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的电影
A. 请推荐几部David Attenborough解说的自然历史纪录片
大卫·爱登堡(或戴维·艾登堡、戴维·艾登堡禄等,以下简称艾登堡)(David Frederick Attenborough)生平及作品年表
艾登堡爵士是BBC知名自然节目主持。
英国极具盛名的的自然历史影片拍摄者。
1926年5月8日生于英国伦敦,后就读于莱彻斯特Wyggeston文法学校,毕业于剑桥Clare学院,随即加入刚成立不久的BBC。
艾登堡爵士在 1952 年开始他的拍摄生涯,当时他加入了位于伦敦亚历山大宫 (Alexandra Palace) 的英国广播电台 (BBC) 电视谈话节目部门。在 1954 年,他发起了脍炙人口的处女作《动物园探索》(Zoo Quest) 系列,在整整十年的时间,他走遍世界最蛮荒的地方。在这其间,他的节目包括政治、考古测验游戏、短篇小说、园艺和宗教性节目。
在 1965 年,艾登堡成为 BBC-2 的主管,并将彩色电视引进英国。在 1969 年,他受到委任成为节目总监,负责编辑 BBC 电视节目,并且构想出具有重大指标意义的影集:《文明》(Civilization)。然后,在 1973 年,他辞掉节目总监,重又制作节目。首先是《与艾登堡向东进》(Eastwards with Attenborough),拍摄有关的自然史系列,然后是《部落之眼》(The Tribal Eye),探讨部落的艺术。
在 1979 年,他撰写并推出 13 集的《生命之源》(Life on Earth),在当时是 BBC 自然史部门最具野心的系列。在 1984 年发表《生命之源》续集《活生生的地球》(The Living Planet),在 1990 年,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集《生命的考验》(The Trials Of Life) 也问世了。
艾登堡也撰写和出版两部比较短的系列,其一《最初的伊甸园》(The First Eden) 是描写人类与自然世界 (地中海附近) 的关系,其二为《消失的世界、消逝的生命》(Lost Worlds, Vanished Lives),介绍有关化石的种种。
在 1993 年,他推出壮观的《冰雪的童话》(Life in the Freezer),是有关南极的礼赞。
在 1995 年,他撰写并呈现了史诗般的《植物私生活》(The Private Life of Plants)。
在 1996 年,《艾登堡在天堂》(Attenborugh In Paradise) 完成了他一生的志愿,制作一部特别的纪录片,拍摄有关行踪神秘但非常漂亮的天堂鸟。
在 1997 年,他为赢得奖项的《野生物专辑》(The Wildlife Specials) 担任旁白,为 BBC 自然史部门划下 40 年的里程碑。
在 1998 年,他为 BBC 完成史诗般的 10 集《鸟类的一生》(The Life of Birds)。他也制作《艾登堡与地球同在》(State of the Planet With David Attenborough),探讨人类如何同时协助和破坏自然环境。
作为一位世界知名的自然史学、生物学家和生态纪录片制作人,艾登堡创作了一系列具有热烈反响的电视片。特别是2001年那部纵览海洋世界的《蓝色星球》,更是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
在进行拍摄的50年间,爱登堡和他的同事们以勇敢的冒险精神,和对科学探索孜孜不倦的热情,深入全球每个角落,为获取最广泛,详尽的资料,拍摄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珍贵镜头。这些花费大量时间,资金和精力制作的纪录片,内容涉及科学,历史,文化和环保各个领域,以揭示物种起源,探索生物进化,研究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的,具有严肃的科学,教育意义。同时,利用令人难以相信的拍摄技巧和唯美的艺术手段所创作出的精彩画面,又不失大众观赏的娱乐价值。
在近二十部电视系列片中,每部作品都因内容丰富奇特,画面精致壮观,叙述简洁生动而吸引观众。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以极高的收视率创造了电视史上前所未有的神话,而且也为艾登堡赢得无数的奖项和荣誉。现在他制作的电视片已成为众多生态,影视爱好者观赏、收藏的顶级佳作,同样在学术上也是各院校,科研机构用于教学和研究的必备资料。
(到2001年止)
在 1985 年,艾登堡获颁爵士。多年来,他获颁许多荣誉学位和具有名望的奖项,包括英国皇家学会奖 (Fellowship of the Royal Society)。他现在是大英博物馆和皇家植物园 (Royal Botanic Gardens) 的托管人,也是皇家自然保育协会 (Royal Society for Nature Conservation) 的主席。
其兄Richard Attenborough理乍得·艾登堡爵士,着名电影制片人,导演,演员。曾担任制片和导演的《甘地传》获198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和导演等多项大奖。)
1947 服役于皇家海军
1949 工作于教育出版公司
1952 加入BBC
1954 第一部生态纪录片《动物探秘》
1965 成为BBC二台主管此后,爱登堡担任自然生态领域的很多要职,并获得各种奖项和荣誉。
主要有:
1970,1979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协会大奖
1970,1983,皇家地理协会金奖
1980,大英博物馆托管人
1983,皇家学会会员
1984,国际自然基金会托管人
1985,英国科学发展协会主席
1985,被授封为爵士
1986-1992皇家植物园托管人
1987,国际艾美奖
1990,皇家艺术协会金奖
1990,皇家自然保护学会主席
1991,自然基金会(英国)托管人
1997,比利时根特大学名誉博士
好象到97年止,后面的没有统计)
他的主要作品集:
Planet Earth 行星地球
Life In The Undergrowth 灌丛下的生命
Life of Mammals 哺乳类全传
Attenborough In Paradise 鸟的天堂
Great Wildlife Moments 野生动物的精彩瞬间
Trials of Life 生命之源
State Of The Planet 大地的声音
Life in the Freezer 冰雪的童话
Life of Birds 飞鸟传
