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人文主题怎样写
㈠ 请问有什么关于人文的电影主题最好是关于人性美,爱和温暖的主题,结局可以是喜剧或者悲剧
恩,推荐几部吧
《美丽人生》,父爱温馨,夫妻相爱,小孩聪明,加上纳粹的残忍,突显人性真善美
《触不可及》,这个主题应该是友爱,富豪瘫痪但缺少的是真正知他懂他的照看人,黑人一直生活落魄,富豪慧眼识知己,拍的很温馨很轻松最后也有点小感动,一点也不压抑
《美丽心灵》,妻子无私的爱成就患有精神分裂的丈夫获得诺贝尔奖
《天佑鲍比》,虽然有点同志,但是主要讲的是家人在鲍比自杀后的感受和变化,总体蛮感动的
《放牛班的春天》,坏孩子也有春天,只要有个好老师,突显的是关爱,包容,寻找闪光点
《忠犬八公的故事》,人和动物的关爱,虽然主角是狗狗,但拍的很感动
《入殓师》,很感人很耐人寻味,对死亡的尊重敬意
《小鞋子》,很纯洁的兄妹关爱,比赛仅仅是为了赢得一双鞋子
《死亡诗社》,同样是一个好老师,但是还是有一个优秀的学生自杀了,但是老师还是得到了学生的尊重认可和肯定,学生们变得自由大胆有自己的思想了
最后推荐一部《大逃杀》,全片及其惨烈残忍,学生互相残杀,大人冷血无情,但是最后存活的两个人是最有爱心的,最善良的,我觉得电影最后想给观影者希望和爱,人性是恶的,但最终胜利的还是善的
㈡ 写影评主题应从哪几个方面写
呵呵,这个我写过首先1可以从主体————主题很多,人与自然,生命,人性善恶.......你说是不是啊如果你懂得很多————可以从纪实角度写————电影与纪录片关系当然我们知道可可西里又很强的纪实性————这是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当然啦,导演是陆川,呵呵,你对导演了解可以写导演其次,电影的社会意义,社会背景也可以写啦望采纳
㈢ 举例一部电影做人文解析
宫崎骏是以动画电影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思想家式的动画大师。其动画作品的主题具有两个主要特征,首先是主题的独特性。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命存在形式与意义的探索如《幽灵公主》。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境界的发展过程《平成谷狸合战》,每部作品均流露出浓厚的环保思想。宫崎骏的作品往往在优美画面和浪漫情调的背后深藏着一种沉重感。
他的作品风格很简约,人物设计很明显与其它漫画不同,看上去有些年代的味道,包括场景有点幻想加现实的感觉。比方说《千与千寻》。 大致就这样了~
㈣ 请问有什么关于人文的电影主题最好是关于人性美,爱和温暖的主题,结局可以是喜剧或者悲剧
看下 史蒂芬 金 小说改编成的电影吧, 值得看的有 《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kshank Redemption 1994(我知道你看过了但是弄出了是为了让你相信 史蒂芬 金 的实力)《绿里奇迹》The Green Mile 1999《纳粹追兇》Apt Pupil 1998
《迷雾》The Mist 2007(别看是个科幻大片你认真点看 会看出里面的人性的)
史蒂芬 金其他的 我也看过了 其他的只能说 一般.
