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电影 » 电影罗生门的主题是什么

电影罗生门的主题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4-14 19:38:51

‘壹’ 罗生门讲的是什么

《罗生门》讲述了藤暮时分,罗生门下,一个家奴正在等侯着雨停,当他茫然不知所措,仿若于生死未决时,偶遇以拔死人头发为生的一老妪,走投无路的家奴邪恶大发,决心弃苦从恶,剥下老妪的衣服逃离了罗生门。

在一个战争年代,一个被主人赶出来的仆人,思想上正在做强盗和被饿死之间挣扎。这时正巧走到一个到处都堆满死尸的地方,也就是叫做罗生门的地方,他壮起胆子,想进去找到一些财物。结果他竟然发现有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正在从一个年轻女子的死尸头上拔头发。

他冲上去说你这个没人性的,竟然对死尸也不放过。老太婆解释说她只是想用这些头发做个头套谋生罢了。他说“曾经这个妇人,用蛇肉晒干当做鱼干来卖,吃了鱼干的人们觉得很好吃,妇人得以维持生计。我并不觉得这妇人做错了,她跟我一样都是为了生存啊!”

于是,仆人大悟了,既然是为了生存,还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他就抢了老太婆的衣服逃走了,并且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见过他。

(1)电影罗生门的主题是什么扩展阅读:

《罗生门》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1915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情节取材于日本古典故事集《今昔物语》。

作品虽以旧题材创作的历史小说,却被赋予了一定的寓意,描写了社会最底层顽强挣扎着继续生存的民众,而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历史小说。

作品影响:

《罗生门》以柳川隆之介的笔名,发表于大正4年(1915)的《帝国文学》上,之后芥川龙之介将其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也取名为《罗生门》。在其后的作品中芥川再也设有用过柳川窿之介这一笔名,而且在其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罗生门》中除了《罗生门》外,所有以柳川隆之介发表的作品都没有收录。从这一点上,读者就可以看出小说《罗生门》在芥川文学中的重要位置。

参考链接:网络-罗生门

‘贰’ 《罗生门》讲述了什么

《罗生门》结合了芥川龙之介小说的情节,采用一种多重平行叙述的独特手法,讲述了丛林中的死亡事件,每个人物的独白都是整个事件的碎片,最后结合这些碎片来拼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该片由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创作的两部短篇小说《竹林中》和《罗生门》改编而成,影片取小说《罗生门》的场景为背景,还保留了小说中仆人的角色,而情节则主要取自小说《竹林中》。

角色介绍——

1、多襄丸

在京都臭名远扬的盗贼。被真砂的美貌和性情吸引,为贪图武士金泽武弘妻子真砂美色,残忍杀害了武士。在纠察使署审判时,用各种借口和谎言掩盖自己的行为,不但没有为自己的行为做出深刻反省,还依旧我行我素的宣扬自己的武艺高超。

2、金泽武弘

旅行的武士,因为妻子的美貌吸引了强盗,被多襄丸巧言带到深山里,最后不小心遭了强盗的暗算,被强盗绑架,全身无法动弹,最后无奈自己眼睁睁看着多襄丸当着自己妻子的面残忍杀害了自己。

‘叁’ 黑泽明的《罗生门》表达了什么思想

电影“罗生门”里主要的人物有武士、武士的妻子、强盗和樵夫等四个人,事件的真相是强盗见到武士的妻子秀色可餐,想占为己有,于是编了一套说词骗武士说某地有一处宝藏,邀武士一起去寻宝,武士相信他的话,就把妻子放在一旁,跟随强盗去了。

走了很远的山路,强盗利用机会竟把武士绑了起来,然后再回到武士的妻子那边,强暴了武士的妻子,再带着武士的妻子来到武士的面前,质问武士的妻子是要从此跟着强盗还是跟着武士?

