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微电影集 » 灰暗微电影

灰暗微电影

发布时间: 2022-08-10 21:31:48

⑴ 求一个微电影赏析

《调音师》:微电影,大世界

文∕杀手里昂Leon
这是2010年的一部时长只有十三分钟的微电影。电影中出场人物寥寥无几,场面平淡无奇,没有豪华的明星,没有炫耀的镜头,但就是这样一部短小精悍的微电影带给观众的震撼绝不亚于130分钟的好莱坞大片带给我们的感官刺激。

影片最为人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导演对于影片悬念的设置和恐怖氛围的营造上。为了增加影片的悬念,导演采用了倒叙的叙事方式,将影片的结局提前预设在影片的开头,自始至终将观众的心悬在半空之中。影片开头,伴随着字幕的出现,优美的钢琴声在幽暗的空气中飘荡,一位盲人似的男子赤裸上身,只穿一条短裤在弹着钢琴,对于这种打扮的钢琴演奏观众不禁产生好奇和想象。而对于那两位听众,则显得更为神秘莫测。

如果按照影片的色调来结构影片的话,那么本片可以明显的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影片的前半段色调明朗鲜亮,节奏轻快,对白睿智活泼,又不乏哲理意味,特别是“泰姬陵”的故事在哀伤中却充满了淡淡的浪漫气息。而影片后半段的色调则明显灰暗沉重,幽暗的光线,封闭的空间压抑得让人窒息,与前半段明朗鲜亮的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如果说影片的前半段只是交代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为影片的剧情发展做好铺垫的话,那么影片的后半段才真正是悬念迭起,故事的高潮之所在。

当调琴师进入老妇人的房门时,随着关闭房门时的短暂定格镜头,好戏才刚刚开始。昏暗的光线,幽闭的空间,当调琴师意外的卷入这起谋杀案之中时,他知道自己已经无处遁形,只有假戏真做,继续把自己的盲人角色扮演下去。然而,这次一旦被识破,便会危及生命。从此,调琴师的命运便与观众那颗紧张的心紧紧的系在一起。其实,一部好的惊悚片没必要非得搞得很血腥很暴力,也不需要那种虚张声势,轻浮虚夸的表面造势。在这里,导演通过调琴师的内心独白,镜头的调度来设置悬念,营造影片的惊悚氛围。而片中“日程本”这一简单的道具成为营造影片悬念与惊悚气氛的重要物件。盲人怎么可能会有日程本?通过调音师的这一疏忽,更是增加了观众对于其命运的担忧。片中有一短暂的镜头有点令人不寒而栗:调音师一边弹着钢琴一边担心老妇人会从他口袋中翻出那本日程本,而在同一个镜头的另一边老妇人在墙上的影子好像是在翻调音师的衣服。随着缓慢而又清脆的脚步声,镜头移动到调音师的脚下,这时老妇人的脚步停住,站在调音师的背后,紧张的气氛凝聚在空气中,一触即爆。在男主角激烈的内心独白之后,琴声想起,导演这时又运用了摇镜头,将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一层一层的剥离给观众。透过墙上的那面镜子,观众不禁会为调音师的命运捏一把汗,然而,影片就在这时以调音师优美的钢琴声谢幕。

或许,本片最高明之处便是影片开放式结局的设置。导演并没有将调音师的生死明确的告知观众,而是留给观众无尽的想象空间,让观众自己去遐想。影片开头那戛然而止的“砰”的一声到底是枪声还是开门声,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观众自己的判断。一部优秀的影片,观众肯定不会只看一遍,而是一遍一遍的反复揣摩,在看完影片之后还会饶有余味的回味影片中的种种细节,镜头。

当我们试图去欺骗他人时,我们自己可能也已经陷入了别人设置的陷阱里面。我们做着各种掩耳盗铃的举动却自认为聪明。本片的主人公是一个正常人,却要装成盲人来为别人调琴。然而,他的这一欺骗行为却博得了别人更多的同情,订单比之前翻了一番。并且,伪装成一个盲人,顾客在自己面前都摘掉了虚伪的面具,毫无顾忌的在自己面前穿着内衣跳舞,做面膜。这个社会的信任感只是建立在比自己弱势的群体身上。而餐馆的服务员却因为调音师是个“盲人”而少找零钱。社会的冷漠,欺骗,虚伪都借助调音师那黑黑的墨镜放大出来。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仅仅十三分钟的影片里,所反映的信息量确是如此之丰富。微电影,也可以折射出五彩缤纷的大世界。
(影评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⑵ 急需20分钟左右微电影剧本(先给我500字大纲,选上之后有酬劳)

