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电影 » 南海潮电影主题歌

南海潮电影主题歌

发布时间: 2022-12-15 10:14:11

1. 胡伟立很有哪些艺人配音

1979: "江都水利"(记录片,水利部摄制,韩健文导演.)
"灯塔"(记录片,北京电影学院摄制,韩健文导演:主题歌:〔啊!灯塔〕健文词、于庆海唱.)(Original Soundtrack,电影原声带 CD:WLWU-10105)

1980: "莲莲"(电视剧, 北京电视台摄制 ,(Original Soundtrack,电影原声带)
"康定情歌"等三首(轻音乐编曲,太平洋影音公司录制.)

1981: "归宿"(故事片,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董克娜导演,许还山、陶玉玲主演.主题歌:〔飞向何方〕峻防词.,李谷一唱;插曲:〔家乡水〕晓光词.,李谷一唱;〔无词歌〕男声四重唱.)(Original Soundtrack,电影原声带 CD:WLWU-0401)

1982: "金鹿"(故事片,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董克娜导演,张国民、冷眉主演.主题歌:〔美的歌〕晓光词.,苏小明唱.)
"奇怪的手"(动画片,青年电影制片厂摄制.)
"手表"(记录片,北京手表厂摄制,韩健文导演.)
"煞车"(电视剧, 北京电视台摄制 .)
"愉快的郊游"(电视剧, 北京电视台摄制 .)
"路"(电视剧, 电视剧艺委会摄制,司徒兆敦、张军钊导演,主题歌:〔路〕伟立、兆敦词,刘小莉唱.)(Original Soundtrack, CD:WLWU-10105)
"枫叶丹丹"(电视剧, 宁夏电视台摄制,司徒兆敦导演,主题歌:〔枫叶丹丹〕葛华词,李芳芳唱.) “ (Original Soundtrack, CD:WLWU-10105)
"海角星光"(歌曲,乐队伴奏,沈贵生词,苏小明唱.)
"太阳花"(歌曲,乐队伴奏,沈贵生词,苏小明唱.)
"栈桥远望"(电影剧本翻译,与帅元纪合作.)
"魂断蓝桥"(电影剧本翻译,与帅元纪合作.)
"8 1/2"(电影剧本翻译,与帅元纪合作.)
"鬼畜"(电影剧本翻译,与帅元纪合作.)多次电台播放.
"十二个愤怒的人"(电影剧本翻译,与帅元纪合作.)
"中华电影史话"(电影资料翻译,与帅元纪合作.)【以上共七十万字】.

1983: “泥哨儿”(电视剧,北京电视台摄制.) Original Soundtrack CD
“小花伞”(动画电视剧,北京电视台摄制.)
“阿凡提”(动画电视剧,北京电视台摄制.)
“童年的梦”(歌曲,乐队伴奏,闵洪昌唱,任志萍词;太平洋音影公司录制.)
“土地”(歌曲,乐队伴奏),刘秉义唱,晓光词;太平洋音影公司录制.)
“小小的礼品”(歌曲,乐队伴奏),刘秉义唱,周威词;太平洋音影公司录制.)
“天涯何处无芳草”(歌曲,乐队伴奏,刘秉义唱,照乾词;太平洋音影公司录制.)
“这里是我的故乡”(歌曲,乐队伴奏,李谷一唱,宋文法,张家毅词;太平洋音影公司录制.)
“别离不必长流泪”(歌曲,乐队伴奏),李谷一唱太平洋音影公司录制.)
“我们是青年”(歌曲,钢琴伴奏,陶正词.)
“快快洗衣裳”(歌曲,钢琴伴奏,照乾词.)
“村口小石桥“(歌曲编曲,乐队伴奏,李谷一唱;太平洋音影公司录制.)
“提水的姑娘”(歌曲编曲,乐队伴奏,李谷一唱;太平洋音影公司录制.)
“听心”(歌曲编曲,乐队伴奏,李谷一唱;太平洋音影公司录制.)
“苹果姑娘”(歌曲编曲,乐队伴奏,李谷一唱;太平洋音影公司录制.)
“四季情歌”(歌曲编曲,乐队伴奏,李谷一唱;太平洋音影公司录制.)
“小路小路细细听”(歌曲,钢琴伴奏, 张愉,张国民唱, 世澄,劲涛词.)
“故乡我献你一首歌”(歌曲,钢琴伴奏),张愉,张国民唱, 世澄,劲涛词.)