不料武士竟然从此不要这个老婆了。强盗见武士不要他的老婆,觉得没有竞争,他也不要那个女人了。

武士的妻子觉得这样太没面子,就挑拨武士和强盗打起来,谁知两人比起剑来,竟然和一般地痞流氓打烂仗无异,两人都怕死,而且毫无剑法可言。搏斗间,强盗幸运的杀死武士,这整个过程,都被上山打柴的樵夫看见了,可是他趁大家都离开现场后,偷走了武士身上名贵的短剑,后来这伙人都被抓去衙门问话,每个人都有一套漂亮的说词。

强盗的说法是他很英勇的和武士比剑,赢得美人心,

武士的妻子把自己形容成贞女烈妇,

武士则透过灵媒自称壮烈的切腹,

而唯一知道真相的樵夫则因为偷了武士的短剑,始终不肯吐露直真相,最后才在“罗生门”这处地方全盘托出。

“罗生门”的意义在于真相被扭曲、被模糊,但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强盗、武士、武士的妻子或樵夫,都是软弱的人类,他们为了掩盖自己的弱点,就编造了天大的谎言使自己让外界看起来很伟大,符合美国前总统林肯所说的道理。

我们总认为真相就像真理一样一定会大白与天下的,但其实真相大白并不是自然而然的,它需要人的判断力。由于我们是相互撕扯的利益整体,大家都在为自己说话,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是无法得到唯一的真相的。这就是罗生门的高明之处,它点出了我们不愿相信而又现实存在的这一点。

‘肆’ 罗生门这个电影讲的什么意思呢

《罗生门》通过每个人物的独白描写,经过人的自私本性的折射,转述这些独白的叙述者本身也是不可靠的,死亡使人性暴露在夏日的阳光下,人的可悲与渺小,人的伟大与真诚。并通过讲述死亡理解了自己的灵魂,赋予死亡本身更深刻的哲理内涵。

《罗生门》是由日本大荣电影有限公司与美国雷电华影片公司于1950年联合出品的悬疑影片。该影片由黑泽明执导,芥川龙之介,桥本忍联合编剧,三船敏郎、京町子、森雅之、志村乔等领衔主演。

该片是根据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筱竹丛中》改编而成,影片以战乱、天灾、疾病连绵不断的日本平安朝代为背景,主要讲述了一起由武士被杀而引起的一宗案件以及案件发生后人们之间互相指控对方是兇手的种种事情以及经过的故事。


(4)电影罗生门的主题是什么扩展阅读:

主要角色介绍

1、多襄丸

在京都臭名远扬的盗贼。好女色,被真砂的美貌和性情吸引,为贪图武士金泽武弘妻子真砂美色,残忍杀害了武士。在纠察使署审判时,用各种借口和谎言掩盖自己的行为,不但没有为自己的行为做出深刻反省,还依旧我行我素的宣扬自己的武艺高超。

2、金泽武弘

旅行的武士,因为妻子的美貌吸引了强盗,被多襄丸巧言带到深山里,最后不小心遭了强盗的暗算,被强盗绑架,全身无法动弹,最后无奈自己眼睁睁看着多襄丸当着自己妻子的面残忍杀害了自己。

3、真砂

金泽武弘武士的妻子,乍一看老实贞淑,但内心性情激烈。和丈夫在深山中行走,美艳姿色吸引了强盗多襄丸。在丈夫被绑架后命在旦夕时,不但见死不救依然不为所动,依旧为保自己性命对丈夫漠不关心。

4、樵夫

金泽遗体的第一发现者。贪图小便宜,为人虚伪,拿走了插在死者身上的短刀,为了掩盖自己的行为,却到纠察使署报告自己发现尸体的事情,只因事后从案发现场偷走了那把嵌螺钿、颇值些钱的匕首,心中有愧,所以开始不说出真相,用谎言来掩盖自己罪恶的行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罗生门



‘伍’ 《罗生门》是谁的作品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罗生门》是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1915年11月发表于杂志《帝国文学》上。故事是引用古典民间文学《今昔物语》中“罗城门登上层见死人盗人语第十八”的部分情节,加上作者的想象完成的。

衍生作品及影响

1950年黑泽明所拍摄,并赢得1951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电影《罗生门》,是根据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及另外一部小说《竹薮中》改编,将其二剧情和主题融为一部电影。受到此部电影影响,“罗生门”成了众人各说各话,搞不清楚事情真相的代名词,但实际上这种现象是《竹薮中》的故事情节。

