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电影主题曲由来
1. 知音歌曲原唱是谁
《知音》歌曲原唱是李谷一。
歌唱艺术家李谷一的歌曲《知音》是电影《知音》的插曲,曾经登上1983年首届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歌词内容十分切合“铁血与浪漫相映,豪情与柔美相融”的主题,既赞颂了蔡锷拯救祖国的高尚情怀和坚忍不拔、勇敢机智的英雄品质,又表现了小凤仙对蔡锷忠贞不渝的爱情。
歌曲:知音
作词:华而实
作曲:王酩
演唱:李谷一
歌词如下:
山青青,水碧碧
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泣如诉
如悲啼,叹的是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山青青,水碧碧
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颂如歌
如赞礼,赞的是
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李谷一,1944年11月10日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祖籍湖南长沙,中国内地女高音歌唱家、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61年,李谷一被选入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成为演员,从此开始了她的舞台生涯。1964年,主演花鼓戏电影《补锅》。1974年,李谷一调入中央乐团成为独唱演员。1983年,携其歌曲《乡恋》亮相央视“春节联欢晚会”。1988年,李谷一被列入美国传记学会编撰的《世界杰出名人录》。
1991年,李谷一获文化部“优秀演员奖”、“新曲目优秀奖”。1996年,调入东方歌舞团,担任党委书记、第一副团长。2003年,李谷一参加沈阳市庆“七一广场”文艺晚会。2004年10月,担任南京“梦里秦淮”全国歌手唱秦淮大赛晚会评委。2005年,李谷一在美国纽约、波士顿、费城等地举办巡回演唱会。2008年2月,李谷一参演东方卫视《春满东方爱心飞扬》春节晚会。
2. 知音何解
知音目录[隐藏]
解释
典故1
导读(高山流水)
典故2
相关书籍援引
杂志
电影
歌曲
制造钹的公司 解释
典故1
导读(高山流水)
典故2
相关书籍援引
杂志
电影
歌曲
制造钹的公司
[编辑本段]解释
意:①精通音律。(《礼记·乐记》:“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
②后世因谓知己为知音。(杜甫《哭李常待峰》:“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后来用“知音”指了解自己特长的人。
[编辑本段]典故1
[编辑本段]导读(高山流水)
本文写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这则故事千百年来一起感动着人们,人们不是羡慕俞伯牙的高超的琴艺,而是羡慕他遇到了一个能听懂他的琴声的人——钟子期。
高山流水(《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知音:历史上的知音指的是伯牙和钟子期间的故事。
伯牙姓伯,名牙(已考证)(后世有人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战国时的音乐家,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
全篇翻译: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就摔破了琴,终身不再弹。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后在晋国当大夫,在一次回乡途经汉水,鼓琴时遇到钟子期,结为兄弟,并约定来年中秋再见,不料,第二年,伯牙赴约时,子期已病故。伯牙于坟前祭拜后,摔琴以谢子期知音之情。据《琴操》、《乐府解题》记载:着名琴家成连先生是伯牙的老师,伯牙跟成连学了三年琴却没有太大的长进。某天,成连对伯牙说:“我能教你弹琴而不能教你移情,我有一位叫万子春老师,住在东海的蓬莱山上,他善于弹琴也善于移情,我们一起去拜访他。”伯牙当然乐意,于是他们就一起去东海。可伯牙到了东海,并未见到万子春,只看见汹涌的波涛,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鸟,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说:“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创作了《水仙操》。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编辑本段]典故2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后人有诗赞美曰:月临十五醉谁家,文朋诗友共天涯。倘若当年子期在,不使瑶琴碎成花。(周天侯·<中秋致友>)
另外的故事
1 《三国志》与《晋书》上记载的两个人物,陆抗和羊祜。陆抗和羊祜分别魏、吴两国的将领,羊祜在襄阳为官,陆抗镇守荆州,两个人你想统一我,我想灭掉你,但却丝毫不妨碍二者是知音。陆抗病了,羊祜赶忙送药来,陆抗手下东吴将领齐劝陆抗不要吃。陆抗答道:“岂有鸩人羊叔子哉,汝众人勿疑”。遂服之。陆抗知羊祜爱饮酒,送自己亲酿佳酿给羊祜,羊祜部将陈元劝别饮恐有诈,羊祜说:“抗非毒人者也,不必疑虑”。竟倾壶饮之。
2 昔时,齐国有管仲,字夷吾;鲍叔,字宣子,再个自幼时以贫贱结交。后来鲍叔先齐桓公门下信用显达,举荐管仲为首相,位在己上。两人同心辅政,始终如一。管仲曾有几句言语道:“吾尝一战一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尝一仕一见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与鲍叔谈论,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有利不利也。吾尝与鲍叔为贾,分利多,鲍叔不以为贪,知我贫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所以古今说知心结交,必曰:“管鲍”。今日说两个朋友,偶然相见,结为兄弟,各舍其命,留名万古。
[编辑本段]相关书籍援引
《吕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览。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泊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难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吕氏春秋》虽非信史,但有《列子》记述在前,其内容也非毫无根据。于是伯牙不复鼓琴一说被当作佳话流传下来。伯牙在当时应该很知名,荀况在《劝学》篇里曾提到他:“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虽然语近夸张,但大音乐家伯牙的琴技之高是毫无疑问的。
