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南京条约微电影
㈠ 有没有推荐的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影片。。。我需要看一看
神州吟》《复兴之路》《南京大屠杀》《大国崛起》《南京条约》 《虎门销烟》《十月围城》《走向共和》《鸦片战争》《林则徐》《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一代妖后》《两宫皇太后》《甲午风云》《谭嗣同》《孙中山》。
㈡ 有关南京条约签订的书籍和影片有哪些
电影、书籍《鸦片战争》。
㈢ 《南京条约》简介20字左右
《南京条约》(Treaty of Nanking),清廷原称“万年和约”,后世又称“江宁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朝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
1、割让香港岛;
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
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
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
(3)近代史南京条约微电影扩展阅读:
1842年,英国侵略军先后攻占吴淞、上海、镇江后,于8月初将军舰开到南京江面,并把炮口对准南京城。道光皇帝派耆英为钦差大臣和伊里布同去浙江前线,就关于结束鸦片战争问题向英国侵略者试探投降的条件,当时英军兵临南京城下,耆英赶忙来到南京,没有经过一次正式谈判,就全部承认了侵略者提出的“议和条件”。
1842年8月29日,在英国军舰“汉华丽”号上,耆英、伊里布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江宁就是现在的南京,所以《江宁条约》也称《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并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㈣ 《南京条约》的故事
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是英国政府与中国清政府在公元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于南京签署的一个条约。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结果。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公元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英国代表璞鼎查,清廷代表钦差大臣耆英在南京江面上的英国“汉华丽”战舰上签署了南京条约。
内容
一、嗣后大清大皇帝与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回所属家眷,寄居没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例,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三、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四、因饮差大臣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将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圆,补偿原价。
五、凡英国商民,在粤省贸易,向例全归额设商行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其嗣后不必仍照向例,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且向例额设行商等,内有累欠英商甚多,无措清还者,今酌定洋银300万元,作为商欠之数,由中国官为偿还。
六、钦差大臣等向英国居民人等,不公强办,致须拨发军士,讨求伸理,今酌定水陆军费洋银1200万元,大皇帝准为补偿。惟自道光二十一年6月15日以后,英国在各城收过银两之数,按数扣除。
七、以上酌定银数,共2100百万元,此时交银600万元,癸卯年6月间交银300万元,12月间交银300万元,共银600万元。甲辰年6月间交银250万元,12月间交银250万元,共银500万元。乙巳年6月间交银200万元,12月间交银200万元,共银400万元。自壬寅年起,至乙巳止,4年共交银2100万元。但按期未能交足,则酌定每年每100元应加息5元。
八、凡系英国人,无论本国、属国军民等,今在中国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大皇帝准即释放。
九、凡系中国人,前在英国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伺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谕旨,誊录天下,恩准免罪。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者,亦加恩释放。
十、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照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某分。
十一、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奏明字样。
十二、俟奉大皇帝允准,和约各条施行,并以此时准交之600万元交清,英国水陆军士,当即退出江宁、京口等处江面,并不再行拦阻中国各省商贾贸易。至镇海之招宝山亦将退让。
惟有定海县之舟山海岛,厦门厅之鼓浪屿小岛,仍归英兵暂为驻守,迨及所议洋银全数交清,而前议各海口均已开关,俾英人通商后,即将驻守二处军士退出,不复占据。
十三、以上各条,均关议和公约,应俟大臣等分别奏明大皇帝朱笔批准,及英国君主判定后,即速相交,俾两国分执一册,以昭信守。惟两国相离遥远,是以另缮二册,先由钦差大臣等及英国公使,盖用关防印,各执一册为据,俾即日按照和约开载之条,施行妥办。
㈤ 大致讲一下南京条约有什么故事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代表在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亦译作皋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江宁条约》,又称《中英南京条约》。
名称:《南京条约 》 签约国:中国、英国
清廷代表: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
英国代表:璞鼎查
签约时间: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签约地点:中国南京
中英《南京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
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4、割地。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5、中国海关关税应与英国商定。
6、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7、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
