強把魔封印在黑石內,但由於傷勢過重沒有徹底消滅血魔,還好道人的靈氣控制住了血魔。如今它收集惡念准備重返人間,但重返人間必須把四個神像(四個萬惡之身)融化從築,而貪財的玫瑰偷掉一個化身。
參考資料:僵屍道長2-網路
2. 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電影節是什麼
柏林國際電影節:
愷撒電影獎:
法國國內電影的最高獎,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由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會和法國電視二台合作舉辦。並組織評選投票產生。它以法國著名雕塑家吧勒達西尼 愷撒命名(因愷撒獎座由他設計)。始於一九七六年,每年一屆。首屆設十三個單項獎,即最佳影片、導演、編劇、男女主角等。一九八二年開始增設最佳處女獎。一九八四年又增設最佳男女青年演員希望獎。
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歷史最久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創辦於一九四六年,於每年的七月五日至十五日舉行。一九四六年第一屆至一九四九年第四屆在捷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一九五零年起改在療病地卡羅維法利舉行。一九五八年以前,除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五年未舉行外,每年舉行一次。一九五九年蘇聯創辦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後,為與之交替舉行,便改為兩年一次,在六、七月間舉行,為期兩周。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為和平、為人類幸福、為各國自由而斗爭,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爭。一九四八年起正式授獎,最高獎為「水晶地球儀」(分為大獎和主要獎),其次有評委會特別獎、「利迪策玫瑰獎」。此外還有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俄羅斯(前蘇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由前蘇聯電影委員會和前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創辦於一九五九年,兩年一次,一九九九年起改為一年一屆,原定七月舉行。一九七九年為了紀念蘇聯電影事業誕生六十周年,改為八月舉行,為期兩周左右,地點在莫斯科市。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最高獎名稱為「聖 喬治獎」,靠政府撥款。該電影節向來是規模大,參加國多,而且東西方客人並重,亞非拉國家也很踴躍,七十至八十年代,常有一百多個國家,五百至六百多部電影參展或參賽。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主要活動項目有:一由三個評委會分別對故事片、兒童片、短片進行評獎。二舉行會外演映和專場演映;三分別召開各種專題討論會;四舉辦回顧展;五開設電影市場。故事片獎項原來分為大獎、金質獎、銀質獎三種。一九六九年起取消大獎,相應增加金質獎和銀質獎的數量。以上獎項授予最佳故事片、兒童片、短片。此外,還有最佳導演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榮譽獎、紀念獎等。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七七年,於每年的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四日舉行。最高 獎名稱為「美洲大獎」。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於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舉行。主辦者希望從電影中看世界,所以稱謂「世界電影節」。此電影節的活動有很多。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賽;而且獎項名目繁多,但每一屆實際評出頒獎的項目不多。電影節每年對本國參賽的影片都要頒發「國際電影評論獎」。除比賽外還有各種專題展映和研討會。一九九五年為了紀念世界電影誕生一百周年,該電影節邀請全世界最具影響的一批影評人評出本世紀世界十大最具成就的電影導演給予表彰,舉行表彰大會,在這十名導演中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名列第七,也是亞洲唯一獲此殊榮的電影導演。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一九三二年八月六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一九三四年舉辦第二屆後每年八月底至九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一九四六年恢復舉行。一九三二至一九四五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取消了「墨杯」。一九四九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 「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電影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二戰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一九四六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電影節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西班牙第一個,也是該國最大的電影節(全稱為多諾斯蒂亞 聖 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被稱為「西班牙國際電影節之父」。創辦於一九五三年,於每年的9月21-30日舉行,最高獎為「金貝殼獎」。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國電影界人士進行合作,以促進世界電影藝術和電影事業的發展。電影節規定,凡參賽或參展影片都要打上西班牙字幕,並經電影節主席及選片委員會批准。獎項設正式獎和非正式獎二種。正式獎以「貝殼」命名,分金貝殼獎(大獎)、銀貝殼;非正式獎有雅典娜獎、西班牙旅館獎、堂 吉訶德獎等。
