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非洲电影天堂
Ⅰ 求分享《走出非洲(1985)》百度云免费高清资源在线观看,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的
链接: https://pan..com/s/1W5tXh0ugh2CAAJFoGFK64w
《走出非洲 Out of Africa》
导演: 西德尼·波拉克
编剧: 卡琳·布里克森、科特·路德特克、大卫·雷菲尔德
主演: 梅丽尔·斯特里普、罗伯特·雷德福、克劳斯·马利亚·布朗道尔、迈克尔·基臣、马利克·鲍恩斯、迈克尔·高夫、苏珊娜·汉密尔顿、瑞切尔·凯姆普森、格拉汉姆·克罗登、莱斯利·菲利普斯、谢恩·里默、多纳尔·麦卡恩、Kenneth Mason、Tristram Jellinek、史蒂芬·B·格里姆斯、Annabel Maule、Benny Young、Niven Boyd、伊曼
类型: 剧情、爱情、传记、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斯瓦希里语
上映日期: 1985-12-10(洛杉矶首映)、1985-12-20(美国)
片长: 161分钟
又名: 非洲之旅(港)、远离非洲(台)
凯伦(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饰)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富家女,为了得到一个男爵夫人的称号她离开故土丹麦远嫁东非肯尼亚,然而男爵夫人的称号并没有给凯伦带来美满的婚姻生活。幸运的是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凯伦可以经常外出打猎、探险,她渐渐的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在一次打猎遇险时,凯伦邂逅了年青的英国贵族邓尼斯(罗伯特·雷德福 Robert Redford 饰)。在遭遇婚姻的破裂和丈夫出走之后,凯伦独立承担起经营庄园的任务,在劳动的过程中,凯伦渐渐的与种植园里的仆人们产生了深厚友谊,而她与邓尼斯的关系似乎也有了进展。然尔命运之神并没有从此让凯伦一帆风顺,一次大火让她不得不出卖庄园从而缓解经济的拮据,后来邓尼斯驾机意外身亡又一次给了她沉重的打击。在经历了生命的磨炼之后,凯伦最终告别了那片她洒下青春和热情的土地……
该片在1986年的第58届奥斯...
Ⅱ 走出非洲经典影评
梅丽尔·斯特里普的声响和罗伯特·梅赫(John Barry)的背景音乐与此同时传来,令人置身悠远、辽阔的东非大草原。
2000英寸的风哗哗哗吹着,你伸出头去俯览成群结队过河的角马,划过由火列构成的红云。1985年的好莱坞大片《走出非洲》,改编于荷兰文学家迪利·布里克森(艺名“伊萨克·迪内森”)的同名的自传体小说。
在1986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这部影片夺得了包含获奖电影、导演奖、最好改编剧本以内的7项奖励。电影的顺利,使作品的销量由先前的10部书激增至150部书,也使迪利在肯尼亚内罗毕的故宅变成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
在非洲的恩贡山下,曾经的我有一座大农场。50岁的迪利·布里克森写出《走出非洲》的开场词时,嘴巴和笔头都是有一种隐约的自豪,一种这一生没白过的自信。也许好多人第一次看到、听见这一开始时,也都半是回味无穷半是艳羡——当我老了,也可以底气十足地道出那样一句话来,该有多好。
1885年,她诞生在丹麦哥本哈根周边的伦斯特德生态园,爸爸出生皇室家中,妈妈出生富有的中产阶层。在她十岁时,爸爸自杀身亡,死亡原因成谜(一说是因政冶挫败而气馁心寒,一说是因患有性病而不堪入目承受病痛折磨)。
以后,她与妈妈的大家族生活在一起,在宽裕的条件里,发展趋势着她在文学类和文化上的天赋。28岁时,为了更好地男爵夫人的称号,她带上丰富的陪嫁嫁给了德国男爵布洛尔·布里克森。结婚后没多久,由迪利娘家人注资,她们在澳大利亚买下来了一座大农场,逐渐运营现磨咖啡种植区。
Ⅲ 《走出非洲》值得细细品味,带给我一次与高贵灵魂的对话
习惯每月去图书馆还书、借书,在图书馆乱转,被《走出非洲》淡黄色原野的清新封面吸引,更被封面上那句“我总是两手空空,因为我触摸过所有”打动,心里头一阵雀跃,就像收到一件心爱的礼物那么开心,于是借回来细细品读。
当我打开第一页:
在非洲,我有一座贡嘎山脚下的农庄。赤道线横贯过这片向北延绵一百英里的高地,农庄坐落在海拔六千英尺的地方。白天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离太阳很近,但在清晨和傍晚,却是毅然决然的安静祥和。深夜里会冷。
我无法不再继续读下去,简直让我着了魔似的。有人说,这是给非洲人民写的一封情书,我确信!
