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宣传微电影主题
㈠ 急求一个心理微电影剧本,最好是原创,要积极向上
心理罪,十宗罪
㈡ 心理健康教育影片
1.《毕业生》(美国 1967年)
当《寂静之声》的音乐响起,每个人的心里都会荡起淡淡的离愁;当看到达斯汀·霍夫曼对着未知世界,充满彷徨和向往,我们发觉自己就是那个男人。毕业前夕,面对未来的路是心存余悸还是澎湃激情?这就是毕业生最应看的《毕业生》。
2.《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国内地 1996年)
毕业了,我们的青春还在延续,毕业的字眼里除了伤感还有躁动和激情。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曾经相互拥抱,也曾在啤酒前骂声震天。除了爱情,我们还有友谊。
3.《阿甘正传》(美国 1994年)
人生是场赌博,谁也不知下个开局是赢是输。阿甘懂得这个,所以他用爱和勇气完美了很多正常人也无法实现的精彩人生。又或者说,精彩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曾经认真活过。智商75的阿甘懂得,毕业前夕,这些道理你懂得吗?
4.《坏孩子的天空》(日本 2000年)
没谁是天生的坏,但我们却都是影片里那个失意的拳击手或黑社会小混混。我们究竟是完蛋了,还是生活根本就没开始。影片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也艰难地思考着。看完电影,谁清晰地看到了自己青春的流逝,在远离校园的明天,哪里才是一个开始?
5.《当阳光穿过雨滴》(中国内地 2003年)
4个来自五湖四海的男孩相遇在大学的校园里,在度过了彷徨、困苦又懵懂无知的日子后,他们用努力和泪水追逐着各自的梦想。生命可以有阴影,但心理却不可以有残疾。那个在冰天雪地里,在烈烈炎日下呐喊、挣扎的人不是保尔。柯察金,而是一群平凡而又不随波逐流的人,他们是普通的大学生,也就是我们。
6.《洛奇》(美国 1976年)
香港的影评人这样说:“怎样才震撼?看看《洛奇》吧,由一个人的奋斗开始,事业越做越大。较之《第一滴血》又更胜一筹。”其实,《洛奇》讲的就是一个小人物老套的奋斗历程,看起来轰轰烈烈又平平常常,却让你觉得被深深地打动,尤其在毕业前夕的那个前途未卜的夜晚。
㈢ 求 珍爱生命 主题宣传片 急!!!
现实中,青少年吸毒已成为一个触目惊心的严重问题。来自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的数字表明,我国最近几年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始终在吸毒人口中占80%左右。据不完全统计,16岁以下的少年吸毒人数有所增加,青少年已成为最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
目前,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怕学生知道毒品。认为禁毒教育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冒险尝试;二是认为禁毒教育是公安部门的事,与学校无关。这些认识误区的一个前提,就是目前在校学生吸毒者罕见。事实上,毒品蔓延的速度相当快,若等到毒品在校园时再来教育,则为时已晚。由此可见加强禁毒教育,做好超前预防工作,是解决青少年吸毒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出路。
自1997年国家教委规定把禁毒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并正式纳入中小学德育教育教学大纲以来,六年来我校通过“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青春期专题讲座”、“青年志愿者宣传队”、赴禁毒教育基地参观等多条渠道对家长、学生、社区居民广泛开展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不让毒品进我家”等宣传教育活动,还组织教师面向市、区专家开了一节“美丽的罂粟花”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学校对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有效性得到家长、社区及区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学校优良的校风带动着周边小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对所在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具有明显推动作用。学校2001、2002年连续两次评为“石泉社区教育先进学校”、2002年被授予“创精神文明特殊贡献奖”。
至于如何搞好学校禁毒教育,还有待于大家在具体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但有一点必须肯定,目前毒品虽尚未在学校出现,但“防患于未然”总比“亡羊补牢”为好。加强毒品预防教育仍然是学校德育工作一个方面,今后学校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禁毒工作的实践探索: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开展预防毒品犯罪宣传教育工作。
把禁毒教育列为学校教育工作计划中,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起来;与学校法制教育结合起来;与培养青少年树立良好的道德观结合起来,要做到教育工作常抓不懈。
二.领导到位,加强对学校禁毒工作的组织领导,多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毒品预防教育活动。
1、成立毒品预防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书记、校长任组长,政工教导任副组长,组员由年级组长、家长委员会代表、青保教师、校长助理等成员组成。
2、制定有关学校防毒、禁毒的制度和措施。领导小组指导学生开展禁毒知识宣传、自护教育、志愿帮教等工作,并负责具体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三.加强教育,增强青少年拒毒防毒能力。
1、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禁毒氛围。
(1)多层面、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学校领导、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可以充分利用广播、校园网、宣传栏、开展“远离毒品”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主题班队会、演讲、征文等形式宣传毒品的种类、性能、危害以及远离毒品的方法和知识,使100%的中小学生都能深刻认识毒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自觉抵制、远离毒品,从而使广大青少年自觉增强防毒的意识和决心。
抓好“国际禁毒日”宣传。每年的“国际禁毒日”,学校可以通过升旗仪式,校班会课,及主题黑板报、电脑小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组织学生观看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剧目,开展禁毒教育知识竞赛,禁毒教育有奖征文,阅读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禁毒卡通连环画口袋书,参观禁毒教育图片展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禁毒宣传预防教育工作。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学校的法制教育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从生活知识、生活规则、生活礼节这样一些初级生活准则的教育入手,来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的基础。这也是青少年自我防范的最重要的第一步。青少年吸毒犯罪,并非都是有意要藐视法律,而主要是缺乏生活准则的修养,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合乎生活准则的判断。第二层次,是加强青少年生活准则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修养的教育。这是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关键,也是青少年自我防范的一道最直接的屏障。许多青少年在这方面的修养,大大低于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如果我们的学生不懂得和不遵守社会生活准则,没有和缺乏社会的公德修养,就会在客观行为上出现偏差。
