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黄建新电影赏析
A. 求 轮回 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资源
《轮回》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作品相关简介:《轮回》是1988年黄建新导演电影,影片根据王朔小说《浮出海面》改编,主人公石岜是一个以往电影屏幕上没有人物类型,他既有玩世不恭的一面,又不乏对生活的思考与选择,表现了一种新的以往文化经验无法解读的文化现象,使过去常见的价值尺度难以对其作出评断,也因为这些原因,是该片在问世后曾引起很大的争议。
B. 求日本恐怖片轮回的高清资源
《轮回》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tT_udFy4wdczyQzYnxa5Pw
《轮回》是1988年黄建新导演电影,影片根据王朔小说《浮出海面》改编,主人公石岜是一个以往电影屏幕上没有人物类型,他既有玩世不恭的一面,又不乏对生活的思考与选择,表现了一种新的以往文化经验无法解读的文化现象,使过去常见的价值尺度难以对其作出评断,也因为这些原因,是该片在问世后曾引起很大的争议。
C. 黄建新导演过哪些 戏
有先锋三部曲:《黑炮事件》 《错位》《轮回》 城市三部曲:《站直了 别趴下》 《背靠背 脸对脸》 《红灯停 绿灯行》 心理三部曲:《说出你的秘密》 《谁说我不在乎》 《求求你 表扬我》 接下来应该是革命三部曲或者主流三部曲:《建国大业》2009年已经公映,《建党伟业》也已于2010年6月15日上映,下一步应该是关于创建人民军队的电影《建军壮业》。
D. 根据王朔小说改编的电影有哪些,这些影片的详细介绍
1988:《顽主》(导演:米家山;原着《顽主》)
1988:《轮回》(导演:黄建新;原着《浮出海面》)
1988:《大喘气》(导演:叶大鹰;原着《橡皮人》)
1988:《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导演:夏钢;原着《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92:《青春无悔》(导演:周晓文;原着不详)
1993:《无人喝彩》(导演:夏钢;原着《无人喝彩》)
1993:《消失的女人》(导演:何群、刘宝林;原着不详)
1994:《永失我爱》(导演:冯小刚;原着《永失我爱》)
1995:《阳光灿烂的日子》(导演:姜文;原着《动物凶猛》)
1996:《爸爸》(导演:王朔、冯小刚;原着《我是你爸爸》)
2003:《我爱你》(导演:张元;原着《过把瘾就死》)
2005:《看上去很美》(导演:张元;原着《看上去很美》)
2006: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导演:叶京;原着《玩儿的就是心跳》)
这是复制别人的,我记得在哪儿看到一个博客,很具体的说过这些,对于小说和影片的评价都有,刚找了找,没找到。
恩,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不错 玩儿的就是心跳,顽主啊什么都在里边。
我再找找那个博客去,找着了通知你
E. 哪位大佬有轮回(1988)黄建新导演的在线免费播放百度网盘资源链接分享一下
《轮回》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6PsKRokEAlsVELJfuC8SaQ
导演:黄建新
编剧:王朔
主演:雷汉/谭晓燕/刘丽军/王学圻/罗京民/更多...
