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影决战中途岛广视频
Ⅰ 《决战中途岛》观影扫盲 看电影前先解下真实的历史
2019年11月8日上映的美国电影《决战中途岛》,上映五天来票房1.3亿,豆瓣也有7.7分的评分,可以说是近期的热门影片了。故事主要讲述日本偷袭珍珠港半年后,美日海军主力在中途岛发动决战,美国海军以弱胜强,此战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彻底扑灭了日本法西斯的嚣张气焰,给盟军大反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决战中途岛 影片虽然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场面也对得起美国大片的水准,可是在还原史实这方面,还是遭到了一些观众的批评。那么,真实历史上的中途岛海战是怎样的过程呢?不管您是否已经看过电影,还请听文史君跟您仔细说说。 决战中途岛 一、中途岛之前日本法西斯的气焰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了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日本以山本五十六为联合舰队司令负责整个偷袭,而具体率领航母等战舰去第一线偷袭的则是南云忠一。此次偷袭共摧毁、击伤美军飞机300多架;击沉、重伤包括当时的美海军太平洋舰队主力战舰亚利桑那号在内的大型战列舰8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3艘、辅助舰艇8艘,应该说奇袭比较成功。 但美国航母侥幸躲过了此次奇袭,没有受到损伤,美国航母编队完整这一存在一直是山本五十六的心腹大患。中途岛作战亦因此而起。 日军依靠珍珠港BUFF加持,乘胜追击,半年时间攻占、入侵了马拉西亚、缅甸、新加坡、菲律宾、关岛、威克岛等欧美老牌殖民地。 日本侵略势力顶峰 二、美国的反应 近代白人自视优秀种族,高其他种族一等,但是珍珠港事件以来,欧美军队可以说屡战屡败,东亚西太平洋、中太平洋的殖民地都快丢光了。 太平洋上的岛屿多为雨林环境,日军习惯了这种岛屿环境,他们可以隐蔽撤退、埋伏公路、炸毁桥梁,一旦和盟军正面冲突太过激烈,马上采取忍者方式的撤退,遁入山林,化整为零(其实就是游击战、运动战嘛),这种战法加上环境的恶劣让美军(其实也有少部分澳大利亚军)很不适应。而资本主义社会下的记者就要抓拍与众不同的新闻博人眼球,在舆论上,这些记者夸大宣传一下什么战争不容乐观,什么美军一败涂地,什么日军不可战胜,所以可以说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国政界的社会压力很大。 中途岛上空之战 中途岛之前美国是靠宣传中国的长沙会战(长沙保卫战,在中国军队付出巨大牺牲下,成功挫败了日本的阴谋,打击了国际法西斯的嚣张气焰),但那毕竟是外国的事,美国还是需要一场自己的胜利来鼓舞士气。1942年4月18日,美国发动了奇袭日本本土的攻击,16架轰炸机降临东京,虽然仅仅是16架,给日本的损伤也不大,但这是政治象征,日本所鼓吹的神国永不被外寇所侵的神话破灭了。此次的轰炸机就是在美国航母上起飞的,这又坚定了日本必须要彻底摧毁美军航母的战略目标。 三、中途岛战略 中途岛位于进攻夏威夷美国海军的必经之路上,是日本进攻夏威夷的前哨,得到了中途岛,就可以加大日本战机的作战半径,能对中途岛1200海里以内的海域保持警戒,更重要的是夺取中途岛后,美国不可能放任中途岛落入日本手里,肯定要组织力量夺回,由此可以引诱美国海军决战。