这些剧情桥段,开始广泛用在电视剧及电影上,把矛盾逐步升华,让剧情紧张,类似情况“法庭”、“警局”、“侦探”题材局多。

‘陆’ “罗生门”讲什么的呢

《罗生门》本身是一个来自佛教禅经里面的故事。讲的是在一个战争年代,一个农民破产了,只好拿起刀来,决心作强盗。但是他力弱胆小,并且总是有些有愧于心。一天,他到一个刚刚发生了一场大战役的城墙上去,那里到处都是死尸,他想找到一些财物。结果他竟然发现有一个老妇人衣衫斓缕正在从一个年轻女子的死尸头上拔头发。他冲上去说你这个没人性的,竟然对死尸也不放过。老太婆说她只是想用这些头发做个头套卖钱谋生罢了。“而且,你以为她生前是个善人吗?她可是把蛇晒干了当成鳝鱼来卖。”“我这么做完全是为了生存啊!”。于是,强盗大悟了,既然是为了生存,还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他就抢了老太婆的衣服走了。
===============================================
《罗生门》(芥川龙之芥)原来的出典是在平安朝的故事集《今昔物语》里。
《今昔物语》 日本平安朝末期的民间传说故事集,以前称《宇治大纳言物语》,相传编者为源隆国,共三十一卷。包括故事一千余则,分为“佛法、世俗、恶行、杂事”等部,以富于教训意味的佛教评话为多。
===========================================
本人的解释:
1、在芥川龙之芥的原着小说里,罗生门作为一个标志性建筑,代表“人间地狱”。原来的京都(KYOTO)里面有这么一道真正的门,据说是魔鬼消失之门。毁于战乱。
2、http://www.cnbuddhism.com/cidian/Print.asp?ArticleID=44916
上面有今昔物语的详细介绍。
3、今昔物语应该是一本“佛教说话集”,佛教确实起源于印度,再经由中国传到日本,但是这个和“今昔物语”里面罗生门的典故应该没有矛盾,因为“罗生门”这个词语,可以起源于日本,再作为佛教用词流传到亚洲各国。这也可以看做文化的一种生存发展方式。中国也有很多并非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典故啊。我又想了一下,也有可能,是传说误把今昔物语讹为佛经,其实它只是个佛教(或者鬼神,因为里面日本篇里也有提到阴阳师这样的人物)故事集锦。
4、至于“罗生门”的典故是否是教人作恶,我想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思考。一是,在民不聊生的社会形势下,对于“恶”的不同解释;二是,这只是一个关于“名词”的解释,而不是佛教奥义。
===============================================
“罗生门”本来在日文汉字写成“罗城门”,最原始意义是指设在“罗城(即城的外郭)”的门,即“京城门”之意。据《续日本纪》在天平十九年六月己未“于罗城门雩(在罗城间行祈雨式)”。又,《令义解》〈官卫.开闭门〉条谓:“京城门者,谓“罗城门”也。晓鼓声动则开;夜鼓声绝则闭”。主要是指公元七世纪中后叶日本皇都所在平城京及平安京的都城的正门而言。如附图一所见,“罗生门”与皇宫正门的“朱雀门”遥遥相对,贯通两门间的,即是整个京城纵轴干道的朱雀大路。由于出此大门,即是荒郊野外。在公元九世纪日本皇家衰败,内战频仍的岁月里,罗城门失于理修,颓败之后,立刻显得荒凉阴森。许多无名死尸,也被拖到城楼丢弃。年积月久,在人们心中产生了阴森恐怖、鬼魅聚居的印象。因此,《平家物语》记载许多类似的鬼谈故事。在日文里“城”与“生”两汉字音读相近,而字形上“生”比“城”简省易写多了,因此,“罗城门”便逐渐被写成“罗生门”。因此《谣曲》〈“罗生门”〉条里就看到了“罗生门”取代“罗城门”的写法:“九条(通)之“罗生门”正是鬼神所居者”。
这个是在台湾网站上找到的答案。
===========================================
普遍的通过电影的说法,罗生门是“各说各话难解的谜题”的意思。
当然,答案有很多种,楼主还有其他有兴趣的人可以见仁见智,在下也只是一面之辞,未经考证,仅供参考。

‘柒’ 《罗生门》讲的是什么

作品讲述了藤暮时分,罗生门下,一个家奴正在等候着雨停,当他茫然不知所措,仿若于生死未决时,偶遇以拔死人头发为生的一老妪,走投无路的家奴邪恶大发,决心弃苦从恶,剥下老妪的衣服逃离了罗生门。

该作情节简单,人物稀少,短短的篇幅,小小的场面。时间、地点、人物、结局全都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作品虽以旧题材创作的历史小说,却被赋予了一定的寓意,描写了社会最底层顽强挣扎着继续生存的民众,而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历史小说。

