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状电影揭示的主题
㈠ 投名状主要讲述的是什么
《投名状》的故事大纲改编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该片以清朝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为背景,讲诉了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三个结拜兄弟之间的恩仇纠葛。
中文片名:投名状
外文片名:The Warlords
其它译名:刺马
制片地区:中国香港
导 演:陈可辛、叶伟民
编 剧:须兰、秦天南、林爱华等
类 型:动作、剧情、战争、历史
主 演: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徐静蕾
片 长:126 min | 110 min(cut version)
上映时间:2007年12月12日
剧情简介
赵二虎在乱世中沦为强盗,带着几百人到处劫掠,他为人盗亦有道,就算打劫也“劫七留三”,留一条活路给被劫的村民,而劫掠所得就拿来分给和他同住一条山村的良民,所以深得众心。赵二虎一生人最爱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妻子莲生,一个就是十三岁便跟了他做强盗的三弟江午阳。自从在打劫太平军粮车的一役中,大哥庞青云这个陌生人为替江午阳挡箭而受了伤,令江午阳深感救命的恩情,因此江午阳对庞青云的崇拜竟超过他对赵二虎的崇拜。
在赵二虎等人的山村被清军洗劫,付出伤亡惨重的代价后,江午阳极力主张他们三人结拜为兄弟,由大哥庞青云带领他们投效清廷,赵二虎为了不想令三弟失望,也为了不想自己的一班同村兄弟陷入绝境,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将首领地位拱手让给庞青云。
为实现天下没有战争的太平盛世理想,庞青云借助以赵二虎、江午阳为首的一班兄弟的力量,成立“山字营”暂时为清廷效力,原来是要借助攻打太平天国结集军力;但是随着他大权在握,庞青云变得越来越野心勃勃,令他要清除一切的障碍。他不惜和赵二虎决裂,屠杀被赵二虎劝降的太平军降兵,只为怕降兵造反。他利用江午阳的狂热性格,说服他站向自己那一边。本来,庞青云距离成功已仅有一步之遥,但他的作为伤透了对他崇拜不已的江午阳。就在就职大典上,就在权势如日中天的最辉煌时刻,庞青云竟横死于刺客之手。
精彩影评
正如姜午阳所描述的那样,庞青云(李连杰饰演)根本就不相信“投名状”,他只是相信他的两位兄弟,而他的“相信”,又只是建立在当有共同利益的存在时可加以利用的基础之上;反之,当共同利益发生变化——特别是他的个人利益受到威胁时,“投名状”就不过是个形同虚设的仪式加几句幼稚可笑的誓言而已。一将功成万骨枯,他深谙此道。所以他在穷途末路、攻城略地时能与兄弟同生共死,亦能在平步青云之后,为了荣华富贵、权势地位等而对兄弟痛下杀手。
一出《投名状》,浓墨重彩大肆渲染的是兄弟义,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是儿女情。然而如此惨烈的男人戏,除了视听方面的感官震撼之外,让人更多油然而生的是恍若一梦的怅然:如果连最能代表兄弟情义的“投名状”都如此脆弱,经不起世事的考验,那么什么才能成为我们理想主义真正的乌托邦?
