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亭悅家電影院單人價
❶ 悅家電影院未成年可以進嗎
電影院未成年人也是可以進去的,只是在購買票的時候可能需要其他人幫你買
❷ 昌黎葡萄溝農家院 哪家好
昌黎葡萄溝樹梁飯莊家庭旅館位於風景秀麗的葡萄溝景區的中心,佔地面積達1000平方米,依山傍水,景色宜人,交通便利,是您遊玩的最佳選擇。
昌黎葡萄溝樹梁飯庄坐北朝南,背靠由綠油油的樹木和奇形怪狀的石頭組成的北山,前面是景區的主街道(即十里葡萄長廊),過街就是葡萄溝唯一的一條小河,河水清澈見底;昌黎葡萄溝樹梁飯庄毗鄰景區的中心建築——集娛樂和休閑於一體的景區遊客接待中心,環境優美,交通便利。
昌黎葡萄溝樹梁飯庄的主體建築為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二層小樓(二樓有觀景陽台,可以飽覽全區的美景),根據遊客的不同需求,樓內分別設置了地道的農家大炕和高雅的酒店標准房間,設施齊全。所有的房間都定時打掃消毒,並提供免費的寬頻網路,讓您在這里體會到如家一般的溫馨舒適。
樹梁飯庄樓的前面是飯庄寬敞整潔的庭院,院里已種植了數十年的葡萄秧覆蓋了大半個院子,在炎炎夏日給您帶來陰涼,在葡萄架下吃飯更是別有一番情趣。院子里還種了很多花草,讓人賞心悅目。我們還為您准備了安全免費的停車場地,用我們的貼心讓您更加放心!
飯庄的農家飯菜是用咱自己種的綠色蔬菜和家養的豬雞做的,不僅好吃,更重要的是安全健康。飯庄的特色招牌菜有:小雞燉蘑菇,豬肉燉粉條,花生懶豆腐,野山菜(純天然,從山上採摘),豆腐汁,玉米面、紅薯面餅子等,物美價廉。
飯庄的葡萄園種植了玫瑰香,巨峰,馬奶,美人指,紅提等多種葡萄供您採摘,還有自家釀制的葡萄酒讓您品嘗。
昌黎葡萄溝環境美,空氣好,是您和家人度假休閑的好地方。我們將免費為您做向導游覽景區內的各個景點,讓您玩得更盡興。我們會用農村人的質朴,會為您提供最周到的服務。熱情好客的昌黎葡萄溝人期待您的到來!
提前預訂有優惠哦!
電 話:0335-2076502
❸ 填空題,答對了家懸賞分
傳統的民間剪紙,是一種生活用品,主要用於節慶或婚喪嫁娶,安塞的剪紙最為馳名
從具體用途看大致可分四類:
一、張貼用,即直接張貼於門窗、牆壁、燈彩、彩扎之上以為裝飾。如窗花、牆花、頂棚花、煙格子、燈籠花、紙扎花、門箋;
二、擺襯用,即用於點綴禮品、嫁妝、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禮花、燭台花、斗香花、重陽旗;
三、刺綉底樣,用於衣飾、鞋帽、枕頭。如鞋花、枕頭花、帽花、圍涎花、衣袖花、背帶花;
四、印染用,即作為藍印花布的印版,用於衣料,被面、門簾、包袱、圍兜、頭巾等。
▲窗花
用於在貼窗戶上作裝飾的剪紙。以北方為普遍,北方農家窗戶多是木格窗,有豎格、方格或帶有幾何形花格,上面張糊一層潔白的「皮紙」,逢年過節便更換窗紙並貼上新窗花,以示除舊迎新。窗花的形式有裝飾窗格四角的角花,也有折枝團花,更有自由的各式適合花樣,如動物、花草、人物,還有連續成套的戲文或傳說故事窗花。總之適應不同形狀的窗格作成不同的布置。有一種布置較特別,即跨越窗格的窗花,在山東民間稱作「窗越」。
▲喜花
婚嫁喜慶時裝點各種器物用呂和室內陳設用的剪紙。一般是將剪紙擺襯在茶具、皂盒、面盆等日用品上,有貼在梳妝鏡上。喜花圖案題材多是強調吉祥如意、喜氣洋洋的寓意。色彩為大紅。外形樣式有圓形、方形、菱花形、桃形、石榴形等,配置以各種吉祥的紋樣如龍鳳、鴛鴦、喜鵲、花草、牡丹等。構圖布局有「花中套花」的方法。
▲禮花
擺附在糕餅、壽面、雞蛋等禮品上的剪紙。在廣東潮州一帶稱作「糕餅花」、「果花」,浙江平陽一帶稱作「圈盆花」。禮花題材多取吉祥喜氣的圖案。在山東為慶賀生子的「喜蛋」上貼剪紙,或將蛋染紅露出白色花紋。在福建農村互相饋贈壽禮用烏龜圖案以象徵長壽。有龜形糕餅,也有龜形剪紙。
▲鞋花
用作布鞋鞋面刺綉底樣的剪紙。其形式一般有三,一是剪成小團花或小散花,綉於鞋頭,稱「鞋頭花」,二是適合著鞋面的形狀剪成月牙形,稱「鞋頭花」,三是由鞋頭花的兩端延伸而至鞋幫,稱「鞋幫花」。另外還有一種「鞋底花」,舊時多用於「壽鞋」。或綉於布襪底上。鞋花布局一般多疏朗,題材有花草、小鳥等。有的鞋花在局部剪開而不鏤空,此稱「暗刀」,是綉花時套針換色的依據所在。
▲門箋