作品主题

《罗生门》中,芥川龙之介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在利己主义的驱使下堕落的全过程。而且通过描写“小恶”、“恶”、“最恶”的人物印象,慢慢给读者的心理带来冲击。

在利己主义影响的基础上,不管是违反道德还是损害别人利益,无论哪个都是利己主义者达到自己愿望的踏脚石。但是,利己者在自己做坏事的同时为了自己的自尊,会把过错的责任都推到外部环境和别人身上。这篇文章就描述了由善变恶,并显示了在利己主义面前人们的价值观的脆弱。

‘捌’ 罗生门的主题是什么

《罗生门》本身是一个来自佛教禅经里面的故事。讲的是在一个战争年代,一个农民破产了,只好拿起刀来,决心作强盗。但是他力弱胆小,并且总是有些有愧于心。一天,他到一个刚刚发生了一场大战役的城墙上去,那里到处都是死尸,他想找到一些财物。结果他竟然发现有一个老妇人衣衫斓缕正在从一个年轻女子的死尸头上拔头发。他冲上去说你这个没人性的,竟然对死尸也不放过。老太婆说她只是想用这些头发做个头套卖钱谋生罢了。“而且,你以为她生前是个善人吗?她可是把蛇晒干了当成鳝鱼来卖。”“我这么做完全是为了生存啊!”。于是,强盗大悟了,既然是为了生存,还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他就抢了老太婆的衣服走了
《罗生门》对于日本电影登上世界影坛和进入国际市场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它是东方电影首次在国际电影节中获奖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为东方电影敲开了国际影坛的大门。
影片以一宗案件为背景,描写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揭示了人的不可信赖性和不可知性,然而其结尾的人性化转折又将原有的对整个世界的绝望和对客观真理的疑惑,一改成为最终强调人的可信,赞扬人道主义的胜利和道德的复兴。积极的主题和新颖别致的结构,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传奇色彩,使得《罗生门》获得了普遍的赞誉。