《走出非洲》是丹麦女作家卡伦·布里克森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我觉得读来更像是一篇篇优美的散文。意料之中的好看,它让人沉浸在一个安静祥和的世界,令我着迷。小说发表于1937年。讲述的是作者1914——1931年在非洲肯尼亚经营咖啡农场期间的一段真实生活经历。
1914年,作者以一个殖民者和基督徒的身份,随男爵丈夫旅居肯尼亚,经营一个咖啡农场。后来她的婚姻破裂,情人丹尼斯也在一次飞机失事中意外罹难。祸不单行,农场面临破产。破产后的女主人从此结束了她在非洲的生活,随后于1931年回到了故乡丹麦。
作者卡伦文笔极其优美,流畅,优雅,读来俨如森林里的溪流潺潺流淌般清新恬静。她笔下描写的非洲景致,我心向往之。
“一些不知道名字的蒿草,芳香四溢,闻起来像百里香或是沼泽桃木。有的香气过于醇烈,几乎呛鼻。所有的花儿,不管是生长在草原上,还是在原始森林的藤蔓上,都像丘陵地带上的花那么娇小玲珑。但也有例外,只有在漫长的雨季刚刚来临时,那一簇簇芬芳馥郁,花朵硕大的百合花才会在草原上绽出蓬勃的生命。举目四望,无边无际。尽收眼底的一切,凝聚成伟大、自由和无可比拟的高贵。”
“天空总是淡蓝色或紫色,堆积着大片汹涌澎湃,又轻若无物、变幻无穷的云朵,翻滚着,飘荡着。天空饱含着生机勃勃的蓝色,连附近的山峦与林地,也都被染上了这种鲜亮却深沉的色调。”
“沾满水珠的长野草低垂着,旷野中的各种香草散发出浓烈甚至辛辣的味道。过不了多久,四面八方的蝉虫也将开始放声歌唱。在这茫茫的草原上,这一株株青草是我,这清冽的空气和远处隐约可见的山脉是我,这疲惫不堪的牛群亦是我。我轻轻呼吸着荆棘树丛中阵拂的夜风。”
……
诸如此类如此细腻的描写比比皆是,卡伦是真切地爱上这片土地,这里的一草一木,让她心生欢喜。她早就在这片土地选好了墓址,死后也要葬在这片土地上,可惜后来发生了种种事情,未能如愿。
每读到她描写非洲这片自然风光的片段时,我总是会停下来,闭上眼睛,开始神游书里的令人向往的景致,仿佛真的看到了那般美丽的景色。这是一种出于本能的、真实的、不必带技巧的描写,直抵人心。
卡伦的农场与野生动物保护区为邻,时常有大型野生动物出没。她说道,这赋予农场一种非凡的魅力,仿佛我们是一位伟大的国王的邻居。那些动物近在咫尺,多么令人兴奋及神往。
她说,在非洲,原始森林里蕴藏着一个神奇的世界。每逢星期天,如果在农场里有空闲,就和仆从法拉带着帐篷和食物,一起骑马来到森林里观察野生动物。对于一个热爱动物的人来说,那里就是自己的天堂。
她写道,“我们在树林里刚拐了一个弯儿,忽然看到一头花豹横卧在路中央,花纹斑斓,美丽异常。”
“透过繁茂的树林,看到了巨大的森林野猪,森林里难得一见的稀客,身后还跟着一头母猪与三头年幼的小猪,全家族急速奔跑着,映衬着身后阳光普照的绿色,就像几个或大或小、形状如出一辙的剪影。这样的景致不可思议。”
“一次遇到一种体型巨大的蜥蜴在大石头上晒太阳。皮肤绚丽多彩,仿佛一堆光芒闪耀的宝石,或是古老教堂的窗格里的色彩玻璃,当你慢慢靠近它时,它会窸窸窣窣地逃走,在石头上洒下天蓝色、绿色和紫色的痕迹,犹如彗星那灿烂发光的尾巴。”
“漫长的雨季结束后,夜晚空气中泛起凉意,萤火虫便出现在树林里。空气中飞舞着萤火虫,忽上忽下,宛如起伏的波浪,又好像正在行某种屈膝礼,遵循着自己飞行的节奏,使自己身上光线微弱的小灯笼忽明忽暗地闪烁着。”
“一群魁伟、铸铁般身躯的野牛在古铜色的天空下,从晨雾中走出来。”
“日出之前,一弯弦月下,见到一头雄姿英发的雄狮,它正横越灰蒙蒙的平原,走在捕猎的归途中,在闪着银辉的草丛间投下浓浓的阴影。”
……
这样的描述,还有很多很多,庞大的野生动物群近在咫尺,给作者的生活注入了无穷的生机和惊喜,往后余生回想起来,那是妙不可言的独特感受。
