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源電影院
A. 韶關翁源哪裡最好玩
東華山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北3公里處,總面積6.2平方公里。它由風景秀麗的東華山和歷史悠久的東華寺構成。東華山屬喀斯特地貌,遍布鬼斧神工的奇峰怪石,景色迷人,風光秀麗。有雄偉挺拔的五指山,文人墨客贊嘆不己的筆架山、金龜望月山、玉兔峰、獅子山、卧佛山、天王山、駱駝峰、雞冠石等。令人流連忘返,美不勝收。東華寺是東華山上著名寺廟,據韶州史記載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印度高僧智葯禪師航海抵粵,途經翁源,見此地境界非凡,佛光普照,山形地貌酷似印度靈鷲山,便在此地創建靈鷲寺。後於唐龍朔元年(公元661年)改稱東華禪寺。素有「東華寺的風,南華寺的鍾」之說,千百年來,東華寺香火鼎盛,遊客如雲,名聞遐邇。東華山風景區奇特的自然風光並融合悠久的宗教文化底蘊,在國內尚屬罕見,其建成將是一處度假、觀光、休閑的旅遊勝地,是目前翁源旅遊開發的龍頭項目。
湖心壩客家群樓
位於江尾南塘村,始建於明朝正統年間(公元1436—1449年),佔地150公頃,共有59座圍樓。群樓坐落別致,視野開闊,聚集在奇峰腳下,芊芊綠野之中。
59座圍樓集古、奇、朴、幽於一體,千姿百態,形成樓外有樓、樓中有樓,仙閣群樓,前呼後應。群樓小巷連大街,縱橫有序,紅麻石砌井,鵝卵石鋪巷,流水拱橋,鯉魚吐水,大門屏風,龍鳳呈祥,雕梁畫棟,相互暉映。人們在這里安居樂業,仿如《清明上河圖》的美麗畫面。
八卦圍
始建於明朝弘治年間(公元1488--1505年),為張九齡後裔所建,因其圍屋按周易陰陽八卦布局建造而稱奇,是廣東客家圍屋中獨一無二的「八卦村」,是周易八卦文化和客家文化完美融合的古建築。
八卦圍佔地23000多平方米,有房屋間,街巷89條。屋形奇特,有的似摺扇,有的似鐮刀。大小街巷鋪滿鵝卵石,縱橫交錯,撲朔迷離,神秘莫測,一般人進入仿如進入迷宮,分不清東西南北,宛如闖入諸葛亮布下的八卦陣。
三華李觀光園
三華李是翁源最譽盛名的名優、特色水果,翁源縣三華鎮是三華李的發源地,種植歷史已有近五百年。三華李有雞麻李、白肉雞麻李、大蜜李和小蜜李四個品系,芒種後至夏至前後成熟。果大、肉厚、無渣、核小,清甜爽口,有香味。1986年在廣東省水果品評會上榮獲「名優品種」稱號,1987年被評為廣東省十大優稀水果之一。目前全縣種植面積2萬多畝。
三華李觀光園主要位於翁源龍仙鎮三華村,省道官龍公路貫穿通過,距106國道約15公里,縣城15公里。是粵北地區富有特色的農業觀光園之一。觀光園可開展農業觀光、花果採摘、農家樂等活動。翁江河從旁通過,可開展竹筏、漂流等水上娛樂活動。書堂石是晚唐傑出詩人邵謁潛心苦讀遺址,也位於觀光園的翁江河中,因而三華李觀光園是集農業觀光、休閑度假、修學教育於一體的生態旅遊區。
書堂石旅遊景點
書堂石旅遊景點位於翁江河羅江水域官龍公路旁。因晚唐詩人邵謁在此潛心苦讀,而且後來許多學子曾在此讀書而得名。
書堂石遺址佔地700多平方米,分正門、書房、空曠地三部分。傳說,當年在邵謁書院讀書的人都能考取功名,有一年,六名學子在書堂讀書,上京赴考時,七人中舉,原來連在書堂做飯的廚子也一起考上。此說一直流傳至令。據史料記載,邵謁有33首詩作收入了《全唐詩》。
書堂石,地形獨特,得天獨厚,巍巍巨石屹立江中,四周環水,青山對峙,每當三華李盛開時,就會形成醉人的「羅江霜雪」美景。島上岩層重疊,書堂石倚岩而築,岩牆交錯,渾然一體。但古樸天然,傲然屹立,尉為奇觀。
仙鶴花卉長廊
位於江尾鎮仙鶴村,距縣城18公里。分布於省道S245線兩旁,形成一條長廊。該長廊從2002年後開始規劃建設,目前已聚集了30多家台灣等外地蘭商前來種植蘭花5000多畝,培植國蘭和洋蘭約400多種,遠銷國內外蘭花市場,獲得了全國蘭花博會70多個獎項。
目前在長廊區內備建蘭花展覽館、組培基地、度假別墅等。開展花卉餐飲、花卉療養、花卉美容等特色活動。該村還是翁源久負盛名的特色水果九仙桃的種植基地,目前已種植4000多畝,滿山遍野的桃花與蘭花斗映爭輝,分外妖嬈。
鐵龍水龍宮
