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在微电影中的使用
① 自己拍微电影,至少要准备什么器材
拍摄微电影其实要准备很多器材的,你别以为一部微电影的制作很简单。每一部微电影拍摄的过程都是很艰辛的,我学习的就是这个专业,我们平时的作业就是需要拍摄微电影,mv或者访谈节目等等的。
首先,拍摄微电影,你肯定要准备的就是拍摄的器材。我们学校设备不是特别的多,而且摄影机拍摄出来的画质这些也不太好,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要用相机拍摄的。所以你可以准备好一个你常用的相机,研究一下功能这些的。
其次,就是固定问题,你肯定不能够一直手持着,因为根本持不住的。你肯定需要一个三脚架的,所以这个你得准备好。不然肯定拍出来很抖的。
其实这两个是微电影最基本的器材了,很多拍摄微电影的,设备都是特别的齐全。我以前觉得单反的收音效果已经很好了,觉得还是不错的。但是这学期学习了录音课之后,才发现真的没有办法和专门的录音器材比的。所以你还需要准备好一个录音器材。
除去这些,有的场景你还需要灯光的,灯光在一部电影里面作用是很强大的,可以衬托出感情的。所以你需要准备好一些灯具。
再者就是一些什么小飞机这些的,我们小组拍摄微电影,就是带着相机,带着三脚架就直接去拍摄了。因为其他设备我们也没有。你也可以准备一些什么斯坦尼康这些的,拍摄会更加的方便。
好的微电影都是精美的制作出来的,不是随随便便的,前期构思以及工作人员都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器材只是一个方面的,重要的是创意。
② 拍快手怎么配音效怎么配笑声还有那些网红是用的什么软件拍的那种特效视频微电影那种 又是怎么航拍
快手录完视频就可以添加音效,至于笑声下载放手机里,设置里面选本地音效就行了。特效视频很多,有用电脑处理的,也有有手机软件拍的比如:动作电影特效。和电影特效FXGURU之类的,网络一大堆。航拍就是航拍,无非就是无人机带镜头拍摄,国内有大疆无人机,可以去看看。
③ 想知道拍摄微电影或者花絮需要什么影视器材
华视风行 有大量影视器材租赁185 1312 7642
1.索尼ex1r,索尼X280,索尼a7s2,索尼FS700,索尼fs7。
2.松下153,松下130,松下160,松下p2。
3.佳能5D2,佳能5D3,佳能5D4。
4.镜头:佳能大三元(16-35.24-70.70-200),佳能24-105,红圈百威,CP镜头组,UP镜头组。
5.大型辅助设备:航拍设备(大疆精灵4,大疆御),8到12米大摇臂,4-8路洋铭导播。
6.小型辅助设备:大疆如影,电动滑轨,大监视器,3米小摇臂,无线图传,gopro,灵眸
7.收音设备:挑干话筒,指向性麦克,小蜜蜂,H6录音机,R44录音机。
8.灯光器材:锐鹰LED灯,各种镝灯(1.2,1.8,2.5,4k镝灯),钨丝灯,红头灯。
④ 拍微电影必须的器材设备有哪些
机器就不用说了,个人近期一直在使用5D系列进行拍摄,效果也是很不错的。辅助器材上常使用到的有三脚架、小轨道、斯坦尼康定位架基本上就够用了,如果你想添加大场景可以考虑使用摇臂和航拍。(Ps:写的太多看都看烦了,所以简单明了没写太多,希望对你会有帮助)
⑤ 拍微电影需要哪些器材
单反一台、挑杆话筒一个、录音笔一只。
一、录音笔、挑杆话筒
如果用单反拍微电影,声音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单反具备录音能力,但功能太差。
话筒不行,又没有降噪、防风等功能。
所以拍同期声的话,必须配挑杆话筒、录音笔。
实际上录音笔是必要条件,可以说如果没有录音笔和挑杆话筒就没法拍微电影。
但想拍出电影风格的画面,还需要很多的附件。
二、小滑轨
小滑轨可以说是微电影拍摄利器。
从用途来说,小滑轨已经脱离了轨道的范畴,有了自己的用法。
功能与传统的轨道已经不同了。
用小滑轨可以完成传统轨道的跟功能、推拉镜头功能。
还可以完成部分小摇臂的功能
例如将轨道斜侧锁定,可以完成升降拍摄……
三、小斯
拍微电影的话,小斯坦尼康当仁不让。
有了小斯你可以拍出手提长镜头风格。
当然用这玩意你的有臂力,还得练功的说。
四、跟焦器
少啥也不能少了跟焦器。
没了跟焦器,别说跟焦了,聚焦都费劲。
可以说是拍微电影的必备品。
五、小摇臂
如果从影视剧拍摄的角度看,小摇臂是必备品。
不夸张的说,在影视剧中一半镜头离不开小摇臂。
六、遮光斗
关于遮光斗,一直很有争议。
有些朋友认为很有用,另一些则认为是“样子货”.