㈡ 电影《投名状》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片名:《投名状》
英文名:Blood Brothers
导演:陈可辛
投资: 中国电影集团
寰亚电影有限公司
Morgan Chan影业
中影华纳横店
保利博纳
橙天娱乐
星美影业
北京广电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发行:中国电影集团
中影华纳横店
主演:李连杰 刘德华
金城武 徐静蕾
造型指导:奚仲文
动作指导:程小东
摄影指导:黄岳泰
上映日期:2007年
类型:武侠
陈可辛重新演绎《投名状》
本片翻拍自老牌导演张彻的经典之作,《投名状》原型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讲述三位结拜兄弟因女人反目成仇的故事。当年是由姜大卫、陈观泰、狄龙与井莉主演。整个故事围绕三个男人为一个女人反目成仇,血腥刚烈。当年张彻的影片色彩很用力,该片不仅横扫第11届台湾金马奖,还被奉为导演张彻和动作指导刘家良合作的典范。
时隔多年,由陈可辛重新搬上银幕的《投名状》,片中三位男主角将换成李连杰、金城武与刘德华。李连杰饰演由正转邪的马新贻,刘德华饰演被夺妻并遭杀害的黄纵,金城武的角色则是最终完成“刺马”的张汶祥。
本片的背景为清朝,剧中男演员都得剃头上阵。此次《投名状马》将走写实路线,除了三大男主角之外,其他演员“一定要很男人,一定要不帅”,拍摄中也将“风餐露宿”。金城武一改以往英俊潇洒的形象,以胡子拉碴的造型出镜。
改名事件
耗资四千万美金,集结三大华人男星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与女星徐静蕾的史诗战争片《刺马》,确定正式更名为《投名状》。本片自去年底开拍以来便备受媒体瞩目,虽然导演陈可辛曾表示此次所拍故事是全新内容与观点,然则各界媒体总不断指本片是重拍旧版邵氏《刺马》,为避免混淆,经导演钦点决定正式改 名为《投名状》。
面对外界误认《投名状》是重拍邵氏《刺马》,导演陈可辛表示在史书、小说传奇或戏剧中,创作者可以自由取材诠释,并不存在“重拍旧版”与否的问题;特别是自开拍之后,导演与编剧小组进一步丰富本片剧情,更让“投名状”成为全然不同的作品。 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剧中对恩怨纠葛兄弟情的深刻描述。诚如导演陈可辛表示他想拍一部媲美“英雄本色”的史诗战争片,三位主人翁的结拜,便成为全片的最重要关键,他们比照梁山伯好汉立誓同生共死的精神,以鲜血立下“投名状”:“生不能同生,死愿同死”而走上不归路;“投名状”在古代就是忠诚之证,意思是加入一个组织前,以该组织认可的行为表示忠心,所谓“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就今天而言就是提出申请,该形式典出“水浒传”林冲投奔梁山的情节,后来很多小说也引用了这一说法。因此,左右剧中角色悲剧关键的“投名状”可说是最佳的片名选择。
㈢ 投名状什么时候上映啊
《投名状》(原名《刺马》)这部号称古装版《英雄本色》的电影,将于年底贺岁档上映。 具体时间为:2007年12月13日 前些日,《刺马》片方突然将影片改成《投名状》这样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名字。陈可欣解释到:“因为原来的名字老让人联想起张彻导演的名作《刺马》。虽然我们这部电影也是取材于清末四大悬案之一的刺马案,但是跟旧作《刺马》已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只是借了太平天国这个背景来说故事。而且,《投名状》也更符合影片主题。投名状在古代就是忠诚之证,意思是加入一个组织前,以该组织认可的行为表示忠心。片中李连杰要和刘德华、金城武结义,就必须交一份投名状,也就是走出山寨后,杀掉自己第一个遇见的人。结果戏剧的是,李连杰遇见的第一个人恰好是他的救命恩人,但为了成功落草为寇,他还是把这个人给杀了。而影片里的金城武也正是因为将投名状看得最重要,才会为刘德华报仇而杀了李连杰。”
㈣ 电影《投名状》中的庞青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觉着是一个比较多变的人,视剧是一种人们都很喜欢的艺术形式,它以丰富多彩的题材和庞大的演员体系,作为号召力,让无数的网友心向往之。在影视剧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一种世界观都能够被承认,影视剧博采众长,能够将每一个人的生活和性格,都无限放大让网友在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自己喜欢的角色。这就是影视剧题材,一直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10年之后再看《投名状》,才发现这部剧并不是当初那么商业,网友们才说被低估了。最后我还想说,《投名状》还是推荐大家看一下的,里面无论是演员的演技还是剧情都相当的好看。