学校将通过思想政治课中的法制教育、法律知识竞赛、通过请区公安分局负责禁毒教育的警官到学校做报告,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以自我互动教育、体验教育、亲子双向教育、集中授课等形式,帮助青少年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在体验中增强法制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通过建立法律服务设施,开展经常性的法律咨询,为青少年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增强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不同特点,开展有所侧重、分层次的禁毒教育活动,使中小学了解毒品的危害、预防毒品的基本知识及禁毒政策与法律法规,掌握拒绝毒品的方法与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从小抓,重在防,确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
在普遍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同时,把初中二年级学生作为毒品预防主题教育的重点。结合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探索适合于初二学生特点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以典型带动全局,并运用解剖麻雀的方法,不断探求规律特点,推动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能帮助少数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卫生老师结合“青春期专题讲座”等形式,分析吸毒对青少年的身心影响,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毒品预防宣传教育活动。例如可以介绍“什么是毒品?”、“日益严重的毒品问题”、“吸毒的危害”等从医学角度,生理学角度使学生们认识到与“吸毒、贩毒”这一触犯刑律的错误行为作斗争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用积极健康的文化熏陶青少年,丰富青少年的精神生活,使青少年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精心选择、积极推荐一批适合青少年的优秀文化读物、影视作品、歌曲等,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开展“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讲一个好故事”、“看一部好电影”、“唱一首好歌曲”等活动,有计划、有主题地组织青少年开展健康有益的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开展“青少年暑期禁毒自护教育”活动,向青少年普及拒毒、防毒知识,教育他们自觉远离毒品,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青少年对毒品的免疫力。培养青少年健康的业余爱好,通过广泛的禁毒宣传教育,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与社会压力,以营造一个有利于禁毒的社会文化氛围。尤其在每年6月26日的“国际禁毒日”,要充分运用校刊、广播网、宣传栏等来宣传禁毒法律法规知识,揭露毒品的危害,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有效整合社区资源,学校、家庭、社区联手,共同开展毒品预防教育。
为真正体现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地位,中小学不仅要把自身防毒拒毒教育工作抓紧抓实,确保学校一方净土,还要把禁毒教育工作视为自己的责任,不失时机地参加校外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好社区内及驻社区单位现有的文化活动阵地和设施,使其成为传播文明、活跃文化的主阵地,为学校、家庭、社会营造声势浩大的社会氛围。
对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必须做到学生、家庭、社会三者的结合。学校将坚持通过优质资源的辐射来促进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设立社会实践点,每年的“6•26”国际禁毒日,利用学生自主管理办公室组织学生到各社会实践点开展志愿者服务行动,以社区板报、禁毒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创设毒品预防宣传氛围。
我们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宗旨是让二千多个学生带动6000多个家庭(一个学生带动三个家庭)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学校将通过家长学校的形式,邀请一位法官或民警对家长进行禁毒法规教育,同时让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收集整理资料以“给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向全体家长发出倡议自觉抵御毒品,为孩子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通过学校广泛深入的宣传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使社区居民认识到毒品离自己很近,同时也认识到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二是青少年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内化了学校的品德教育,完成了对自我的教育。
五、加强师资培训,鼓励教师带着课题开展毒品预防教育。
目前,大多数教育者对于毒品知识的了解并不比学生多,这很容易导致具体操作中的简单化。如硬性规定“不准吸毒”或“吸毒要死人”一类,效果往往不佳,甚至会适得其反,它容易引发学生不良的好奇心。所以禁毒教育的第一步是教育者先受教育,可以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使教育者弄清和掌握毒品方面的知识以及禁毒教育的方法步骤。
在研究过程中邀请专家来指导,可以从吸毒对青少年的智力、生理、心理的影响方面来考虑,借助科学的手段,使得科研更科学、更有力。
禁毒的关键在于唤醒民众,我国政府把提高全民禁毒意识作为一项治本之策和战略任务,在全国国民中广泛深入地开展毒品预防教育。而青少年的认识水平不高,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往往容易受环境影响,被居心不良者误导,所以研究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毒品预防教育将变得非常重要。
㈣ 最近学校心理活动月要拍部微电影。老师给的主题是:我为自己代言!要求只要是积极向上的就行。拜托了!
