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电影 » 光线传媒电影主题公园

光线传媒电影主题公园

发布时间: 2022-12-13 23:17:54

㈠ 为什么越良心的国漫就会凉得越快呢

现如今,国产动漫也逐渐越发强大,动漫产业支柱发展蒸蒸日上,在短时间内,国产动漫发展现状日新月异,发展速度也是突飞猛进,在其中不乏有很多的优秀作品,但是能够人尽皆知爆火的动漫数量却是屈指可数,如《斗破苍穹》、《完美世界》、《秦时明月》等等,虽然都是比较火的作品,但是只是动漫爱好者人了解,并没有吸引过多的观看者,就此现状,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有的有良心的国漫,为什么凉的越来越快,分析原因如下:

哪咤之魔童降世

总结

综上所述,尽管国产动漫发展越来越好,好的作品越来越多,但是还有很多很多可以加强和改进的地方,它本身是值得鼓励和推广的,其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其目的除了娱乐外,还有一层就是传播价值观的教育意义。有足够的资金去制作,有良好的管理帮助其未来发展,相信国漫,理性看待外来文化,不能够盲目,迷失方向,相信制作出越来越多良心作品,会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热度越来越高,发展越来越好,良心作品不再被埋没 。

㈡ 中国十大娱乐公司

百代EMI、华纳、环球(环球下面有好多唱片公司)、太麦、华谊、21东方、英皇、索尼、滚石、种子音乐等等。

现任领导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长王中军、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旗下有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华谊兄弟影业投资公司、华谊兄弟文化经纪公司、华谊兄弟音乐公司、西影华谊电影发行公司、华谊兄弟电影国际。其他传媒公司有天娱、上腾、光线传媒等等。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民营娱乐集团,于1994年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创立,总部位于北京。

该公司旗下业务有影视娱乐板块、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板块、产业投资板块等,于2009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其曾入股英雄互娱,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021年,华谊上半年营业收入5.79亿,较2020年同期增长78.3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6亿,较2020年同期增长145.75%,扣非净利润为-2.26亿,较2020年同期增长3.01%。

㈢ 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会衍生哪些行业

当前电影衍生品市场的巨大市场潜力开始越来越引起影视巨头的关注 。虽然截至目前为止国内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衍生品产业结构,但总体上各大影视公司均已开始纷纷试水并打造完整产业链。但作为电影产业链上极为重要的一环,衍生品不仅能提高电影企业抗风险能力,同时也更符合今后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今后我国影视行业衍生品的发展态势,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就此盘点了目前为止,国内五大民营电影制作公司的衍生品产业布局。
游戏娱乐衍生是重头 圈地文旅抗风险
相关资料显示,随着影片制作压力的激增,华谊兄弟开始寄望衍生业务提升业绩。早在2012年,华谊就开始试水电影衍生模式,并将其看作是有力的业绩增长点。随即,华谊兄弟通过“内容+渠道+衍生品”战略稳步推进产业布局,陆续介入电影院、音乐、游戏、主题公园、演艺活动等多个领域。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单就游戏而言,华谊兄弟2014年前三季度共实现收入约2.9亿元,约占公司总体营收的30%,并已经成为华谊兄弟新的收入渠道。华谊总裁王中磊接受媒体采访曾表示“华谊对游戏产业的重视度很高,一开始我们认为游戏是电影主业的衍生品,但现在随着游戏行业的迅速发展,电影反而会成为游戏的衍生品” 。
此外,华谊兄弟通过品牌授权在文化地产和旅游地产上的产业布局同样值得关注。相关资料显示,从2011年开始,先后投资打造苏州影视城、长沙华谊电影文化城、海口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等地产项目,2015年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将在郑州投资建设“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项目。而在实景娱乐主题公园的门票销售、相关权利衍生品优选阿里进行合作。同样,在版权开发如网游、网络文学、动漫改编权等,以及签约艺人相关衍生品开发,则与腾讯达成合作,共同打造双方IP权限流转通道。
博纳影业
秉持华尔街专业主义 衍生重精不重多
相较于华谊兄弟多元化、处处抢占先机,意欲打造娱乐帝国的产业布局,博纳影业则以华尔街倡导的专业主义为准则,在牢牢巩固博纳在电影发行领域的地位,增加电影院线收入之后,才逐步发力影视衍生品领域。就像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所言,“博纳现在还没选择好站队,我的目标是选择其中一环,但哪一环还没选好。没有选好站队的好处是版权在我手里,可以卖好价钱。”由此可以看出,在衍生品产业布局上,或许博纳不会像华谊兄弟一样面面俱到,但极有可能在衍生系列的专业性下足功夫。但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了解所得,目前博纳影视衍生还多是用于促销或首映活动使用,出售的非常少。此外,博纳影业集团还将计划在江西建影视基地。
乐视影业
专注物联网线上服务运营 全力打造乐视生态圈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在影视衍生开发方面,乐视网就开始着手进行多元开发进而为丰富版权产品生产线的打造做准备。据了解,乐视影业在基础衍生品方面,既有手游、创意服饰等周边产品,同时积极尝试基于“场景”的衍生产品开发;除此之外,与美国合作成立中美合资电影视觉知识产权研发机构,进行专业性电影衍生品开发销售。
值得强调的是,在衍生品开发与销售方面,相对其他几家影视公司而言,其“互联网+”特征更为明显。基于前几年资源整合的基础,乐视影业将打造以影视物联为基础,以“平台+内容+终端+应用”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围绕影视内容、乐视体育等进行多元开发,打造丰富的版权产品生产线,借助乐视生态旗舰店、乐视商城、天猫乐视TV官方旗舰店,同时与中国联通携手合作,打造垂直产业链整合运营体系,不断推出更多乐视生态衍生品。
光线传媒
产品线布局略显单一 布局生态等待后发力
从2014年上半年来看,光线传媒的产品线表现比较单一。但从去年6月份开始,光线传媒开始大举挺进,积极谋划衍生产业布局,先后耗资2亿元控股动画制作公司广州蓝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加强产业链的战略布局;1.7亿元收购手游杭州热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游戏+影视”的战略方向;并宣布启动“中国电影世界”项目,加入实景娱乐的市场竞争。
据悉,“中国电影世界”位于上海闵行区浦江镇,将包括“少林文化体验中心”、“中国武侠世界”、“中国魔幻世界”、“中国童话世界”及相关产业配套五大功能区。王长田表示,“中国电影世界”项目不同于传统的实景娱乐项目。“先确定要拍摄的电影,在拍摄前为电影搭建场景,用于电影的拍摄,在搭建时就把机关、体验互动等提前设计安装好,在电影拍摄完毕后相关电影的旅游项目就可以立即启动。”在具体的衍生品推广与运营方面,与阿里达成协议,通过入驻天猫开传媒旗舰店,销售公司电影及艺人之衍生品,并在阿里巴巴各平台上进行旗下的实景娱乐主题公园如涉及门票销售及O2O业务销售。
万达院线
院线优势倒挂衍生消费 国际化全产业链持续打造
据了解,从2009年开始,万达院线在票房收入、市场份额、观影人次上持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为充分发挥这一院线优势,掘金影视衍生,2014年全年万达院线一方面将旗下的影视内容制作业务与优势资源进行融合,同时与上游研发公司合作,包括梦工厂等,借助卖品、衍生品等挖掘会员经济,开展主题性的体验式消费。但实际效果并不乐观,甚至出现“爆米花吸金,衍生品遇冷”这一现象。
2013年9月万达集团投资500亿打造青岛万达东方影都项目,意在打造全球最大的影视产业项目。据悉该项目集影视 制作、展览、娱乐、度假等为一体,不仅是一个影视基地;而且还是一个休闲度假胜地,电影发烧友的乐园。包括此前投资70亿建设的武汉万达电影乐乐园,以及全国共计11座万达城的影视主题公园。不难看出,万达集团正在复制迪斯尼、环球影视等海外影视巨头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
同时,鉴于万达影视成立时间较短,在内容生产制作上尚未成熟。从去年来对海外影视公司的接连并购,其实也是在不断获取大量影视版权资源,实现影视业务国际化,或将为今后更多的衍生品开发提供更多可能。

