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電影城南舊事主題曲
『壹』 城南舊事中為什麼總是放《送別》這首歌
因為《城南舊事》中,英子所在的學校送別六年級的同學時 每年都要唱一首相同的《送別》歌。用於表達對畢業同學的留戀,分別的痛苦。《送別》是《城南舊事》主題曲兼插曲。整首歌曲主題與電影主題相近,尤其結尾英子的爸爸去世。所以《城南舊事》中經常出現《送別》。
另外《送別》出現在多部影視中作為主題曲或插曲。如:《光榮時代》《守歲》《廚子戲子痞子》等。
《送別》,是一首由藝術家李叔同作詞的中文歌曲。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是城南舊事的主題曲。《送別》的歌詞類似中國詩詞中的長短句,有古典詩詞的文雅,但意思卻能平白易懂。
(1)送別電影城南舊事主題曲擴展閱讀
《送別》的各種版本
1、朴樹演唱的《送別》,電影《廚子戲子痞子》片尾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送別》中,由朴樹工作室公司發行於2013-03-29,該張專輯包含了1首歌曲。
2、韓紅演唱的《送別》,話劇《守歲》插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送別》中,由肆想文化公司發行於2018-01-29,該張專輯包含了1首歌曲。
3、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演唱的《送別》,《光榮時代》電視劇插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光榮時代 電視劇原聲帶》中,由上海希瓜音樂製作有限公司發行於2019-12-02,該張專輯包含了10首歌曲。
『貳』 《送別》這首歌最早出現在哪一部電影
《送別》最早是1983年的電影《城南舊事》的插曲。
《城南舊事》講述了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英子與「瘋」女人秀貞成為朋友。
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後大學生被警察抓走,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知,下落不明。
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夥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她脖頸後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後,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結果母女倆慘死在火車輪下。
英子一家搬家到新簾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花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
後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2)送別電影城南舊事主題曲擴展閱讀
《城南舊事》,改編自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中篇小說,由吳貽弓執導,沈潔、鄭振瑤、張閩、張豐毅等主演,1983年於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獲得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音樂等多項大獎。
『叄』 《城南舊事》這部文集還曾經被拍成電影,其主題曲是()。(寫出歌名和其中一句歌詞)。
1983年經典電影《城南舊事》主題曲--送別.電影由林海音同名小說改編,吳貽弓執導.主演:鄭振瑤 張閔 張豐毅 沈潔。
送別
詞:李叔同曲:j.p奧特韋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伴零落
一股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伴零落
一股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肆』 送別的歌詞(李叔同)
《送別》
譜曲:約翰·龐德·奧特威
編詞: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4)送別電影城南舊事主題曲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龐德·奧特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
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社會影響:
1、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送別》是作為在新式學堂中教授的學堂樂歌,廣為傳唱,受到大眾的深愛。
2、1970年代和1980年代,《送別》作為插曲或主題曲分別出現在電影《早春二月》和《城南舊事》中,更使其膾炙人口,傳唱不息。
3、1997年中國搖滾樂隊唐朝樂隊在其第二張專輯《演義》中對《送別》作了改編演唱。
4、1990年代電視劇《千王之王重出江湖》中,也使用了《送別》作為插曲。
5、2010年電影《讓子彈飛》片頭使用歌曲《送別》,用以說明該電影所述故事發生在民國初年。
6、2013年電影《廚子戲子痞子》電影插曲為歌手朴樹翻唱的版本《送別》,朴樹的版本採用了完整版的歌詞。
『伍』 長亭外,古道邊是什麼歌曲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奧德威是「奧德威藝人團」的領導人,曾寫過不少藝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 ,而李叔同作於1915年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傳唱不衰,而《送別》在中國則已成驪歌中的不二經典。沈心工也曾根據《夢見家和母親》寫過一首《昨夜夢》,但最終沒有抵得過李叔同《送別》的光芒。
歌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5)送別電影城南舊事主題曲擴展閱讀
《送別》不涉教化,意蘊悠長,音樂與文學的結合堪稱完美。歌詞以長短句結構寫成,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邃。歌曲為單三部曲式結構,每個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第一、三樂段完全相同,音樂起伏平緩,描繪了長亭、古道、夕陽、笛聲等晚景,襯托也寂靜冷落的氣氛。
第二樂段第一樂句與前形成鮮明對比,情緒變成激動,似為深沉的感嘆。第二樂句略有變化地再現了第一樂段的第二樂句,恰當地表現了告別友人的離愁情緒。這些相近甚至重復的樂句在歌曲中並未給人以繁瑣、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強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統一性,賦予它一種特別的美感。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離愁,幽美的歌詞寫出了別緒,聽來讓人百感交集。首尾呼應,詩人的感悟:看破紅塵。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送別》,它的詞作者正是李叔同,也是送別摯友許幻園的原創作品。