Lost Worlds, Vanished Lives 消失的生命
Living Planet, The 活力星球
Private Life of Plants 植物私生活
Wildlife Specials 野生动物特辑
Life On Earth 生命的进化
Animal Crime Scene 动物犯罪现场
The.Greatest.Wildlife.Show.On.Earth 野生大奇观
Survival Island 生命之岛
The Blue Planet 兰色星球
Echo.of.the.Elephants 象群的回声
The Tribal Eye 部落之眼
Wildlife on One 目击野生动物
Wildlife On Two 再见野生动物
The First Eden 最初伊甸园
The Explorers 探索者
Zoo Quest 动物园探索
Wildlife 10 野生动物 10
B. 小时候看过的一电影,讲的是希望工程的“大眼睛”以及那个摄影师什么的,不知道是记录片还是什么
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 又名宝石岛,是中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之一,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这片大大小小的珊瑚岛屿群漂浮在5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美丽而纯净。西沙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古代这里被称为"千里长沙",是南海航线的必经之路。早在隋代,我国已经派使节经南海到过今天的马来西亚,唐代高僧义净亦由此到达印度。古代那些满载着陶瓷、丝绸、香料的商船在此驶过,因而这里又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由于远离大陆人迹罕至,所以西沙群岛四周的海水十分洁净,最高能见度达到40米,西沙有着连绵数公里的珊瑚礁,是绝佳的潜水海域,附近的海域有各种各样...
在距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象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永兴岛是西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面积约2平方公里,岛上绿树成荫,鲜花盛开,风光极为旖旎。
在这里,你可以感觉历史的沧桑演变,从日本人的旧炮楼,到国民党的收复纪念碑,直到今天我国设立的南海诸岛纪念碑,无一不带有历史的印记,追昔抚今,让人不禁产生一缕缕幽古思今之情……
令人赞叹不已的是这里独具热带风情特色的岛屿风光:海水是如此的清澈幽蓝,以致整个海面看起来就象一块巨大的深蓝色的绸缎在舒展运动。置身在这蓝蓝的浓色中间,陶醉的感受不禁油然而生。那造型奇特、陡峭壮观的珊瑚礁林,更是诉说着千万年的风光。无数次风雨的洗礼,使它们看起来有的如惊鹿回眸,有的象仙人指路,有的似一唱雄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在这里,你还可以观看那"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观景象,也可以伴夕阳走进那充满着情和爱的"将军林",感受共和国领导人对西沙的关怀……
在西沙永兴岛的西南方,有7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岛屿连在一起,它们名字叫七连屿。这七个小岛犹如七颗珍珠撒落在浩瀚无垠的海面上,璀璨亮丽。 小岛上热带植被茂盛,自然风光独具一格。在蔚蓝的天空下,端坐在洁白绵绵的沙滩上,凭海临风,会让你忘却都市的烦恼,溶进这静谧安详的大自然氛围中,恍惚置身于世外桃源……
这里的海水晶莹剔透,潜入水中,能带你进入一个平生难得见到的神秘空间。一丛丛、一簇簇的珊瑚像盛开的鲜花覆盖着整个海底:有的金黄、有的雪白、有的鲜红,很是惹人喜爱。与五光十色的鱼儿共舞,此惬意平生能有几回? 在小岛上观看日落,更能撩起游人的情趣:红彤彤的晚霞铺满半边天,海水鲜红闪亮,归巢鸟儿的鸣叫声和着轻轻拍岸的涛声传入耳中,汇成美丽的风景画,令人不禁浮想联翩、流连忘返……
呵!梦幻西沙!
西沙群岛上栖息着鸟类40多种,常见的有鲣鸟、乌燕鸥、黑枕燕鸥、大凤头燕鸥和暗缘乡眼等。在整个树林的上层及其上空,海鸟成千上万终日盘旋飞翔,千鸣万啭,自成奇观,素称"鸟的天堂"。更有趣的是鲣鸟,它会在大海中给渔船导航,白天渔民根据鲣鸟集结和寻食方向,驾船扬帆前去撒网捕鱼,傍晚跟随它们飞回的路线,把渔船从茫茫大海驶往附近的海岛停泊。渔民们称鲣鸟为"导航鸟"。 西沙群岛是我国主要热带渔场,那里有珊瑚鱼类和大洋性鱼类400余种,是捕捞金枪鱼、马鲛鱼、红鱼、鲣鱼、飞鱼、鲨鱼、石斑鱼的重要渔场。海产品主要有海龟、海参、珍珠、贝类、鲍鱼、渔藻等几十种。比较名贵的有海龟之王的棱皮龟,海参之王的梅花参,世界最着名的珍珠--南珠、宝贝、麒麟等十几种。 随着海、陆、空交通的不断发展,人们游览南海诸岛风光的愿望不久将会得到实现。
C. 适合初中生看的英文电影有哪些
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老师推荐给我们的是《狮子王》和《风中奇缘》,另推荐《美女与野兽》、《寻找尼莫(另名,海底总动员)》等非常经典的动画电影。
推荐这3部的原因是个人感觉一方面是比较适合这个年龄段,另外影片的对白也都符合掌握初中的词汇量,同时也是各种元素丰富的电影,很简单很快乐。
其他类的电影不是不想推荐,只是这些电影大部分英文对白俚语很多,脏话也是非常多,对学习没有太大帮助,平时解闷儿就好。
希望LZ喜欢:)
D. 《鸟的天堂》的作者是谁他的代表作品有什么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除巴金外,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当代作家[1]。
