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电影 » 飞行员主题电影影评

飞行员主题电影影评

发布时间: 2022-04-19 17:18:56

❶ 《歼十出击》影评

歼十出击》 ——影评 这是一个讲述在高科技战争条件下,我空军903师发展的一个缩影,影片情节简洁明了,环环紧扣,画面效果震撼人心,无论是从欣赏武器装备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品味故事内容的角度出发,这都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电影讲述了岳天龙和印双虎都是优秀的飞行员,他们既是空中较量的对手,又是903师师长人选的竞争者,一次演习,基地参谋长岳天龙与903师副师长印双虎在空中展开激烈较量,印双虎凭借高难度动作“眼镜蛇机动”锁定了岳天龙。没想到僚机遇上了“鸟撞飞机”的事故。岳天龙被任命为903师师长。 岳天龙到任后,坚持让印双虎教他飞“眼镜蛇机动”。不料训练时,岳天龙的飞机进入“螺旋”,飞机失控,在即将发生机毁人亡事故时,岳天龙凭借高超的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功“改出”。但又遇空中停车特大险情,印双虎在地面沉着指挥,岳天龙成功迫降。面对挫折,岳天龙不改初衷,继续从难从严苦练,终于完成“眼镜蛇机动”动作,并发挥成更加高难度高风险的战术动作。 空军举行大演习,岳天龙带着歼十部队完成了远程到达、实弹打靶等多项任务。突然发现有不明国籍无人飞机侵入我空域,岳天龙与印双虎双双升空,凭着高超的技术和战术动作,将其击毁,并放言“中国的天空我们说了算”。 当然,一部成功的电影多少也会有些不足,在此片中,故事情节简单紧凑,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缺点,剪辑出来的效果虽然使人感觉清晰明了,但是思维套路显然老了些,和国产的一些军事题材影片有情节重复的嫌疑。再者,影片中的演员大都是帅哥靓女,影片效果虽能让人接受,但是缺少了一些成熟电影的感觉,还没达到流畅淋漓的高度。从飞鸟袭机到驱逐外机,从空中停机到击落无人机,这些危机事件都可以很好表现空军所面临的各种考验和问题,但是几次处理方式都是平铺直叙,我还没反应过来,危机已经顺利解决了,实在让人不过瘾。 影片中的主人公岳天龙和印双虎都是优秀的飞行员,他们既是空中较量的对手,又是师长的竞争者。岳天龙面对困难从不言败,在遭遇一系列困难与危机时,任然坚持不降低标准,继续进行高强度的对抗训练,并加码让印双虎教他飞“眼镜蛇机动”,不但完成了“眼镜蛇机动”,而且还发挥成更加高难度高风险的战术动作,并在其后不久发出了“中国的天空我们说了算”的豪迈誓言。岳师长的言行深深地感染着我,这既是当代革命军人价值观的深刻体现,也是一名革命军人交给祖国人民最满意的答卷。 当今社会竞争无所不在,能在检验中发挥良好的战斗力着实重要,但是也应注意方式方法,尤其是在部队训练中,不但要对生命和武器装备负责,更要对党和人民的信任负责,在此同时,还应该发扬中国军人的优良作风,英勇善战,敢作敢当,片中的几位主人公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宽广胸怀,学习他们的精湛技艺,学习他们的改革创新,学习他们的永不放弃。

❷ 求 绝密飞行 影评 可加分

这么老的电影,谁现在去写影评啊,
豆瓣上有,你自己去看吧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9200/?i=0