设乙车每小时行x千米,则

(65+x)×4=500-20

(65+x)×4=480

65+x=120

x=55

⑶ 录制好的电影为什么是灰色的

录制好的电影为什么是灰色一种是logC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拍出来的片子比较灰。便于后期着色,一般后期都会在前期拍摄的基础上再次进行调色,大部分会用达芬奇调色法,现在都是后期软件调色。

电影,微电影的画面质感,其实很小部分取决于画面的清晰度或者说构图的标准程度,而大部分取决于画面的色调,是否符合整部影片的基调。

色调暗的介绍

在拍摄影片时如何表现一个场景,是导演或者主创人员很主观的为观众呈现的画面,同时通过画面很客观的呈现给观众,这时观众的主观思想就会跟着画面前进。有些电影,微电影的画面大多数情况下是亮和暗的平衡,产生正常的中灰色的感觉。

然而在自然界也有一些情况是趋向很亮或很暗的时候。例如有雾时,整个原色基调是灰暗的,而下雪天室外的场景透过雪光会亮的刺眼艺术家可能就会选择明或暗的反差来强调这种栩栩如生的效果,给画面增强质感。

如果让明暗反差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里,最鲜明的例子就是逆光镜头。

⑷ 《午夜微博》你会害怕吗

恐怖电影在内地一直是短板,因审查等因素不能出现鬼怪符号,在此前提下,观众也需要换种角度去理解本土恐怖片的制作难度,其实从取材上来说,并非我们没有同类优秀题材可以借鉴和学习,像美国影片《女巫布莱尔》并未出现鬼怪魑魅,照样让观众看得汗毛直立,总而言之,一部恐怖片让观众能够有代入感并产生共鸣,其实就圆满地完成了它的本质任务。
《女巫布莱尔》是巧妙地利用了欧美观众喜欢户外探险的心理炮制心理惊悚。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也亟待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恐怖电影作品,《午夜微博》正是这样一部电影,虽然这并非首部以微博为叙事题材的电影,如不久前上映的微电影《微博有鬼》的成功就证明了采用时下流行元素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然而《午夜微博》可谓对微博的“植入式”恐惧元素进行了加强。对于普通人而言,微博是平时最唾手可得的用来消遣娱乐乃至猎奇八卦的工具,而到了电影中,它便变成了一个制造悬疑和揭露真相和线索的重要道具,并展现一桩桩奇诡命案,五个年轻人因一条微博而前往废弃工厂探险,结果卷入了万劫不复的漩涡,接连被害,正是将中国网友对微博猎奇心理特征放大化及惊悚化的展示结果,可以说这样的尝试是比较创新和大胆的,也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那个生命倒计时系统的设计,尽管有些似曾相识,但放在我们较为熟稔的事物上却有着让人惊恐战栗的功效,同样也让观众在解谜过程中多了一分乐趣。

⑸ 本人想拍一部校园微电影 没剧本 望大家帮忙 剧本感人即可(励志爱情都行)让人看完心理不是滋味那种的

我觉得对于短片而言,使观者心灵颤动大于情绪感动。铺垫一个悬念,解密一个故事,从平白无奇到寻求真相,在山穷水尽时水落石出,能达到你要求的欧亨利式效果。剧情不要落俗,更不要恶俗,尽量达到能揭示某些令人不齿或唏嘘不已的现实,表达出不满和愤慨但终归还是妥协的无奈结局,会使人看完心里很不是滋味,同时激发起思考和反思。我帮你想到一个视角:现在大学校园内教授和学生的权色交易已颇为广泛,从这个方面入手写出点东西来,应该很有意思。 可设计因主角怀疑心仪女生被某任课教授潜规则,继而立志要查明一切,帮助女生,惩罚教授,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假设,追踪和调查,最终成功获得足够证据,揭发教授丑闻,却在夕阳下向那个他自以为拯救了的女生表白时被对方那挂满名牌首饰的手狠狠地甩了一巴掌,气急败坏的怪罪男主把她的前途给毁了,这一巴掌,扇的男主视线模糊,眼前渐渐一片灰暗,分不清是天黑了,还是他失明了。