这样一幅幅和谐唯美的画面,我想到了一个词:生命,鲜活的生命、奇特的生命、无与伦比的生命。
当我读到“数不清多少次,在拂晓前的静谧中,我在梦中听到羚羊露露清脆悦耳的铃声。在睡梦里,我的内心常常被喜悦充满”,我的心也随之柔化了,多想能有这样的场景出现啊!动物和人原本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非洲这片热土养育了这群充满灵性的野生动物,温情的野生动物又润泽了作者的灵魂,当然作者卡伦更是一个拥有赤子之心的人。
时隔多年当她拿起笔写下这群动物王国时,我们仍能从文字中听到每一种动物的脉搏跳动声,也许作者一辈子都未曾走出那个雾霭蒙蒙的早晨、那个余晖漫野的黄昏、那个月色如华的夜晚,因为那里有一群可爱的生命正徜徉在作者的心间。
作者卡伦对那片土地上的人也爱得深沉。她笔下的土着人,仿若发光的精灵,也仿若镀金的菩萨。
她是白人、男爵夫人、庄园主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她却从未用高高在上、优越、有色的眼光去看待殖民地非洲的土着人,即使在面对土着的误解之时,她依然以一种平和、好奇、欣赏的态度去与土着人交流、融合。
她入乡随俗,热情好客。书里写道,那些小牧童常常把羊群赶到草坪上吃草,自己赤着脚,悄无声息地走进卡伦的恩戈庄园的屋子。他们中年龄大的约十来岁,小的也就是两岁的样子。他们只要不随便坐下,不乱碰东西,不乱说话,他们就能在房子里随意走动,无论待多久都可以。卡伦的家,俨然是孩子们的天堂。
她更有颗菩萨心肠,热心乐于助人,倍受佃农们的欢迎和尊敬。几乎每天九点到十点之间,都会为农场里的佃农们看病。土着小男孩卡曼塔就是众多病人中其中的一位,他是农场里一户佃农寡妇的儿子。卡伦第一次遇见卡曼塔,发现他的双腿从大腿到脚踝长满了严重的脓疮,小男孩瘦削、痛苦憔悴,双目无神,令人痛心,卡伦尝试给他治疗脓疮。治疗的那些日子,卡曼塔积极配合,风雨无阻,从不缺诊。痈疮的治疗过程极其痛苦,他从未叫过一声痛,而平静淡然地默默忍受着。卡伦一直倾尽全力,可是恢复情况不乐观,最后决定亲自开车带卡曼塔去医院接受治疗。
卡曼塔在医院治疗了三个月,痊愈后回来,去看望他的族人,之后返回卡伦家,好像他已经顺理成章地属于这里了。从那以后,卡曼塔一直在卡伦身边当仆人。他孜孜不倦地为卡伦效劳,而且远超出他的职责范围。卡伦问他为何这样做时,他总是回答,如果没有卡伦,他早已死了许多年。后来,卡伦的慧眼识珠,卡曼塔对烹饪很有天赋,送他去学习烹饪,在烹饪方面,独具匠心,令人啧啧称奇,成为一名远近闻名出色的厨师。
农场里的佃农们不识字,卡伦经常为他们写信读信,为了土着人的教育,卡伦就在农场为佃农开办一所学校,聘请当地人执教。把瓦楞铁皮搭建的旧仓房改造成狭长的教室。佃农们的孩子们每天坐在长凳上专心听课学习,书声琅琅。卡伦说道,学校是她整个农场最喜欢的地方,它是这里精神生活之内核。她在这里度过了无数个美好的黄昏。
书中出现的众多人物当中,我不能不说我极其欣赏的一个人物,潇洒的丹尼斯·芬奇·哈顿。在非洲,卡伦遇到了自己一生的知己、一生的挚爱——丹尼斯。丹尼斯毕业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被海明威、英国王子等人引为挚友。
他是位英俊出色的运动家、优秀勇敢的飞行员,短短半生极尽辉煌。
丹尼斯性格谦卑,随性洒脱,热爱生活,酷爱大自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自己的人生追求,活得明白通透,对一切听之任之,任凭别人随便去说去想,毫不在乎!
