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京保卫战最新电影
⑴ 南京保卫战有电影版的吗
有,《南京,南京》,
⑵ 南京保卫战电影删了些什么
被删的《南京!南京!》70分钟内容包括:
1、暴力
导演陆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影片其实还有近20分钟表现日本人残暴的镜头。例如,日本人闯进难民营,高圆圆抱着小孩躲在阁楼里,但日本兵还是发现了她,开始往阁楼里扫射,小孩子的头被击中,血液喷在高圆圆的身上。此外,影片还有大量死伤军人的镜头,高圆圆呈现出完全崩溃的状态。
2、裸露
除了暴力,《南京》还删掉大量慰安妇镜头。不仅有死去的慰安妇全裸的镜头,还有在慰安所中日本军人强奸慰安妇的镜头。实际上,导演陆川并没有一味地表现日本人兽性,而是站在人性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有一个被删的镜头就是,还是处男的角川,赤裸地躺在他想娶为妻子的慰安妇百合子的怀里,像一个孩子。
3、情感
原来的剧本中刘烨饰演的陆剑雄与高圆圆饰演的姜淑云有一段感情戏,并且贯穿全片。但在拍摄过程中,拍着拍着就拍不下去了,因为刚刚还在拍活埋的镜头,接下来又拍软绵绵的情感戏,大家都不能接受。
于是剧情几经修改,最后变成陆剑雄在前四十分钟就死去,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本来,陆剑雄将出现在避难营中与姜老师相遇的,到最后还是被日军抓走,并且留下了自己的身份编号。而后来大量被屠杀的军人身份编号章被华小姐汇集,成为了大屠杀的见证。这些都被删掉。
4、台词
许多观众在看完《南京》后,都表示范伟饰演的唐先生死得有些突兀。影片中,唐先生本来可以走,但他却将生的机会留给了自己的同事,但为什么就一定要被日本人枪杀呢?陆川表示,在这段叙事中,唐先生的死原来是有铺垫的。
当时日本人对唐先生说:“活着不是挺好吗?”唐先生回答说:“我留下来是为了救自己。”实际上,日本人的潜台词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唐先生留下来就是死。不过后来这两句台词被删掉。
5个小时剪辑了一年
对于被删镜头,陆川表示,《南京!南京!》原本有近5个小时,但是因为片长的关系,最后剪辑了近1年的时间,变成了现在的2小时15分钟。对于被删减镜头,陆川坦言,其余的都能接受,只有唐先生的台词是最大遗憾。
“例如,在剧本中,角川和百合子的感情戏是有一条线索的,但考虑到中日两方戏份的平衡问题,以及尺度问题,被剪掉一些,我是完全理解的,而且这些剪掉的镜头也没有影响到剧情的发展。至于高圆圆和刘烨的戏份被删,则是迫于片长的压力,演员们也都表示理解。”
陆川表示,只有唐先生的台词被删,让自己有些遗憾,“没了日本人说的这句话,唐先生的死变得有些不合逻辑,我也不清楚为什么这句话没有通过。”
⑶ 关于电影《南京!南京!》的疑问
坐在星美的电影院里,我承认,我遭受到一场心灵的杀戮。
虽然在周四的晚上,但仍然有接近五成的上座率。说明大家对这部电影的关注度,确实很高。
虽然观看的过程中,有哭泣,有叹息,有愤怒,有最后字幕时对于至今活着的小豆子表达了欣慰的掌声,但我仍然难以掩盖自己的愤怒。
这是一部被认为有着某种精神特质的电影作品。
也被认为是今年以来最重要的电影之一。
关于它,有太多的形容词和修饰语:充满诚意,记录中国人的抵抗,寻找日本人的角度,最棒的中国标签的特技……
但是,我要说,我看到的,与听到的,似乎是两条难以相交的平行线。
我没有看到抵抗。我只看到了死亡。
去看这部电影之前,我被打动的原因,就是因为陆川的话。因为他要记录一段中国人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抵抗史。
但是,很遗憾,我没有看到抵抗——如果那短短的几分钟的巷战算是抵抗的话,我无语。我只看到了死亡:成百上千人的死亡,被机枪扫射,被赶进长江,被关押后浇上汽油扔进手雷,那个看起来英勇赴死的刘烨,完全是具有讽刺意味的苍白“英雄形象”。
那六七个日本兵,就可以把满满一屋子数百上千的人俘获,要知道一人咬他们一口都不够分的。
几乎没有一次抵抗是成功的,是有成效的。这就是抵抗吗?