水龍宮位於翁源縣鐵龍鎮,由8個群洞組成,主龍洞長約2公里,面積約1萬多平方米。
主龍洞屬地下河,低地面約10米,河中有數處龍潭,最大的長達62米,水面寬7米,最深處5米。洞中寬敞,構造奇特,各種景象,栩栩如生。穿行其洞,聽潺潺流水,品神趣各景,望洞頂滴泉,觀奇石怪光,如龍宮仙境,令人心曠神怡。
由於水龍宮風景別致,香港《大公報》曾載文推介,並在有關場合播放錄像予以介紹。現水龍宮已開發了部分項目,每逢節假日,都有大量的遊客聞名而至,品嘗大自然獨特的風光。
躍進水庫休閑度假村
位於縣城東南13公里處,省道S244線從中通過。度假村屬森林山谷型自然風景區,水庫發源於海拔1200多米的青雲山,位於崇山峻嶺的峽谷中,庫容量近2000萬立方米,周邊是100平方公里的茂密森林,非常幽靜。這里是碧水藍天,鳥語花香,亭台閣榭,可供遊客燒烤、垂釣、泛舟游覽、登山觀光、採摘奇花野果等。水庫旁建有度假村,擁有豪華客房,風味餐廳,可品嘗山地雞,大頭魚,山水豆腐等農家菜,這里還是翁源縣自駕車旅遊者協會接待基地,是休閑消暑、自駕游的好去處。
翁源特產:
1.九仙桃地理標志產品翁源特產,因產於「中國九仙桃之鄉」翁源縣江尾鎮九仙村而得名。從明朝嘉靖年間開始種植,至今有近五百年栽培歷史。九仙桃屬我國南方硬肉桃品系,具有果大、核小、肉厚、果肉離核、含糖量高等特點。果實外觀粉紅色,果身飽滿、肉質脆、化渣、清甜,平均單果重達200克以上,果長圓形,果實頂點尖小彎曲凸起,肉質爽脆,風味獨特,栽植主要分布在龍仙、江尾、壩仔等地。九仙桃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產地范圍為廣東省翁源縣龍仙鎮、江尾鎮、壩仔鎮、官渡鎮現轄行政區域。......[詳細]
2.三華李地理標志產品三華李產於翁源縣三華鄉,品種很多,以雞麻李和蜜李風味最佳。三華李在芒種、夏至成熟,是城市的淡季水果。它的特點是果大、肉厚、無渣、核小、清甜爽口、有香味。1987年,三華李被評為廣東省十大優稀水果之一,每年的6月下旬有中國翁源三華李節。(韶關)三華李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廣東省翁源縣龍仙鎮、壩仔鎮、江尾鎮等3個鎮現轄行政區域。......[詳細]
3.翁源果蔗果蔗顧名思義是食用的水果甘蔗,是一種供鮮食的甘蔗。其特點是汁多清甜,脆嫩爽口。我國果蔗按皮色主要分黃皮果蔗和黑皮果蔗兩種,產地主要在廣東﹑廣西、浙江﹑福建等省。水果甘蔗經歷了十幾年的品種改良,先後出現了黑蔗、玉蔗、竹蔗、米蔗、黃皮果蔗。廣東翁源縣是中國黑皮甘蔗種植大縣,2010年種植面積達到三萬多畝,豐富的種植和管理經驗,畝產平均達到10噸。甘蔗甘甜可口,節長莖粗,節節均勻,長2.5-2.8米,重5-8斤,品質優良,受到廣大客商的好評。每年收獲季節,每天都有大量來自北京、上海、江蘇、湖北、河南、福建、江西、安徽、山東、哈爾濱等地的車輛到我縣收購黑皮甘蔗。......[詳細]
4.六祖甜茶南華甜茶又稱六祖甜茶,是南華寺六祖慧能祖師在曹溪周圍大山中所發現,從唐代流傳至今。南華寺僧人以殼斗科植物多穗石柯嫩葉製成。其茶色橙紅,氣味芳香,以甜味濃重區別於一般青茶而成為南華寺特產。以南華寺九龍泉水沖泡,其味更佳。南華甜茶純天然野生,直接採摘曬干,無任何污染、添加劑。味甘香醇可口,在佛教界稱之為禪茶,屬清涼甜茶。......[詳細]
5.油罩糍油罩糍是翁源街頭小吃之一,也是翁源人從小吃到大的小吃。簡單的原材料,生粉加上蔥花,經過適當的的油溫煎炸,就形成了它特有的香味。......[詳細]
6.客家釀豆腐千年古縣翁源,是客家人聚居之地,中原人南遷到這里,不僅帶來了勤勞樸素的風氣,也形成了自己的飲食文化—客家菜。在火柴盒大小的水豆腐上挖個小洞,然後把豬肉和蔥做成的餡「釀」入其中,然後放到鍋里慢慢燜,最後灑上蔥花,一道美味的客家釀豆腐就做成啦。......[詳細]
7.爽脆肉丸新鮮豬肉,用手工傳統方法棒槌拍打成糕漿,伴以食粉製成的肉丸,與普通肉丸大不相同,其特點:爽脆嫩滑。至今翁源仍保留這一民間傳統料理,深受食客偏愛,情有獨鍾。......[詳細]
8.梅香蝦米蝦米蒸蝦醬,梅香伴家常,這是水鄉人家一種美味家常菜,錦江河蝦米,以色澤鮮紅連殼可食流傳於民間。......[詳細]