实际上遮光斗在控制杂光方面确实很有用,但这要看的质量要求标准。
如果要求画质精确,就得用遮光斗。
七、轨道
如果有条件,还是带上轨道吧。
稳定、可靠!
如果你拍一个微电影,有这些固然好。
没有,也没关系!
其实微电影的概念就是“拿起来就拍”……
⑥ 请问谁有什么主意,我们要拍交通安全微电影,用四轴航拍器,求有新意的剧本
关键在构思和编剧上。
应该以动画片(因为儿童喜欢看,儿童也会长大成人。儿童也会影响成年人。如果是真人,也要妆扮成卡通人物的造型)的形式,类似肥皂剧,一集讲述一个交通安全的故事,说明一个交通安全知识,证明一个道理。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2014年最新交通法规扣分细则》为理论基础,以一个“福利院”(民办也可)为家庭中心,成员都是来自四面八方、家庭教育、社会阅历、素质各不相同。各成员通过生活琐事、买粮、买菜、购物、逛街、过生日、助人为乐、去学校、去图书馆、看电影等一系列活动,不经意间造成了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触犯了法律等等。
再通过学习、看书,理解了一些交通法律法规知识。大家互相监督,互相学习。最后聘请一位法律顾问,进行交通法律知识讲解和解答疑难问题等。
背景音乐、主题曲都很重要。
不然,拍出的作品,没人看。
⑦ 影像工作室 该如何选择航拍器材
这就要看你的预算了,遥控航拍器,tian猫网上一搜一大打,基本都是万元以下,都是飞行器和摄像头集成在一起的,这种贵一点的,分辨率也可以到1920x1080,但是像素真是不咋地,业余级,你用来商用,至少都要准广播级吧,预算够的话,买一个好一点的遥控飞行器,买一个gopro,这样效果会很好的。
⑧ 此景不应只在天上有 航拍离电影有多远
此景不应只在天上有 航拍离电影有多远
无人航拍机的能力不仅仅是飞上高空鸟瞰大地,航拍于它们就像牛刀于鸡,大材小用了一些。成本越来越低,难度越来越小,无人航拍机正在更多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篇文章我们一起探讨:无人航拍机的其他用途,当然了解一下航拍的历史还是有必要的。
1858年法国人纳达尔乘坐气球,从白米外的高空纵情一跃,历史上第一张航拍照片诞生了,一个半世纪后,纳达尔14次捧起大满贯奖杯,成为了横跨两个完全不同领域并获得卓越成绩的历史第一人。当然这是一个玩笑,此纳达尔非彼纳达尔,虽然没有网球名将如此高的知名度,网络上搜索也不会出现他的名字,但作为法国着名摄影师,他用极具想象力的手法以及勇气开启了航拍领域的一扇大门。
来看中国本土最早的航拍,严格意义上说和我们自己并无多大关系。1900年八国联军来到北京,法国远征军的上尉为了见证这个事件,命令侦查部队的热气球在北京、天津两地进行拍摄,留下了中国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航拍作品。
从很多资料中都可以看到,早期的航拍与热气球有着不解之缘。哪怕飞机诞生后,主要的航拍载具依然是热气球,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热气球相对较低的成本。
·战争总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比如无人机
航拍的历史并不长,查资料时都没有那种厚重的沧桑感,但就是在这短短一个半世纪,航拍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演变着,那么1858年之后究竟发生了哪些事,加快了无人机的脚步呢?
