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组成员都不熟打新电影
㈠ 《萨利机长》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很有幸,在纽约过夜的时候,和我的机组成员去电影院观看了《萨利机长》,这部由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传记剧情片,由着名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汤姆·汉克斯领衔主演。
影片根据2009年美利坚航空公司1549号航班机长切斯利·萨伦伯格的真实英雄事迹改编。讲述了萨利机长在发动机失效的情况下,成功迫降拯救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故事,但对他在这次事故中的质疑却远没有结束,电影一开始就是从(NTSB)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对他几乎严苛的调查开始。委员会的成员怀疑开飞机的驾驶员们其实是做出了一个不仅错误而且危险的判断,也许飞机并没有飞行员想象的那么危急,他们或许有足够的可能返回纽约拉瓜地亚机场。到底真相是什么呢?不过多剧透,此部优秀的电影将在1月29日在中国公映,非常希望我们所有的空勤人员都去看看。
《萨利机长》电影有导演优秀的编导才能,也有演员精湛的演技,更有空难逼真的情景再现,但我更希望我们民航人去看却是电影中一直强调的以萨利机长为首的全部民航人在工作中恪尽职守的职业精神,他们在工作中全神贯注的专业精神,对安全对旅客高度的责任感,一种应该被我们所有民航人学习的最高职责:我们民航人最高责任和义务就是保证安全。
电影中的几处情节让人动容,萨利机长在飞机马上沉没,冰凉刺骨的河水淹没了半个飞机后还要再次检查,确保没有遗漏乘客,才最后一个撤离。在离开飞机的时候,连钱包都没有拿,但专门回驾驶舱拿了旅客名单,回到岸上不肯换下湿衣服或去医院,只想第一时间证实所有乘客都已生还。
萨利机长在飞机马上要水上迫降,高度只有500英尺的时候,用旅客广播系统向自己的机组和旅客宣布“抱紧防撞”,本来毫无准备的乘务员开始用最响亮的声音嘶喊:“抱紧防撞“,当飞机因为两个发动机停车,原本落地前喧嚣噪音的驾驶舱在整个落地过程中都充斥着乘务员响亮的口令。飞机接水,一个乘务员腿部严重受伤,但依然指挥旅客撤离,打开撤离滑梯。
当年轻的管制员竭尽全力的帮助机组,当看见飞机的应答机信号在雷达屏幕消失的时候,口里虽然坚持说着没有回复的飞机也不一定会坠落,但一颗眼泪已经不知不觉流在他的脸上。他离开工作岗位,却一直为自己不能为机组提供更多的帮助而深深的自责。
电影中,当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委员感谢萨利机长为这次飞行奇迹做出的贡献时,他谦逊的说自己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这次水上迫降的成功,首先要感谢自己的机组配合默契的精诚协作,还有那些自发第一时间赶到的哈德逊河上的渡轮水手,从直升机上跳入冰水中的警察,立即到位的消防员和医务人员,感谢和这次空难有关的人都果断、有力、毫无犹豫的投入营救。
电影中让人感到的人物还有那些迫降后刚开始慌乱但后面一直有序互助的旅客,拥抱机长英雄的酒店员工,帮助妈妈亲吻机长的化妆师,和用英雄名字命名的酒吧酒保。导演伊斯特伍德在处理这些人物拿捏的相当好,他让那些飞行员机长,飞行机组,管制员参与救援的人以及围观的民众都那么有个性、充满自信,温和而体贴,在一次空难中处处展现出人性的温暖。一次飞机因为意外原因严重故障但全部旅客生还的飞行奇迹,保证飞行安全是所有感情的基石。
