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年看多少小电影
A. 国产片一年出两个40亿 ,能引发大量观众观看的原因是什么
《哪咤之魔童降世》和《流浪地球》,今年都破了票房40亿,引发观众观看的狂潮,截止2019年8月16号上午11:00,电影哪咤观影人,次数达到1.06亿,流浪地球的总人次是1.05亿。有过亿的人去电影院观看这两部片子。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一轮又一轮的观众进到了电影院?
第三一部优秀的影片,一定是能够让人回味的。国产影片,其实最大的优势在于中国的观众基础越来越好,不必舍近求远,只需要制作出中国人喜欢看的东西,贴近中国人的心理,好剧本好制作,真诚的演绎,一定会获得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
B. 你统计过自己一年看多少部电影吗
在我记忆里,过去的一年我大概看了二十几部电影,我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感觉 ,超级酷。
C. 谁知道普通人、青少年一年平均看多少次电影
我上学的时候基本上一周看一部,一年就是50部左右
工作后一周能看好几部,一年下来少说200部
D. 一年看2000多块钱,电影的人,看了多少电影
按票价50来算,2000÷50=400. 一年下来至少看了400多部,
我感觉不现实,因为一年下来也不一定有400新电影上映。
E. 中国现在一年光烂片就好几百部,当年的中国第一部电影有多么艰难
一、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一)概况简介
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着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1905,适逢谭鑫培60寿辰。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获得了拍摄中国人自己的电影的灵感。这一年,离狄克逊发明电影放映机过了16年,离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火车到站》过了10年。
(二)拍摄情况
20世纪50年代末,曾有人对丰泰照相馆学徒刘仲明做过采访,那次采访留下了了对《定军山》拍摄情况的最详细的记载:
“……廊子下借着两根大红圆柱,挂上一块白色布幔。屋内成了谭老板临时起居的地方,他的跟包、琴师、敲锣鼓家伙的,都来了。屋外院子里,把那架号称‘活动箱子’的摄影机,摆在了靠前院后墙边。由照相技师刘仲伦担任拍照(即摄影),他是‘丰泰’最好的照相技师了。虽然前几天练过几回,但真的上阵,仍显得有些紧张。一通锣鼓过后,布幔后闪出一个戴髯口、持大刀的古代武将来,这就是谭鑫培最拿手的《定军山》里的老黄忠,只见他配合着锣鼓点儿,一甩髯口,把刀一横,立成顶梁柱一般,就听旁边有人喊:‘快摇’,刘仲伦便使劲摇了起来,那时的胶片只有二百呎一卷,很快便摇完了,算告一段落……”
(三)同类电影
早期中国电影和戏曲结有深厚的缘份。因为当时的中国人缺乏拍摄叙述性影片的经验,而戏曲又是当时吸引观众热情的保障,因此早期的中国电影与戏曲的联系很紧密。除了《定军山》是一部戏曲纪录片外,丰泰照相馆拍摄的那批电影都是戏曲片段。1931年诞生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不但描述的是戏曲艺人的悲欢生涯,而且还穿插了四个演唱片断,1948年摄成的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生死恨》,也是根据同名京剧改编并由梅兰芳主演的。
任庆泰挑选要拍摄的剧目时,会先派职员去戏院把受观众欢迎的戏记下来,然后选出其中做、打动作多于唱、念的片断拍成影片。早期的这些戏曲片绝大多数是武工戏中的一些武打、杂技等戏曲舞蹈场面片断,而主演也多是精擅武生行当京剧演员,如谭鑫培、俞菊笙、朱文英等,从而突出了视觉运动的银幕感受。
(四)相关链接
1、任庆泰
字景丰,青年时在日本学习过照相技术,是一个典型的技术派商人。1892年在北京开设丰泰照相馆,成为京城最早开业的照相馆老板。因其技术优势,生意异常兴隆。最初,他的大观楼像中国当时的所有影戏楼一样,放映的是舶来品。渐渐地,任庆泰痛感“所映影片,尺寸甚短,除滑稽片外,仅有戏法与外洋风景”,他动了自己拍片的念头。摄制《定军山》之后的三年里,他还拍摄了《青石山》、《艳阳楼》、《纺棉花》等戏曲的片段。1909年,照相馆遭受火灾,任庆泰的电影活动就此终止。1932年去世。
