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最新战争电影1943
‘壹’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起因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的结果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起因于波兰王位空悬。在第二次北方战争的初期,国王查理十二世将波兰贵族斯坦尼斯瓦夫一世立为国王,不过不久后被废黜。原来,在他上位后,发生在波尔塔瓦的战争使得瑞典战败,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的任命不作数,原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复辟。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画像
在奥古斯特二世在位时试图将王位的继承方式变为世袭制,以传给后代,但却未能实现。奥古斯特离位后,波兰王位空悬。一方面,前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希望能够再次登基;另一方面,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希望恢复与波兰的盟友关系,来制衡北欧和东欧的奥地利和俄国的力量,所以他也支持前国王再次登基,因为这个人是他的岳父。支持斯坦尼斯瓦夫一世的一方是波兰王位继承战争起因的一个方面。波兰王位继承战争起因的另一个方面牵涉到俄罗斯帝国、罗马帝国和普鲁士帝国的利益。这些国家的国王、皇帝联合起来干涉波兰王位的继承,是站在斯坦尼斯瓦夫的对立方的,他们属意葡萄牙的曼努埃尔。
1733年在大主教泰奥多·波托基率领的波兰与立陶宛贵族的带领下推举下一任国王。俄国和奥地利这时选择了支持奥古斯特三世继承王位以对抗国会支持的候选人莱什琴斯基。但是波兰国会依旧坚持自己的意见,于是,俄国元帅率军进入波兰领土,声援奥古斯特,大战一触即发。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经过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经过了三个战场。起始战场:奥古斯特二世逝世,波兰王位迟迟未定。俄军遂采用军事力量,由陆军元帅彼得罗维奇率领进入波兰领土,来支持候选人奥古斯特三世。随后,前任立陶宛首相维希尼奥韦斯基公爵率领立陶宛贵族加入俄军,直到俄军夺取了华沙,并让奥古斯特三世登上波兰王位。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配图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经过起始战场,另一位候选人斯坦尼斯瓦夫逃亡到法国,投靠路易十五,恰好法国大臣弗勒里认为这场战争是阻止奥地利扩张,将其势力驱逐出欧洲的机会,于是法国加入战争,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境外战争阶段开始。在法国加入这场王位争夺的时候,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也加入了法国的阵营。他希望与伊莎贝拉·法尔内塞的儿子能够得到奥地利在意大利的领地。在莱茵河战场,两位名将--欧根亲王与菲茨詹姆斯最后一次交锋,詹姆斯在围攻腓力普斯堡的战役中被杀,法军在莱茵河战场取得大胜。
洛林公园和莱茵河右岸腓力普斯堡的要塞被法军占为己有,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经过了第二个战场。在第三个战场意大利,奥军的情况更加糟糕:在北部,他们参与了两场战役--圣比亚切奥战役和瓜斯达拉战役。其中圣比亚切奥战役奥地利方取得胜利,瓜斯达拉战役则是法国取胜。正在流亡的斯图亚特王朝嫡孙参加战争时还不满14周岁。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结果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结果是奥古斯特三世确认成为波兰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得到洛林公国作为补偿。战争结束,是由于当时的形式对奥地利极为不利,当法国得知俄军又可能增援奥军时,法奥双方才得以和平谈判相关事宜。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配图
1735年,法国和奥地利达成协议,并在三年后签订维也纳条约:奥古斯特三世确认成为波兰国王。唐·卡洛斯被迫放弃争夺托斯卡纳和领地帕尔马公国的权利,后者由奥地利直接统治。虽然战争在和平协议签订后结束,但最后的停战协议在托斯卡纳大公吉安·美第奇年逝世后才真正得到落实。法国及其盟友想与奥地利的关系不再矛盾,于是便认同查理六世的女儿继承查理六世的王位,不过玛丽娅后来因为染上天花身体状态越来越差最终死于心脏病。