因为自己是一名飞行员,又非常认真的看过萨伦伯格机长的自传小说《最高职责》,
电影看得非常有感触,。电影中的每一个情节和台词几乎都能从《最高职责》中找到出处,在书中萨伦伯格机长在整个飞行职业生涯中,他认真对待他的职业,认真进行每一次飞行准备、飞行过程中,精确掌控他已经很熟悉的飞机性能,他“把驾驶飞机当做一门艺术,精雕细琢”。萨伦伯格机长的高尚,来自其他时候所做出的那些选择——在履行职业操守时,是一丝不苟的,在一生中做出的许多选择,帮助他做好了准备,来应对发动机发生故障的那一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我的一生让我把飞机安全地降落在了哈德孙河上。”
在电影中萨利机长在电影中说:过去的42年中,我飞过成千上万个航班,但我在其中一次的表现却决定了人们如何对我整个飞行生涯做出评价。在一万九千小说中,只有这短短的两百秒决定别人对你一生的看法。
萨利机长是个幸运者,他和他的机组尽了最大努力,运用了平时积累训练中学到的技能,作出了正确的决策;没有放弃,珍视飞机上的每一个生命——于是最终他们有了一个好的结局。作为和飞行安全相关的民航人,我们必须每时每刻尽力做对,还要努力做好,因为不知道生命中的哪一个瞬间会决定对我们一生的评价。
我们民航人对待安全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也许平安飞行了上千次起落,安全指挥了数万架飞机,但决定你的不是你的“一贯”,而只是你的“一次”,偶尔一次疏忽就成千古恨。这样认识和存在虽然严苛到有些不近人情,但是这就是我们工作的特性,生命只有一次,事故无法重来。安全永远是民航人最高职责。
如萨利机长一直在电影中强调:我不是英雄,只是一个做了本职工作的普通人。这就是我们民航人对安全对工作最真诚的表白,也才是我们这个民航群鲜活民航安全工作中的真正体现。《萨利机长》的故事,最感人的地方也正在于此。
㈡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马上采取了反击,如电影<<珍珠港>>中所述,美军轰炸的是日本的哪座城市最后迫降在哪里
1.准备 自从珍珠港事件以来,罗斯福一直敦促他的军事计划人员寻找轰炸东京的办法,太平洋外围和菲律宾的一片溃败中,这种需求就更加迫切。使用陆基飞机从中国起飞,飞机只能飞单程。直至1942年1月中旬,金海军上将的参谋部想出一个方案:从一艘航母上出动陆基轰炸机进行轰炸。航空母舰可以将飞机载到靠近日本海,但中型轰炸机无法在航母上降落,完成轰炸任务的飞机要飞往中国大陆。 这个计划选中了中型轰炸机B-25B和最新服役的航母大黄蜂号,并由当年的飞行速度世界纪录保持者詹姆斯·杜利特尔中校(右2)领 导完成。为此B-25B进行改装,拆掉了一切不必要的设备,增加了油箱和伪装用的木制机炮。1942年2月3日,两架B-25B在大黄蜂号上起飞成功,证明了这一计划的可行性。此后,由第17轰炸机大队的志愿者组成了二十四套机组,这些机组成员只知道将完成一项非常危险的秘密任务。机组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跑道上标出的模拟飞行甲板上演练短距起飞滑跑,大黄蜂号甲板上也划上了与陆地跑道一样的中心线标志。 2.进发 1942年4月2日,大黄蜂号在6艘舰只的护航下载着杜利特的机组人员和16架B-25B,告别了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劈波崭浪,向西急驶。 4月14日,大黄蜂号穿过北太平洋风暴区,在阿留申群岛和中途岛之间的一个指定地点同哈尔西的企业号会合,“迈克特遣舰队”-这是任务的代号,在阴沉的海面上向着九州海岸以西400英里的目标海域进发。通告了这次任务的目标后,全体人员欢声雷动。 