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新凤霞传奇
① 新凤霞,吴祖光和吴霜的简介
---你可以去查查网络或者是网络哦!
新凤霞:诞辰:1927年1月26日,农历丙寅年十二月廿三日
逝世:1998年4月12日,农历戊寅年三月十六日
评剧演员,是青衣、花旦。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天津人。中共党员。6岁学京剧,12岁学评剧,14岁任主演。1949年后历任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评剧团副团长,中国评剧院演员。作家。全国第七届政协委员。6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
吴祖光: 吴祖光又名吴召石、吴韶,现代着名剧作家、导演。原籍江苏武进,1917年4月21日出生于生于北京东城小草厂的一所大宅院里,家庭为吴祖光提供了一个文学的环境。其父吴瀛,曾参加创办故宫博物院,精于诗文书画、篆刻和古文物鉴赏,对吴祖光的文学生涯有深刻影响,同年吴祖光毕业于北京孔德学校。在中法大学文学系学习一年后,应聘任南京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室秘书。1934年发表的小说《宫娥怨》,是其处女作。七七事变后,随剧校到湖南、四川担任语文和中国戏剧史的教学。1936年于中法大学文科肄业。1937年,吴祖光任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室秘书,同年创作抗日话剧《凤凰城》,成为全国戏剧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随后几年间,他创作了《正气歌》、《风雪夜归人》、《林冲夜奔》、《牛郎织女》和《少年游》等剧作声震剧坛,以上作品均收入《吴祖光戏剧选》。1945年,他主编的《新民晚报》副刊率先发表了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1946年,他在上海创办《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和《清明》杂志,还创作《捉鬼传》和新剧《嫦娥奔月》,声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后受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逃亡香港。1947年,他在香港编导了《国魂》、《莫负青春》、《山河泪》、《春风秋雨》和《风雪夜归人》等电影。新中国成立后,吴祖光陆续创作出反映纺纱女工的电影《红旗歌》和儿童剧《除四害》等作品。1954年后,吴祖光导演了电影《梅兰芳舞台艺术》、《洛神》、《荒山泪》,为梅兰芳、程砚秋两位京剧艺术大师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资料。1963年,他与妻子新凤霞合作改编了评剧《花为媒》,成为了评剧舞台上的成功佳作。此外他还创作了《武则天》、《三打陶三春》、《闯江湖》、《新凤霞传奇》和《三关宴》等大量作品。
吴霜:吴霜,吴祖光、新凤霞之女,着名歌唱家、剧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 6年学习西乐。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女人漂亮》、《父女惊魂》。着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吴霜有股子执着劲儿,尤其是读书,用她自己的话说她读书爱死。“克”的意思就是“打架”,吴霜这股劲儿要是一上来,谁都不是她的对手,就连号称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的《红楼梦》也败于其手,那时,吴霜还是个孩子。
你还可以去翻读一些有关的书籍资料等等,
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哦!
---------------------------------------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哦!
---------------------------------------
② 新凤霞传奇的内容简介
该剧着重表现新中国评剧皇后新凤霞青年时期的传奇故事。新凤霞从小跟随堂姐学习京剧,由于堂姐得罪流氓而逃往异乡,小凤霞只好到评剧戏班里打杂糊口。时光飞逝,十五岁的新凤霞已经在天津评剧界小有名气。她爱上了大学生周立昌,但遭到双方家长的一致反对。抗日战争爆发后,新凤霞跟随戏班逃到了青岛,和师兄相依为命却又被母亲拆散。解放后,在北京闯荡的新凤霞凭借自己出众的扮相和优美的唱腔赢得了立足之地,一部《刘巧儿》红遍了大江南北。在老舍的撮合下,她和吴祖光结成连理。婚后两人开始了幸福生活,吴祖光对新凤霞的评剧事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二人共同合作的评剧电影《花为媒》也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
③ 求新凤霞的资料
新凤霞个人档案
别名:杨淑敏
职业:评剧表演艺术家
性别:女
民族:汉族
生日:1927年1月26日
逝世:1998年4月12日
星座:水瓶座
籍贯:天津
地区:北京
代表作品:《乌龙院》《女侠红蝴蝶》
主要成就:青衣、花旦,评剧新派创始人
2008年4月12日,是评剧皇后“新凤霞”去世十周年的日子。新凤霞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因主演《刘巧儿》轰动京津,她独有的“疙瘩腔”广受追捧,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之一,以后与着名剧作家吴组光的姻缘更传为一时佳话,“文革”期间她被折磨致残,以后转行创作,从文盲起步,竟留下400万字的文字作品,她绘画师从齐白石,亦达到了较高艺术成就。
新凤霞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江苏苏州人。七岁学京剧,十三岁学评剧,十五、六岁任主演。建国后,历任北京成京凤鸣评剧团团长,首都实验评剧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评剧团团长,中国评剧团和中国评剧院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理事,北京市青联常委。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六至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新凤霞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着称。擅演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金沙江畔》、《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祥林嫂》等,其中《刘巧儿》、《花为媒》已摄成影片。新凤霞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以《刘巧儿》一剧获演员一等奖。1997年获第十六届“亚洲最杰出艺人奖”。
令人痛心的是,新凤霞在十年动乱时因惨遭迫害而留下残疾以至无法再登上心仪的舞台,她便坚持写作,着有:《新凤霞回忆录》、《以苦为乐》、《我当小演员的时候》、《少年时》、《新凤霞说戏》等。她是齐白石的徒弟和义女,深得老人真传。她笔下的寿桃、牡丹、菊花、梅花、白菜、南瓜等古拙厚朴,内涵雅趣。
新凤霞幼年学过京剧,在咬字、演唱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后又认真学习评剧前辈刘翠霞、白玉霜、爱莲君等人的唱腔,同时刻苦学习大鼓、梆子、坠子、琴书等的演唱技巧,不断丰富自己的唱腔。她还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在艺术上又得到很多当代名家的指点,从而充实了美学、声乐和表演等各方面的知识。在整理旧剧目、排演新剧目的过程中,她同音乐工作者和琴师们密切合作,创造了很多新的唱腔和板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她的演唱清新甜润,玲珑婉转,富有华彩,将传统评剧女声悲腔化为喜腔,高唱解放了的中国妇女的生活和理想,塑造了新的一代的妇女形象。她所创造的新的板式和唱腔如欢快的□蜻蜓调□、抒情的〔降香调〕、悲凉的〔送子调〕,特别是〔凡字大慢板〕和〔反调大慢板〕等,为丰富和发展评剧女腔作出了贡献。
1998年4月12日,因病在江苏省常州市逝世,终年71岁。
④ 吴霜简介
吴霜,新凤霞之女。我国当代着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画家和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留美6年学习西乐。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女人漂亮》《父女惊魂》。着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现北京蓝汽球文化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⑤ 吴霜简介
吴霜 ,新凤霞之女。我国当代着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画家和作家。(其中,《我的舞台》一文还被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留美6年学习西乐。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女人漂亮》《父女惊魂》。着名的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