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友情的微电影
1.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故事 短一点,50字左右
马克思和恩格斯具有伟大的友谊。
马克思在思想上是富有者,在经济上却是严贫户,这位对资本主义经济有着透彻研究的伟大经济学家,本身一贫如洗,他的一生几乎是在贫困潦倒中度过的。如果不是恩格斯在经济上长期无私的援助,马克思无法从事领导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专心理论创作。
从1852年2月27日给恩格斯的信中我们看到这位全世界着名理论家的困境,马克思写道:“一个星期以来,我已达到非常痛苦的地步:因为外衣进了当铺,我不能再出门,因为不让赊帐,我不能再吃肉。”
不久又写信向恩格斯倾诉:“我的妻子病了,小燕妮病了,琳蘅患有一种神经热,医生我过去不能请,以后也不能请,因为没有买药的钱。八至十天以来,家里吃的是面包和薯仔,到底是否能够弄到这些,还成问题。”
饥饿贫困和家务琐事,困扰着马克思,他心情愤怒烦躁,无法集中精力和智慧进行理论创作。对马克思的困境,恩格斯当作是自己的困难。
他在给马克思的信中写道:“2月初我将给你寄5英镑,往后你每月都可以收到这个数。即使我因此到新的决算年时负一身债,也没有关系。……当然,你不要因为我答应每月寄5英镑就在困难的时候也不再另外向我写信要钱,因为只要有可能,我一定照办。”
此时的恩格斯在欧门——恩格斯公司里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办事员,收入也是十分低微的。他后来做了公司的襄理,月薪有了提高,从1860年以后,对马克思的支援增加到了每月10镑,还常常另外给些资助。
从1851年至1869年,马克思总共收到了恩格斯的汇款3121镑。对当时的恩格斯来说,这已是倾囊相助了。
(1)马克思恩格斯友情的微电影扩展阅读
马克思成就:
马克思对哲学的贡献是将实践概念引入哲学,使哲学同现代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的解放联系起来,将这个哲学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导致唯物史观的产生。
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马克思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从而发现剩余价值,指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而这个专政又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演变而来。
1830年10月,马克思进入特里尔中学。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18岁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大部分的学习焦点却摆在哲学和历史上。1840年,普鲁士新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即位,迫害自由主义民主人士,要求所有出版物都必须通过严格审查。
大学失去学术自由,新国王任命的柏林大学教授F.W.von Schelling将会审查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但马克思博士论文里哲学高过神学的立场不可能被反黑格尔的教授所接受,所以马克思将博士论文改寄给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大公国的耶拿大学(Jena)审查博士资格。
1841年马克思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学位,并因得到委员会一致认可,未进一步答辩而顺利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毕业后担任《莱茵报》主编,遇到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颇为有名的“林木盗窃问题”。
2. 求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电影
有关马克思主义题材的电影比较少,个人给你推荐1部:
《年轻的卡尔·马克思》 (《青年马克思》)2017年上映,德国,法国,比利时合拍,国内也有引进。
剧情讲述了26岁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相遇到共同撰写《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3. 马克思要拍微电影了 需要哲学典故 我想自己编 小组10个人 求人数符合又比较容易拍的故事
马克思其实有很多故事都是非常不错的,例如:可以以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信为主线,表现伟大友谊的,你可以看看马恩之间的信,尤其是关于金钱接济方面的,真的是很有趣味性,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穿插马克思和玛丽的爱情故事,例如:又一次两个人病了,住在家里,竟然在各种的屋子里都起不来,一天没有见面等等,其中也可以穿插哲学典故。
建议看一看中央编译局出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画传》,会给你一些灵感。可以到图书馆借阅,有条件的可以收藏一套,网上价格683元,我手上暂无电子版。
4. 介绍些英国或美国的友情片
《返老还童》。又名本杰明•巴顿的故事。布拉德皮特演的剧情片。有友情也有爱情。
《宿醉》。这个是说一帮男孩子为了帮即将结婚的朋友庆祝最后的单身时光,到拉斯维加斯去疯狂,结果发生了一系列意外,很搞笑。
《遗愿清单》。两个老头儿的生死友谊,2位主演都是非常有名的影帝,摩根弗里曼和杰克尼克尔森。
《两杆大烟枪》、《搏击俱乐部》。经典电影,男人之间的友谊,剧情片。
《大鱼》、《天使爱美丽》、《的士速递》、《这个杀手不太冷》、《战争之王》、《超级礼物》,不知道这几个剧情片算不算。
另外,推荐一部日本的友情篇,是说女孩子之间的友谊的,叫《下妻物语》,下妻是地名,很感人。
还有一部动画片,风格很特别,内容也很特别,但名字不好听,但是说忘年交的友谊的,叫《玛丽和马克思》(此马克思非恩格斯马克思的那个),强烈推荐。
暂时只想起这几个。。。
5. 求马克思和恩格斯感人友谊的具体故事,谢谢
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律师的家里,青年的马克思就有着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并付诸行动,因而他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都重要,马克思长期的流亡,生活很苦,常常靠典当,有时竟然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但他仍然顽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他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给马克思,他不但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在事业上,他们更是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他们同住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到马克思家里去,一连几个钟头,讨论各种问题;分开后,几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他们之间的关怀还表现在时时刻刻设法给予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恩格斯从事着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建立起了伟大的友谊,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正如列宁所说的“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各样非常动人的友谊故事,后来的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时由两位学者和战友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6.