‘玖’ 罗生门这部电影讲什么的我看过也不明白

残存的温情
“我的周围不知不觉笼罩上了阴沉沉的幽暗,我就在这阴森森的寂静包围中倒了下来,这时有人蹑足走到我身边来,那个人悄悄握住了我胸口上插着的短刀,慢慢抽了出去。”说完这句话,身着白袍的女巫颓然倒下,风呼呼的刮着,披的白色纱巾遮住了她的面容。从她身体里发出的男性嗓音似乎吐露了事情的真相。她的身后,一个和尚和一个似乎穷困潦倒的壮硕的中年男子,脸上都露出了迷惑或者惶恐的神色。
这是日本导演黑泽明的罗生门的一个片段。在古代的纠察所里,死者借助女巫的嘴说出事情的真相。女巫体内那个男人的声音不断的表演和述说着,试图在观众心目中架构起当时的景象。这是诡异和神秘的景象。女巫的白袍在狂风里飘荡着,红嘴唇时而收缩、时而咧开,急促地送出一个个奇异的字眼。日本女人的浓密的长发随着狂风和她的脚步舞着,随着情节的推进跳着配合的舞蹈。可是当她倒下的时候,剧中的迷团更加难以解开了。
故事其实是简单的。一对夫妇从森林里经过,一阵夏日的凉风吹开女人的面纱,让在路旁歇息的京里大盗多襄丸色心大起,决心要得到这个女子。但当时的他并不想杀死女子的丈夫。于是他尾随这对夫妻,并设下骗局将丈夫骗到僻处绑起来。当他回到那女人身边告诉她她丈夫被毒蛇咬了,女人脸上担忧的神色让他妒火中烧。他把女人也带到男人被捆的地方,当着丈夫的面强暴了女人。在男权极度发展的古代日本社会,女人就面临了选择哪一个男人的问题,故事的疑惑也由这里产生,最后的结果是丈夫被杀死,女人在一座尼姑庵里被发现,而多襄丸也因为喝溪水中毒被发现而送上了公堂。
电影里其实是包含了双重叙述者。第一层是在罗生门的破庙里,那个愁苦又壮硕的中年男子。他的叙述里又包括了在公堂上女人、多襄丸、以及女巫代表的死者的叙述。就在这几个主角的讲述中,电影的主题得以凸现。每个人所描摹的真相都是不同的,但是每个人讲述时候的表情都是那么真挚,让人不可怀疑。
首先是多襄丸。他是一个可爱的人物,十分的纯粹而没有心机。从后来中年男子的讲述中,他央求女人跟他去做他“浑家”的时候说了一句“我这个人呐,便是起了恶念,便顺着恶念干下去的人。”这是一种质朴的生活理念,他的灵魂中没有善恶的划分,从他自己的理解来看恐怕就是全恶。但正是这种纯粹的恶,让他不需要理会善恶的抉择,因为灵魂中不存在善的成分让他选择。这样的人,这样的活法,似乎比那些知晓了什么是善却仍旧作恶的人更容易得到原谅,而且可以设想,在他彻底的受到善的教化后,他会比其他人更加易于得到改变。人人都是一张纸,个性中有善有恶的人就好比纸上已经有各种颜色,纸上完全是白的没有一点颜色的人,也就是纯善的人是不存在的,因为只要在社会里生存,为了获取必须的利益就必定会被恶所沾染。其实纯恶的人也是不应当存在的,因为同样生活在社会中也必然我接触到社会的各种伦理道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善。就连多襄丸,在中年男子的讲述中,也知道在女人请求他去杀掉自己丈夫时让丈夫来给予这样一妻子处罚,这就是社会的印记。纯恶的人如果存在的话,就如同一张纯黑的纸张,同样可以作画,或者将其全部涂成白色,也是可行的。
多襄丸在讲述时,不断的强调他其实是不想杀丈夫的。首先是那个女人央求他,“不是你死,就是我丈夫死,你们必须有人要死,当着两个男人面出丑,比死还难受,我会跟活下去的那个人走。”于是他送开了男人的捆绑。其次,他再强调的一点是,“即使要杀那汉子,我也决不想用卑鄙龌龊的手段杀他。那汉子也确有杀法,我们足足斗了二十三个回合,光这一点我心里还佩服他,凡是和我交锋,能斗上二十回合的,天底下也只有那汉子一个人。”还值得一提的是,在他强暴女人时,女人并没有过分的挣扎,后来甚至伸出手来抱出了他。也就是说他并不完全是强迫女人这样做的,这就又减轻了他强暴的过错,而且还侧面表现了他的个人魅力。无疑,这个时候,他嘴里描述的自己无疑成了一个理想的被崇敬的侠盗,风流而不失豪气,光明磊落。从电影的初衷和表达的理念来看,这恐怕是他的臆想罢了。真相被他自然的隐藏了,他的述说在拼命减轻自己的罪恶,虽然他承认了自己杀死了那个丈夫,但那也是他为了成就自己的坦白名声的举动。正如他所说,早晚头也会被悬在高干之上。
第二个是女人,她把自己描述成了古代最标准的模板妇人。柔弱,对于强暴不能反抗,但是心里却坚贞不渝。多襄丸似乎是个疯子,发泄之后不管不顾留下他们夫妻的难题就大笑着跑了。被强暴之后她想要靠近丈夫,想从丈夫那里得到什么,但是丈夫给予的只是鄙视的眼神。“到如今我一想到那副眼神,还觉得浑身的血像要凝冻似的,在他眼睛里闪着既不是愤怒,也不是悲伤,只是鄙视我的冷酷光芒。”她什么都做不了,似乎被多襄丸玩弄过后她就成了一个旁观者。丈夫鄙视他,甚至不肯去杀死她。她晕倒了,醒来之后就丈夫就被人在胸前插上了匕首。她就是日本女子受到的教育中那种最顺从,永远没有自我跟在男人身后的物品。这是她为自己打造的形象。没有错误,一切都无能为力。她是最悲情,最容易得到怜惜的任人摆布的最终受害者。一切都是男人的错误。多襄丸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坏蛋,玩过丢下她就跑了,而他的丈夫对她也没有任何同情,只是鄙视。她什么都不能做,不知道丈夫是被谁杀死,不知道昏迷的自己怎么会到了水边,甚至自杀都没能成功。她把过错罪恶完全撇清了。