楼下的你复制的不全,我帮你补一点
《绝密飞行》现实与想象间的尺度
《绝密飞行》故事开始时紧扣反恐主题,好象又是一派大义凛然的英雄风范,但这部电影带有的并不清晰的科幻色彩,在我理解中,只是为了摆脱现实的牵绊,从而更好的讲述故事。隶属于美海军第五舰队的“卡尔·文森号”***正在太平洋上执行着一次特殊的使命,当前海军航空部队中最为优秀的三位飞行员本·甘农(乔什·卢卡斯)、卡拉·韦德(杰茜卡·贝尔)以及亨利·珀塞尔(杰米·福克斯)用多年的空中战斗经验引导一部名为“艾迪”的UCAV(无人战斗航空器)。在这过程,也同时引发了人类与智能机器之间的一些意气之争,而接下来的艾迪和《霹雳五号》一样意外的遭受了雷击,而激发出了更高一层的人工智能。愈加“人性化”的无人战斗机,越来越显示其自我意识,而另外两名飞行员在幕布后的窃窃私语,也同样暴露在其视线中,这一幕不能不让人想起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里HAL9000的相同行径,而紧接着擅自改变自己的飞行路线以及事先的战术安排,而对需要侦察的“目标区域”实施了强有力的武器攻击,从而造成无谓的平民伤亡,又好象是对库氏的《奇爱博士》中营造的末世纪噩梦,表达了一下暧昧的敬意。当然,影片的编导罗布·科恩和W.D.里克特并不会在这两个情节点上走的太远,毕竟就如开头所说,这部电影中的准科幻情节的设置,还是为了淡化现实的色彩,所以在编剧方面,更多的还是点到为止,转移视线。无人战斗机做为反面角色,核战狂人的时间并不长,编导又马上去塑造一位为了政治目的,不折手段的军方官僚……看来,电影唯一坚持到底的还是那些超乎想象的高速空中战斗的特技,虽然与《壮志凌云》相比,本片并没有在偶像塑造上下太多的功夫,即使是新科影帝杰米福克斯也由于多种原因,在片中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对于高科技的渲染以及想象与现实之间尺度的把握,无疑保证了本片绝佳的观赏性。《绝密飞行》中自然不会有什么强烈的观点表达,但由于编导加入了太多的争议元素,虽然是一带而过,但还是会让敏感的电影观众产生思考。我不由联系到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人工智能》,这部电影是为了完成库布里克的遗愿,其中自然是有明确的库氏动机,但是由斯皮尔伯格来执导,还是因为他之前的科幻电影带有太多的象征元素,从而扰乱了电影的表达,使得本来只是以“青少年心智成长来比拟人工智能产生”的喻意,变得含糊不清。当然,这种困扰对于〈绝密飞行〉这样“打擦边球”的电影来说,可能恰恰是创作的初衷。

❸ 急需《飞天》电影观后感

很久没有这样热泪盈眶了。那天,在八一电影制片厂观摩《飞天》样片,却让我忍不住泪水横流,犹如潮水一阵紧似一阵打心底涌来,夺眶而出。我以为或许只是我陷入了瞬间的脆弱——本不该这样——我对我的这种感觉感到新奇和陌生。不过我发现,在我左右的几位也在抹着眼泪,有人甚至在轻声地擤着鼻子——白色的纸巾在释放着暗亮。显然,这部电影的确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命运感。张天聪这是一个怎样的铁汉!他做了二十年的替补航天员,每一次轮到遴选时,不是因年龄偏大,或者是票决结果不是他,抑或是一场意外的感冒,飞天的机遇一次次与他擦肩而过,恰如已经掬在手中的一捧水,眼睁睁的顺着指缝一次次地流走,而不能解他心中的焦渴。然而,他依旧矢志不移,以清醒的状态、忘我的情境,一次次地选择继续留下来。即便是亲人的艾怨,新人的挑战,都不能动摇他对航天事业的痴心,改变他对太空梦想的追求。

他最初的两位搭档面对现实,转岗离他而去,选择了新的生活方式,一个成了空军少将、一个成了民航老总,从世俗的角度来说,摆脱了常人难以想象和忍受的超强体力、意志力、耐力和心力的磨练(七天七夜仰卧于床上、本末倒置,进食与排泄全在床上完成;孤独一人,在幽静的暗室里,独处五天,等等),开始享受生活。而他却选择继续留在航天中心,又带领新的一批航天员投入新的一轮超强训练。就连俄罗斯加加林航天中心的主任见到他都说,你?又来了?你早毕业了。他只说,我现在是教练员兼航天员,依然指导那些新人做着每次二十二个抛物线飞行。这是一个面对挫折何等泰然处之的钢铁硬汉,观众不免为他心生惋惜,为什么命运总是对张天聪们不公呢?一种联想的纽带悄然在主人公与观众之间形成,于是,观众被情不自禁地带入剧情发展的波澜,心潮难平,甚或是推波助澜,使这部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开始朝着极致发展。

