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羊电影视频免费
A. 丢羊电影结局是什么
但本片的逻辑上让人琢磨不透。细想一下,以往的片子都是往大了说,什么杀人,什么矿难,反面人物也都是黑帮,村霸。事情大,所以就盖不住。盖不住还偏要盖,最后就只能拼命。而这次不过是区区丢四只羊。按说,丢羊也没什么,以小见大,小事情照样能演出荒诞劲儿。很多人都说,因为你懂的原因,所以结局流于形式,点到即止。我就想说,假如我是宋副书记,再假设这个宋副书记其实是个CD的官员,那么我绝对要把吕局长和费局长给撸了。原因很简单——屁大点儿事儿都搞不定。
我们可以看出,六叔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实本分的农民。他不傻,也不是说不通。他不是不能撤案,关键在于,撤了案,羊钱找不回来,娃没钱念书。吕局长,费局长,一直口口声声,不过几只羊。说的是啊,几只羊钱,又不是什么大数,随便找个辙,拨点儿款给赔上,我保证那六叔二话不说就撤案了。就几只羊钱都舍不得掏,非把人往绝路上挤兑。电影里是尕刺儿他们俩给宋副书记写了信。如果不是给宋副书记写信,而是往其它更大部门写信,那么最后事情兜不住了,后果没准真严重了
B. 电影丢羊演员表
《丢羊》影片除了邀请实力派男演员任帅出演“羊倌”张永宏外,优秀青年演员顾婷萱、张浩、何苗也纷纷加盟剧组出演重要脚色,影片导演由青年导演高成岗和兰州市文联主席汪小平配合担纲,值得一提的是,兰州籍着名演员、导演陈逸恒也将在片中友情客串出演。
C. 甘肃原创电影《丢羊》获奖 导演汪小平:“我们有责任讲好甘肃故事”
21天拍完一部电影的“甘肃速度”
在面对“寻找兰州对外宣传的全新文化突破口”的行政命题时,汪小平给出的答案是拍电影。
“之所以选择以影视的方式寻找突破口,无疑它是当下最先进的传媒,其传播渠道和平台是艺术门类中最为多样和广泛的,而且其传播影响力巨大。”甘肃省文联副主席、兰州市文联主席、电影《丢羊》导演之一汪小平说。
汪小平是电视人出身,脍炙人口的“零距离”、“一把手上电视”等电视节目是他30多年电视生涯的成就。但拍电影是不同于做电视节目的另一个东西。在电视台工作的时候,拍电影曾经是汪小平的一个梦想,彼时他想拍一部纪录片。选择拍电影,于汪小平而言绝非单纯的重拾梦想,多少有一种“别无他路”的况味在里面。“眼下,如果想要在书法、美术、音乐等艺术领域寻找我们本土文化叫响全国的突破口,很难啊。”汪小平直言不讳。
拍电影,那么拍什么?
挖掘本土文化,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是汪小平给电影定下了调子。“我如果不拍本土的东西,那就没有任何意思。最重要的是我们有责任和良心讲好兰州故事,讲好甘肃故事。”
电影《丢羊》改编自本土作家范文的同名小说。汪小平说在众多备选小说中,这篇具有现实主义批评精神且充满黑色幽默的小说打动了他。150分钟的一部电影(最终剪辑为90分钟),21天拍完。汪小平笑言都是为了省钱,一不留神还创造了个拍电影的“甘肃速度”。
电影《丢羊》讲述了村民张永宏家里4只羊被偷,各级干部担心因治安问题影响村子争取建设项目,各自上门劝说撤案,招待中又白吃了3只羊。无奈之下张永宏撤了案,但正直的民警秦所长顶着压力抓到了贼。与此同时,市委副书记收到一封陈述信,带领干部进村,补偿了张永宏被偷的羊钱,吃了羊的干部也愧疚地将饭钱交给张永宏。
关于《丢羊》有一组数据,影片于2016年9月9日在全国城市院线首映,同年10月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两年多陆续在电影频道累计播出40余次,同时在全国农村院线点播超过2万场次, 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
更多时候,汪小平觉得自己能毅然做出拍电影的抉择,凭的不是胆子大,壮胆的还是“文化底气”。喝着黄河水长大的汪小平出身于一个诗书之家,其父汪玉良是华人百年百名诗人,在他还是个六七岁的孩子时,每天晚上,父亲就给孩子们读世界名着。等到大一些的时候,汪小平已经偷着把父亲的藏书读得差不多了。内心的文化底气也给予汪小平足够的自信。他敢做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拍电影当导演,更笃定地坚信热钱涌动、追求商业价值高于一切的不正常的电影市场必然回归,会向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回归。
打造“丢系列”品牌
就在前两天,电影《丢人》在兰州举行了首映。这是汪小平丢系列的第三部作品。
从《丢羊》到《丢心》再到《丢人》,“丢系列”是汪小平意在影视上打造的一个品牌。当给予《丢羊》的掌声还依然热烈的时候,汪小平却有了新的思考。“兰州本土电影的前进绝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是要通过具有凝聚力和标注性的包装,形成独属于兰州的电影文化品牌。”就这样,本土电影品牌“丢系列”正式建立,随后有了第二部作品《丢心》,主题就是“丢什么都不能丢了良心。”后来,又有了第三部作品《丢人》,这部作品的故事就是为了把警魂找回来,把对党的赤胆忠心找回来,把警察的真诚找回来。
丢系列的核心是:以“丢”为主题,其实是以“找”为主题,寻找一些不该“丢”的东西。 “我们人一辈子有些东西丢就丢了吧,比如金钱、名利,但有些东西断断是不能丢,比如道德、责任,底线、良心。”自电影《丢羊》获奖后,面对众多的媒体采访,汪小平不止一次地重复着这样一个观点。
电影《丢羊》获奖后,有观点表示:这部电影讲述了一种可能性,即甘肃的影视行业在中国影响力弱势的情况下,乡村叙事的鲜明追求。这部有创意的本土电影,是一次可贵的实践。在汪小平看来,电影《丢羊》获得的不止是一个奖,是对甘肃电影“坚持小、正、大,讲中国故事”的一个肯定,也极大地提振了甘肃电影人的信心。这里当然也包括汪小平自己的信心。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