《列子》和《吕氏春秋》之后,西汉的《韩诗外传》、《淮南子》、《说苑》,东汉的《风俗通义》、《琴操》、《乐府解题》等等众多古籍纷纷援引。这些作品里,有关伯牙的描述,在内容上更为丰富。例如东汉蔡邑的《琴操》中还记载了伯牙向音乐家成连拜师学习古琴“移情”之法的逸事。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开卷第一篇是《俞伯牙摔碎谢知音》。在这篇小说中伯牙成了乐官俞伯牙,钟子期却成了汉阳的樵夫,上古的一小段百来字典故此时完全变成了人物、地点、情节样样俱全的话本小说。
《高山流水》以及伯牙钟子期这一段千古佳话,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里广为流传,概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国古代“天人合一”、“ 物我两忘”的文化精神在这段佳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明代朱权成的《神奇秘谱》对此做了精当的诠释:“《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流水》蕴涵天地之浩远、山水之灵韵,诚可谓中国古乐主题表现的最高境界。然而,伯牙的《高山流水》琴曲并没有流传于世,后人无从领略伯牙所弹之曲的绝妙之处。所以,后人虽不断传颂《高山流水》的故事,完全是“心向往之”,对音乐并无切身体会。
[编辑本段]杂志
湖北知音期刊出版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知音杂志社)简介
3. 知音歌曲的电影名是什么
知音歌曲是电影《知音》的插曲,由着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唱
4. 电影歌曲《知音》词作者
这支歌曲80年代由华而实作词、王立平作曲,的确是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十分帖合影片主题,而不失古风古韵,曲调优美。
词作者华而实,原名潘耀麟。一级编剧。祖籍山东济宁市,1932年出生于北京。早年即从事戏剧和电影创作,1956年发表和出版了电影文学剧本《汉衣冠》,获中央文化部和中国作协颁发的优秀电影剧本奖。
1978年后问世的作品有:电影《知音》、戏曲艺术影片《智收姜维》、电影文学剧本《梅兰芳与程砚秋》《赛金花绿皮书》,晋剧《红娘子》、京剧《海王魂》、《蔡锷与小凤仙》、《湖畔双碑》,电视剧《上党战役》、》《评梅女士》、《大敌当前》、《鲜卑骄子》等,曾在全国及省内获奖多次。现任政协山西省委员会常委。山西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1991年7月任山西省文史研究馆馆长。
5. 人生难得一知己出自哪首歌曲呀
踏浪
演唱:徐怀钰
啦……啦……
啦……啦……
小小的一片云呀慢慢地走过来
请你们歇歇脚呀暂时停下来
山上的山花儿开呀我才到山上来
原来嘛你也是上山看那山花儿开
啦……啦……
啦……啦……
小小的一阵风呀慢慢的走过来
请你们歇歇脚呀暂时停下来
海上的浪花儿开呀我才到海边来
原来嘛你也爱浪花才到海边来
啦……啦……
啦……啦……
小小的一片云呀慢慢地走过来
请你们歇歇脚呀暂时停下来
山上的山花儿开呀我才到山上来
原来嘛你也是上山看那山花儿开
啦……啦……
啦……啦……
6. 歌曲知音出自哪部影片
出自电影《知音》:影片《讲述的是民国初年时代背景下,护国儒将蔡锷与风尘女子小凤仙的爱情传奇,一款让人深羡不已的英雄美人“知遇”故事。
作词:华而实 作曲:王酩 演唱:李谷一
山青青
水碧碧
高山流水韵依依
一声声如泣如诉
如悲啼
叹的是
人生难得一知己
千古知音最难觅
山青青
水碧碧
高山流水韵依依
一声声如颂如歌
如赞礼
赞的是
将军拔剑南天起
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7. 电影《知音》主题曲歌词
《知音》
作词:华而实
作曲:王酩
演唱:李谷一
山青青,水碧碧
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泣如诉
如悲啼,叹的是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山青青,水碧碧
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颂如歌
如赞礼,赞的是
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7)知音电影主题曲由来扩展阅读:
《知音》于1981年上线。歌曲时长04:18。收录于专辑《乡恋》中,一上线就收到了广泛的关注,收获了众多的喜爱。
1992年,该歌曲获全国十大影视歌曲最佳歌曲奖。1994年,该歌曲获得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中文金曲。1994年该歌曲获得港商业电台“叱咤乐坛流行榜”全年播放次数第二名原创歌曲。1995年,该歌曲荣获第二届华语音乐榜中榜Channel V中文Top20榜中榜歌曲奖。
《知音》有众多的翻唱版本,截止2019年3月,孙耀威、刘明、陈伟伦等都进行过翻唱。
8. 李谷一的《知音》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曲,电影上还有什么歌
电影《知音》,讲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没有别的歌了。
9. 人生难得一知己,这句话出处是哪
人生难得一知己这句话李谷一的歌曲《知音》,由华而实作词,王酩谱曲,是电影《知音》的插曲,曾经登上1983年首届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
其歌词如下:
山青青,水碧碧。
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泣如诉。
如悲啼,叹的是。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山青青,水碧碧
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颂如歌。
如赞礼,赞的是。
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
(9)知音电影主题曲由来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其主要的创作背景为当时在武汉发生的历史中的爱恨情仇故事。在表演创意上,导演采取穿越时空的方法,围绕知音文化主题,以上世纪初大汉口的商业文化为故事背景,把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游轮作为主剧场,采取分层移步的观演方式。
这首歌是同名电影的主题曲。歌曲围绕主题,表达了人生苦短以及知音难遇,歌颂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更有高尚的友谊。这支歌词曲唱俱佳,其内容跨越了时代的限制,没有岁月的痕迹,三十几年来一直传唱。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