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团队最新电影
Ⅰ 《流浪地球2》造型首次曝光,这部剧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流浪地球2》的造型首次曝光,电影流浪地球的官方微博账号发出了主题海报,这也是刘德华老师在电影中的造型首次曝光,只见他身穿真的潜水服,目光在眺望远方。由吴京,刘德华,李雪健主演的《流浪地球2》将在二零二三年的大年初一上映。刘德华老师一直致力于帮助青年导演,郭帆导演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恩,还在电影《流浪地球》第一部中的片尾特别感谢了刘德华老师。
《流浪地球》第一部有四十多亿的票房,并且当时的档期还没有《流浪地球2》这部电影的档期好,第二部有了贺岁档的加持,票房相信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并且《流浪地球2》还是原班人马,以及原来的制作团队,再加上刘德华老师的惊喜加盟,效果应该会翻倍。《流浪地球》电影的主创团队是非常豪华的,有国内一流的导演郭帆,又有吴京这位中国影史票房排名第一的男演员,再加上天王刘德华,可以说是赢面很大。
Ⅱ 《流浪地球2》之前,导演郭帆先干了一件大事
1905电影网专稿 《流浪地球》爆了,郭帆火了,同时也更忙了。在很多人眼里,他成为了“中国科幻电影”的重要标签,他频繁出现在各类电影活动上,《流浪地球》甚至成为高中试卷的考题。
毋庸置疑,《流浪地球》下映之后,他依旧是“流量王”。在过去的半年里,他同样不断有新的消息曝光。《流浪地球2》已经进入筹备阶段,有望在未来两年半到三年内,正式与观众见面。《流浪地球》复映版《流浪地球:飞跃2020特别版》即将登陆大银幕,这个版本中,增加了10-15分钟的新内容。
同时,他和管虎、路阳导演合作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金刚川》正在丹东拍摄中,并计划十月底上映。
时间很紧,郭帆很赶。即便如此,他还是抽出时间,干了一件大事——在2020年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他联合北京电影学院成立了“电影工业化实验室”,旨在为中国电影工业梳理出一套适合中国特色的制作标准流程。
电影工业化实验室启动仪式(摄/复合型人才)
因为在制作《流浪地球》的那几年,他在用消耗身体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但他是幸运的,那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电影也获得了市场和口碑的双成功。如今,他却特别希望能回过头来,把过去遇到的坑能再填一填,让别人往后走得更顺畅一点。
现在的问题
中国电影工业化的 探索 ,其实从《寻龙诀》就开始讨论。
但是,这个情况似乎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直到《流浪地球》的问世,这个话题又一次被拿到了台面讨论。一百多万字的剧本,八个月的世界观架构,从1977年到2075年的百年编年史,概念设计,故事本土化,制作拍摄,后期特效,跨过无数至暗时刻,《流浪地球》最终让中国观众沸腾了。
但是,郭帆却并没因此雀跃,反而陷入了更大的沉思,中国电影工业水准和好莱坞电影工业水准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的,而这个差距很有可能会影响未来项目的创作。
比如,郭帆在拍摄空间站失重的戏份时,吴京需要吊威亚。放在过去,自然不是大问题。但这一次,演员需要穿着六七十斤的宇航服吊威亚,整个人的重心都不稳。结果一场戏下来,他的大腿都出现充血症状。
这是整个剧组在拍摄过程中的常态,7000人的团队,155天连拍37个小时。这种“人肉工业化”是目前国内的现状,工作人员只能靠人工进行填补,大家只能加班加点地干。
电影成功之后,郭帆带着《流浪地球》的整个团队,复盘了过去四年的经验教训,不仅如此,他们又去海外走了一圈,和那些更有经验的制片人,探讨了世界电影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郭帆并不是遇见这个坑的第一人。
陈思诚在拍摄《唐人街探案2》时,同样遇到过类似的感触。当时剧组选择在了纽约拍摄,更成为了第一部由中国投资的美国工会电影。因此,整个拍摄都要遵守当地的工业制度,不仅有严格的工时和授薪制度——周末薪酬翻倍、基本不接受加班,申请场地还得走复杂的流程,不仅要遵守各式各样的条条框框,改动起来更是得花九牛二虎之力……可能还不一定能改。
这就要求拍摄团队必须要有非常详细的拍摄计划,如果单纯和工作人员说,“我想要这种感觉”,拍摄进程可能就没法推进。确实,在这些种种情况的刺激下,中国工业化必须尽快作出更成熟的改变。