9.馬古塘蓮子南浦鎮馬古塘村:馬古塘蓮子。......[
B. 廣東省翁源好窮!
農村的服務,大城市的物價。
人民醫院這兩年要不是有廣州大醫院的專家坐鎮,連看病都不敢去看。
物價高可能是因為比較偏僻,運輸成本和保鮮成本高,也有一些人為炒作因素和購買心理因素,今年昆汕高速開通後,運輸方便多了,物價可能會緩慢恢復鄉鎮正常價格。
今年年底翁源縣城道路修整完畢,縣城面貌煥然一新,吃喝玩樂基本上可以滿足居民需要,精神文化方面,縣政府也做出很大努力,盡可能提供良好文化氛圍,陶冶群眾情操,不好的一點就是公共圖書館或者閱覽室太少,我一個外地讀書的學生回到老家後,家裡人天天打麻將,根本沒地方看書學習,我相信翁源的學子們深有體會吧~。還有蘭博會帶動下,蘭花產業不再是單純的種植業和銷售行業,更多的是人文情懷在其中,上升到文化產業的一種。目前農業,就三華李種植業來說,第一,名頭打得不夠響亮,一說三華李,外面的人首先不是想到翁源三華鎮,而是想到信宜;第二,不申請保護,不注冊商標,不會保護三華李的名聲,被很多難吃的果子冒充不知道維權。不只是三華李,還有很多不好的,村民自給自足,從種植到販賣,小農思想太強烈,有點資本了都是用於玩樂消耗,不懂得農產品深加工。所以農業方面,能不能從粗放轉型集約,還有很漫長的道路,旅遊產業和輕重工業就不用再細說了,總之服務業貢獻的比重越來越大,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人!人才是一座城鎮的靈魂,這是我最想說的。評判一個城鎮是否富有,是否具有發展潛力,還要看人!90後越來越多人進入職業生涯的舞台,我的很多朋友們,他們是重點本科生、是碩士生,他們選擇回到家鄉,有的投入到公務員隊伍,有的成為老師,這是充滿靈氣充滿希望充滿創意的一代人,他們會為這個城鎮注入更多的活力。
C. 多功能小型速算計算器
多功能小型速算計算器比普通計算器可提高工效幾倍,它的特點是可把繁瑣的數字轉變得更為簡單。其它計算器需按鍵幾十次才能得到結果,而它只需幾次便可知結果,大大減少了鍵盤操作次數,從而提高了計算效率。
圖不太好找。不知是不是這個。你看一下。
D. 翁源飛鷗電影城今日影情
宮鎖沉香
又名:宮電影版
看點: 周冬雨 清宮 於正
類型:愛情 劇情 喜劇
語言:漢語普通話
地區:大陸
時長:115分鍾
導演: 潘安子
演員: 陸毅 周冬雨 陳曉 趙麗穎 朱梓驍 包貝爾 趙文瑄 鄔君梅
E. 韶關名人
侯安都
(公元520—563年),南北朝時期陳朝名將,南朝陳朝的開國元勛,字成師,始興曲江(今廣東韶關)人。
張九齡
(公元678—740年),盛唐前期重要詩人。一名博物,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始興縣隘子鎮)人,世稱張曲江。張九齡的詩作前期溫婉淡雅,後期質朴遒勁,雄渾剛健。尤其是他的五言古詩,在唐詩發展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響。其詩作《感遇》十二首及《望月懷遠》傳誦久遠。著有《曲江集》20卷。《全唐詩》編存其詩為3卷。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
余靖
(公元1000-1064年),字安道,號武溪,曲江(今廣東韶關)人,是嶺南繼張九齡之後的又一揚名之士,是北宋時期的一位政治家、外交家。
譚太初
(公元1504-1588年),字宗元,號次川,始興人。歷任江西按察副使、廣西參政、工部右侍郎、戶部左侍郎、南京戶部尚書等職,是明代的一位享有盛譽的清官。
陳璘
(1543-1607),字朝爵,號龍崖,翁源縣龍田鋪人(今周陂龍田村),抗日大英雄大明水師提督。
張發奎
又名逸斌,字向華,始興縣隘子鎮采嶺村人民國陸軍上將、北伐名將。
薛岳
(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原名薛仰岳,字伯陵,廣東韶關樂昌人。抗日名將,國民黨一級上將、北伐名將。
李任予
(1903—1932),曾用李力一、李德山、李之道、黎亞克等名,新豐縣豐城鎮城東車田圍人。由於李任予參加革命時化名較多,至2000年5月才被廣東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余貴