我没有看到谴责。我只看到了歌颂。
用长长的篇幅,记录征服者的庆典,让我有把银幕撕碎的冲动。在此,也许陆川本人的原话更具有说服力:
那场祭祀舞蹈,可以说我有一个特别巨大的欲望想把这舞蹈拍出来,但为什么想拍这个舞蹈,我觉得这事有特别大的意义在里面,这个意义会让我睡不着觉……就觉得这件事做得特别值得。我们必须把这段鼓和这段祭祀带到所有中国人面前。因为这种威胁,这种被征服的威胁从来就没有消失过,而且人家一直在那儿继承着呢。他们可能不冲中国,就随时的。现在让我们汉族,或让我们中国人拿出一段震慑人心的代代相承的文化的东西,我觉得已经没了,我们就剩秧歌了,我们真正的东西在哪儿呢?战争的本质说到底是精神的折磨,它是一种文化在你的废墟上舞蹈。
中国的文化只剩下秧歌,日本的文化就是震憾人心的精神。所以这种真正的精神这种文化,是有资格在你被征服和损毁的废墟上舞蹈的!
杀戮者的本质,是残暴和兽性,那是应该被谴责的继承,而不是歌颂的膜拜。
一段杀戮的文化,也值得如此的歌颂?这是什么样的奴性心理?
也因为这种歌颂的心态,所以“南京!南京!”这个当时在日本以战胜国姿态传播的闪电战胜利口号,才成为陆川这部重要电影作品的篇名《南京!南京!》?
我没有看到正常的日本兵。我只看到了异常的陆川导演。
一个有人性的日本兵的视角,能代替侵华战争中那些日本兵灭绝人性的群体行为?
一个虚构出来的自杀的角川,能够代表一个永远不肯承认自己罪行的民族?如果他们都是有人性的,那为何迄今为止出来忏悔的侵华老兵屈指可数?
如果他们是有人性的,那么活活地剖开孕妇的肚子取出婴儿把玩的都是谁?那些英国和美国记者记录的图片影像中刺刀上的中国孩子,又是谁?那三十万惨死的灵魂,又都缘于哪个魔鬼的双手?
陆川也许自己很喜欢吹蒲公英,所以在一张惨烈的画卷之后,他简单地表达了未来的美好,可是,生的种子,不是在被一个良心发现的日本人放生之后种下的,是应该对历史的永远铭记和对彼岸的时时警惕,同时自己不断强大壮大,才能生长的。
我没有看到爱国情。我只看到了功利心。
一部挂着爱国旗号的电影,巧妙地用了多个片断、多个场景来记录慰安妇与士兵的“兽与欲”,那些不断穿插于故事中间的强奸、多次闪现的完全的赤裸、多次直接呈现于镜头之下乳房……
为何用四五个段落、总长超过五分钟的时间来表现日本人强奸中国女同胞?
用一个日本慰安妇以及无数慰安妇的声音、动作、画面,是为了要衬托出一个有良知的日本人,是他的思考,还是他动了情?
是因为剧情的需要?还是因为票房、话题的需要?
在这部影片中,大腿、乳房、全裸、慰安画面竟然上升到如此重要的地位,令人发指!