现在不是史蒂芬的:《震撼教育》《激辩风云/伟大辩手》《局内人》《冲锋陷阵》《阿甘正传》(多说无意真的很不错)《闻香识女人》(什么叫别拿出卖他人赚取利益,哪怕他品行不良,当然这也是要分清是非的严重性哦)《百万宝贝》 <猜火车>((很讲人性的电影)) <罗拉快跑>(导演是个疯子 天才都有点疯.当然说的是他的拍摄手法) <撞车>(为什么能把断背山打败当然有它的理由在 特别是你看过后就会知道理由何在,)本人原创绝非复制他人 且本人只推介我看过的和记得的电影 PS:(闪电奇迹)看后我哭了 我想很多人看过绿里奇迹把 他比绿里奇迹诞生的早 且人物性格特写也比较他深刻多了(我怀疑绿里奇迹有点抄袭的成分 而且绿里奇迹有大明星撑腰!!所以闪电奇迹没绿里奇迹出名)
㈤ 一部电影的主题思想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写
情感励志,纪录写实,主旋律电影,未来科技,人性刻画
㈥ 影片主题分析如何写
1、电影的主题,传达了导演的思想和理念,电影的拍摄,核心人物应是导演,看电影的时候要记录下一些关键的场景,还有主要演员的台词,情景,音乐。必须要从整体上去把握,切记不可断章取义。从头至尾将电影看完,要耐心细心;
2、注意关键台词,可能主要演员的某一句台词就映射了本影片中心思想,看完后,从中心思想中提炼关键信息;
3、反复看一到两便,因为看一遍可能会漏掉一些隐晦的信息;
4、注意电影的剧情,开头,高潮,结尾。
更多关于影片主题分析怎么写,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3682ab1615826555.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㈦ 关于电影的论文范文
电影作为八大艺术之一,于19世纪末从欧洲传入日本后,成为一项极具代表性的大众娱乐,并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可。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电影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电影的论文范文篇1
浅析岩井俊二青春电影的美学特征
一、长镜头与交叉剪辑下意境的营造
从长镜头渲染下的青春纯爱电影《情书》、《四月物语》,到交叉剪辑镜头下表现成长历程和蜕变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燕尾蝶》。岩井俊二在影片风格和题材上都做了最极端的挑战,在其“青春片”所营造的意境中,爱情的唯美,生活的残酷,青少年心灵的困惑和压抑,都是对青春期少男少女真实精神世界的微妙探询。岩井俊二在影片中多采用长镜头和快速交叉剪辑相结合的方式。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身着白色衬衫的少年戴着耳机静静地伫立于青绿的麦田中,沉迷于莉莉周的音乐世界里。在电影片尾处莲见刺向星野的镜头与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小四用刀刺向小马的镜头叙事手法不谋而合。岩井俊二在一次采访中也坦率地回应了这个问题,“我很喜欢杨德昌的电影,但每个人对电影的出发角度不同造就了对电影理解上了差异,《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有一半也是我自己的心声,而另一半我把它放在了《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同样是青春成长题材的影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采用的是一种压抑阴冷的含蓄表达,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则强调形式上的动感,热情、夸张、充满爆发力”。
二、弱化情节强化情绪的主观表达