東京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八五年,於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日本東京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東京大獎」。它起步較晚,但是由於財大氣粗的日本財團和政府的資助,電影節的經費富足,所以規模大,起點高。每兩年舉行一屆,活動內容豐富,僅電影節大賽就有二種:國際電影節大賽和青年導演作品大賽。國際電影大賽設:電影節大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等。而表年導演作品獎設:金櫻花獎、銀櫻花獎、銅櫻花獎。獲此三獎同時還頒發巨額獎金。由於獎金豐厚,青年導演作品大賽更具吸引力。但此項大獎規定,凡參加比賽的導演年齡要在三十五周歲以下,作品不滿五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賽在發掘青年導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貢獻。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瑞士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創辦於一九四六年(另一說是一九四八年),每年七至八月間舉行,為期兩周。每年有二三十個國家參加,放映幾十部影片。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放映瑞士從來沒有看過的外國影片,鼓勵各國青年導演或新導演拍攝具有新風格的新內容的影片。
英國電影學院大獎(BAFTA):
在英國的地位等同於好萊塢的「奧斯卡」,故此亦被稱為「英國奧斯卡」地位同樣崇高。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一九四七年,一九五九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一九七五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British Academy of Flim and Television Arts,BAFTA).一九四七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等。第二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三屆增設聯合國獎。第六屆增設最佳英國男女演員、最佳外國男女演員獎,最有前途新人獎等五項。第八屆增設最佳動畫片、最佳電影劇作(英國)兩項獎。第十三屆增設最佳短片獎。第十七屆增設最佳英國片攝影獎。第十八屆增設了最佳英國片藝術指導、最佳英國片服裝設計兩項獎。第二十由增設最佳英國片剪輯獎。第二十二屆增設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男女配角;一九六七年前,電影和電視分開授獎,一九六八年起,每屆同時授獎。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得提名,獎項敢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類似。
歐洲電影獎:
一九八八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的歐洲電影獎。其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當時柏林是電影獎的永久舉行地。進入九十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
開羅國際電影節:
由埃及電影作家與評論家協會主辦,創辦於一九七六年,於每年的11月七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字塔獎」。該電影節的宗旨是:發展世界電影事業,促進各國之間的互相了解和經驗交流。它規定,凡是不帶政治色彩的純藝術性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均可參展、參賽。電影節設立的獎項以古埃及阿米諾菲斯國王的王後娜菲蒂蒂命名,娜菲蒂蒂以美貌著稱,開羅博物館里至今仍保存著她的塑像。此金獎為大獎,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最近開羅又把大獎改為金字塔金像獎。金字塔銀像獎分別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等。
奧斯卡金像獎:
一九二七年五月四日,當時美國電影界的三十六位領導人在一次集會上發起組織一個以促進電影藝術和技術為宗旨的非贏利團體。這就是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的前身。電影屆領導人梅耶建議學院用頒獎的方式,為正在繁榮和發展中的電影業帶來了聲望和榮譽的人頒獎,於是產生了學院獎,選定了二十四歲的雕塑家喬治 斯坦利創作的鍍金雕像偢獎品,因為塑像為金色,故稱金像獎。首屆頒發儀式是一九二九年五月十六日在好萊塢羅斯福飯店舉行。當時 ,這項活動只限於電影界內部,報道與金像獎有關的活動也只有當地的《洛杉磯時報》。一九三一年第四頭昏腦脹授獎時,該學院圖書館的管理員瑪格麗特 赫利奇看到金像,無意中說了句:「這個人像,使我想起了我的叔父。」原來,她的叔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戲劇家奧斯卡 沃爾德。她說的那句話,恰好被一群記者聽到,於是就被廣泛宣揚出去,人們便不約而同地把這座獎稱為「奧斯卡」。瑪格麗特 赫利奇後來成為該學院的副院長。一九三四年,洛杉磯廣播電台首次對奧斯卡頒獎儀式作了一個小時的實況廣播,在美國引起了轟動,人們把這次實況轉播稱為奧斯