虽然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结果中,法国认同了查理六世女儿的继承权,但这也只是缓兵之计,是虚伪的保证:1740年查理六世死后,法国加入争夺哈布斯堡的领地,而为斯坦尼斯瓦夫一世争取到的洛林公国。12年后斯坦尼斯瓦夫一世争去世,便由法国直接统治。1736年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在波兰签署逊位诏书,随即获得奥古斯特三世的特赦。
在战争过程中坚定支持奥古斯特三世的米哈乌·塞尔瓦齐·维希尼奥韦斯基公爵则获得嘉许。至此,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彻底结束。
‘贰’ 几部值得看的战争片
‘叁’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着名战役有哪些
【主回答】
幻影突击——波兰闪击战
悲情马奇诺——法兰西会战
平地惊雷——偷袭珍珠港
血洒长空——不列颠之战
.犁不开的冻土——莫斯科保卫战
折戟沉沙——中途岛海战
干坤逆转——斯大林格勒会战
血肉之路——瓜岛争夺战
打开胜利之门——诺曼底登陆
帝国覆灭——柏林战役
【(3)波兰最新战争电影1943扩展阅读】
一、波兰闪击战
波兰战役,也称为波德战争或德波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亦是世界战争史中着名的“闪电战”。波兰称为“1939年保卫战”或“1939年九月战役”,而德国称其为“波兰战役”,作战代号为《白色方案》。
波兰战役是德国、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该战役一般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国于1939年9月1日展开进攻,而苏联亦于9月17日入侵波兰,10月6日,德苏两国占领波兰全国领土,波兰战役结束。
二、偷袭珍珠港
偷袭珍珠港(英文:Surprise attack on Pearl Harbor,日文:珍珠湾攻撃)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基地——珍珠港的军事事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
三、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保卫战(俄语:Битва под Москвой,德语:Schlacht um Moskau)又称莫斯科战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
战事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此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
四、诺曼底登陆
代号“霸王行动”(英语Operation Overlor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诺曼底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登陆过程: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先头部队总计17.6万人,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攻下了犹他、奥马哈、金滩、朱诺和剑滩五处海滩;此后,288万盟国大军如潮水般涌入法国,势如破竹,成功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在8月19日渡过塞纳-马恩省河后结束。
‘肆’ 求好心人分享2014年上映的乔瑟夫·帕夫洛夫斯基主演的波兰电影《浴血华沙》高清百度云网盘资源
《浴血华沙》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Uhu6uaLtIPIUClpCObTnjA
《浴血华沙》(City44),又译《华沙一九四四》,是2014年由扬·科马萨执导,MaurycyPopiel、FilipGurlacz、MichalMikolajczak等人主演的波兰战争片。
影片讲述了1944华沙起义期间的爱情、友谊、血腥和残酷。
在华沙起义爆发前不久,一群当地的年轻人加入了地下组织,不仅是为了履行爱国义务,同时也开启了一段青春冒险,可以跟同龄人吹嘘还可以吸引女孩子。在地下组织培训时,他们边调情、炫耀,边制订计划,殊不知接下来的那个夏天将是他们生命的考验,而历史已经为他们做好了计划。
他们成为华沙起义战斗中最为勇敢的组织之一,共同见证了牺牲精神和英雄气概,也看见了残忍、背叛与谋杀;他们懂得了爱,也体会了什么叫仇恨。尽管他们不情愿,历史还是在他们成熟的过程中,给他们上了血腥残酷的一课。
‘伍’ 二战中着名战役都有哪些
幻影突击—波兰闪击战
干坤逆转—敦刻尔克大撤退
平地惊雷—偷袭珍珠港
血洒长空—不列颠之战
冬天的神话—莫斯科保卫战