卡伦说道,在非洲,咖啡农场是丹尼斯唯一的家,狩猎归来时住在卡伦家,丹尼斯在农场里过得很愉快,来去自由。丹尼斯特别喜欢听故事,卡伦则很会讲故事。入夜,他把靠垫在壁炉前堆得像沙发一般舒适,和卡伦一起坐在上面。卡伦像《一千零一夜》中的山鲁佐德一样盘起双腿。丹尼斯目光清澈,兴味盎然地从头至尾聆听着每一个故事。
在农场,他们俩还常常一整夜一整夜地饮酒促膝长谈;一次次带上卡伦策马扬鞭来到森林里狩猎、露营,围着篝火,打开留声机播放歌曲,他们或相拥而舞,或聆听歌曲,或仰望星空。
他们几乎每天都在浪漫飞行,时间或长或短。卡伦说,丹尼斯最令她心怀感激和心醉的是,驾驶他那架“蛾式”小飞机带她一起翱翔在非洲大陆的上空。
俯瞰到的景致如此壮丽恢宏:
“彩虹横亘在阳光明媚的绿色平原上;巨大的云堆高高直立着,与气势磅礴的黑色风暴一起追逐着,舞动着”。
“骤然而至的暴雨,砸落出一道道斜斜的雨线,使四周一片白茫茫”。
“一片湖泊闯入视野,湖底在清澈的水波下闪着白光,那湖水,自高空俯瞰,发出无法想象的湛蓝色,如此澄澈透明,一瞬间几乎使你晕眩,忍不住闭上眼睛,这蓝莹莹、亮闪闪的湖水,仿佛镶嵌在黄褐色荒原上的一颗璀璨耀眼的海蓝色宝石”。
“我们降低了高度飞行,看到浅蓝色的湖面,湖边生活着数以万计的火烈鸟,当飞机接近它们时,火烈鸟纷纷四散开来,盘旋成一个个扇面和圆环,恍如落日的光辉,又像是丝绸或者瓷器上精美的东方图案不断变化组合,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它们”。
……
读着这样一段段优美的文字,很有画面感,仿佛身临其境,任性地以为我下一个旅行目的地就是非洲。
后来,丹尼斯在一次飞行中不幸遇难,卡伦悲痛不已,对于非洲人而言,丹尼斯的死不亚于痛失亲人。
确切了死讯,卡伦第一时间回到了庄园,并且向他的好朋友们回忆他曾经的遗愿,在旁人看来既坚强又冷静。她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在山顶一片茫茫迷雾中坚持到最后一刻,只为给挚爱寻找一块视野最开阔的墓地。这其中的深情,让任何文字都沦为矫情。非洲大地拥抱了丹尼斯,使他重获新生,与大地合为一体。
丹尼斯的好友马丁送给丹尼斯的墓志铭:“虽然死亡之火将我化作灰烬,但我毫不介意,因为我眼中的一切都是如此安好”。对于丹尼斯,这评价太贴切不过了!
关于生命的意义,卡伦在“除非你赐予我祝福,否则我绝不会任你离去”这一章中说“寄希望于生命的重复,是因为他虚度了年华,碌碌无为,了其残生”。相比较生命的长度,她看重的是人活这一生的质量。人这辈子,生命中有过爱,曾经快乐充实,不虚度光阴,有满满美好的回忆,足矣。
在农场破产后,卡伦离开之前,还在为其农场庄园的土着人奔走,最后找到了一片收留他们所有人的土地。另外为了实现打铁工人能拥有一枚戒指的愿望,她变卖家具才凑足钱买了一枚镶有红宝石的戒指,作为打铁工人临别的礼物。她离开农场时,两手空空!