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故事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共同办报,编杂志,共同起草文件。着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他们共同起草的。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奠基人。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穷苦。但他毫不在意,仍然坚强地进行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把马克思的生活困难看做自己的困难,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到了一一贫如洗的地步。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做工去,自己和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又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人对你的感激之情。”
碰到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因为走时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马克思知道了,连忙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亲密合作。
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要到马克思家里去。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小时,各抒已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天气晴朗的日子,他们就一起到郊外散步。后来他们住在两个地方,就经常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和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
他们时时刻刻设法帮助对方,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恩格斯从事着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帮助他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1883年,马克思逝世。这使恩格斯悲痛万分。朋友们劝恩格斯去旅行,散散心。但他想到马克思生前用毕生精力写作的《资本论》还没完成,就谢绝了朋友们的劝说,并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着手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的最后两卷。他日以继夜地抄写、整理、补充、编排,几次累得生病。花了整整11年时间,才完成了这部伟大的着作。恩格斯说:“这是我喜欢的劳动,因为这时我又和我的老朋友在一起了。”
马克斯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40年里,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7. 电影《青年马克思》主要讲了什么
电影《青年马克思》该片讲述了1844年,年轻的马克思在巴黎与恩格斯相识,因共同的理想信念走到一起,合作撰写《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1843年,君主专制下的欧洲饥荒肆虐、经济萧条,处处危机四伏。英国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秩序,创造出新的无产阶级。秉持博爱共产理念,工人组织陆续成立。两名德国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将颠覆这些组织的乌托邦思想,改造他们的斗争及全世界的未来。
马克思自大学毕业后,凭着犀利文笔与非凡思路迅速跃升《莱茵报》总编。然而,因他撰文抨击普鲁士国王导致报纸被迫停刊,随后,他带妻子迁居巴黎。在创办《德法年鉴》期间,马克思结识了家境富裕的德国同乡恩格斯。
恩格斯在英国曼彻斯特经营纺织工厂,拥有卓越手腕与经济知识。他的出现,于金钱、于学识,都大大支持了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后来,两人受托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一同完成了经典政治文献《共产党宣言》。一位困苦拮据仍不改其志,一位含着金汤匙又满怀抱负。时代青年的聚首,即将让全世界风云变色。
(7)马克思恩格斯友情的微电影扩展阅读
《青年马克思》是拉乌尔·佩克执导的传记影片,由奥古斯特·迪赫、斯特凡·科纳斯克、薇姬·克里普斯主演,于2017年2月12日在德国柏林电影节上映,2018年5月5日在中国上映 。
角色信息:
(1)卡尔·马克思,青年革命者。在《莱茵报》因撰文抨击普鲁士被迫停刊后,他和妻女迁居巴黎,生活十分拮据。即便如此,他仍坚持斗争。在巴黎期间,他与恩格斯相识,虽然一开始称对方是“门外汉”,但十分赞赏恩格斯所写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二人成为革命同志并结下深厚友情。
(2)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富家公子,其父在英国拥有多家纺织厂。但他作为父亲工厂的代理人,对父亲剥削工人阶级的行为极其不满。被民主主义的政治思想所吸引的他,深入工人阶级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完成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以此为契机与马克思成为朋友。不仅与马克思互为精神支柱,更为马克思提供了经济支援。
(3)燕妮·冯·韦斯特伦·马克思,出身自德国名门望族,却义无反顾地爱上了马克思这个“无宗教信仰的犹太男孩”。即便婚后的生活再艰苦,她也没有向家里要一分钱。她具有非凡的思想境界,对马克思的革命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
(4)玛丽·伯恩斯,来自爱尔兰的纱厂女工,爱憎分明,争强好胜,积极投身于工人运动。在恩格斯父亲的工厂工作时与恩格斯相识,后来与他结为夫妇。帮助恩格斯与正义者同为盟取得联系,对恩格斯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