折戟沉沙—中途岛海战
血肉之路—瓜岛争夺战
打开胜利之门—诺曼底登陆
帝国覆灭—柏林战役
破门之战—冲绳岛战役
晴天霹雳——波兰闪击战
1939年9月,德国对波兰发动了代号为“白色”的侵略战争。战争中,德军首次成功实施“闪击战”,显示了坦克兵团在航空兵的协同下实施大纵深快速突击的威力。一个拥有3400万人口,100多万军队的国家,就这样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灭亡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
鹰击长空——不列颠之战
1940年7月,进退两难的德国军队决定对英国进行以空军抢夺制空权为主的战争,为掩护海军夺取制海权,最后实施登陆的三步作战计划,以图彻底消灭不列颠这个反德基地的目的,但是在英国武装力量的顽强抗击下,德国空军以战败告终。
十面埋伏——基辅包围战
基辅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包围战,也是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围歼战。整个战役持续了两个半月以上,在正面300公里、纵深约600公里的大片领土上进行。苏联方面军持久而顽强的斗争,对打破德军“闪击战”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德军在向莫斯科方向的进攻上受到了阻碍。德军赢得了在斯大林格勒发生的战争史上最大的歼灭战,却失去了发生在莫斯科的战争史上最大战争的胜利。
狼行拂晓——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军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海军基地珍珠港进行的一次空袭,击毁了美国全部战列舰。珍珠港战役在战术上非常成功,但在战略上却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它的不宣而战激怒了美国人,从而使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强国加入战争。
短兵相接——斯大林格勒会战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会战之一,是苏联军队为了保卫斯大林格勒和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集团而实施的防御战役和反攻战役。在德军以多出0.7倍的军队、0.3倍的坦克和1倍多飞机的情况下,让苏联胜出。这次战役胜利的结果是:苏联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并一直掌握到战争结束。
潜艇时代——大西洋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与德国围绕着保卫与破坏海上交通线,展开了生死攸关的大西洋海战。在这场战役中,交战双方的英国和德国投入了他们的全部海上力量,动用了整个大西洋舰队和其他国家的部分海上力量。整个战役动用了3000多艘作战舰艇,飞机数千架。历时5年半,是战争史上时间最长、斗争最复杂的一场海战。这场海战也使德国的潜艇一举成名。
航母号角——中途岛海战
中途岛海战是发生在太平洋战场的一个以少胜多的着名战例,美军以2艘航母和9艘驱逐舰的兵力打败了日本包括8艘航母、4艘水上飞机母舰、13艘重型巡洋舰和其他各级近百艘艇(舰)。这次战役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海军的实力对比。从此,日本开始失去了在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
火海拉锯——瓜岛争夺战
瓜岛争夺战是太平洋战争中一场空前残酷而激烈的大搏杀,是二战中最大的遭遇性战役,也是美国海军自1898年以来在太平洋战场上第一次成功的两栖登陆作战。从1942年8月7日美军的悄然登陆到1943年1月4日日军的撤离,双方一共在这个小岛上留下了两万多具尸体。
铁甲搏杀——库尔斯克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是1943年苏联红军与德国法西斯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也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战。双方共投入了8000多辆坦克、4000多架飞机,全部参战兵力300多万。此次会战的胜利是苏联战胜德国的最重要阶段。
风驰电掣——诺曼底登陆战
诺曼底登陆是盟军的一场战略性陆海空三栖登陆战,完全不同于在太平洋上的美日之间的岛屿登陆战,只要登上滩头就意味着胜利。盟军为这场战役一共投入了达288万的总兵力、各种飞机15700余架、各类船只6000余艘。盟军高层人物为这场登陆战构思了精妙和艰难的战略欺骗,并最后获得胜利。在欧洲成功开辟了第二战场。
折戟沉沙——莱特湾海战