《走出非洲》书中的每个章节都值得细细品味,带给我一次与高贵灵魂的对话,是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卡伦的心没有离开非洲,她的文字可以作证!
《走出非洲》后来被拍成同名电影,斩获七项奥斯卡大奖。小说与电影差异挺大,电影以男女爱情为主线。在电影里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卡伦提出结婚的时候,丹尼斯回答说“我不会因为一张纸不爱或者更爱你。”
他给卡伦两个礼物,一个是一只金笔,卡伦用它记录下这段传奇;一个则是“用上帝的眼光看世界”。于是,她看到了盐碱湖上的火烈鸟,看到了如马赛克一般的大片田野,看到了当苍穹发语时,大地隆隆回响……
摄影:落地生根
出镜:阿莱
Ⅳ 奥斯卡经典《走出非洲》:我总是一再启程,但哪里都陋于非洲
“她在非洲得到过所有,却又失去一切。
最后,她孑然一身走出非洲,却留下了一生的回忆”
——这是电影《走出非洲》里的结局
《走出非洲》讲述的是一个欧洲女性在非洲土地上得到成长、蜕变、升华的故事。
女主人公凯伦在非洲独自经营咖啡种植园,逐渐爱上了这片神奇而迷人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一切人和事物。
在这片土地上,凯伦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病痛的折磨,婚姻的破裂,好友的病故,庄园的破产,情人的意外身亡……接踵而来的一次次打击,让凯伦尝遍了酸甜苦辣,离合悲欢。
而在这个过程中,非洲大草原一直用它的质朴和深沉抚慰她、涵养她,褪其铅华,使之超越,令她从一个爱慕虚荣的富家女逐渐成长为一个坚毅勇敢、善良博爱、宽容平和的成熟女性。
许多人看完电影,都会发出一句类似的感叹:一个女人怎么可以伟大到这种境界?
然而,电影的内容并非纯属虚构。事实上,无论是人物、故事情节,还是环境背景,皆有真实来源可考。
电影由四部文学作品改编而成,以 凯伦·布里克森 的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为基础,融入她的另一部作品《草地上的影子》,以及另外两位作家为凯伦·布里克森写的两部人物传记。
而电影中的女主“凯伦·布里克森”的原型正是作家凯伦·布里克森。
可以说,这部电影具有一定的纪实色彩。而改编自文学名着,则赋予这部电影浓郁的文学气息,观看这部电影,如同阅读凯伦·布里克森的散文,细腻而舒缓,平和而感动。
1985年,《走出非洲》正式上映,引发了热烈的反响。次年的第58届奥斯卡上,《走出非洲》一举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等多个奖项,以及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等提名。
而肯尼亚咖啡也随着这部电影的传播而进一步蜚声环球。
在澳帝焙的产品列表里,肯尼亚从来不会缺席。一直以来,我们都想寻找到一款可以代表《走出非洲》这部电影,也能用来代表整个非洲的肯尼亚咖啡。
虽然之前的肯尼亚公主,以及后来的肯尼亚SOE,也颇为出色,但都太“肯尼亚”了,还不足以代表整个非洲,代表这部电影。
直到我们的寻豆师老朋友深入非洲原产地找到了这支微批次水洗肯尼亚,这个夙愿才终于得偿。
很高兴地说,这是我们迄今为止找到的唯一一支可以代表《走出非洲》这部电影的咖啡,也是唯一可以代表整个非洲的肯尼亚咖啡。
它的气质太像《走出非洲》的女主,我们从它的身上领略到了多元、广博、包容的气度,不止是肯尼亚,埃塞、坦桑的神韵,它都兼而有之。可以说,整个非洲的韵味,都融汇进了这支咖啡里。
因此,我们郑重地以《走出非洲》女主的名字“凯伦”命名这支咖啡。
正如凯伦在非洲尝遍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洗净铅华,获得超越那般,你也能在这支咖啡中领略到苦,品尝到酸,但更能感受到铅华褪尽之后的隽永的甜。它,干净,均衡,饱满,顺滑,风味丰富,广博多元,拥有着《走出非洲》这部电影的韵味。
仔细品尝这杯“凯伦”,脑中不由地浮现起《走出非洲》电影里的一幅幅画面:广袤无垠的非洲大草原;狮子、大象、狒狒、火烈鸟、长颈鹿、野牛、羚羊…干坤万籁竞自由;金黄恬谧的落日斜晖;紫罗兰般的邈远天际;凯伦坐在山坡的草地上,向身边的丹尼斯娓娓诉说着动听的故事……
“我在非洲曾经有一个农场,种咖啡豆,给黑人小孩治病。我在非洲遇见了为自由奋不顾身的情人,他热爱动物胜于人,他折桂而来,情迷而往。我在非洲曾写过一首歌,那里有已逝的热土,那里有纯洁的朝露。我总是两手空空,因为我触摸过所有。我总是一再启程,但哪里都陋于非洲。”
电影是好电影,咖啡是好咖啡。
二者皆得,何其幸哉!
