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阳光普照主题
❶ 只要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吗...
一个下着大暴雨的夜晚,两个年轻人飞快地骑着摩托车,手握一把砍刀冲进大排档。
手起刀落,只剩下满地鲜血和一只在热汤锅里抽搐的断手。
这便是第5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阳光普照》的开场。
《阳光普照》是一部拿下了第56届金马奖最佳剧情长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辑等11项金马奖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个“阳光”与“阴影”的破碎家庭的故事。
父亲是驾校教练,母亲是酒店造型师,他们有两个反差极大的儿子。
大儿子阿豪,由许光汉饰演,他是这个家庭的希望,像太阳一样温暖。
长相帅气,成绩优异,性格温顺,各个方面都优秀的近乎完美。
而正如导演钟孟宏所说:有阳光的地方,就一定有阴影。
哥哥阿豪的生活有多光明,弟弟阿和人生就有多暗淡。阿和身材矮小、瘦弱,性格阴郁软弱,不爱学习,还时常打架闹事。
把女同学的肚子弄大,并最终因为一桩恶性伤人罪,被判关入关进辅育院服役三年。
《阳光普照》的英文片名为A Sun,谐音A Son,“一个儿子”,原因也正在此。
驾校教练的父亲阿文,在教授学员的时候被问,“你有几个孩子”,他总是回答“一个”。
即使他有两个儿子,只是一个是耀眼的“阳光”,一个是漆黑的“阴影”。
阿和被人欺负,找来兄弟菜头替自己出气,也就是片场的开头。
没想到,原本只是想吓唬吓唬对方的菜头冲进饭馆,拿着刀,直接把对方的手砍了下来,变成了一场刑事案件。
只是,面对法官的提问,父亲竟然表现得强硬而冷漠,甚至主动申请:
“我觉得这孩子我管不了,希望法官把他送进去,好好管教。”
“我希望他关到老,关到死。”
恨铁不成钢得父亲对阿和充满了敌意,我无法想象坐在一旁的小儿子阿和,一句不吭,是有多绝望。
只是,我们都好像能感同身受活在黑暗里的人的难堪,却不曾想阳光下的人也同样痛苦与无望。
有人得不到阳光普照,就有人找不到阴影躲藏。
哥哥阿豪是全家人的希望,也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之下的牺牲品。
无穷无尽的期望,压在阿豪的胸口,他无处遁形,多想有个阴影可以躲一躲,可是他并没有可以躲避的阴影。
太阳照耀着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哥哥永远无法从盛大的阳光下逃离出来。
阿豪曾经给同学讲过一个故事,是司马光砸缸的另一个版本。
司马光将水缸砸开,却发现缸中并没有水,只有一个孤独无助的小孩,坐在水缸的阴暗处。
其实,没有人知道阿豪说的那个名叫司马光的小孩就是自己。
更没有人知道,那段荒诞诡谲的动画,正预示着一场突如其来的自杀。
(司马光的故事)
阿豪自杀发生在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夜晚。
一向乖巧懂事的阿豪,把手机讯息删得一干二净,洗漱完毕,整理好书桌衣物,又把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
他就是那个就连自杀,也不想给家人添麻烦的懂事孩子。
墙上的影子渐行渐远,越拉越长,他来到窗前,在一片黑暗之中,从窗口一跃而下。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终于拥抱了自己的阴影。
总是为别人着想,把好留给别人,把阴沉和黑暗都留给自己,像24小时从不间断的阳光,最终却灼伤了自己。
没有人知道自杀原因,也没有人能够挽留他。
❷ 电影《阳光普照》的主旨是什么
如果联系“阳光”和“阴影”的主题,再去思考阿豪的角色矛盾,这部电影有了不同的叙事质感。对于现代家庭关系的情感的探讨才是电影的主旨,表面上“阳光普照”的阿豪,实际上一直活着“昏暗”的家庭关系里
❸ 《阳光普照》深度解析是什么
