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县微电影
① 《盼》原文
《盼》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那就休息一下。”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呢。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你看, 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 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可......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妈妈焖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我要炖什么肉。
“真的吗?”妈妈问。
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再看看屋里的闹钟,六点二十,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打在雨衣上的事。
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四周还是静悄悄的。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谁知等我背着书包走到街上,脑门又落上了几滴水珠。
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系好扣,戴上帽子。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
(1)赵县微电影扩展阅读:
1、本文节选自铁凝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夜路》,这本书出版于1980年。
2、铁凝早期作品多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语言柔婉清新。如文中的“蕾蕾”,因为想穿新雨衣,迫切地盼望着一场雨的到来。从字里行间都能体会到她的纯真可爱,也正是这种纯真可爱,唤醒人们对于美好心灵的赞赏与追求。
② 石家庄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啊
石家庄好玩的地方有西柏坡、隆兴寺。
西柏坡位于平山县境内,距石家庄市区80千米,中国着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47年以刘少奇、朱德为首的中央工作委员会先期进驻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土地会议,颁布实施《中国土地法大纲》。
隆兴寺位于正定县中山东路北侧,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原名“龙藏寺”。
(2)赵县微电影扩展阅读:
石家庄地区的饮食口味以咸为主,在粗犷大气的基础上,兼收八大菜系的一些特点,擅长爆、炸、炒,注重色、香、味、形。这里丰富的物产,形成了饮食取材广博、烹调方法丰富、注重主食制作、食物品种繁多、地方风味独特的特点。而石家庄地方风味菜则属于冀菜冀中南平原菜的分支流派。
石家庄的饮食取料广泛、品种繁多、方法多样,擅长溜炒,善用鲜汤,口味咸鲜、富于变化,并且刀工精细,拔丝菜品堪称一绝。
③ 高手来!
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着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肖复兴是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创作较为活跃,收获颇为丰厚的作家之一。作者的作品朴实无华,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看上去颇为平常的故事。而正是在这一系列似乎谁都可能经历的故事中,作者写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写出了人的处境,人的精神渴求,写出了社会在其演进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肖复兴的散文创作涉猎范围很广,有有关风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乐艺术的记述作品。在作品中,作者文笔细腻,意味隽永,写出了水之经典、山之精魂、音乐之永恒,引导读者漫游于自由广阔的艺术天地。
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着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铁凝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个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篮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
盒,表现了农村少女的纯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作品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描写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
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
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个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篮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
盒,表现了农村少女的纯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作品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描写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
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
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个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篮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
盒,表现了农村少女的纯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作品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描写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
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
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舒婷
舒婷,原名龚佩瑜。
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
1969年下乡插队;
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1980年至福 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着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她们的诗一改新诗明白如话、几近分行散文式的传统特点,意蕴深厚而不显露,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使许多诗失却传统的明朗色彩,蒙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氛围。他们用朦胧诗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刘墉,1949年生,号梦然,祖籍北京,现任纽约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及副教授,着名的散文家及画家。其作品以教导读者如何面对人生为己任,行文穿插各种小故事及自己的人生体会,虽无特别的哲理智慧但却颇有寓教于乐的功效,是较高雅的都市文化快餐。(宇慧撰写)
作品年表:
文艺理论:
《中国绘画的符号》(《幼狮文艺》·1972)
《诗朗诵团体的建立与演出》(联合报1981)
《花卉写生法The Manner of Chinese Flower Painting(中英文版)》(纽约水云
斋·1983)
《山水写生法The Thousand Mountains(中英文版)》(纽约水云斋·1984)
《翎毛花卉写生书The Manner of Chinese Bird and Flower painting(中英文
版)》(纽约水云斋·1985)
《唐诗句典(暨分析)》(纽约水云斋·1986)
《白云堂画论书法Inside The White Cloud studio(中英文版)》(纽约水云
斋·1987)(太平洋文化基金会奖助)
《林玉山画论书法The Real Spirit of Nature(中英文版)(纽约水云斋·1988)
(太平洋文化基金会奖助)
《中国绘画的省思》(专栏系列)(中国时报·1990)
《艺林瑰宝(专栏系列)》(《财富人生杂志》·1990)
《内在的真实与感动》(联合报·1991)
《中国文明的精神(三十集二十七万字)》(广电基金·1992)
《属于这个大时代的丽水精舍》(太平洋文化基金专刊(1995)
画册及录影:
《欧洲艺术巡礼》(中国电视公司播出·1977)
《芍药画谱》(水云斋·1980)
《Th ReaI Tranquility(英文版录影带)》(纽约圣若望大学·1981)
《春之颁(印刷册页)》(纽约水云斋·1982)
《真正的宁静(印刷册页)》(纽约水云斋·1982)
《The Manner of Chinese Flower Painting(英文版录影带)》(纽约海外电视25台
播出·1987)
《刘墉画集(中英文版)》(纽约台北水云斋·1989)
《刘墉画卡(全套三十四张))(水云斋·1993·1994·1995·1996·1997)
有声书:
《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飞扬(刘墉·刘轩演讲专辑)》(台甫德兰启智中心·只供义
卖·1994)
《这个叛逆的年代(刘墉演讲专辑)》(马来西亚华侨董事会联合总会·只供义
卖·1995)
《在生命中追寻的爱(刘墉演讲专辑)》伊甸社会福利基金·只供义卖·1996)
译作:
《死后的世界(瑞蒙模第原着)》(水云斋·1979)
《颤抖的大地(刘轩原着)》(水云斋·1992)
诗、散文、小说:
《萤窗小语(第一集)》(水云斋·1973)
《萤窗小语(第二集)》(水云斋·1974)
《萤窗小语(第三集)》(水云斋·1975)
《萤窗小语(第四集)》(水云斋·1976)
《萤窗随笔(诗画散文集)》(水云斋·1977)
《萤窗小语(第五集)》(水云斋·1978)
《萤窗小语(第六集)》(水云斋·1979)
《萤窗小语(第七集)》《真正的宁静(诗画散文小说集)》(水云斋·1982)
《小生大盖(幽默文集)》(皇冠·1984)
《点一盏心灯》《姜花》(水云斋·1986)
《超越自己》《四情》(水云斋·1989)
《创造自已》《纽约客谈》(水云斋·1990)
《肯定自己》〈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水云斋·1991)
《人生的真相》《生死爱恨一念间》(水云斋·1992)
《冷眼看人生》《属于那个叛逆的年代(改写·改写·刘轩原着)》《离合悲欢总是
缘》(水云斋·1993)
《冲破人生的冰河》《作个飞翔的美梦》《把握我们有限的今生》(水云斋·1994)
《我不是教你诈》《迎向开阔的人生》《在生命中追寻的爱》(水云斋·1995)
《生生世世未了缘》《抓住心灵的震颤》《我不是教你诈②》(水云斋·1996)
《寻找一个有苦难的天堂》《杀手正传》《在灵魂居住的地方》(水云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