又稱「掛箋」、「吊錢」、「紅箋」、「喜箋」「門彩」、「齋牒」。一般用於門楣上或堂屋的二樑上。其樣式多為錦旗形,天頭大、兩邊寬,下作流蘇。多以紅紙刻成,也有其它顏色的或套色的。圖案多作幾何紋或嵌以人物、花卉、龍鳳及吉祥文字的,如「普天同慶」、「國泰民安」、「連年有餘」、「風調雨順」、「金玉滿堂」、「喜鵲登梅」、「福、祿、壽、喜、財」、「五業興旺」等。張貼時或一張一字、或一張一個內容,成套懸掛,一般以貼五張為多。貼門箋除有印春除舊之意外,也有祈福驅邪之意。
▲斗香花
一種套色剪紙,多用於祭祖祀神等民俗活動時的裝飾用,舊時祭祀總要燒香,一般香作細條狀,叫「線香」;也有粗條狀並盤繞成各種花紋,其紋如篆字,舊稱「香篆」。這種香篆均需覆斗形底座並有竹簽支撐。在底座和撐架上便裝點著彩色的剪紙,稱「斗香花」。斗香花題材有人物和神仙(如八仙、和合、壽星)等吉祥圖案。多以蠟光紙刻制,每套十張左右。
▲剪紙團花
剪紙的一種布局格式。呈圓形花樣、四面均齊。這種裝飾格式在剪紙中尤能顯示其優異性,由於紙張可折疊,如對角折疊二次、三次、四次不等,便可剪出四面均齊的團花。我國最早的剪紙實物,新疆出土的北朝時期剪紙,即為團花格式,如「對鳥團花」、「對猴團花」、「八角形團花」、「忍冬紋團花」、「菊花紋團花」。可見團花格式是剪紙中最為古老的格式。
▲剪紙旗幡
用於民俗活動中剪成旗幡形的剪紙。如民間重陽節時,以色紙剪成三角旗插在重陽糕上,非常好看。宋代浙江舊俗,如有病人,巫者執剪紙龍虎旗驅邪消災。在喪禮中,送葬用的「花幡」也有用素紙剪成。剪紙花幡與佛教中引路菩薩所持幡狀物相關;另在紀念逝者過周年時的齋事中也有剪紙而成的「招魂紙幡」,以及懸掛經堂樑上的「疏」(其形也類似於幡)。
各地剪紙薈萃
▲邳縣剪紙
江蘇省徐州地區流行的剪紙,以邳縣的最見特色。其種類有二,刻紙為彩色門箋,多用蠟光紙拼色;剪紙除走方藝人的鞋花外,多為窗花。窗花題材有勞動場面、家禽牛羊、民間傳說、歷史故事、壽桃、花卉魚蟲、龍鳳等。
▲高密剪紙
山東高密一帶流傳的剪紙。從農舍的門窗、棚頂到箱櫃、衣櫥都有剪紙裝飾。製作一般不打草稿而放剪直下,其特色是常用鋸齒紋和挺拔的線條相結合來構成形象。
▲佛山剪紙
廣東佛山的民間剪紙。宋代已有流傳,盛於明清兩代。由於其剪紙製作方法採用了剪、刻、鑿、印、寫、襯等,在種類上便可分純色剪紙、銅襯料、銅寫料、紙寫料、金花、銀寫料等。其作品在剪刻時很講究,多用小刀或剪刀在紙上或特製的銅箔、錫箔上剪刻而成。尤以銅寫料最具特色,溶匯了繪、刻、寫的技法,使作品蒼勁右拙、金碧輝煌。佛山剪紙在一百多年前也用作建築、傢具雕刻的底稿,後又用於室內裝飾。貼在門楣、柱枋上,也用於祭禮、扎作、花錢、炮竹等裝飾。
▲台江剪紙
貴州省台江苗族的剪紙。以衣袖花、圍腰花、帽花等刺綉底樣為多。其圖案題材雖也有龍鳳、牡丹等,但與漢族的花樣風格大異。尤其是衣袖花以針刺手法,更使人感到粗中見細的特色。
▲灤州布影
有二層涵義。一指河北灤縣的皮影,據傳興於明初,但最早文獻記載僅見清嘉慶年的《灤州志》。當地人不稱灤州影而稱「樂亭影」可能因唱腔為「樂亭調」而呼之。一指山東皮影。山東皮影據傳也從河北傳入,唱腔多為柳琴調。其刻工粗獷,敷色古雅,所演劇目為神話傳奇和當地流傳的歷史故事。
▲安塞剪紙
陝西省延安北部安塞一帶流傳的剪紙。其形式很多,有窗花、門畫、炕圍花、掛簾花、窯頂花、桌裙花、枕花、鞋花、牌牌花、圍肚花等等。內容分幾種,一是用於春節美化環境,吉祥如意的題材很多,如飛禽、花草、牛羊豬狗、獅子老虎等;二是用於婚娶裝飾洞房的,多石榴牡丹、成雙鳥禽等;三是用於製作刺綉、布玩具底樣的,多雙石榴、雙桃、虎娃等圖案;四是用於迷信禮儀的,有財神爺、灶王爺,還有用作招魂的紙人等。
▲隴東剪紙
甘肅省慶陽、平涼兩個地區流傳的剪紙。隴東剪紙歷史久遠,風格粗獷誇張。東部的正寧、寧縣、合水、慶陽、華池、環縣等地剪紙較為古樸雅拙;中部西峰、鎮原一帶風格秀麗工整;西部涇河上游的平涼、涇川、崇信、華亭、庄浪一帶風格較為簡潔明快。題材上多飛禽走獸、民間故事、戲曲人物、四季花卉等。就其形式看有門花、炕窯花、窯頂花、箱櫃花、糧囤花、燈籠花、喜花、吊簾花、禮花、壽花和刺綉用的底樣等。
▲浮山剪紙
山西的浮山有「剪紙之鄉」的美稱。其剪紙遍布全縣並流行於晉南一帶。其形式有窗花、禮花等。最有特色的是十二個月「橋花」串連起來,用於兒童生日慶賀。浮山剪紙廣泛用於生活中的服飾、枕頭、兜肚、遮裙、錢包、鞋帽、手帕的刺綉底樣,以及喪葬、祭禮、祈禱所需的紙幡、金銀山、橋馬人物、斗旗等。還用於農家門簾、桌圍、椅搭、蓋巾、被褥、花布的刷印和剪貼圖案。
▲濱州剪紙
山東省魯北惠民地區流行的剪紙。多為窗花或刺綉底樣。風格上較膠東的粗獷些。其剪紙中以對稱(折剪)式的人物很有特色。現在代表性的剪紙作者有趙秋春、趙恆英、任成英、張玉針、張金娥等。