Ⅳ 《走出非洲》读后感
这本书是我看完梅姨演的电影“走出非洲”之后买的书,电影结合原着书本已经成为我学习的一种组合。
“走出非洲”这本书是接近5颗星的推荐,文字非常美,尤其是在描述非洲震撼人心的景色的时候,真的会再次勾起你想要去非洲的想法。同时作者在描述人物特征及心理状态以及不同人的人生描述、思想观点的描述让这个年代的国人也是会有很多的触动和反省,反省自己的人生状态心路历程。
看完这本书之后有强烈的感受是把文章中唯美的文字和触动人心的人生感悟,思想状态的经典句子摘抄下来,供自己以后可以高效翻阅及再次对应去吸收。
句1:站在非洲这片土地上,视野及其开阔,你看到的一切都显得非常伟大,非常自由,给人一种无与伦比的尊贵感。
句2:蓦然回首在非洲高地上的旅居生活,心中会徒然生出这样的感觉:我可是在空中生活过一段时间啊。...身处这样的高空,整个人都会呼吸顺畅,踌躇满志,身心轻松。
句3:他们(土着人)始终和我是平行的存在体,只不过是处于不同的生命层面上,我们相互之间是心有灵犀的。
句4:在广袤的草原上,他(土着人中的一个小孩)显得特别微小,但在如此微小的一个点上,竟然集中了如此多的苦难... (最近也感叹生活给了我们周围很多人不少的苦难)
句5:土着人对险境是发自内心的喜爱,这是一种真正的勇气,是对造物主命运安排的真实回应,是天堂在大地上的回应。
句6:他(那个苦难的土着小孩)没有欲望与周围世界以任何方式进行交流,因为他所体验过的交流方式都太过残忍。他像古代的勇士一样,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直面痛苦。不论事情变得多么的糟糕,他都丝毫不会有所触动。他的工作和生活哲学教会他时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真心不知道上帝面对这个小孩子的这种生活态度时候作何感想。
句7:这个孩子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受难者,除了苦难,他对生活没有任何期待。
句8:在童年时,他的内心已经扭曲或者封闭起来了,长大后,对于他而言,不正常的事儿才算正常。....他基本上和生活保持着一种奇特的关系:他是它的主人,但是却从不赞美它。
句9:生活的重担,繁重的压力,起伏的命运和漫长的岁月,很自然就把索马里女人锤炼成坚硬的、闪闪发光的琥珀。
句10:我最近有个想法,或许我必须这样想:在所有的人中,总要有人过得惨一些,不是这个人,就是那个人 (咳。。。这心态绝了,我们得学学....)