㈣ 《你的名字》电影衍生品市场火爆带来的反思

最近刷爆朋友圈的《你的名字》成了票房收割机,上映首日便收获了7574.73万票房,截止12月5日就已经突破3亿。同时《你的名字》恶搞也是大火,如果你以为今天笔者也是随大流的恶搞可就想错了,伴随《你的名字》流行起来的还有大量的衍生品。

在《你的名字》上映初期,光线传媒就迅速推出了同款的电影滤镜H5,用户因此制作了很多新海诚风格的美图,受到广泛追捧。12月6日,《你的名字》的周边商品在淘宝上众筹售卖,非常火爆。从中也可以看出,着名电影衍生品的变现能力不可小觑。

文化衍生品包括电影、电视、游戏、漫画、动画、音乐及其周边产品,文化衍生品是国外电影的重要收入部分。以美国为例,衍生品收入占据电影总收入的70%,是票房收入的2倍。而反观国内,电影收入的绝大部分是票房和广告收入,衍生品部分几乎为零。两相对比可以看出我国衍生品发展落后,一个主要原因是衍生品的授权难。

图片来源于网络

3、企业增强自身实力,中外为师促发展

一味引进老电影,除了贩卖情怀很难抓住当下年轻人的爱好。在三位一体化的积极作为中,企业自身的有所为才是关键。

首先企业需要加强开发衍生品的能力,增强市场灵敏度,将衍生品不止停留在海报、公仔、钥匙圈上,应该增强产业链的完整度、深度加工,增强产品附加值。

因《你的名字》大火的日本拍摄故地最近旅游业大火;美国迪士尼在授权方面做得相当成熟,包括全方位节目授权、授权商品生产和建立主题公园。

国内厂家应该学习国外在产业链上的运作模式,运用好市场。其次应该加强自身推广,例如艾漫在参加漫展、实体线上相结合,与社区合作宣传自身产品的手段都值得我们借鉴。

最后是应该注重自身技术发展,建立相关的研发中心,利用好现有的法律制度和国家扶持政策。

三、结语

当前中国国内衍生品市场是一片还没有被发掘的蓝海,在开发时候需要正当的授权、成熟的市场体制等。如何在《你的名字》创造票房奇迹的同时迎来我们自己的春天,是我们共同需要思考的。

㈤ 反映中国母子关系的动画短片有哪些

我觉得国产动漫《哪咤之魔童降临》上映到目前为止,票房已经破10亿。人民日报高度评价:改出新鲜感不易,能融入当代价值关切更难。还期待中国能产生世界级IP。北美地区最权威的电影评分网站是IMDb,从IMDb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到,这部电影的评分达到了7.9分,虽然低于豆瓣上8.7分,但是表现已经十分优异。可以说,这部电影达到了票房和艺术价值的双丰收。

那么,这个改编于中国神话故事哪咤的电影,对于中国电影产业有些什么启发呢?

