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微电影观后感
❶ 微电影《大象》观后感
在毫无背景的情况下观赏这部电影,肯定会对《大象》的名字产生疑问。明明讲述的是校园枪击事件,为什么会冠上这样一个让人不解的片名?除了影片海报上出现的大象身影,以及主人公A和E房间墙壁上出现的大象素描,好像整部片子中再无大象的身影。关于片名的一种说法是导演参考了1989年BBC摄制的描写爱尔兰政治暴力的电影《大象》,认为这两部影片在故事和风格上有相像之处。另一种说法则是从大象这种动物的天性出发。而我则更倾向于后者。大象作为一种比喻,它代表着集温顺和暴躁于一身。青春期的大象是最危险的,它有可能就静卧在哪里甚至让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可是一旦爆发就具有毁灭性的力量。青春期的大象,乍一想来好像特指的是两个杀手A和E——他们在校园里只是众多学生中的普通二人,却制造了这场悲剧性的震惊世人的案件,就像突然间爆发的大象。使他们爆发的原因,可能是同学对他们的欺负,可能是他们对于纳粹的形象和暴力电子游戏的沉迷,也可能叛逆的心理甚至是同性恋情。但是细细想来,难道同样的悲剧就没有可能出自于其他人之手吗?逃课未果,被父亲逼着回到学校上学,面临拘留管制的J;由于外形而受到嘲笑和冷落的M;为了友情和爱情分配不公问题而争执不休,采用极端方式催吐减肥的三个女生;在露营时有过性行为并有可能导致怀孕的C和她的男朋友N;以及未被明确说明的其他一些人,难道就不会成为悲剧的制造者么?我们习惯于忽视,就像大象出现在起居室,人们要么假装它不可能在那儿,要么以为它不是真的大象。其实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有毁灭美好的能力,每一件细小的事情都可能成为他们毁灭美好的理由——大象无处不在。
❷ 外国电影观后感
转一篇网友写的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影片男主角之一“安迪”,普通人,一如你我,无辜入狱且被判两个无期徒刑。在黑暗的监狱统治下,安迪用“深埋心底二十年的希望碎片”冲破“死灰般绝望的命运”,最终完成对自己和狱中友人“瑞德”的伟大救赎。
肖申克监狱迎来被判两个无期徒刑的无辜银行家安迪,经过一番裸体的冷水冲洗和石灰粉消毒,然后领两套监狱制服,外表柔弱的安迪便正式成为肖申克监狱的永久居民。当监狱的第一夜来临,许多犯人嚎啕大哭,安迪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当“姐妹花”想把安迪当成他们的泄欲工具,一次次的反抗换来一次次的殴打,脸上常有伤痕的安迪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当监狱新来的犯人可以证明安迪的清白,但监狱长却设计杀了犯人,企图把安迪彻底沦为自己洗黑钱的工具,把他关在黑暗密封的囚房里几个月,但安迪还是没有多余的话语。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用他手指大小的锤子一点一点的挖牢房的墙壁,二十年磨成一剑。
Believe what you want. These walls are funny. First you hate ‘em, then you get used to ‘em. After long enough, you get so you depend on ‘em. That‘s "institutionalized." “你愿意怎么认为就怎么认为。这些高墙很有趣的,一开始你恨它,然后你逐渐习惯,等时间足够长的时候,你就该依靠它了。这就是’制度化’。”一开始,很难想象出狱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勇敢的心从开始到结束一直贯穿始终的不就是自由吗?为什么,那个老人出狱反而那么无助呢?看着他出狱,坐在车上,双手紧握前一排的椅子,非常无助,非常无奈的表情。一个人已经习惯了一种生活,虽然,监狱里的生活在我们看来,可能是非常黑暗,阴森,恐怖的。但在里面已经生活了50年的人来讲,那儿就是一切。他的所有都在那儿。
另外还有一件事“安迪是对的,我终于明白他为什么发笑了。如果用这种石锤挖在墙下挖隧道,会让一个人挖上六百年!”没有一个人相信Andy会用一把小锤子挖出这样的一条通道。那是梦想,梦想总有一天,会重新获得自由,希望只有是自己给自己的。只要前方有希望。我们才有活下去的动力。活着一定要精彩,不精彩活那么久干什么?