1984: “明姑娘”(故事片,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董克娜导演,主要演员:张愉,张国民;获文化部1984年优秀电影奖.)
“青山夕照”[铁道游击队后传] (故事片,青年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赵明,司徒兆敦;主要演员:秦怡,仲星火.)
“悠悠我心”(电视剧集)宁夏摄制.
“玫瑰”(电视剧集)甘肃电视台摄制.
“花园街五号”(电视剧集)陕西电视台摄制.
“失踪的黑丰田”(电视剧集)北京公安局摄制.
“气涨救生筏”(科教片)科影摄制.
“金银湾”(电视剧集)太原电视台摄制.(获文化部1984年乌金奖).
“静静的黄昏”(电视剧集)北京电视制片厂摄制.
“青春不要离我而去”(歌曲,钢琴伴奏) 照乾词.
“芬芳曲”(歌曲,钢琴伴奏) 周威词.
“俄罗斯民歌八首”编曲,轻音乐)”黑眼睛”,”山楂树”,”灯光”,”红衣裳”,”愉快的进行”,”三套车”,”两把吉它”,”红莓花儿开”;百花音影公司录制.
“论电影音乐” (论文) 贵州出版社 [五万字].

1985: “盛夏和她的未婚夫”(故事片)导演:秦之钰;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 主题歌:”夏天多美好” (成方元唱,秦之钰词).
“电子计算机”一,二,三集(科教片集)导演:司徒新蕾;科影摄制(获文化部1985年优秀电影奖).
“泪撒姑苏”(故事片)导演:陈方千;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 主题歌:”思难尽”(关牧村唱, 高汉词);插曲:”悲歌”(关牧村唱,高汉词).
“好女婿”(故事片)导演:马精武;河北电影制片厂摄制.
“艺海情缘”(艺术记录片,青年电影制片摄制.导演:韩健文;主要演员:乌亚,沈丹萍,黄永玉,李德伦,傅聪,司琴高娃,新凤霞,梁宁,曹禺 等.)
“相思女子客店” (故事片)导演:董克娜;主要演员:仲星火,张小磊;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 主题歌:”带露的玫瑰”.;插曲:"我这里凉茶放了蜜"(李谷一唱,凯传词)
“爱情交响曲”(立体故事片)导演:刘惠中;机械工业部摄制.
“宝石戒指”[复仇狂](故事片)导演:石洗;内蒙电影制片厂摄制.
“方兴未艾”(记录片) 武汉电影制片厂摄制.
“汉钢在前进”(记录片) 武汉电影制片厂摄制.
“东方女性”(电视剧集)大同电视台摄制.
“犯人李同钟”(电视剧集)北京电视制片厂摄制.
“沉沦” (电视剧集)导演:李冉冉;天津作家协会摄制
“黑风蛇影”(电视剧集)导演:许同均;贵州电视台摄制.主题歌:”思母曲”(华欣唱).
“燕山情”(电视剧集)北影演员剧团摄制.主题歌:”燕山情”(杨云唱,凯传词).
“希望之光”(电视剧集)北京电视台摄制.
“一曲难忘”(胡伟立主讲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北京电视台摄制.

1986: “屈原” (5集电视剧集配乐)导演:金广城; TVB摄制.
“高材生”(10集电视剧集配乐) TVB摄制.
“赤脚绅士”(20集电视剧集配乐) TVB摄制.
“哥哥的女友”(台庆电视单元剧配乐) TVB摄制.
“达摩”(20集电视剧集配乐) TVB摄制.
“倚天屠龙记”20集(电视剧集配乐) TVB摄制.
“快活良缘”(10集电视剧集配乐) TVB摄制.
“生活是这样美好”(编曲,童声合唱,民族管弦乐队伴奏)香港中乐团多次公演.
“明天会更好”(编曲,童声合唱,民族管弦乐队伴奏)香港中乐团多次公演.
“土耳其进行曲”(编曲,木琴合奏,民族管弦乐队伴奏)香港中乐团多次公演.
“舞汇金曲”(舞剧)香港舞蹈团多次公演.

