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电影 » 一部电影主题是都是为你好

一部电影主题是都是为你好

发布时间: 2022-10-18 02:42:32

Ⅰ 电影《都是为你好》主要讲了什么,周成为什么会离家出走

从我主观上来看,这部《都是为你好》特别能引起我个人的共鸣。

《都是为你好》集亲子元素、教育元素、成长元素、友情元素、亲情元素为一身,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公路剧情片。这些元素不但是影视化中的构成,其实我们生活里,这样的情感体验也是一应俱全的。只可能表现出的具体事态情况不一样,但都是涉及到了这些情感的表达。

Ⅱ 电影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这部电影实质上很多情节都出自贾玲本人真实经历所改编的,现实生活中贾玲的母亲就是在她19岁的时候意外去世,且贾玲母亲的名字就叫作李焕英,因此这部作品既表达了贾玲本人对母亲的思念和爱,也表达了母亲对我们所倾注的爱以及我们要记得多陪伴父母,多关心父母,不然等到父母真的离开我们的那天再后悔,一切便迟了。

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在”发生在我们身上

这部剧主要想表达的中心思想应该是——子欲养而亲不在。李焕英的一辈子都是清贫的,并且女儿贾晓玲在李焕英活着的日子里一事无成还整天让她操心,至到那场车祸让李焕英从贾晓玲的世界离开,贾晓玲想起自己的母亲这一辈子都没有好好的活过,便为她感到难怪,也为自己感到难过,没有尽到孝,这一切都很像我们普通人的亲生经历,而我们也要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多关心他们多陪伴他们,钱永远赚不完,但父母总会老去

Ⅲ 电影《兔子暴力》,拥有一个摸不着头脑的电影名,看完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城市吐出的黑烟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桌上的中奖战术寄托着最后的白日梦,想要逃离,却没有立身之计,吃饭伙计只能尘封在角落和记忆里,抱歉,我们这里再也不需要钢铁工人了。社会飞奔向前,却跟你毫无关系,你只能躲进黑夜,世界随着日落渐渐剥离坍塌。片尾的水青,隐身黑暗之中,脸上摇曳着斑斓的霓虹,她的眼神越倔强,她的结局就越凄凉。攀枝花,如此漂亮的名字,简直是对逝去辉煌的绝佳嘲讽。你问我电影好不好看,我只能说,我看得到贫困的窘迫,我听得到铁锈的悲歌。

Ⅳ 《都是为你好》观后感100字。

在网上继续看北京卫视的《我是演说家》。前八场的预赛,每个所谓导师选到了九名选手,只有乐嘉是八名选手。赛制到了这时,是观众说了算的,每次都由观众进行投票决定每一轮的选手谁上谁离开。我发现,每队只有六名选手可以登上演讲台了。也就是只有24名选手可以进行对决。
第一轮主题是《谁说我们不能改变》。鲁豫团队出战的策划师郭盛阳,他的题目〈让我们齐心协力看着他死〉,说的是见死不救的社会现象,他说的不错

Ⅳ 都是为你好电影观后感一百字

都是为你
十六岁的周成不满母亲教育方式,到乌鲁木齐投奔父亲,可发现父母亲已离婚多年。周成愤然离家出走。在路上,与焦急驾车赶的老丁发生碰撞。意外相遇,让两人发展出了一份珍贵而特别的忘年友情。

Ⅵ 电影《人生大事》讲的是好好活着,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好活着呢

生死这个问题一直是很多文艺作品讨论的主题。面对这样的主题,任何探讨都要有深入,才能体会到人生当中对于生死的力量的感知。电影《人生大事》的主题便是家人要好好活着才能拥有无限的希望。在这部电影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好好活着是什么样子的,同时,这部电视剧已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在绝境之下不断成长,不断寻找向上力量的故事。

死亡是我们人生的别离,但也是人生的开始。

在这部电影当中几乎所有的人都会面临死亡,哪怕是从事着殡葬师职业的人对于死亡也有一种别样的感情,而小演员饰演的角色则是一个孤儿,这个孤儿对于死亡的感觉尤为强烈,体会也格外深刻,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看到在人的一生当中好好活着不仅仅是要好好告别死亡的人,同时也要好好告别那些我们所不能接受的,无法接受的让我们难过的事情。只有这样才是人生的新开始。