因为日本是个小国,不论是侵略中国,还是和美国开战,这两国都是大国,人力资源丰富,所以日本总是幻想歼灭对方主力,迫使对方投降,总之绝不能和对方打持久战。一旦歼灭美国太平洋海军主力,进而攻占夏威夷,美国两洋战略的一洋就没了,这样就可以争取最有力的条件议和,然后就是集中力量侵略中国。 日本海军将领 日本海军做出了中途岛作战计划,该计划分两部分,即实际的中途岛作战和诱敌的阿留申群岛作战。 计划用南云忠一指挥由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翔鹤、瑞鹤这六艘日本海军的家底航母组成的机动舰队攻击中途岛的东岛和沙岛,主要目的就是摧毁这些岛屿上的机场,把美军飞机扼杀在摇篮里,然后地面部队登陆;登陆后,工兵修复机场,作为己方之用,用中途岛的机场作为中转加大轰战机作战半径,打击美军其他岛屿。 同时,北边的阿留申群岛作战由另一支航母编队组成,虽然名为航母编队,但当时的日本海军真正的正规航母就那6艘,别的轻型航母能起降的飞机太过有限(如,凤翔号航母仅能载飞机15架和5架补用机),当然阿留申作战主要是牵制美国海军,做疑兵之用,一旦海军进攻阿留申群岛的荷兰港,另外就会有一支两栖部队占领西阿留申群岛。 日本海军将领 四、决胜中途岛 众所周知,美国破译了日本电报,所以日本的部署美国一清二楚。1942年5月4-8日,爆发了珍珠港后第一次日美大海战——珊瑚海海战,日本仗着珍珠港BUFF击沉了美军正规航母列克星敦号,重伤了约克城号航母,而日本仅沉没了祥凤号轻型航母(舰载机27架,加3加补用机),但翔鹤号大破只得回国维修,瑞鹤号的航空队则损失殆尽也退出了即将到来的中途岛作战。 而当时的美军太平舰队就四艘正规航母,珊瑚海一战列克星敦号沉了、约克城号大破修理,所以能用的就剩大黄蜂号和萨拉托加号了。美日航母对比仍是1:2,日本还是占据优势。但因为航母是靠舰载机攻击,加上美军知道日本的战术,所以当时的美国太平洋海军司令尼米兹加强了中途岛的防空。 更意想不到的是,偷袭真珍珠港的时候,日军居然没炸毁船坞,如果没有船坞,就无法修理船只,那么大破的约克城号就得回本土修理,来回也得几个月,但因为船坞的存在所以约克城号可以在夏威夷修理,修理人员积极维修,仅三天后约克城号就能重返战场了。 飞龙号 6月4日5点52分日军侦察机报告中途岛状况,而后南云命令按计划进攻中途岛,但中途岛防空戒备森严,日军成果不大。同时间10架美国陆军飞机则从东岛起飞,7点10分向日本战舰发动攻击,但没有战果。南云缺乏雷达报告,不知道美军战机已经出现在舰队上空,自己舰队的位置已经暴露,所以当南云得到第一次攻击成果不大的报告时,打算动用剩下的本是用来攻击美国舰队的飞机来进行第二次中途岛轰炸,但是轰炸需要的是炸弹,而攻击舰船是需要的是舰载机鱼雷和穿甲弹,所以要临时更换炮弹,为了加速拆卸,就把拆下来的炮弹堆积到了舰船甲板上。此时,侦察机发来信息,说的极其暧昧,好像发现了神秘目标,但这个目标是啥,不知道,所以南云疑惑到底该干什么,于是采取两分法,7点45分又让部分飞机换装回鱼雷和穿甲弹,另一部分进行第二次中途岛轰炸。8点09分侦察机报告,有美国舰船,但没航母。 苍龙号 在日本捣鼓该装什么炸弹的时候,美军一方发起了新攻势,14架陆军战机从2万英尺高空向日本航母投弹,但没命中(吐槽一句,这么高,完全是随缘嘛)。此时日本侦察机又报告了,说是发现了1艘航母,南云又蒙了,此时日本航母上空还盘旋着等待降落的飞机,下边的飞机还要起飞,怎么办。于是南云决定先让上边的飞机下来加油换弹,再去和美军厮杀。但就在日军飞机返回时,美军真正的大规模航空攻击开始了。 换弹药的日军 9点15分,大黄蜂号的飞机编队, 15架鱼雷机第一次进攻苍龙号航母,但美军仅一人生还,鱼雷未命中目标。接着,企业号14架飞机,约克城号12架飞机发起了第二次、第三次攻势都没有命中。