▲蔚縣剪紙
河北蔚縣剪紙,相傳已有兩百年歷史。以窗花見長,「天皮亮」可說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雲母薄片上繪圖著色進行裝飾。後來河北武強縣的木版水印窗花傳入,吸取其色彩特點,仿「天皮亮」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縣剪紙的獨特風格。蔚縣剪紙以「陰刻」和「色彩點染」為主,故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說。題材多取自戲曲人物,也有花草魚蟲、飛禽走獸等吉祥形象。
▲南京剪紙
江蘇南京的紙,據史載明代已流行於民間。其中以喜花和斗香花著稱於世。舊時,南京人婚嫁喜慶,都在箱、櫃、被、枕等嫁妝上綴以用大紅紙剪的各種喜花。其圖案題材則根據需要和特定的剪紙外形,填滿花葉等吉祥紋樣。可謂花中有花,題中有題,粗中有細,拙中見靈的特色。斗香花的題材則有戲文、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吉祥紋樣、花卉等。配色一般用金色和大紅、桃紅、綠、藍、桔黃、淡黃、黑等七色蠟光紙組成,有十分強烈的效果。南京剪紙除斗香花和門箋是刀刻外,多數喜花是用剪刀剪成。
參考資料:http://www.sgsg.com.cn/life/ss/ys/200508/22867.html
民間剪紙主要用於哪兩個方面的最著名?
有二層涵義。一指河北灤縣的皮影,據傳興於明初,但最早文獻記載僅見清嘉慶年的《灤州志》。當地人不稱灤州影而稱「樂亭影」可能因唱腔為「樂亭調」而呼之。一指山東皮影。山東皮影據傳也從河北傳入,唱腔多為柳琴調。其刻工粗獷,敷色古雅,所演劇目為神話傳奇和當地流傳的歷史故事。
▲安塞剪紙
陝西省延安北部安塞一帶流傳的剪紙。其形式很多,有窗花、門畫、炕圍花、掛簾花、窯頂花、桌裙花、枕花、鞋花、牌牌花、圍肚花等等。內容分幾種,一是用於春節美化環境,吉祥如意的題材很多,如飛禽、花草、牛羊豬狗、獅子老虎等;二是用於婚娶裝飾洞房的,多石榴牡丹、成雙鳥禽等;三是用於製作刺綉、布玩具底樣的,多雙石榴、雙桃、虎娃等圖案;四是用於迷信禮儀的,有財神爺、灶王爺,還有用作招魂的紙人等。
▲隴東剪紙
甘肅省慶陽、平涼兩個地區流傳的剪紙。隴東剪紙歷史久遠,風格粗獷誇張。東部的正寧、寧縣、合水、慶陽、華池、環縣等地剪紙較為古樸雅拙;中部西峰、鎮原一帶風格秀麗工整;西部涇河上游的平涼、涇川、崇信、華亭、庄浪一帶風格較為簡潔明快。題材上多飛禽走獸、民間故事、戲曲人物、四季花卉等。就其形式看有門花、炕窯花、窯頂花、箱櫃花、糧囤花、燈籠花、喜花、吊簾花、禮花、壽花和刺綉用的底樣等。
▲浮山剪紙
山西的浮山有「剪紙之鄉」的美稱。其剪紙遍布全縣並流行於晉南一帶。其形式有窗花、禮花等。最有特色的是十二個月「橋花」串連起來,用於兒童生日慶賀。浮山剪紙廣泛用於生活中的服飾、枕頭、兜肚、遮裙、錢包、鞋帽、手帕的刺綉底樣,以及喪葬、祭禮、祈禱所需的紙幡、金銀山、橋馬人物、斗旗等。還用於農家門簾、桌圍、椅搭、蓋巾、被褥、花布的刷印和剪貼圖案。
▲濱州剪紙
山東省魯北惠民地區流行的剪紙。多為窗花或刺綉底樣。風格上較膠東的粗獷些。其剪紙中以對稱(折剪)式的人物很有特色。現在代表性的剪紙作者有趙秋春、趙恆英、任成英、張玉針、張金娥等。
▲蔚縣剪紙
河北蔚縣剪紙,相傳已有兩百年歷史。以窗花見長,「天皮亮」可說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雲母薄片上繪圖著色進行裝飾。後來河北武強縣的木版水印窗花傳入,吸取其色彩特點,仿「天皮亮」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縣剪紙的獨特風格。蔚縣剪紙以「陰刻」和「色彩點染」為主,故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說。題材多取自戲曲人物,也有花草魚蟲、飛禽走獸等吉祥形象。
▲南京剪紙
江蘇南京的紙,據史載明代已流行於民間。其中以喜花和斗香花著稱於世。舊時,南京人婚嫁喜慶,都在箱、櫃、被、枕等嫁妝上綴以用大紅紙剪的各種喜花。其圖案題材則根據需要和特定的剪紙外形,填滿花葉等吉祥紋樣。可謂花中有花,題中有題,粗中有細,拙中見靈的特色。斗香花的題材則有戲文、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吉祥紋樣、花卉等。配色一般用金色和大紅、桃紅、綠、藍、桔黃、淡黃、黑等七色蠟光紙組成,有十分強烈的效果。南京剪紙除斗香花和門箋是刀刻外,多數喜花是用剪刀剪成。