机遇终于降临,当飞天三号飞船升空与轨道舱对接时,太阳能电池板不幸被太空垃圾击中,致使电力系统受损,舱盖打不开——宇航员不能出舱太空行走修复。飞船的安全和宇航员的生命受到威胁。茫茫太空何以为依托?观众对飞船中曾经的幸运儿们的命运开始担忧起来——希望有一种超力来解救他们,让他们摆脱令人窒息的太空,回到坚实的大地上来。将军作出了果断的抉择——让飞天4号——张天聪组立即飞向太空,来解决飞天3号陷入的困境。于是,一种命运感瞬间着附于观众心头,他们对张天聪这位屡被命运捉弄的铁人,终于如愿飞向太空莫不感到欣慰。影片与观众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艺术张力开始充分延伸。

超越感。《飞天》的迷人之处不仅在于塑造了张天聪这样一个中国硬汉形象,它还有一种超越感——超越了地球,超越了大气层,超越了一般人的想象空间和经验环境,电影的画面感非常纯净而美丽,给观众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在深邃的太空,眺望着蔚蓝色的地球,那种升华与释然,令观众感同身受,畅快淋漓。而他女儿张思宇从最初的懵懂,到毅然选择当飞行员,选择蓝天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样是一种超越。作为妻子的曲丹,也从对丈夫最初的支持,到后来的不理解,到再度坚韧地支持,也是一种对于自身内心的超越。一部成功的电影只有实现不断的超越,才能紧紧抓住观众的心,达到最佳境界。

历史感。观罢《飞天》,应当说一部中国航天史历历在目,它不仅书写了几代航天人的昨天、今天,也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明天。我们从张天聪的身上看到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投影,他说:“当年搞两弹一星,参战人数以百万计。今天搞载人航天,参战人数以几十万计,没有多少人的名字能载入史册。我真的是喜欢这个职业。能一辈子做个中国航天人,我知足了。”而上将总指挥的话更是掷地有声:“……今天我们建空间站,明天我们登月、上火星,都是国家战略的重要部署。当年,如果我们不搞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今天,如果我们不在太空占据重要位置,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创作出这样一部富有历史感的鸿篇巨制,无疑是最好的献礼。

陌生感。当巨型飞机轰鸣着几近垂直冲向地平线,完成抛物线飞行,全然超出普通观众的经验,在失重状态下人体的飘浮,进食与饮水,都与常态不同,让观众会产生强烈的陌生化感觉。火箭发射器点燃瞬间的发射井下喷涌的水流,太空视角——一边是浩瀚的宇宙,星汉灿烂,一边是阳光照射下的蔚蓝色地球,人类的故乡。当飞天三号飞船太阳能电池板被太空垃圾击中,四号飞船与太空舱衔接,张天聪走出太空舱,借助机械臂为三号飞船更换电池板这些细节,完全是陌生经验,让普通观众心悬一念,达到一种空前的吸引力,而最终又符合中国传统的大团圆的结局,令观众有一种心灵的满足感。

梦境感。从嫦娥奔月神话故事开始,中国人就充满了对太空梦境般的遐思。几千年来,玉兔与常娥,广寒宫与月桂树,成为中国人想象力的最佳延伸。而电影《飞天》恰恰圆了中国人千年的梦想,那遨游太空的飞船和太空舱,既是真实的,又有梦境般的幻觉,亦真亦幻,令人无不舒心惬意。当然,也鼓舞着地平线上所有抱有幻想的人们,激发他们面对现实世界的勇气和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显然,电影所展示的,不仅是主人公张天聪一个人的梦想终能实现,也是一个民族的梦想终于在一个新的时代得以实现的崇高境界。