表達李叔同對在上海「天涯五友」「金蘭之交 」友人分別時的情感,李叔同與許幻園宣揚民權思想,提倡移風易俗,宣傳男女婚姻自主。
一度成為社會風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敗、袁世凱稱帝、這些層出不窮的社會變幻,導致許幻園家中的百萬資財和家業盪然無存,許幻園趕京找袁世凱討回公道,離別時,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寫於此歌送別許幻園。也是李叔同的優秀音樂作品,被中國數代人所傳唱。
李叔同是我國現代歌史的啟蒙先驅。接受了歐洲音樂文化的李叔同,把一些歐洲歌曲的現成曲調拿來,由他自己填寫了新詞。
這些歌曾在全國范圍內廣為傳播。曲調帶著強烈的外來色彩,歌詞帶著濃重的舊體詩詞的韻調,這便是最初的,也是宣告一個新的時代已經到來的歌。李叔同用這樣的歌完成了啟蒙者的歷史任務。
『陸』 送別 這首歌的原唱是誰啊
原唱為陳綺貞。
歌曲:送別
歌手:陳綺貞
歌詞: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 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
惟有別離多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
惟有別離多 惟有別離多
(6)送別電影城南舊事主題曲擴展閱讀:
《送別》是陳綺貞作詞作曲並且演唱的歌曲,歌曲收錄在《快樂的夏天》專輯裡面。
《送別》還有許多版本,最早的版本出自於清朝李叔同所作。《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送別》在中國則已成驪歌中的不二經典。沈心工也曾根據《夢見家和母親》寫過一首《昨夜夢》,但最終沒有抵得過李叔同《送別》的光芒。
2013年電影《廚子戲子痞子》電影插曲為歌手朴樹翻唱的版本《送別》,朴樹的版本採用了完整版的歌詞。
『柒』 送別這首經典的歌曲原唱是誰啊
《送別歌》,是一首由藝術家李叔同作詞的中文歌曲。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是城南舊事的主題曲。
原唱不詳。二十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送別》是作為在新式學堂中教授的學堂樂歌,廣為傳唱,受到大眾的深愛;1970和1980年代,《送別》作為插曲或主題曲分別出現在電影《早春二月》和《城南舊事》中,更使其膾炙人口,傳唱不息。唐朝樂隊在其第二張專輯《演義》中對《送別》作了改編演唱。
送別
作詞:李叔同
作曲:John Pond Ordway
演唱:朴樹
發行時間:2013-03-29
所屬專輯:《送別》
長亭外 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今千里 酒一杯 聲聲喋喋催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捌』 城南舊事的主題曲
《送別歌》
填詞:李叔同
譜曲:安東尼,德沃夏克
編曲: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
惟有別離多
(8)送別電影城南舊事主題曲擴展閱讀:
《送別歌》,是一首由藝術家李叔同作詞的中文歌曲。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是城南舊事的主題曲。《送別》的歌詞類似中國詩詞中的長短句,有古典詩詞的文雅,但意思卻能平白易懂。
該歌曲的其他版本:
1、由歌手朴樹演唱的歌曲《送別》,收錄於專輯《送別》中,發行於2013-03-29,該專輯中共包含1首歌曲。
2、由歌手區瑞強演唱的歌曲《送別》,收錄於專輯《鼓浪嶼》中,發行於1983-01-01,該專輯中共包含12首歌曲。
『玖』 《城南舊事》主題曲是誰唱的
送別》是李叔同作詞的一首清涼歌,作曲者是美國的J·P實德韋,它是一首學堂樂歌。學堂樂歌多採用歐美、日本等國歌曲的既成曲調填寫而成。《送別》後來被我國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作為主題歌和插曲。該曲訴說一種離別之情,唱起來如怨如訴。《送別》是李叔同從日本留學回國後創作的,此時作者已開始接觸佛教,並對佛學有很深的研究,從《送別》詞中,我們或許可以感受到李叔同對當時社會的態度和對人生的思考,通過對人生悲歡離合的認知,加上學佛的歷程,作者已悟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之道理,使聽者也悲切地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
弘一法師出家前,「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許幻園的。一個冬天,大雪紛飛,當時舊上海是一片凄涼。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別,連好友的家門也沒邁進。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地里站了整整一個小時,連葉子小姐多次的叫聲,也沒聽見。隨後,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內,把門一關,讓葉子小姐彈琴,他含淚寫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送別》一詞寫的是人間的離別之情,講述的是人間美好之緣,構築的卻是人生的天問風景。在這首清詞麗句中,蘊藏著禪意,是一幅生動感人的畫面,作品中充溢著不朽的真情。弘一法師的眾多作品,體現了中國文化的意蘊和精神。「一音入耳來,萬事離心去」。大師的作品充滿了人生哲理,寧靜淡雅,給人啟迪。法師的詞像一杯清香的茶,清淡純凈,淡中見真味。
『拾』 《城南舊事》主題曲——送別歌詞
歌曲:《送別》
譜曲:約翰·龐德·奧特威
編詞:李叔同
歌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10)送別電影城南舊事主題曲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龐德·奧特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
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社會影響:
1、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送別》是作為在新式學堂中教授的學堂樂歌,廣為傳唱,受到大眾的深愛。
2、1970年代和1980年代,《送別》作為插曲或主題曲分別出現在電影《早春二月》和《城南舊事》中,更使其膾炙人口,傳唱不息。
3、1997年中國搖滾樂隊唐朝樂隊在其第二張專輯《演義》中對《送別》作了改編演唱。
4、1990年代電視劇《千王之王重出江湖》中,也使用了《送別》作為插曲。
5、2010年電影《讓子彈飛》片頭使用歌曲《送別》,用以說明該電影所述故事發生在民國初年。
6、2013年電影《廚子戲子痞子》電影插曲為歌手朴樹翻唱的版本《送別》,朴樹的版本採用了完整版的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