岩井俊二在中国内地的走红,直接联系着“青春文学”,这也是其电影创作的又一特色――建立在小说创作基础之上。当然,“岩井文学”中不可避免的导入了导演本身的价值观,相对于故事情节,他更注重人物的情绪表达和心理变化。一方面,他带着怀旧的情绪追溯逝去的时代,影片中对童年世界的怀旧成为成年人对青春的缺失的一种幻想性解决途径。《情书》中没有强烈的冲突情节,在两条线索下的叙事时空中,通过两个素未谋面女孩的书信联系在一起,渡边博子在寄托哀思中无意探寻出一段尘封多年的爱恋,女藤井树在书信的来往中才发觉青春期的情愫早已生根发芽,只是随男主角的离开戛然而止。岩井俊二没有在叙事的策略上突出对死亡的恐惧,而是通过情绪的升华给予了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另一方面,他通过社会的角度来表达对青年成长和意识形态的思考。影片《燕尾蝶》中,观众可以在碎片式的故事情节中感受到主人公内在情绪的微妙变化,从而引发内心的思考。这也是“岩井文学”所衍生出来的弱化情节而强化情绪的“青春叙事”方式的建构。但是,此类情节弱、情绪浓的主观表达方式并不适用于任何题材的电影,对其后期电影主题的表达也有所限制。
三、青春意象背后人性的共通之处
“意象,指对存在于记忆中的事物在感受上,知觉上的体验。而电影中的意象是表意之象,是导演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融合,它是艺术创造过程中的产物”。写满藤井树名字的借书卡、刻在凤蝶胸前的燕尾蝶……岩井俊二运用极简的影像风格,将青春的热烈与生命的脆弱透过自然意象和虚拟意象表现出来,对青春期群体的人文关怀贯穿始终。
“《四月物语》中的落满樱花的街道和女主人公手中的红色雨伞是岩井俊二对青春短暂和热烈的意象隐喻”。《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以太”一词贯穿于影片的始终,是青春的神秘、崇高和超自然力量的代名词。同样,《燕尾蝶》中所营造的并不存在的城市“元都”,象征着青春里欲望的深渊。岩井俊二把所有不可言喻的意象都融入了客观存在里,这也是他对“青春”充满无限可能的另类阐释。
《燕尾蝶》的“蝴蝶”意象含蓄而凄美,暗示着两个女孩成长历程中的蜕变。固力果胸口的蝴蝶纹身是她存在的证明,她来过,以一个饱受生活磨难的姿态,带走了一只蝴蝶的脆弱和美丽;凤蝶,历经世间创伤却依然满怀希望,胸前刻的燕尾蝶是她长大成人的专属记号。她们渴望飞翔,即使是在追求人生破茧而出一刻陨落,岩井俊二采用这种独特的青春意象,表达了他对已逝青春的祭奠。沉沦或者毁灭因其阴暗而被电影避之不谈,但这却是真实人性的一部分,岩井俊二试图将成长中的青年从喧哗虚幻的社会现象中抽离出来,从而理解现实的残酷和真实世界的难能可贵。
岩井俊二是一个主观意识特别强的导演,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创作电影的理念是彻底极端的”。在影片《燕尾蝶》中,他塑造了强盗、妓女和拾荒者的不同身份来展现大城市高速运转中一群病态而畸形的社会底层人士生活的场景,但他并没有将这种阴暗彻底的呈现,而是从他们苍凉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的缺陷里挖掘出了人性深处共有的善良。即使是在动荡不安的青春里,少年依然保留着内心的纯净。
关于电影的论文范文篇2
浅析日本电影中的中国古典文学
1.研究背景
电影作为八大艺术之一,于19世纪末从欧洲传入日本后,成为一项极具代表性的大众娱乐,并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可。特别是于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电影迎来了其黄金期。以导演黑泽明的《罗生门》(1951年)为首,沟口健二的《西鹤一代女》(1952年),衣笠贞之助的《地狱门》(1953年)等连续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纵观日本电影的获奖史,日本的时代剧,也就是极具日本风格的电影,获得了国际电影界的欢迎。但是,很少为人所知的是,日本电影不仅从自己的“日本风”中取材,同样也将外国文化作为素材,并加以改编。例如作为电影推广初期的明治、大正时期,那时的观众所最为熟悉的外国文化,则是中国的古典文化。
2.不同时代中的以中国古典题材的日本电影
尚处于日本电影草创期的1911年,吉泽商店制作了《西游记》。紧接着1912年,在西游记广受好评的情况下,再接再厉摄制了《三国志》。另外,还有很多例如《豹子头林冲》(1919年、日活向岛摄影所、小口忠导演)、《西厢记》(1920年、日活向岛摄影所、田中容散导演)等一系列以中国古典作为题材的电影被持续不断地搬上了日本大荧幕。
之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电影主流也由无声进入了有声期。战争时期,日本电影又制作了一系列如《孙悟空》(1940年、山本嘉次郎导演)、《水浒传》(1942年、冈田敬导演)、《鸦片战争》(1943年、牧野博导演)等为日本帝国主义服务的国策电影。