1921年4月1日,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发表在《半月》刊第17号刊载上[2]。1922年冬,在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预科和本科班(英文)肄业。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长篇小说《灭亡》,引起文坛的关注[3]。1932年5月23日,长篇小说《雾》出版。1933年1月,长篇小说《雨》出版;5月,长篇小说《家》出版。1935年3月,中篇小说《电》出版。1936年4月,《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出版。1938年3月,长篇小说《春》出版。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4]。1954年9月15日—29日,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0年4月,散文集《赞歌集》出版;同年,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5]。“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冲击[6]。1979年12月,杂文集《随想录》(第一集)出版[7]。1982年10月,《随想录》(第三集)出版[7]。1983年起,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1990年,获得苏联人民友谊勋章;同年获第一届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11月,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2005年10月17日,因病在上海逝世[8]。
中文名
李尧棠
别名
巴金、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均为笔名)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四川成都
求赞
E. 谁推荐几部关于生态学方面的电影
[探索] [传奇]
《巴拿马生态》(Panama Wild)中英双语版[DVDRip]
[喜玛拉雅]
《点虫虫》(Microcosmos)
《BBC-生命之源》(The Trials of life)双格式[DVDRip]
《野性澳洲》(Wild Australasia EP3-EP4)[DVDRip]
《海底深渊》(The Abyss)国英双语[DVDRip]
Various Artists -《鹰之翱翔》(The flight of the condor)BBC Record[APE]
《BBC鸟的天堂》(Attenborough In Paradise)[DVDRip]
《Discovery系列:雨林中的传奇》(Discovery Spirits Of The Rainforest)
F. 《战狼2》突破10亿,这些地方可能要火了!
吴京的《战狼2》票房突破10亿元了!
这个速度也打破了由周星驰执导的《美人鱼》92小时破10亿的速度,创造了华语电影票房“破十”的新纪录。
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团队也是拿出了十足的诚意,他们先后去危险而又陌生的 非洲贫民窟贫、非洲草原、非洲狮子园等地拍摄取景, 最终“拿命拍戏,换回一部大片”。
这是一则在南非拍摄期间的注意事项,可以看出取景地并不是想象中那般安全。
那么拍摄团队究竟是在南非的哪些草原园取景的呢,具体地址我们无从知道,但小包总认为这5大公园非常有可能:
一、塞伦盖蒂国家公园
“塞伦盖蒂”意为“无边的平原”,蜿蜒起伏、一望无垠,特别是在落日余晖的影照下,充满神秘撩人的勃勃生机。
它的面积并没有想象中的大,当你开车沿着最长的轴线走,在两个小时内就能穿过所有平原。
每年大约有150万只牛羚和斑马会在塞伦盖蒂大范围地巡游一周,它们就像一个巨大的隆隆作响的割草机在草原上一扫而过。
这里特别盛产世界上最擅长奔跑的动物——猎豹, 每小时奔跑速度近百公里。
每年的6,7月份,草原进入干旱时节,成群结队的斑纹角马,斑马以及羚羊向有水的地方迁徙, 构成生态系统上最为壮观的野生动物大迁徙。
而到了11月,这时动物们又开始了它们返回家园的大迁徙,形成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壮观景象。
塞伦盖蒂真正的奇观不仅仅在于每年一次长途跋涉的巨大的牛羚群,还在于种类各异的食草动物的组合方式。
虽然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食草技巧,但它们却能联合起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割草机。
二、奥卡万戈三角洲
奥卡万戈三角洲是一块草木茂盛的热带沼泽地,四周环绕着沙漠草原。
旱季的时候,面积不到9000平方公里,雨季时刻增大到2.2万平方公里,并形成数以万计的水道和泻湖。
当洪水来临时,数以千计的动物纷纷逃离,形成壮丽的景观。
在遍布芦苇丛和沼泽中,生长着河马、沼泽羚羊和驴羚。
纵多的小岛上则生 长着其他品种的羚羊、大象、斑马、狒狒、长颈鹿以及食肉动物狮子、美洲豹、猎豹、土狼和非洲野狗。
这里有着世界上数量最大的非洲野牛, 他们成群而居,一旦跑起来就是烟尘四起,狮子,大象花豹也都退避三舍。
奥卡万戈三角洲地区当地许多人都是狩猎者, 他们划着独木舟,穿行于三角洲地区,以蓝色睡莲的根茎为食,食用木槿的叶子和浆果。
这里有好几百种鸟类,可以称作是鸟的天堂!
三、 鲁阿哈国家公园
鲁阿哈羚羊异常密集,同时还是坦桑尼亚最大的大象栖息地。
这里不仅有多只狮子统治着热带大草原,而且还有印度豹盘踞,而河流灌木丛还是美洲豹的活动范围。
鲁阿哈国家公园因大鲁阿哈河而得名,河中生活着犀牛和鳄鱼,大羚羊、小苇羚和水牛常冒险走近河边饮水,吸引了狮子、猎豹、土狼、豺狗和豺狼的注意,可谓是“危机重重”。
这条河顺着公园的东部边界流过,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大峡谷,非洲旅行的游客在这里还可以沿河岸徒步旅行,近距离欣赏非洲大自然的壮丽美景。
四、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
马赛马拉每年发生着世界上最壮观的野生动物大迁徙,即“马拉河之渡”。
可以看到成千上万匹角马前赴后继,从鳄鱼张开的血盆大口中横渡马拉河的壮观场面。
这里是动物最集中的栖息地和最多色彩的荒原, 保护区里到处都是大象、长颈鹿、斑马、野狼、鬣狗、鳄鱼、河马等等。
在草原中, 巨大的金合欢树和波巴布树散落其间, 清晨日出,日落时分十分震撼,真正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浑的美。
在这里生活的马赛人看起来高高瘦瘦,然而却让狮子畏惧三分, 马赛男人的成人礼就是亲手到草原上杀死一头狮子!