类型: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1988
片长:125分钟
又名:Samsara
单纯漂亮的女演员于晶(谭小燕饰)爱上了内心冷漠无情的石岜(雷汉饰),而在石岜最低落和走投无路之时,却是他的初恋女友刘华玲对他伸出的援助之手。之后,于晶终于用自己的包容和温柔打开了石岜的心扉,两人历尽万难走到了一起,石岜却在此时惹上了敲诈团伙,最终被废了一条腿,后半生都要拄着拐杖过活。
石岜的生活就此走上了下坡路,无论是生活还是事业都落魄的一塌糊涂。婚后,为了维持家计,于晶不得不在酒吧打工伴舞,当她疲惫不堪的收工回家时,看到的却是石岜浑浑噩噩不成人形,于晶绝望了。石岜无法走出抑郁的深渊,最终选择了自杀,可此时于晶的腹中,已经怀上了他的孩子。
F. 黄建新 和黄健翔是什么关系
他们只是名字相似而已,没有任何关系。
黄健翔(1968年1月20日-),籍贯重庆,生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中国着名体育评论员,从事体育节目解说、主持工作,现为一级播音员。1994年,受聘于中央电视台体育部。1995年,首次在中央电视台出镜。2001年,在中央电视台央视国际网站举行的第一次观众投票的网络评选中荣获中央电视台十佳主持人称号。2006年加盟凤凰卫视,主持《天天运动会》节目。2013年,开始主持乐视体育《黄·段子》节目。2015年,开始主持宁夏卫视《胜者传奇》。
黄建新(1954年6月14日—),陕西西安人,职业导演、编剧、监制。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后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现为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1994年享受国务院津贴;2005年在纪念中国电影诞辰百年之际被中央政府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其代表作品有《黑炮事件》《错位》、《轮回》、《五魁》、《站直啰!别趴下》、《埋伏》等。2009年迎建国60周年导演了电影《建国大业》
G. 黄建新的演艺经历
1979年,黄建新从西北大学毕业后入西安电影制片厂,先后任编辑、场记,并创作了电影剧本《女侦察员》。
1983年,参与拍摄影片《六斤县长》,任副导演。同年黄建新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
1984年,与张欣合作,拍摄了影片作业《小雨中的回忆》,并改编了电影文学剧本《兵车行》。
1985年,黄建新首次独立执导影片《黑炮事件》,该片讲述探索民族文化心理以及政治模式对人的禁锢所造成的异化。影片推出后即震动影坛,该片先后荣获华表奖(前身为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优秀故事片奖,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美工提名,第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奖,铜车马奖优秀故事片奖、最佳男主角奖,第五届华语传媒大奖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百部佳片,第二十四届香港金像奖评选为中国电影百年百部佳片。黄建新也凭借该影片获得新时期十年电影奖最佳处女作奖,上海新时期十年导演奖,铜车马奖优秀导演奖,金鸡奖最佳导演提名,国家广电部评选新时期最佳导演提名。
1986年,指导影片《错位》,该片是黄建新“先锋三部曲”的第二部,再次体现强烈的个人电影艺术探索。9月15日,中国电影展在北京举行,两百多个各国来宾前来选片。法国着名影评家贝热龙先生看完《错位》后说:这是中国第一部未来主义电影。澳大利亚的电影发行商说:《错位》所表现出的幽默,一定会受到澳大利亚观众的欣赏。正因为《错位》在澳受到欢迎,黄建新于1990年作为学者,应悉尼电影电视高等学院的应邀赴澳大利亚讲学 。
1987年,创作了电影剧本《留学生》,改编剧本《盲流》。
1988年,指导影片《轮回》,以王朔小说《浮出海面》改编的影片,表现经济生活繁衍变化物质富裕后精神生活的一种精神飘移现象。该片成为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正式参赛作品,黄建新并凭借该片获得第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提名。同年在上海举办了“黄建新电影展”。