㈤ 不明白最后庞青云为什么要杀赵二虎
因为庞青云认为赵二虎会阻挡他的仕途。
《投名状》是由陈可辛执导,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主演的动作片,于2007年12月在中国内地上映。该片的故事大纲改编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讲述了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这三个结拜兄弟之间的恩怨纠葛。
影片评价:
《投名状》在对战争和暴力的态度上,彻底颠覆了以往古装大片的模式,第一次从人性出发,对战争和暴力投以怀疑的审视。中国观众已经看惯了漂亮的谎言,陈可辛能在这样一个古装大片里继续自己的人文关怀,诚实的面对历史和人性,让人心生敬佩。
当然《投名状》的颠覆不止于此,它对中国武侠片中“兄弟义气”这一主题的挑战,更是勇气之举,在《投名状》里,欲望压倒了承诺,冠冕堂皇的理想原来只是肮脏的阴谋,“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口号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事实面前显得苍白而可笑。
㈥ 《投名状》到底反映了什么
《投名状》:刺马案和水浒传的加减乘除
从来没有想到一向擅长文艺爱情片的陈可辛可以把电影拍的如此恢弘,大气磅礴,如长江之水一泻千里。其中感情,或粗犷,或柔情,或喜或悲,都被他表现的淋漓尽致,仿佛雕刻家打造一副雕塑没有半点马虎。观影期间,我的思潮被电影带动,跌宕起伏中,略窥中国大片的魅力。
众所周知,《投名状》的故事来自清末四大谜案之一的刺马案,名字来自《水浒传》,林冲初上梁山要缴纳投名状。《同名状》表面上是刺马案,翻拍自张彻大导演的经典之作《刺马》,但骨子里却是水浒传的精神精髓,也就是兄弟感情高于一切,其他只是附属品。当兄弟感情出现问题时,女人只是可悲的祭品,姜武阳杀二嫂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庞青云无疑就是宋江的翻版,功名利禄终不忘,身在绿林心在庙堂。兄弟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时候,他的感情始终如一,可以抛头颅洒热血,只为当时纳下的投名状。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都有两面,一面被情感左右,一面为理智控制。离开一种特定的氛围,人心就会渐渐理智起来,恢复昔日的野心。所以,庞青云要强盗们投军。当然这只是他野心中的开始,后来不惜死伤惨重的攻城,不惜杀死二弟赵二虎,疯狂的举动源于人内心无底的欲望。不过,谁又能否认他对兄弟们没有一点感情?在二虎被杀的时候,他在家里遥寄二虎之灵,其内心何尝不是压力重重。也许你会说这里面有作秀的成分,但对武阳呢?姜武阳要杀他的时候,他在开始并未还手。没还手应该能证明他心里对兄弟有那么一点感情。但和内心熊熊燃烧的欲望相比,总是少了很多。随着姜武阳的歇斯底里,他终于使出了狠招,同时宣告投名状的最后破裂。
赵二虎这个角色最为出彩,相信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对他总会赞不绝口。始终如一,真正的英雄好汉,这一点特向李逵。《水浒传》里,李逵对兄弟感情忠贞不渝,也从来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当误以为宋江和吴用强抢良家妇女时,怒不可遏,非得要修理宋江,遍看水浒传,谁也不敢这样做。赵二虎和李逵一样,只凭兄弟感情和良心生活。他为了兄弟们,可以一人闯进苏州城,也可以不顾一切去救庞青云。他为了良心,更可以置自己于死地,也要把诺言兑现。虽然很多时候,他都是失败的,甚至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但败亦何妨,死又何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赵二虎的死,恰恰突出了他对投名状的忠诚,和对信义的追求。