没错,一战和二战。战争总促使科技迅猛发展,无人机也不例外。1916年9月12日,第一架无线电操纵的无人驾驶飞机在美国试飞。当时无人机结构简单,而且造价低廉,最重要的是能完成有人驾驶飞机不宜执行的多种任务比如:作为靶机、侦察监视、骗敌诱饵等等。热气球被广泛使用是因为成本,但战争年代,人成为了最高的成本,所以当第一架无人机诞生后各个国家都坐不住了。
实际上无人机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14年,英国的卡德尔和皮切尔两位将军向英国军事航空学会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想法:做一架不需要驾驶员但能飞到敌人领空进行作战的飞机。这么酷炫的想法当然得到了支持,虽然几次试验均以失败告终,但积累的经验成为后人宝贵的财富。
·从军用到民用,无人航拍机与我们更亲近
航拍+无人机=无人航拍机,如果说整个发展进程用100天来表示,前1-99天是无人机和航拍融合发展的过程,剩下那短暂的1完成了无人航拍的巨变,航拍在极短时间内由军事、气象监测这些高大上的领域下架到民用领域,而最先吃到甜头的就是电影行业。
早期由于无人航拍机的载重有限,无法搭载专业的电影摄像机,而飞机上自带的摄像机无法满足大荧幕的需求,好莱坞剧组依然会使用直升机作为航拍载具。可喜的是这样的弯路并没有走太久,市场变大使得无人机公司赚的盆满钵盈,更加出色的无人航拍机投入使用。
最开始无人航拍机真的就是飞机的样子,而且操作复杂需要高价聘请专人操作。但后来“飞机”演变成了“飞行器”,多轴螺旋桨加上陀螺仪稳定器,让RED、ARRI这样的大家伙也过把坐飞机的瘾。至此,航拍的成本有了质的变化,不止好莱坞,就是国内一些工作室拍微电影都要玩一玩航拍了。
不过航拍在电影中的地位还没达到举足轻重的地步,更多只是在营造画面冲击力时的点缀。从手法看,航拍可以完成推、拉、摇、移等镜头的拍摄,这些镜头在剧组中通常会借用滑轨以及摇臂等设备,那无人航拍机有朝一日能否成为这些设备的替代品?
·航拍器可以飞得很低,但对操作人员要求很高
此情不应只在天上有,航拍器肯定还是飞在天上的,只不过它工作时的离地距离比我们预想要小的多。
传统观念中,航拍器飞在高高的空中,能够拍出震撼的大场面。不为人知的是航拍器的极限贴地距离很低,只要操作航拍器的人技术靠谱,完成大部分跟拍镜头是不成问题的。试验中我们只是选择了一架中端无人航拍器,跟拍的速度也很慢,就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了。
跟拍速度越快,画面越稳定,对于操作的要求也越低,所以上面视频中的测试其实对航拍器和操作人员都是极大的考验。有了跟拍做基础,完成推、拉、摇、移等镜头就不在话下了。
测试中这个飞行器以及摄像机的组合售价大概在1万左右,如果预算能提升到3万,那就可以上多轴航拍器,以便搭载性能更好的摄像机。加上真正电影中汽车行驶的速度还会更快,操作起来会更简单,最后的效果也会有质的变化。3万对于电影剧组来说是一笔划算的投资,只不过航拍器的潜力没有被发掘出来,或者说现在操控人员的能力不足以完成满足电影所需镜头的航拍操作。
·成本高难操作,摇臂、滑轨的前途究竟在哪里
滑轨是进行移动拍摄最基本的设备,但相比航拍还是存在不少的局限性。首先,操作成本过高,一般一个镜头需要准备30分钟来布轨,操作则最少需要3个人。而且轨道保养起来很麻烦,寿命短,并且便携性极差。如果道路不平整,在土地或者沙地上使用也会对影响一定的稳定性。
摇臂同样存在便携性以及操作成本过高的问题,而且动辄10万以上的售价对小剧组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外如果一个镜头没有过,需要补拍,摇臂的复位工作也够人受的。