三大流派:
山東民間剪紙:
山東民間剪紙從造型風格上大致可分兩類。
一類是渤海灣區域粗獷豪放的風格,與黃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紙一脈相承。一類則是更有特點的山東膠東沿海地區以線為主,線面結合的精巧型剪紙,它似乎與山東漢代畫像石細微繁縟的風格一脈相承,以其花樣密集的裝飾手段,使單純爽快的外型更飽滿豐富。
山東膠東稱手巧的女子為「伎倆人」,「伎倆人」不管出在哪個村,都是人們引以為榮的事。她們的花樣子常常用煙火熏在土紙上到處流傳,成為遠近鄉村剪花的樣子。剪紙用途最多的是打扮窗戶。膠東的窗戶多是細長條形的格子,一般只能貼一些小的花,婦女們開發自己的創意,運用化整為零的方法把大的構圖分割成條形剪出,再貼到窗上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畫面。這種稱為「窗越」的剪紙一般貼在「窗心」。另有「窗角花」、「窗旁花」以及懸掛在窗前會活動的「斗雞花」等,構成了系列性的「欞間文化」。與節慶的居室布置相適應,剪紙還用於牆圍及天頂仰棚的裝飾,以及器皿的貼花。
山東剪紙從古發展到今,越來越多地顯示出它獨具有審美功能,因此,民間的「伎倆人」也就更加註重技巧的精熟。那若斷若連的線條和細如蚊足的毛刺,往往叫人感到一種凡人難以達到的絕妙。
安徽民間剪紙:
安徽的民間剪紙較早地形成了行業性的藝人隊伍,以其藝術商業的雛形狀態替代了民眾普遍的審美創造。
但是,我向來以為匠人型剪紙作品的民間與否主要在於所面向服務的對象。如果是基於勞動者集體審美意識的普遍水準,又依附於民間美術的范疇。反之如果已在迎合貴族階層的閑情逸趣而賣弄絕技的工藝之作,則是與皇宮中僱傭的御用匠人雕龍刻鳳為他人做嫁衣裳的沒什麼兩樣。安徽的「花匠」多屬於前者,而阜陽的程建禮人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
程建禮從小喜歡剪花,並跟祖母勤學,靈性極好,起初為村人義務剪花,後來把技藝作為謀生手段,挑起花擔周遊江湖,練出一身好手藝,口中唱著花歌,手中剪著婦女們點的花樣。對於他來說,已不需要冥思苦想的經營構圖,達到胸有成竹才開始動手。任何形狀的紙片之中都已蘊藏著形象,只需要用手中的剪刀輕叩它的靈性之門。
「三叉口」一幅尤其如此。概括的外形輪廊像是天然而成的幾筆正在浸化著有濃墨,而略用心計剪出兩只相對灼灼的眼睛,恰如其分地剪出「畫眼」,也點准「戲眼」——黑暗中,兩個互相搜尋著的人警覺的眼睛。
揚州民間剪紙:
揚州是剪紙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隋唐時期,人們就把剪紙作為一種樂趣,點綴和美化生活。說起來,這和隋煬帝楊廣有一定關系。楊廣當皇帝後,從大業元年(605年)開始營建揚州,至邗溝修竣,運河通航,便在這里大興土木,廣築離宮別館。他三下揚州,恣意游樂。
在揚州城西的上林苑中,有全國各地的奇花異卉,寶獸珍禽,他每當夜間和宮女們游園,不張燈火,令人捕捉許多螢火蟲送來,螢光漫山遍谷,照耀如同白晝。到了冬天,園苑中花樹凋零,池水結冰,煬帝游興不減,卻令宮女們仿照民間剪紙,用彩錦剪為花、葉點綴枝條,掛於樹上,並剪成荷花、菱芰、藕芡等物,去掉池中冰塊、逐一布置水上,如同春夏之交艷麗景色,以賞心悅目。這種「螢苑」、「剪樂」,同那「迷樓」、「龍舟」一樣,反映了隋煬帝奢侈荒唐的罪惡生活,但從剪綵為花這個側面來看,卻說明揚州剪紙的源遠流長。
在唐代,揚州已有剪紙迎春的風俗。立春之日,民間剪紙為花,又剪為春蝶、春錢、春勝,「或懸於佳人之首,或綴於花下」,相觀以為樂。唐詩人李商隱所寫「鏤金作勝傳荊俗,剪綵為人起晉風」之句,稱贊了剪紙之美為人們所喜愛。那時的剪紙還是具有迷信色彩。揚州民間剪紙人、紙馬及紙錢等,就是用於祭奠鬼神的。大詩人杜甫在《彭衙行》詩中寫有「暖湯濯我足,剪紙招吾魂」之句,就是這種民情風俗的反映。1980年春,揚州各界迎接「鑒真大師像」回故鄉「探親」,揚州藝人作了一套《鑒真大和尚》剪紙,趙朴初先生為之寫「憶江南」詞一首,中有「明月滿城歌過海,神工剪紙與招魂」之句,愛引了千年風俗,以神來之筆,表達了故鄉故國親人對鑒真大師懷念之情。