句11:悲剧是上帝处事的基本原则,不仅是生活中很关键的部分,也是生活中的悲情小调。
句12:她说她很想重新活一次,也好证明一下她这辈子其实活得极其明智。我想,是啊,她的人生就是那种需要活第二次才好意思说真的活过的人生。 (思考:我们的人生呢?需要重新活吗)
句13:从那时开始,这块农场每分每秒都在教会我“活在当下”的艺术,或者可以这么说,在永恒的时间长河里,某个具体发生的事件,或者某个时刻,根本不会对生活造成任何影响。
句14:为了赎回自己的人生,我一次次地放弃了自己拥有的东西,到了最后变成得一无所有,我自己本人倒变成了最微不足道的东西,被命运抛弃。
最后用书本后面一首小诗结束:
你要用愉快的方式,
吟唱悲伤的歌曲,
我永远不会为怜悯而来,
而是为快乐而至。
Ⅵ 值得电影爱好者反复观看的中外经典电影(128部)
1.首先强调:这个不是经典电影全榜单,只是个人观影记录。
2.此榜单很大程度上有个人观影偏好存在,不代表大众意见。
《教父》
《灿烂人生》
一.10星级(绝对经典)
1.《乱世佳人》 2.《阿拉伯的劳伦斯》
2.《公民凯恩》 4.《宾虚》
5.《教父1》 6.《教父2》
7.《美国往事》 8.《辛德勒的名单》
9.《肖申克的救赎》 10.《霸王别姬》(中)
11.《阿甘正传》 12《指环王》系列
13.《泰坦尼克号》 14.《灿烂人生》(意)
《天堂电影院》
《这个杀手不太冷》
二.9星级(非常经典)
1.《这个杀手不太冷》 2.《阿凡达》
3.《美丽人生》(意) 4.《燃情岁月》
5.《角斗士》 6.《放牛班的春天》(法)
7.《飞越疯人院》 8.《冷山》
9.《与狼共舞》 10.《日瓦哥医生》
11.《天堂电影院》(意) 12.《活着》(中)
13.《海上钢琴师》(意) 14.《走出非洲》
15.《末代皇帝》 16.《勇敢的心》
17.《桂河大桥》 18.《千与千寻》(日)
19.《一一》(台) 20.《迷魂计》
21.《罗生门》(日) 22.《罗马假日》
23.《卡萨布兰卡》 24.《音乐之声》
25.《美国丽人》 26.《控方证人》
27《战争与和平》(美) 28.《十二怒汉》
29《楚门的世界》 30.《沉默的羔羊》
31.《巴顿将军》 32.《甘地传》
33.《英国病人》 34.《现代启示录》
35.《低俗小说》 36.《拯救大兵瑞恩》
37.《克莱默夫妇》 38.《七武士》
39.《洛城机密》 40《无主之地》
41.《琪琪》 42.《窈窕淑女》
《飞越疯人院》
《猜火车》
三.8星级(相对经典)
1.《盗梦空间》 2.《狮子王》
3.《龙猫》 4.《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5.《三傻大闹宝莱坞》 6.《猜火车》
7.《当幸福来敲门》 8.《莫扎特传》
9.《印度之行》 10.《大卫戈尔的一生》
11.《海底总动员》 12.《超人特攻队》
13.《闻香识女人》 14.《纯真年代》
15.《毕业生》 16.《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
17.《杀死一只知更鸟》 18.《沉默的羔羊2》
19.《教父3》 20.《埃及艳后》
21.《发条橙子》 22.《2001太空漫游》
23.《安妮.霍尔》 24.《布拉格之恋》
25.《黑暗中的舞者》 26.《西线无战事》
27.《雨人》 28.《骗中骗》
29.《入殓师》(日) 30.《出租车司机》
31.《撞车》 32.《阳光灿烂的日子》
33.《中央车站》(巴)34. 《E.T》
35.《一夜风流》 36.《乱世春秋》
37.《叛航喋血记》 38.《蝴蝶梦》
39.《雨中曲》 40.《乱》
41.《码头风云》 42.《天使爱美丽》
43.《V字仇杀队》 44.《步履不停》(日)
45.《从海底出击》 46.《死亡诗社》
47.《因父之名》 48.《绝美之城》(意)
49.《十戒》 50.《日落大道》
51.《西区故事》 52.《奇爱博士》
53.《精神病患者》 54.《西部往事》
55.《西北偏北》 56.《七宗罪》
57.《钢琴家》 58.《愤怒的公牛》
59.《不可饶恕》 60.《血色黑金》
61 .《战马》 62.《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大约五百到六百部5-7星观影榜单数量庞大,择日另榜跟进)
另外,《影子大地》,《斯黛拉》,《全金属外壳》,《满洲候选人》,《女猎鹰人》,《黄金三镖客》,《好家伙》,《上帝之城》,《非常嫌疑犯》,《热情似火》,《马耳它之鹰》,《野战排》,《猎鹿人》,《祈祷和恋爱》,《21克》,《落水狗》.......。等影片正在搜索合适的片源计划观看,请影迷朋友们指点。
Ⅶ 好听的电影主题曲,或者插曲~~谢谢