⑹ dv 拍摄饱和度、亮度问题

您的设备不行,xr150只是索尼一款普通的家用DV,弱光下达不到那种效果,后期强大也做不到。

建议用单反的视频功能拍,需要佳能550D以上的机器,或者尼康d7000以上机器。镜头越高级效果越好。
夜景拍摄,布光也非常重要,把每个画面都像拍照片那样追求,最后的结果就是您想要的了。

⑺ 你知道哪些视觉系电影

香港:后现代的王家卫
比较特殊的例子,就是王家卫。极端风格化的视觉影像、富有后现代意味的表述方式让王家卫的电影美学极为令人印象深刻。王家卫电影给人最直观的印象便是精致的画面,《花样年华》中如油画一般的玫瑰色画质,《春光乍泄》中布宜诺斯艾利斯淡绿色的魅影尽收眼底,《东邪西毒》中大漠黄沙孤帆客栈起红尘,就连《重庆森林》中市井街头和贫屋陋巷也在晃动的画面中尽显美感。
比如近期公映的《一代宗师3D》,虽然是转制3D,但王家卫的艺术造诣对画面层次的体现是其最重要的杀手锏之一。,车站大战、丛林独舞、夕阳下斑驳的佛像立体感效果强烈,转制同样能达到不俗的效果。而电影的静态画面更是极为精致,《一代宗师》中的不少画面都可以拿来当做壁纸,叶问在金楼与宫二对弈的戏份,前景一张桌子,叶问与宫二为中景,后面是错落站位的风尘女子,静态画面下再用3D进行加工,效果更进一步。电影中的画面就是一幅幅绚丽的复古彩照,每个镜头极考究,就连风动带起的衣襟在整体画面中都显得那样随和。
内地:视觉新锐彭宥纶严格来说,彭宥纶还不算是电影导演,但其为国内年轻偶像打造的诸多演唱会舞美、mv、短片等视觉内容,都超越了许多内地导演的视觉驾驭能力。所以简单说下这位内地少见的视觉系导演的风格特点。彭宥纶以舞台视觉出身,在电影中对画面构图可以说是轻车熟路,却又彰显自己对构图和镜头的独特理念,从形象元素、摄影构图、光线与影调、色彩语言以及运动形态等诸多方面带给观众别样的视觉冲击。
首先是彭宥纶的画面对比度强烈,明暗色调的混搭往往突出画面的超现实质感。比如她为苏醒拍摄的音乐微电影《北京city》开场这个画面,在这部黑白影像的作品中,金色、红色的暖色调装饰背景让整体阴郁的画面多出了浪漫主义特色。
《卡西莫多的礼物》同样如此,冷色调中的温暖的白色与金色,显示出强烈的对比感。当然这种视觉冲击乃是影视作品中比较常见的,其实她的作品不追求色调的饱满,只强调搭配。苏妙玲主演的微电影《眼神总会认得》,通篇昏黄色滤镜的使用,背景色上搭配深色调的主色调,且强调整体场景的错落有致,比如信箱、书架和满地的信件,角色在这样背景构图下,配以简单的服饰,色彩上以浅暖色搭配背景的深暖色,在体积光的运用下,显示出写实与写意风浑然搭配的效果。彭宥纶的几部作品(如《卡西莫多的礼物》中地板的单车,或者洁白的墙壁前衣着色彩鲜艳的潮女)中色调搭配都是这样。细腻而精致的简约主义搭配了夸张而飘渺的解构主义。
除去色调搭配风格,其最突出的风格便是构图,彭宥纶的作品构图感非常强烈,刻意追求那种对称感和广角。她的电影所有角色站位几乎都处于画面中央,比如《眼神总会认得》,在这部影片中是如《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对称、复古风格,而这种对称风格又显示在角色两侧的对比。
在《卡西莫多的礼物》中,以一道门作为主视角,两侧黑白空间对比,一边是压抑无奈的心情,一边是活泼开朗的气氛。且在这部作品中,角色戴上了太空头盔、防毒面具,画上小丑的脸谱,在这种对称和对比的风格下,近景呈现出扭曲的真实感,而远景又飘渺遥远,都市人孤独而渴求,压抑而无奈的心情在超广角镜头中的近景特写中表露无疑。门内门外的两个世界,用广角镜展示。
广角风格也是彭宥纶的视觉符号。这类镜头焦距短、视角大、景深大、所摄画面有很强的透视感。《爸爸去哪儿2》的萌娃沙滩宣传片中以沙滩作为主视角,远处云层与大海觥筹交错,色彩艳丽,近景呈现出别致的真实感,而远景又飘渺遥远,这种新颖的镜头语言正是凸显缤纷梦幻的本色,孩子们的天真和童趣的美好在在广角镜头的拉升中表露无疑
视觉系导演的醉人之处
作为一个东方导演,彭宥纶的视觉风格有别于王家卫为代表的东方写意式视觉系,而是偏于西方。内地这样的视觉系导演很少,只能且看且珍惜了。视觉系导演给了我们别样的视觉享受,从新锐导演彭宥纶,到大咖王家卫、蜷川实花,乃至西方成名已久的韦斯?安德森,他们的作品独特而令人印象深刻,就像是一杯醇酿,又是一剂毒品,它让你甘之如饴,又让你为之上瘾,可是,你止得住自己莫名的贪杯吗