㈥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和背景
《南京条约》
时间:1842年8月29日
背景: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由来已久,到19世纪30年代末,输入量达到惊人的程度。这种肮脏的鸦片贸易不仅使英国人的东印度公司、英属印度政府及鸦片贩子获得暴利,而且与英国政府和整个英国资产阶级形成了密切的利益关系。1839年1月,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奉旨禁烟,并于6月3日进行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
1840年6月,英国侵略者为保护鸦片贸易,依仗其船坚炮利,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英军先后攻陷舟山、虎门、厦门、宁波、吴淞、镇江等地,并霸占香港岛。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4日,英军进逼南京,索要赎城费300万元。军事失利的清朝以钦差大臣耆英、两江总督牛鉴、署乍浦副都统伊里布为代表,与英方交涉。中英和约谈判开始。
1842年8月11日至29日的条约谈判,清朝代表在英方的军事压力下毫无反抗能力。英方不允许清方对其提出的条件做任何修改,屡屡以进攻南京相要挟。南京条约的中英文本完全是英方一手制定的。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于南京江面上的英国“汗华丽”战舰上签署了和约。南京当时称江宁,南京条约又被称为《江宁条约》,今人惯称为《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时间:1895年4月17日
背景: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事件。中国应朝鲜要求下派兵入朝,并依照中日天津条约,知会日本有关行动。事件平息后,日方拒绝撤兵,后来更突袭驻朝的清军。清廷被迫向日本宣战。由于该年是甲午年,故是次战争又称中日甲午战争。其后中国再次战败,故清廷最终向日本求和,签订的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时间:1901年9月7日
背景: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1898年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失败了,1900年又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的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起自山东,迅速发展到直隶、天津、北京,引起帝国主义列强的恐慌。它们决定亲自出兵镇压义和团,英、美、日、俄、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侵入中国,8月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带光绪皇帝及亲信臣从仓皇出逃西安。清王朝被迫向帝国主义求和。
参与八国联军的日本、法国、德国、义大利都有分割中国领土的想法。而俄国志在用其他条约获得中国的东北的领土。英美则以商业利益为重,希望保持中国门户开放,并对日、俄的野心感到不安。最后达成的协议,没有要求清政府割地,而只要求巨额的赔款。
当时清朝政府内部有建议将首都迁往内地(西安)继续与联军作战的建议。但是当时的清政府实际上已经没有可靠的军队了。义和团已经被战败,山东以南省份的总督们早在义和团期间就已经与外国达成地方上的协议,违抗清政府支持义和团的决定。因此清政府决定签署这个条约来保存自己。
19年10月,法国率先提出惩治祸首、赔款、拆除大沽炮台等六项要求,作为与清政府谈判的基础。经各国公使多次会议加以补充、修改,12月24日11国(八国之外加上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共同向清廷提出《议和大纲》12条。清政府完全接受。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9月7日,奕劻、李鸿章全权代表清政府,同这11个国家在北京正式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各国和约》,简称《辛丑条约》
㈦ 推荐几部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电影,谢谢~
《十月围城》
《集结号》
《走向共和》
《鸦片战争》
《林则徐》
《我的1919》
《甲午风云》
《谭嗣同》
《火烧圆明园》
《孙中山》
《大太监李莲英》
(7)近代史南京条约微电影扩展阅读: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㈧ 南京条约 过程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代表在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亦译作皋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江宁条约》,又称《中英南京条约》。
㈨ 有哪些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优秀电影推荐
《末代皇帝》是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尊龙、陈冲、邬君梅、彼德·奥图等主演的传记电影,讲述的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一生,从封建王朝的九五之尊,历经近现代中国人民被帝国主义列强蹂躏和民族自救的种种战争和运动,最后成为解放后新中国的一名普通公民。影片以溥仪的一生作为故事线,而溥仪跌宕起伏的一生就是对那段历史最好的注脚。影片最后,年迈的溥仪参观故宫,这座他从小生长在其中的地方,三岁即被慈禧扶持登基的地方,现在已成为旅游景点,连他溥仪去参观,也要在门口先买票才能进入。这个反差,反应的是溥仪个人命运的变化,更是新中国从封建王朝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变革,时代的洪流已经滚滚向前了……
㈩ 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英军强迫清政府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主要内容:①赔款2100万银元; ②割香港岛给英国;
③“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驻设领事; ⑤中英协定关税。
(2)后果:破坏了中国哪些主权?领土完整和关税、司法等主权。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改变了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改变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改变了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成为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双重历史任务。
(4)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