姜武阳和赵二虎一样,没有多大野心,只求乱世中能有一口饭吃。他容易受感动,听到伤心事会落泪,遇见不平事会豁出性命,恰如年轻气盛的你我。要说对投名状的忠诚程度,赵二虎和他一比,还是相差甚远。赵二虎遇见投名状和信义冲突的时候,他会选择信义,而姜武阳却不会。苏州城门开,完全是赵二虎拿个人信义做保证,但姜武阳选择兄弟感情,下令屠城,把天平天国士兵全部杀光。看到这里,我们不难猜想以后他会杀莲生和庞青云。他认为莲生是庞青云要杀赵二虎的重要原因,所以会毫不犹豫的去杀莲生。当他发现赵二虎已经死了,他仍然会毫不犹豫的去杀庞青云。正如他在最后一直念叨的两句话,“外人乱我兄弟者必杀之”,“兄弟杀我兄弟者必杀之”。投名状在他这里,才得到了最大发挥,其中也蕴含着无限的悲凉。
莲生彻头彻尾是一个配角。他是赵二虎的妻子,却又和大哥庞青云有勾搭。不管她出于何种目的,这在男权至上的社会是不允许的。于是造成了庞青云和赵二虎之间的冲突。可惜的是,我们没有看见庞青云和赵二虎之间因为莲生的正面冲突。赵二虎并不知情,整部影片没有表现她知道这个事情的地方。这样以来,就削弱了她在影片中的地位,同时也表明女性被遮盖在男性光辉之下。她给人这样一种感觉,飘飘然不知所以然,完全没有主心骨。
整部影片借刺马案的尸,还水浒传的魂,恰到好处。其中经过加减乘除,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同名状》。陈可辛这一次给我们呈现了几近完美的视听盛宴,真的应该感谢他。不过,我觉得如果把莲生的戏份加强,会使电影更好看,野心往往也包含对女人的要求。正所谓,爱江山更爱美人。另外,演员的表演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四大主演不仅把角色演绎的恰到好处,还把自己的个人水准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的水平。
最后要说的是,感情深的人不能玩政治,一玩政治必死无疑。电影中庞青云把感情降到极低的点上,还是摆脱不了后面射来的冷箭,更何况大字不识一个的赵二虎和把投名状当作圣旨的姜武阳。电影最后,三个高官喝茶时不禁叹息,庞青云不会搞政治。其实,他们不就是渔翁得利的人吗?看到这时,我和朋友忍不住笑了,很多黑帮片就是这样演绎的,小的在外面拼命,后台老板坐着数钱。《赌城风云》中,在外面极其嚣张飞扬跋扈的力奇到头来不还是被后台老板给杀了。古往今来,莫不如此。这样以来,影片的主题不显而易见吗?我想,《投名状》是对兄弟感情的回归,是对人本质的还原,是对美好感情的呼唤。
㈦ 投名状好看吗
《投名状》还不错,挺好看的。《投名状》整部电影可以说文武兼备,武有武的精彩,文有文的深沉,尤其是武戏中的那几场战争,除了血腥,更让人看到了人性。几场战役也是人物内心转变的过程。整个片子讲了兄弟情、男女情、信义。
如果说电影的前半段是用几场惨烈的战争吸引观众的注意,那么影片的后半截,导演则是用文戏进一步揭示出人性黑暗的一面。不得不佩服陈可辛的商业和文艺并举,片中复杂的人性和人际关系,陈可辛只用文戏里几场京剧和朝廷大臣下棋的场景,就让局面明朗化。
《投名状》里除了精彩的战争场面和男人戏,还有商业片中必不可少的情感戏。影片开头徐静蕾和李连杰的激情戏为莲生这个女人在大哥和二哥之间难以取舍,和其后的情节发展起了一点铺垫作用,也凸显了三弟的愚昧,以为杀了大嫂就能挽回兄弟情。
(7)投名状电影揭示的主题扩展阅读:
幕后制作
《投名状》的故事情节原型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该案地位与“杨乃武与小白菜”并列。刺马案中的张文祥、黄纵皆为草莽中人,与马新贻不打不相识,并结为异性兄弟。
老二黄纵的妻子米兰爱慕大哥马新贻,但马新贻建立起感情的坚强防线,未被米兰的爱所冲破。待马新贻任两江总督,米兰对于马新贻愈加爱慕。
而马新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的道德和感情防线也彻底崩溃,终于占有了米兰,杀害了兄弟黄纵。老三张汶祥闻得此事义愤填膺,刺杀了马新贻,并在刑部公堂之上供认不讳。
㈧ 求一篇《投名状》的影评……求大哥大姐帮帮忙
改编自晚晴十大奇案的“刺马案”。马新贻为夺弟妻杀曹二虎,张文祥又刺杀马新贻为弟报仇。多少年来,马新贻被当作背信弃义的典型被天下人共唾之,实际上这不过是书人戏子的演绎,巷民村夫的谈资。真正的马新贻是个抱负远大的知识分子,进士出身,镇压天平天国功勋彪炳,之后平步青云,官至两江总督,成了清朝的封疆大吏。当然,马新贻的崛起和他的出身不无关系,当时湘军势力如日中天,清廷也是看中他无依无傍的中立身份,捧出他牵制湘系军阀。刺马之所以成了悬案,最后不了了之,和湘军在中间不明不白的有很大关系,绝不是兄弟反目那么简单。陈可辛没有把故事局限“刺马”的品位上,庞青云背后的那把枪把电影的主题瞬间拔高,即使他撇开左膀右臂,逃过应受的惩罚,他仍然会走向毁灭,那是他命运的死胡同,众叛亲离只是加重了他的悲剧色彩。这把枪很突然,但是不突兀,电影为了简化故事背后线索的繁复,只是把庞青云和朝廷对立起来,不谈派系之争,虽然不太合理,至少简单明了,也算是一个亮点。