从一些已经上映的动画片的表现来看,很多的动画片粗制滥造,并没有长远的规划和布局,而动画片其实是一个很能产生长远的IP的领域,比如说迪斯尼和梦工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可以授权到主题公园和玩具等多个领域。而中国文化当中,其实也是有着大量的可以利用的动画资源的,中国历史上也曾经有过很多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动画片,这个领域其实是可以深入挖掘的。

影片导演饺子本名杨宇,四川泸州人,从小喜欢画画、看漫画,大三开始学习三维动画软件,当发现一个人也能做出好的画面之后,对于从事这一行的兴趣更加浓厚。在决定转行做动画之前,饺子是华西医科大学药学专业的学生。初入行时顶着很多不解和压力,他一个人对着一台电脑,花了三年八个月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打,打个大西瓜》,横扫2009年至2010年数十个动画短片奖项。对于这样一个导演,光线传媒能够耐心扶持。同时,在各方面的细节上,饺子与团队追求精益求精,光剧本就磨了两年,总共经历了66版修改。这充分说明,在目前电影产业工业化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通过匠心来打磨产品,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将经验转化为行业的沉淀。以上观点仅是个人观点。

㈥ 电影公司半年报:光线、万达状态回暖,华谊、北文持续失速


暑期档即将收官,仍未出现一部爆款,这也成为了上半年电影市场疲软前行的缩影。


上半年,电影市场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内地票房总收入为275亿元,相比2019年同期下滑了36亿。


虽然,春节档在《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的带动下,以78.22亿的成绩创下了华语影史新高,但后续整个市场呈现出内容供给严重不足的局面,本被寄予厚望的暑期档,也因疫情反复下部分地区影院的闭门而哑火。



不过,对不少电影公司来说,相比于2020年上半年,2021年的电影市场已经为它们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机会。从上半年光线传媒、万达电影、华谊兄弟、北京文化、横店影视五家上市电影公司的财报来看,光线传媒、万达电影、横店影视的经营状况都已经回暖,其中光线传媒净利润更是飙涨2255.45%。


而华谊兄弟和北京文化,目前则仍面临着营收压力,前者虽扭亏为盈,但扣非净利润为亏损状态,后者净利润亏损达到4506万元。


《你的婚礼》以小博大,光线传媒净利润飙涨2255.45%


业绩: 上半年营业收入7.55亿,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91.3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5亿,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255.45%。



2020年上半年,光线传媒净利润仅2057万,这也是因为原定于去年春节档、情人节档上映的《姜子牙》《荞麦疯长》等影片均撤档延后上映,上半年仅依靠《误杀》《两只老虎》《南方车站的聚会》等2019年年末上映的影片来支撑营收。


2021年上半年,《人潮汹涌》《明天会好的》《你的婚礼》《阳光姐妹淘》等新片接连上映,成为了光线传媒净利润暴增的关键。财报显示,上半年光线传媒参与投资、发行或协助推广并计入本报告期收入的影片总票房约为16.97亿元,其中口碑稳健的《人潮汹涌》在春节档收获7.62亿票房,之后,《你的婚礼》则收获了7.89亿的票房。



从《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悲伤逆流成河》《超时空同居》等影片的票房来看,光线传媒确实如财报中所言,在中低成本高回报的类型片上具有成熟经验和驾驭优势,《你的婚礼》也是此类作品。不过需要警惕的是,近几年这些以小博大的影片中普遍缺乏口碑之作,《你的婚礼》豆瓣评分甚至未达到及格线,未来光线在强调方法论的同时,或许更应注重内容质量。


财报显示,光线传媒的内容储备中,《五个扑水的少年》《冲出地球》《坚如磐石》等均已完成制作,《狙击手》《十年一品温如言》《一年之痒》《会飞的蚂蚁》《深海》等影片正在制作过程中。由此也不难看出光线传媒的投资战略,即以《狙击手》《坚如磐石》等大导演作品、《十年一品温如言》这种IP项目、《深海》等头部动画电影为主力,以其它中小体量的影片为“配菜”。



《哪咤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两部动画电影的成功,对光线动漫业务的意义暂且不谈,这两部电影带来的营收,显然让光线在内容投资上更有底气了。接下来的项目储备中,《狙击手》《坚如磐石》《十年一品温如言》等影片的出品方都为光线,其中《狙击手》还为投入成本相对较高的战争题材。


2018年影视行业进入变革期后,各大电影公司之间的合作便在加速,大片或中成本影片由多家头部影企联合投资出品已成为常态,这也是单个电影公司降低投资风险的最好方式。比如上半年的《悬崖之上》背后,就集结了中国电影、英皇影业、上海电影、阿里影业等多家投资方。


近几年来,光线传媒在动画电影领域的投资布局已取得建树,但在主流电影领域,光线的布局一直以擅长的中小成本影片为主。如今,在公司运转稳定,营收和现金流皆向好的情况下,强化对《狙击手》这种头部内容的主投主控,或许也是光线传媒实现突破的机会。


上半年仅上映两部影片,万达电影“内容荒”


业绩: 上半年营业收入70.34亿,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56.6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9亿,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40.77%。



2021年上半年,全国观影人次达到6.8亿,较2019年同期下降15.9%,但相比于2020年长达半年多的歇业,观影人次的复苏已经足以令万达电影、横店影视等恢复元气。财报显示,上半年万达电影观影收入达40.4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57.43%,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只有5.33亿。


半年报里,万达电影公布了最新的院线资产数据,截至2021年6月30日,万达电影在国内拥有已开业影院712家,6174块银幕,影院规模还在持续提升。但对万达电影来说,观影业务“投资回报率低”的困局仍在继续,上半年万达电影观影业务的毛利率仅为13.38%,而商品、餐饮销售收入,以及电影制作发行及相关业务收入的毛利率都在60%以上。