影片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四口之家,父亲阿文(陈以文饰)和母亲琴姐(柯淑勤饰)育有两个儿子,叛逆的小儿子阿和(巫建和饰)与好友菜头(刘冠廷饰)砍伤人进了少年辅育院,但阿和的女友小玉(吴岱凌饰)却带着身孕来家里。
琴姐不顾阿文反对,将小玉留下来照顾。此时,被砍伤者家属也来找阿文求取巨额赔偿,阿文受不了总是带来麻烦的小儿子,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大儿子阿豪(许光汉饰)身上,却不知道温暖善良的阿豪却最终以跳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阿和在得知哥哥的死讯后几近崩溃,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道出了多年来对哥哥优秀的怨恨。他想努力地去重新生活,一切却在菜头出狱后戛然而止。多次的纠缠下,阿和一次次地被逼就范,做着一些违法的事情,而阿和的父亲为了保护他,在一个雨夜开车撞向了菜头。
在叙事技巧方面,影片运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展现了哥哥阿豪和弟弟阿和的不同人生轨迹;在人物塑造上,通过丰富的镜头语言,以小人物的生活写照,谱写了中国家庭的普遍诟病与伤痛。
在隐喻内涵方面,影片着手于各个细节,如画面场景、故事引用、情节设计等留给了观众更大的思考空间。本文从叙事技巧、人物塑造、隐喻内涵三个方面分析《阳光普照》作为一部成功影片的独到之处。
影片评价
该片中失职的父亲逐渐意识到身上的责任,以摧毁他者家庭根基与性命的方式,切断牵引自己家庭滑向深渊的外力,但他的行为并非由以牙还牙或人性本恶决定。
而是社会层面的人际情感交流模式出现断裂,家庭对外的社交功能日益萎缩的结果——家庭或个体蜷缩在各式各样的楼宇自成一体,是许多城市的基本景观。
由此导致的父亲形象,与传统认知里一家之长的男性威严或者身挑重担相距甚远,而由父亲主导,关联两起死亡事件的亲子关系,则是钟孟宏在过往作品里有关家庭、亲情等未竟话题的延展探讨。
钟孟宏虽然让在台湾电影中经常失语甚至干脆缺席的父亲有了显眼的位置,设下的家庭内部交流地带却异常狭窄。
❹ 阳光普照阿豪为什么死
因为阿豪觉得太孤独了、没有人懂自己,所以他选择了自我了结生命。
阿豪始终活在阳光下,别人只感受到他的温度,却从未也不想真正去懂他。阿豪感受到了冷漠,也感受到了无法逃避的孤独,可他却又无法与这种孤独相处,所以他走了。
《阳光普照》是一部台湾剧情电影。影片中有这么平凡的一家人:父亲阿文、母亲琴姐、叛逆的小儿子阿和还有乖巧懂事的大儿子阿豪。阿豪成绩优秀而且长相阳光又帅气,是能够让父母骄傲的存在。
阿豪和不断制造麻烦的弟弟不同,他一直是不需要让父母操心的孩子,在学校里也是被老师们寄予了厚望。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没有缺点的孩子,他却毫无征兆地跳楼自杀了,这不仅仅是阿豪父母,包括观众的心情都感到疑惑、惋惜和伤痛。其实活在阳光下的阿豪十分孤独。
他第一次出场是在自习室里,即使他四周都是同学,可恍然抬头时,却有一种孤身一人的错觉。“置身于人群、却又孤独地活着”便是阿豪心境的直接表达。
影片中还有一段阿豪的独白,他说“我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24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这就是他心境最直接的描述。始终生活在阳光下的阿豪,别人只感受到他的温度,却不想也从未真正看清他。他的父母只把他当作自己的骄傲,却没有真正和阿豪沟通过。
弟弟阿文也和哥哥有一种距离感,两兄弟始终无法突破距离。郭晓贞是最亲近阿豪的人,可她也不懂阿豪。阿豪感受到了冷漠,感受到了孤独,所以他受不了便走了。
❺ 奥斯卡提名没有《阳光普照》,你觉得这部电影怎么样
我觉得《阳光普照》这部电影拍摄得很好,很写实。某些画面、某些对白,令人感到一丝熟悉感,悄悄勾起了心中酸楚的记忆!