⑻ 找一部微电影,女主是男主的养女,在女主小时候男主和女主的爸爸合资,但破产了,男主想绑架女主找她爸爸

楼主找到了吗,我以前看过这个电影忘记名字了,告诉一下呗。

⑼ 一部关于高三时期的电影,我在初中时候看过的,忘了叫啥名字了、、、

黄秋生的“埃博拉”

⑽ 《特殊交易》除了孤独你还看到了什么

看到有朋友说这是一部描述简单的爱的微电影,对于一个现实悲观主义的我来说,实在不能苟同。
片头出现的陪酒女不屑一顾的表情和言辞//片尾陪酒女的痛哭流涕
陪酒女一开始对小波拿钱雇佣她的蔑视/后来却萌生同情而不愿要小波的钱
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是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更是一个明知道别人骗他也不愿说穿的孩子//一个家庭优越的孩子却是一个成绩一般孩子更是一个爱数落他人说坏话孩子 一个夜夜笙歌的陪酒女变成了假冒的好孩子妈妈//一个寻花问柳的男人却是一个真实的熊孩子父亲 为什么陪酒女会有不屑一顾的表情和言辞呢?因为现实告诉她天下没有不要钱的午餐,做什么事钱才是硬道理。(她说100,50块钱就不是钱了,甚至不愿回家,要多赚一点。当然也可能是她已经没有家了。这些足见她过得也不是很好。)//为什么后来她却又痛哭流涕了呢?有朋友说因为她被感动了,因为她明白了小波为什么拉着她要她听作文朗读,因为作文是写给她的,或者她被小波所做的事打动了。但我不认为是这样。因为一个32岁的女人,也许她尚且可以保持青春但在时间的面前还能有多久呢?她虽然这样能赚一些钱,可是却再也没有可能去体会一个适龄妈妈养育孩子成长的情感(片尾放出了几幕母亲与孩子和画面,我想是为了突出这层意思,“看第一遍没注意最后还有个小女孩的声音,这样就感觉像是她在感慨自己没能陪在自己的孩子身边,小波的痛苦就好比她自己孩子的痛苦,因此而伤感,而原意帮助小波,可是这样后面她看作文时哭的就奇怪了点”,下面的内容是假设最后没有小女孩的声音,我觉得更好些,或者可以说确实没有,因为之前没有出现,可以认为这一幕说不定就是陪酒女心中的痛与梦,再理解一种可能就是她没有勇气面对了),她甚至于羡慕为什么小波不是她的孩子(从她在教室里看到小波成绩和她客人孩子成绩时的得意表情可以看出她的虚荣心)。其实她痛哭流涕更多的是因为自的人生。 为什么陪酒女一开始嫌弃小波给的钱少而后来又偷偷把钱塞回小波的书包,有朋友说也是因为感动,我也不那么认为。在真挚的情感面前,金钱究竟能占多少比重呢。举个例子:相信朋友么都听说过亲生兄弟姐妹为了房产、遗产而对峙公堂的无情无义。而反过来也有不是亲生子女却愿意赡养送终的善良美德。所以陪酒女偷偷把钱塞回小波的书包是因为拿着那些钱让她自觉羞愧而并非感动。
现实就是那么残忍,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日夜思念母亲,愿意用钱雇佣陪酒女扮母亲而最终却又不得不接受没有母亲的事实(要写一篇关于妈妈的作文,可是没有妈妈怎么办呢,只好找了一个他身边看得到的相对来看算是善良的人来写,可是他心里明白,那不是他妈妈,所以他说“再见,妈妈”)//一个没有孩子的陪酒女只想着她的拜金生活从没想过孩子的问题而最终却不得不接受自己没能适龄生养,已经失去可能会拥有一个想小波一样的好孩子的机会。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924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902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903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625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623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1262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535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962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1011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