人性的光辉。这部电影充满了人性的光辉,触动了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张天聪的妻子曲丹在他选择继续留在航天中心时曾经抱怨道,作为一个女人,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十年已经在等待中过去,我不想再让十年在等待中过去。但是,她最终还是为丈夫留任申请签字,依然忍受着内心不安与焦虑的煎熬,为自己心爱的人默默作出牺牲,在苦苦等待中终于迎来张天聪如愿以偿实现飞天的辉煌。父女之情也在电影中得到合乎常理的展现,张思宇从一个替父亲抱打不平的激愤少女,成长为新一代优秀的飞行员,父女之间的深沉的爱,与翱翔蓝天的追求紧扣在一起,那种同样的执着、同样的敢于献身、同样的坦然面对一切的精神状态与心理默契令人怦然心动。母子之情更让人无比感动。那个在东北山村里的老母,总是翘首企盼着儿子能够飞上太空,她就是在这样的期待中被病魔击倒,在她最需要儿子在身边的时候,张天聪却全然不知母亲已处于弥留之际,正带着新的一批航天员正在俄罗斯的上空完成每次二十二个抛物线飞行的艰苦训练。真应了那句老话——忠孝不能两全。战友替张天聪去看望临终前的老母,给她以灵魂的安慰,当母亲瞌然长逝时犹如亲生儿子热泪纵横的他,让人品出的不仅仅是战友之情,而是一种崇高的对于母亲敬畏的人性,无不打动着每一个人。

文本的意义。《飞天》剧本发在《中国作家·影视》版第五期,对照拍摄剪辑出来的影片,读者和观众会发现有许多地方被省略了(抑或被改动)。这就是电影——蒙太奇艺术的真正魅力所在——能够省略的时间和空间一概省去,用两个镜头巧妙地衔接起来,便构成了电影的内在时空逻辑。但是,读者和观众同样会发现,《飞天》剧本奠定了这部电影的基础,一部优秀的电影文学剧本,对于一部优秀电影的生产制作,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剧本剧本,是一剧之本。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当感谢电影编剧们付出的心血与智慧。

应当说,《飞天》以它昂扬向上的气势,饱满的激情,灿烂生辉的画面,有血有肉的英雄群体,将会书写中国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电影是综合艺术,是一个创作群体智慧的集中体现,感谢参与这个群体的每一名成员,为我们创作出可以称得上具有中国气派的这样一部好电影。

❹ 电影《壮志凌云》观后感,谁有

影片《壮志凌云》讲述了美国海军飞行员麦德林以自己老飞行员父亲为偶像,几经沉沦,终于奋起,驾驶银鹰,纵横蓝天,最终成为一名飞行精英的故事。 应该说, 该片的故事情节司空见惯, 无甚新意,但是影片创作者另辟蹊径,利用主人公飞行员的特殊身份,大量地表现了新科技航空器及其卓越的飞行特技,令平时只能在画刊海报上一睹其英姿的观众们叹为观止。影片近两个小时,其中飞行员们驾驶代表国际一流水准的战斗机F-14和相对老旧的A4、F5急驰在蓝天白云中的镜头却足足占了一个半小时。那些银光闪闪的战斗机相互追逐,相互编队,时而从头顶呼啸而过,时而平稳地浮游在万米高空,伴以崇高的山川和壮美的晨曦、余晖,各种情景,令人陶醉。何况,还有机舱中飞行员们那时而紧张时而俏皮的对话,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为了拍出真实可信的效果,该片的摄影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不仅要采用多角度、多镜头的不同手法,还要上天入地,追逐着抢拍各种惊险刺激的场景。正是如此,该片不仅吸引了众多兵器迷们,对一般观众而言,它也是极具诱惑力的。 当然,在突出刺激、艰苦的飞行训练外,影片的主要任务还是表现主人公从沉沦到奋起的历程。此外,与紧张的演练生活相对比,该片也着意表现了一段士官生与女教官的恋情,它给影片撒上了柔柔的浪漫温情,使得天上人间张弛有度,颇具感染力。影星汤姆·克鲁斯在该片中因饰演飞行精英麦德林而走红影坛,其身着戎装的飒爽英姿令人过目难忘。值得一提的是,该片主题曲《带走我的呼吸》(《Take my breath away》,真情感人,对渲染主人公的内心情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获得了第59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也成了风靡至今的情歌金曲。