(1928—1952),廣東省韶關市人,1951年參加革命,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團員,志願軍第十五軍第二十九師第八十六團偵察排戰士,立過特等功,獲二級英雄稱號。
朱熹平
廣東韶關始興人,中山大學數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院長,兼任廣東省數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晨興數學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浙江大學數學科學研究中心顧問。朱熹平長期從事數學科學的教學與研究和國際前沿核心數學中幾何分析領域的研究,在幾何熱流研究方面作出重要貢獻。
塗志偉
1951出生於風景秀麗的翁江河畔-廣東省韶關翁源縣六里龍船村
美籍油畫家,美國油畫家協會主席、大師級會員,北美中華藝術家協會會員。他擅長創作歷史文化題材的油畫,聞名中外。
張頌文
廣東韶關新豐人,著名演員。張頌文從小喜歡電影,1999年以全國專業第一名的優越成績考上亞洲最高等的電影學府: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成為粵北地區建國以來,唯一一位正式考入該所名校的高才生,畢業後,因在校期間的優越表現被留校任職,成為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研究所的表演老師。
侯曉蘭
女,1981年6月生,廣東省韶關市人,廣東省曲棍球運動員,曾獲全國曲棍球聯賽獲得冠軍、第十屆世界冠軍杯女子曲棍球比賽獲得冠軍、第十四屆亞洲運動會女子曲棍球比賽獲得冠軍、國際級運動健將等榮譽和稱號。
潘曉玲
女,1963年8月生,廣東韶關人。中共黨員,理學博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後。新疆大學乾旱生態環境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新疆植物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景觀生態學會理事、中國植物學會系統與分類專業委員會委員。
蔣士雲
男,1921年生人,生於馬來西亞檳榔嶼,祖籍廣東紫金縣,歸國華僑,現居廣東韶關,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韶關市書法協會名譽主席等,尤以章草聞名書壇。1999年蔣士雲榮獲廣東省第六屆魯迅文藝獎,2004年蔣士雲榮獲中國文化部頒發的全國第十三屆(書法老人組)「群星獎」;2009年,蔣士雲榮獲韶關市政府首屆「風度文藝獎」。
F. 翁源縣人民醫院官渡分院怎麼樣
翁源縣人民醫院官渡分院,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翁源縣人民醫院官渡分院更多信息和資訊。
G. 翁源縣龍仙鎮飛歐電影院10月15日電影詳情
為地球而戰
8.6
動作 / 科幻 / 劇情
年代:2012
地區:美國
演員: Kevin Johnson Bryan Hatt
導演: Aaron Kurmey
H. 浛洸鎮的歷史文化
歷史上的浛洸,是個富饒繁華的地方,改革開放的強勁東風,更使這顆坐落在小北江河畔的璀璨明珠發出耀眼的異彩。浛洸古鎮人傑地靈,土地肥沃,資源豐富,能源充足,交通方便,開發潛力大,並有全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的契機。浛洸鎮力爭近期內要建設成為英西南北的次中心城市。
浛洸位於英德市西部,小北江(古稱洭水)下游。它曾是歷史悠久、文化古老、經濟繁榮的含洭縣縣城。
漢高祖劉邦年間(公元前206年——195年)正式設立含洭縣治,隸屬桂陽郡。三國時期,吳主孫皓於甘露元年(公無際65年)劃出桂陽郡南部,設立始興郡(治所曲江),含洭縣轉為隸屬始興郡。西晉、東晉沿襲不變。
南北朝宋、齊、梁、陳時期,宋時含洭縣隸屬宋安郡,廣興郡,齊時隸屬始興郡。梁天監六年(公元507年)在含洭縣設立衡州州治,下轄含洭、湞陽、陽山、廣德、桂陽、乳源六縣。陳時(公元557年)改衡州為西衡州(另設東衡州、州治在曲江),兼陽山郡,州治仍設在含洭縣縣城。