1.《the sound of silence》&《scarborough fair》 两首都是经典影片《毕业生》的歌曲,不止电影经典,连音乐也是十分的经典。 2.《雪千寻》是来自《东方不败2》电影原声 3.《sealed with a kiss》来自希区柯克经典影片《Rebecca》 4.《Vienna》维也纳永远等着你,来自《Going On 30/女孩梦三十》 5.《Lucia Di Lammermoor》&《The Diva Dance》 来自科幻影片《第五元素》的一段令人难忘的音乐。女外星人在歌剧院唱的一段凄美动人的歌曲,她所咏唱的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葛塔诺.多尼采蒂(Gaetano Donizetti)的歌剧咏叹调《香烛已燃起(拉美莫尔的露契亚/LUCIA DI LAMMERMOOR)》,歌曲后半部穿插了节奏明快的《女神之舞/The Diva Dance》。这是影片中最为出色的配乐,也是最华丽的场景片段。 此段咏叹调歌唱者是阿尔巴尼亚女高音Inva Mulla Tchako,她精灵般的咏叹,三分鬼魅,七分高亢。关上灯,听如丝般的歌声在屋里扶摇直上,一切的思绪都随之而去。。。 6.《Lascia ch'io pianga》(《任我泪水流淌》) 选自亨德尔(Handel,1685-1759)的歌剧《Rinaldo》(雷娜朵)中的咏叹调“Lascia ch'io pianga” 电影《教室别恋》的片头音乐和电影《法拉内利》中的着名唱段。 7.《candy tree》是来自2006日本剧情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充满童话气息的一首歌。 8.《le papillon》是法国温情电影《蝴蝶/le papillon》主题曲,很多人说吉祥三宝是模仿它唱的。 9.《room of angel/天使的房间》 是恐怖游戏《寂静岭4密室》的主题曲,诡异梦幻,充满了灵魂死亡的气息。。。。 上面是刚刚想到的,下面是我以前的小结。 高度。。。不说,广度我肯定比楼主广一点。。。 *044--classicriver (韩国影片《假如爱有天意》主题曲,女声哼唱版)(浪漫而忧伤~) *045--不可不信缘 (韩国影片《假如爱有天意》主题曲,男声带歌词版) *046--爱无间--<Hey>-- (韩国影片《雏菊》主题曲) *047--与我同在 (动画《千与千寻》主题曲,优美动人的旋律~) *048--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阿根廷,别为我哭泣--<Cline Dion>(电影《贝隆夫人》) *049--never say goodbye (韩剧《my girl》插曲) *050--what will I do (日剧《悠长假期》英文主题曲) *051--为了你(韩剧《冬日恋歌》插曲) *052--从开始到现在(韩剧《冬日恋歌》主题曲) *053--Reason (韩剧《蓝色生死恋》主题曲) *054--ルージュになりたい--<浑谷美由子>(动画《BB与我》片尾曲) *055--Innocent Days--<Hitomi> (动画《叛逆的鲁鲁修》歌曲) *056--Masquerade--<Hitomi> (动画《叛逆的鲁鲁修》歌曲) *057--炎和永远 (动画《罗德岛战记》主题曲,动漫中的经典~) *058--kiss the rain (韩剧《夏日香气》感人配乐 钢琴曲) *059--带着梦飞翔--<万芳> (《飘零燕》主题歌,经典) *060--再生花--<陈慧林> (港剧《再生缘》主题曲) *061--shining friends(港剧《当四叶草碰上剑尖时》主题曲) *062--实情--<廖碧儿> (港剧《人间蒸发》主题曲) *063--一个人生活--<林凡> (《天地传说-鱼美人》片尾曲) *064--坐在巷子口的那对男女--<范冰冰> (玉兰油广告歌曲,挺可爱的歌曲) *065--rhythm of the rain (绿箭口香糖广告歌曲) *066--hey juliet(奥林巴斯广告曲快歌)
Ⅷ 请介绍一下电影《走出非洲》
使用网络网盘免费分享给你,链接:
提取码:wii4
《走出非洲》是环球影业出品的爱情片,由西德尼·波拉克执导,梅丽尔·斯特里普,罗伯特·雷德福等主演。1985年12月10日,该片在美国上映。该片改编自卡伦·布里克森的同名自传体小说,讲述了凯伦为了得到一个男爵夫人的称号而远嫁肯尼亚,后来她跟英国探险家邓尼斯产生感情的故事。1986年,影片获得第5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第43届美国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