近几年,万达电影一直在向覆盖电影投资、制作、发行、放映的全产业链业务发展,提升上游内容参与度,平衡自身的营收结构,但在内容投资与制作上,万达电影的速度和成果显然都不及外界预期。可以发现,在2018年和2019年,万达电影每年出品的影片都在10部以上,但在票房和影响力上双双取得成功的主控作品,似乎只有《唐人街探案》。



2020年,《唐人街探案3》延迟上映,就已经暴露了万达电影在内容储备上的乏力。去年一年,万达电影只上映了三部作品,其中主控的《月半爱丽丝》票房为2847万,虽然参投的《金刚川》和《我和我的家乡》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但万达电影都为联合出品方,且位次并不靠前。


2021年上半年,万达电影的内容储备依然乏力,仅上映了《海底小纵队:火焰之杯》和《唐人街探案3》两部电影,前者票房为5326万。下半年,万达电影的待映影片虽然不少,但除了已经上映且票房表现乏力的《我的父亲焦裕禄》《二哥来了怎么办》外,《陪你很久很久》《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天星术》等待映作品中,仅《天星术》这部奇幻冒险片体量较大。



收购万达影视时,万达电影的预期是让院线业务与内容业务产生协同效应,但通过单一爆款获得长远发展并实现协同显然是不现实的。如今,万达电影也意识了这一问题,在半年报里提出将 探索 主旋律、合家欢、悬疑犯罪、 情感 青春、科幻玄幻和亲子动画等六大系列影片,并通过“菁英+”电影人计划继续挖掘和培养导演、编剧领域的新生力量,为内容业务输送人才。


其实,遍观万达电影近几年的投资足迹可以发现,《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我不是药神》《战狼2》等爆款背后都有万达电影的身影,但和《金刚川》和《我和我的家乡》一样,万达电影在其中的参投比例都不高,可见其投资策略一直存在问题。


靠转卖资产扭亏为盈,华谊的实景 娱乐 没有“新故事”


业绩: 上半年营业收入5.79亿,较上年同期增长了78.3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6亿,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45.75%,扣非净利润为-2.26亿,较上年同期增长3.01%。



从表面来看,华谊兄弟上半年实现了扭亏为盈,但若抛开对华谊腾讯 娱乐 有限公司部分股权、腾讯音乐及猫眼 娱乐 等金融资产、部分实景 娱乐 项目的资产处理,华谊大概率仍处于亏损状态。


上半年,华谊收入前五名的影视作品为《侍神令》《温暖的抱抱》《超越》《谢里》《你好,李焕英》,合计实现收入2.79亿,占营业收入的48.27%。其中虽有拿下了春节档票房冠军的《你好,李焕英》,但华谊在其中只是第六大联合出品方,能从54亿票房里获得的分成是极为有限的。



在《超越》《谢里》《你好,李焕英》三部作品中,华谊都为参投方,而上半年华谊主投的《侍神令》和《温暖的抱抱》,票房分别为2.73亿和6.69亿。对曾被爆料成本高达6亿的奇幻电影《侍神令》而言,口碑失利导致原IP《阴阳师》带来的票房加持寥寥无几,2.73亿的票房收入下,华谊兄弟面临巨额亏损。


从华谊下半年的内容储备来看,除了已经上映的《盛夏未来》和《混沌行走》,华谊接下来还有《铁道英雄》《749 局》《美人鱼2》《假如爱有天意》《摇滚藏獒:蓝色光芒》等国产片,以及参投的好莱坞科幻片《月球陨落》等待上映。从海外影片来看,同为科幻题材的《混沌行走》内地票房最终可能难以突破千万,无知名演员加持的《月球陨落》票房或许更不理想。


从华语片来看,华谊的《铁道英雄》《749 局》等都难以迈入头部大片梯队,目前定于国庆上映的《铁道英雄》想看人数仅3万多人,后者则为4.4万人。此外,《美人鱼2》或许要等到2022年才能上映,但在当下电影市场的大环境里,《美人鱼2》想如前作般豪取数十亿票房已是难事。



如今,华谊兄弟的内容业务多少缺乏看点,也是因此,半年报里华谊才耗费了大量篇幅来讲述实景 娱乐 的故事,称将继续聚焦“影视+实景”,完善并加速IP的制作和转换,以提高内容变现能力。上半年,华谊品牌授权及实景 娱乐 板块营业收入5295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上升433.11%,但这更多是受疫情影响,从收入占比来看,品牌及实景 娱乐 仅贡献了9.15%的收入。


财报里,华谊对实景 娱乐 信心大好,但现实动作却与之反向而驰。今年上半年,天津实景 娱乐 退出了河南建业华谊兄弟文化 旅游 产业有限公司和南京华谊电影小镇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8月份,华谊又发布公告称,拟以2.25亿元的价格转让天津实景 娱乐 15%的股权。或许,实景 娱乐 业务的盈利及前景并不乐观,否则华谊也才会接连做出割舍。


从财报来看,华谊兄弟在元气大伤后,依然没有回归正轨,仍在挣扎当中。如今,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开放,与上海的迪士尼乐园一南一北遥遥对望,未来华谊的实景 娱乐 之路或许会更为艰难。


《你好,李焕英》收入去向成迷,北京文化仍陷亏损漩涡


业绩: 上半年营业收入2156万,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81.7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06万,亏损比重较上年同期缩小了29.92%。



上半年,北京文化2156万的营收,是由《沐浴之王》《特警队》《云边有个小卖部》《四十九日祭》《金刚川》等作品贡献的,其中《沐浴之王》带来的营收为1445万。这些作品多于去年上映,而北京文化今年上半年上映的《你好,李焕英》,并未计入业绩之内。


