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院線大片 » 岫岩訂電影票

岫岩訂電影票

發布時間: 2022-07-28 06:23:37

Ⅰ 有誰知道岫岩韓氏族譜,請告知,謝謝

家譜:又稱族譜、宗譜等。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跡的書。皇帝的家譜稱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它以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人物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紀及王侯列傳、年表等演變而來。
家譜是一種特殊的文獻,就其內容而言,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獻,記載的是同宗共祖血緣集團世系人物和事跡等方面情況的歷史圖籍。
家譜屬珍貴的人文資料,對於歷史學、民俗學、人口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
家譜,又稱族譜、家乘、祖譜、譜牒、宗譜等,是記載某個姓氏家族子孫世系傳承之書,具有區分家族成員血緣關系親疏遠近的作用,是中國封建宗法制度的產物。隨著歷史的發展,家譜由官修變為私修,所錄內容不斷豐富,其作用也不斷增加和變化。如今,家譜同各姓氏的郡望、堂號一樣,不僅為區別姓氏源流,可作為數典認祖、研究歷史、地理、社會、民俗等參考資料,它還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譜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在漢族有悠久的歷史,後來在民族融合中。逐漸在各民族中開始出現家譜。
家譜是中華民族的三大文獻(國史,地誌,家譜)之一,屬珍貴的人文資料,對於歷史學、民俗學、人口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
家譜名稱繁多,大致有宗譜、世譜、族譜、家乘、會通譜、統宗譜、支譜、房譜等稱法。從中國家譜發展的歷史看,宋代以後修譜的宗旨發生了變化,此前家譜作為官吏銓選和巨姓望族婚姻門第參考的依據作用已逐漸喪失,編纂家譜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說世系、序長幼、辨親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且比較關注親親之道的提倡。家譜的編纂也逐漸由官方壟斷走向民間私修。總的來看,宋元時代民間私修家譜尚未形成風氣,並不普遍,而這一情形的轉變主要是在明代。
譜、族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它不僅記錄著該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
家譜是以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人物為中心的歷史圖籍。是由記載古代帝王諸侯世系、事跡而逐漸演變來的。先秦時,社會上流傳有《周官》、《世本》等譜學通書;秦漢以後,又出現了《帝王年譜》、《潛夫論·志氏姓》、《風俗通.姓氏篇》等譜學著作。到魏晉南北朝時,門閥制度盛行,家譜成了世族間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據,於是便迅速發展起來。隋唐五代後,修譜之風更從官方流行於民間,以至遍及各個家族,出現了家家有譜牒、戶戶有家乘,並且一修再修、無休無止。因此每次修譜,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間的大事。
