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电影 » 哪些影片新现实主义电影

哪些影片新现实主义电影

发布时间: 2022-12-26 15:17:49

‘壹’ 新现实主义什么时候开始的

表现现实生活
二战后的意大利社会出现很多问题,面对战争带给人民的创伤,一部分电影工作者选择直面社会现实,带着摄影机来到大街上,来到普通人身边,拍摄反映社会现实的影片。

1945 年,罗西里尼导演的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将拍摄地点搬到大街上,以人民群众反抗运动为题材,利用非职业演员与自然的光影条件,将电影的戏剧性与现实的纪实性相结合,表现出一种记录式的真实性,创造了一种新艺术风格;这部影片由于表现了真实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受到了意大利观众的喜爱,这激励了很多电影工作者走上街头,用摄影机表现当下所见、当下所感。

此后,新现实主义迅速发展,意大利电影产业在经历了战前长时间的低迷得以复苏。到了1954 年,意大利电影的年产量达到了 200 部影片。

然而,短暂的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意大利电影产业危机。随着战后经济的复苏,中产阶级的兴起,新现实主义所表现的赤裸裸的直白的现实已经逐渐远离他们的生活,不能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此时的观众需要更加深层次的表现内心、表现城市中现代人生活的电影艺术,他们需要的不再是“朴实”的悲惨,而是古典的浪漫。

发展阶段
1942年到1945年,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准备时期。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写实主义倾向的电影和文学作品,电影有维斯康蒂的《沉沦》(1942),德·西卡的《孩子们注视着我们》、勃拉塞蒂的《云中四部曲》等。《沉沦》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影片真实的再现了意大利战后社会破败的景象和人们贫困痛苦的生活。

1945年到1950年,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电影主题主要是对二战期间反法西斯斗争和战后社会问题的真实描述,带有社会批判意向,是典型的新现实主义电影风格。代表作品有罗西里尼导演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年)、维斯康蒂导演的《大地在波动》(1947年)、德·西卡导演的《偷自行车的人》(1948年)、桑蒂斯导演的《罗马11时》(1952年)。

其中《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真实的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抵抗组织和人民的斗争和生活;拍摄手法和传统的截然不同,体现出真实性。《大地在波动》描绘了西西里岛上的一个小渔村的村民的生活艰难,但却心甘情愿的受人剥削,其中有一个渔民无法忍受剥削而奋起反抗,结果败给了沉默的大多数,为了活下去只有继续回到之前被剥削的生活。《偷自行车的人》是新现实主义代表之作,描绘了城市中失业工人的艰难生活,其中描绘的一对父子成为电影史上令人难忘的动人瞬间。

1950年到1956年,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逐渐走向衰落的阶段。1956年,德·西卡和柴伐梯尼合作的影片《屋顶》上映后,宣告新现实主义作为一个电影创作运动宣告结束。

‘贰’ 什么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是指20世纪40年代在意大利开始的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对世界电影美学及电影拍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成为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现象。

意大利杰出的电影艺术家,从漫长的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下,从战后的碎砖瓦砾中站立起来,他们想尽办法筹措资金和胶片来拍摄影片。他们就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电影艺术家们一样,不顾忌传统,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美学特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的形成受到了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不仅源自本土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其它国家艺术思潮的侵蚀。

首先,意大利自身的艺术传统不容忽视。从但丁、薄伽丘和文艺复兴三杰到巴洛克时期的卡拉瓦乔、卡诺瓦;再到十九世纪后期维尔加,以及接受了其思想的马斯卡尼、普契尼等歌剧家,现实主义在意大利拥有极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根基。

其次,三十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导演也对新现实主义的创作者们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德·西卡和罗西里尼都曾公开表达过对雷内·克莱尔的敬仰;维斯康蒂给让·雷诺阿的短片《乡间一日》(Partie de campagne, 1936)做过助理。

安东尼奥尼也曾在马塞尔·卡内《夜间来客》(Les Visiteurs Soir, 1942)的片场担任过职务;翁贝托·巴巴罗更是在评论中将维斯康蒂的《沉沦》同《雾码头》(Le Quai des Brumes, 1938)相提并论。