《你好,李焕英》上映前,北京文化发布公告称已经卖出了电影的发行权,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保底发行,保底票房收入为15亿元,截至2月17日,北京文化来源于该影片票房的收入约为6000万至6500万的区间。当时《你好,李焕英》的票房为27.29亿,最终影片取得了54亿的票房成绩,但因保底协议超额部分的分成比例会降低,北京文化的最终收入不可能直接翻倍,但大概率也在8000万左右。



卖掉发行权后,北京文化不再是《你好,李焕英》的最大受益方,但是若这笔业绩计入上半年收入,对经营不佳的北京文化来说,也能稍微提振士气。可在财报中,北京文化却给出了“受电影项目收入确认周期影响未计入业绩”的说法,对比《你好,李焕英》已经计入华谊兄弟上半年的业绩,北京文化的说法显然存疑,但具体原因为何尚不得知。


接下来,北京文化待上映及仍在筹备中的项目有《东极岛》《749局》《来都来了》《让我留在你身边》《白蛇前传之封魔录》,以及《封神三部曲》和《画江湖》系列。其中由乌尔善执导的《封神三部曲》采取三部连拍的模式制作,目前影片的外景拍摄基本杀青,其中第一部的特效制作也已完全,只待上映。



今年上半年,北京文化出于分散投资风险、缓解公司流动资金压力等多重考虑,与西藏慧普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作价6亿元转让了《封神》系列三部影片各25%的份额。之前转让《你好,李焕英》发行权时,北京文化的出发点更多是对影片的市场表现不看好,但转让《封神三部曲》的份额,更多是出于经营压力。


转让三部影片各25%的份额,确实分摊了一部分风险,但《封神三部曲》对北京文化而言,仍是“定生死”的存在。据业内爆料,这三部影片的投资成本高达30亿元,也就是说,《封神三部曲》的票房至少需要90亿以上才能回本,若票房不能达到90亿以上甚至更低,那北京文化就会面临亏损局面。反之,如果《封神三部曲》能一战封神,那北京文化或许就能翻身。


8月27日,北京文化发布了《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的公告,公告显示,北京证监局确认了北京文化借助《大宋宫词》《倩女幽魂》两部项目虚增业绩的事实。利空落地,某种程度上对北京文化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不过,至今仍在内斗下风雨飘摇的北京文化能否等到《封神三部曲》“救命”,还是未知。


《送你一朵小红花》斩获12亿票房,横店影视进入转型关键期


业绩: 上半年营业收入14.75亿,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239.7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1亿,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67.41%。



上半年财报中,横店影视并未公布院线业务和内容业务的具体营收比例,但财报显示,报告期内,横店影视在全国拥有影投公司574 家,实现票房收入10.85亿元。由此来看,目前院线业务仍是横店影视的支柱业务,而影视制作和销售卖品、发布广告等业务合计贡献的营收在4亿元左右。


2021年上半年,横店影视上映的影片并不少,其中作为出品方参与的有《你好,李焕英》《熊出没·狂野大陆》《我的姐姐》等4部影片,联合出品的有《缉魂》《武汉日夜》2部影片。此外,上半年计入横店影视业绩的,还有2020年年末上映的《送你一朵小红花》,这部票房达到11.9亿的影片,为横店影视主投主控。



《送你一朵小红花》是迄今为止,横店影视主投主控电影中票房最高的一部作品。2016年,横店影视开始涉足上游内容制作,但过去几年参与的80余部影片中,横店影视基本都是以参投为主,主投的作品寥寥无几。《送你一朵小红花》这部小成本影片的成功,对横店影视而言意义重大。


去年12 月,横店影视与横店控股签署了相关转让协议,收购了横店控股持有的横店影视制作和浙江横店影业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在内容制作端加大发力,向“内容+渠道”全方位发展。这次收购的成果很快体现了出来,《送你一朵小红花》的第一出品方就为浙江横店影业,影片的票房也反映在了横店影视的财报中。



其实,做院线起家的横店影视,当下和万达电影的发展方向是类似的,即从发行端向内容端转型。对此类公司来说,一部主投主控作品的成功是值得肯定的,但能否真正从“院线公司”升级为“电影公司”,还是需要长线耕耘,产出更多爆款来证明自身的内容制作能力。


从上半年五家电影公司的业绩来看,2018年开始,资本市场对影视行业的态度发生重大转变,且影视行业结束高速发展期后,那些没有在浪潮褪去后爆雷的电影公司,基本都抗住了行业转型和疫情带来的压力,就如光线传媒、万达电影、横店影视等,这些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业绩都有了大幅提振。


不过,对比往年电影公司们的内容储量来看,今年各家电影公司的存粮都减少了,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如疫情影响下不少内容制作延迟,如不少项目因资本撤离而难以开机。从大环境看,整个电影行业依然未能脱离低谷期,2021年下半年,电影市场或将继续负重前行。

㈦ 十大传媒公司

一、中影CFGC(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发源地:北京市

品牌创立时间:1999年

始于1999年,电影行业知名品牌,国内大型电影制作与发行机构,专业从事影视制片制作、电影发行、电影放映及影视服务业务的上市公司。

二、华谊兄弟(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发源地:北京市

品牌创立时间:1994年

于1994年创立,国内颇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娱乐集团,在影视/音乐/娱乐经纪等领域居于重要地位的大型民营娱乐公司。