但第一部家譜是什麼樣子?修撰於何朝何代?是官修還是是私修?因為歷史上缺泛記載,至今尚不得而知。但東晉太元中(176-396),員外侍郎賈弼之曾為天下十八州七百多個著名家族作譜傳,名曰《姓氏簿狀》。當時天下公認的譜學行學的王姓人,如王弘對《姓氏簿狀》素有研究,他當朝理事,可以"日對千客,不犯一人之諱";僧綽任吏部郎,"究識流品,諳悉人物",譜學上世代的《百家譜》修改校訂編成《百家集譜》十卷,在譜學上的修養更超過先人;又有王僧孺,梁武帝時任天下家譜總算篡官,奉詔改定《百家譜》,相繼編成《十八州譜》七百一十卷、《百家譜集》十五卷。《東南譜集抄》十卷,成為以前各代家族的集大成者。當時社會公認的有兩個以研究譜學而聞名的姓族,一曰賈氏,一曰王氏,稱"賈王之學"。後人也把譜學稱為"賈王之學"。
到隋唐五代時,王儉和王僧孺的 譜學著作還都在流傳,王姓自己的家譜也通行於社會,被奉為天下修譜者的藍本。此外,北周人王褒所撰的《王氏江左世家》二十卷,佚名氏的《太原王氏家傳》二十三卷,南齊人王逡之所《續百家譜》四卷、《百家譜拾遺》一卷、《南族譜》二卷、唐朝人王玄感的《姓氏實論》十卷,王方慶的《王氏家牒》十五卷、《家譜》二十卷、《王氏著錄》十卷,等等,也都是唐宋時最為通行的譜籍。
至於宋元以後,私家修譜之風大盛,散居全國甚至海外各地的王姓人都有自己的家譜。王姓家譜究竟有多少?誰也難以統計清楚。但據最保守的估計,總數至少在兩千部以上。
到了宋代,由於官方修譜的傳統禁例被打破,民間編撰家譜風氣開始興盛。於是家譜也日益多了起來。在這一時期的家譜中內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圖,若想知道譜中某人世系所承,屬於何代、其父何人,一看此圖便即瞭然;第二部分是家譜正文,是按世系圖中所列各人的先後次序編定的,分別介紹各人的字型大小、父諱、行次、時代、職官、封爵、享年、卒日、謚號、姻配等。這些介結性的文字,長者50餘字,短者僅二三字,實際是人物小傳。使人知其本源,而世系表也因此更加完整;第三部分為附錄。對研究姓氏的源流、遷徙、分布、文化等都有較大價值。
據最新消息說,當前全世界各大圖書館收藏的中國家譜,總數有三萬四千多種。這一統計數字,還沒有把散布於民間的各種家譜包括在內。家譜究竟有多大數量,至今還沒有人作出確切統計。因為家譜像其他所有私家家譜一樣,還有秘不示人的家規。每當家譜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後,舊的家譜除留下極少幾套保存在宗祠或族長手中外,其餘都要全部銷切,而代之以新的家譜。這種特殊的風俗習慣,當然為古老家譜的保存製造了人為障礙。不過,盡管如此,家譜作為生活軌跡的記錄,仍有不少被保存了下來。至於散落在民間的家譜,無疑還有更大的數量。清 袁一相《睢陽袁氏(袁可立)家譜序》:「(袁賦誠)於其暇中念家乘散失,無以示後,輒與開美(袁賦正)詮次而譜之。」
作為宗族的神聖符號,家譜一直深藏民間、秘不示人。中國姓氏文化研究委員會秘書長於麗黎介紹說:「家譜是中國5000年文明的見證。在過去它是一種家族制度規范,能夠規范人倫,是對社會法律和制度的一種重要補充。對於當代來說,家譜可以作為傳統文化展示,可以重溫先祖的優秀文化。家譜還有一個意義就是具有文學、社會、史料價值。正史的記錄畢竟是有限的,范圍也太廣,而家譜可以作為歷史研究的有利補充,更加生動。如果我們如今珍視和珍藏好家譜,那麼也是將來子孫了解我們的一個範本。」
關於中國家譜的起源問題,歷來就有幾種說法:一說起源於周代,一說起源於戰國秦漢時期,一說起源於宋代,更有一說起源於周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家譜甚至更以前的口頭家譜和結繩家譜。我們認為,根據歷代文獻記載和本世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考證,中國家譜起源於商、周時期比較可信。尊重家譜是尊敬祖先的表現,中國人有很樸素的祖先信仰,不僅中國,而且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比較大的國家,也都存在濃厚的祖先信仰。韓國保存了很多完好的家譜,他們的總統盧武鉉、盧太愚都曾經到中國山東來認祖尋根。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Ⅱ 請問岫岩的朋友們,岫岩的娛樂場所