唐代造紙業興盛,揚州有較大的造紙作坊,唐宋時已大量生產質量很高的貢紙。作為雄厚的物質條件,也促進了剪紙藝術的發展。揚州自古多奇花異卉,唐宋以來歷代揚州的文章太守、詩人墨客,莫不寄情花木,裝飾風雅,演出許多的事,寫下多少名篇。這對剪紙表現的題材,就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揚州剪紙向以花卉為主,確是千年傳統的一個重要體現。
民間藝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揚州的民間刺綉就和剪紙有不解之緣。刺綉的圖案先畫出底樣,剪成紙型,再粘貼在面料上,進行刺綉。這種方法在揚州延續了很久,直到現在民間刺綉還有沿用此法的。刺綉又叫綉花,以前揚州人一直稱剪紙藝人為「剪花樣子的」,就緣於這兩種藝術的密切關系。
清代揚州,由於江淮鹽業的發展,帶來城市的繁榮。鹽商巨賈固然生活奢靡,市井民家也還講究穿戴。居室之內大至門簾帳沿、被服枕套,小至鏡袱香囊、絹帕筆袋,都以綉花為美。至於結婚做壽、年節喜慶,所用綉品花樣更多。這些綉品以剪紙為底樣。剪紙藝人用一把剪刀,幾張素紙,憑著心靈手巧,剪出生動活潑、寓意吉祥的各式花樣,因而揚州城內賴剪紙為生的民間藝人頗多。據傳,嘉、道年間,著名藝人包鈞就以一剪之巧而聲名遠揚。在包鈞的剪下,花、鳥、魚、蝶無不神形兼備,引人入勝,因有「神剪」之譽。時人對他的剪藝甚為贊賞,給以「任他二月春風好,剪出垂楊恐不如」的高度評價。
❹ 求一個詳細的普陀山攻略
普陀山風景區內的景點主要分布在三個區域,每個區域的景點可以放在一起遊玩,遊玩每個區域大概需要半天時間,遊客可以根據自己的住宿地和到達島上的時間安排行程。
第一區域:
以普濟寺為中心,圍繞有西天景區等位於島西側的景點。其中普濟寺是全島最大的寺院,也是全山供奉觀音的主剎,普濟寺的旁邊是普陀山三寶之一的多寶塔。西天景區內則有磐陀石、心字石、梅福禪院等眾多景點。
第二區域:
南邊的南海觀音、紫竹林、不肯去觀音院、南天門等景點,其中的南海觀音是島上的標志性建築,而不肯去觀音殿則擁有普陀山最為傳奇的傳說,不能錯過。
第三區域:
以佛頂山為主,旁邊有法雨寺、慧濟禪寺兩個寺院,普陀山三寶的另外兩寶九龍藻井和楊枝觀音碑,一個在法雨寺內,一個在法雨寺旁的楊枝禪院內。另外,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乘船前往洛迦山,大概需要大半天時間,傳說洛迦山上的求子觀音十分靈驗,可以前去參拜。
除了這些宗教景點之外,在島東側還分別有千步沙和百步沙兩個優良的海濱浴場,千步沙靠近法雨寺,百步沙則靠近紫竹林附近,喜歡觀海玩水的遊客可以前去。
所以,一般遊玩普陀山景區大概需要2-3天時間,需要在島上住宿和吃飯。島上的物價比島外貴,所以如果可能的話盡量帶一些零食和飲料,在島上吃海鮮價格一般較高,要做好准備。島上的三大寺院分別為遊客准備素齋,價格便宜又是島上特色,值得一試。
島上的住宿地有很多,賓館、客棧、農家樂各種標準的住宿都有,不過一般價格都高於外面,周末和節假日會漲價,而且還需提前預定,需要做好准備。
(4)樂亭悅家電影院單人價擴展閱讀
普陀山,與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普陀山是舟山群島1390個島嶼中的一個小島,形似蒼龍卧海,面積近13平方公里,與舟山群島的沈家門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參考資料
普陀山 網路
❺ 什麼是江湖會和研究社
有些地方設立「江湖會」,為藝人行幫組織。如清末新民府就有蹦蹦藝人的江湖會。藝人們稱作「家裡」或「櫃上」。外地來的藝人或路過的藝人,要到會上「掛簾子」(登記),方能安排食宿及演出場地。藝人掙下錢後,要交會上一些。江湖會除會首外,還有「跑里的」,他是江湖會與藝班之間的聯絡人。跑里的所拿「節子板」為六塊,比一般藝人多一塊。上穿白繩,一般藝人是穿紅繩,以示區別。他見到某班某人違背行規或演出質量太差,有權干涉。可以到現場盤道,道聲「辛苦」後雙手提住手絹兩角蒙在鼓上(鼓書藝人盤道也蒙鼓,評詞藝人盤道則蒙扇子、醒木),或大板、節子板扔在觀眾中間,場上藝人必須立即停止演出。盤道時,先做手式,如獻茶、接茶,茶碗的擺放都有規矩。盤道的內容從周莊王、四大門徒,一直問到師徒三代,本人姓名、原籍等等,如果全答上來了,方能揭手絹或收回竹板,允許繼續演出。藝人們把懂「江湖道」「江湖話」的內行稱作「老合」,而把外行稱作「空子」,把沒師傅沒門戶的藝人稱作「海青腿」。