如果人没活着回来就代表你已经丧命于狮口,也充分证明你没资格做成年马赛男人,你的生命就该到此结束。
一般情况下要想在马赛马拉玩爽都需要三天两晚的时间,除了动物大迁徙,神秘的马赛人也是吸引人前往的原因之一。
五、南卢安瓜国家公园
因东侧的卢安瓜峡谷而得名, 卢安瓜峡谷是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内有660公里长的卢安瓜河穿过,动物逐水而居。
南卢安瓜最着名的物种,就是这里生存的大量的河马 。其次,这里还有数量庞大的非洲水牛以及大象。
每年4月至10月,飞禽走兽大多聚集在江河、湖泊、溪泉旁边,是游览观赏野生动物的最好时节,
每年的11~3月份是绿色季节,你可以在这里看到刚刚出生的小动物们。
这里的鸟类超过400种,是观鸟者的天堂。
南卢安瓜园内有现代旅馆,晚上的时候允许驾车游览,这看到非洲豹捕食的几率更大了。
光是看这些可能的取景地,小包总就觉得影片够霸气了,你认为最有可能是在哪一个地方呢?
G. 《纽约时报》评选出21世纪的25部最佳电影
2017年时, 《纽约时报》曾评选出了21世纪(截止当时)25部最佳电影 。
那次评选是集合了制片人、演员,还有脸书的影迷得出的最终结果。
众所周知,《纽约时报》是报纸中的报纸,在纸媒时代,它是读者心目中的神,是传媒人眼中的北斗星。
长期以来, 《纽约时报》的影评是北美电影市场的风向标之一 。
我看过一些时报风格的影评,老实说,并不是大众可以轻易接受的。
时报的影评有两大特点:
一、 以电影为引子,拿电影说事。
以《华尔街之狼》的一篇影评为例,影评人恨不得把整个华尔街的资本运作规则,金融掮客厚黑投机的故事都展示给读者,这部分的权重远大于影片本身的内容。
二、 绝不剧透 。
这样的文章和《纽约时报》的读者群有关,时报的读者多 中产阶级、政府公务员、高级知识 分子。
这些人,是 社会 的精英,他们喜欢 深度报道 ,知识格局越大越能和他们产生碰撞,从而获得更深的阅读快感。
所以这次的25佳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我们来看看这次评选的前三名:
No.3 是常年排在经典励志电影前10位的 《百万美元宝贝》 。
No.2 的是日本电影大师 宫崎骏 的 《千与千寻》 。
这两部电影大家都很熟了,由于他们通俗,故事性强,观众基础很厚。
排名第一 的电影则是美国导演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拍摄于2007年的影片——
血色将至
导演: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编剧: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 厄普顿·辛克莱
主演: 丹尼尔·戴-刘易斯 / 保罗·达诺 / 凯文·J·奥康纳 / 巴里·德尔·舍曼 / 狄龙·弗雷泽尔
上映日期: 2007-12-26(美国)
《血色将至》 有21世纪的 《公民凯恩》之称( 《公民凯恩》在太多的20世纪电影榜单中评为影史第一 ) 。
美国着名电影媒体 《indieWIRE》 (北美着名电影媒体)曾把它列入“2007年度十大佳片”之首。
豆瓣评分 8.1 。
曾获得 第80届奥斯卡 金像奖 最佳男主角 、 最佳摄影 双料大奖。
很多人认为当年它没有获得奥斯卡的最佳电影完全是因为它的题材:
反美国精神!反宗教!!!
它义无反顾地挑战美国主流价值的底线,将美国梦砸个稀碎,这样的破坏力使它错过了奥斯卡。
这样一个怪胎凭什么能成为 21世纪最佳 ,请听我细细道来。
故事的 男主 丹尼尔•普莱恩惟尤(简称丹)是一个满脸胡渣、浑身泥土的粗犷男人。
他在德州荒漠的井下寻 找银矿 。
运气很好,在荒无一人的大漠油井中他 摔断了腿 。
目睹同伴被 砸死 在井下。
养子在事故中变成 聋哑儿 。
擎天火海中,他第一个冲到前面。
你以为他的脸上一定是 大写的忧伤 。
错!!!
看这画面,他的眼神简直是一首 赞美诗 。
就像米开朗基罗在欣赏 缪斯 !
所以。
他看到的喷发中的黑色物质是20世纪最昂贵的液体: 石油 !
发财喽!!!
这是喷发中的黑色金子!
男主第一次开口说话出现在 14分33秒 ,之前他的所有“台词”都是在矿井下的挣扎 喘息 。
有了钱,他才有了开口说话的权利 。
这时,他已初具 油矿主 的派头。
(导演用大特写来突显演员的表情,并暗示他此时的身份和地位)
他向人介绍:
每天,那口油井的出油量是2000桶,每周可以带来5000美金的收入。
随后,他介绍了站在身后的 儿子兼合伙人H.W (也就是那个被砸死同伴的儿子),这是一个非常讨人喜欢的小面孔。
他的油矿看来有非常 人性化的“运营模式” ,他说每一位员工都由他直接管理,他认识每一位员工。
演讲效果很好,当天晚上就有个年轻小伙跑来向他卖情报。
在小伙子的故乡——遥远的小波士顿,那里的石油已经多到冒出地表,并且地价便宜。
标准石油公司已经在那里买地了。
真是振奋人心的消息 !