有的,在縣電影院對面的胡同里
歌廳那裡一般晚上比白天貴 ,100以上,不是很高!

Ⅲ 鞍山岫岩葯山門票多少錢

躍游旅行38元/人

Ⅳ 沈陽到岫岩在哪坐車 訂票電話是多少 謝謝

沒有訂票電話,你都得去車站提前買,你要是做普通大客在沈陽站SK客運站就有到岫岩的車,上午八點多,十一點,十一點四十都有車,要是做卧鋪得去五愛和南塔鞋城

Ⅳ 請問岫岩到鳳城蒲石河森林公園怎麼走

D773313:59-14:36
212415:31-17:30

全程約:5小時25分鍾預訂
岫岩
需要駕車前往大孤山站 詳情
D7733(大連北--沈陽)
上車大孤山站 上車
2站
下車丹東站 下車
2124(丹東--齊齊哈爾)
上車丹東站 上車
5站
下車草河口站 下車
需要駕車前往鳳城蒲石河森林公園 詳情
鳳城蒲石河森林公園
D771711:13-11:50
225813:02-14:49

全程約:5小時29分鍾預訂
D775712:56-13:39
212415:31-17:30

全程約:6小時28分鍾預訂
D773709:52-10:35
225813:02-14:49

全程約:6小時50分鍾預訂
D773313:59-14:36
432015:45-18:40

全程約:6小時46分鍾預訂
D771109:16-09:53
225813:02-14:49

全程約:7小時26分鍾預訂
D774108:46-09:30
225813:02-14:49

全程約:7小時56分鍾

Ⅵ 大連開發區到岫岩車票在網上可以買嗎

如果是火車票的話是肯定可以買到的,但是據我所知你要去的地方有火車站,但是並沒有客運列車,所以想必您坐的是客車,一般情況下在網上無法訂票。

Ⅶ 2019年春節前後岫岩滿族自治縣客運站客運幾號停運

岫岩客運站2月4日和5日放假2天停止網上訂票業務。6日恢復正常營運。

Ⅷ 在海城、台安、岫岩什麼地方賣電子產品的比較多,比如買投影機什麼的。如果能夠提供具體地址,有加分。

基本沒有大的市場什麼的 都是店面似得 建議還是去沈陽的三好街

Ⅸ 滿族王姓是什麼旗老姓是什麼

王姓應該是鑲黃旗吧!
岫岩滿族的祖籍多居長白山一帶,跟隨努爾哈赤、皇太極、福臨,在八旗當差。初駐興京(今新賓),後進駐盛京(今沈陽),再遷居北京,康熙年間拔還盛京,再拔來岫岩駐防。還有一部分原住烏拉(今吉林市),1678年(康熙十七年)經議政王大臣奏准,兵丁眷屬萬餘人移駐盛京,編入各「牛錄」(八旗的基層組織)當差,後又拔往各城,附入八旗,來至岫岩。
滿族八旗姓氏及分布:
哨子河鄉曹氏(索綽羅氏)。長白山五道溝人(安祭祀時供五個香碟,族人自行斷定,並無其他依據。其他姓氏的幾道溝之說,也同此)鑲紅旗,其京始祖(即在北京的始祖)松吾突,為一等輕車都尉。1644年(康熙三年)自北京拔入岫岩防禦。曹氏行輩由排列為二十八字詩:「松舒坦哈滿額春、文麟昌瑞玉珠珍、祥光景泰承華寶、德盛材奎鳳圖斌」。
哨子河鄉汪氏(完顏氏)。鑲藍旗,完顏部後人,大金苗裔,京始祖吾蘭泰,祖先曾在鐵嶺范河南居住。1687(康熙二十六年)自北京拔入岫岩防禦,先擇城南藍旗營居住多年,後移居城東南陡溝子、孤家子,最後落戶於哨子河西藍旗屯,子孫世居。自第八代行輩排二十字詩為:「舒毓逢盛世、振作兆天庭、國慶昭文運、延鴻景福長」。
哨子鄉白氏。正黃旗。京始祖崇厄力,為護軍校。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駐防來岫岩。自第十二代行輩排二十字詩為「國錫恩承厚、家興慶有餘、平安生盛世、作善學古人」。
哨子河鄉趙氏。長白山四道溝人,正黃旗。初來落戶在岫岩鎮。
大房身鄉蔡氏(薩嘛喇氏)。鑲藍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由北京拔至鳳凰城駐防。
紅旗營子鄉傅氏(富察氏)。長白山二道溝人,正紅旗。始祖三泰為京都文職筆貼式。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拔駐開原,同年又拔往岫岩。自第八代起行輩二十字詩為:「文景德貴(瑞)延、紹興繼世長、承伯顯耀作、肇起振春光」。
哈達碑鎮趙氏(伊爾根覺羅氏)。長白山六道溝人,鑲黃旗。初來落戶在雅河,又從雅河分到前營鎮燕窩一支,庄河一支,哈達碑鎮徐家堡子一支。徐家堡子一支是1748年(乾隆十三年)買地落戶的。
哈達碑鎮滿氏。白長山三道溝人,鑲藍旗。從長白山出山時弟兄五個,來岫岩兩個,一支落戶到哈達碑鎮滿家堡子,另一支落戶到哈達碑鎮溝湯。
湯溝鎮赫氏(赫舍里氏)。赫舍里氏因為族大分康、赫、張三姓。康姓為正黃旗,赫、張姓為正白旗。自1877年(光緒三年)訂下行輩排二十字詩為:「德承吉林貫崇榮、英明景令樂輔清、忠良維國家全志、世守純貞保泰平」。
偏嶺鎮關氏(瓜爾佳氏)。原居長白山西東北渾河。1651年(順治八年)
由北京拔至岫岩。1924年(民國十二年)冬,編行輩排十四字詩為:「雙安永慶德增久、先世昌榮福臨長」。
楊家堡鎮楊氏(易穆查氏)。遼東舊族,渤海國後裔,正黃旗。三世祖黑色攜侄子黃行來岫岩,住在縣城西門里道北。
楊家堡鎮齊氏(易塔喇氏)。齊氏祖居北京巴顏洛豆籽胡同,鑲白旗。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拔岫岩駐防,來三大支。行輩排四十字詩為:「○○永○○、保恩常貴慶、○○英奎景、祥振廣運恆、○端有吉肇、鵬興萬事隆、○惠忠臣喜、進仁國安平」(○為譜書上字跡辨認不清)。
興隆鎮趙氏(伊爾根覺羅氏)。正黃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駐防來岫岩,擇大、小虎嶺而居。自第十一世行輩二十字詩為:「致仁作祥運、雲和景毓隆、學清俊錫慶、天泰啟文明」。
興隆鎮趙氏。先人多爾袞。有一支到開原,又從開原來岫。
興隆鎮費氏。長白山二道溝人。鑲黃旗、鑲紅旗說法不一。始祖巴力虎先到了熱河,雍正年間來岫岩,佔地娘娘溝。