途中,特遣舰队收到东京电台的这样一则广播:“英国路透社报道,美军三架轰炸机轰炸了东京。这种消息可笑之极。日本国民对这种宣传毫不在意,正沐浴在和煦的阳光和樱花的芬芳中享受春光。”杜立特真想为其更正一下是16架。日本的毫无防备增强了机组人员完成任务的信心。 4月17日下午,“迈克特遣舰队”离起飞点只有二十四小时的水程,仍未被敌人发现、大黄蜂号上的甲板人员对B-25B作了最后检查。每架飞机携带4枚500磅的炸弹,米切尔上校的勋章都系在了炸弹上。炸弹还上写着:“我们不想燃烧世界,只想燃烧东京”。这种写炸弹文学的传统延续至今,送给萨达姆的炸弹上也有。 傍晚,雷达发现了日本海上警戒线最外层的哨艇,舰队改变了航向。4月18日上午七时半之后不久,一艘敌船发现了特遣舰队,它发出的无线电警报被舰队接收到了,几分钟之后,前卫巡洋舰用炮火击沉了这艘小型勤务艇。杜利特和哈尔西决定立即起飞,即使多飞一百英里,也不能让舰队冒险,这绝对是一个正确的决定。虽然日本防线即将处于警戒状态,但日本人不会料到当天就有袭击。 3.出击 “让杜利特和他勇敢的中队起飞吧。一路平安,上帝保佑!”哈尔西向大黄蜂号发出信号。上午8时,大黄蜂号调头迎风,杜利特紧紧握了一下舰长米切尔上校的手,然后对他的同伙喊道:“好伙计们,就这么着,一起出发吧!” 硕大的大黄蜂号在她所依附的海水中与一片落叶也无甚区别,甲板前后摇晃几乎贴近了海面。B-25的左翼已经伸出大黄蜂的左弦外,杜利特将油门加到了最大,飞机摇摇摆摆地朝强风中冲去,沉重的机身在甲板尽头缓缓抬起,随后每一架飞机离舰,甲板上都发出一阵欢呼。8时24分,16架飞机全部安全起飞。海军摄影师约翰·福特中校和他的摄影组对整个起飞过程进行了拍摄。 “那天上午,风在怒吼,海在咆哮,蔚蓝的海水在航空母舰两侧迸裂出一簇簇浪花,”,哈尔西在其回忆中写到,“吉米率领他的中队起飞了,随后我的值班参谋在旗舰航海日志上写道:改变航向,转弯九十度,立即以每小时二十五海里的速度退出该海区… ” 杜利特率领他的中队向西飞去,每一位飞行员都知道了各自所要轰炸的军事目标、钢厂、飞机厂和电站。机组开玩笑时曾说要通过抛硬币决定谁来将炸弹扔到日本皇宫中,实际上皇宫、医院、学校等均不在轰炸目标之列。即使在后来350架B-29轰炸东京时,皇宫也是绝对的保护区,这也算是对敌方最后的一点尊重,但是不知道日本在中国首都南京保留了什么? 4.进攻 两个小时以后,东京时间12时20分,当杜利特的轰炸机低空掠过东京湾的时候,东京城里的人正在吃午饭,一队巡逻机也没有发出警报,阻御低空飞行飞机的防空袭阻塞气球,刚刚在上午的防空警报演习结束后取下来了,甚至在高空中飞行的九架战斗机也没有发现杜利特。 当天中午,东条英机碰巧视察水户航空学校乘飞机回东京。东条的秘书发现从右方飞来一架双引擎飞机,涂着一个不熟悉的标志,而后猛然醒悟,“美国飞机!”。如果B-25不拆掉机炮的话,还可能为这次任务增加额外的战果。 “继续在郊区上空向正南方向和东京东区中心方向低空飞行。升到一千二百英尺的空中,转向西南方向飞去,向极易起火的地区投下炸弹,”杜立特一面丢下第一颗高爆炸弹,一面如实地记着航空日志。“高射炮火非常猛烈,但只有一架飞机差点被击中。一下降到房顶高度,然后钻进西郊低空的烟雾之中,随后调头向南飞到海上”。警报器再次拉响了。在午餐时间拥挤的街头和公园里,当第一批轰炸机掠过上空的时候,人们不约而同地向头顶望去。人们挥着手,以为是日本空军在作逼真的表演。只有当爆炸震撼着首都,滚滚浓烟升起的时候,他们才知道这是真的轰炸。 B-25B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母上起飞 被轰炸的东京 在撤退的航空母舰上监听东京广播电台的船员,从播音员声音后面颤悠悠的警报声中,知道了杜利特的飞机已经到达城市上空。