1987: “季节”(多集电视剧集配乐) TVB摄制.
“我妻十三点”(10集电视剧集配乐) TVB摄制.
“母与子”(电视单元剧原作音乐及配乐) TVB摄制.
“如梦令”(电视单元剧原作音乐配乐) TVB摄制.主题歌:”如梦令” (江欣燕唱,萧健铿词)
“影”(电视单元剧原作音乐及配乐) TVB摄制.
“阿娇正传”(20集电视剧集配乐) TVB摄制.
“大城小子”(20集电视剧集配乐) TVB摄制.
“细苏 “(电视单元剧原作音乐及配乐) TVB摄制.
“维多妈咪”(电视剧集配乐) TVB摄制.
“时来运到”(20集电视剧集配乐) TVB摄制.
“伤心的季节”(电视单元剧原作音乐及配乐) TVB摄制.
“书剑恩仇录”(电视剧集配乐) TVB摄制.
“僵尸奇兵”(20集电视剧集配乐) TVB摄制.
“轻音乐十五首”(轻音乐编曲):”从来都没有”,”和你在一起”,”放开你的手”,”重新再来”,”再见”,”全都带走”,”纸玫瑰”,”欢乐假期”,”爱与我”,” 周末的士高”,”就在今夜”,”梦中的水手”,”宇宙鼓手”,”陌生的人”,”河堤上的 傻瓜”.
“神州行”(民族管弦乐队合奏):”山村新曲”,”秋雨”,”南海潮”,”小桥流水”,” 苏北好风光”,”延 边春早”.多次公演.
“阿特兰舞曲”(编曲,民族管弦乐队合奏)香港中乐团 多次公演.

2. 李少白的资料

编辑词条李少白
1. 李少白,着名摄影家.1942年出生于重庆市,曾就读北京体育学院足球专业,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先后任《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摄影与摄像》等杂志的编委,并任中央民族大学现代图像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李少白先生是一位坚持从人本主义的审美角度展现、诠释中国传统标志性建(群)的着名摄影家,出版了《李少白摄影作品选》、《神秘的紫禁城》、《伟大的长城》、《走进故宫》、《中国长城之最-司马台长城》、
《长城野韵》、《看不见的故宫》、《看不见的长城》等多本画册,视角独特,影响深远。
长城和故宫摄影作品曾在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展出,并在法国、德国、日本、爱沙尼亚、瑞士、美国等国展出。
2. 李少白,湖南宁乡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历任长沙市刘正街小学教师,楚怡小学教导主任、副校长,长沙市青少年宫主任,长沙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文学创作一级。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3. 李少白,1931年7月1日出生于安徽太和县的一个偏僻乡村,他的中、小学朝代在战争的动荡中度过,其父是皖北一带有名的医生,其刻苦,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李少白产生很大影响,使李少白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学习,对他后来从事电影理论研究影响颇大。
1949年,李少白弃学从军,1950年被分配到重庆西南大区影片经理公司工作,那时公司除放映国产片和苏联片外,还接收了大量美、英等影片,这样使李少白对影片有了比较广泛的接触,开始了对电影的学习和钻研,1951年底在《大公报》上发表《谈苏联影片<起死回生>》,从这时开始,他经常在报刊上发表影评文章。
1954年李少白调到北京电影发行总公司宣传处工作,还参加公司的选片工作,这一时期他又撰写了大量关于《罗马11点钟》、《没有留下地址的信》、《马路天使》、《南海潮》等国内外影片的评论文章。1956年,他被《文艺报》聘请为电影方面的评论员,1957年他调到影协,1958年调到该会电影史研究室,参加了《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二卷)的编写工作,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工作,1963年,我国第一部电影史终于问世了。此后,李少白着意于电影理论和电影美学的研究。1978年后,李少白发表大量理论文章及书籍。如《谈影片故事性》、《论电影人物形象塑造》、《中国电影历史及理论》,李少白一面从事中国电影史和电影艺术理论的研究,一面带电影研究生和博士生,他是我国唯一的电影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他还参与了大量的关于电影的专题片的监制工作。
李少白 笔名少白。1939年生,湖南宁乡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儿童诗集《长胡子的娃娃》《捎给爱美的孩子》《小小蝌蚪会唱歌》《少先队活动朗诵诗》《淡绿的月亮》,童话集《大尾巴奇遇记》《傻熊多多的故事》等。还写过不少歌词,由他作词的儿童歌曲《我向党来唱支歌》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二等奖;《来吧,来踢球》在1988年世界儿童音乐节中获奖。