日本战败后的1950年代,日本电影进入了转型期,迈入了黄金时代。《杨贵妃》(1955年、沟口健二导演)、《白夫人的妖恋》(1956年、丰田四郎导演)、长篇漫画电影《西游记》(1960年、薮下泰司、手?V治虫、白川大作导演)等各种日本观众喜闻乐见的中国古典文学题材的电影,不但在日本上映,还进入了香港及东南亚等华语圈市场,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1970年代,电视取代电影,走进了日本的千家万户,成为了时代的主流。1978年至1980年,日本电视局制作的系列连续剧《西游记1》和《西游记2》,不但在日本受到广大观众好评,甚至被中国中央电视台引进,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另外,于2007年制作的电影版《西游记》(泽田镰作导演),以43.7亿日元的票房,位居当年日本本土电影收入第四位。
3.从中国古典文学到日本电影
以《西游记》为首,《三国志》、《白蛇传》等以中国古典为原型的故事,经由日本导演、编剧以及演员的演绎,介绍给了日本的观众。但是,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许多地方经过了改编,展现出了与原作颇为不同的风味。
将外国的古典作品翻拍成电影,将具有各种全新的可能性。并且,虽然原作是古典文学作品,但内容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故事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一直产生着变化。例如《白蛇传》,最初冯梦龙主编的《警世通言》版本,其中的白娘子的性格,以及最后的结局,都与如今我们耳熟能详地《白蛇传》颇有不同。而日本电影选择哪个版本的故事作为故事底稿,则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历史故事也同样,由于制作方所处国家和立场的不同,讲述出的故事也会具有情节上的差异。上文中提到过的日本版《鸦片战争》这部电影就是最好的例子。研究日本版的各类中国古典或历史故事电影与原版的异同,可以从中发现其政治意图及意识形态,因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4.结论
因此,狭义上而言,本研究为日本电影研究,但广义上而言,其实为媒体以及大众文化研究。由于本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可以说是历来未被传统研究所重视,因此,分析此类电影将可一窥日本电影的时代特征、对外来文化的受容史,以及中日电影交流史。更是对日本电影史的一种补充,具有不可轻视的意义。
猜你喜欢:
1. 关于电影论文范文
2. 有关微电影论文范文
3. 电影鉴赏论文
4. 关于大学生电影论文范文参考
5. 电影赏析论文范文
㈧ 一部电影(阿甘正传)的主题怎么写
类型:反智电影《阿甘正传》
让我们熟知了两个人:阿甘和汤姆·汉克斯。这部影片改编自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政治讽刺小说,但影片的总体风格似乎更像是一部人生寓言,在影片中,阿甘的智商尽管并不高,但他的身上却具有这个社会已经远离许久的诚实、守信、勇敢、真诚等美德,影片的开始,我们或许会被阿甘的木讷所逗乐,在他面前,我们充满着优越感,但在影片结束时,我们却不得不被他的真诚所感动,我们突然发现阿甘的经历正是代表了我们每个人的纯真年代,而我们的身上却已经覆压着太多的偏见与虚荣。
㈨ 关于电影的文案怎么写
如下:
1、我太喜欢看电影了,我上辈子就是个电影精!好看!
2、还是选择了留守,值班,一个人过年,一个人看电影!
3、我是又要一个人去看电影?算了吧,还是宿舍睡觉吧。
4、喜欢一个人。一个人逛超市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旅行。
5、我真的很喜欢一个人行动,一个人去餐厅,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旅行。
6、明天情人节了,如果这条超过,我就要请我喜欢的人一起去看电影,帮我一把好吗?
7、去KTV,总该有个听众吧。去看电影,总该有个附和的吧。那一个人也不会怎样吧。
8、好想去看摆渡人,不过找不到人一起去,不可能一个人去看电影吧。
9、昨天晚上和男朋友一起去看电影了,寻龙决,还好就是有点惊悚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