中国人心里都有一个侠客梦,乱世枭雄,跨马横刀,啸聚山林。中国人心里都有一份兄弟情,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生死同当。两个梦几乎成了一种公众的道德评判标准。一边是手足情深、一边是仕途大路,庞青云仿佛从一开始站在一个悖论的岔口,陷入道德的困境,所以这部电影看起来是三个人的悲剧,实际上只是庞青云一个人的悲剧,虽然赵二虎、姜午阳死了,但“道德”没死,他们的血性故事还会被后人传颂膜拜,而庞青云在生命和道德上被双双判了死刑。庞青云的内心世界,赵二虎不会懂,他是个莽夫,只认识裙带关系,看重小众的福祉。姜午阳也许会懂一点,他很聪明,是三角同盟的纽带,他替庞青云干“脏”活,为赵二虎求情,甚至是杀了暗恋的嫂子,都是为了维护这个三角关系,他没有野心,但是最忠诚,在传统道德的评判下会得满分,庞青云的内心他可能会懂一点,他刺杀庞青云时还有些犹豫,但他是做了“投名状”的奴隶。“投名状”是什么?它是个空虚的东西,是理想主义者的乌托邦,它会从这个污秽的世界出淤泥而不染?看看它的命运吧,在《美国往事》里我们看见了背叛,在《水浒传》里我们看见了背叛,它为什么会一再被戏弄?因为它低估了人性的自私。庞青云不是个坏人,但他是个自私的人,他有鸿鹄之志没错,但是他选错了对手,在一个即将背叛者的眼里,忠诚是最容易被出卖的廉价品。《投名状》给我们展示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赵二虎说“天大地大,没有兄弟的情大。”可这个“兄弟情”到底是什么?他能大过三个人的殊异?能大过庞青云的抱负?能大过“天”?但很多人已经认同了这个空洞的口号,这个虚幻的概念,还有大把的人前仆后继生死共之。人的生命不是平行的,利益的取向各有差异,“投名状”只是一种不合理的契约关系,在一个很低的利益共同点上,把不同人的命运拴在一起,这对庞青云是不公平的。庞青云说他不相信投名状,但是他相信赵二虎和姜午阳,可见庞青云是个利益至上的“理性人”,而“投名状”对他是一把双刃剑,他的选择虽然不合情,但合理,符合正常状态下人性的自私。陈可辛没有试图在电影里讲清这个道理,实际上也根本讲不清,所以他给了李连杰很多机会在庞青云这个角色上发挥。徐静蕾这个角色实际上也是站在对庞青云的同情立场上的,她是“扬州瘦马”,崇尚安逸虚华的生活,赵二虎一厢情愿打断她的人生,还以为救他脱离苦海。她不爱赵二虎、而爱庞青云,但她只能是“投名状”的牺牲品,为了三人的平衡把自己的真情压抑心底,甚至搭上性命。和张、陈、冯的古装大片相比,《投名状》走的是另外一种风格,如果前者是建立在表现主义基础上的浪漫主义,那后者就是建立在写实主义基础上的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和写实主义,说不上谁好谁坏,但是我们的古装片太需要一场现实主义的洗礼了。陈可辛、程小东、奚仲文、黄岳泰……这个囊括香港电影界精英的豪华班底打造的大作,我个人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古装大片的巅峰。
㈨ 投名状里的姜午阳有没有死啊
死了,他的兄弟最后做的是对的。
《投名状》是由陈可辛执导,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主演的动作片,于2007年12月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的故事大纲改编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讲述了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这三个结拜兄弟之间的恩怨纠葛。2008年,该片获得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第4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电影等奖项,李连杰凭此片获得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评价:
《投名状》的译名虽然是“战神”,但事实上却不遗余力的宣扬反战主题。因此在影片的战争戏段落里,陈可辛的做法迥异于张艺谋式的暴力美学,他没有铺陈炫目的色彩,而是选用青灰色调,极力烘托战争的残酷和恐怖。
在动作设计上,也不是飞来飞去,把武力美化为舞蹈,而是力求写实,不避血腥,黄沙狼烟,血肉横飞,直观展现暴力的刺眼和惊心,让人产生对暴力的本能厌恶。
㈩ 投名状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杀我兄弟者,必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