之后,美军发起了大攻势,企业号的32架舰载机前仆后继攻击加贺号,加贺号被击沉;另外3架舰载机则进攻赤城号,一枚1千磅的航空炸弹击中了赤城号,赤城号大破,之后因无修复可能,日军选择自沉;约克城号的17架舰载机进攻苍龙号,因为堆积的鱼雷、炸弹,所以命中苍龙号之后,苍龙号发生了大爆炸,很快失去了战斗能力,等待沉没;大黄蜂号的部分舰载机也攻击了日军的其他舰船,日军损失颇多。飞龙号的舰长加来止男比较聪明,利用跟踪返航的美军舰载机找到了美军航母,日军舰载机轰炸了约克城号,约克城号大破。之后,美军舰载机找到了飞龙号,对飞龙号一通报复,6月5号飞龙号沉没。约克城号则在返航途中被日军潜艇I-168号击沉。 美军舰载机攻击日本战舰 这样历史性的一幕终于结束了,日本海军遭受了巨大损失,中途岛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大日本帝国的美梦开始破灭了。 文史君说: 中途岛一战日本损失了4艘主力航母,精锐航空队基本损失殆尽,日本海军只剩下了空架子,剩下侥幸未沉的日本战舰,因为没有了舰载机的护航,迟早会被美军击沉。此战也给日本海军高层一个警示,未来战争再也不是一战以前那种口径既正义的时代了,现在是超视距作战,所以日本海军高层不撞南墙不回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开始大力发展航母,航母决胜论,可日本资源少啊,但那也要发展,把未造成的战列舰改了,下盘是战列舰,上边改成航母,很是奇葩。一度还出现了大凤号装甲航母,1943年3月竣工,6月被击沉。更惨的是信浓号大航母,竣工出港仅17个小时就被美军潜艇击沉。 参考文献: 1. 陈冰《刍议中途岛之战》,《中国海洋报》2019年11月 2. 宫春科《珊瑚海海战:谁是最后的胜利者》,《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5年7月 3.董文静《日军中途岛海战失败原因》,《军事历史》2015年3月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Ⅱ 《决战中途岛》了解一下史上最危险最华丽的战术:俯冲轰炸
说下这部,《决战中途岛》,作为一部战争电影,跟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而且有一处难得一见的场面。
先来说电影本身,小弟称之为“战争科普电影”,这是有别于传统战争片的一种存在。
在我们印象里战争电影是什么样子?基本大家能联想经典战争电影就是《拯救大兵瑞恩》《兵临城下》《硫磺岛来信》《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乃至前不久的《血战钢锯岭》这些作品。
多数经典战争片给我的感觉就是通过渲染场面惨烈和角色深度刻画来达到“挖掘人性+反思战争”的目的,这个没有问题,不再多言。
但另一种战争片就比较少见了,就是《决战中途岛》的这样式儿。
我们可以称之为 主旋律战争片 ,但这是相对于老美,对于中国观众而言“什么旋律”跟我们无关,在我们眼里本片除了电影奇观作用之外,恐怕就是“科普”功能了。
因为这部电影从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到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这6个月内的故事都给你讲了一个遍。