3. 離七九五最近的地鐵口是哪兒
公交線路:1080路 → 地鐵1號線 → 地鐵2號線 → 728路,全程約46.6公里
1、從咸陽七九五...步行約800米,到達塔爾坡站
2、乘坐1080路,經過6站, 到達灃河森林公園地鐵站(也可乘坐68路)
3、步行約240米,到達灃河森林公園站
4、乘坐地鐵1號線,經過13站, 到達北大街站
5、乘坐地鐵2號線,經過10站, 到達航天城站
6、步行約220米,到達長安街十字站
7、乘坐728路,經過16站, 到達機電信息學院站
8、步行約90米,到達西安城市交通技師學院
4. 九五網站是多少
你好,你想問九五網站是什麼?九五網站是九五電影網。九五電影網是2011年成立的新星電影網站,裡面內容精彩豐富,採用QVOD快播在線觀看。
5. 周星馳電影中的9527是什麼意思
1、救我愛妻,具體喻意是唐伯虎要救秋香。
2、星爺在唐伯虎點秋香裡面,為追求秋香,混入華府為奴時的編號,華安=9527。
3、當某個人將名字改成了9527時,意味著心裡已經有了心儀的人,要不顧一切追到意中人。
4、愛江山更愛美人。95在《易經》中是乾卦「九五至尊」,古代帝皇就是九五至尊,27代表妻子,老婆自然是心中最美的人了。唐伯虎可以舍棄功名利祿,不屈服於寧王爺,就是愛江山更愛美人的體現了。
(5)第七九五電影院擴展閱讀
9527---愛江山更愛美人!
95---中國古代把數字分為陽數和陰數,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陽數中九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徵帝王的權威,稱之為"九五之尊"。
27--愛妻,妻子永遠是自己心中最美的故美人。
6. 150億影帝,誰才是國內演員票房榜首位
國內演員票房榜首位目前是沈騰。
推薦觀看主演票房TOP100主演電影,其中主要演員有:吳京、黃渤、徐崢、王寶強 、張譯、周冬雨、斯嘉麗·約翰遜等。
票房TOP100的電影合集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96QKhODc6BAYRAa18rqz1Q
1、吳京電影推薦
《戰狼Ⅱ》是吳京執導的動作軍事電影,由吳京、弗蘭克·格里羅、吳剛、張翰、盧靖姍、淳於珊珊、丁海峰等主演。該片於2017年7月27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講述了脫下軍裝的冷鋒被捲入了一場非洲國家的叛亂,本來能夠安全撤離的他無法忘記軍人的職責,重回戰場展開救援的故事。
2、沈騰電影推薦
《你好,李煥英》是由賈玲執導,賈玲、張小斐領銜主演,劉佳、沈騰、陳赫等人主演的奇幻喜劇電影。該片於2021年2月12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根據2016年的同名小品及賈玲親身經歷改編,講述了剛考上大學的女孩賈曉玲經歷了一次人生的大起大落後情緒失控,隨後意外穿越回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與20年前正值青春的母親李煥英相遇的故事。
3、黃渤電影推薦
《奪冠》是由我們製作有限公司攝制,由陳可辛執導的運動片,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國家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該片於2020年9月2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影片講述了中國女排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裡約奧運會生死攸關的中巴大戰,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
4、王寶強電影推薦
《集結號》是由馮小剛執導,劉恆編劇,張涵予、鄧超、袁文康、湯嬿、廖凡、王寶強等主演,胡軍、任泉特別出演的戰爭片。該片改編自楊金遠的小說《官司》,講述了解放戰爭期間,九連連長穀子地接受了一項阻擊戰的任務,他與團長約定以集結號作為撤退的號令。當戰友一個個陣亡,穀子地對號聲是否響起心存疑問,他發誓要找到真相的故事。
7. 九五視頻是什麼啊
九五視頻是一種看影視的軟體。
95影視是國內極少數堅持無彈窗廣告的免費快播電影在線觀看網站,擁有大量高清720p電影資源,支持快播,優酷等在線觀看。
功能特點
為影迷們提供在線觀看下載國內外電影和連續劇服務,同步電影院大片檔期,還為影迷提供VIP是免費的找電影服務,數據每天都有更新以確保影迷們能夠及時觀看到最新最熱門的電影。
功能亮點
互聯網電影網站非常多,不缺電影站,但是影迷用戶的體驗非常差,電影網站內廣告層層,各種彈窗讓人望而卻步,用戶進去後得「繞著走」!而95影視從創建初期就確定了自身的發展目標,建一個沒有彈窗的電影網站。
它 以良好的用戶體驗為目標層層展開,在網站內部隨便點點都可見網站的用心之處,如果你是一個用心的影迷,你就會發現95影視跟別的免費電影網站真的不同。
8. 7成95脫單的數據居然來至於電影院,這樣的數據靠譜嗎
靠不靠譜,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進電影院的男女,大部分都是情侶,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還有一些同事、朋友之類的畢竟是少數吧。
個人倒覺得從電影院的數據來看,還是可以分析出脫單比例的。畢竟這是一個調查情侶配對不錯的渠道。
這樣的女朋友也太過於懂事了吧。果然大概一年左右,他就說和女友分手了。他的回答是女友嫌棄他沒買房子,我想應該不是這樣的吧?相戀之初,他女友就知道他的條件,怎麼會最後因為他沒買房子而提出分手了?