隋朝,含洭縣隸屬廣州總管府,開皇初年含洭縣改稱為洭州。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廢州為縣,隸屬南海郡。
梁天監六年(公元507年)這近百年,含洭縣是當時洭水流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含洭縣歷史上鼎盛時期。
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在含洭縣設置洭州州治,下轄湞陽、含洭、翁源三縣、同時把含洭縣的「含」字加水旁為「浛」。從此浛洭縣縣名改為浛洭縣。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撤銷洭州,浛洭縣隸屬南海郡。
五代十國南漢時,浛洭縣隸屬廣州興王府,廣州府。
宋太祖趙匡胤時,浛洭縣隸屬廣南東路。因「洭」字犯宋太祖「匡」字諱,於開寶四年(公元971年)把浛洭改為浛洸。浛洸這名稱自此沿用至今。開寶六年(公元973)湞陽、浛洸二縣劃歸英州(今英德市)。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浛洸縣隸屬廣東道英德路總管府。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英德路降格為英德州。元仁宗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湞陽,浛洸二縣並入英德州,從此,浛洸縣級建制撤銷、浛洸設置廂都。
明初設置浛洸巡檢司,清初順治年間改為浛洸市,乾隆年間為浛洸總埠,以後各朝曾改稱為洸口司、浛洸巡檢署、司前署。光緒十二年(公元1866年)浛屬轄8都27圖,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浛屬轄連江流域20個鄉。
民國時期,浛洸改稱為英德第二區,轄16個鄉。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設立浛洸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浛洸改稱為英西區,轄英西地域,土改時改稱為第六區。1958年浛洸改稱為紅旗人民公社,(包括西牛、石牯塘、石灰鋪)。1959年改稱為浛洸人民公社。1983年浛洸改稱為浛洸區公所,1987年改為浛洸鎮。1994年3月28日改稱為英德市浛洸鎮。
浛洸鎮歷史文化悠久,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她為人們留下了大量的、燦爛的歷史文化遺產,如始建於唐代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舍利塔、浛洸故城遺址、古墓葬群、始建於唐代的五婆城、始建於明代的萬歲橋、始建成於清代的廣州會館、重修於清代乾隆50年的城樓和觀音堂,還有市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抗日軍民合作站,以及現存的百年以上的古街道、20多間老字型大小的古商鋪等,都是很好的文化旅遊資源,這些都有待於修飾利用,充分開發。
浛洸鎮自古就是文化重鎮。現在浛洸鎮的文化教育、醫療、福利事業建設成績喜人。全鎮建有高級中學一所,初級中學兩所,完全小學25所,幼兒園4所,在校學生10566人。自1990年以來,共投資2000多萬元,改建了鎮上的中小學校29間,建起教學樓40多幢,教職工和學生宿舍樓30多幢,並在世花園小區建起了80多套房的教師新村。浛洸鎮的醫療條件不斷得到改善,醫療設備不斷更新和購置。浛洸醫院是英德市的中心醫院,在全國衛生系統開展的創「一甲」上「等級」的活動中,被評為「一甲」醫院,並得到世界衛生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授予的「愛嬰醫院」的稱號,是廣東省百家文明醫院之一。