来到小镇的父子二人 以打鸟的名义到处找石油 。
石油果然多到 渗出地表 。
他马上开始了新一轮的 游说 。(大致内容和14分33秒并无二致)
他买下了这里所有能买下的地,一代 石油大亨 就这么诞生了。
看得人血脉贲张,多好的 励志故事啊 。
先别急,转折来了。
最初买地时,他告诉当地百姓是为了和儿子有一片猎鸟的天堂。
以此获得便宜的地价。
他自称家庭观念很重,走到哪里都要带着儿子。
但是,当儿子在一场意外中致聋哑后,他无情的抛下了他。
他收养儿子的原因,是为了“ 买地时,有张俏脸蛋,诓人容易些 ”。
他“把每一个工人当家人”,但是当工人死在井下时。
他根本叫不出工人的名字 !
他得意地告诉传教士他的“ 抽水效应 ”!
他利用隔壁的地,将那片没买来的地下面的油抽干了!
而这片地的主人居然几十年毫不知情!
这个伪君子前后所做的一切在电影中都有鲜明对照,看后让人 倒吸口冷气 。
许多观众出现了 男主恐惧症 ,你完全无法判断他什么时候开始了下一个阴谋。
阴险狡诈的人也有 对手 ——这个面如天使却更为虚伪的 传教士 。
从丹来到波士顿小镇,两个人的斗争从没停止过。
丹看上了传教士的地,想低价买入,装作不知道地里有石油。
传教士一眼看穿了他的把戏,把地价 从3700美元抬到10000美元 。
理由是“ 为了教堂 ”。
从此,两个人开始了一段相互利用,相互恨到牙痒的日子。
开矿仪式前,传教士想要在众人面前秀下自己,他和丹商量:
是的,我会走上来,然后你就说......
他是这片大山的爱子,照料着主的子民
可是,在丹介绍了自己的儿子和一个当地的小女孩之后,他根本没 鸟传教士 。
并且速度抢了传教士的台词:
阿门
传教士的脸上当然是大写的 尴尬 。
之后,两个人的过招演变得 又狠又绝 ,令人喷血。
当有村民以 去教会赎罪来交换土地 时。
丹毫不犹豫的就去讨了传教士 一顿暴揍 。
这是一报还一报。
(传教士曾抱怨男主没有信主,所以有人死亡在情理之中,男主把传教士一顿暴揍)
被虐完后,丹顾不上自怜,马上 面带笑容 。
因为他知道,他要 修管线的地 到手了。
电影曾多次铺垫,他是如何憎恶 教会 ,可面对金钱的诱惑,他毫不犹豫的选择接受基督成为他的救世主。
他在一向憎恨的大教堂里忏悔道:
我把自己的亲儿子丢在一边!主啊,请赐给我圣血。驱走我体内的恶魔。
当然,这次 折 的面,他最终还是 讨 了回来。
当传教士遭遇经济危机,上门来求助时,他让传教士说出那句:
我是一个冒牌的先知,上帝是迷信的产物 。
他竟然还要传教士“ 用令人信服的语气说出来,用你布道的口气说 !”
连续重复八遍 , 传教士 彻底崩溃!
这简直是对宗教的一次诅咒。
传教士一分钱都没有得到,反而 死在了男主的保龄球下 。
其实,丹和传教士同是一类人。
一个是 魔鬼 ,一个是 戴着面具的魔鬼 。
(这组两人脸被石油和泥土覆盖的镜头暗示着两个人都是说谎者)
他恨传教士,更恨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在敌人的身上看到的正是另一个自己。
传教士和油矿主都是美国人的代表,前者代表宗教,后者是新一代“宗教”代表 ——金钱 。
(男主最后说出,他才是上帝的使者,意为金钱是新时代的宗教)
当电影中传教士承认宗教是迷信的产物时,相信很多观众有终于有人敢说真话的快感!