过去的经历
2014年底,郭帆导演受当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邀请公派留学,开始了在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学习观摩之旅。与他同行的还有导演陈思诚、宁浩、路阳。回国之后,这群导演都先后交出了他们的“学习心得”。
陈思诚完成了《唐人街探案》的拍摄、郭帆接手了《流浪地球》、宁浩开始筹备《疯狂的外星人》、路阳也着手准备起作品《刺杀小说家》。
在这次的学习中,郭帆对好莱坞工业体系印象深刻,“现在好莱坞的电影人和你谈的都是需要好的故事、好的人物、好的理念,没有人和你谈工业化”。
那么什么是工业呢?在郭帆眼里,工业就是一个工具,一个能更优化电影制作的工具。他认为,“若未来想批量化生产,得先理解工业化的底层逻辑,那就是要标准化,要可量化,之后才能被分配,被分配才能分工,分了工才能够提高效率。”
《流浪地球》成为了他的初步实验。当时整个编剧团队有七个人,有人负责未来世界自然环境和 社会 生态设计,也有人专门撰写这些环境中的标语口号等细节的,大家通过编剧软件分工协作。
编剧软件能把剧本格式标准化,统一字体、统一格式、统一行间距……还能统计出每个角色说了多少对白、每个场景用了多少遍,剧本方向和人物走向都能及时调整。
电影工业化实验室取得的关于好莱坞剧本格式标准的成果(摄/复合型人才)
当制片人拿到一个这种标准下的剧本,那心里就有一定的概念。比如剧本拿到手是90-12页,其实就是完全对标了电影的时长90-120分钟。那么,制片人在看的时候,就能直接感受到电影的故事节奏和结构。除了编剧软件之外,还有场记使用的相应软件。
但当时有工作人员并不愿意使用,觉得还不如一张纸来得方便。“你今天是快,但你记一百天就是一百张纸,一百张纸里要寻找任何一个信息,怎么快速找到?这些纸一旦丢了该怎么办?”郭帆直接点出了老方法的问题。
很显然,中国电影工业化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或者一位电影人就能改变的,它背后涉及了更多的是整个产业链上的人才培养。
未来的 探索
“电影工业化实验室”未来要做的,就是希望能培养出更多的郭帆。郭帆在这个人才培养机制下,正在逐渐做出一套全新的流程,除了上述提到的剧本标准化以外,他还提出了一个更新的观点——虚拟制片。
郭帆(摄/复合型人才)
这个模式已经率先在路阳导演的新作《刺杀小说家》中做了尝试,这种技术其实就是所谓的前期预演。在过去,导演拍摄正片之前,都会简单做出一个动画小样给投资人看,提前呈现自己的镜头调度、叙事、节奏等。正是所谓的前期预演,这并不需要主演参与,而是完全采用数字化替身,让动作演员穿动作捕捉服表演,用虚拟摄影机拍摄。
郭帆也预言,往后虚拟拍摄出来的画面,会越来越接近实拍的效果。他同时提到,在拍摄《李献计历险记》的时候,他做出的分镜和最终成片差距在30分钟左右,但有了动态预览之后,这种差距会慢慢缩小到10分钟左右。
可见,产业的升级需要技术的驱动,而虚拟制片的模式代表了产业的未来。当然,我们也明白,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仍需要一段时间,但是这个时间会在这群电影人的努力下,被不断的压缩。
Ⅲ 《流浪地球2》刘德华剧照曝光,你对影片的期待值是否上了一个新高度
《流浪地球2》的官方账号发布了刘德华老师的剧照,在官方消息发布之前,也有网传消息说刘德华将出演《流浪地球2》。在他生日的当天,官方账号也发出了剧照为刘德华老师庆生,因此也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热议和围观。这次预告的放出,引起了网友们的期待,大家都纷纷表示,这将是国产科幻电影再一次迎来高潮。
对于《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来说,中国式的科幻不是个人主义英雄拯救世界,而是全人类共同努力一起度过难关,这是是中国式的科幻电影的浪漫,是我们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对于宇宙来说,人类和地球都过于渺小,但是我们的信念力量却是无比强大的。这部《流浪地球2》的预告发布之后,网上的朋友们都纷纷在社交平台上说非常期待第二部,以及从预告片中就让人对正片浮想联翩。
Ⅳ 《流浪地球2》定档2023年大年初一,这部电影的剧情会是怎样的走向
《流浪地球2》定档2023年大年初一,这部电影的剧情会是怎样的走向?
三、希望本来的主演主力阵容不必产生变化
在艺人选择上制片方使用了转介绍的形式,他和吴孟达这两位老戏骨表现的十分平稳,屈楚萧和赵今麦这两位新人也是有亮眼的充分发挥。在影片中很多人为了能承传期待而选择了献身精神,做为观众们我很想见到活下来出来年轻人可以带上信仰坚强地再次同命运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