肯定是平常兩人的相處方式就有問題,讓女方沒有看到他對這段關系的重視,於是就提出了分手。其實女生大部分都是感性的,情感細膩豐富,喜歡聽一些好聽的。如果男生掌握這一點,就不會有單身狗的出現了。
9. 請問那位高手有1975-1985、1985-1995、1995-2005的國產電影目錄啊
1979——2005
91. 中國1979:歸心似箭(李俊)11本
92. 中國1978:小街(楊延晉)
93. 中國1978:剪輯錯了的故事(楊延晉)
94. 中國1980:小花(黃建中)
95. 中國1980:巴山夜雨(吳貽弓)
96. 中國1980:天雲山傳奇(謝晉)126
97. 中國1980:三個和尚
98. 中國1981:廬山戀
99. 中國1981:西安事變(成蔭)19本
100. 中國1981:鄰居(謝非)
101. 中國1981:喜盈門
102. 中國1981:沙鷗(張暖昕)
103. 中國1981:巴山夜雨(吳貽弓)
104. 中國1981:人到中年(王啟明、孫羽)11本
105. 中國1982:牧馬人
106. 中國1982:少林寺
107. 中國1982:駱駝祥子(凌子風)
108. 中國1982:沒有航標的河流(吳天明)
109. 中國1982:許茂和他的女兒
110. 中國1982:城南舊事(吳貽弓)10本
111. 中國1983:鄉音(胡炳榴)91
112. 中國1983:一個和八個(張軍釗)10本
113. 中國1984:人生(吳天明)
114. 中國1984:紅衣少女(陸小雅)10本
115. 中國1984:邊城(凌子風)
116. 中國1984:黃土地(陳凱歌)10本
117. 中國1985:獵場扎撒(田壯壯)
118. 中國1985:高山下的花環
119. 中國1985:青春祭(張暖忻)10本
120. 中國1985:良家婦女(黃建中)
121. 中國1986:黑炮事件(黃建新)116
122. 中國1986:野山(顏學恕)
123. 中國1986:芙蓉鎮(謝晉)166
124. 中國1986:人鬼情(黃蜀芹)115
125. 中國1986:孫中山(丁蔭楠)17本
126. 中國1986:盜馬賊(田壯壯)9本
127. 中國1986:湘女瀟瀟(謝飛)10本
128. 中國1987:老井(吳天明)133
129. 中國1987:紅高粱(張藝謀)91
130. 中國1988:棋王(滕文驥)
131. 中國1988:孩子王(陳凱歌)
132. 中國1989:本命年(謝飛)
133. 中國1989:晚鍾(吳子牛)
134. 中國1989:百色起義(陳家林)115
135. 中國1989:開國大典(李前寬)18本
136. 中國1990:菊豆(張藝謀)
137. 中國1990: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夏剛)
138. 中國1990:過年(黃建中)10本
139. 中國1990:雙旗鎮刀客(何平)90
140. 中國1990:北京,你早(張暖昕)110
141. 中國1990:血色清晨(李少紅)
142. 中國1991:邊走邊唱(陳凱歌)
143. 中國1991:藍風箏(田壯壯)
144. 中國1991:大決戰(李俊)三部六集69本
145. 中國1991:焦裕祿
146. 中國1991:周恩來(丁蔭楠)17本
147. 中國1992:鳳凰琴(何群)
148. 中國1992:秋菊打官司(張藝謀)90
149. 中國1992:香魂女(謝飛)90
150. 中國1992:大撒把(夏鋼)9本
151. 中國1993:北京雜種(張元)
152. 中國1993:霸王別姬(陳凱歌)16本
153. 中國1994: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
154. 中國1994:活著(張藝謀)
155. 中國1994:被告山杠爺(范元)11本
156. 中國1994:二嫫(周曉文)
157. 中國1994:炮打雙燈(何平)
158. 中國1995:風月(陳凱歌)
159. 中國1995:民警故事(寧瀛)
160. 中國1995:紅櫻桃(葉大鷹)115
161. 中國1995:背靠背,臉對臉(黃建新)
162. 中國1996:有話好好說(張藝謀)
163. 中國1996:紅櫻桃(葉大鷹)
164. 中國1997:離開雷鋒的日子
165. 中國1997:趙先生(呂樂)
166. 中國1997:有話好好說(張藝謀)
167. 中國1997:小武(賈樟柯)
168. 中國1997:甲方乙方(馮小剛)
169. 中國1998:不見不散(馮小剛)
170. 中國1998:站台(賈樟柯)
171. 中國1998:安居(胡炳榴)
172. 中國1999:蘇州河(婁燁)
173. 中國1999:那人那山那狗(霍建起)
174. 中國1999:一個都不能少(張藝謀)
175. 中國1999:我的父親母親(張藝謀)
176. 中國2000:蘇州河(婁燁)
177. 中國2000:生死抉擇
178. 中國2000:橫空出世(陳國星)
179. 中國2001:十七歲的單車
180. 中國2002:鬼子來了(姜文)
181. 中國2002:英雄(張藝謀)
182. 中國2002:尋槍(陸川)
183. 中國2002:開往春天的地鐵(張一白)
184. 中國2002:任逍遙(賈樟柯)
185. 中國2002:美麗的大腳(楊亞洲)
186. 中國2002:生活秀(霍建起)
187. 中國2003:暖(霍建起)
188. 中國2003:我和爸爸(徐靜蕾)
189. 中國2003:周漁的火車(孫周)
190. 中國2003:看車人的七月
191. 中國2004:天下無賊(馮小剛)
192. 中國2004:美麗上海(彭小蓮)