现在非常火的电影非《速度与激情7》莫属了,如果对行驶中的车辆进行跟拍,常规手法就是使用跟拍车,成本和操作难度就不提了,那绝对是相当高的。这时航拍就可以发挥出最大的优势了,操作简单,易携带,只要电量充足就能一次又一次的进行空中拍摄,危险系数也要低不少。现在无人航拍器的时速是硬伤,但以目前的发展速度,这都不是事儿了。
·航拍终会取代这些繁重的设备,成本电影行业的生力军
低成本、高机动性,足已使航拍立于不败之地,一台万元左右的飞行器可以完成百万级别设备的所有工作,我想没人会拒绝。毕竟电影是一种商业行为,现阶段可能很多导演不会轻易放弃熟悉的摇臂、滑轨而把命运交给飞在空中的这个小家伙,所以很希望青年导演以及工作室可以在自己的创作中多多尝试飞行器的使用,让那些大剧组看到航拍不可预期的实用价值,我个人坚信航拍早晚以一种轻盈的姿态取代那些沉重的大家伙。
⑨ 简述微电影在实际拍摄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1)摄像。即便是我们学导演的人,摄像都算不上精通,只是会而已。电影学院中有专门的摄像班。我们看到的微电影都由专业的摄影师拍摄,专业的和业余的区别在哪儿?区别主要在构图、景深使用(画面层次)和精确的画面还原(行话叫做,在机器的宽容度内尽量表现从最暗到最亮的细节)。
因为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甚至一天之内的早上、中午、下午色温都不同吗?知道10个景别怎么用吗?
业余的摄影师,构图不准,曝光不当,景深使用失误……说高级一些还有拍摄主体的感情表达问题。
2)录音是也头疼的问题,录音专业国内的极少电影学院才有。不同录音设备适应的场景也不同,在室内用什么话筒,室外用什么话筒,唱歌用什么话筒,电影做几声道,同期声还是后期声…
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在嘈杂的公共场合你怎样录音?
3)音效。学生电影可以随意使用,但是公开放映甚至商业电影,音乐和音响的使用要付费的,要庆幸自己在中国。
4)灯光。知道钨丝灯、镝灯、卤素灯……的显色指数吗?知道拍摄下来不同灯光的效果吗?
你要在白天拍夜戏如何拍?在雨天拍晴天如何拍?知道基本布光法吗?知道阴影怎么用吗?
5)演员。专业演员从小就在培养气质,练声,练形体。我们学校的表演专业学生每天7点,围在操场,"八百标兵奔北坡…"
6)导演。知道长镜头最考验什么吗?不是摄影师的能耐,而是导演的调度。导演的美学造诣需要大量的艺术作品熏陶和长期的实践才能练就。
7)后期。调色、特效、蒙太奇…这些随便挑一样都够你学几年了。
8)剧组管理。制片有吗?场记有吗?
你要在商场里、咖啡厅里、酒吧里拍戏,甚至在公路上拍戏,要交通管制,要群众演员的时候,就知道一个制片需要多少人脉了。
9)剧本、分镜、场记单。纸上工作都简单,但是需要注意,有的场景拍摄难度非常高,我随便写一句,"日 外,大全景,都市俯瞰",很简单对吧?但拍好得用航拍器甚至飞机。
10)一个字,除了人和技术之外——钱。电影级的摄像机一套几百万,租的话1天几千,录音设备十来万,租1天几百。我室友自己组装了一个航拍器,成本4万多。然后演员1天一千。摇臂、滑轨1天几百。好,,我知道这是微电影,BMCC 电影套件 Rode话筒 灯 PC,也有3万了
⑩ 拍微电影 适合用什么设备
一般平民可承受小成本微电影
软件方面:最重要有一个好的本子
硬件方面:主器材 1、一般画质 普通爱好 DV(推荐sony pj-350以上版本,价格3000左右)
2、高品质高画质 专业摄像机(推荐索尼HXR-NX3 价格17000左右)
3、高品质画质 单反相机 (要求摄像专业技能很高,运动极易虚焦,需要精确跟焦,也可以买马达跟焦器,成本不低于第二种,优势在于画面有别于摄像机,纵深更强烈,易于营造画面)
辅助器材:标准: 三脚架 遮光罩 反光板 红头灯
专业级:肩架稳定器 2-3米级摇臂(价格1000左右) 轨道车(3000-5000) 航拍器(5000左右) 排灯 射灯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