1992年,指导影片《站直啰别趴下》,影片在叙事方式、结构方法和电影形态等方面和他以前的影片有很大不同,是一种素描式的当代中国城市人心态恍惚的记录。 该片获得华表奖优秀影片奖,首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第十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奖,第六届台北电影奖“大陆优秀电影奖”,第五十届威尼斯电影节参议院特别奖,第三届上海影评人协会奖十佳影片,成为1995年03期《当代电影》国产十佳影片。
1993年,指导影片《五魁》,该片是由台湾投资的西部模式的影片,是一部纯粹表现大陆黄土高原风味的文学电影。 影片荣获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受欢迎亚洲影片奖,陕西省“五个一”工程优秀影片奖。
1994年,指导影片《背靠背脸对脸》,影片改编自刘醒龙小说《秋风醉了》。片长两个半小时,国产故事片里极为罕见的长度。该片上映后多次刷新大陆电影票房纪录。影片获得第十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合拍片奖、第十九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奖、第二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第七届台北电影奖大陆优秀电影奖、第一届中国珠海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第十届福冈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第七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第五届上海影评人奖十佳影片、第五届华语传媒大奖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百部佳片,该片并成为第四十八届嘎纳电影节导演双周闭幕影片。黄建新凭借该片荣获第十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第一届中国珠海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同年黄建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英国剑桥名人传记中心24版,并在德国汉堡电影节举办黄建新作品展览单元。
1995年,指导影片《红灯停绿灯行》,该片为黄建新的“城市百态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是根据女作家叶广芩的小说《学车轶事》 改编拍摄的影片。它与《站直啰别趴下》和《背靠背脸对脸》被称为“都市百态三部曲”。
1997年,指导影片《埋伏》,影片继续延续了黄建新对小人物关注的一贯风格,通过小人物的故事,展示出最平凡的老百姓生存之间的距离矛盾以及他们的精神状态。影片获得第七届上海影评人奖十佳影片,第十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最佳故事片提名,第四十七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
1999年,指导影片《说出你的秘密》,该片讲述了一个由交通肇事逃逸而引发的耐人寻味的故事。影片获得第七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金鸡奖最佳女配角提名,第十届上海影评人奖十佳影片。
2001年,指导影片《谁说我不在乎》,主要讲述了谢雨婷主人公由于一些小事爆发的家庭风波的故事。影片上映后多次刷新中国电影票房纪录,荣获华表奖评委会奖,第二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奖。黄建新也凭借该影片夺得第九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第二十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提名。9月16日,《谁说我不在乎》和《说出你的秘密》成为好莱坞中国电影节的展示影片之一,也是中国电影诞生百年以来中国优秀影片在好莱坞首次亮相。
2005年,指导影片《求求你,表扬我》,本片以轻松的城市生活为主题,饱含沉重情感和道义选择的作品。影片获得第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特别奖、“金爵奖”影帝提名,CCTV6电影频道传媒大奖CCTV6电影频道探索精神奖、最佳剧情片,第十二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大奖,第十五届上海影评人奖十佳影片。黄建新凭借该片获得第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编剧奖。7月,举办黄建新电影周。 11月,黄建新应邀赴美国,在林肯中心作电影主题讲演。