❺ 空军一号的影评

一项由美俄双方共同执行的秘密行动,成功地逮捕了哈萨克共和国独裁领袖芮狄,此时,越战英雄出身的美国总统吉姆·马歇尔在参加俄罗斯总统的国宴时,于莫斯科发表了一个“绝不宽容”的强硬演说,自此向全球的恐怖主义者宣战。在美国总统演说的同时,一群俄罗斯恐怖分子(加里·奥德曼饰)佯装的电视新闻小组,则趁机潜入美国总统的座机“空军一号”。
在内部人员的接应下,恐怖分子在确定第一家庭全部登机,飞机起飞后,挟持了空军一号。混乱之中,第一夫人及其女儿与机上乘客,包括国家安全顾问、外交部长等重要官员全都被捉为人质,只有美国总统在安全人员的安排下,准备搭乘空军一号的安全 设备逃生舱离开。恐怖分子虽气愤找不到总统,却也向美国当局提出交换条件,立即释放恶名昭着的独裁领袖芮狄,否则每半个小时枪决一名人质.
副总统领导的美国政府立刻陷入两难的局面,因为释放芮狄无疑是向恐怖分子低头,同时也违背马歇尔总统所发表的“绝不宽容”演说,并造成更多无辜人民的牺牲,但若不释放,机上人质性命难保,将对美国政府造成极大的伤害。正无计可施之际,竟接到藏身在空军一号的总统命令,绝不向恐怖分子妥协低头。孤立无援的总统凭着对空军一号各种精密设施的熟悉,独自搏斗疯狂的恐怖分子。但是,为了保护自已的家人与名誉,这个曾经获得荣誉勋章的美国总统,能否实现绝不宽容的诺言,进而拯救世界命运呢?
本片是好莱坞”总统电影热”的继续,但是,与”影子阴谋””绝对权力”和”白宫谋杀案”等片截然不同的是,此番由哈里森福特扮演的美国总统不再是丑闻的中心,而是披上一件英雄的金色铠甲,他临危不乱,英勇善战,看起来比去年比尔普尔曼在”独立日”中饰演的总统更加威风凛凛。难怪现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会连看两遍这部影片,并且只对”空军一号”没那么先进提出了一点疑问,而对总统这一人物的真实性却避而不谈。本片也是德国籍导演沃尔夫冈彼得逊继1993年的”火线追击”之后再度触及白宫题材的影片。

❻ 让我们一起飞翔纪录片影评

短片《让我们一起翱翔》以精准脱贫为主题,以全国首个维吾尔族直升飞机航空员完成蓝天白云梦为切入点,用倒叙的方法详细介绍了两地“一起飞翔”的整个过程。


苏州市、西藏自治区两根案件线索并行处理,一方面记录了西藏自治区贫穷娃在苏州市学习生活的整个过程。另一面,为了更好地协助她们实现理想,苏州市的工作员远赴西藏建设飞机场。两条线也是有交错,例如两地大家对气候的不适合,对亲属的互相想念,碰到的不一样艰难这些。

结尾,学生加措返回故乡“试飞”,两条线最后合拼,两地大家完成了人生道路和内心上的共同成长。针对贫困山区和人民的协助,也从“输血式”的精准脱贫真真正正转化为“造血功能式”的精准脱贫,反映出以真心实意、真诚铸就跨区、跨时光的中华民族大爱无疆。

❼ 电影飞行员英语影评

good

❽ 《中国机长》制服大片一线飞行员写长评赞影片,这部影片最大的特色在哪里

《中国机长》这部电影在宣传的时候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主要是因为这部影片是根据中国航空的真实事件改编,其次就是豪华的演员阵容让许多人都很期待。

在宣传期的时候发布的剧照,一众演员身着制服让人看着就眼前一亮。当你真正做到电影院里观看的时候,你发现剧照远远比不上动态的表演来的震撼。当一种飞行员和空姐穿着制服向你走来的时候,你的心里会不自觉地说太帅了。这部影片从制作到剧情再到演员的演技和后期幕后工作者们的努力,所有的这些因素加起来才造就了这个影片的成功。而我们现在的影视业就是需要这样的良心影片来改变现在的现状。

❾ 《中国机长》曝光制服大片超吸睛,一线飞行员撰写长评赞影片,哪里可看出影片用心

在今年国庆节许多好的电影都上映了里面一般都是爱国题材的电影,《中国机长》这部影片我想大家都应该看过吧。

当挡风玻璃开裂的瞬间,真实得画面感照顾关向观众扑面而来,遇到这种镜头的时候,演员表演真的是太真实了。机长在这时候镇静自若,带领大家穿过云层闪电,这部影片每一个这样的画面演绎的都非常的淋漓尽致。最后保证了全机人员的安危安全着陆!

