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电影主题影评
❶ 百鸟朝凤影评
《百鸟朝凤》是一部留恋小农时代的电影,它追忆的不仅是文化与技艺,更是孕育这种文化和技艺的农耕文明和纲常伦理。
电影是从一个纪念性的片场花絮开始的,接续着张艺谋和马丁-斯科塞斯对于吴天明的感念与敬意。从这个与众不同的开场,就已经注定了《百鸟朝凤》的基调,相比于正常上映的故事片,这次公映更像是一次电影圈内方式特殊的祭奠。
与《变脸》一样,《百鸟朝凤》是另一项“民间艺术”(唢呐)的挽歌,也是吴天明导演的绝唱。吴天明在电影圈有口皆碑、备受尊重,与其为人是分不开的,而《百鸟朝凤》的主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吴天明的电影人生的写照——守望与执着。陶泽如在影片中的表现很出色,再一次证明他是一名“表演艺术家”。
喜欢的网友可以去看一看,值得一观
❷ 百鸟朝凤的影评作文
《百鸟朝凤》是对唢呐匠人的最高追求,是对技艺的考验,更是对人品的考验。影片表现了在社会变革、民心浮躁的年代里,新老两代唢呐艺人为了信念的坚守所产生的真挚的师徒情、父子情、兄弟情。
从父亲带着磕头拜师,师傅焦三爷不喜欢他,再到用麦秆吸水练功,哪怕风吹雨打都不间断,后来又来了一位机智聪明的师弟,谁都看得出主人公学艺艰难。他努力继承师傅衣钵,想就此走向飞黄腾达,却出现了洋乐队斗败唢呐,以及进城挣大钱的.金钱诱惑。主人公凝思着传统文化将何去何从时,师傅帮他指明了道路。师傅宁愿放弃重金,却为那个为民请命,抗击日寇,的老人呕心沥血去吹《百鸟朝凤》,师傅咳血演奏百鸟朝凤的场面感动所有人。躺在床上生命垂危,还不忘叮嘱徒弟不要坏了规矩。师傅是个外冷内热的老人,看起来严肃古板,其实心怀热血。社会变革下优胜劣汰,导致坟前孤影仅一人,余音犹在,斯人已矣!看得在座的各位都哭了。
看完电影以后,瞬间泪崩。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俱进,如逆水行舟。如同我读书一样要刻苦努力,勤勉发奋,不进则退!将那逐渐消失的非物资文化保留下来,包括那种执着的傲骨精神不让它在我们心中泯减。这都让我有一种怒赞的冲动。这是一部让人感想颇多的影片,有感动,有思考,有反省,有心酸,有无奈,更有无力和寂寞感。
❸ 如何评价电影《百鸟朝凤》焦三爷为何收天鸣为徒
《百鸟朝凤》评价:该剧是一部反映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剧作,从表层看是写的吹唢呐,但从深层看,表现的是对中华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如何对待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包括根植于民众的民间文化,这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该片坚守的,正是一条与《人生》《老井》《变脸》《首席执行官》等一脉相承并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深化现实主义的电影发展道路。这正是在东西方文化八面来风的现实背景下,面对形形色色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东施效颦的“西化”鼓噪。
依然葆有可贵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定力的体现。它是中国特色的电影创作的成果。剧中焦三爷收天鸣为徒,是因为天鸣凭借坚定的毅力和不知疲倦的练习,打动了焦三爷。
剧情简介
陕西一个叫做无双镇的小村落里,吹唢呐这种传之久远的民间艺术,绝不止于娱乐,更具意味的是它在办丧事时是对远行故去者的一种人生评价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
从骨子里做到“唢呐离口不离手”,为考验两个徒弟是否符合标准,焦三爷这个面冷内热的黑脸师父使尽招数。
(3)百鸟朝凤电影主题影评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焦三爷演员: 陶泽如
唢呐王焦三爷是戏中焦家班的掌门人,技艺过人的焦三爷在措手不及的社会变革和浮躁年代里,对没落的唢呐技艺坚守不渝,引领弟子们用生命不息传承不止的信念,奏响唢呐艺人独特的光辉。
2、游天鸣演员: 郑伟、李岷城
拜焦三爷为师学艺,历经磨难,凭借坚定的毅力和不知疲倦的练习最终得到了师傅的认可,继承师傅衣钵后,历经艰辛,排除万难,最终把唢呐文化发扬光大。
❹ 如何评价《百鸟朝凤》这部电影
平实而伤感的基调、纪实性的风格、关注民族文化与现代意识的交叉。
《百鸟朝凤》如一股清丽之风,不急不缓地徐徐吹拂着观众。它用真实带感的实景拍摄、用快速剪辑与镜头的搭配和脸谱化的人物设定,表达了对唢呐传承的担忧、对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冲击下该何去何从的迷茫,还有导演心底对滚滚向前的时代的无奈。那份无奈来自于渐渐被时代抛弃的落寞。
导演如画的镜头里,蕴藏了深刻的哲理。其实,在实景拍摄的镜头下,观众不仅感受到了村庄的美,还有镜头外导演的纯粹之心。因为导演是在传统电影教育的熏陶下成为一名电影人,所以其作品工整、沉稳。但当下浮躁、夸张的商业大电影充斥荧屏。导演不仅为唢呐的传承担忧,也在为电影的未来担忧。导演用大量的实景拍摄来记录乡村的美好,也是在记录自己做电影的纯粹之心,平实真切却更感动人心。故事便是在这样真实的镜头下,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