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的光學
Ⅰ 家庭影院設計光學應注意什麼
家庭影院設計中的光學設計說的簡單點就是盡一切辦法減少環境光線對屏幕的干擾,對觀影效果的影響。大型商業影院中,我們去觀看電影的時候不難發現幾乎都是深色甚至是黑色的室內裝潢,特別是屏幕四周都加上了大面積的黑色不反光布料進行遮蓋,最大限度的保證觀影畫面不受到放映廳內部光線的干擾,保證電影畫面色彩和細節的高度重現。家庭影院要實現商業影院一樣的環繞聲效果達到的身臨其境般的觀影感受,就不能忽視光學設計,而且要兼顧家庭的溫馨元素,毫不客氣的說,家庭影院設計的光學設計比電影院放映廳有更高的設計難度。
外部光線對畫面進行干擾的方式主要是通過窗戶和門縫。打造專業的影音室時,盡可能地不保留窗戶以得到理想的畫面與聲音體現。如果窗外風景如畫,用戶執意要保留窗戶的話,可以採用多層窗簾(至少有一層黑色窗簾)的方式來吸收或反射光線對於房間的干擾。嚴格來講,窗戶的打造也會導致聲音干擾,最好窗戶上面可以安裝隔音玻璃。現在也有很多家庭想要做客廳式家庭影院設計,因為這樣可以實現一個空間的多功能利用,平時可以待客和家庭娛樂,也可以滿足家庭的娛樂需求,對於房價直線上升的現代是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法。客廳一般都會有一個大大的窗戶來通風等,就需要多層窗戶和隔音玻璃的幫助來提升觀影效果了。
Ⅱ 在電影院電影機鏡頭射出來的光不直接打在屏幕上,而是先通過電影機前50厘米左右的一塊透明的玻璃,為什麼
不知你有沒有注意到,這塊玻璃是呈凸狀的,這就涉及到光學上的散射,這可以起到放大圖像的作用,因為放映機內部很難做到如此大面積的透射,所以用這塊玻璃做「放大鏡」放大圖像
Ⅲ 電影院放電影是光的什麼現象
是投影原理和光的直線傳播。
Ⅳ 在電影院放映機前面為什麼有塊玻璃
那是電影放映窗,也就是光學玻璃,因為它的透光率和還原性都比普通玻璃好很多
Ⅳ 我們用相機拍照是根據什麼原理在電影院看電影又是根據什麼原理
照相機的工作過程,概略地說是應用光學成像原理,通過照相鏡頭將被攝物體成像在感光材料上。下面將粗略地介紹攝影光學成像原理:人類對於光的本性的認識,光線的傳播及透鏡成像原理。
人類對於光的本性的認識經歷了漫長而又曲折的過程。在整個18世紀中,光的微粒流理論在光學中仍占優勢,人們普遍認為光是微小的粒子組成的,從點光源發出並以直線向四面八方輻射。19世紀初,以楊氏(Young)和菲涅耳(Fresnel)的著作為代表逐步發展成今天的波動光學體系。如今對光的本性認識是:光和實物一樣,是物質的一種,它同時具有波的性質和微粒(量子)的性質,但從整體來說,它既不是波,也不是微粒,也不是它們的混合物。
電影是人類史上的重要發明,它藉助了照相化學、光學、機械學、電子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原理。
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 電影是人類史上的重要發明,它藉助了照相化學、光學、機械學、電子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原理。 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 電影是人類史上的重要發明,它藉助了照相化學、光學、機械學、電子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原理。 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
他們的電影機由一個暗箱組成,裡面裝有35毫米鑿孔膠片間歇運動的牽引機構和遮光旋轉機構,並裝有一個攝影鏡頭和放映鏡頭。
裝上攝影鏡頭時,可以以每秒12幅的頻率攝影,獲得負片。取下攝影鏡頭,將曝光後的負片與另一條未曝光的膠卷貼在一起曝光後轉成正片。
放映時,正片裝入機內。點燃燈泡後,光束穿過膠片和鏡頭,靜止的畫面以極短的間隔次高速地通過片窗,使影像在觀看者的視網膜上暫留,觀眾便可看到一組活動的畫面。
不過現在國內也有了數字影院
數字電影節目的發行不再需要洗印大量的膠片
它是存儲在計算機/伺服器中,由其"作為"數字放映機播放影片