3. 电影插曲的中国的电影插曲

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闲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为影片配制了一首由孙瑜作词、孙成壁作曲的电影歌曲《寻兄词》,它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首电影插曲。
经典电影插曲目录熬包相会1953影《草原上的人们》插曲 《草原牧歌》1953年 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插曲 《缅桂花开十里香》1955年 电影《神秘的旅伴》主题歌 《让我们荡起双桨》1955年 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 《草原晨曲》1956年 电影《钢城曙光》主题歌 《我的祖国》1956年 电影《上甘岭》插曲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1956年 电影《铁道游击队》主题歌《小燕子》1957年 电影护士日记》插曲 《九九艳阳天》1957年 电影《柳堡的故事》插曲 《共产儿童团团歌》1958年 电影《红孩子》插曲 《人说山西好风光》《幸福不会从天降》1959年 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插曲 《蝴蝶泉边》1959年 电影《五朵金花》插曲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1961年 电影《英雄小八路》主题歌《洪湖水浪打浪》1961年 电影《洪湖赤卫队》插曲 《娘子军连歌》1962年 电影《红色娘子军》插曲 《心想唱歌就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 《世上哪见树缠藤》《采茶山歌》1962年 电影《刘三姐》插曲《送别》1962年 电影《怒潮》插曲 《谁不说咱家乡好》1963年 电影《红日》插曲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1963年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歌 《怀念战友》1963年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 《唱支山歌给党听》1963年 电影《雷锋》插曲 《学习雷锋好榜样》1963年 电影《雷锋》插曲 《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1964年 电影《阿诗玛》插曲《英雄赞歌》1964年 电影《英雄儿女》插曲 《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1965年 电影《地道战》插曲 《大江东去浪淘沙》1966年 电影《大浪淘沙》插曲《满怀深情望北京》1974年 电影《创业》主题歌 《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1974年 电影《青松岭》主题歌 《红星歌》1974年 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歌 《映山红》《闪闪的红星》主题歌 《红星照我去战斗》《闪闪的红星》插曲《渔家姑娘在海边》1975年 电影《海霞》主题歌 《西沙,我可爱的家乡》1976年 电影《南海风云》插曲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1978年 电影《黑三角》插曲《莫让年华付水流》1979年 电影《莫让年华付水流》插曲 《雁南飞》1979年 电影《归心似箭》主题歌 《我爱你,中国》1979年 电影《海外赤子》插曲 《我们的明天比蜜甜》1979年 电影《甜蜜的事业》主题歌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1979年 电影《甜蜜的事业》插曲 《绒花》1979年 电影《小花》插曲 《妹妹找哥泪花流》1979年 电影《小花》插曲《大海啊,故乡》1979年 电影《大海在呼唤《知音》1979年 电影《知音》插曲 《啊,故乡》1979年 电影《庐山恋》插曲 周威词 吕其明曲《驼铃》北影1980年 电影《戴手铐的“旅客”》插曲 《少林,少林》1980年 电影《少林寺》插曲 《牧羊曲》1980年 电影《少林寺》插曲