从美国人被日军揍得灰头土脸开始,到美国人发愤图强准备雪耻,一帮头秃的学霸整天窝在小屋里研究日本密码,期间还穿插了轰炸东京,珊瑚岛海战,以及约克城号3天被修复的奇迹(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最后还是沉了)等等,最后美国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以少胜多,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说白了就是广撒网,群戏视角,事无巨细的战史都有展现。最终给人的感觉就是,用电影的手法拍了一部“纪录片”。
《决战中途岛》就是这样,是一部连小白都能看得懂的外国战争故事,哪怕你对这段历史完全不了解也没有关系,电影把这段往事说得清楚明白。而且所有出场的角色,都是真实历史人物。
历史学家们,乃至部分军迷绝对会对该片嗤之以鼻,因为电影描述的内容就跟小学课外读物一样,毫无深度,平铺直述。
当然这样的叙述方式,也导致什么残酷战争的渲染、反思战争、刻画人性等,统统欠奉。说白了,就是把历史课一节课的内容拍了一遍。
对了,《决战中途岛》还是 PG-13级——家长指导 ,血腥惨烈场面那是不可能有的。
但话又说回来,这部电影其实也给观众提供了一个台阶,毫无门槛,面向大众,这是本片的定位,噱头就是场面了。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拍过《独立日》《2012》的导演,最擅长大场面,但叙事水平一般,通常是平铺直叙,也谈不上深度了,完全是“感官系”的导演,这一点在《2012》里就能看出。
所以这也是这位很会玩大场面的导演,出道这么多年来一直不碰战争片的原因,我们常见那些战争片的特色他玩不转。
但《决战中途岛》恰好是这样的类型的战争电影,倒是跟他很合拍。故事平铺,到了关键环节就直接上大场面了,一同狂轰滥炸,倒是热血养眼,能把前面温吞水般的叙事忘掉。
《决战中途岛》这样的战争科普类电影,并不是独特的, 1970年美日合拍的那部《虎! 虎!虎!》也是这样类型 ,就是对大事件的描述。
而且不错的一点就是意识形态,相对比较中立,敌我双方都有刻画,可见“宣传”不是主要目的。
所以一说战争片,有的观众觉得不想看,包括女观众觉得血腥残忍,也怕看不懂。没事,这部电影绝对没有问题,没有门槛,完全可以当娱乐片看,就看狂轰滥炸就行了。
什么?认不清角色,没事,本片的几位主演都是熟脸, 漫威的反派、DC的反派、速激的反派。 。。
可见本片的选角还是煞费苦心,关键是竟然跟原型挺像,尤其伍迪哈里森饰演的尼米兹。
关于电影的部分,到此为止,下面说说电影里难得一见的场面,相信很多喜欢军事的朋友,都是冲着这一处来的:
人类战争史上最危险也是最华丽的战术: 俯冲轰炸!
从上往下加速俯冲投弹,这种如今早已被淘汰的奇观战术,就像游隼猎食一样,从天而降一头扎下,根本刹不住车,谁知道最后怼在什么上面,绝对是玩命。这才是《决战中途岛》最大的看点!!
在那个没有雷达、制导,只能扔“铁饼”的二战,扔炸弹绝对是一门学问。
咱不说B-29这种配备轰炸瞄准具的专业轰炸机, 单说可以挂载炸弹的单引擎战斗机(比如零式战机就可以挂炸弹),如何瞄准目标?
因为飞机高速飞行时,投掷炸弹会由于具有惯性,在下落过程中难以命中目标。所以有一种专门的投掷机动,就是下滑轰炸的方式,建立一条角度较小的俯冲航线,机头对准目标朝下俯冲,目标套入瞄准具,可以提高精度。
但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战机速度太快,俯冲角度比较小,投弹精度并不高,能不能命中还是随缘(如下图)。
在这种基础上,英国人就发明了一种更夸张的战术就是 俯冲轰炸 。在一战的时候就被英国皇家空军采用。后来被广泛运用,直到产生了专门的俯冲轰炸机。
这种战机的机身是特殊设计的。首先飞行速度不高装甲很厚能够承受部分炮火,其次能承受大角度俯冲和拉起的过载,还有俯冲减速板,所以俯冲角度可以更大。
俯冲角度有多大,电影中有所展示,可以达到 70-80°大角度 ,俯冲航线接近垂直!