Andy在监狱里给参议员写信后,图书馆给Andy寄了许多书过来,包括许多黑唱片。Andy选择了大家分享。精神上的感受,远比物质上的感受重要得多得多。这是我的感受。Andy坐在椅子上,双腿搁在桌上。闭上双眼。用心去感受那意大利女人唱的。瑞德的话,很好的解说“我可听不懂这一天那两个意大利女人唱得什么,说实话,也不想知道,有些事情不说出来更好。我是想说她们唱得太好了,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好得让你心痛。”“告诉你们,那声音激扬。比这个灰色地方里的任何人敢于梦想的都要遥远、高昂。就像鸟儿振翅飞进我们枯燥的牢笼将围墙释放……就在那一刻—肖申克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自由。”瑞德说出了Andy心中的信念。一直以来,始终没有放弃过的信念。现实中,这些事情,每天都在发生。说实话,许多时候,美景就在跟前,只是我们没有好好去珍惜。把目光放在远处,相信,如果我到了那儿,我就很幸福。我们匆勿赶路。却没有想到,这条欲望的路是没有尽头的。而我们因此错失了许多值得珍惜的事和物,最重要的还有人。许多时候,珍惜就对了!就像安迪知道放那首歌肯定会得到惩罚,但他还是牢牢抓住这一瞬间。不让他从指缝间溜走。
❸ 求微电影numbers观后感,在线等,挺急的
今天,我在室友的陪伴下,观看了《选择》这部微电影,电影讲述的是在艺术考试临近时期,考前贿赂有可能成为考官的方老师,而方老师忠于自己的职业忠于自己的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从而拒绝了一系列违规的事情!
在方老师的家中住着一位比较贫困但是天赋极其优秀的学生,方老师一直的鼓励使她最后考入理想的院校,而她也从方老师生活中的点滴学到了做人的真谛,要做一个正直、有自己原则的人。
其实,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做出的选择也有很多种,不论你选择哪一条,路上伴随你的有优美的风光,但同时也会有岔道和沼泽地,关键在于你选择时的态度。所以说,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因为每个人无论是对生活还是事业,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当人们为了实现心中所想而采取行动的时候,无论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都只有一种选择。
❹ 微电影童年回忆馆的观后感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这让大人么操心就足够了,还轮不到我们呢。
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们更应该开始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以后,为了将来,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
❺ 最感人的微电影(一个小男孩把鞋还给人家)观后感
写观后感需要正确把握文章内容。
常见的观后感一般包括三大块内容:
1、内容简介。用简单几句话概括影片内容,就像我们平时读了一篇课文归纳主要内容一样,做到既完整又简练。
2、发表评论。写这部分时,同学们可向自己提这样几个问题:你对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哪个人物你最喜欢,为什么?哪个场面最使你感动,为什么?只要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深入思考并写下来,就构成了自己对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个镜头的个性评价。
3、抒写感受。这是观后感的主体部分,学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号。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较:或将片中人物与自己比较,寻差距,找不足;或与身边熟悉的人相联系,阐发自己的观点;或将电影中的先进事迹与生活中、社会上的现象比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谈感受。在写作时,同学们可简单列举一些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叙议结合。一句话,只有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和实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❻ 微电影《黑非黑》观后感500字
电影以一部芭蕾舞剧《天鹅湖》为贯穿始终的线索,主演nina要一人饰演两角,而她的白天鹅完美无缺,可黑天鹅总是缺少突破和激情,她把同剧团妖冶惑人的lily当成了假想敌,同时压力太大又致使她眼前出现了各种超自然幻象和错觉。开演前nina因为一系列事情逐渐发现自己黑暗的一面,左肩的黑色羽翼也随着故事的推进长成,在最终的表演里完成了属于她的完美。
nina的妈妈也曾是一个芭蕾舞演员,从小生活在妈妈严格管制之下的她,所展现的舞蹈也是克制得精准,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偏偏缺乏自由的激情。就像被豢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雀,习惯了在狭小范围的生活已失去飞翔的野性。性格用thomas的话说就是“美丽、怯懦、脆弱”,是一只完美的白天鹅,可这四年来她的黑天鹅总无法让人满意,没有黑天鹅诱惑人的性感,thomas问王子:“你会和这样的女孩儿上床吗?”
nina确实很努力,由片中她在家中练习单脚旋转过度,导致脚趾受伤就可以看出,她很迫切地想要出演这个角色,为此甚至偷了前首席beth的东西,因为她想要变得和beth一样完美。beth不甘心就这么消失在舞台上,她用一场车祸报复了艺术总监thomas,代价是双腿严重受伤。或许thomas早就习惯这种事情,我认为beth并没有对他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反而是nina感到忧心忡忡,在开演前去医院把东西悄悄还给了beth,由此看见了beth在和她说话之后用刀拼命地刺向自己的脸和脖子来自残,在她逃离之后还追到了家里,连妈妈的画都开始动起来,恐惧慌乱包围了她,她无处可逃!