興隆鎮田氏。祖居長白山都市口,正黃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來到岫岩,落在娘娘城;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買費錯土地,落在興隆娘娘溝。
蘇子溝鎮王氏。鑲?旗。二世祖平突由京拔入岫岩,充當甲兵。生子六人。長子安索住,居城南仙人嘴子。次子阿林太,居城北黃旗溝東街。三子阿三太,居城北黃旗溝後房子墳塋等處。四子朱林太,居城北興隆溝處,後移居遠方,無從稽考。五子吾蘭泰,居城北黃旗溝西街。六子寧古太,居城南仙人嘴子小河南邊。自京始祖行輩排三十字詩為:「達平太阿那、士德魁貴升、成潤椿勛桂、銘清樹煥坤、錫泉梅炳塏、均溥榮培」。
岫岩鎮唐氏(他塔喇氏)。長白山八木地人,正藍旗。其先祖世襲五品,敕封雲騎尉,京始祖居住在北京盔甲廠,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拔岫岩駐防。
朝陽鄉吳氏。長白山二道溝人,鑲黃旗。自第十代行輩二十字詩為:「國庚文明世、佩光富貴榮、崇興秉正、永慶和顯同」。
朝陽鄉魯氏。長白山三道溝人,正白旗。
嶺溝鄉趙氏。長白山五道溝人,正黃旗。一支在北京,一支來岫岩。自民國年間行輩排二十字詩為:「福臨慶玉廣、德富山城多、文武雙連貴、吉祥永志和」。
新甸鎮石氏(石馬拉氏)。鑲藍旗。因拔兵駐防岫岩。行輩排四十字詩為:「那花躍金永、玉金寶連成、丕生日景運、富貴大文明、廣福共長有、魁中得之榮、尚林正可慶、吉兆有光庭」。
新甸鎮白氏(那塔喇氏)。祖居長白山二道溝。
雅河鄉洪氏。正藍旗。京始祖洪雅居住在北京紫竹林胡同。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來岫岩駐防。初住城南三十里南岔溝的蕎麥溝,後移居洪家堡子。
雅河鄉巴氏(阿爾巴氏)。正藍旗。
紅旗營子鄉於氏(巴顏氏)。正白旗,長白山三道溝人。先祖隨努爾哈赤、皇太極征戰而京,於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辭官帶領族人來岫。早先居住在興隆,取地名巴顏克拉屯(今地名不可考)。後來族人大部遷往紅旗營子,定居於家堡。
紅旗營子羅氏(富察氏)。正白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由京城拔兵岫岩駐防。自第八輩二十字詩為:「文景安鍾毓、恆成錫國良、善存應貴水、德廣世紹長」。
紅旗營子鄉關氏(瓜爾佳氏)。長白山六道溝人,鑲黃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落戶哈達碑徐家堡。行輩排16字詩為:「世成永常、威德益康、名英久爽、源遠隆昌」。
大營鎮何氏。長白山頭道溝人,正藍旗。
大營鎮溫氏。長白山七道溝人,正藍旗。
龍潭鎮白氏(齊義氏)。長白山二道溝人,正白旗。
湯溝鎮沈氏(愛新覺羅氏)。鑲黃旗,長白山四道溝人,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先落戶於東大營子,後移居湯溝東虎溝(今東興村)。行輩排10字詩為:「世志萬鳳德、吉慶福常春」。
哈達啤鎮張氏。長白山二道溝人,鑲紅旗。京始祖在北京有一四面井,來岫岩後也建一四面井。
前營鎮傅氏。長白山五道溝人,鑲黃旗。
前營鎮佟氏。長白山五道溝人,正白旗。
前營鎮聞氏。正白旗。來岫先落戶仙人嘴,後移居聞家溝。
蒙古八旗姓氏及分布:
蒙古八旗多為歸附滿族的蒙古人,康熙年間拔往盛京,後來拔往岫岩。
哈達碑鎮李氏(李雅拉氏)。蒙古鑲紅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來岫岩。先在奇鳳峪落腳(即現今哈達碑鎮徐家堡村九龍村民組)。後代長子適到湯池,次子、三子遷到李家堡一帶。自第七、八代行輩排二十字詩為:「雲廣承洪德、文林佐國良、本源多福實祿、蘭桂永吉祥」。