莱特湾海战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后一次大海战。在共计4天的战斗中,美军取得了绝对的制海权。在此次战役中,日本海军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从此对美国海军再构不成重大威胁。小泽在战后受审时说:“在这一战之后,日本的海面兵力就变成了绝对性的辅佐部队,除了某些特种性质的船只以外,对于海面军舰已经是再无用场可派了。”
摧枯拉朽——柏林会战
1945年4月16~5月8日,在苏德战争中,苏军实施了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以多出150万的压倒性的兵力优势攻克了柏林。此战加速了德国投降,并迫使希特勒自杀。彻底粉碎了纳粹德国征服欧洲的阴谋野心。柏林战役同时也是战争史上最大的对敌军战略集团实施合围同时予以分割的一次方面军群战役。
‘陆’ 跪求波兰战争片,【免费高清】在线观看百度网盘资源
链接: https://pan..com/s/1ETTwJ_VrIzlJDXd8muU8FA
‘柒’ 1919年,波兰入侵苏俄,波兰差一点被灭国
1918年11月7日,波兰第二共和国成立,宣告着波兰人恢复独立。在这个时间,在这个地点,大家应该都能猜到,波兰的结局肯定不会太好。
自从1772年被普鲁士 奥地利和俄国联手瓜分之后,波兰已经被灭国了整整123年。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波兰人不仅丢失了民族尊严,更与俄普奥三国结下了世仇。
尤其是俄国,波兰60%的土地都被俄国占领。沙皇为了巩固统治,开始往波兰迁移俄罗斯人,严重影响了波兰人的利益,所以双方面的民族矛盾非常严重。
1918年,一战结束前,美英法等国出于遏制德国和苏俄的目的,决定帮助波兰人复国。想要建国自然需要领土,可是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德国和奥匈帝国是战败国,在领土问题上自然没有话语权。可是两国只占了波兰40%的国土,就算全部还给波兰也没有多少。
在美英等国的计划里,波兰是遏制苏俄向欧洲发动布尔什维克革命的重要防线,如果波兰的实力太弱,肯定起不到抵挡苏俄的作用。所以美英法等国一合计,干脆联手向苏俄施压,要求归还占领的波兰领土。
对于欧洲各国的要求,新生的苏俄政权虽然百般不愿,但是为了防止继续爆发战争,只能归还了1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安徽省。
但是这场领土交换并没能解决矛盾,反而加剧了苏波双方的冲突。波兰人认为,苏俄应该归还全部领土。苏联则认为,现在是被迫割让领土,等到国内政权稳固以后,一定要好好地收拾一下波兰。
而且当时美英等国,在苏波两国国境线的划分上,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定,为之后的战争埋下了伏笔。就这样各怀鬼胎的两国,终于在1919年爆发了战争,波兰打着恢复领土的名义派兵进入苏俄,苏波战争爆发。
当时正忙着解决内部矛盾的苏联政权,根本无暇顾及波兰,所以丢失了大片领土。其实早在战争爆发之前,波兰领导人约瑟夫·毕苏斯基就认为苏俄必定会爆发内战,到时候波兰就可以借机向东开拓疆土。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准备联合东欧各国,建立一个以波兰为主的联盟国家,也叫海间联盟。如果计划成功的话,这将是一个北抵波罗的海,南达黑海的超级联盟,到时候波兰再也不用担心苏俄和德国的威胁了。
理论上来说,这个计划非常完美,以当时苏俄的情况来看也确实有实现的可能。但是毕苏斯基高估了自己在东欧各国的影响力,或者说他高估了波兰在东欧各国的名声。
实际上当时东欧各国普遍认为波兰打不过苏联,作为一个被灭国一百多年,刚刚复国不到两年的国家,波兰不论是军事实力,还是在国际 社会 的声望,都无法得到东欧各国的承认。
最重要的问题是,明明大家都是独立的国家,凭什么一定要听波兰的。以波罗的海三国为例,这三个国家想要摆脱苏联不假,但是凭什么加入波兰呢?好不容易迎来独立,结果转过身又给自己找个新爹,傻子都不敢这么干。
在一片嘘声之中,波兰的联盟计划破产。联盟计划失败以后,波兰只能独自单挑苏俄。波兰的运气不错,1919年苏俄红白双方的战事陷入僵局,根本无暇顾及波兰,所以波兰借机入侵了乌克兰等地,这一下苏联终于破防了。
1920年,红军击败白军,波兰即将迎来苏俄的反击。苏俄最高当局计划,在4月下旬或5月对波兰发动进攻。为了瓦解苏俄的攻势,波兰在乌克兰扶植亲波的彼得留拉政府,并扩大对苏联的战争。
4月24日,波兰展开基辅行动,目标是建立一个独立的乌克兰国家。但是这个目标并没有实现,因为苏俄的援兵到了,波兰很快就陷入了被动状态,不仅丢失了之前占领的领土,反而开始向国内撤退。
华沙战役之后,内外交困的波兰政府只能寻求和谈,在英法等国的调停下,1920年10月5日,苏波双方签署了停火协议。
1921年3月18日,又签署了《里加和约》。条约规定,苏联同意归还已经占领的波兰领土,在双方争议领土上做出让步,并向波兰赔付战争赔款。作为交换条件,波兰必须停止支持乌克兰独立,并承认各自领土的主权。
从战争的角度来说,波兰虽然打输了苏波战争,但是在英法等国的干预下,波兰却在谈判中赢得了胜利。这也为二战时,苏德联手瓜分波兰埋下了伏笔,毕竟敢让苏联赔钱的国家可不多见。