193. 中國2004:十面埋伏(張藝謀)
194. 中國2004:手機(馮小剛)
195. 中國2005:青紅(王小帥)
196. 中國2005:我們倆(馬麗文)
197. 中國2005:孔雀(顧長衛)
198. 中國2005:可可西里(陸川)
199. 中國2005:太行山上
200. 中國2005:張思德
201. 中國2005:世界(賈樟柯)
10. 世界幾大電影節以及對應的電影獎項的名稱,解釋,由來
柏林國際電影節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951年創辦於當時的西柏林,每年一次,原在6~7月間舉行,後為與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 2~3 月間舉行,為期兩周。其目的在於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 ,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主要活動有 :① 舉行影片比賽評獎,設有金熊、銀熊獎,評委會特別獎,分別授予最佳影片、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等;②舉行會外放映;③舉辦回顧展;④開設電影市場;⑤舉辦宣傳品展覽。80年代後,平均每年有30~40個國家參加,放映影片近 300 部。1988年,中國影片《紅高粱》獲金熊獎。2006年,中國導演王全安的《圖雅的婚事》再獲金熊獎;2008年,中國王小帥導演憑《左右》斬獲銀熊。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戛納國際電影節
Festival De Cannes
亦譯作康城或坎城電影節,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1939年,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決定創辦法國自己的國際電影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使籌備工作停頓下來。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9月20日在法國南部旅遊勝地戛納舉辦了首屆電影節。自創辦以來,除1948年、1950年停辦和1968年中途停斷外,每年舉行一次,為期兩周左右。原來每年9月舉行。1951年起,為了在時間上爭取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改在5月舉行。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此外,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
戛納電影節因大海、美女和陽光(Sea Sex Sun)而被稱為3S電影節。每年盛事期間,在著名的海濱大道及附近的海灘上都會有眾多美女雲集,期待著影界大腕、星探們的發掘,一圓她們的明星夢。
電影節的活動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非競賽部分以提拔新人為主,其中「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發掘了不少頗具潛力或業有成就的導演。
戛納電影節自創辦之日起,就得到法國外交部、教育部、國家電影中心的支持和資助。除了1981年第34屆電影節,因法國政局變動以及教皇保羅二世在電影節開幕這天遇刺的原因,法國政府當局無人參加開幕式外,一般每屆電影節的開幕式上,都有一名法國部長級的官員親自出席並致辭。在戛納50歲的大典上,法國總統希拉克專程從巴黎飛抵戛納致賀。這是戛納半個世紀的歷史上,第一次有總統大駕光臨。
1993年陳凱歌導演的中國電影《霸王別姬》獲金棕櫚獎。
1997年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泄》,入選影展競賽單元,王家衛並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2002年伍仕賢導演的電影短片《車四十四》成了入選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首部華語短片。
第60屆法國戛納電影節將於5月16日開幕,組委會19日公布了角逐「金棕櫚獎」競賽單元的21部入圍影片名單,王家衛導演的英語新片《藍莓之夜》成為唯一入圍的華人導演作品,這部影片也同時獲邀作為電影節開幕影片在16日舉行全球首映,這是戛納電影節60年來第一次由華人導演的電影作為開幕影片。遺憾的是,在今年這份大牌導演作品雲集的參賽名單上,曾經熱炒有望入圍的姜文新作《太陽再次升起》,以及侯孝賢的《紅氣球》均抱憾出局,華語影片提前告別本屆「金棕櫚」競逐。