‘叁’ 有哪位高手知道哪些片子是现代主义电影

新的片子就不是现代主义的了,变成后现代了.
标志着西方电影中现代主义的再次兴起的,是以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为开端的现代主义电影.伯格曼、安东尼奥尼、费里尼、戈达尔、特吕弗和雷乃等人的作品中的内容和形式特点为现代主义的基本属性。
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第七封印》(1956)、《野草莓》(1957)
法国新浪潮导演
戈达尔的《精疲力尽》前曾译《喘息》、特吕弗的《四百下》、雷乃的《广岛之恋》
意大利的一些电影现代主义者如米·安东尼奥尼和费德里科·费里尼
费德里科·费里尼1952处女作《白酋长》1953年,他执导的《牛犊》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银狮奖。1954年,他负责拍摄的故事片《路》首次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此片确立了他在电影界的地位。后来,1957年的《卡布里之夜》、1963年的《八个半》、1973年的《我记得》都获得过奥斯卡奖
米·安东尼奥尼
代 表 作:“人类感情三部曲”:《奇遇》、《夜》、《蚀》、《放大》(又名:春光外泻)、《中国》、《云上的日子》、《红色沙漠》
“后新现实主义时代”的电影导演帕索里尼
《软奶酪》
晚期的“生命三部曲”《十日谈》、《坎持伯雷故事集》、《天方夜谭》

‘肆’ 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片,大家可以给小编分享一下吗

第一部电影,紫日,豆瓣评分8.3,该片以二战末期为背景,讲述三个不同国籍的青年在经历了重大的生死考验后,如何从敌对变成朋友的故事。本片对派极少,而是以大量的电影语言和紧凑的情节来扣人心弦,而深刻的人物内心变化则是影片的重点所在。最震撼我的镜头就是主角和他母亲被绑在柱子上,被新兵炼胆,主角歇斯底里的怒吼,日本新兵从害怕到被责打后丧失心智,疯狂的把人刺成筛子似的鬼哭狼嚎,这一幕深深的刺痛了我,开,你们干什么?我们什么都没干呢,我们就是老百姓啊,。我们什么也没干呀,子看三你干什么呀,这是干么?你们你们有种人冲我来,冲我来。

‘伍’ 德西卡最重要的新现实主义影片

德西卡最重要的新现实主义影片是《偷自行车的人》。

维多里奥·德·西卡(Victorio de Sica,1902---1974),简称德·西卡,生于意大利弗罗齐诺内附近索拉。早年学过会计,后来迷上了戏剧,21岁起正式登台演出,并在近40部影片中扮演过角色,深受观众喜爱。

1971年,随着《芬齐·康蒂尼花园》的问世,德·西卡再度作为一名异常完美和才华横溢的导演重返影坛。影片深刻地描写了墨索里尼和法西斯分子上台初期一个犹太人家庭的社会悲剧,把异乎寻常的真实感与一种抒情的美结合在一起。该片荣获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德·西卡影片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社会或政治动荡对普通人命运的影响。

‘陆’ 具有现实主义的电影有哪些 经典的举几部

重要作品《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二战电影最大杰作,新现实主义的奠基作。《罗维雷将军》(General della Rovere)获得了第二十四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与朱赛普· 德·桑蒂斯、卢切诺·维斯康蒂、维托里奥·德·西卡同被誉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四大主将。
1948年的《偷自行车的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代表作,也是维托里奥享誉最隆的一部电影。故事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罗马,在百废待兴之际,男主角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张贴海报的工作,不料第一天上班便被人偷了他工作上必须的自行车,于是跟他的小孩子到处找车,最后无可奈何地下手偷了别人的自行车,却被逮个正着。本片是对战后意大利劳工阶级生活的深入研究,体现出一种自然风格。他在当时所具有的意义,从历史的观点来说是相当重要的。非职业演员的两父子演得十分生活化,好些场面令人感动得无话可说。除了节奏稍慢之外,本片在半个世纪之后欣赏仍然受得住考验。
还有《相见恨晚》以及中国的《秋菊打官司》等,均是经典的现实主义!

‘柒’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艺术主张、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主张:记录性可断定尽可能不侵蚀原有物质的全貌,在观众脑海中,将银幕现实的表象与真实的现实合二为一。实景拍摄,摄影机随人物在实际空间中运动,传统场面调度理论消失。更为电影化的真实空间形式得以表现,同时避免舞台观念的戏剧用光。

长镜头、景深镜头的运用每个镜头成为完整一段,体现创作者忠于自然的客观性,体现巴赞“摄影上严守空间的统一”观点。

代表人物及作品:

1.罗伯特·罗西里尼 :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德意志零年》 此三作被誉为"战争三部曲",标志着新现实主义进入全盛期,《意大利万岁》。

2.维斯坎迪:

《沉沦》、《大地在波动》、《受苦的人们》

3.德西卡:

《偷自行车的人》、《温别尔托·D》

4.德桑蒂斯:

《罗马十一时》

(7)哪些影片新现实主义电影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是指20世纪40年代在意大利开始的现实主义电影运动,意大利杰出的电影艺术家,从漫长的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下,从战后的碎砖瓦砾中站立起来,他们想尽办法筹措资金和胶片来拍摄影片。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彻底的美学革命,是继先锋电影运动后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意大利现实主义鲜明的美学特征,标志有声电影以来电影趋向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成就,改变西方与美国电影力量对比,并向传统戏剧电影挑战,创造更为电影的艺术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捌’ 当代的超现实主义电影有哪些

1.《安达鲁之犬》烂番茄新鲜度100%

提到迷幻电影,就不能忘了导演佐杜洛夫斯基的作品,《圣山》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杰作,充满了塔罗牌和炼金术的典故,看得人心醉神迷,是一场精神之旅。

一个笨重的人影带着两个穿得像玛丽莲·梦露的女人,不顾她们的社会身份,卸掉两人的妆,剪掉她们的头发。导演的观点很明确,就是摆脱社会标准和文化偏见,向大家呈现一部关于一个人的电影,这个人的名字叫小偷,他的神秘冒险更是有意思。

小偷被一个没有手脚的人发现躺在一堆泥巴垃圾里,两人走进小镇,看到人们在举行一种仪式,处决人类,只为了娱乐游客。

当镇上的人还在大规模活动时,小偷走进了一座神秘的红色塔里,遇到了炼金术师,他带着小偷走上了一条启蒙之路。

《圣山》通过音乐、人物和视觉效果,将人从典型的文化价值观中分离出来,给你灌下一大壶迷魂汤,沉浸在迷幻电影的世界里。

‘玖’ 四百下是新现实主义电影吗

是的。1959年法国导演特吕弗拍出了自己的处女作《四百下》,以此为代表的法国新浪潮运动轰轰烈烈地进入了大众视野。

在1958—1962的短短五年时间内,至少有200名电影导演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处女作。

作为世界电影的摇篮,从1895年,路易斯·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公开放映电影短片,直到新浪潮运动,法国再一次成为了全球电影人的目光聚集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墨索里尼被枪决示众,希特勒在绝望中选择了自杀。而新的世界秩序还没有立刻建立完成,于是一种消极的、信仰缺失的情绪在欧洲大陆的青少年群体中间蔓延。

‘拾’ 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何以成为新现实主义开山之作

正如二十世纪60年代的“现代情感三部曲”让安东尼奥尼声名鹊起一样,罗西里尼的“战争三部曲”也让其在二战后的意大利电影界名声大噪。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正是“战争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同时也被视为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在观看电影之前,首先应了解一个概念:不设防。

所谓 不设防城市就是战时没有军队防御和军事设施的城市 。

二战时的罗马就是这样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二战结束前夕,德军占领了罗马,并以保护古迹为名,宣布罗马为不设防城市: 即不允许意大利人在此城进行军备,以便德国任意控制。

而《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影片,讲述的正是 1943年至1944年之间,在意大利留下来的部分地下党员和普通民众一起,同占领了他们的国家并肆意妄为的德军英勇抗争的故事。

主角是一名地下反抗组织的领袖曼菲蒂,他的掩护身份是工程师,其他角色及事件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人物铺展开的。

在曼菲蒂被德军追捕期间,他的朋友弗朗西斯科和未婚妻皮娜为他提供了暂避之所及必要的帮助,另一位天主教神父唐·彼得罗则在曼菲蒂行动受限时作为曼菲蒂与其他游击队员的中间联系人。

最终,在与德军的对抗中,皮娜、曼菲蒂、神父都英勇的牺牲了。

这样的故事情节放在今天来看,可能会比较老套,尤其是我们看过很多抗战题材的影视剧后,更觉得这部影片无趣且画质粗糙。

但就是这样一部影片,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新现实主义。

简单的概括就是: 新现实主义是现代主义思潮在反法西斯过程中逐渐孕育出来的产物。新现实主义电影主要指1945年~1951年崛起的意大利电影。

二十世纪30~40年代的意大利电影主要有两种类型:浪漫情节剧和喜剧片, 消遣娱乐是当时意大利电影的常态。 这与当时的意大利政府为了应对经济大萧条而大力扶持电影产业脱不了干系。

一位意大利作家在1930年抱怨道:“为什么这里没有诞生那种由伟大的法西斯革命所启发的电影?”