在后来的二十分钟里,另外十架美国轰炸机掠过头顶,城市里发生了一连串的爆炸,这十架飞机遇上了大风,和头两架飞机拉开了距离,但是飞机从四面八方飞来,继续制造了混乱。另外三架B-25轰炸机同时到达名古屋、大阪和神户的上空,日本战斗机驾驶员不知所措,好半天弄不清楚袭击是从哪个方向来的,美国轰炸机趁机向东逃往中国海,日本战斗机想追也来不及了。 5.尾声 袭击日本的16架飞 机全部脱离目标上空。其中1架受伤飞往海参崴,而后被苏联扣留。其余15架飞机均飞往中国,目标是中国湖南株州机场,但由于黑暗、大雾和缺油,飞机均没有到达目的地。15架飞机散落在中国浙江和江苏,75名机组中,3人在飞机迫降时遇难,8人跳伞在日本占领区而被日本俘虏,其中只由4人在战后幸存。杜立特的降落伞徐徐落在农田里,而后杜立特被中国农民救起,杜立特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我是在天上打日本的!”,这就足够了。杜立特与其余63名机组人员随后均被中国军民的护送到后方,而后辗转回国。1990年,健在的机组还组织了聚会,并邀请当时保护他们的5名中国老人参加。 除了破坏九十座建筑物和造成几十名平民的死亡以外,这次袭击没有造成多少实际的损失。但是,正如总统所预料的那样,它直接地激发了美国的士气,“杜利特干得漂亮”洛杉矶时报赞扬说。罗斯福为这件事增添了浓厚的神秘色彩,他说,这次进攻是从“香格里拉”发动的。“香格里拉”是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的神秘天堂,以此掩盖使用了航空母舰这一事实。 空袭使日本参谋本部颜面尽失,因为没有情报表明美军航母上有双发飞机,所以空袭过后数日内仍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将一系列的情报联系起来,包括发现美舰队、遭到空袭、在中国发现飞机残骸以及用严刑拷打从俘虏那里得到口供,才明白袭击的发动过程。随后联合舰队立即组织截击迈克特遣舰队。但哈尔西的特遣舰队轻易地躲开了追击的飞机,舰队穿过阴霆雾障飞速航行,几天以后,日本帝国海军放弃了追逐。 6.后记 1942年4月,日本第一阶段的战略任务已经完成,参谋本部沉浸在一种“胜利病”之中,而对战争的走向并没有一个明确认识,对第二阶段的目标问题也没有达成一致。所选择的目标有:澳大利亚、印度和美国。海军联合舰队主张东进和美国舰队决战,因而制订了中途岛计划。4月中旬,参谋本部正对中途岛计划进行激烈讨论,中途岛攻击舰队的指挥官南云对中途岛计划就一直有不同的考虑。袭击东京对帝国参谋本部造成了的巨大心理冲击,而对战争进程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参谋本部一致通过了并不十分完善的中途岛计划。另一个影响是有大量的一线空军被调回本土参与防御。 日本联合舰队疯狂追逐哈尔西迈克特混舰队时,美国收集了大量有针对性的电文,这对破译日本的密码了解日本联合舰队的动向很有帮助。从这一点说来,对中途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另一方面,空袭东京有打草惊蛇之嫌-即在实力还弱于对手的情况下,过于直接地刺向了对手痛处。如果中途岛沉没的不是日本联合舰队四艘航母,而是美国的三艘航母的话,那么杜立特之行是负有责任的。 轰炸东京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陆军参谋本部给侵华远征军的一道命令,随后侵华远征军派遣五十二个营讨伐国民党控制的浙江省和江苏省。在后来的几个星期中,约有二十五万中国农民被屠杀。十万日本兵在乡村烧、杀、奸、掳,野蛮和凶残不亚于南京大屠杀。这次严厉的报复是要警告国民党人不得再与美国的轰炸机合作。从这一点,中国的损失比日本大得多。
麻烦采纳,谢谢!