清戲曲服飾設計文字
從年齡上看,六十歲者一人,五十歲以上者八人,二十七歲以下者三人,其餘也均為三四十歲的中年演員。從籍貫上看,有三十人為奉天省人(其中有十六人為沈陽縣人),四人為直隸省人(其中平谷、寶坻、樂亭、建昌各一人,建昌縣今屬遼寧省)。名列榜首的王憲章(1854—1932)為平谷調藝人。第二名的奉天大鼓藝人馮春與王憲章分數相同,只因年齡小於王,而屈居其後。在上述三十四人中,絕大多數都是奉天大鼓藝人。
1921年,奉天評詞研究會成立,會長李慶魁。第二年,北平評書研究會會長潘誠立來奉天獻藝,兩位會長及早已來奉天演出的北平評書藝人梁殿元等曾多次交流書藝。
1924年成立了奉天改良書曲傳習社,但因受第二次直奉戰爭的影響,傳習社被迫停課,名存實亡。1925年5月22日,傳習社代表李慶魁、曾常勝、李慶陽、楊榮森、馬良臣、趙自新、程化民、趙璧等八人聯名向奉天市長曾有翼提出呈請,要求成立奉天改良書曲研究會。得到市長批准,於當月成立。會長李慶魁、副會長曾憲元。研究會下設四個部,總務部主任楊榮森,研究部主任趙自新,調查部主任張相臣,編輯部主任梁殿元。各部均有幹事若干名。會址設在奉天市城內石頭市(後遷到大西關熱鬧街,再遷到小西門北電車路東新建樓房)。該會制定了會章和《管理書曲及取締規則》。
1928年3月研究會改選,會長梁殿元(李慶魁改任理事長),副會長霍樹棠。總務部長白棋三,編輯部長張相臣,研究部長趙自新,糾察部長馬金良。後增設評議部,部長關凌閣。同年10月梁殿元辭職,李慶魁再次任會長。
該會1925年6月首批會員有三百零五人;到年末,增加到三百五十二人。包括評詞、大鼓、八角鼓、竹板快書、相聲、洋片藝人,也有少數戲曲、小電影藝人。1927年會員增加到五百二十九人,新入會者有小曲、口技、雙簧、單弦、漁鼓藝人。1929年4月25日,會名改為沈陽市書曲研究會,會員增加到八百六十九人。到1930年,會員超過千人。其中有些會員流動性很大。入會不久,又離開沈陽,分赴長春、哈爾濱等地。
東北淪陷時期,曲藝被列為「特業」,由偽滿各地警察署來管理。1941年偽滿洲國的弘報處制定了《藝文指導要綱》,加緊對東北地區的法西斯文化統治,極力鼓吹「日滿親善」「王道樂土」,強迫各地曲藝藝人參加「書曲報國挺進隊」。以參加「挺進隊」不當勞工為條件,拉攏藝人為其服務。當時在奉天等地都成立了「書曲報國挺進隊」。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東北光復。同年末,國民黨佔領了沈陽。1947年,在國民黨當局的指令下,沈陽的曲藝藝人成立了沈陽市藝曲公會。這個公會,一不研究藝術,二不培養人才,而是官方通過公會來向藝人收捐逼稅。
1948年11月2日,沈陽解放。1949年1月,沈陽市政府派幹部領導沈陽曲藝、雜技藝人,向老解放區的哈爾濱同行學習先進經驗。
1949年3月8日,沈陽市藝曲協會(簡稱藝協)成立。在群眾電影院(後改民族電影院)召開了成立大會,當時的中共中央東北局宣傳部、東北人民政府文化部、東北文協、東北魯藝學院都送來了錦旗、賀幛。著名音樂家馬可到場祝賀。大會通過了藝協章程和禁演壞書、壞曲的倡議書,組成了領導機構。評書演員宋桐斌當選為會長,東北大鼓演員霍樹棠、西河大鼓弦師張樹會當選為副會長。下設組織、宣傳、研究、總務四個部。又按藝術門類分為八個組:評片語、東北大鼓組、西河大鼓組、清唱組、巷子組(無固定場所、串巷子的流動藝人)、片組(包括小電影、魔術組、皮影組)。同時成立了相聲大會。首批會員五百四十九人。政府派駐幹部二人,外聘文書一人。余者均為兼職。改中山電影院為大眾曲藝社(即後來的太原街小劇場)。5月7日,遷入此處辦公。藝協成立後,停演了一些壞書、壞曲。組織文化程度較高的藝人整理和創作,還常派曲藝名家參加各種文藝晚會。翻身後的藝人們,滿懷熱情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❻ 河北省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石家莊:
革命聖地--西柏坡、井陘蒼岩山、趙州橋、正定隆興寺、於家石頭村
邯鄲:
趙王城遺址、叢台、呂祖祠、響堂石窟
保定:
古蓮池、清東陵、定州了敵塔、白洋淀、
承德:
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棒槌山-羅漢山、灤平「八達嶺」
秦皇島:
秦皇島港、天下第一關、老龍頭、孟姜女廟、三道關-懸陽洞、
石河-燕塞湖、北戴河