2008年,由黄建新监制,陈可辛执导的影片《投名状》,该片故事大纲改编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影片上映后取得了国产片全球最高票房,已达2.6亿元,更刷新了之前《色,戒》创下的亚洲华语地区2.5亿票房纪录,位列年度华语片票房之冠。影片获得第二十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第四十五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奖,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第四十五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原着剧本,第十七届上海影评人奖十佳影片、最佳男演员。同年黄建新担任第十一届平壤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2009年,由黄建新担任制片人和监制的影片《十月围城》,该片讲述了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环,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等,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双重高压下,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该片上映后突破2.90亿票房。影片获得第二十九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第十六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电影,第十九届上海影评人奖十佳影片、最佳男演员奖。10月,黄建新担任第三届亚太影展评委会主席。11月,被推荐为《芭莎男士》2009中国品位成功双重领袖年度人物候选人。
2010年,指导影片《建国大业》,该片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云集了华语影坛百余位明星客串(零片酬)的影片。上映后突破4.3亿票房,该片获得第二十九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提名,第十九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第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华语故事片奖,第十七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突出贡献大奖,第一届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优秀影片大奖,第十九届上海影评人奖十佳影片。黄建新凭借该片获得第十四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导演奖,华鼎奖中国最佳影视男导演奖,第十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百家传媒年度致敬电影人“。
2011年,指导影片《建党伟业》,该片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影片。影片上映后突破4.12亿票房。影片并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四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优秀编剧奖。
2013年,监制影片《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根据梁羽生武侠小说改编的3D魔幻大片,影片讲述的是西北女匪练霓裳与受命暗查西北的武当掌门卓一航相恋,两人经过重重磨难,冲破家族恩怨和门派血仇等障碍,带领西北官民共建明月天国的故事。影片上映12天累计票房突破3.9亿。该片获得第十届好莱坞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电影。12月1日,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闭幕,黄建新当选为中国影协第九届副主席。 2014年4月8日,黄建新在第二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荣获“二十年五佳电影导演奖“。4月25日,由黄建新担任制片人、罗永昌指导的3D动作科幻喜剧电影《冰封:重生之门》在内地上映,影片为“冰封侠”系列电影第一部。12月14日,由徐克执导、黄建新编剧和监制的国内首部谍战3D巨制《智取威虎山3D》,影片上映以来取得了票房口碑双赢,票房突破8亿大关。12月21日,担任CCTV-6(电影频道)大型综艺选秀节目《来吧!灰姑娘》的导师。