此时,只要把目标进入瞄准具,保持俯冲角度和航向,到达一定高度可以投弹!这种可以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还能保证速度!不知道要比B-29这些大轰炸机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投弹结束,马上拉升飞机, 拉得起来就是孙猴子,拉不起来就是猴孙子。
这种投弹方式的精度,别说军舰了,连小小的坦克都能打,而且打得都是对方最薄弱的“脑袋顶”,炸弹的威力辅助以加速度,什么装甲也扛不住。
《决战中途岛》里贝斯特就是用这种战术,用炸弹把赤城号航母的甲板给砸穿了,炸弹砸到第二层才爆炸,引爆了弹药库,一发入魂。
电影中,贝斯特他们驾驶的是着名的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而且有个细节,投弹的时候有专门的 投弹辅助器,向前把炸弹甩出去,为的是要把炸弹朝外甩出螺旋桨旋转半径。
二战中最着名的俯冲轰炸机,就是德国的 ju-87“斯图卡 ”,这玩意空战菜的一逼,专门为了俯冲轰炸设计,最高可达600km/h的俯冲速度,快赶上喷气式飞机的速度了。而且投弹精度高,据说牛逼的飞行员能把炸弹扔人家烟囱里。
德国闪电战打得漂亮就靠这玩意,不仅波兰人怕,苏联人也肝颤,德军王牌飞行员汉斯乌里希曾驾驶“斯图卡”摧毁了500多辆苏军坦克。而且斯图卡俯冲的声音被称为“耶利哥号角”,能给对方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这位说了,这么个投弹方式,不被打下来吗?而且飞行员能受得了?
问得好,这种投弹方式,除了一头栽地上外,真不容易被打下来,因为你的正上方才是漏洞。
就拿中途岛海战举例,早期二战军舰的防空火炮,其布置和射界都是给鱼雷机准备的。
谁家炮火很少往脑袋顶上打,就算能打到,也是一个及其别扭的仰角。
想要收拾俯冲轰炸机,多数靠协防交叉火力。但当时的战场上,又不止俯冲轰炸机一种,比如贝斯特的好基友林赛,他是开鱼雷机的。
当时的战场上就是这两种飞机协作,林赛带着鱼雷机佯攻,负责吸引对方防空炮火(真的是佯攻,鱼雷一发也没命中,还把命搭上了)。
最重要的一点,鱼雷机把对方的零式战机吸引到了低空,给俯冲轰炸机清扫了空域,后者在火力网中找空隙钻进去,一头扎下去,投弹爆炸。
投弹成功之后,那就倒霉了。
因为俯冲轰炸机太笨重,飞得慢且弹尽粮绝,俯冲拉起的时候既没有高度又没有速度,基本就是当靶子,对方战机和炮火随时可以欺负,所以这个时才是俯冲轰炸机最难的时候。
那么高的加速度、全凭头铁,所以轰炸机的名字叫“无畏式”。
所以二战后期,俯冲轰炸机就不行了,包括德国“斯图卡”都被英国空军欺负的转移去了北非战场,后来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这种玩命的战术也消失了。
综上,这才是《决战中途岛》最大的看点。
PS。想象一下当年《珍珠港》的投弹方式,还记得那个着名的情节吗,也是炸弹砸穿亚利桑那号的甲板,引爆弹药库。这种投弹方式,叫水平轰炸,而且是97式鱼雷机投放的800公斤大炸弹。但拍得很外行,鱼雷机投炸弹一般是编队飞行,而且弹道效果也不是这样,所以这片是水平轰炸的方式投了一颗俯冲轰炸的炸弹,这是不专业的地方 ( 评论中有朋友误解了,我不是说投弹方式不专业,而是拍得不专业,我没说清楚,造成了歧义,抱歉 )
所以不管怎样,这应该是 第一次在电影中如此详尽的展示了俯冲轰炸这种战术(1976年那部《中途岛之役》效果一般) ,且异常华丽,把这种战术的危险和奇观效果真的体现出来。
或许电影不免夸张,或者该片也跟大家想象的战争片不一样,但不要紧,俯冲轰炸真的是肉眼可见的刺激,第一人称视角。
中途岛海战中,美军第二波舰载机出击后一直找不到目标,在燃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大队长指挥官 麦克拉斯基(卢克伊万斯) 还是决定继续搜寻。
结果找到了一艘高速航行的日军驱逐舰“岚”号。
于是美军机群偷偷尾随“岚”号驱逐舰,很快找到了日军的四艘航母,让其中三艘放了烟花(飞龙号是当时日本海军唯一的面子。。。可惜然并卵,还是沉了)。