在第一天的首映之后,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媒体反映:友好媒体继续歌功颂德,中立媒体客观报道,恶意媒体负面连牍,但至少都无法避免地记录到相同的事情——观众感受殊议,争议很大。。
观众不是傻子。
有时候,贩卖爱国热情换取财富,有投机取巧的可能。但是,在“南京大屠杀”的题材上,中国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你在记录什么,你在歌颂什么,你在表达什么,在公众的聚光灯下,你无可遁形。
所以,在影院你能听到带着愤怒情绪的叹息,也能听到“XX神经病”的责骂,还有更深了解导演诉求目的的人,会直斥为“功利心太强”,或者称之为“想拿奖想疯了”。
我想,日本人应该会感谢陆川的宽容。
所以,靖国神社是依然可以去拜的,既然南京屠城之后的胜利庆典都可以在中国得到如此淋漓尽致的表现。
所以,屠杀也是应该的,因为有中国兵,因为有抵抗的存在。
所以,不承认南京大屠杀也是可以的,《南京!南京!》里面没有任何数据去记录日本人所犯下的罪行。
如果,这部影片成为惟一一部表现南京大屠杀而终于在日本公映的先例,我不知道,中国人是应该为之骄傲,还是为之愤怒。
1937年,南京大屠杀成为中国人的国难国耻;2009年,《南京!南京!》让中国电影有新国耻的感觉!
是以为记!是以为祭!是以为忌!
⑷ 八佰:为什么他们要抱着手榴弹跳下去呢为什么不把手榴弹直接扔下去呢
历史上八百壮士中没有抱着手榴弹往下跳的。这个问题,史界早就给予拆穿了!因为这样杜撰出来的假的历史故事很感人很煽情。
电影中抱着手榴弹跳下去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主要当时并不是为了战术目的,就是为了壮烈赴死。类似情况还发生在南京保卫战,光华门城门洞,也有战士绑着手榴弹跳下去同归于尽。
从电影节奏角度讲,四行仓库防御战的高潮是陈书生拿着手榴弹跳下的那一刻开始的。比起直接将手榴弹扔下,抱着手榴弹跳下带来的冲击更大。决死的士兵的气概能大大震撼坐在电影院中的观众。不仅能够带来可以震慑人心的效果,更能够让观影者从内心中产生共鸣,对这些决意赴死的将士产生敬佩之情!
⑸ 关于狙击手的电影,不知道名字
《狩猎者》 最后是不是吧鬼子的汽车全炸了?
⑹ 求: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等22次会战电影
南京保卫战:《南京、南京》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xOu-RK1gLY/
徐州会战:《血战台儿庄》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c5NTkzNzY=.html
长德会战:《喋血孤城》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5NTU0ODc2.html
桂南会战:《血战昆仑关》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yOTAxNDk2.html
反映正面抗战的电影不多,看过的就这些,请楼主参考。
⑺ 南京!南京!
这几天疫情在家闲的无事,便看了许多电影。有这样一部影片,全程黑白,对话很少,但全片扣人心弦,这部片子叫做《南京!南京!》
“历史背景”
1937年11月,随着血战三月的淞沪血战结束,上海最终沦陷。在讨论南京防卫问题时,绝大部分将主张放弃南京。李宗仁当时表示,南京从战术上讲,是个绝地:“敌人可以三面合围,而北面又阻于长江,无路可退。”
但南京是国之首都,不防守,何以向国民交代?