❿ 加急跪求电影我要飞翔观后感

为飞翔的青春喝彩
——评数字电影《我要飞翔》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频道和北京军区空军联合摄制的数字电影《我要飞翔》,作为向新中国六十年、人民空军六十年的献礼片,近日与观众见面了。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描写飞行学员成长的故事片,也是一部反映当代军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青春励志片。
张扬青春个性,凸现当代青年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每个青少年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而广袤的天空无疑是最大、最浪漫、最适宜张扬个性的地方。《我要飞翔》恰当地表现出当代青年追求自我、表现自我的强烈愿望。剧中主要角色都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亓 道等饰),当代青年人的优长、爱好、特征甚至缺点,都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校长周振川(谢 刚饰)虽然戏不多,但他身上鲜明体现着军队高中级干部,悉心培养新一代军人的高度责任感。剧中没有空洞的说教和抽象的大道理,而是通过循循善诱使人认识到,青春的灿烂不在于惊天动地,不在于遍地鲜花,而在于健康成长,在于抬起“窥私”的头颅,仰望辽阔的天空,实现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主题曲《我要飞翔》也采用拟人化的写法:“雄鹰生来为展翅高飞,志在天空到九霄驰骋……” 看完影片,人们自然有这样的感受:全剧没有高深的理论,却处处体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没有真枪实弹的硝烟,却事事反映信息化战争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些年轻人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遇上了好的领导。这种思想内涵和表达方式,无疑对当代年轻人、过来人,还是教育者都有启迪的作用。
崇尚英雄和荣誉,刻画了青年军人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认同。在近年的影视剧中,我军老一辈英雄形象已充分表现、深入人心,社会也习惯用昨天的眼光审视今天的军人,关注当代军人传承英雄的态度及当前的状况。对这一点,《我》剧作了认真处理和圆满回答。“航天英雄”杨利伟在剧中饰演自己回到母校做演讲,勉励年轻的飞行学员。这样一个小小的场景,不仅在参演官兵中引起轰动,在首都媒体也掀起了一次波澜。特邀杨利伟出镜,绝不是《我》剧做秀的“噱头”,而是实实在在反映了年轻军人特别是飞行学员对英雄偶像的崇拜、对军人荣誉的崇尚。这对表现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和尚武精神十分必要。只要是军人,对此都会感到真实可信,都会感到热血沸腾。值得回味的还有剧中校长周振川的几句话: “孩子们需要成长,我们也需要成长——心灵的成长!成长有时候比成功更重要。”“最重要的不是学会驾驶飞机,而是学会驾驭自己的心。”尤其是后一句,可以说是全剧的“剧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其实,当英雄并不神秘,说到底就是能够驾驭自己的心灵的人。因为对于有志者来说,心飞的多高,路就能走多远。剧中飞行员年轻帅气,经过历练更加阳光、珍惜情谊,这也表现了当代青年的主流。
勇于摸索创新,用新的视角审视飞行员的生活,表现新军事变革的大潮。军事影视“做空军题材难,做飞行员的题材更难”,这几乎是圈内人的共识。这也致使此类题材作品近年鲜有突破。飞行员是空军战斗力的主体,如何“以小见大”,用飞行学员的成长反映空军建设的转型,是《我》剧创作的重点和难点。《我》剧反映的是飞行学员的4年学习、训练和生活,时间跨度长,可表现的内容非常丰富。拍摄中动用了上千名官兵、大批现役装备飞机,特别是大量的实景空拍,也是近年少见的。主创人员都不是军人,发挥他们的优势做军事题材,这本身就是一次尝试和探索。周 伟是近年来多次获奖的青年知名导演,他通过和军队高级领导、领率机关干部和部队官兵交谈,感悟军营,明确方向,以敏锐的目光挖掘飞行学员的生活,定位于为青年人而做、让年轻人喜欢。剧本先后修改了十几稿,在摄制现场还要汲取官兵的意见,逐字句地进行修改完善。因此,全剧在人物、场景、情感、语言等方面,都很贴近实际,体现了时代特色和着眼未来的追求。编导人员对大量素材进行了删繁就简、精益求精的推敲和剪辑,使得画面清晰生动,大气简洁,给人美的感受和欣赏,实现了艺术与效果的统一。以至于有行家看了该片,在赞叹同时遗憾地说,这样丰富多彩的画面和珍贵难得的镜头,完全可以成为一部胶片的“大制作”。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747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713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709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446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435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1083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367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789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829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