4. 影片(抗战)50条

南岛风云 1955上海电影制片厂

平原游击队 1955长春电影制片厂

古刹钟声 1958长春电影制片厂

51号兵站 1961上海电影制片厂

地雷战 1962八一电影制片厂

东进序曲 1962八一电影制片厂

自有后来人 1963长春电影制片厂

地道战 1965八一电影制片厂

平原游击队 1975长春电影制片厂

飞虎队 1995峨眉电影制片厂

破袭战 1986八一电影制片厂

最后八个人 1980长春电影制片厂

黄桥决战 1985八一电影制片厂

两个小八路 1978长春电影制片厂

七七事变 1995长春电影制片厂

豹子湾战斗 1978长春电影制片厂

冲出死亡营 1992年

三进山城 1965长春电影制片厂

战争里成长 1957八一电影制片厂
归心似箭 1979八一电影制片厂
白山黑水 1997长春电影制片厂
野火春风斗古城 1963八一电影制片厂
大刀记
黄河少年 1975长春电影制片厂
敌后武工队 1995长春电影制片厂
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1956八一电影制片厂

赵一曼 1950长春电影制片厂
远东间谍战 1992峨眉电影制片厂
永不消逝的电波 1958八一电影制片厂
冰雪金达莱 1963长春电影制片厂
鸡毛信 1953上海电影制片厂
回民支队 1959八一电影制片厂
扑不灭的火焰 1956长春电影制片厂
长空万里
血战台儿庄
南京大屠杀
大捷
黄土地
紫日
鬼子来了
黑太阳 731
黑太阳 南京大屠杀
铁道游击队
八千里路云和月
一江春水向东流
最后关头(香港)
1935年到1941年期间,在香港总共出了98部抗战电影
狼牙山五壮士
举起手来
三毛从军记

纪录片如《空军战绩》、《凇沪前线》、《芦沟桥事变》

风雪太行山
史东山编导的《保卫我们的土地》
1939年的《好丈夫》
胜利进行曲
八百壮士
塞上风云
战争子午线 1990年出品

红樱桃
红高粱
小兵张嘎
南海潮 1962年/珠江电影制片厂
七七事变 1995年出品
赛虎
黄河少年 197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
烈火金钢
四万万人民 纪录片大师伊文思1938年拍摄
国歌 1999年以田汉、聂耳为主角
保卫我们的土地
白求恩大夫
夜幕下的哈尔滨
大上海·1937