三、光线传媒(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发源地:北京市

品牌创立时间:1998年

国内民营传媒领域先锋,旗下拥有光线影业/青春光线/彩条屋/小森林影业等多个品牌的大型传媒娱乐集团。

四、博纳影业BONA(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发源地:北京市

品牌创立时间:1999年

国内大型民营影视公司,从事影视制作/影视发行/影院投资/院线管理/艺人经纪等业务的全产业链布局的影视内容制作公司。

五、万达影业(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发源地:辽宁省大连市

品牌创立时间:2011年

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隶属于大连万达集团北京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万达影视集电影、电视剧的开发、投资、制作、宣传、营销、发行等多方位影视功能为一体,并专注于海外影视业务的发展。

六、上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品牌发源地:上海市

品牌创立时间:1896年

国内较具规模和实力的电影集团,以影视产品创作/生产/宣传/销售/发行/放映等为主,涵盖“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的全产业链公司。

七、北京文化(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发源地:北京市

品牌创立时间:1997年

专注于构建电影/电视剧/综艺/艺人经纪/新媒体/IP授权运营与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平台,上市影视娱乐传媒集团。

八、安乐EDKO

品牌发源地:中国港澳台香港

品牌创立时间:1950年

成立于1950年,从事电影制作/电影和影碟发行/收费电视频道及广告制作,香港老牌电影制作及发行公司。

九、寰亚

品牌发源地:中国港澳台香港

品牌创立时间:1994年

成立于1994年,亚洲颇具影响力的多元化华语娱乐内容提供者,从事电影制作及发行/演唱会及现场表演/艺人管理/音乐制作及出版等业务。

十、英皇电影

品牌发源地:中国港澳台香港

品牌创立时间:2000年

英皇集团旗下,香港较具规模与影响力的娱乐媒体公司,华语电影制作及发行业内享有较高地位,以电影投资/电影制作及发行为核心业务。

㈧ 影视传媒 A股上市公司有哪些

影视传媒 A股上市公司有:
1、华谊兄弟300027:影视传媒龙头。华谊兄弟2021年第二季度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82亿,同比增长89.81%;净利润-1.29亿。A股电影行业龙头,业内产业链最完整、娱乐资源最丰富的公司之一,同时布局电视剧、网剧及网络大电影,拥有电影主题公园;18年代表作包括《芳华》《前任3》《江湖儿女》,影视娱乐收入36.57亿,占比93.99%。
2、芒果超媒300413:影视传媒龙头。公司2021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38.44亿,同比增长26.19%;净利润6.78亿。公司服务全国及海外亿级规模用户,通过互联网视频平台、IPTV、OTT等多种传播渠道,整合丰富的视频及电商产业链资源,协同影视剧、综艺节目、音乐、游戏等众多内容制作及运营主体,采职广告、会员付费、内容制作与分销、电信及有线电视运营商增值服务收入分成、视频电商等多种盈利模式,打造集流媒体内容、新媒体平台、互联网信息及电商服务一体共生的独具特色的芒果媒体生态。
3、*ST长动000835:2015年,公司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并购了诸暨美人鱼动漫有限公司、湖南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杭州东方国龙影视动画有限公司、北京新娱兄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宣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天芮经贸有限公司、滁州长城国际动漫旅游创意园有限公司等多家涉及动漫、游戏、旅游创意园等业务的文化娱乐类公司,正式进入文化娱乐行业。
4、粤传媒002181:“德粤基金”由粤传媒全资公司广东广报投资有限公司与德同资本共同设立的广州德同广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管理,目标规模为人民币5亿元。
5、奥飞娱乐002292:基于子公司有妖气的漫画P资源,与影视制作团队、发行渠道等合作进行真人连续剧创作代表作包括《蓝翅》《雏蜂》《十万个冷笑话》;控股广东嘉佳卡通影视有限公司,主营影视内容创作;18年影视类收入5.30亿,占比18.65%。

㈨ 中国的娱乐公司都有哪些呀

今年最火爆的几部选秀综艺,将艺人背后的经纪娱乐公司从幕后带入到人们的视野中。大家在节目中所了解到的大公司就是乐华,再就是王思聪的香蕉娱乐,再就是以前很火爆的天娱传媒。可能大家的认知之中国内最大的造星工厂就应该是这几家了。
然而小编所了解的,国内还有一家更大的娱乐公司,他们的公司创办时间早,规模大,旗下的艺人有很多都是早就已经在娱乐圈有着一席之地大牌明星!
那就是英皇娱乐,
它是隶属于英皇集团旗下的一家子公司。创办于1999年,主要从事艺人的培养及管理,唱片发行,电影筹备,演唱会的策划等娱乐性业务。

当今国内乐坛不少当红艺人都是它旗下的,公司艺人在历年颁奖典礼上揽获无数奖项,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连续三年获得了“表现最卓越的娱乐公司”大奖,至今没有一家娱乐公司能打破这个记录!
光是他们旗下制作的知名大电影就有《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十二生肖》、《逆战》、《建党伟业》、
《唐山大地震》、《让子弹飞》、《建国大业》等等。
累计的票房更是数不胜数!
而他们旗下的大牌明星就有谢霆锋、
王祖蓝、古巨基、李克勤、张家辉,成龙之子房祖名、孙楠等等,还有很多大牌明星都曾经也是他们旗下的,比如王杰、郑伊健、陈奕迅、
陈冠希、成龙、黄圣依等等。

光是这些我们就可以看出英皇娱乐究竟是有多大,多强的造星实力!简直可以说这个公司就是半个娱乐圈的未来啊!
对于此事大家是怎么看的呢?这篇部分名单里面不知道有没有大家很是喜爱的明星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说出自己喜爱的明星!为他打气!打call!