我非常尊敬宗教,但反感那些以宗教之名的恶行。
油矿主代表的是新一代的宗教狂热分子——金钱信徒。
(跪在十字架前面,只是获得资本的手段)
但是,获得金钱并不能掩饰他心灵的空虚,当有一个自称是他同父异母弟弟的男人到来时,他立刻向这个男人张开双臂。
这是整个故事中,这个老狐狸唯一 不谨慎 的地方。
强烈的孤独感使他对“兄弟”产生了依赖,他立刻将自己内心的挫败、懊恼、无望和盘托出。
然而很快,他发现这个慕名而来的“亲人”其实只是个贪图钱财的 冒牌货 。
他怒不可遏,开枪打碎了他的脑壳并把尸体埋葬在森林深处,那坑里除了泥土,还有渗出地面的石油。
整部戏中, 他没有爱心、得不到亲情、更没有爱情 。
唯一和 异性 的接触是和教堂中的老妇和孩子。
他是一个纯粹的 孤独者 ,冷漠的不像人类。
除了上帝和魔鬼外,他是唯一一个不需要朋友的生物。
这部片的片名来源于 《出埃及记》 的第7章第19行:
埃及到处都是血色将至的景象,即使是木制或石头容器也不例外 。
所以,《纽约时报》评价这部电影描述的并非 美国梦 ,而是 美国梦魇 。
观众将随着影片进入烈火熊熊的地狱,每个人都将在其中得到沸腾和诅咒。
影片不是某一个人的个人史诗,它是 美国 西部开发史乃至建国史的缩影。
更是凝聚着每一个个人、实体和国家迅速崛起又迅速瓦解的 饱尝代价的灵魂蜕变史 的缩影。
石油被采光了,传教士都变成了利益熏心之徒。
人的精神世界正在遭受着与自然生态相似的危机。
影片长达158分钟,但毫不拖沓,叙事干脆、利落。
很难相信拍摄《血色将至》时,导演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只有37岁。
(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右)与艾米·亚当斯在《大师》的拍摄间隙 )
他崇拜库布里克,拍摄本片时,他坦言自己就像是被一只巨大的“ 库布里克之手 ”攫住了灵魂。
那些能令人全身的 骨头都跟着咔咔作响的配乐 和最后的高潮场面以及落幕方式,令这部电影几度笼罩着不祥的“库布里克气氛”。
影片的开头,男主在井下独自采矿,音乐让人毛骨悚然。
让人印象深刻的戏有两场。
第一场是 ,男主带着捡回来的死去同伴的儿子坐火车,孩子摸着他的脸。
这时,他开始讲述自己的成就,也就是下一段场景中为了说服百姓卖地的说词。
这一段中很明显 声画是不对位 的,明明是下一个场景中的声音却放到了这一场景中来。
导演利用声画不对位来说明, 孩子俊俏的脸,是他诓人的道具 。
而画面的 叠化过度 也说明了 他的成功离不开这个孩子的到来 。
第二场戏是 ,男主的儿子和农场主的女儿在玩耍。
画幅 逐渐由16:9变成了4:3。
男孩、女孩先后跳了下去。
紧接着一个 上升 镜头,长大后的他们在教堂中举行 婚礼 ,女孩用手语跟男孩交流。
人物的 下降运动 和镜头的 上升运动 连接起来十分流畅。
男孩和女孩是这部电影中唯一没有被玷污的人。
所以,他们从放着油桶的平台上跳了下去,结婚,远走高飞。
男孩的 笑容 成为这里 唯一灿烂 之存在。
丹奋斗一生,他曾梦想着挣够钱,然后离群索居的愿望实现了。
这是最黑暗的地方 ,巨大的庄园,安放他孤独的残生。
这里处处都是阴影,闪烁的灯光就像 地狱的鬼火 。
即使是白天,男主的脸也几乎成为 剪影 。
他不是魔鬼的代言人,他就是 魔鬼 。
他的个人奋斗史就是魔鬼洗劫史,人类近代工业文明的进程就是无数个丹尼尔推进并主导的。
他们牺牲所有能牺牲的人来获得成功,挣到足够钱后只为了能够远离所有他讨厌的人。
这是魔鬼最恐怖的宣言。
他们在这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左右了多少人的命运,多少人的梦想,摧毁了多少这个世界最美好不可再生的事物。
(男主和他的豪宅像地狱一样黑暗)
男主的扮演者 丹尔·戴-刘易斯 曾三获奥斯卡。
这部电影甚至让他在奥斯卡还没开始前就毫无疑问的预定了他的第二个最佳男主。
奥斯卡颁奖前,有媒体说, 如果丹尼尔·戴-刘易斯没有赢得奥斯卡影帝,那我们要改写对于‘演技’的定义,他与任何伟大表演都不同——他更伟大 !
电影中,那种 沉默中的爆发、爆发中的沉默 都让我们领略到了什么叫神附体!
(演技帝面目狰狞到青筋暴露)
影片各方面都十分精致,处处都是石油。
随着黑色石油的流动,人性的恶魔也汩汩而出 !
创造有时意味着毁灭!现代文明有着最肮脏的 历史 。
《血色将至》人类 历史 上无法忘记的黑暗史。
电影迄今十年,故事中讲述的工业发展史仍是我们挥之不去的噩梦!