大战一触即发。1937年11月27日,担任南京卫戍司令的唐生智召开中外记者会,并强硬表示:“本人奉命保卫南京,至少有两件事有把握:第一,即本人及所属部队誓与南京共存亡,不惜牺牲于南京保卫战中;第二,此种牺牲定将使敌人付出莫大之代价。”
尽管爱国热情高涨,但唐生智的实际行动与能力,却与这场首都保卫战最高军事长官的身份,严重失称。
12月5日,南京保卫战打响后,15万国军将士们在南京城外奋勇杀敌,日寇连续作战四天,付出惨重伤亡后,才推进到南京城下。
当时,唐生智下了两个命令,一个是命令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
为了表示背水一战,绝不放弃,唐生智还命令:各部队将长江沿岸的所有船只全部收缴,并命令部分军队负责把守江岸挹江门,以防止有部队和散兵私自后撤、北渡长江,以表示将与南京共存亡。
战局逐渐告急,12 月 11 日晚,在得知南京复廓防线即将被突破时,蒋介石两次致电唐生智,指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之要旨也。”
但12月 12 日,唐生智又收到蒋介石来电:“经此激战后,若敌不敢猛攻,则只要我城中无恙,我军仍以在京持久坚守为要。当不惜任何牺牲,以提高我国家与军队之地位与声誉,亦惟我革命转败为胜唯一之枢纽。”
12月12日,随着日军开始突入各个城门,唐生智慌乱不已——12月12日下午5时,唐生智在匆忙中,召集南京守军各军长、师长,开了个仅仅20分钟的短会,并宣读了蒋介石关于“可相机撤退”的来电,并下达全军撤退的书面命令——“卫戍作命特字第一号”,指令各部队进行突围。
但如何突围?
唐生智心中压根没有想法。他先是指令剩余的十几万大军:“大部突围,一部渡江”;然后又口头宣布“大部渡江,一部突围”。命令前后颠倒、完全混乱。
主将没有主心骨,各支守军的军长、师长们也乱了,不知道咋办。此前一直有序抗战的国军,由此开始大溃败。
大批南京城内的守军和市民,当时纷纷往下关码头撤退,但长江边的大型渡船,却早已被计划“破釜沉舟”的唐生智下令撤走,参加过南京保卫战的国军将领宋希濂后来回忆:
“下关浦口间原有两艘渡轮,每次可载七八百人,往返一次约需时45分钟。那时下午5时就天黑了,早晨要到7时才天亮,即夜间有整整14个小时可以航行。如果卫戍司令长官部的运输机关能确实掌握这两艘渡轮,则至少可以运送3万人过江,然而,他们却让这两艘渡轮开往汉口去了。留存在下关江边的,只是几艘小火轮和两三百只民船,要过江的人太多,船只却太少,各部队为抢船甚至发生枪战。”
由于大部分官兵无船可乘,将士们只好拆取附近的门板,制造木筏渡江,很多人抓着一些木板、树枝,试图游过近2000米宽的长江,但由于冬季,江水冰冷刺骨,很多士兵都在中途溺死。
12月13日,日军分几路攻入南京城中,并开始沿马路屠杀逃跑的中国军民;13日上午10时,日军开始围堵被围困在长江边上、无法渡江的中国溃军。
13日下午2时许,日本海军也突破了最后的江防,到达南京下关,并疯狂扫射正在渡江的中国军民。
大屠杀开始了。
当时,15万南京守城部队中:有1万多人在战斗中阵亡;另有3万多人成功突围,或是渡江北撤;但剩余10万多人,则彻底崩溃逃亡,几乎尽数被俘虏,最终被日军残忍屠杀。
对于这支此前一日还在殊死抵抗、奋勇抗战的国军,转眼间却乖乖束手投降,日军第 16 师团长中岛今朝吾,也感觉非常诧异,他在1937年 12 月 13 日的日记中写道:
“(中国守军)是以 1000 人、5000 人、10000 人计的群体(自行投降),连武装都不能及时解除····他们己完全丧失了斗志,只是一群群地走来。”
“电影情节与历史”
电影开头,宋希濂部军官陆剑雄(刘烨饰)协同战友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他们运用残破的建筑作为工事,与路边伪装的坦克合力击倒了大片日军。但随着日军增援赶来,坦克被击毁,驾驶员全身着火跳下坦克后被击毙。
这个反击的情节也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
“ “12月9日一辆1号坦克半路熄火,但是车上两名战士不忍心丢掉坦克,便躲在坦克里伏击日军。
当时日军以为这是一辆被击毁的坦克,便没有检查,结果坦克上突然开始射击,瞬间扫倒十几个人。可是敌人也非常顽强,立刻散开,前铺后拥地向战车攻击。但好几次皆未得逞,因这一大队敌人仅有步兵武器,没有平射炮和山野炮,无法击毁战车。