2015年1月,”大师微电影”正式启动,黄建新是首位加盟“2015大师微电影”的导演,也是黄建新指导的首部微电影,作为系列首支作品的《失眠笔记》已在北京正式开机。
H. 黄建新的1988年的《轮回》 下载
轮回(DVD版)
http://www.462715.cn/thread-32273-1-1.html
I. 黄建新简介
个人履历
黄建新 :男
出生年月:1954.06.14 英文名:HUANG Jianxin 籍贯:河北
人物生平
中国电影导演。生于西安,祖籍河北。16岁参军,1975年入西北大学学习,毕业后到西安电影制片厂工作,任编辑、场记、助理导演、副导演,1983年入电影学院进修,一年后回厂任导演。拍片虽只有6部,但每部都能为其赢得奖项。如《黑炮事件》获1986年政府奖、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香港电影节十大华语片奖、上海新时期十年导演奖、陕西铜车马奖的优秀故事片奖、优秀导演奖和最佳男主角奖、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美工提名、广电部评选新时期最佳导演提名。《轮回》获1988年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摄影、着名导演黄建新个人影集(14张)最佳男主角提名。《站直啰,别趴下》获1992年政府奖、哈尔滨电影节银奖、上海影评人奖、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香港十大华语片奖、台湾影评人奖、金鸡奖最佳剪辑奖、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表演学会颁发的表演奖(冯巩)、录音学会优秀录音奖、金鸡奖最佳女配角提名、学院奖最佳编剧提名,还是《当代电影》评出的十佳影片之一。《五魁》获1993年鹿特丹电影节最受观众欢迎影片奖。《背靠背,脸对脸》获1994年珠海电影节最佳故事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编剧三项奖、大学生电影节的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奖、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台北影评人奖。
作品年表
1985 黑炮事件 1986 错位 1988 轮回 《建国大业》(20张) 1992 站直啰!别趴下 1993 五魁 1994 背靠背,脸对脸 1995 红灯停绿灯行 1996 埋伏 1997 睡不着 1999 说出你的秘密 2001 谁说我不在乎 2005 求求你,表扬我 2009 建国大业 2010 建党伟业 2009 十月围城 担任监制的《十月围城》海报
十月围城主演海报
十月围城主演海报
J. 从法律角度赏析《门徒》这部电影
听上去,“门徒”两字极富江湖意境。在武侠文化中,各路武林门派通过收徒纳弟来延续“门脉”。香港黑帮警匪电影中,更是随处可以看到收小弟、拜关爷的段子,打打杀杀从来少不了门徒的身影。吴镇牢饰演的“血门徒”对着自己脑袋扣动板机的宿命与悲情还在心头萦绕,尔东升便带着自己的“门徒”跃入观众的视野。 尔东升算得上香港影界的一个多面手,在警匪类型片方面也颇有造诣,《旺角黑夜》曾在香港电影金像奖上大出风头。《门徒》延续着《旺角黑夜》里的警匪角逐,又不同于传统的警匪对峙,通过“毒品恐怖论”注入浓厚的社会思想意味。影片以昆哥和阿力之间的师徒关系表现出毒品制作、交易的内幕,构成警匪角力的主线;又以阿芬夫妇的吸毒惨剧表现出毒品的巨大危害,构成叙事的辅线。这种脱离原有兵贼游戏套路的故事,赋予《门徒》一些香港警匪片少有的社会思想深度,观众也多了些观影的新鲜感。然而,这种深度与新鲜的背后隐藏着不少深层因素。仔细分析,它所体现的不是香港电影人更为广阔的创作视野和灵活多变的创作类型,也不是香港电影人开拓新的空间、突破旧有窠臼的创新努力,本质上是香港电影人对于大陆主导思想的迎合,意味着港片特色的削减和迷失前奏。 自《无间道》后,香港警匪片在故事性上有了一个极大的转变,“卧底风”愈演愈烈,到了去年王晶监制的《卧虎》时已达“三万警员做卧底”的空前盛景,警方全方位深层次地渗入香港的黑社会。在香港电影“黑帮教父”杜棋峰的《黑社会》及续作《以和为贵》中,警方能力也足以一手遮天,社团秩序受到严峻挑战,帮会规则被逐渐改写,像《暗战》、《高度戒备》这样斗智斗勇的兵贼角力基本已无望重现香江银幕。《门徒》的警匪创作立意遵循的是近来年蔚然成风的“卧底”路线,作为“门徒”的核心主角阿力的真正身分是警方“卧底”。虽然片中数次直白地说出“门徒”二字,但电影没有能够提供片名《门徒》包含的江湖意境。