‘捌’ 有关诺曼底登陆的电影(或一些二战时期有名的战役)
1,《血战西盘岛》
《血战西盘岛》是由帕维尔·乔克赫威执导的战争片,米乔·赞布罗斯基、RobertZoledziewski、扬·恩格莱特、彼得·亚雷亚当奇克、波利斯·席克等参加演出,影片于2013年2月15日在波兰上映。
该片讲述的是二战初期波兰抗击纳粹德国的象征性战役,不到200名波兰士兵,阻击了将近2000德军整整七天的故事。
2,《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是由辛克匹影业出品,美国华纳兄弟影业发行的战争悬疑片,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菲恩·怀特海德、汤姆·格林-卡尼、杰克·劳登、哈里·斯泰尔斯、阿纽林·巴纳德、詹姆斯·达西等领衔主演。
该片于2017年7月21日在美国上映,9月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改编自二战历史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当时40万英法联军被敌军包围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面对敌军步步逼近的绝境,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背水一战。
3,《至暗时刻》
《至暗时刻》是由乔·赖特执导,加里·奥德曼、莉莉·詹姆斯、本·门德尔森、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等主演的传记历史片。于2017年12月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该片讲述二战时面临来自内部的偏见与外部的法西斯战争,温斯顿·丘吉尔抵住压力,带领英国人民奋起反抗,赢得敦刻尔克战役的胜利,度过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故事。
4,《登陆之日》
《登陆之日》(MyWay)是一部韩国和美国合拍的战争片,由姜帝圭执导,张东健、小田切让、范冰冰等主演,影片于2012年7月10日开始上映。
该影片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身着德军军服的两名东亚人金俊植以及长谷川达夫的故事。
5,《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是梦工厂1998年出品的一部战争电影,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汤姆·汉克斯、汤姆·塞兹摩尔和马特·达蒙等联袂出演。影片于1998年7月24日在美国上映。
‘玖’ 二战期间,德国与苏联的主要战役有哪些经过是什么
基辅战役
列宁格勒会战
克里木战役
莫斯科会战
斯大林格勒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
斯摩棱斯克战役
白俄罗斯战役
第聂伯河会战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
东普鲁士战役
柏林战役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进攻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新阶段。
德国的战略企图是集中大量兵力,以“闪击战”从数个方向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把苏军主力消灭在苏联西部地区,尔后向苏联腹地长驱直入,进抵阿尔汉格尔斯克、伏尔加河、阿斯特拉罕一线,并用空军摧毁乌拉尔工业区,从而击败苏联。
战争开始时,德国总兵力约730万人,侵苏兵力为550万人(含罗马尼亚、匈牙利和芬兰等国军队)。计陆军190个师(内19个坦克师,14个摩托化师),坦克约4300辆,火炮4.72万门;空军作战飞机4980架;海军作战舰艇192艘。德军的部署是,以“北方”、“中央”、“南方”3个集团军群分别向列宁格勒、莫斯科、基辅3个方向实施突击,另以德军“挪威”集团军和芬兰两个集团军分别向摩尔曼斯克和列宁格勒方向实施突击。1941年6月,苏军总兵力为537.3万人,部署在西部各边境军区的兵力共268万人,计陆军170个师另2个旅,火炮(50毫米以上)3.75万门,新型坦克1475辆和大量旧式坦克;空军新型作战飞机1540架及大量旧式飞机;海军作战舰艇396艘。苏联最初的作战计划是,以边境掩护部队抗击德军的突击,保障苏军主力的集中和展开,以进攻消灭突入的德军,并将战争推进到敌国领土。战争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1.6.22~1942.11.18)德国发动战略进攻,苏军实施战略防御。