哈達碑鎮謝氏(薩拉氏)。蒙古鑲藍旗。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來到岫岩,兩支留在偏嶺,一支到謝家堡子。行輩十五字詩為:「阿坤成祥普、忠文延世勇、玉德慶春長」。
前營子鎮張氏(治良匡氏)。嫡系蒙族。鑲黃旗。十三世祖伯爾格,通漢文,嫻武技,1741年(乾隆六年)任岫岩防禦使來岫岩。
此外還有湯溝鎮卜氏,正黃旗;蘇子溝鎮何氏,鑲紅旗;大營鎮黃氏;朝陽鄉鄂氏、包氏、勤氏等。
巴爾虎蒙古姓氏:
清代分八旗,岫岩卻多巴爾虎旗,而成九旗,此事引起很多人注意。其實巴
爾虎本附屬正黃旗,為蒙古人,在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奉旨適入岫岩,因獨立立署,而稱為巴爾虎旗。岫岩屬巴爾虎旗的姓氏有寇氏、白氏、石氏等。
漢軍八旗姓氏及分布:
漢人入旗籍者組成漢軍八旗。其來原來一為明代土著居民,先入盛京旗籍;二為1651年(順治八年)和1726年(雍正四年)岫岩開墾,准許外地遷入的漢族人報名領地入旗當差;三為三藩之亂被平定後,遷入的俘虜。據說這些俘虜先由雲南撥至山西小雲南(為紀念自己是雲南人,將在山西的居住地命名為小雲南),又從山西小雲南到山東,再從山東轉徙回來。漢軍八旗,較為集中的有哨子河鄉,聚居著張、鄧、楊、劉四個大家族。還有黃花甸鎮、三家子鎮、牧牛鄉的劉氏。
其它滿族姓氏及分布:
岫岩有許多滿族家族沒有記載屬於滿族八旗還是蒙古八旗、漢軍八旗。但大部分為滿族八旗。
紅旗營子鄉唐氏。正紅旗,長白山五道溝人。康熙年間來岫,至今已10代以上。
蘇子溝鎮戴氏。鑲白旗,原長白山二道溝人。始祖代敏,二世祖寶柱,三世祖色登阿,傳12代以上。
蘇子溝鎮齊氏。鑲黃旗,長白山二道溝人。始祖穆常阿,二世祖者庫納,三世祖五林太、四世祖全保,全保生4子,傳至今13代以上。此地齊姓與朝陽鄉方家溝村齊家堡齊姓為同宗。
蘇子溝鎮關氏。正白旗,原長白山蘇完部。於清太宗年間到盛京,後到鳳城駐防,落居古龍山,後來岫岩,下傳12代以上。
蘇子溝鎮馬氏。鑲黃旗,長白山三道溝人。始祖達爾當阿,下傳12代以上,除蘇子溝一支外,大營子火石嶺還有一支。
蘇子溝鎮關氏。鑲紅旗,長白山三道溝人。祖上朱成阿,順治年間來岫岩當差。朱成阿這子關世軍落居蘇子溝蔡家隈。另有一支居成西和大營子橫山村關家堡子。
蘇子溝鎮蔡氏。正黃旗,長白山四道溝人。祖上八興市布來岫。
哈達碑鎮何氏。鑲黃旗。其兄弟4人於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隨軍來岫,定居哈達碑等地。
石灰窯鎮趙氏。鑲黃旗,原籍長白山六道溝。後遷居北京,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由北京草帽胡同遷居岫岩。來岫自始祖趙常明迄今17代以上。
石灰窯鎮佟氏。正黃旗,始祖原籍長白山七道溝。康熙二十六年來岫,來岫始祖朱蘭泰,至今已13代以上。
石灰窯鎮丁氏。鑲紅旗,原長白山頭道溝人。由長白山遷居盛京,再到北京,再由北京遷至岫岩。
石灰窯鎮徐氏。鑲紅旗,始祖原居北京西冀門岩屯,三世祖破臉於康熙二十六年來岫駐防。