該鎮還大力發展電視廣播事業,全鎮電視覆蓋率達100%,有線電視達2000多戶,用戶可收看十多套不同的電視節目。此外,該鎮還經常開展各種文藝活動,大大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浛洸鎮多次被市評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省、市領導曾先後多次到浛洸視察指導。
浛洸鎮是英西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又是千年古鎮,經濟基礎較好,各方面配套設施齊全。1996年7月,浛洸鎮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為「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為做好試點工作,鎮黨委、政府確定了發展戰略,搞好小城鎮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創造了優良的投資環境、優質的行政服務、優惠的扶持政策,同時完善招商引資工作,積極開設可投資項目,如興建中的英龍公路、浛洸第二大橋、活性生物有機復合肥、土地開發和農產品深加工以及投資商感興趣的其它投資項目。本鎮為吸引更多的投資,制訂出優惠的政策:一是允許多種形式的投資;二是簡化投資申報手續,隨報隨辦;三是優惠提供廠房用地,照顧用水用電;四是為經營者提供各方面的社會服務。
2002年6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中心鎮;2003年,被省建設廳確定為「村鎮建設試點鎮」;2004年2月,被國家建設部等六部委評定為「全國重點鎮」;2006年,被評為「中國蠶桑之鄉——浛洸基地」和被廣東省評為無公害蔬菜基地。
鶴子村名謠過去鶴子的村民,為了易記鶴子54個自然村村名,把其編成村民謠如下:
先算三江上一路,丹竹坑過蓮塘下。
鍋耳樓邊大藍屋,塘尾兩園數無差①。
黃狗坑村多雜姓,計計埋埋幾十家。
又算三江下一路,陳盧謝姓住樓下②。
鍾屋樑屋並趙屋,齋堂又有張王爺。
行下雜地深坑口,蕉園林姓數十家。
九牛陂上有一寨,林頊祖父看管它。
麻竹坑過蔡劉張,細逕腳下塹子下。
劉黃謝姓山邊住,單角牛地圍繞它。
增塘一落系橫榔,亞婆園過爛坑塘。
新村正坑有何李,何排水上新屋場。
彭江兩姓張同卜,田寮石下過浮江。
界板山中來馬洞,木排灣過石頭塘。
蒲蘆山上黃牛洞,黃泥塘下利市塘。
紅朗鵝頭石腳下,張陂鶴子山雙社③。
矮肚何陂過沖下,稍田背後春龍塘。
獨江門塘近朱江,金釵嶺過灌草塘。
坑尾嶺背欖樹下,蒲蘆逕腳牛角塘。
蓮塘洋坑山麻逕,大路下村是姓張。
註:
①兩園。含塘尾、松樹園。
②指陳屋、謝屋、樓下三個村莊。
③「雙社」指社江、社邊兩個村子。 古城位於浛洸鎮西約500米處的台地上。台地明顯高出四周數米,其東北角約800米是舍利塔;西南約1000米是架橋石大橋,南臨約200米為連江(古洭水),西側有一個叫「城仔」(原古時監獄)的村莊,東、西、北三面有寬約10米的護城河,南面是萬歲橋街(原叫獄前街),由一座石拱橋過「東護城河」通往街市,是個水路交通方便,土地平寬秀麗的地方。
浛洭故城又叫白鹿城,說是 晉時咸康中郡人張魴作令十年,實施惠政,感動一群白鹿到此游覽,因取一鹿而獻故名。
城址座北向南,呈長方形,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60米,其中東、西、北三面有一道6—8米寬的護城河(現已墾為農田和水塘),城牆及城內建築均毀,現僅存清代光緒三十一年重修的南門,門呈拱形,高3米,寬2.2米,原牆厚1.75米(現存1.41米)。城門有三個時期的建築:門內左側下角有一段長1.8米,高1.4米夯土築造的殘牆,內夾礫石、磚塊、瓦片,另在城門右側4米處,有一截長1.3米、高0.6米、厚1米殘牆,有不少36×19.5×5.5厘米的繩紋磚,可見古城年代久遠;城門地面至2.1米高處用32×17×8厘米青磚,灰漿砌築,從質料分析考證,此期屬明代建築;從2.1米起至拱頂用27×11.5×5.5厘米青磚砌築,拱門上方鑲嵌一橫匾,長1.5米、寬0.5米,匾上陰刻楷體「古浛洭南門」五個大字,字跡清淅可見。
根據采訪「城仔」老人的反映,城內是官老爺住的地方,故叫「城府」,城外老百姓是小字型大小,所住的地方就叫「城仔」,這一稱謂沿襲至今。