战争初期,德军利用暂时有利因素(突然进攻、武器装备上的优势、军队早已动员和集中并有作战经验)和苏联判断失误、戒备不足的弱点,一举突破苏军防御,长驱直入,迅速占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全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大部,并于9月封锁列宁格勒,攻占基辅。苏军最初企图以进攻对付德军进攻,但一开始就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陷入极端困难的处境,被迫转入战略防御。9月底,德军大举进攻莫斯科。苏军在敌后广泛游击战争的配合下,以积极防御疲惫和消耗德军,于12月初转入反攻,消灭和击溃德军大量兵力,翌年4月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初步稳定了苏德战场局势,击破了德国的“闪击战”计划。1942年5、6月,苏军在哈尔科夫地域和克里木的进攻作战失利,德军随即向斯大林格勒和外高加索展开进攻,企图从东南方向迂回莫斯科,并攻占外高加索的苏石油产地,切断苏南部地区与莫斯科的联系。苏军节节后退,被迫再次转入防御,经激烈而顽强的战斗,至11月中旬守住斯大林格勒,为集结兵力转入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第二阶段(1942.11.19~1943年底)苏军展开战略反攻,苏德战争发生根本转折。1942年,苏联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轨道,军工生产已经恢复并有一定发展,给军队提供的新式武器装备逐渐增多,敌后游击运动开展得更加广泛,同时苏联还得到美英战略物资和武器装备的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消耗和钳制了日本陆军主力,减轻了苏联的后顾之忧。在这种形势下,苏军于11月19日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大规模反攻,至1943年2月2日合围并歼灭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主力,从而根本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使苏德战争出现了历史性转折。尔后苏军继续向顿河上游、库尔斯克方向和哈尔科夫方向发展进攻,解放了库尔斯克等地。同年1月,苏军突破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同时,在高加索方向转入进攻,至4月初解放北高加索大部分地区。7、8月间,苏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又取得重大胜利。从此,苏军完全夺得战略主动权,德军被迫转入全面防御。8月,苏军在大卢基到黑海长达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展开进攻,到11月为止,收复近一半失地,解放布良斯克、斯摩棱斯克、基辅等城市。
第三阶段(1944.1~1945.5.9)苏军展开全面战略进攻,法西斯德国彻底失败。1943年,美英等国军队在意大利南部登陆并计划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欧洲各国人民抵抗运动和人民起义风起云涌。在这种形势下,德国企图以战略防御拖延对苏战争,同美英单独媾和。苏军在巴伦支海到黑海的整个苏德战场上发起战略进攻,连续进行解放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地区战役、白俄罗斯战役等一系列大规模进攻战役,消灭大量德军,收复全部失地,占领芬兰和挪威的部分领土,并攻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等国领土。上述东欧各国和阿尔巴尼亚人民抗德武装力量,在苏军支援下解放本国全境或部分领土,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获得解放。1945年春,苏军在波罗的海至多瑙河全线发起进攻,先后进行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东普鲁士战役等进攻战役,并于4月16日对柏林发起总攻(见柏林战役),消灭苏德战场残存的德军,占领德国东部和奥地利东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获得彻底解放。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在长达4年的战争期间,苏军消灭和击溃德国及其盟国军队共607个师,占德军及其盟军在整个战争中所损失的全部师数的77.5%以上。德军损失达1000万人,约占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部损失的80%。德军75%以上的武器装备亦被苏军击毁或缴获。苏军在战争中战斗减员约16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