Ⅶ 电影《血观音》这部剧怎么样

我觉得看《血观音》的整体观感不如《大佛普拉斯》,但我依然得承认,这是一部好作品,拿到金马的状元实至名归。 近几年香港金像奖逐渐边缘化,台湾的金马奖却越走越稳,没有固步自封,既容纳大陆、香港的作品,也暗暗的力捧本土新人,真是有点华语电影第一大奖的气象。

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好的地方不在于诡诈阴谋,而是三个女性角色的塑造,让人感叹人性的深渊,竟可以如此黑不见底。棠夫人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收敛低调,在一开头送王院长夫人菩萨像的时候还挺狼狈,菩萨被意外弄坏,险些就下不来台,她似乎有些搞不定女儿棠宁,有时候还显得挺委屈。当她跟死去官员的妻子对话时,自称是“底下人,上面人的事我们不清楚”,姿态放的非常低。

Ⅷ 原生家庭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原生家庭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生家庭读后感1

学习完李哲老师解读的《原生家庭》,里面播放的电视剧《都好》中的片断,苏明玉指着她父亲苏大强,说了一大堆抱怨的话,而她的父亲默默的听着,痛苦的忍受着,直到那句“你就是一个窝囊废,不配结婚,不配有儿女”,让父亲想起了母亲往日那一幕幕不堪回首的语言暴力,瞬间被彻底击垮了,他用手指着苏明玉说:赵美兰,你就是赵美兰!随后倒下。

这个镜头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虽然是电视剧情,但活脱脱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没想到,人在失去理智时那副愤怒的嘴脸是这么的丑陋,这么的可怕!苏明玉从小受了许多的委屈,所以讨厌自己的母亲,并在自己18岁逃离家庭,一辈子都不想回到那个让自己伤心家庭。可,她虽然人远离了家,远离了母亲,但她的思想、观念、语言,甚至行事风格都与母亲极像,因为,母亲的一言一行早就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苏明玉,并且深深印在她心里,刻在了她的脑子里,所以才导致苏明玉自己变成了那个自己最讨厌的人。

从这部电影里及李哲老师的剖析,例举的那几种问题家长:如,不称职的、控制的、打击型的等家长,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原生态家庭。

我的父亲1951出生,如今已经69岁了。他在他们那个年代上了初中,算的上是比较有文化的人。这里也提一提我太爷爷(也就是我爷爷的爸爸)。我太爷爷曾当过大官,可惜英年早逝;我爷爷当过医生,因为我太爷爷的原因,连医生也没做成,还被划成富农成分,挨了斗批。

我父亲学习成绩好,写作特别的棒。但,却因为他是家里老大,下面有弟弟妹妹四个,加上当时我爷爷医生也没当成了,家里条件不好,故,他只能放弃学业外出湖南怀化修铁路,承担起了供我姑姑、叔叔们读书的责任,我大姑姑能上大学,就是我父亲赚钱供的。

我父亲他乐善助人,喜欢结交朋友。每次朋友来家里,父亲介绍我妈的时候,说的是:“这是我的内人“。那时我还小,听不懂是什么意思,但”内人“这个词让我记忆犹深。

我妈妈却只读了一年级的一个学期,她很善良,但她与我父亲在文化上,社交上的差异都很大,所以,没办法有心灵上的共鸣。故,我父亲在家时,每当遇到事情,常能听到他的唠叨,抱怨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小时候不太理解,因为父亲还经常把情绪发泄在我们身上,我是经常挨父亲骂。导致我从小自卑、内向、没有安全感。后来我才理解,父亲因为心里堵塞,再加上家庭经济条件也不好,农活又多,他是没办法平衡,也是没有办法调整自己的情绪,需要通过这样子的宣泄,才能达到情志通畅。所以,我就从这些阴影里跳了出来。