一、曾在阴暗的角落徘徊,才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每个人的心中, 都有一个对完美家庭的渴望。但事实上,没有一个“家”是完美的。
《阳光普照》的哲理,其实很简单。家人的爱和关怀就像是阳光,但在阳光普照之时,也存在着阴影;这个阴影,是每个人心中的秘密,很多时候,我们连最亲密的家人也不知如何倾诉。
“我们都曾受过伤,才能成为彼此的太阳。”这是导演钟孟宏写下的文字。
一个家庭也因为有阴影,才能感受到阳光是多么温暖。
《阳光普照》呈现了最细腻、最写实的,关于一个台湾家庭的故事。尽管有那么多的不完美,但因为我们都曾受过伤,才能成为彼此的太阳。
❻ 【阳光普照】
文/阿谦
全片155分钟,我想聊聊这部电影。
这个世界最平等的是太阳,无论黑夜与白天都各自一半,我希望自己就是一个太阳,不被阴影所笼罩。
影片开头便是小儿子和同伴因砍掉别人手被而关进了少年看守所,从小儿子陈建和1985年出生的信息可以判断影片的时代背景大概是21世纪末,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母亲在夜场做化妆师,父亲是一名驾照的教练,哥哥在备考大学,这个看似和谐的家庭其实满目疮痍。
父亲把从小把爱就给了哥哥,每次教练车有学员问自己几个孩子时,父亲都毫不犹豫回答只有一个,没错,那就是大儿子。 我们都知道一个家庭里面,父爱无言影响也更大,常与父亲相处的孩子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生活独立感、学习自信心方面都会很积极。但就是这种偏爱引发了故事中弟弟和哥哥的悲剧。
哥哥从小被给予厚望,在家人眼里他什么都是最优秀,为人心善,又高又帅,甚至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为别人考虑,完全找不出任何缺点。而恰好就是样的完美使得体内的灵魂越来越孤独压抑,多么渴望自己能喘口气,他羡慕弟弟有阴影的庇护。最可怕的是在哥哥跳楼自杀后,父母好像才恍惚知道自己根本不知道大儿子内心世界。没有任何预兆,平平常常。哥哥的内心是无比矛盾的,就如同他口中说的那个故事,诡异黑白图画下司马缸砸缸看到的人其实是自己。影片有一幕清整哥哥遗物时翻出来一大捆父亲送的笔记本,上面一个字也没有写。这是哥哥无声无力的反抗,无法逃避的怯弱。
弟弟从小羡慕哥哥,什么都有也什么都优秀。这辈子就只做了跳楼这一件错事。虽然有母亲的照顾,但依旧无法的得到父亲爱戴,如同一个孤儿。
不过相比哥哥,弟弟人生后半程是很幸运的。有了自己的家庭,最后也得到父母所有的爱。
大儿子的死其实给了父亲很大的冲击,不理解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不过他依旧好着面子,宁愿搬出去住也不想与小儿子面对面。其实,这个时候他的内心已经有了愧欠和波动,在主动找到菜头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一个父亲在默默表达自己爱。直到影片结尾彩头的死,是父亲想把所有的责任全部扛在自己的身上,让小儿子幸福的过这余生。
我的内心情感是复杂蛮多的,阳光普照中的光与暗,善良与恶既不纯白,也不全黑。影片里面出现的各种角色,从头到尾都在付出母亲,还有开片被砍手的那位大兄弟再多年遇见建和也只是开怀大笑,没有任何怨声哀悼,一切都放下了。因为义气而作恶的彩头,一直都再说没有后悔过,出狱后一直怀恨建和为什么没有来找自己,说实话那个年龄段的人有几个真正懂得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对错,古惑仔一样的行为,最后只能落得惨死的结局。还有单纯朴实的女孩小玉,面对年少无知偷吃的禁果,选择了承担和守候,这是多么需要勇气的。这都当下真实生活写照的缩影
父亲总说把握时间,掌握方向。做错了事不可怕,但如果深陷其中真可能就要搭进去一辈子。
受过伤的人才能感受到阳光的普照。我希望感受过伤痛的人不必真实经历这些伤痛,每个人都无法永远明亮温暖 ,无法按照别人的想象而活,原谅并接受每个人,小小的阴暗面。
❼ 阳光普照电影解析
阳光普照电影解析如下:
电影《阳光普照》是导演钟孟宏2019年的作品,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具有悲剧性色彩的家庭,不被认可的小儿子被送去辅育院改造,拥有优等生光环的大儿子却无法承受家庭所给予过于强烈的寄托从而选择了死的故事。
这是一个很松散的故事,人物繁杂,像网一样的交织,充分的体现了故事的普适性,电影获得了第5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最佳剧情长片。电影《阳光普照》正好就在两者之间,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却总有人下着非黑即白的判断。
电影中的父亲老陈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顽固,偏执,却又不善言辞,像极了中国式家庭中典型的“严父”形象,他是一个割裂的人,他对着世界有着割裂的决断。
小儿子一事无成,他就从不承认那个不优秀的小儿子是自己的孩子,将小儿子置于永远的阴霾;而大儿子懂事优秀,成绩优异,是全家的骄傲,他就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大儿子身上。
诚如阿豪的遗言,每个人和动物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但是只有他没有。他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24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❽ 如何评价电影《阳光普照》的现实内涵
阳光普照字面意思是太阳光照到了每个地方,电影的隐喻每个人的内心都可以被阳光照进来,永远生活在幸福祥和之中。
现实并非如此,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影子,有光明就有黑暗,而有时候并非是非黑即白,而且是黑与白并存。
❾ 一个人深夜看的电影有哪些
一个人深夜看的电影有如下:
1、《阳光普照》
2019金马奖最佳剧情长片,名字叫《阳光普照》,会觉得是温暖治愈向的电影,事实是看完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平复心情的悲情犯罪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