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在城內舊址建有「華帝城隍古廟」一座,(廟匾現存廣州會館)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該廟現已毀,僅存殘牆斷壁。六十年代初,英德縣人民政府在古城遺址上興建浛洸小學(現為中心小學)。清理地基時,距地面約1米深的地下挖出大量繩紋磚和布紋瓦等遺物。
據《廣東通志》記載:「浛洸故城本漢含洭縣也」。浛洸建縣於西漢與古湞陽齊名,曾隸屬於桂陽、南平、始興、宋安、陽山、南海等郡,又屬西衡州、洭州、廣州、英州、連州統轄,明初廢縣制並入英德縣,至今不變。
浛洸是歷史文化悠久的千年古鎮,在歷史的長河中,她曾創造出燦爛的文化,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地上和地下文物,古城址只是其眾遺跡中的一個。隨著人類的文明和進步,古城也失去和改變其歷史作用,但是作為歷史的見證物,置身其中,懷古惜今,亦不失為一處很好的鄉土教材。 古浛洸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據史志記載,境內有八寺、八廟和八景。
古八寺
蓬萊寺:在現浛洸鎮人民路供電所位置。
開元寺:在現在的浛洸街大樹腳居民委員會辦公室。
東華寺:在距離浛洸街不遠的黎頭墩村莊附近。
凈元寺:在距浛洸街不遠的魚咀附近的旗龍山中。
鎮洭寺:在浛洸街對面的鎮南管理區附近。
古佛寺:在浛洸街附近的西走馬坪白米庄。
興隆寺:在距離魚咀管理區不遠的魚產坑。
西華寺:在今麻壢村附近。
古八廟
關帝廟:在今浛洸汽車小。
北帝城隍古廟:在今浛洸中心小學。
娘娘廟:在今半邊街拖拉機站。
天後廟:在今浛洸姑婆灣。
趙公古廟:在今浛洸趙公街。
觀音廟:在今浛洸街下圍。
魯班廟:在今浛洸半邊街。
隆興古廟:在今浛洸和平路電影院。
古八景
鶴子朝霞:在今張陂鶴子山。
桃水漁歌:在今河江渡。
古佛松林:在今走馬坪古佛寺。
開元曉鍾:在今浛洸居民委員會。
白石洞天:在今魚咀墟虎岩。
峨嵋月夜:在今鎮南峨嵋山。
平原古塔:在今浛洸街「舍利塔」。
南湖秋泛:待查,據英德舊志「康熙版」稱:浛洸市形勢,崇山峻嶺,綿延三百里,界能「南湖」,接壤西粵…… 浛洭故縣自西漢高祖劉邦年間始(公元前206年)設置縣治至元延佑元年(公元1314年)廢止,經歷了1520年的縣治歷史,民戶殷繁,地域綿延200餘里,前臨洭水,後枕岑山,山川形勢,堪稱壯麗,就其連江,上可達連陽,下可通清佛,商賈往來頻繁,舟楫絡繹不絕,風景宜人,美不勝收,無數詩人吟詠詩句,抒發浛洸八景之情。
鶴子朝霞
縹緲朝霞向日升,群峰擁翠自開來。
何年老鶴乘雲去,鶴子空遺伴草萊。
——釋德清
放鶴何年鶴未歸,紅衣幾欲點霞衣。
代徊不作朝陽夢,徒抱丹心向日飛。
——鄒衍中
桃水漁歌
流水桃花不可知,居人應似武陵時。
橫舟渡日無人問,唯聽漁郎唱竹枝。
——釋德清
三月桃花照水明,一枝雲似碧山情。
漁人也惜春花去,長日溪邊唱渭城。
——鄒衍中
古佛松林
松蔭幕幕凈無塵,山色雲光自法身。
日夜風濤廣寒舌,不知聽乇是何人。
——釋德清
白雲飛過樹天生,無漏爭內古佛前。
輸與嶺南四首座,松風謖謖老婆禪。
——鄒衍中
開元曉鍾
明河清淺澹疏星,古寺靈禪宿百靈。
一擊曉鍾驚大夢,不知誰最獨稱醒。
——釋德清
疏鍾原自佛分身,點點慈悲為醒塵。
試問開元至今日,不知曾度幾何人。
——鄒衍中
白石洞天
高土修仙石作皮,雲中鶴犬亦幽棲。
下臨塵界三千尺,遙指銀河一字低。
——釋德清
白石山人懶下山,丹成點化石頭頑。
幾回欲向雲中去,只恐群仙不放還。
——鄒衍中
鶴子望
千山萬水腳下過,紅鵝朗頭石敢當。
馬鞍遐照傾福澤,擔水漣漪溢芳芳。
客謠一聲馳回壁,古榕嶸嶸倒盦鑊。
黃牛拍水載黎曦,多少鶴子霞光去。
——盧粵仁
峨嵋月夜
遠山黃黛露峨嵋,夜月催開寶鏡時。
風送白雲千萬里,不知何處寄相思。
——釋德清
亭亭午夜兩蟬媚,一立峰頭一霧邊。
學取畫眉誰得似,天姿青白各為妍。
——鄒衍中
平原古塔
浮屠何代擁諸天,傳是隋朝大業年。
蒼鮮剝封殘碣盡,平原荒草布金田。
——釋德清
南湖秋泛
水入湖天也戀秋,布帆無恙足安流。
魚歸靜浪閑依藻,山送遙青暗點頭。