張家口:
張家口-塞外風光-涿鹿文化
邢台:
白雲洞
其它:
滄州鐵獅子、景縣塔
紅葉觀光
石家莊駝梁、清涼山五嶽寨國家森林公園
秦皇島祖山風景區
承德霧靈山自然度假區
圍場森林草原度假區
平泉遼河源森林草原
保定白石山國家級地質公園
野三坡國家風景地質公園
張家口蔚縣京西大峽谷及空中草原
農業觀光採摘
秦皇島北戴河集發觀光園、昌黎萬畝葡萄園
唐山栗鄉行
保定白洋淀采蓮子賞蘆花
石家莊趙縣萬畝梨園採摘
邢台前南峪農業生態區
張家口懷來葡萄採摘
滄州滄州金絲小棗、黃驊冬棗、泊頭鴨梨採摘
廊坊三河市高新技術園區
民俗旅遊
保定白洋淀漁家民俗
承德避暑山莊勝地游
秦皇島秋日觀鳥節、垂釣與海鮮品嘗
唐山樂亭三島一灣休閑游、遷西青山關長城民俗游
張家口張北草原觀鳥游
衡水衡水湖觀光游
邯鄲武安朝陽溝農家風情游
溫泉健身旅遊
廊坊香河第一城、茗湯溫泉度假區、金海溫泉度假區
石家莊溫塘度假區
唐山遵化湯泉度假區
張家口赤城溫泉度假區
河北紅色之旅
五大紅色旅遊區及30處重點景區
揮師華北,馳騁太行——冀南紅色旅遊區
勝利曙光,新中國搖籃——西柏坡紅色旅遊區
抗日烽火,人民戰爭——冀中紅色旅遊區
建黨先驅,革命火種——冀東紅色旅遊區
長城烽煙,英烈長存——冀北紅色旅遊區
十條精品紅色旅遊線路
線路一:北京—保定—石家莊—邢台—邯鄲
線路二:北京—保定—西柏坡
線路三:北京—廊坊—遵化—唐山—樂亭—秦皇島
線路四:北京—懷來—張家口
線路五:北京—承德—隆化—圍場
線路六:石家莊—平山—忻州—涉縣
線路七:石家莊—平山—前南峪—太原
線路八:保定—安新—河澗—獻縣—滄州
線路九:保定—易縣—淶源—靈丘—大同
線路十:邯鄲—武安—涉縣—長冶—晉城
河北(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簡介
1.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電話:0311—82851355)
2.城南庄晉察冀轄區司令部舊址(電話:0312—7888154)
3.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電話:0312—6415074)
4.狼牙山五壯士紀念館(電話:0312—8861806)
5.冉庄地道戰遺址(電話:0312—8036158)
6.白洋淀雁翎隊紀念館(電話:0312—5117586)
7.董存瑞烈士紀念館(電話:0314—7063977)
8.樂亭李大釗故居紀念館(電話:0315—4622549)
9.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電話「0310—3868174)
10.華北軍區烈士陵園(電話:0311—87023049)
11.獻縣馬本齋紀念館(電話:0317—4631909)
12.前南峪抗日軍政大學舊址(電話:0319—2782398)
13.潘家峪慘案遺址(電話:0315—5592560)
14.晉察冀豫烈士陵園(電話0310—3022896)
石家莊市主要旅遊景點
·京外名剎隆興寺·靈壽故城中山國·拱橋之祖安濟橋
·革命聖地西柏坡·太行奇秀蒼岩山·一方絕勝嶂石岩
唐山市主要旅遊景點
·皇家陵寢清東陵·喜峰口水下長城·樂亭李大釗故居
秦皇島市主要旅遊景點
·萬里長城第一關·長城築怨貞女祠·避暑勝地北戴河
·碧海金沙南戴河·迷人的黃金海岸
邯鄲市主要旅遊景點
·胡服騎射趙叢台·藝術寶窟響堂寺·「五加坡」和「將軍嶺」
邢台市主要旅遊景點
·「皇風清穆」清風樓·岩溶奇觀白雲洞
保定市主要旅遊景點
·城市蓬萊古蓮池·滿城漢墓中山陵·皇家陵寢清西陵
·中華第一定州塔·華北明珠白洋淀·京畿勝景野三坡
·冉庄地道站遺址
張家口市主要旅遊景點
·陽原泥河灣遺址·尋根中華三祖堂·賜兒山與雲泉寺
·金河口森林公園·塞外雄關大境門·崇禮滑雪名天下
·塞外溫泉洗征塵
承德市主要旅遊景點
·帝王宮苑清離宮·梵宇大觀「外八廟」·皇家獵苑塞罕壩
·長城精粹金山嶺
滄州市主要旅遊景點
·千年鐵獅鎮海吼·吳橋雜技大世界
廊坊市主要旅遊景點
·香河「天下第一城」
衡水市主要旅遊景點
·擎天一柱景州塔
建議愛自然的ggjj去去霧靈山自然保護區!有興趣看看我的經歷吧:
我是今年五一之後去的,俗話說: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同樣道理,那的春天來的晚,五一那會有些樹還沒發芽呢!現在去應該是時候了!很清涼啊!