就这样地战斗到黄昏以后,敌人仍无办法。这时弹药基本耗尽,两个战士商定弃车乘夜撤退。他俩离开战车不远,敌人突然以机枪迫击炮轰击,驾驶员不幸牺牲,车长用驳壳枪压制住敌人后幸运撤离。
几天后南京城墙被攻破失守,12月12日唐生智下达弃守南京的命令,所有军队在一片混乱中四散撤退。但是仅剩的第三连坦克兵们行驶到江边却发现没有船可以渡河。好不容易找到的小木船无法承受坦克的重量,只能载人通过。
无奈之下,三连为了不让武器落入日军之手,只好自行炸毁所有坦克(推测为三辆),然后乘船渡江。有四个战士不愿意走:“我们决定留在这里打日本鬼子,敌人已经到了面前,应该打了再说!”,便驾驶着一辆坦克趁着夜色返回南京。
13日中午,此时南京城里有几十名国军炮兵42团的残兵在撤离时遭到日军包围,正在殊死抵抗。三连最后返回南京的这辆1号坦克突然从半路杀出,加入到对日军的作战中,中国坦克上凶猛的火力打的日军抬不起头,成功掩护士兵撤退,之后边打边撤,傍晚退至国民司法大院时,因油料耗光、弹尽粮绝,最终坦克成员全部战死。真正做到了誓与南京共存亡 ” ”
电影中,在日军的火力压制下,最终少数残余的士兵不得不投降。等待他们的是屠杀。战败俘虏的国军士兵有的被当场处决,也有的在路边绞死。
陆剑雄,随行的小孩还有他的战友们被带到了汉中门等待处决。士兵们听到了城门外的枪声,纷纷坐下拒绝出城,因外他们知道外面迎接他们的是死亡。就在这时,陆剑雄一个人站起来,一步步向城门外缓慢的走去,眼神中充满了坚定,毅然赴死的宁静。孩子也爬起身跟了上去。
在刑场,陆剑雄把孩子揽在怀里,用手遮住了他的眼睛,随着枪响,大片人倒了下去。而孩子得益于他的保护,幸存了下来。
唯一尚有生机存留的,就是位于金陵女子学院的“安全区"。大量的难民涌到这里寻求救助。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拉贝、归国女教师姜淑云、金陵女子学院魏特琳女士,积极营救中国难民,用他们的勇敢和坚毅与日本人周旋,但兽性大发的日军早已虎视眈眈盯上了藏身于此的中国妇女。
于是舞女小江,虽然生存在社会的最底层,但在国家危难的时刻,为了拯救其他妇女,她坚定地站了出来,自愿被日军带走。
唐先生这样懦弱的知识分子,虽然对凶暴的日军小心应付,委曲求全,为了保护家人而出卖同胞,他为了获取日军的通行证,来到日军司令部,举报难民区内有中国士兵。
但在日军的搜查中,他的小女儿却被日军扔下了楼,他出卖同胞换来的通行证没给他和家人带来任何保护,他趴在窗户上失声痛哭。
日兵角川,在这场战争中,作为占领者,在日军对中国人的杀戮中,他从一个士兵变成一个麻木的机器,没有灵魂的人是可悲的,他活在空虚和罪恶之中,逐渐走向崩溃。最后,他在痛苦的折磨中把枪口对准了自己 。
“影评”
陆川在拍摄影片之前阅读了大量的日军日记,发现大部分日军并非想象的那种青面獠牙的野兽形象,大多数参与这场战争的日本人的日记里写的是很小的事情,比如抢了一只猪,挖了一些山药,准备做一顿饭,而他们正是进南京城的那支队伍。这些日记让陆川明白了南京大屠杀的可怕之处不是一群野兽干了野兽该干的事情,而是一群正常人干了野兽干的事情。所以陆川在这部电影里为“禽兽”还原为人,用电影告诉观众日本军人的真实状态 。
日本人角川更是《南京!南京!》贯穿始终、着墨最多、最立体丰富的第一主角。角川在影片中表现了人性善良的一面,他不仅对战争有反思,还最后释放了两个中国俘虏,并自杀。角川的视线使得《南京!南京》成为一部风格大胆的作品。
本文转自我的博客: winstonblog.ink
⑻ 南京大屠杀简介
南京大屠杀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学术界认为开始于12月5日 )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南京大屠sha (1982)》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rleZtiwh0G__YFISOmqGuw
本片1982年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出品。纪录片通过丰富翔实的资料,真实地记录了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制造的屠杀30多万人的大屠杀惨案这一历史事实,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野蛮残暴的凶恶本质。