——釋德清
爽籟清風水面浮,人同煙景上扁舟。
憑誰倩得王摩詰,寫出南湖片片秋。
——鄒衍中
附:詩人簡介:
釋德清,明代高僧,居浛洸凈元寺,常與鄒衍中居士吟詩作對。他倆為浛洸古八景唱和,流傳至今。
鄒衍中,明礪人,字布虞,別號雲岩居士,拔貢生,能詩文,有聲譽,為德清詩友,挫名用晦布衣,蔬食自如也。郡邑高其行恆雲:「力田可以養親,讀書可以閱歲。不以豆區易蘿薜也」。鄒自幼「有出塵志」,神味道自如至終,歲子居無展異,衲僧,隱白石洞天,經年面壁,以此自終。 唐明皇初,全國各地建寺奉佛之風甚盛。因唐明皇這紀年號稱「開元」,故當時各地寺名以「開元」之稱者很多。古浛洭縣城「開元」寺是其中之一間。但各地之「開元」寺因戰亂及自然災害等原因絕大多數被毀,浛洸「開元」寺因戰亂及自然災害等原因絕大多數被毀,浛洸「開元」寺同樣不例外。但屢廢屢修。浛洸「開元」寺在清代咸豐和光緒兩朝重修過兩次,建國後前幢門面拆毀改建為現在浛洸鎮居民委員會辦公室。現僅存樓一座,廂房幾間。
浛洸「開元」寺與黃巢又有什麼瓜葛呢?據現浛洸鎮居民委員會辦公室二樓保存「重修開元寺記」的石碑上,就刻有黃巢奔廣州,途經浛洸時入寺殺僧之事。 蓋聞寺之名何自昉也,世傳黃巢奔廣州時,入寺叱僧曰:「惜寺乎?惜命乎?」僧曰:「惜寺」。遂殺之,無血,但見光噴頂上如蓮花,殿柱有劍散形,巢乃捨去。
郡志載:其寺則唐舊物,其名開元者,當建於明皇初,亦猶太白摩詰所題之,開元寺因以紀年耶。寺故叢林,浛洸又古洭邑,為中州入粵一大門戶,想見風碸上下梵音達於水土,般棹而聽者相環也。元明之交圯於兵,有張氏者、掘得古鍾其銘為開元曉鍾,遂復建焉。
國朝(清朝)以來,屢興屢廢,咸豐間僅存四楹,伽藍多兩立,鄭軍門心泉與司權施君為之醵修,今始廓而大之,橐桷黝噩嶄然新,稱精舍矣夫。
佛法入中國昌於齊梁,衍於唐。造像舍宅者如恆河沙數。自陵谷變遷,求南朝四百八寺之遺址,則昆明劫灰不可復拾矣。而斯寺歷數千百年猶巋然而獨存,謂非即惜寺之僧之精誠有以呵護於其間可乎?以此見志行高潔者之留貽,固如是其人且遠也,是役也,費緡有廳倡之者。雷春霖協戎之眾檀越也,因為之記,俾勒名捐戶姓氏左(碑左)。
湖北翰林院鄧卓堂頡撰
飛來寺知客敏持 敬書
大清光緒十七年立
浛洸賦雄矣!朱雀神駿,旗山聳立,玄武清朗,堯山巍峨,逶迤洭水,奔騰不息。水火相濟,金木相乘,沃土乃成,福地生焉,吾邑浛洸是也。
吾邑浛洸,源遠流長,俊才雲集。漢代縣,南朝郡,粵北第一州。西漢何丹,忤逆王莽,松滋不忘;晉代張魴,惠政於民,群鹿朝賀;石痴米癲,皺瘦漏透,寶藏墨池;莫雄大哥,助我中央,邦我紅軍,何其偉哉!
吾邑浛洸,秉承地理,民豐物阜。舍利塔,五婆城,八廟八寺盛。蝦肉雲吞,杜祥記正,好食又靚;鑼鼓八音,新祥超英,悅耳溫馨;八景吟頌,大師憨山,意蘊深長;廣州會館,雲集商賈,散集百貨,何其旺哉!
吾邑浛洸,而今邁步,從頭標舉。農業穩,工業興,第三產業升。自強不息,奮斗拼搏,我之精神;腳踏實地,做事成事,我之作風;實事求是,開拓進取,富康人民。浛洸發展,我不待時,先不予人,何其壯哉!
今逢良辰,廣場落成,娛之舞之,其樂無窮。同心同德,安居樂業,和諧共進,於斯為盛。
無以為識,謹此為記,幸矣幸矣。
——浛洸鎮鎮長 陳亦康
姓氏特色浛洸歷來是開放包容的商埠,據戶籍管理部門提供的信息,在浛洸的常住人口中共有216種姓氏。在浛洸的216種姓氏中,除了陳、張、李、曾、盧、朱、梁等大姓氏外,還有決、塗、巢、禤、司徒、農、敬、尹、佐、但、盤、零、青、神、琉、寶葵、倫、麻等稀有姓氏。
落籍浛洸的稀有姓氏中,有經商而來的,有打工而來的,有避難而來的,有逃荒而來的,有賣藝而來的,有外嫁而來的,還有民國政府安置的歸僑等等。如:落籍浛洸的佐姓,大約上世紀三十年代從南海九江到浛洸燕石幫人打工,之後在此地繁衍,五十年代又有一部分人搬遷至浛洸五星生活,直至現在。巢姓原籍廣東省從化人,太上祖搬遷至大灣鎮之後因工作落戶浛洸。神性原籍陽山縣青蓮鎮人,生活於水上,搞貨船運輸,上世紀四十年代落戶浛洸。農姓主要從廣西到浛洸打工和外嫁到浛洸而落戶。
I. 男子看香港警匪片後模仿電影搶金鋪落網了嗎
據報道,「90後」男子在觀看香港警匪片後竟模仿電影場景搶劫金店。昨天(6日)從翁源縣公安局獲悉,警方僅用6小時便成功偵破一起鬧市搶劫金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