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官方網站:http://www.iffkv.cz/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歷史最久的電影節之一。1946年(第1屆)至1949年(第4屆)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 1950年(第5屆)起改在療養地卡羅維發利舉行。1958年以前,除1953年和1955年未舉行外,每年舉行一次。1959年蘇聯創辦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後,為了與之交替舉行,便改為兩年一次,在6~7月之間舉行,為期兩周。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為和平、為人類幸福、為各國自由而斗爭,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爭。1948年起正式授獎。最高獎為「水晶地球儀」(分為大獎和主要獎),其次有評委會特別獎、「利迪策玫瑰獎」。此外,還有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俄羅斯(前蘇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由前蘇聯電影委員會和前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創辦於一九五九年,兩年一次,一九九九年起改為一年一屆,原定七月舉行。一九七九年為了紀念蘇聯電影事業誕生六十周年,改為八月舉行,為期兩周左右,地點在莫斯科市。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最高獎名稱為「聖 喬治獎」,靠政府撥款。該電影節向來是規模大,參加國多,而且東西方客人並重,亞非拉國家也很踴躍,七十至八十年代,常有一百多個國家,五百至六百多部電影參展或參賽。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主要活動項目有:一由三個評委會分別對故事片、兒童片、短片進行評獎。二舉行會外演映和專場演映;三分別召開各種專題討論會;四舉辦回顧展;五開設電影市場。故事片獎項原來分為大獎、金質獎、銀質獎三種。一九六九年起取消大獎,相應增加金質獎和銀質獎的數量。以上獎項授予最佳故事片、兒童片、短片。此外,還有最佳導演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榮譽獎、紀念獎等。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七七年,於每年的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四日舉行。最高 獎名稱為「美洲大獎」。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於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舉行。主辦者希望從電影中看世界,所以稱謂「世界電影節」。此電影節的活動有很多。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賽;而且獎項名目繁多,但每一屆實際評出頒獎的項目不多。電影節每年對本國參賽的影片都要頒發「國際電影評論獎」。除比賽外還有各種專題展映和研討會。一九九五年為了紀念世界電影誕生一百周年,該電影節邀請全世界最具影響的一批影評人評出本世紀世界十大最具成就的電影導演給予表彰,舉行表彰大會,在這十名導演中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名列第七,也是亞洲唯一獲此殊榮的電影導演。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一九三二年八月六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一九三四年舉辦第二屆後每年八月底至九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一九四六年恢復舉行。一九三二至一九四五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取消了「墨杯」。一九四九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電影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二戰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一九四六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電影節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西班牙第一個,也是該國最大的電影節(全稱為多諾斯蒂亞 聖 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被稱為「西班牙國際電影節之父」。創辦於一九五三年,於每年的9月21-30日舉行,最高獎為「金貝殼獎」。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國電影界人士進行合作,以促進世界電影藝術和電影事業的發展。電影節規定,凡參賽或參展影片都要打上西班牙字幕,並經電影節主席及選片委員會批准。獎項設正式獎和非正式獎二種。正式獎以「貝殼」命名,分金貝殼獎(大獎)、銀貝殼;非正式獎有雅典娜獎、西班牙旅館獎、堂 吉訶德獎等。