《纽约时报》将奥斯卡没有给的殊荣百倍还给了《血色将至》,这是对由一个清教徒族群创造的国家的价值观的颠覆。
电影的力量如此。
H. 鸟的天堂作者是
是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求学期间参加了反封建的进步刊物《半月社》活动。1927年旅法在巴黎读书并开始了文学创作。次年回国从事文学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救亡工作,和鲁迅有了交往。抗日战争爆发后,和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文学桂冠:1982年 获意大利国际但丁奖
1983年 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984年 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85年 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
1990年 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
2001年 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主要着作:
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自然情况: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创作回忆录》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陆续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巴金小说创作最为着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巴金百岁简谱
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一个官僚地主大家族。
1909年:因父亲出任四川广元知县迁往广元�在县衙内家塾就读。
1911年:父亲辞官,随父母返成都,继续在家塾就读。全家的男人都剪掉了辫子。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思潮涌入四川。
1920年:祖父病故。参加成都学界反对军阀刘存厚的请愿及集体罢课活动,这是巴金第一次参与社会斗争。
1921年:参与编辑成都无政府主义刊物《半月》,以“芾甘”为名发表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
1922年:七月新诗《被虐者底哭声》发表于《时事新报》副刊《文学旬刊》第44期,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巴金发表的最早的文学作品。
1927年:一月乘法国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二月抵巴黎,沿途写有《海行杂记》三十八则。译着《面包略取》�克鲁泡特金着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这是他单行出版的第一本译着。
1928年:八月,完成中篇小说《灭亡》,署名“巴金”。九月,译着《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译着托洛斯基《托尔斯泰论》,亦署名巴金,载于十月十八日《东方杂志》第十五卷。此文是“巴金”署名最早见于报刊的文章。
1933年:出席傅东华举办的《文学》创刊宴会,席间第一次与鲁迅、茅盾见面。
1934年:一月回上海。《巴金自传》出版。
1935年:四月五日晚,日方警察突然搜查巴金住房,巴金被带进警察所关押了十四小时,事后写散文《东京狱中的一日记》。
1936年:与上海爱国女子学校学生陈蕴珍�萧珊结识。
1937年:编辑《文丛》月刊,共出两卷十二期。参加上海文艺界欢迎回国的郭沫若等人大会,发表《只有抗战这一条路》。
1938年:到广州,全力筹措《烽火》,改为旬刊在广州复刊。萧珊高中毕业来到广州。
1944年:与萧珊结婚;夏,何其芳自延安来渝,领巴金到曾家岩拜访周恩来。
1945年:与郭沫若、茅盾、老舍等三百多人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联名发表《文化界时局进言》;巴金初次见到毛泽东。十一月,由重庆到上海,开始筹备恢复文化生活出版社。十二月,长女李小林�小名国烦生于重庆。
1946年:与茅盾等21人联名发表“陪都文艺界致政治协商会议各委员书”;与张澜、沈钧儒、郭沫若等联名发表《致美国国会争取和平委员会书》。与马叙伦等上海各界人士上书蒋介石、马歇尔及各党派,呼吁永久和平。与茅盾、叶圣陶等二百六十人联名发表《中国文化界反内战、争自由宣言》。
1949年:参加在北平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0年:七月,儿子李小棠出生。参加第二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代表团,前往波兰、苏联访问。
1952年:以全国文联组织“朝鲜战地访问团”团长的身份率团访问朝鲜前线,会见彭德怀司令员,写完《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
1955年:参加中国文联主席团、作协主席团召开的联席扩大会议,讨论反胡风问题。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参加全国文联、作协主席团举行的联席会议,在会上介绍上海文艺界反胡风情况。
1956年:赴柏林参加第四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作家大会。全国整风开始。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到成都视察,这是其解放后第一次回故乡。赴印度新德里参加亚洲作家会议。
1961年:率中国作家代表团参加在东京召开的亚非作家会议常设委员会紧急会议。
1962年:率中国代表团赴东京出席第八届禁止氢弹、原子弹世界大会。巴金建国前文学创作的十四卷文集出齐。
1965年:被迫发表批判电影《不夜城》的文章,与萧珊一起去看望该电影的编剧柯灵;第二次访越。
1966年:以中国作家代表团副团长身份在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受到上海市文联“造反派”批判,被关入上海文联资料室“牛棚”,从此开始了靠边、检查、被批斗和强迫劳动的生活。上海作协“造反派”抄家。
1967年:与魏金枝、王西彦等六人被迁出资料室,关到楼下一处不满五平方米的煤气灶间。《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点名批判巴金。上海市文艺界批判文艺黑线联络站等单位先后编印多种巴金批判专辑。
1968年:频繁遭到批斗。
1969年:开始抄录、背诵但丁《神曲·地狱篇》。
1970年:被编入上海文化系统某团第四连到奉贤县“五七”干校从事搬运稻草、抬粪水、种菜、喂猪、搓绳等劳动。
1972年:萧珊病故。巴金返回上海。
1973年:宣布对巴金的处理意见:“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戴反革命帽子,发给生活费,可以搞点翻译。”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去淮海路襄阳公园附近看大字报。
1977年:恢复写作权利,出席上海文艺界的座谈会。出席上海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协上海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1978年:开始写创作回忆录。