生命线 香港
生命曲 香港

汤晓丹导演的:
上海火线后
小广东
民族的吼声

5. 江山美张燕演唱歌词

歌名:江山美,
作词:阎肃 作曲:孟庆云

唐山高 汉水碧
九万里神州都在画屏里
杏花春雨二十四桥明月夜
铁马秋风劲草连天牛羊低

南海潮连着东林雨
魂与梦牵着我和你
情也相惜根也相惜
爱也相依 命也相依

樱桃红 芭蕉绿
五千年华夏荡漾春消息
今宵酒醒 晓风残月杨柳岸
明朝纵辔大漠黄沙玉关西

南海潮连着东林雨
魂与梦牵着我和你
让我们挥动青春彩笔
大好河山更美丽

6. 汕尾地区的渔歌

汕尾渔歌
目录汕尾渔歌详细介绍
渔歌一首
编辑本段汕尾渔歌详细介绍
所属地区: 广东 · 汕尾
文化遗产名称:汕尾渔歌
遗产编号:Ⅱ-7
遗产类别:民间音乐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广东省汕尾市
遗产级别: 省
汕尾渔歌是汕尾各地沿海的民间歌谣,主要流传在瓯船渔民中传唱,“词、韵、旋律、村字、主干音、落尾音具有固有的特点。渔歌具有非常浓郁的海洋气息,着名歌曲《军港之夜》《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其中的开头旋律是来自渔歌的,渔歌内容有男女情歌,有反封建的控诉,有抒发对生活的理解与认识,有对新生活的由衷赞美,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渔民生活运用海陆丰方言歌词,以对歌的形式,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渔民们平时也惯用唱歌来代平日的交际语言,问候、祝贺、拉家常、淡恋爱。
编辑本段渔歌一首
《是阮(我们)二人晤甘嫌》
节瓜甜,
苦瓜愠糖嗦嗦甜,
是俺穷女嫁穷仔,
是阮二人晤甘嫌。[1]
参考资料
1. 资料来源 .开放分类:
广东,文化遗产
汕尾渔歌产生于宋代,分布新港、捷胜、马宫、鲘门、小漠、碣石、甲子等地,以新港最多。传统的汕尾渔歌是指汉族瓯船渔民口语相传所唱的歌调,主要反映渔民的海上生活,有捕鱼歌、恋情歌、婚嫁歌、斗歌、生活情趣歌、后勤服务歌等,曲式简短,多为七言四句体,节奏和缓、音韵和谐、旋律优美细腻,歌词简朴通俗、生动活泼,充满江海生活的韵味。它是一座丰富的音乐宝藏,为我国许多着名音乐家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汕尾渔歌是渔民在劳动和生活中所唱的歌曲。汕尾有很长的海岸线,多港湾和富饶的渔场。广大渔民祖辈在这里捕鱼、游居。他们分为陆上渔民和海上渔民两种。陆上渔民又称“浅海渔民”,他们的生活、风俗习惯与陆上居民没有什么差别。海上渔民可分为“拖船”渔民和“瓯船”渔民二种,拖船渔民操粤语,常唱的渔歌有“咸水歌”、“高堂歌”。瓯船渔民多数是劳力者出海,其家眷则住在小船尾,游居于浅海中,过去有“浮水乡”之称。他们的语言与陆上人一样操闽南语,但由于长期在海上生活,与陆上人极少来往,在服装打扮、风俗习惯上与众不同。然而,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们都有爱唱歌的传统,渔歌是他们长期的海上生活伴侣。传统的汕尾渔歌,就是指这类渔民所唱的歌调,具有极为鲜明的艺术风格而自成一体。瓯船渔民的源头可追溯至古元疍民。疍民,源自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古越族,是逐渐汉化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清《羊城古钞》云:“今粤人大抵皆中国种,自秦汉以来,日滋月盛……其真酂发文身越人,则今之瑶、僮、黎、岐、疍诸族也。”宋《太平环宇记》载:“疍户,生在江海,居于舟船,随潮往来,捕鱼为业。”海陆丰自古以来就是疍民的聚居地,汕尾市疍民正是古代水居越人的后裔,疍民自小至大在江河海域上过着漂泊无定的游渔小活,从未踏足陆地。放《广东新语》云:“诸疍以艇为家,是曰疍家。”他们习于水性,善于操舟,断发纹身,崇拜龙蛇。《惠州府志》明确指出:“厥祖被干戈所扰,潜居水泊中,子孙习惯,乐居于舟。海丰七港,在在有之。”北宋绍圣初年,苏轼被贬惠州,最先写了“舣舟疍户龙岗窟”等诗句来反映泊居水域的疍家。南宋诗人杨万里也写了《疍户诗》:“天公分付水生涯,从小教他踏浪花。煮蟹为粮那识米,缉焦为布不需纱。”真实地记录了当时惠州府所属海丰等6县疍民的生活情景。明嘉靖《海丰县志》也有记载疍民在汕尾市生活的情况,记曰:“邑东南十里为和丰滘,二十五里为新滘,一望沃野,水道不通,疍民有东西溪之别。宋师将舟至,凿通之,闽广贩盐诸舶聚此。”《海丰县志》又载,石帆港、鱼尾澳、湖东港、田尾澳、捷胜港、白沙湖、遮浪角、大德港、长沙港、五里沙,都是明代海陆丰瓯船渔民停泊的地方。疍民每届秋夜,通宵达旦,互斗渔歌。歌声此起彼落。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十二中提到:“疍人亦喜唱歌。婚夕两舟相合,男歌胜则牵女衣过舟也。”可见疍歌在明末清初已相当流行。当时的海丰文人作了许多描绘疍民生活情景的诗句。明天顺年间(1456-1460),惠州进士吴高就将后船疍民月夜斗歌的情景,列为“海丰八景”之一,称“龙津渔唱”,并赋诗云:“曲曲清溪绕屋斜,数声欸乃起汀沙。夜深月白知何处,余韵风飘出蓼花。”清楚邑人黄道珪诗云:“海波城下接龙津,归棹吚哑入耳频。和笛渔歌天是籁,倚栏人满月为邻。斜帆遥带潮门影,一曲长浮玉锦鳞。远岸榔声催晓曙,轻舟又曳别溪春。”清海丰知县姚德基诗云:“环溪碧浪映苍旻,几处渔舟出水滨,款乃声低缘岸远,逶迤棹放击渊滣,桥边絮舞生花浪,水面萍浮点石鳞,一曲酣歌渔者乐,遐荒尽是太平人。”记载汕尾渔歌的诗句还有许多,这里不一一枚举。