在我看来,lily虽然平时有些放浪形骸之外,还嗑药,但她在某些方面算是个不错的女孩子。至少她会主动向nina道歉,为她告诉thomas,nina练舞压力太大在舞蹈室哭了。片中lily到nina的家里想带她出去,nina为了反抗总把她当成小姑娘什么事都管她的妈妈,答应了lily。要知道,nina在此之前一直把lily当成想要顶替她成为主演的人,两人的关系可不怎么友好。在酒吧nina抵制不住诱惑磕了药,因为lily说药效只有几个小时,“tops。”。回家之后nina和lily发生了关系,来了一场欢畅淋漓的性爱,导致第二天nina睡过了头而迟到。到了剧院的时候看见lily在大家面前出任主演,她自然认为lily是故意的,可lily解释说她并没有在nina家里留宿,而且这只是走位,thomas想定一下位而已。
我想这是nina神经失常的一个表现,从她得到这个角色之前,她就已经不正常了。长期在母亲的压制下生活,没有自由没有隐私,但黑天鹅是一个罔顾制度、打破规则、诱惑人心、邪恶的角色,想要成功出演黑天鹅,就必须释放她自己,把身体内锁住黑暗因子的牢笼打开,祸乱人间。
高潮部分在最后,nina前台表演白天鹅失利,回到化妆间看见穿着黑天鹅服装的lily,两人争吵搏斗之下nina错手用镜子碎片刺中lily腹部,lily当场死亡。nina把尸体拖入厕所藏好,变身为黑天鹅。神秘莫测的黑天鹅,欲迎还拒的手法不仅诱骗了原本倾心于白天鹅的王子,就连观众也没有办法逃脱她的魔法,nina看着她身上逐渐长出来的黑色翅膀,随着她在舞台上的旋转羽翼渐趋丰满,平时的文静内敛被剥除,黑天鹅就像附着在她身上一样,闪身进入幕后的瞬间她还在众人面前激动地深吻了thomas。这对过去的她来说完全不可能。
回到化妆间后,nina发现她根本没有杀害lily,她杀害的是她自己,那断掉的一截镜子碎片从她腹部的伤口处被自己忍痛取出,nina感到惶恐,但是舞台剧仍要继续下去。结局中白天鹅因为王子的负心从悬崖上摔落,用死亡见证了她的纯洁,而nina站在舞台中的高台上,从那里她看见了她的母亲,眼闪泪光地看着她的演出,她知道自己快要死了,那个致命的伤口漫溢出鲜血。依照剧本所写nina摔了下去,观众席中爆发出震耳的欢呼声,大家都兴奋地奔向nina,这时才发现她的伤口,但nina并不后悔,她对thomas说:“i felt perfect。 i was perfect。”
或许nina的妈妈说对了,这部剧会毁了她。用鲜血浇灌而成的芭蕾,才完美。
❼ 用英文写微电影盖章观后感
Harry Potter is a series of seven fantasy novels written by British author J. K. Rowling. The books chronicle the adventures of the eponymous adolescent wizard Harry Potter, together with Ron Weasley and Hermione Granger, his best friends. The central story arc concerns Harry's struggle against the evil wizard Lord Voldemort, who killed Harry's parents in his quest to conquer the wizarding world, after which he seeks to subjugate the Muggle (non-magical) world to his rule.
❽ 微电影《铁山德德哥》观后感
微电影《铁山德德哥》观后感
铁山区鹿獐山派出所副所长詹传德每天走东家串西家,忙的像个陀螺。社区居民都叫他“德德哥”。
本片讲述的是黄石铁山一名13岁少女芳芳认为父母偏爱弟弟不爱她,还总开玩笑说她是从别处捡来的孩子,方芳信以为真,决定离家寻找“亲生父母”,遭到父亲的反对与斥责,父女俩在马路上发生矛盾,群众举报到公安110,“德德哥”接警后立即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后对芳芳耐心做思想疏导工作,最后芳芳终于明白事理,开心的跟随父亲回家。
❾ 微电影:凋谢观后感200字
微电影《凋谢》是一部具有教育和警醒意义的普法专题片,看完之后能够学到很多生活中的法律知识。
❿ 微电影 观后感
前几天,朱老师用了一节班会课的时间我们看了一部名叫《假钱》的微电影。电影虽短,却意味深长,令我感受颇多。
电影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司机在工作过程中一时大意收到了一张假钱,经食品店老板的提醒后才发现这是一张假币。回家后,他的儿子扬扬问他要餐费,司机想把那张假币交到学校去,但又于心不忍,把那张假币夹进了一本书里。不想这一幕居然被儿子看见了,扬扬将那张假钱带到学校去。
第二天交伙食费时,扬扬模仿其他同学的字把假钱交了出去。不料被老师发现了,老师用班会让扬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把假钱换了回去。在一封道歉信中,扬扬讲明了一切。原来扬扬的妈妈在两年前就去世了。只剩下爸爸一个人在不辞辛苦的照顾他,但爸爸在工作过程中却会收到假钱,为了减轻爸爸的负担,扬扬便把假钱花了出去……
电影看完了,我也感受很多。电影中爸爸把假钱夹在书里而不花出去固然是对的,但他却不知道,收到假钱应立即销毁,或交给警察局和银行处理。故事中扬扬的做法也有对有错。他虽然把假钱交到
学校去了,但是在认识到假钱的危害后,他又把假钱换了回来。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用假钱坑害别人的不法商贩。但他们可能不知道使用假钱也是违法的,根据刑法规定,明知是伪造的货币却仍然使用的,会由使用面额的大小来给予一定的惩罚。
这部微电影告诉我们,我们要杜绝使用假币,发现假币要立即销毁或交给警察处理,也要传播辨别假币的方法,不让更多人受骗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