1980年: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到日本东京访问。率领中国世界语代表团去瑞典参加第六十五届世界语大会。参加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1981年:关于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得到茅盾、叶圣陶、夏衍、冰心、丁玲、臧克家、曹禺等作家的赞成和支持,成立该馆筹备委员会,巴金、谢冰心、曹禺等九人为委员。
1982年:意大利驻华大使塔马尼到巴金寓所宣布一九八二年“但丁国际奖”授予巴金。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获由法国总统密特朗授予的“法国荣誉勋章”。
1984年:患“帕金森氏综合征”,写出随想录第四集《病中集》。
1987年:“巴金文学创作生涯六十年展览”活动在北京图书馆隆重举行。
1988年:老友沈从文去世,抱病写作《怀念从文》。
1990年:获前苏联政府授予的“人民友谊勋章”和日本福冈市颁发的“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1993年: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颁发的“资深作家敬慰奖”及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评委会特别奖。
1994年:着手进行《巴金译文集》的整理和校阅工作,因脊椎压缩性骨折,住进华东医院。
1999年:因呼吸道感染突发高热并出现急性呼吸衰竭,送华东医院抢救成功,但因年高体弱病情反复,从此未能出院。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巴金星”。
2003年:巴金百年寿诞,全国各地举行纪念活动。巴老身体状况稳定。
2004年:上海和四川举行小规模的巴老一百零一岁寿诞庆祝活动。
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一个官僚地主大家族。
1909年:因父亲出任四川广元知县迁往广元�在县衙内家塾就读。
1911年:父亲辞官,随父母返成都,继续在家塾就读。全家的男人都剪掉了辫子。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思潮涌入四川。
1920年:祖父病故。参加成都学界反对军阀刘存厚的请愿及集体罢课活动,这是巴金第一次参与社会斗争。
1921年:参与编辑成都无政府主义刊物《半月》,以“芾甘”为名发表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
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巴金生平: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顺街,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 ,1925年毕业。1927年旅居法国。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2003年3月,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I. 李建武的作品-执导
美式机舱情景喜剧《一号箭弦》
大型舞台情境剧《红门纪事》
影视策划《海兵一哨》、《战斗归来》
舞剧《话梅》、小品《看海》、相声《牛年吉祥》、《我是一个兵》
话剧《你早晚是我的》《和氏璧》、《打虎上山》
数字电影《声》副导演
胶片电影《喋血枭雄》
中意合资数字电影《威尼斯城里的中国人》
中德合资胶片电影《月光之夜》
数字公路电影《走与不走》
中意胶片电影《爱华的男人》
中国首部消防情景剧《红门纪事》
电影《幸福往事》
中法合资胶片电影《界线》
中意合资数字电影《亿万分之一》 中国北京城市奥运行宣传片
奥运会文化宣传片《功夫》 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专宣传片《红星照我心》
上海世博会北京文化形象宣传片
中国青岛形象宣传片
广州亚运会城市形象宣传片
中国汉阴-济南-南通-长沙-西安城市形象片《魅力城市》 悉尼风云宣传片《从悉尼到北京》
香港电视台《南海之光》
台湾旅游形象片《愿景之邀》
澳门旅游宣传片
中国银行奥运篇大众汽车得力文具(国外版)
中建机械宣传片神化集团宣传片
鸡西市宣传片浦东旅游宣传片
北京冬奥会外宣片
国科产品三维动画及宣传片
纪录片(部分执导作品)
建国60年„中华60人‟大型纪录片
纪录片国家电网《国电》
生态中国‟大型记录片
德国黑协作片《阿尔卑斯山》《雪人》
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之“京剧脸谱”“飞天”“丝绸之路”“熊猫之乡”
意大利华人电视台《地球之母亲》(中意合拍)
幕尼黑纪录片协作片《色彩》
慕尼黑纪录片协作片《色彩2》
台湾纪实片《台湾风景篇》《生态篇》
NHK纪录片《中国功夫》
国家地理《鸟的天堂》
世界地理《牡丹之江》《行遍中国》
中国国家地理《自然之光》
威尼斯协作片《最后的马道》
澳大利亚华人电视台《心愿》
中国气功专题片
纪录片《面道》《走在藏青》《茶园之缘》(筹拍中)
艺海视觉影视
电视MV(部分执导)
残奥会闭幕式MV《北京欢颂你》
中华环保行之低碳公益歌曲《爱的呼唤》
悉尼风云环保歌曲《FOR FORRSTEP》
军旅歌曲《坚持到底》《我是一个兵》《选择》《青春女兵》《当兵就是这样的人》《当兵的故事》
军旗歌曲《向往军营》,征兵歌曲《勇士》
广告片(部分执导)
中国银行广告片中国大运会形象片汇丰银行广告形象
中国云南形象电影广告片
上海大众汽车奥运广告形象片三星手机广告片NIKE中国奥运行广告片
全球环保广告片《水源》
中国消防公益广告中国武术国外版广告
中国禁烟公益广告中国关爱空巢老人公益广告
央视团圆公益广告
贡酒广告法国Chateau Ch Blanc 广告中国酒之乡 晚会类(部分作品执导)[1]
2007.8 庆祝八一建军节80周年“我是一个兵”情景晚会
2007.8 北京奥运倒计时“世界大家庭”大型晚会
2007.11“红色劲旅英雄赞”公安消防大型公益演出 (鸟巢[2])
2007.12中国经济十大新闻暨经济人物颁奖盛典
2007.12 中法情景舞剧(北京) 2008.3 第十二届亚洲新秀模特颁奖晚会(曼谷)
2008. 宋祖英鸟巢演唱会
2008 香港百星慈善演唱会
2008 端午节诗歌朗诵会
2008 奥运会帆船赛“魅力青岛”文艺晚会 (青岛)
2008.11 “平安绽放”中国消防“平安”之夜音乐会(深圳)
2008.12 “经济之星”改革开放30人暨十大新闻人物颁奖盛典
2009.北京市第七届全民体育节暨千台万人乒乓球活动文艺表演
2009.1 “为祖国喝彩”纪念建国60周年民族艺术精品集萃展演
2009.8‘精彩军营 庆·八一’军民文艺晚会
2010.3 中国汉阴第五届油菜花节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
2010.8‘博彩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民族文化文艺晚会
2010.10 世界音乐百年金杯情景音乐会
2010 亚洲话剧艺术节开幕式
2011.深圳世界大运会“走进深圳”之夜
2012. 江苏银行春节联欢晚会
2012 广州银行联欢会晚会
2012. 世界环球春节联欢晚会(天津-德国)
2012. 亚洲汽车博览会开幕式(昆明)
2012. 世界武术大会开幕式
2012. 舞剧《花胜梅》
2012. 欧洲孔文化节开幕式
2012 音乐剧《文成公主》(北京保利剧院)
2013. 中国民生银行北京管理部春节联欢晚会
2013. 中央电视台环保春晚
2014. 大型海上情景表演《海南之风》
2014. 中国民生银行春节联欢晚会
2014. 欧洲华人春节联欢晚会
2014.张红英独唱音乐会
2014.中法元旦音乐会
2015.欧洲华人春晚
2015. 中国华人情景音乐会
2015. 新年交响音乐会
2016. 新年多媒体交响音乐会
2016. 中欧春晚直播
2016. 中国民生银行20周年行庆暨表彰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