还可以看出的一点是,从她的讲述中似乎可以看出一点点女性意识的苗头。她虽然把自己刻画成了最理想的传统女性,但她不自觉的把过错完全推给了男人,男人是罪恶的源头,她一直是无辜的。她没有提到过爱情,后来死者的叙述也没有提到两人之间的爱情,这在当时是十分正常的,电影并没有做过多的强调。在这种没有爱情的婚姻里,也许对男人的憎恶早就种在她的潜意识里了。但是这种意识十分微弱,还不能推翻她头脑里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留下标准女性形象。
第三个是死者,是借女巫之口说话的,但叙述的效果没有打一点折扣。他描述的女人是邪恶的,整件事情都是由这“贱人”而起。“我当时想,但凭这句话,也就可以饶恕那强盗的罪了。”这句话是丈夫在女人要求多襄丸杀了她丈夫,而多襄丸十分诧异和愤怒,转而询问丈夫应该如何处置这女人后说的。仅凭这点,就可以断定这丈夫是一个在古代最寻常的男性中心主义者,是千百年来男权社会的产品。他认为自己对女人是仁慈的,没有要求多襄丸杀死她,但女人就是“贱人”。他没有丝毫考虑女人被强暴后可能的遭遇,似乎认为男人就可以像处置奴隶一般天经地义的处死女人。他和女人组成的是一个典型的古代婚姻,在亚洲似乎都是如此。他将所有的错误都推到女人身上,而自己是自杀的,并没有强调多襄丸在这件事情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刚开始叙述的时候,他不断的强调“我那美貌的妻子”,在他的头脑里一直存在着一种红颜祸水的概念。他对女人的不屑是与生俱来的。这与女人对男人的憎恶似乎相辅相成。
三位在公堂上的陈述都结束了,案情愈加扑朔迷离。这时最直接的叙述者,那个中年男子对破庙里的听众讲起了他的所见。在这里,女人爆发了,女人不再是柔弱的,也不是邪恶的,终于作为一个有自我的个体开始了控诉。他的述说是耐人寻味的,首先是他对女人的关注,“你要是我汉子,为什么不杀了这汉子?”中年男子其实看出了女人的惶恐无助,她害怕,怕没有一个男人愿意要她这样的“贱人”。在他的眼里女人是值得怜惜的,相对与男人来说,她是无辜的。两个男人是同样卑劣的,作为一个男性,他之所以以这样的视角叙述,是因为他在生活中的不得志。极端的穷困让他羡慕甚至嫉妒同是男人但却完全不同命运的多襄丸和女人的丈夫,但是那样的命运是他无法得到的,于是他的心态转为病态的蔑视。他在挑剔这两个男人的缺陷,他认为他们除了拥有惬意的生活外都是懦弱、自私、粗暴的人,他借着女人之口教训了他们。他之所以关注女人,是为了把自己放到比那两个男人更高的位置上。
所有人的讲述完成之后,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以相对明显的角度被揭示。影片中的聆听者是一个关键的角色。主题一次次的被他提到。“人这种东西么,对自己本身都不肯坦白的东西多着呢。”从这里看来,似乎故事中叙述者们并没有刻意的撒谎,他们似乎连自己的心都蒙骗了,自然而然的讲出了自己认为的真相。人性的懦弱就从这里得以凸显。对于损害到自身的东西,我们本能的就将其屏蔽掉了,根本不用经过大脑的选择。而这种屏蔽一定是符合我们利益的,无庸置疑。这种利益,既是现实中的,又是满足自我的。比如多襄丸的风流侠盗,女人的标准妇人、丈夫的可以对妻子掌握生杀大权的大丈夫形象、还有中年男人从女人嘴里说出的理想男人。这些都是他们深藏在心中的渴望,通过这一次的叙述,得到了满足。
聆听者似乎是一个对人世看得相当透彻的入世之人,也可以说是一个豁达的纯恶之人,他深信人不可信任,连弃婴御寒的衣物都要扒走。在场的和尚陷入了相当大的痛苦之中,“可是,像方才这样的可怕事儿,还是破天荒头一遭呢。”在当时罗生门的破庙中,三个人代表了人的三种简单分类。善,恶,中间。那个聆听者离开了,始终都带着恶。而和尚是柔弱的善者,对于世风日下痛心疾首却无能为力。中间的那位中年男子摇摆不定,他苦恼也正是这个不知归向哪边的问题。他从死者身上取走了那把“值几文钱”的短刀,但是被聆听者揭穿时并没有否认,由此可知他还是彷徨的。最后他选择将那弃婴抱回家抚养,似乎可以看做他选择了善皈依。这也可以说是导演对世间残存的一点点温情所抱有的希望吧。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745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711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707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444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433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1080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365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787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827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