㈩ 主题乐园飞速增加,是为了让你开心而存在的吗

到 2016 年 10 月,中国已经有 123 座主题乐园了。

从我们搜集的数据资料看,主题乐园面积越来越大,而且建得越来越快。

过去 10 年,国内的大型及特大型主题乐园屈指可数。但仅今年,中国就已经开放了 21 座主题乐园,还有 20 座主题乐园正在修建,这其中还包括韩国乐天世界、东方好莱坞、环球主题公园等几家特大型的世界级主题公园。

与 60 岁的迪士尼乐园比起来,中国的主题乐园们还很年轻,但正在以其数十倍的速度建立起来。

主题乐园是门大生意

很显然,不管是像华侨城这样更早进入中国主题乐园市场的地产开发商,还是像迪士尼、默林娱乐这样的新进入者,都看中了中国人手里用于买开心或者买情怀的一笔钱。

这也正是建立主题乐园的经济基础和娱乐需求。

房地产公司高力国际还给这笔钱画了一道线:“按照国际经验,通常一个国家的人均 GDP 达到 5000 美元时,一个国家或地区会出现成熟的旅游度假经济。”

2015 年,中国人均 GDP 超过 8000 美元,大型城市如上海的人均 GDP 已达 1.5 万美元。以地区经济为指向的主题乐园们集中围绕着中国的几大经济圈分布: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以及环渤海区都是大型及特大型主题乐园最密集的区域。其中,地区生产总值位列前三的广东、江苏和山东省,也恰好拥有最多乐园。

他人的成功无疑是让开发商们前赴后继的动力。

热度持续了 60 年的迪士尼乐园总是被奉为圭臬。这个主题乐园品牌去年的收入达到了 161.62 亿美元。每年入园的 1.38 亿游客在乐园的人均消费将近 120 美元。

尽管为了走入中国市场,迪士尼做了不小的妥协,出让了 57% 的股份给中国政府,罗伯特·艾格依旧认为上海是“1960 年代华特·迪士尼(Walt Disney)本人在佛罗里达州中部购买土地以来,迪士尼碰到的最好机会”。

上海迪士尼圈定了周边 3 小时车程内的 3.3 亿居民作为终身消费者。

这个生意万达也在做,而且计划用 5 年内建成 15-20 家主题乐园的数量压过竞争对手。从房产到电影再到旅游,万达一直在打造所谓的文化产业闭环。按照王健林的话说,旅游不像其他行业容易更新换代,是个“长寿投资”。

尽管今年上半年,万达的收入结构发生了一点变化,文化集团收入增长了 57%,占据总收入四分之一,但万达的收入大头依旧是房地产。

这也意味着,这门所谓的常青投资延续了万达以售养租的模式,还是为了反哺万达的核心业务。

“反哺”是不少国内开发商过去到现在都在用的套路:低成本获得土地使用权、大规模开发建成主题公园、炒热片区、通过房地产变现。

27 年前,国内最老牌也是最大牌之一的深圳华侨城,与香港中旅国际投资公司共同建立的锦绣中华,在之后将近 10 年时间里,都是很多主题公园的建造模板:用微缩景观展现大好河山。当时,不少并未真正去过巴黎的人,相册里会有与巴黎铁塔合影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刚去过像世界之窗这样的乐园。

90 年代最常见的主题乐园是类似中华民俗村或是世界之窗这样的微缩景观乐园

1998 年,已经有了不少主题乐园投资经验的华侨城建立了深圳欢乐谷。这种将主题公园开发和地产结合在一起的商业模式,引发大批旅游地产投资热潮。

然而万达现在做的,又比当年纯粹的商业地产模式多了一环。浩华管理顾问公司董事王澍认为,万达在南昌、哈尔滨、合肥建立的万达城,是正在开创一种新的开发模式——“主题乐园+旅行社+酒店”。

万达在全国各地收购的旅行社们为万达城带去了 70% 的客源。前几天,万达旅业并入同程的消息刚坐实,尽管这看起来像是万达不得已的断腕,但同程擅长的线上与万达线下业务结合,也许能为主题公园引入更多的人流,这也正是万达的诉求。

比起修路,建造速度飞快的乐园更适合做城市形象的招牌

“做迪士尼、环球影城、六旗,最大的旅游资源就是人口、大城市、交通辐射面,以及地够不够烂。迪士尼用地,南汇连庄稼都种不出来”,王澍在谈到主题乐园选址时说道。

除了为房地产商加热,对那些没有太多旅游资源的城市来说,主题公园还会和当地政府的政绩牢牢挂钩。主题公园带来的人气,能形成消费流,拉动当地产业。政府乐于见到有经济实力的开发商拿地造乐园,并且会在政策、金融、土地等方面对主题公园项目给予优惠支持。

按照现在建造乐园的速度,政府任期内就能收到成效,乐园比起修路,似乎更适合当作城市形象的招牌挂出来。

集中了方特欢乐世界、梦幻王国、东方神话以及水上乐园的芜湖和郑州,连续几年都在全国 GDP 百强城市名单内,而且分别保持了 10% 和 9.3% 以上的同比增长。在 2014 和 2015 年,百强城市 GDP 的平均增长值分别为 8.3% 和 8.5%。 就在过去不久的中秋假期中,芜湖共接待游客 63.07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6.83 亿元。其中方特旅游区接待游客 6.28 万人次,仅门票就带来 769.12 万元收入。

芜湖方特梦幻王国,看着像是低配版的迪士尼城堡。

只是,这些数字远不足以和主题乐园为奥兰多带来的一切对比。人口仅有 200 万的奥兰多每年吸引超过 6000 万的游客观光,为这座城市创造 300 多亿美元收入。原因就是这里有包括迪士尼和环球影城在内的 20 座主题乐园。

