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湘江电影主题词
A. 血战湘江观后感,如何评价
在“学习强国”平台上观看了《血战湘江》后,心情非常激动,那悲壮的画面在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
“如果中国革命的胜利,要用我们的鲜血才能筑成,那我们必须英勇献身”、“誓死保卫党中央过过江”,红三军团长和红军战士的话时时萦绕在耳旁,革命者不怕流血牺牲,以大无畏、昂扬向上的革命精神给我以震撼和鼓舞。
该片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组织创作拍摄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影片以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不屈不饶的光辉形象,生动表现了红军34师官兵前仆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
通过观看这部影片,使我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教育,影片把我带入到战争场面,声光特效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影片中一个个红军战士指战员流血牺牲使我感慨万千,他们的视死如归的气概,他们对革命坚定不移的信念,让我万分敬佩。
而今我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更加珍惜,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我们要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革命先辈是我们的民族脊梁,正因为有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精神,才有我们今天的立国之本,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永远值得每个中国人敬仰。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不忘革命先辈的初衷,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长征的革命精神不但没有过时,更是我们现阶段实现中国梦,建设更加繁荣富强祖国不竭的动力。
虽然我们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不能忘记革命的初心,依然要学习长征精神,在改革开放新的征程中发扬不惧挑战和革命的大无畏精神继续前进。为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参与者、奋斗者、开拓者。
(1)红色湘江电影主题词扩展阅读:
观后感重在“感”。不少学生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要联系实际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B. 红色主题诗词有哪些
综述:
1、《沁园春·雪》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七律·长征》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4、念奴娇 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C. 湘江北去观后感500字高一
湘江北去观后感
湘江北去观后感(一):
《湘江北去》观后感
在学校组织的看电影活动中,《湘江北去》让我收到了很大的震撼,本片讲的是毛泽东等人处在最低谷的时期,身为读书人却不得不被下放到社会的最低层,令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毛先生与那几个孩子之间的互动,他本是对中国教育心灰意冷的人,却被那几个孩子深深感动,不是没有挣扎过的,他胸口中怀揣的所谓“禁书”,终是抵但是内心对孩子的忧虑,对国家的职责。演员并不流利的湖南话,让我不觉有些郁闷,甚至觉得有种毁掉片子的感觉。但是听久了,却又一种奇异的熟悉感,或许我们会对这个性的腔调进行调笑,但我们心中绝不会减少对伟人的崇敬之情,他们即使处在人生的最低端,也绝不会轻言放下,他们不断用自己的力量,在小小的岗位上奋斗着,我看到那些活在语文课本中的大文豪们,放下了笔杆子,拿起了锄头,端起了铁钳,他们的身上穿的不是光鲜亮丽的长衫,而是破旧不堪的短褂;他们不在明亮的教室里谈天论地,却屈尊于火炉炼钢的煤灰中。但他们依然在战斗,依然不灭身体里沸腾的热血。
是的,他们依然在战斗。他们拥有最坚强的意志,怀揣最伟大的梦想,带着最科学的理论,他们怎样会,怎样可能不成功呢?一片湘江,浩浩汤汤,站在这样雄壮的景色面前,谁能无所动容,那些立在岸头,挥毫天下的诗人们,用鲜血和精神书写了这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般豪情,这般自负,这群睥睨天下的文生,硬生生的打出了一条红色湘江路。[由www.DuanMeiWen.Com整理]
为孩子们讲解的中国国情仍历历在耳,那些忧国忧民的箴言,那一双双渴求的双眼,“先生,我们何以救国家”是啊,我们何以保家卫国,我们的先辈们研究了一代又一代,竟被一小儿稚语塞的哑口无言。这样看来那些鲜血,那些牺牲到显得毫不足惜了!但又能怎样样呢?强大的封建势力,压的激进分子寸步难行,他们苦苦挣扎,却没有出路。庆幸的是中国还有救,孩子们还是那么勇敢,说实话,当我看到那位浑身素缟的孩子将地图藏进自己身上时,我有一瞬间的惊愕,不是没想过的,当东西被搜出来之后,那个孩子又会被怎样惩罚呢?他还那么小,家中的亲人又去世,那个小小的身板,怎样能够承受的下这么多的苦难,只正因他处在那样一个时期?他坚信自己的老师,他们的眼里有些期望和不灭的挣扎,那是新中国未来的灯火,为了更好的将来他们不放下一切的期望。他们发奋奋斗下去,不论自己的力量有多么微小!
反观我们,生活在他们无法想象的年代,拥有他们无法想象的一切。明亮的教室没有改变什么,先进的设备也没有改变什么,甚至,我们更差了!这是为了纪念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电影,但我却不想过分强调那时那些鲜明的人物们,他们无疑是任何时代的主角。那些与我们相同的学生们才跟让我感到心惊,我们是如此的不一样又是如此的相同。我渴望追随他们的足迹,一畅我们心中的湘江。搞笑说说
湘江北去观后感(二):
湘江北去观后感
旧城拆了,带走了往日的苦痛,无尽的怀念与欢欣随着新楼一齐膨胀,往昔的艰辛成就了今日的安宁。是谁将苦痛带离?是谁将幸福赐予天地?当一颗心飘过一张纸欣然卸下自己的壮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看见的应当珍视,也应当认真想想该怎样赋予这一颗颗脆弱的心更多自信而不是悲吟。人生豪迈
在青春的变幻中,流经了多少事?飘过了多少人?(lz13)当岁月和美丽已成风尘中的叹息,他们感伤的眼里,也许依旧有旧时的泪痕。然而,那坚定的信念的目光依然清晰。在走失的年华,迷离的光影里,信念亦如往复的星辰依旧闪亮于天际。
北大的莘莘学子,中华的有志青年就是那一脉涌动着的热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就是那涌动着的心脏。南湖的航船引领中华走向光明。有多少人为革命而献身,我们却以真的记不起,彼此清晰的容颜,只在记忆里,连同那些年少的心事。都因这一次次的剧变湮没在青春的过往里,在岁月的裹扶只,天各一方,两两相忘,也许共升天堂。然而,我知道这一颗颗年轻的心,没有后悔而是自豪,正因伟大的新中国是他们的骄傲。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光辉华夏?我知道,那是他们心中的中华,是英雄心中的中华。
多少次的摸索,多少次的争执。陶斯咏说过,道不一样,不与为谋;道不一样,却依然能够是朋友。是的,道不一样,目标同,都是为了祖国不再受蹂躏,都是为了祖国从此傲然屹立!
湘江北去,激情难逝,开天辟地,谁为英雄?伟大领袖毛泽东,是他领导人们湿润了中国干涸的视线,冷硬的心痂。是你让我坚信,有梦想,才有太阳!你从湘江来,流向五湖四海,点点星星之火营救中国。
烈士的鲜血融化千年寒冰,烈士的鲜血催开天山雪莲,带九州共享胜利,共迎晨曦。
是信念让他们有了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有了一种圆润而不逆耳的音响,一种不再理会哄闹的微笑有了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这便是成长,是成熟。
时光流逝但精神永存;时光流逝,但激情永存;时光流逝,但党的光辉永存。让我们铭记那一颗颗心,铭记那一次次失败与胜利,让我们用心聆听过往,体悟真情,触摸生命的激情,高喊:“共产党万岁!中国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