既然已经有表现“卧虎行动”的《卧虎》在前,将讲述卧底故事的《门徒》改名为《卧底》也未尝不可,俗是俗了点,但更加贴近故事内容。 现在的香港电影为了谋求通过内地审检和公映,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社会说教气息越来越浓。一部电影包含一些社会正面的宣教本无可厚非,关健是要做到不要伤害最为核心的剧情和特色。《门徒》通过古天乐和张静初扮演的一对吸毒夫妇,将毒品的危害以慑人的镜头展现出来,包括多处出现的惊悚音乐和疾行翻滚的阴云画面,还有首尾呼应、以独白形式道出的“究竟是空虚恐怖还是毒品恐怖”的疑问,将毒品危害作了一再地深度提升。从这点来看,把《门徒》看作是一部寓意深刻、令人深思的“戒毒教育片”也是很有道理的。 很早以来,香港电影就有“卧底”元素,《风虎风云》中的高秋便是其中代表。林岭东在警方卧底与黑道劫匪的对决中,通过生死角逐构建出一个情义动人的江湖世界,周润发和李修贤以精湛的演技注释了兵贼的另类关系,令不少男儿热血沸腾。《门徒》也有意演绎兵贼的情义关系,在日常生活上,阿力和昆哥有几份情同手足的兄弟情义;在泰国金三角毒品基地里,昆哥试探阿力的段落具有很强的警匪斗智斗狠的色彩。问题是编导过于强烈的社会警世说教严重淡化了这种江湖情义,阿力对自己背叛昆哥并无太大的内心愧疚,认为一切都是设计的局数,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致使最后昆哥的自杀也就没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对于警察抓贼的动机,《门徒》与《龙虎风云》也是完全不同。在林岭东的思路下,作为卧底的警察是凭着“天职”来破坏犯罪行动。尔东升没有忘记卧底的“天职”的底线,阿力及时将昆哥集团的情况向上司反馈。但警察抓获犯罪分子的动因,已由警察的“天职”让位于“毒品危害”及其引发的人性良知。在剧情的发展中,让阿力决定将昆哥绳之以法的力量,不是他作为“兵”的身份,而是阿芬因吸毒而死的事实。这就是影片中,阿力看见一群老鼠在阿芬身上乱爬,目瞪口呆掩面嘶叫,镜头淡出切换后,一张拘捕令将昆哥带进了警局。 营建风起云涌、残暴无常的江湖向来都是香港电影的强项。《门徒》在此方面却没任何过人之处,警匪对决显得虎头蛇尾,很多地方浅尝辄止、难以自圆其说。开头一段,警察追踪贩毒分子的跟踪戏,从场面调动、画面剪辑到配乐,都是典型的港片风韵,快速切换中表现出紧迫、激烈的兵贼智力游戏。电影的主体部分,除了警察摧毁毒品工厂和泰国金三角毒品基地两段之外,基本上没有构建出真正警匪江湖世界。阿力和小姨之间的男女关系是展现江湖的一个要素,电影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涉猎,没有丝毫的灵魂揭示,实在是可有可无。对昆哥和阿力这两个毒品集团的“大人物”的交待,也是非常含糊不清和缺乏统一性。从警方破案的选择来看,昆哥贩毒集团具有大财团(社团)的地位派头,控制着香港大半的毒品市场,有实力出入泰国的豪华别墅。但在开头,作为如此集团的龙头老大的昆哥生病了住的是公共医院,他的得力助手居然买不起房子住在贫民窟,这在以往的警匪片里都是不可能的事。 我们自然可以说,《门徒》有毒品危害和兵贼角力两方面的剧情内容。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影片对本是香港导演驾轻就熟的警匪部分表现得平平淡淡,毒品交易等黑道内幕只是轻描淡写地交待,反而在香港电影并不擅长的社会宣教的思想性上做得相当成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呢?我想,至少可以从演员表演和内地参与创作两方面来分析。 《门徒》对于社会宣教思想的成功表达与演员出色的表演关系密切。从《花腰新娘》中活泼可爱的彝族乡姑,到《门徒》中竭斯底里的吸毒女郎,对两个天壤之别的角色,张静初的表演丝毫没有做作的痕迹,尤其是注射毒品前后入魔虐待式的强烈反应让人叹服,难怪导演赞叹:“就是张曼玉有机会和她对戏的话,也得要打起精神来”。古天乐饰演的吸毒男子,保持着《河东狮吼》、《宝贝计划》的喜剧本色,一方面起到了制造轻松观影气氛的娱乐效果,另一方面,满口脏丑的金牙和泯灭良知的邋遢形象十分切合“瘾君子”的身份,与阿芬一起将毒品摧毁灵魂的恐怖感呈现出来。 从制片、出品、策划来看,《门徒》由大陆与香港合作拍摄,在片尾的特别感谢栏里劈头盖脸地写着“黄建新导演”的字样。剧本乃一剧之本,“剧本顾问”黄建新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电影的成败得失。影片结尾设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按照香港警匪片的经典叙事模式,在昆哥自杀之后,故事完全可以戛然而止,留给观众江湖风雨无常的体验。