我們是晚上到的,車沿著盤山路走了很深很深才到賓館,一下車就興奮得想喊!清涼的空氣夾雜著淡淡的樹的清香,簡直讓人透心的舒服!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出來看風景,我們入住的賓館外邊就是嘩嘩流水,青石綠水和不遠處迷霧籠罩的山巒,就像一幅美麗的水彩畫!
爬山也是其樂無窮啊,中間還有一段大片的白樺林呃,美極了!當然你也可以乘纜車上去,是無篷的那種呃,有恐高的建議還是徒步好了!
最出人意料的是看似到了山頂其實還未到!乘上大巴繼續盤山可就到了另一個世界,最好穿大衣呃!沿途就是很漂亮很漂亮的雪松,樹掛,目不暇接!車繞來繞去,害得我左右窗口亂擺頭!山頂其實還有觀日的排板,可惜想那麼早上去可是難度不小呃!
。。。。。。
快自己去看看吧!保證各位不會失望!我可不是做廣告,我家在石家莊,有興趣去我們五月寨玩玩吧,也是清涼之境呃!
❼ 現在樂亭人想去別的城市需要做什麼
樂亭在規劃建設城市中突出人本理念,站在百姓角度,將工作生活、教育醫療、交通出行是否方便作為宜居城市的第一要素。該縣聘請上海同濟大學城市規劃設計院等一批國內知名的規劃設計機構,面向未來對城市進行了縣城總體規劃、核心區城市設計、城市生態布局、綠地系統及道路、供水、排水、供熱、亮化等專項規劃,為樂亭新一輪的城市發展指明了方向。
隨著城市面積的擴張和城市內涵的提升,縣城發展版圖不斷更新。該縣先後完成了西外環、北外環、金融街東西延、發展大路等骨幹道路新建改造,對寶豐街、茂源街等14條城市道路進行了大修,逐步形成了「三縱四橫」的城區路網構架。茂源小區、富強家園、健康小區、御景嘉園等高標准住宅小區和大氣別致的青春廣場、文化中心、長河景觀帶等一批城市形象工程提升了城市品位。同時,醫院、學校、超市、熱力網、燃氣網等一大批市政配套設施,適應了樂亭人對現代文明的更高追求。
該縣將舊城搬遷改造作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環境的切入點。自2008年以來,已累計拆違拆遷84萬平方米,完成城中村改造11個、改造危房住宅區9個。舊城區在大拆大建中脫胎換骨:以金融街為中心線,一座集居住、服務、休閑為一體的精品樣板小區在金融街東延拔地而起,上萬人由低矮破舊的平房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樓房;與之配套興建的佔地170畝的樂安廣場與文園廣場一起成為縣城的兩個中心廣場;大東方購物、老呔商城等商業廣場的興建更是讓曾經繁華的舊城北新街商業區重現往日輝煌。
為了加強城區環境保護,樂亭加大城區「退二進三」力度,在城市規劃建設中演繹了「騰籠換鳥」的經典之作,同樂化工、博誠鑄造等重工企業統一搬遷到臨港工業聚集區。規劃佔地面積120平方公里的臨港工業聚集區重點發展工業項目。此外,在縣城規模區內建設佔地5.07平方公里的城區工業聚集區,吸引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加工型、高科技企業入區發展,為城區富餘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與此同時,休閑旅遊、信息物流、商業廣場、星級酒店等一大批項目緊鑼密鼓地建設,以此彌補城市功能缺憾。
以生態之美優化城市宜居空間。樂亭改變過去城市綠化中「見縫插綠」的無序作法,以建設生態宜居型城市為目標,把綠化生態融入到城市建設的各個環節。以《樂亭縣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為依據,力求在綠化建設中突出地域特色,形成了「綠廊交錯、組團隔離、公園棋布、翠帶相依」的城市綠化景觀,實現生態化、園林化、人文化的融合統一。如今,遍布城區的11座公園、游園,19處大型公共綠地布局合理、各具特色。據了解,自2009年以來,該縣新增城市綠地面積121公頃。目前,縣城綠化覆蓋率已達到43%、綠地率達到38.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3平方米;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25天。
水是城市之靈,文化是城市之魂。樂亭將二者有機結合,先後實施了長河文化景觀帶和古灤河生態水系建設工程。把樂亭大鼓、皮影、評劇等地方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設,在全長7.2公里的長河景觀帶由北向南依次建設幽園、文園、錦園、樂園、翔園等五個主題公園,把原來的「龍須溝」改造成了高檔次的精品綠化景觀帶、精品文化產業帶、精品商業發展帶和精品住宅集中帶。同時,加快對古灤河水環境和沿河兩岸的綜合治理改造。隨著古灤河生態水系正式通水通航,憑水臨風、泛舟游城,已經成為樂亭人飽覽家鄉美景的快樂運動。不僅如此,水系兩岸相繼開發的水韻名居、水悅華庭、水岸星城等多處居民小區,讓樂亭人實現了臨水而居、枕水而眠的生活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