㈢ 中国机长这部电影阐述了什么事情
机长刘长健一早执行重庆飞拉萨的任务,对这条线路熟悉得不能在熟悉了,但是他依然不敢掉以轻心。而却在这次航班起飞后40分钟,当时正当机长和副驾驶聊天的时候,副驾驶忽然听见一些异响,回头一看,竟然是玻璃上面出现了一些裂痕。处在万米高空的他们及乘客点都处在生死关头,但是他们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最终确保了机上全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㈣ 《中国机长》中机组成员表现极其优异,各民航机组成员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中国机长》这部大片,是根据发生的真实事件改编的,90%的还原度。虽然是艺术加工,但是机长和机组成员,对人民高度负责,为了人民和国家的利益,舍生忘死,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用100%的努力去争取最好的结果。不仅是电影,现实中他们也是这么做的。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根据报道,川航机长之前,经常进行玻璃破碎的处置学习和训练,即使发生这种事件概率非常低,但是你准备好了,那能够处置生存的机会更大。还有机组其他成员,练习和熟悉了处置各种意外的方案和办法,遇到真正的危险,也就能从容应对。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不论什么工作,什么职业,一定要敬业。热爱它,并且把它研究透,在遇到困难或者无法克服的障碍时,就能临危不乱,镇定自若,不至于陷入手足无措,悲观失望的的境地。
㈤ 求一部类似人肉机器的恐怖血腥科幻电影,很有名的就不用说了,我几乎都看过了,像异型,生化什么的。
鬼金属 讲杀人犯附身在电路里
宇宙天魔
宇宙飞船邱吉尔号接近哈雷彗星,欲探知其内部构造。船长汤姆·卡尔森(史蒂夫·雷尔斯巴克Steve Railsback 饰)带领一组队员走出船舱,发现彗星内部藏有一艘废弃的飞船,内有多具奇怪生物的干尸以及三个沉睡在水晶棺内的人类。为解开其中奥秘,汤姆下令将他们带回飞船。
三十天后,空无一人的邱吉尔号飞临地球,航天总署派出哥伦比亚号与之对接。宇航员在船中发现焚烧的痕迹和那三个沉睡之人,而机组成员全部死亡。回到地球后,三个人中的女性(玛蒂尔达·梅 Mathilda May 饰)突然苏醒,吸取了年轻守卫的精气。之后守卫变成干尸,并最终风化。不久其他两人苏醒,似乎一场灾难正降临地球……
魔活人 讲的科学家发明的机器吧自己变成怪物的
蚊人 人变蚊子的
变形蜘蛛人 昆廷是个疯狂的漫画迷,白天在一间生化科技实验室担任警卫,而下了班后的他,每天都窝在家里做梦,幻想自己有天能成为超级英雄。一天昆廷发现了一群凶恶的歹徒埋伏在实验室,在一场天昏地暗的枪战后,歹徒仓徨逃逸,但昆廷的好伙伴却不幸身亡。悲愤不已、为帮朋友报仇的他,偷出实验室里一份由蜘蛛血所提炼出的机密药剂并注入到身体。药效渐渐生效,昆廷的身体产生恐怖的变化-变得愈来愈像蜘蛛,而一股莫名的嗜人欲望如浪潮般狂袭而来。
㈥ 电影《中国机长》是讲的什么样的故事
《中国机长》(The Captain)是由刘伟强执导,于勇敢编剧,李锦文监制,张涵予、欧豪、杜江、袁泉、张天爱、李沁领衔主演,张雅玫、杨祺如、高戈主演的剧情传记灾难片。
该片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成员与119名乘客遭遇极端险情,在万米高空直面强风、低温、座舱释压的多重考验。
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机组成员凭借着极少仍在工作状态的仪器,艰难地进行手动驾驶。座舱释压发生时,乘务组立即执行释压处置程序,指导旅客使用氧气面罩,并训练有素地喊出:“请大家相信我们,相信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带领大家安全落地。”生死关头,英雄机组的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全体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㈦ 《烈火凌云》是一部怎样的影片
《烈火凌云》也译作《火海凌云》,是由俄罗斯中央合作伙伴公司出品的动作灾难片,由尼古拉·列别捷夫执导,丹尼拉·科兹洛夫斯基、 弗拉基米尔·马什科夫、阿格尼·格鲁迪特领衔主演。该片于2016年8月19日在中国上映。影片翻拍自1980的苏联影片《机组乘务员》。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空中救援故事:被军队开除的新晋实习飞行员古辛以及民航飞行员津琴科、亚历山德拉等机组成员,在一次飞往亚洲的航班中,志愿前往火山爆发的昆吴岛营救被困人员。然而降落后局势陡变,火山再度喷发,机场几近烧毁,这班俄罗斯机组成员竭尽全力,带领来自世界各地的幸存者逃出生天。
影片中的大场面,火山爆发时机场,飞机被毁,半残的飞机被岩浆追着紧急起飞,都做得特别紧张刺激。在特效和情节安排上,该片能让看惯好莱坞同类电影的观众看到不一样的元素。同时影片发扬了俄罗斯电影一贯的耐心塑造人物的优点,人物个性鲜明突出,安排了大量展现人性的感人细节。既有战斗民族的刺激场面,也有细腻丰满的角色塑造。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不错的影片,各个方面做的都比较好,值得观看!