父母好比是原件,家庭就如复印机,孩子就是复印件。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在我女儿企轩小的时候,潜意识里还是复制着我父母的教育方式,对我女儿吼过、骂过、打过。后来通过学习成长后,我跳出了这可怕的传递模式,没有再困在里面,这是万幸。我肯定,鼓励自己的女儿,挖掘她的内动力与潜能,让她自信、阳光的成长。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家”文化。可见“家”是多么的重要!而“家”又是以夫妻感情融洽为代表的团体组合,只有夫妻关系好,涵养好,家庭和谐,家才能幸福美满,兴旺发达。在《都挺好》影片的苏明玉的父母是不幸福的,他的父亲苏大强被她母亲瞧不起,而且一辈子被她母亲打压着。

“母亲”是个神圣又伟大的称呼!因为,要想使家庭长盛不衰,完全取决于母亲这个角色。所以,才有了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以及一个女人旺三代的说法。

那么,母亲的角色如何定位?《易经》曰:“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

男为父为乾,女为母为坤。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打拼事业,女人在家相夫教子,家庭幸福美满。可,随着时代的发展,自一百多年前的“三八妇女节”开始,女性为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与话语权而发起的运动,巾帼不让须眉,女性也能扛起半边天,到至今,女强人越来越多。

即便如此,女人在外面那怕再强,回到家中依然是妻子,是母亲,是儿媳,所以,要时刻记住自己的定位,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千万不要越位。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女人就应该像水一样,即能刚柔并济,又能厚德载物,还能处下不争,这才是女子的本色。

当然,父亲在教育中的位置很重要,要不,怎么会说,父亲的肩膀是孩子通向社会的桥梁。

因此,父母共同重视孩子的教育,才能夫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尾声:

在此,我奉劝那些一直走不出原生家庭影响而报怨父母如何如何对待自己的男女,别再陷在过去的回忆里,要想过得幸福,要想获得成功,一定要向前看,懂得与时俱进!虽然,原生家庭对我们可能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我们自己的人生完全是取决于自己的决定,与它人无关!

也希望更多的父母好好学习,努力成长,跳出原生家庭的教育模式,让我们的孩子幸福快乐成长。(陈小玲)

原生家庭读后感2

这本书的主题是探讨成年人性格缺陷的原因以及补救措施。作者苏珊·福沃德是着名的心理治疗师,她认为成年人的很多性格缺陷都来童年时的家庭经历。具体来说,父母有意或是无意的嘲笑、挖苦、羞辱、批评以及虐待,会和种子一样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扎根,伴随着孩子一起长大,即使成年之后也无法摆脱。在书中,作者激进地将这种父母成为“有毒的父母”(toxicparents)。

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病人,这些存在心理问题的成年人虽然有不同的症状表现,但都有一个共性——不愉快的童年经历。这些经历往往都来自于和自己关系最为亲密的父母,比如对孩子人格的贬低、习惯性的否定、批评、殴打甚至虐待。

相信每个经历过中国式家庭教育的读者,看到这些案例都能或多或少地找到一点自己的影子。因为这些对我们来说实在太熟悉不过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这不由让我反思中国教育的问题。

有人说,父母是因为爱你才这么做。是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父母不爱孩子。正是因为爱,我们更有必要反思教育,不要让错误的观念和方法把爱变成伤害。

批评式教育

中国父母主要的教育方式是批评。我相信一部分父母可能持有这样的观念,认为贬低孩子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事实上,批评从来都不比赞美更有效。《人性的弱点》里这样写道:“批评是无用的`,它激起抵触,让人急于辩白;批评是危险的,它伤害自尊,甚至让人萌生恨意。”想象一下,你的父母、老师、上司在批评你的时候,给你更多的是鼓舞还是沮丧?