如果说迪士尼或环球影城和其他国内开发商有什么相同之处,可能是主题乐园都不算他们最赚钱的业务。

不过,迪士尼和环球影城在用核心的知识产权控制下游的渠道和衍生产品,而大部分国内开发商在靠主题乐园积攒人气卖房。除了对原有游乐设施进行改建和扩张,迪士尼和环球影城都还不断往上游注入新的电影元素。迪士尼投入 150 亿美元先后买下了皮克斯、漫威和卢卡斯影业,而环球影城买下华纳哈利波特版权、收购梦工厂。

这的确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式。环球影城在奥兰多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开放,游客人数攀升。更为显着的例子是日本环球影城去年的游客人次高出前一年记录 18%,也归功于哈利波特景点系列第一个整年运行。

这可能是自 2013 年之后国内的开发商们突然都开始谈论 IP 的原因。万达之所以执迷于并购,一部分也是为了占有 IP 这个稀缺资源——尽管在万达主题乐园里你还感受不到这一点。

拿着一个成功模板就觉得可以造梦,是不少开发商的错觉

以乐园之名行圈地之实已经是屡见不鲜的开发商行径。

“入行”最早且占据领导地位的华侨城拿下不少高线城市,赶在 2010 年以前就已在深圳、北京、上海埋下桩子,宋城集团则主攻旅游城市,先后在杭州、三亚、丽江、九寨开放历史主题乐园。长隆的几家乐园都聚集在珠三角。华强方特和万达来得晚些,但是在快速往那些交通便利的低线城市拿地渗透,位置上看合围大城市。

主题乐园的设施和技术从来不是一个难点,这也让投资商产生了“复制模式等于复制成功”的错觉。除了这几家主要的开发商,全国共有 2800 多个大大小小的主题乐园式旅游景点。他们主要通过游乐器材引流,通过零售和餐饮变现。

但是他们中的 90% 都不赚钱,继而使得主题乐园每三年更新 30% 游乐设施和内容的要求难以实现。对游客来说,它们死气沉沉、设施老旧,毫无吸引力。这样的复制粘贴乐园走向倒闭是必然结果。

中国旅游经济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近 10 年,有 80% 的主题公园关门,甚至不少乐园在开业不久之后就宣告失败,沉淀资金达 4000 多亿元。不少失败的开发案例不仅带来庸俗不堪的审美和乏味的旅游体验,也是对自然环境的大规模破坏。

要运营一个主题乐园,其实是一种高要求的经营业态,团队、价值链条、过程管理、交互管理、体验宣传、客户管理等环节缺一不可。这些要求从迪士尼几十年来的审慎选址、衍生品和服务招商、配套的交通设施可见一斑。

这样的泡沫经过一批洗牌之后褪去,我们也能看到留下来的都是谁,在用什么样的方式获取利润。

一般来说,在一个主题乐园的占地面积中,游乐器材面积不超过 50%,其他面积要做餐饮、零售等才能维持盈利。

与此同时,尽管主题乐园的规模有变大的趋势——这意味着增加和更新游乐设施,这也的确能带来客源,但并非面积越大的主题乐园越能吸引到更多的游客,拿宋城集团来说,建园时间最早、占地面积仅 90 亩的杭州宋城从面积上看几乎只有三亚宋城和丽江宋城的一半,但它在去年达到了 728.9 万入园人次,是另外两家同门乐园的 2 倍左右。

当然,这并不说明在这几家主打文化现场舞台秀的宋城乐园中,哪家的节目更好看。对宋城游客人数起决定因素的还是它的商业模式:主攻杭州三亚以及丽江这类旅游城市,受益于集体旅游团导入的大量人流。

这又是一点国内外主题乐园区的不同:六旗和环球影城在吸引游客时,靠的是粉丝和科技的帮衬——他们分别投放了主打 DC 漫画人物的正义联盟和哈利波特影城。

一线城市再次受到主题乐园的青睐

按照高力国际发布的报告,“年轻人和儿童比例高的城市,其居民对于主题公园的需求更大,老龄化的城市则反之。”像上海、北京等超大型城市,虽然其户籍人口呈现老龄化特征,但在大量的外来常住人口中,年轻人占据主体,对于主题公园有较大的需求。

这不难解释出生率较高的安徽成为万达和方特同时选中的热地。需要指出的是,过去,出生率较高的省份比如安徽、江西、四川的人口都在向外输送,但最近几年的人口回流让主题乐园在这些地方的发展有了更大潜力。

按理说,一线城市渐趋饱和的市场,让那些交通便利、地价又相对便宜的城市成为开发商的选择,主题乐园会逐渐往低线城市走。但因为外商的进入,乐园又在一线城市“复兴”了。

这场复兴似乎是由国外进入者带动的,除了即将在 2 年后在广州开业的万达城和预计 4 年后在上海建成的中国电影世界,主题乐园在一线城市的增长大多来自国际主题乐园品牌:上海的迪士尼、乐高乐园和北京的通州环球影城。

从过去十年到现在,进入主题乐园的大玩家们换了一批人。他们当中,依靠乐园反哺的地产商虽然还在列,但多了国外主题乐园品牌商、还有像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这样的文化传播公司——他们也将目光投射到了上海。

可以说,与之前占据一线城市的主题乐园相比,品牌商们对乐园业态进行了一次升级。毕竟大型城市的客流和消费能力依旧是开发商看的重点——一线城市居民是 1 小时车程内的主要居民市场,而且他们可能更愿意为那些文化性质的卡通形象买单。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759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726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723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457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449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1098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377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803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842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