2、谭鑫培
着名老生演员,戏路广博,文武昆乱,无所不能,是当时北京演艺界的明星人物,慈嬉的御用演员,人称“伶界大王”,因拍摄《定军山》而成为中国第一位电影演员。稍后他还拍摄过《长坂坡》的片段。
3、大观楼影院
建于1905年,创始人即任庆泰,前身为大亨茶园。《定军山》在此上映时,人潮汹涌,一时无两。20世纪20年代成为中国第一家男女同座的影院。解放前一直由任家经营,1955年起公私合营,1965年改建成北京当时唯一一家立体电影院。
二、陕西省级风景名胜区——定军山
定军山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城南5千米,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三国时,蜀将黄忠斩夏侯渊、赵颙于此,在历史上遂负盛名。定军山主峰海拔833米,属大巴山脉,东西走向,其脉自高庙子入平地,隆起秀峰12座,号称“十二连峰”。两个主峰,东西分立,中一小峰,宛若“二龙戏珠”。西侧主峰顶上有一个锅底形的大洼,周围1.5千米,即三国时称为“可屯万兵”的“仰天洼”。北有一开阔地带,名“武侯坪”,即当年黄忠大战夏侯渊的战场;稍北有“八角琉璃井”,井口八角形,薄页细花纹砖砌。更北两峰西侧下有一大石,高约3.3米,宽约2米,中开一缝,宽窄不一,名曰“遮箭牌”,传为诸葛亮遮挡敌箭的遗物。北麓有一片广漠沃野,就是当年诸葛亮大布“八阵图”、“设督军坛”的武侯坪。在此可时常发现“扎马钉”和箭镞,传为蜀军用兵之物。
定军山庙宇堂皇,古木交错,山道盘桓,是旅游观光、怀古觅幽的佳处。
F. 大家平均一年看多少部电影
1922年9月27日,哈利-费尔奥和摄像师罗伯特-艾尔德制作世界上第一部3D电影《爱的力量》,采用了红绿立体电影模式,在洛杉矶大使饭店戏院放映的,同样只有一名观众,院线没人愿买。
G. 为什么票房比人口多 中国人口才13、14亿,就算每个人都去看这部电影,但票房就10亿20亿了
票房是影视收入金额,当然高了。
H. 九十年代中国人平看多少部电影
从1988年到1998年这1O年里,中国电影事业发展很快,拍摄了一大批反映革命历史、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八女投江》、《开国大典》、《巍巍昆仑》、《百色起义》、《烈火金钢》、《大决战》、《开天辟地》、《红樱桃》、《大进军》、《秋菊打官司》、《大转折》、《本命年》、《龙年警官》、《过年》、《香魂女》、《凤凰琴》、《大撒把》、《没事偷着乐》、《男妇女主任》、《不见不散》、《花季雨季》等,一批年轻有为的导演也各自施展才华,佳作迭出。谢飞、黄健中、张艺谋、冯小刚、冯小宁、夏铜、吴贻弓、顾长卫等,他们的作品也频频在国内外电影节上获奖。
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仍然不是很景气,所出作品与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并不谐调。虽出现了一批佳作,如《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紧急迫降》、《美丽的大脚》、《和你在一起》、《首席执行官》、《冲出亚马逊》、《卡拉是条狗》、《生活秀》、《开往春天的地铁》、《孔雀》、《可可西里》……一批更年轻、更有为的导演显露了头角,如贾樟柯、王小帅、张元、陆川等,他们被称为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他们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思考,更具魅力的艺术姿态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如今,中国的电影市场还是被大量的美国大片所垄断,一大批韩日电影也在不断地膨胀,期待中国电影能够迅速摆脱困境,重新崛起。[1]
I. 你一年能看多少部电影
一百部左右吧。答主现在二十六岁。从高中开始看得多。八年看了1000多部,下面的图片是我豆瓣标记过的看过的电影,还有很多没有标记的,保守估计,一年平均一百部左右吧。
J. 你一年看多少部电影
总共不超过十部,因为我平时比较忙,根本没有时间去看电影,有时候特别羡慕一年能看几十部电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