東京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八五年,於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日本東京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東京大獎」。它起步較晚,但是由於財大氣粗的日本財團和政府的資助,電影節的經費富足,所以規模大,起點高。每兩年舉行一屆,活動內容豐富,僅電影節大賽就有二種:國際電影節大賽和青年導演作品大賽。國際電影大賽設:電影節大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等。而表年導演作品獎設:金櫻花獎、銀櫻花獎、銅櫻花獎。獲此三獎同時還頒發巨額獎金。由於獎金豐厚,青年導演作品大賽更具吸引力。但此項大獎規定,凡參加比賽的導演年齡要在三十五周歲以下,作品不滿五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賽在發掘青年導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貢獻。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瑞士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創辦於一九四六年(另一說是一九四八年),每年七至八月間舉行,為期兩周。每年有二三十個國家參加,放映幾十部影片。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放映瑞士從來沒有看過的外國影片,鼓勵各國青年導演或新導演拍攝具有新風格的新內容的影片。
英國電影學院大獎(BAFTA):
在英國的地位等同於好萊塢的「奧斯卡」,故此亦被稱為「英國奧斯卡」地位同樣崇高。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一九四七年,一九五九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一九七五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British Academy of Flim and Television Arts,BAFTA).一九四七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等。第二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三屆增設聯合國獎。第六屆增設最佳英國男女演員、最佳外國男女演員獎,最有前途新人獎等五項。第八屆增設最佳動畫片、最佳電影劇作(英國)兩項獎。第十三屆增設最佳短片獎。第十七屆增設最佳英國片攝影獎。第十八屆增設了最佳英國片藝術指導、最佳英國片服裝設計兩項獎。第二十由增設最佳英國片剪輯獎。第二十二屆增設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男女配角;一九六七年前,電影和電視分開授獎,一九六八年起,每屆同時授獎。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得提名,獎項敢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類似。
歐洲電影獎:
一九八八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的歐洲電影獎。其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當時柏林是電影獎的永久舉行地。進入九十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
開羅國際電影節:
由埃及電影作家與評論家協會主辦,創辦於一九七六年,於每年的11月七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字塔獎」。該電影節的宗旨是:發展世界電影事業,促進各國之間的互相了解和經驗交流。它規定,凡是不帶政治色彩的純藝術性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均可參展、參賽。電影節設立的獎項以古埃及阿米諾菲斯國王的王後娜菲蒂蒂命名,娜菲蒂蒂以美貌著稱,開羅博物館里至今仍保存著她的塑像。此金獎為大獎,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最近開羅又把大獎改為金字塔金像獎。金字塔銀像獎分別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等。
上海國際電影節:
電影節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創辦於一九九三年十月,成為中國唯一的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即非專門類競賽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根據國際製片人協會的章程,每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由四個主要活動組成:「金爵獎」國際電影評選、國際影片展映,國際電影交易市場以及國際電影學術研討會。電影節的口號是:團結、友誼、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