就是个自传体小电影啊
给你点启发 以前朋友弄得一个 他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弹吉他的男生,不向生活低头,地下道口,湖边,生活的琐碎磨不灭他对音乐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
一些个脑海里的小片段,希望帮到你
㈤ 寻找最好宣传心理学的电影
心理学电影描述人格分裂的较多,当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斯蒂夫 金的作品《闪灵》,由杰克 尼科尔森主演。描述一个作家戴着妻子和儿子到一家大旅店里去当冬天的看守人。也就是说在整个冬天一个浩大的旅店里就他们三个人,而且大雪将道路堵塞。作家最终崩溃,举斧向妻子和儿子头上砍去……还有一部叫《神秘窗》是Johnny Depp主演的。描述一个作家在写一部关于丈夫谋杀妻子的作品的过程将妻子按照书里的情景杀害的故事。
当然希区柯克的电影不得不提,《精神病患者》,就是典型的心理片。我个人觉得《迷魂记》,《后窗》都算吧。
《沉默的羔羊》《汉尼拔》应该算是比较出名的。说到心理探案类的话《人骨拼图》也算一个。
有一部新片叫stay《生死停留》,由伊万 麦克格雷格和纳奥米 沃兹主演。故事描述一个艺术系的大学生想在一个周六的晚上自杀,一位心理医生和他曾经自杀过的女朋友希望深入了解他的故事。其实这个电影还有悬疑的色彩。
如果要观看一部与梦有关的心理学方面的电影,应该会首选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爱德华医生》,其中,梦的解析是电影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影片中经常提及这样一句话:“让我来给你解梦,你就可以知道自己是谁了。”
还有
《心灵捕手》,
《双雄》,
《美丽心灵》,
《雨人》,
《蝴蝶效应》,
《搏击会》
http://mxyyj17184.bokee.com/viewdiary.13059038.html
http://lilinbyjd.blogchina.com/4331798.html
http://www.hnxlw.com/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589
值得一看的“心理学电影”列表
在google上输入“心理电影”四个关键字只需0.12秒就可以得到3200项结果,然而稍加浏览便不难发现,其实大都与心理学毫不相干,剩下的就是经典而老掉牙的《爱德华大夫》、《沉默的羔羊》、《本能》之流。难道就这么几部A片(AMERICAN MOVIE)么?到底何为心理电影呢?我们总要为所讨论的对象正名定分一下吧!如果是指与心理有关的电影,那么按照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这个原则,毋庸置疑,每部电影都是。
且抛弃这个模棱两可的词吧,用“心理学电影”何如?