这艘掉队的驱逐舰,引导了美国的胜利。它为什么掉队,因为一艘潜艇—— SS-168鹦鹉螺号(以《海底两万里》里的着名潜艇命名)。
这段电影也有展现。鹦鹉螺号潜伏,发射了几枚鱼雷都脱靶,“岚”号为了阻止潜艇上浮才留下来,扔了一通炸弹之后,就去追赶大部队,结果莫名其妙的成了胜负手。
好玩的是,这才是鹦鹉螺传奇故事的开始。
包括他们1942年跑去东京湾击沉了一艘驱逐舰,竟然完好无损的回来了?!还合影留念呢(后来被用到了宣传画中)!
作为潜艇装载了2门152毫米舰炮,一度被当做小型驱逐舰用,敌机来了就下潜,敌机走了就上浮当炮兵,给登陆突击队提供火力支援,打完军舰打坦克,还打下了一架飞机。
在鹦鹉螺号22个击沉战果中,有一多半是舰炮。。。
所以人称“上天入地鹦鹉螺”,他退役之后,人类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继承了这一舰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很有意思。
我原本对二战一点也不感兴趣,正因为从这些趣闻和故事中找到乐趣,才慢慢开始对二战史产生兴趣,当然前提条件是,谨防假冒,后来我才发现,当年读过的不少二战故事都是假的。。。也是很郁闷,所以,其实需要看一些战争科普电影。。。。
电影中,主角贝斯特的事迹是真的,扔了3枚炸弹,其中1枚炸弹扔进了赤城号的升降机里,砸进了机库引爆了炸弹和鱼雷,最终一枚炸弹击垮一艘航母,创造了历史。
运气好是真的,但人家也是胆大头铁+技术高,之前就是他们队里的投弹冠军,作风不要命。
也把贝斯特的搭档——“《阿丽塔》里的雨果”吓成那样,这孩子心说我怎么摊上这么一位。。。
对了,这位的名字,他叫理乍得·贝斯特,队友给他起了一个外号“迪克”,所以他的名字就是 “Dick Best”。
人如其名,外国也有吊炸天这一说哦(开玩笑的。。。 dick 是Richard的简称 )
但也挺可惜,贝斯特因为吸入了过多碱性气体(电影中有展示),1944年就退役了,有了可以吹一辈子的战绩,不过这位挺低调,2001年逝世享年91岁,被安葬在白宫旁。
Ⅲ 战争巨制《决战中途岛》首批剧照曝光,再现扭转战局的惨烈战役
2019年战争巨制《决战中途岛》曝光首批剧照!
影片由着名好莱坞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执导,他的代表作包括《独立日》、《2012》、《后天》、《爱国者》、《哥斯拉》等。
伍迪·哈里森、卢克·埃文斯、帕特里克·威尔森等主演。
伍迪·哈里森将出演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被称为“海军战神”的-切斯特·尼米兹。
中途岛战役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是一场发生在二战时期太平洋战争里的一场着名战役。
中途岛是一个面积只有4.7平方公里的小岛,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成为了军事上的重要战略位置。它是美军的重要海上基地与交通枢纽,一旦中途岛失守,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的大本营将不复存在,美国也将失去主要的海上军事力量。
“珍珠港”事件后,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随后便轰炸日本首都东京,这也更加加快了日本要占领中途岛的计划,而日本海军为了能拿下中途岛几乎也是投入了日本海军的全部战力。
在这场战役前,美国成功破译了日本密码,从而了解到日军准备占领中途岛、围歼美国舰队的意图。
以逸待劳的美军在这场战役中,最终美军以损失一艘空航母“约克城号”与一艘驱逐舰“哈曼号”的代价击沉了日本四艘航母与一艘重巡洋舰,挫败了日本在中太平洋的攻势,扭转了自珍珠港事件之后盟军节节败退的局面。
这场战役也是整个太平洋战争的关键转折点。
这部影片将在银幕上还原这一场惨烈的战役。
《决战中途岛》将在今年的11月8日在北美上映,这部影片由狮门影业全球发行。
博纳影业负责中国大陆的发行,据悉国内有望同期上映。
这部精彩的电影一定不能错过!期待上映!