渔歌词以文字记载下来,首推中国民俗之父钟敬文先生。民国十三年(1924年),钟先生在汕尾文亭小学任教期间,心灵被“表情真切”、“音律谐美”的渔歌所震撼,于是采访新港浮水乡,记录搜集了大量的渔歌,后来编成《疍歌》一书于1927年出版,并写《中国疍民文学一脔》,对疍民歌谣进行研究,汕尾渔歌开始被世人所认识和了解。“汕尾渔歌王”黄琛同志长期从事汕尾渔歌的发掘搜集整理工作,着作了《汕尾渔歌》、《南海渔女之歌》、《粤东渔歌》等大量作品,成立了汕尾渔歌队,使渔歌开始走上了舞台,涌现了徐十一、苏少琴、苏细花、徐圆目、李香桂等名歌手。汕尾渔歌哺育了一代音乐大师马思聪,他创作的钢琴和小提琴乐曲,不时回响故乡渔歌的旋律。着名钢琴家刘诗昆从渔歌吸收养份后,创作了钢琴协奏曲《战台风》。电影《南海潮》、《女篮五号》、《海霞》主题曲或插曲,以及歌曲《军港之夜》、《春天的故事》都采用渔歌的调式和音乐素材。音乐家施光南、施明新、杨桦、郑秋枫、毕庶勤等到汕尾渔港采风后,先后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交响乐和歌曲。1999年省卫视《艺术太空》专题介绍了汕尾渔歌。北京电视台《民族魂——民歌电视系列》也拍摄了汕尾渔歌的专辑。汕尾渔歌是一座丰富的民俗音乐矿藏,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7. 李少白是什么出身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李少白,1931年7月1日出生于安徽太和县的一个偏僻乡村,他的中、小学朝代在战争的动荡中度过,其父是皖北一带有名的医生,其刻苦,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李少白产生很大影响,使李少白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学习,对他后来从事电影理论研究影响颇大。<br><br> 1949年,李少白弃学从军,1950年被分配到重庆西南大区影片经理公司工作,那时公司除放映国产片和苏联片外,还接收了大量美、英等影片,这样使李少白对影片有了比较广泛的接触,开始了对电影的学习和钻研,1951年底在《大公报》上发表《谈苏联影片<起死回生>》,从这时开始,他经常在报刊上发表影评文章。<br><br> 1954年李少白调到北京电影发行总公司宣传处工作,还参加公司的选片工作,这一时期他又撰写了大量关于《罗马11点钟》、《没有留下地址的信》、《马路天使》、《南海潮》等国内外影片的评论文章。1956年,他被《文艺报》聘请为电影方面的评论员,1957年他调到影协,1958年调到该会电影史研究室,参加了《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二卷)的编写工作,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工作,1963年,我国第一部电影史终于问世了。此后,李少白着意于电影理论和电影美学的研究。1978年后,李少白发表大量理论文章及书籍。如《谈影片故事性》、《论电影人物形象塑造》、《中国电影历史及理论》,李少白一面从事中国电影史和电影艺术理论的研究,一面带电影研究生和博士生,他是我国唯一的电影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他还参与了大量的关于电影的专题片的监制工作。(详细资料)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759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726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723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457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449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1098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377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803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842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