⑼ 反映南京大屠杀或南京保卫战的影视剧有哪些
《南京大屠杀》、《金陵十三钗》、《南京!南京!》、《四十九日·祭》、《南京1937》。
1、《南京大屠杀》
是由吴子牛执导,秦汉、刘若英等主演的历史战争影片,由龙祥电影制作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子公司及中国电影共同摄制。该片以1937年发生于中国南京的战事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中日结合的家庭在南京大屠杀中的遭遇。
2、《金陵十三钗》。
电影的故事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1937年被日军侵占的中国南京,在一个教堂里互不相识的人们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3、《南京!南京!》。
影片通过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国士兵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4、《四十九日·祭》。
该剧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金陵十三钗》,讲述了1937年南京被日军攻占前后,在接下来的四十九日内发生的人间惨剧,反映了绝境中的生命意义与人性救赎。
5、《南京1937》。
《南京1937》是由龙祥影业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制作,吴子牛执导,秦汉、刘若英等人主演的战争片。 该片以1937年发生于中国南京的战事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中日结合的家庭在南京大屠杀中遭遇的故事。
⑽ 反映南京保卫战的影视剧有哪些
1,《四十九日·祭》
《四十九日·祭》是由张黎执导,张嘉译、宋佳、胡歌、黄志忠、张歆怡、黄品沅等主演。讲述了1937年南京被日军攻占前后,在接下来的四十九日内发生的人间惨剧,反映了绝境中的生命意义与人性救赎。
2,《栖霞寺1937》
《栖霞寺1937》由南京三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南京精汇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于2005年7月5日推出的一部 战争剧情电影,该片由郑方南执导,新华、宋军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1937年底到1938年初南京沦陷前后,南京栖霞寺和尚寂然法师带领寺庙僧人自发创建难民护难所,不畏日军的压力与打击,保护两万多难民的故事。
3,《南京1937》
《南京1937》是由龙祥影业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制作,吴子牛执导,秦汉、刘若英等人主演的战争片。该片以1937年发生于中国南京的战事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中日结合的家庭在南京大屠杀中遭遇的故事。
4,《南京梦魇》
《南京梦魇》的制做前后筹备近10年,从2005年初开始拍摄,从最初的120分钟版本到现在的77分钟版本,历经数十次修改。中文版制片人和配音是中央电视台的吴海燕。
《南京梦魇》的拍摄得到许多华侨的赞助,因为作为第三方个人行为拍摄真实历史事件,使历史的真相得到了还原,使人们更加清晰的了解那段历史。
5,《屠城血证》
《屠城血证》是罗冠群执导的历史故事片,由翟乃社、陈道明、雷恪生主演,于1987年上映。该片讲述了1937年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实施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中国医生展涛不顾个人安危千方百计将证明日军罪行的照片送出南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