Ⅳ 《决战中途岛》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真实事件回顾!
《决战中途岛》的历史事件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告诉你。
说到决战《决战中途岛》这部电影还是非常非常好看的,这部电影好看是好看吧,但是就是历史知识缺乏,我好像有听说过这场战役,但是好像又没听过,反正就是不觉名利的,最近这部电影上映了,很多人都说了非常的好看,但是也想了解了解这部电影真实的情况,那么《决战中途岛》到底是什么故事改编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
决战中途岛是根据着名的海战“中途岛战役”改编而来,这场战役在历史上的的确确发生过,而且还是二战几大着名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异常的激烈,日本方的失败和美国方的胜利对当时二战有着非凡的意义。
中途岛战役全过程
中途岛之战日军的歧途是引诱歼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并扩大外防御圈,使得日军消除雄霸东亚的障碍。有山本五十六制定计划是:先佯攻阿留申群岛,把美军航空母舰引开后占领中途岛,等美军回来救援时再歼灭他们。
情报战斗
美军一条驱逐舰在澳大利亚击沉一艘日本潜艇。并打捞上日军战术密码本。美国情报专家注意到,AF这个代号经常出现于东京和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密报上。美军后来怀疑是中途岛,故意让中途岛守备部队打出一张“中途岛缺乏淡水”的报告。不一会便接到信号:“AF缺乏淡水,进攻部队务必携带淡水”的日军电报。
AF就是中途岛!美军开始往中途岛运送大炮和防御工事材料进行备战。
日军的企图是编成六支战斗部队:
1、三条战列舰和一瘦航空母舰组成主力舰队,任务是在航空母舰部队支援下歼灭美国海军;
2、赤成号、加贺号、苍龙号和飞龙号四条航母组成航母编队;
3、中途岛进攻部队五万人,登陆中途岛;
4、北方舰队和潜艇,牵制美军在北方作战。
5、南洋24航空队144架飞机,担任支援任务。
6、潜艇先遣队,用于战前收集情报。
开战
六月三日,日本航空兵空袭阿留申群岛,但美军早已撤离。美国航母秘密向中途岛以南集结。
日军舰队到达攻击阵地后,南云中一命令飞机起飞轰炸中途岛。可是效果不明显,因为美军飞机早已离开。有必要进行的第二波轰炸。此时日本侦察机报告说是发现美国航空母舰部队。慌得南云命令飞机改装鱼雷。此时斯普鲁恩斯命令美军鱼雷攻击机起飞攻击。日军零试飞机迎战。由于日军飞机性能比美军飞机强,第一波美军飞机全被击落。第二批美军轰炸机26架起飞迎战,被击落20架
正当日军得意洋洋回去加油时,美军飞机突然攻击,转眼间日本航空母舰甲板大火,飞机连环爆炸,不久三条航母沉没。
南云仍以最后一条航母攻击美军航空母舰,把美军约克顿号击伤。当天晚上78架美军轰炸机把苍龙号击沉。第二天,约克顿号被日本潜艇击沉。
中途岛之战日军损失大量航空母舰,三分之二舰艇沉没。从此日本元气大伤,再也没有力量进行攻击,美军夺取战略主动权。此战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