但是,编导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在此之后让背叛“大哥”的“门徒”毫无愧疚地继续担当“卧底”,让“瘾君子”伏法获得重新做人的机会,让无人照料的小女孩得到家庭般的温暖,让天真无邪的孩子将“烟具”丢进纸娄,让政府主导下的正义力量和人性光环覆盖全部,这些恰恰是大陆主流导演们的“看家本领”。 《门徒》本是警匪题材,但它的故事在《龙虎风云》、《龙在边缘》等珠玉面前基本失去了港片的品质与亮点,留给观众的反到是“毒品恐怖论”的警世说教。就电影的特色来说,这无疑是香港电影和香港导演的迷失,是大陆主导思想和大陆导演的成功。简言之,合拍的《门徒》是香港电影人以自己擅长的题材完成一次对大陆主导思想的逢迎与展现。 2005年香港电影金像奖举行前,曾志伟先生就坦言:“香港电影会慢慢淡出人们的记忆” 。他认为,香港电影、内地电影的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将融合为一,今后只有”中国电影“这一说法。现在看来,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的发展必然。从《九龙冰室》到《天行者》,从《江湖》到《阿嫂传奇》再到《门徒》,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正义力量、弃恶就善和从良说教,那种我们熟悉的亦正亦邪、忠奸难辨、血腥暴力的江湖渐渐地变味、淡化、消亡。同样是警匪题材,像《杀破狼》这样纯粹的港式经典很可能成为绝唱,《英雄本色》、《野兽刑警》、《高度戒备》的时代再也不会重现了。 《门徒》港版与内地版的区别 1. 警察与毒贩。影片开头及结尾各有一段阿力(吴彦祖 饰)在阿芬(张静初 饰)家中的破沙发上沉思的场景,在这些段落中很容易发现,港版中阿力是身着警装出现,而在内地版中阿力则穿的是便装。 2. 不想升职了?阿力进制毒工厂拿货,离开时被前来查盗版工厂的海关抓去查问,并发现他随身携带的四号海洛因,而后阿力亮明卧底身份,一名手下拉海关头头去一旁,二人对话。 内地版的对话内容为: 手下:“头啊,他能说的出苗志华,可能是真的。”头头:“你信他?那些卖粉的猾透了,打电话通知他们散啊。”手下:“万一是真的怎么办?”头头:“你蒙我啊?你没上过当?换你,如果他真是毒犯,你负责?打,打到说为止。” 香港版的最后一句内容则为: 头头:“你蒙我啊?真的也当假的,扛不起啊?交给扫毒组?不想升职了?” 3. 阿力带海关来到制毒工厂所在的八楼,在进入工厂前,海关头头对阿力说了一些话。从香港版中的这些话来看,海关头头的手后来被敲掉,一点也不委屈他。 内地版内容为:“你老实点,你不是???,就是戴罪立功,你要敢耍花样,就有你好看的!” 香港版内容为:“你放松一点,我不是闹着玩的,你帮我抄了这个活,有什么对不起的,我摆几桌给你磕头都行,知道吗?” 4. 复活之手。制毒工厂被海关发现,海关头头伸手进屋欲打开铁门,不想手被制毒学徒用铁锤敲断。香港版中海关头头的手被打断后掉在门里,被制毒学徒拾起,开始他拿着断手哈哈大笑,谁知断手居然会活动,吓的他马上把断手丢到一边。此段落内地版被删节。 5. 昆妻未被揭出。影片中并没有昆妻(袁咏仪 饰)参与毒品交易情节,但从她与林昆(刘德华 饰)最后在警局内所讲的悄悄话不难看出,昆妻对所有的事情心知肚明,但这个阿力不知。在内地版中,林昆在厕所内央求阿力给自己机会留血而死未果,说出这样的对白:“放过我老婆,让她走出这个门口,千万不要把她抖出来,让他好好的过日子,行吗?帮我这个忙。”这话说的实在有点莫名其妙,等于临死前还坦白交代的一把,供出自己的老婆也是毒犯。而在香港版中,此处的对白为:“给我一次机会,再拖一会,让我老婆和孩子好好活下去,你放我一马!”昆妻并未被揭出。 6. 阿力和昆妻的妹妹对话。香港版中此处的对白为:“我一直害怕有这一天。”林昆的尸体被运走,昆妻没有被抓;内地版本中此处的对白则为:“你姐姐也是毒犯,对不起!” 7. 先把你女儿的问题谈妥。阿力以毒品为饵向芬夫(古天乐 饰)换取小女儿的监护权,芬夫与阿力的对话。香港版中对白为:“看她的样子,跟她老妈一模一样,不然哪天我吸多了,我连她都上了。”内地版中对白为:“看她的样子,跟她老妈一模一样,不然哪天我吸多了,把她杀了也说不定。” 8. 新加坡樟宜机场。阿力设计让芬夫带毒到新加坡,结果芬夫在机场被抓。在香港版中,机场的地点虽未交代,但很容易能确定为新加坡,因为港版中当地警察讲的对白是带新加坡味道的国语,而阿力一句:“完了,非枪毙不可”,也就告诉观众,芬夫在新加坡贩毒,肯定是被处死的下场。在内地版中,机场的地点未交代清楚,当地警察对白重新配音,而且在阿力:“完了,非枪毙不可”之后,还莫名其妙的出现了一句画外音:“也许这不是一个警察该有的行为,我也不知道法律会怎么制裁他,可是为了他的女儿,我认为必须要把他关进牢里。”让人搞不清楚到底芬夫最后是死了,还是坐牢了。 9.结局。港版的结局是小女孩从吴彦祖身上拔出针管,把毒器都扔到垃圾桶里。这与开头小女孩对妈妈张静初做的完全一样。而内地版吴彦祖坐在桌子上正看着阿芬用过的吸毒器具思考着问题的时候,小女孩进来后把毒器都扔到垃圾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