有數字傳輸技術的保障,使整部電影在傳輸過程中不會出現質量損失,從而使觀眾可以與影片的導演看到"相同"的電影。也就是說,一旦數字電影信號發出,無論多少家數字影院,也不管它位於地球的什麼位置,都可以同時映出同一個節目。同時數字放映設備還可以為影院提供增值服務,如實時播放重大體育比賽、文藝演出、遠程教育等等,改變了影院膠片放映的單一模式
比如上海的IMAX立體巨幕影院
上海科技館立體巨幕影院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影院之一,也是全中國最大的立體巨幕影院。
立體巨幕影院銀幕巨大,它高18.3米,寬24.3米(相當於6層樓房的高度),可容納觀眾441位。立體巨幕影院的放映設備採用當今世界上技術含量最高、畫格最大的70毫米15齒孔IMAX雙機放映系統。放映立體電影時,2台放映機同步放出映像,當觀眾戴上特製的立體眼鏡時,映像通過光的偏振原理,使畫面產生強烈的立體效果,猶如景物就在眼前,有伸手可觸的感覺。6層樓高的巨大畫面和6+1聲道的音響系統,使觀眾產生強烈的震撼。
Ⅵ 去電影院看電影有輻射嗎
去電影院看電影有輻射的,但是是微量的。
平時辦公、生活所使用的電器都會產生輻射,筆記本、平板、微波爐,甚至於看個電影也難免被輻射到。但是大部分的輻射都很微弱,都在國家規定的安全范圍以內,對人體沒有影響。
在平時使用一些電磁輻射較大的產品時,注意保持距離即可,因為電磁輻射衰減得很快,在一定距離之外就微乎其微了。
(6)電影院的光學擴展閱讀:
全身受照射劑量可能發生的效應:
0-0.25希伏,沒有顯著的傷害;
0.25-0.50希伏,可以引起血液的變化,但無嚴重傷害;
0.50-1.0希伏,血球發生變化且有一些損害,但無疲勞感;
1.0-2.0希伏,有損傷,而且可能感到全身無力;
2.0-4.0希伏,有損傷,全身無力,體弱者可能死亡;
4.0希伏,50%的致命傷;
6.0希伏以上,可能因此而死亡。
Ⅶ 電影銀幕運用了哪些光學知識
電影放映的光學原理和幻燈機類似,也是用凸透鏡作鏡頭把畫面放大投射到銀幕上。
漫反射。
光的直線傳播。
Ⅷ 電影院里的光柱為什麼是丁達爾效應
丁達爾效應的定義是『當一束光線透過膠體,從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觀察到膠體里出現的一條光亮的「通路」,這種現象叫丁達爾現象,也叫丁達爾效應。』膠體會發生丁達爾效應,這是用來區別溶液跟膠體的一個性質。但是並不是發生丁達爾效應的就是膠體這點你要明白。原理告訴你,光射到微粒上可以發生兩種情況,一是當微粒直徑大於入射光波長很多倍時,發生光的反射;二是微粒直徑小於入射光的波長時,發生光的散射,散射出來的光稱為乳光。
散射光的強度,隨著顆粒半徑增加而變化。懸(乳)濁液分散質微粒直徑太大,對於入射光只有反射而不散射;溶液里溶質微粒太小,對於入射光散射很微弱,觀察不到丁達爾現象;只有溶膠才有比較明顯的乳光,這時微粒好像一個發光體,無數發光體散射結果,就形成了光的通路。
散射光的強度,還隨著微粒濃度增大而增加,因此進行實驗時,溶膠濃度不要太稀。 謝謝採納!
Ⅸ 電影院用的3d眼鏡是什麼類型的
大體分為三大類:分色式3D、分時式3D和分光式3D。
分色是通過左右眼預先加上對應的顏色達到左右眼分開的目的;分時式左右眼交替打開與放映同步;分光式利用光的偏振原理,左右眼偏振角度不同以實現左右眼看到的影像不同。
原理都是通過兩台攝影機模擬人眼同步拍攝下影像,再通過兩台放映機同步放映,3D眼鏡的作用就是讓左右眼看到的影像分別是左右攝影機拍攝的影像,在人的大腦里在經過合成而成為立體影像。
(9)電影院的光學擴展閱讀
3D眼鏡採用了當今最先進的「時分法」,通過3D眼鏡與顯示器同步的信號來實現。當顯示器輸出左眼圖像時,左眼鏡片為透光狀態,而右眼為不透光狀態,而在顯示器輸出右眼圖像時,右眼鏡片透光而左眼不透光,這樣兩隻眼鏡就看到了不同的游戲畫面,達到欺騙眼睛的目的。
以這樣地頻繁切換來使雙眼分別獲得有細微差別的圖像,經過大腦計算從而生成一幅3D立體圖像。 3D眼鏡在設計上採用了精良的光學部件,與被動式眼鏡相比,可實現每一隻眼睛雙倍解析度以及很寬的視角。網路
Ⅹ 電影院放映電影過程中涉及到很多光學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光射到銀幕上發生了鏡面反射
C。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