批评不但起不了激励作用,还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当一个小孩还没有树立起独立的价值标准时,对自我的评价更多来自于家长。法官在判刑时慎之又慎,因为他知道这会改变犯人的一生。同样,对于心智未成熟的孩子来说,家长就是他们的法官,你的一句批评,可能对孩子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懂事的孩子

中国父母的育儿理想是培养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的确,懂事的人必然是懂得感恩、富有同理心的人。但是,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懂事还包括责任。

懂事意味需要承担责任、考虑他人感受,这样势必将压抑孩子本身的天性,忽视自己的需求。然而,是人皆有天性,何况是个孩童。因为被灌输了听话懂事的观念,当孩子产生正常的感受和需求时,他们会习惯性地否认自己的内心。“不懂事的自己”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久而久之,他们会为此感到内疚、自责和羞愧。心理学家把这种心理称为“毒性羞耻感”(toxicshame),它的毒性在于会怀疑和否定自我价值,并最终导致低自尊的性格特质。

然而,有些父母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会为自己孩子的“懂事”感到欣慰,为自己的“教育成就”沾沾自喜,甚至到处夸耀。殊不知,“懂事的孩子”往往内心压抑、隐忍、自卑、委曲求全,他们很难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如果你爱自己的孩子,请不要逃避责任,卸下本不应该由他们承受的重担。

都是为你好

传统的教育是家长式教育,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因为不平等,家长可以肆无忌惮的批评贬低孩子,让孩子的尊严荡然无存。不平等的另一个表现是替孩子做选择,并时常伴有“这么做都是为你好”作为解释。

我相信大多数家长在说出“都是为你好”这句话时,都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表达出的真实心声。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你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别人。任何经验都是基于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当外部条件发生改变时,这样的经验不一定适用。

其次,自主选择是个人尊严的体现,没有人喜欢被安排,也没有喜欢被说教。如果你真的想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那请注意技巧。

电影《快乐飞行》里有这样一幕。在飞机供餐时,由于乘客大多优先选择牛肉,所以导致鱼大量剩余。如何让乘客选择鱼而非牛肉呢?一位空姐在广播中表达了超高的沟通技巧,她说道:“机内供应以优质香草、富含矿物质的天然岩盐和粗制黑胡椒嫩煎而成的白身鱼,以及普通牛肉。”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绝大多数乘客都主动选择了鱼。

在上面的故事里,空姐并没有说“牛肉分完了,你们只能吃鱼”,而是通过言语的技巧,既让乘客觉得是自己做出了选择,又达到了目的。不要觉得使用这些技巧小题大做,你的孩子比乘客更值得认真对待。

打破旧有的家庭模式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观念和基因一样,也是会遗传的,只不过前者的载体是家庭,后者是DNA。如果仅凭借自己的直觉(所谓的直觉通常来自上一代教育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一些看似真理的教育箴言(例如:孩子是打出来的)教育下一代,有毒的观念就无法被清除,毒性将借由你传递给下一代,陈陈相因,陷入恶性循环。

为了下一代健康成长,我们需要构建平等的家庭环境。而学会平等的关键是,作为家长,要勇于认错。当你为做了伤害孩子的事情而道歉的时候,你是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他的感觉是对的,他是值得被尊重的。同时你也向他们表明,身为父母的你也会犯错误,而你也愿意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这其中的信息是,你的孩子也有犯错误的权利,只要他们愿意为此承担责任。通过道歉,你便真正将关爱他人的行为塑造为供孩子们学习的典范。

Ⅸ 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什么呢

《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是贾玲为了怀念自己已经逝世的母亲而创作的一部影片,是一部关于亲情的演绎情节,这种亲情的影片也是最能感化人们内心情感的最好主题,也是可以激发起孩子与自己的家人情感变化的一种调味剂。

Ⅹ 老铁们,近期觉得最好看的电影都有什么

我觉得《花与爱丽丝》岩井俊二电影中最喜欢的一部,花与爱丽丝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爱丽丝活泼好动,花天性羞涩。那种纯纯的友谊,不予言表就能体会到对方的想法,爱丽丝不需要解释花也能跟在她身后不论去向。宫本的出现是谎言的开始,爱丽丝也被卷入了花的谎言之中。爱情,友谊,谎言混为一谈,关于青春的成长,迷茫和寻找自我。打动我的不是与宫本的爱情纠结和放手,是花与爱丽丝那种无法分割的友谊。完全就跟我和闺蜜一模一样的情况,在一起时智商都为哈士奇。每天嘻嘻哈哈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幼儿园小朋友做的游戏我们依然觉得有趣,一言不合就互删qq,微信等气消了又加回来,互打。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950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924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929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654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648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1286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564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989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1041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