Ⅹ 岫岩滿族自治縣自治條例(2012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結合岫岩滿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自治縣)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縣是遼寧省轄區內滿族實行區域自治的地方。
自治縣行政區域界線未經法定程序,不得隨意變動。確實需要變動的,由上級國家機關的有關部門和自治縣的自治機關充分協商,經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全體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多數通過後,按照法定程序報請批准。
自治縣的自治機關駐岫岩鎮。第三條自治縣的自治機關是國家的一級地方政權機關。
自治縣的自治機關依法行使縣級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第四條自治縣的自治機關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集中力量,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不斷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逐步把自治縣建設成為文明民主、團結進步、繁榮富裕、社會和諧的民族自治地方。第五條自治縣的自治機關維護國家的統一和民族團結,保證憲法和法律在本地方的遵守和執行。
自治縣的自治機關把國家的整體利益放在首位,積極完成上級國家機關交給的任務。第六條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依照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本條例的規定,根據本地方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單行條例,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
自治縣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對法律、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自治縣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第七條自治縣的自治機關根據本地方的實際情況,在不違背憲法和法律的原則下,採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加速經濟及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適合自治縣情況的,自治機關報經該上級國家機關批准,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
自治縣享受上級國家機關在財政、金融、物資、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幫助,享受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職責范圍內比照國家西部大開發有關政策給予的扶持。第八條自治縣的自治機關維護和發展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
民族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自治縣的自治機關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的風俗習慣的自由。第九條自治縣的自治機關依法保障本地方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自治縣的自治機關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自治縣境內的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第二章自治機關第十條自治縣的自治機關是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自治縣的自治機關根據憲法、法律和本條例的規定,進行組織和工作。第十一條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是自治縣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它的常設機關是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自治縣人民政府是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是自治縣的地方國家行政機關。自治縣人民政府對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上一級人民政府負責並報告工作。在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第十二條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名額和比例,按照法律規定和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有關規定確定。在代表中,滿族代表應佔多數,其他民族代表也應有適當名額。第十三條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由滿族公民擔任,在副主任和其他組成人員中,滿族公民應佔多數,其他民族的公民也應有適當名額。第十四條自治縣縣長由滿族公民擔任。人民政府其他組成人員,滿族公民應佔多數,其他民族的公民也應有適當名額。
自治縣人民政府實行縣長負責制。第十五條自治縣的自治機關根據法律和國家的規定,在上級國家機關核定的編制總數內,結合本地方的特點和需要,合理、自主地確定和調整自治縣的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報上級人民政府備案。
自治縣的自治機關自主地管理隸屬於本地方的企業、事業單位。上級國家機關非經自治機關同意,不得改變其隸屬關系。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812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88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773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507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502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148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424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848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895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