㈧ 《中国机长》是根据什么原型故事改编来的
《中国机长》是根据川航真实事件改编。
2018年5月14日6时27分,从重庆飞往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在重庆江北机场正常起飞,载有包括机长刘传健在内的9名机组人员和119名乘客。7时06分左右,飞机抵达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飞行高度9800米。
此时,驾驶舱的风挡玻璃突然爆裂。管制员刚发出下高度的命令,随着一阵嘈杂的巨响,川航3U8633失联了。
由于是真实故事改编,为了更好的还原事件本身,演员们也费劲了心思。张涵予、袁泉等主创实地采风,与事件亲历者见面,听英雄机组还原当时情况。
(8)机组成员都不熟打新电影扩展阅读:
电影制作
为了能让观众在大银幕上拥有更真实的“飞行体验”,博纳影业还斥资近3000万元制作了1:1的空客A319模拟机,更请来了为《星球大战》系列、《美国队长》《雷神3》制作特效的好莱坞团队。
剧组按照真实的备降过程,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拉萨贡嘎国际机场三大机场实地拍摄,力图给观众呈现最真实的观感。
英雄原型
电影里的英雄机组有9名成员,他们每个人都在现实里对应着一个原型人物。于冬透露,影片从开拍那天起,每一天,每个演员都会跟原型通过微信和视频联系,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要跟原型沟通确认,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表演的准确和真实。
中国民用航空局和四川省决定,授予川航3U8633航班“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授予机长刘传健“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副驾驶、第二机长等均获表彰。
事发七个月后,经过了一系列心理和身体的康复治疗后,机长刘传健和整个机组重回蓝天。用他的话说:“我们是在和人的生命打交道,一定要敬畏生命,敬畏职责!”
㈨ 川航事件奖励结果 机长500万第二机长200万(其余机组成员各100万)
关于2018年5月14日的川航8633紧急迫降事件大家应该都听说了,该事件现在已经被拍成电影正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在该事件中因为机长的沉着应对挽救了整个客机所有乘客的生命,被称为“英雄机长”,也获得了民航局的奖励,那么川航事件奖励最高金额是多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川航备降事件奖励结果
在2018年5月14日,川航8633从重庆飞往拉萨,在近万米的高空中驾驶舱挡风玻璃突然破损脱落了,控制台上面很多设备都被大风吹毁了,并且舱外温度在零下30度,舱内的机长还穿着短袖,随时都有被冻伤的危险,而副驾驶更是半个身子都被吸出了窗外。
飞机开始剧烈颠簸,机舱内也断电了,车上乘客都引起了骚乱,但是机长刘传雄却丝毫不慌,非常沉着冷静的首先向地面发出了紧急求救信号,再高空盘旋片刻之后成功备降成都,保全了整个飞机上面119名乘客的安全。
事件结束之后中国民用航空局授予了川航8633机长刘传雄“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的称号,并且给了500万元的奖励,第二机长梁鹏获得200万元奖励,其他机组7名成员获得100万元奖励,关于川航事件奖励结果在网友也引起了热议。
对于这样一件紧急突发事件,机长凭借自己专业素养和快速的反应,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将此次紧急事件化险为夷,解救了全机119名乘客的安全,并且还拯救了一架价值不菲的大型客机,这给多少钱的奖励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