的确,消遣电影长期以来遮蔽了很多现实问题,尤其是在那个政局动荡的年代。

在政策的支持下自由发展的意大利电影,促使了一些年轻的、有思想的导演的加入,而这些受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影响的年青一代,开始主张回归传统的意大利地区的自然主义。

同时评论家们也号召导演们 用电影表现普通人实际生活环境中的困苦。 而这些富有使命感的评论家后来有很多都亲自拿起摄影机当起了导演。

于是,当1945年战争结束,意大利的春天到来,各行各业的人都渴望打破旧的方式时,作为一股 文化复兴和社会变革力量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崛起了 。

那位意大利作家所期盼的电影由此诞生。

1945年战争刚刚结束,《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便投入拍摄。事实上,剧本在战争期间已经开始构思了。

但是由于战争的影响,罗马这座历史与艺术之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曾经一度繁荣的意大利电影工业也受到了重挫,位于罗马郊区的电影城也遭到了破坏。

没有经济支撑,没有完善的设施,没有大型的摄影棚,罗西里尼在拍摄之初便遇到了重重困难,就连拍摄用的胶片都是在黑市上买到的。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逼迫下,导演们纷纷扛起摄像机走上了街头,用最真实的影像记录下战后意大利普通民众的悲惨生活。

实景拍摄,是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

所以,你能在《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影片中看到如纪录片风格一般的场景。

为了能更真实、客观的反映现实,也或许因为找不到更多专业的演员,这部影片除了几位主角以外,其他全部是非专业演员出演。

这些非专业演员,都是曾经饱受战争之苦的普通民众 ,他们与纳粹的对抗经历还如同昨日一般历历在目。

所以,你能在《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影片中看到最真实的表演,这是不用刻意表演就能展现出来的真实的表情。

并且你会发现,这部影片很少使用特写镜头,这是由于设施的不完善,使得拍出来的影像粗糙、有颗粒感,特写镜头会更加使影片显得不够精致。

所以导演尽量多的用了 中景和远景 ,这也正是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一个特点。

并且很多场景都是外景,部分内景则是罗西里尼在地下室搭建的摄影棚。

而恰恰是这种粗糙的、具有粒子感的影像,使得影片具有一种 新闻片的风格 。

随着1948年意大利之春的结束,国家经济形势出现好转,人民的生活也日趋稳定,人们对这种审视和批判现实意义的影片不再给更多的关注,又转而追捧娱乐性强的好莱坞风格的影片。

于是,新现实主义运动的势头也随之越来越弱。

这之后,新现实主义电影慢慢退化、演变出各种类型,安东尼奥尼便是在新现实主义运动后逐渐成长起来的艺术电影的代表。

《世界电影史》对《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中皮娜之死做过深度解析,以此来说明新现实主义对战争时期的批判性审视。

皮娜是主角曼菲蒂的朋友弗朗西斯科的未婚妻,她与曼菲蒂的交集仅仅是为他提供了躲避的地方。

如果说皮娜是本部影片的女主角,那么你有见过女主角在影片进行到一大半时突然牺牲的吗?如果说皮娜不是女主角,但是除了她,还有哪个女人的戏份及其存在的意义能够与之匹敌的?

更何况,扮演皮娜的演员还是为数不多的职业演员。

在其未婚夫弗朗西斯科为了掩护主角曼菲蒂逃离而被德军抓捕时,皮娜挣脱了德军的阻拦追了上去,她一个人奔跑在大街上,一边喊着未婚夫的名字,一边情绪激动的追赶汽车。于是,不幸发生了:皮娜中枪倒地。

这一幕应该是影片进行到此最让人动容的地方。

虽然影片一开始便营造出悬疑的气氛,但也不乏幽默的喜剧细节, 直到我们目睹了作为普通民众的皮娜因为战争而丢失了性命,我们才意识到这场可怕的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痛苦与灾难!

或许我们会觉得皮娜太傻,丈夫被捕,她追上去又有何意义?到最后还不是白白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在这里,皮娜已经不再是单单一个人了,她代表的是整个饱受战争摧残的普通民众,她的激烈的反抗正是被侵占的罗马的反抗。

罗西里尼的这种处理手法被后来的战争题材电影纷纷效仿。

而结尾的一个场景:以马尔切洛为代表的小孩们亲眼目睹了神父的英勇牺牲后,他们垂着头,默默的沿着街道返回罗马这座城市,这一场景被赋予了罗马的光明未来与希望。

新现实主义没有任何宣言或计划,它只是一种对更强烈的现实主义的诉求,以及对当代题材和工人阶级生活的强调。

罗西里尼曾说:“对我来说,新现实主义最重要的是从道德立场去看世界,然后才是美学。其开端是道德。”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上映后, 罗西里尼说:“当时情形即是如此”(this is the way things are!)

而这句话后来即成为新现实主义运动的座右铭!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755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720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715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452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445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1092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371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797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837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