顾名思义,心理学电影必须与心理学这门学科有关,而非一种朴素的、感性的文艺心理的揣摩。照此说来,这类电影大致有两种形式:其一,导演的目的在于展现某种心理学原理或者典型心理障碍,例如《爱德华大夫》、《沉默的羔羊》、《本能》、《雨人》、《美丽心灵》。其二,也许导演并无意涉足心理学,但影片本质上谈的就是心理学问题,是心理学某个领域或理论的重要依托——我们都记得课上老师曾提到的着名电影吧?本来抽象、遥远的问题顿时栩栩如生而如同亲历了。当然,这一种也相对比较微妙,推荐两部新片《大象》(美国中学生校园枪杀事件,在众媒体凭主观臆想纷纷炒作马加爵事件的时候,人们尤其应该静下心来看看这部片子)、《海滩》(一个心理实验,还能说什么呢?)。总之,功利一点地说,前者是应用自心理学,后者则是对心理学有用。
值得一提的是,形式是次要的。个人以为,《飞越疯人院》倒不是心理学电影,因为它无论从目的到内容上都与心理学擦肩而过,所探讨的问题主要是自由和体制,只不过借了精神病院的场地一用罢了。
心理学显然不是能打开所有大门的万能钥匙,甚至都不能单独打开一扇门,充其量只是钥匙圈。所以,我们很少能找到一部专为心理学而拍的电影,除非——除非我们中的一个将来去拍电影,或者写一本像斯金纳《沃尔登二世》那样的好书。
(以下电影列表依时间降序排列,主要参照三个指标:心理学看点,艺术性以及观赏性。简介与详细评述以后将陆续推出。另外,我没看过的电影暂不评分。)
-----------------------------------------------------------------------
大象elephant (2003)
心理学看点:当众媒体凭主观臆想纷纷炒作马加爵事件的时候,人们尤其应该静下心来看看这部电影。
艺术性:*****
观赏性:***
详细评论:http://www.heart-bay.com/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2003&ID=430
I.D./ IDENTITY/身份(2003)
心理学看点:DID(Dissociate Identity disorder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旧称MPD,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多重人格障碍)
艺术性:***
观赏性:****
La pianiste/钢琴教师/The piano teacher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The Piano Player /Die Klavierspielerin (Austria)(2001)
2001戛纳电影节最佳男女主角及评委会三项大奖
同名半自传体小说作者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获200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心理学看点:千载难逢的一部狠片,继《蓝丝绒》以后最卓越的性心理变态电影杰作
A beautiful mind/美丽心灵(2001)
2002奥斯卡获奖片
心理学看点:偏执型精分
Das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实验(2001)
提名欧洲电影奖最佳电影
心理学看点:经典社会心理学实验的社会成人版
艺术性:****
观赏性:***
The Beach/海滩 (2000)
2000柏林电影节提名
心理学看点:个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一个心理学实验
艺术性:****
观赏性:***
The Messenger:The Story of Joan of Arc/圣女贞德(1999)
法国凯撒奖八项提名
心理学看点:贞德是精分?/人的信仰何来?
艺术性:****
观赏性:****
The game/心理游戏(1997)
心理学看点:他学着父亲的样子跳下了楼。而这正是康拉德设计这一游戏的最精彩情节,他就是要哥哥以亲身经历来治愈心理创伤,将情感从死去的父亲身上转移到面前所有的亲朋好友身上。
Basic Instinc/本能(1992)
心理学看点:弗洛伊德性与暴力的本能
艺术性:***
观赏性:****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沉默的羔羊(1991)
1992奥斯卡获奖片
心理学看点:变态心理学
艺术性:****
观赏性:*****
rain man/雨人(1988)
1989奥斯卡获奖片
心理学看点:浓墨重彩地展现了自闭症的典型症状
0观赏性:*****
Blue Velvet /蓝丝绒(1986)
1987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
心理学看点:展现了各种性心理扭曲的场景
Spellbound/爱德华大夫(1945)
1946奥斯卡提名
心理学看点:失忆症
艺术性:***
观赏性:***
㈥ 适合大一新生看的心理微电影
如果是专业书籍的话,最基础的应数普通心理学(或者叫基础心理学),这是每个心理学专业学生都必须重视的一门课,学好了对以后其它课程的学习也有所帮助。大一新生要做的其实是对心理学专业的一个整体把握,了解自己的专业性质、发展前景、近现代的一些理论流派等等,总之是要熟悉自己的专业,并培养自己对专业的敏感度和兴趣。此外可以看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通俗心理学书籍:比如岳晓东的《登天的感觉》、毕淑敏的《女心理师》、弗洛依德的《梦的解析》(精神分析的经典之作)。 除此之外,也可以看些涉及到心理学的电影电视剧,从影视剧中可以更加形象直观的去了解自己的心理学专业,推荐一些自认为比较好看的影片,希望你可以喜欢:盗梦空间(10年的造梦大片,诺兰的又一力作,多个流派对梦都有过探讨)、爱德华大夫(反映精神分析的一步影片,影片中竟然有埃里克森,不是是否是我们学过的那位,虽是黑白却依然经典),心理捕手、心理访客(2部都涉及到心理咨询)、禁闭岛(精神病人的世界)、异度空间(张国荣生前的最后一步电影,影片中涉及到幻觉)、沉默的羔羊(1到4部,个人比较推荐,4部中包含了心理学中的很多内容,不多说自己去品)。另外像《lie to me 》也不错,是研究微表情的。 希望可以帮到你
㈦ 一个以幸运为主题的大学生心理微电影,求好听一点的名字
叫幸运草好啦,大学生都没有步入社会,也算是祖国的花花草草,而且年纪轻轻,又是感情初懂。像是一颗还未成长起来的小草。除此之外,微电影主题也是偏文艺题材,叫幸运草也是偏文艺的名字。幸运草,暗含着一颗小草经历风吹雨打依然茁壮成长的意思,即使感情受挫,却能在别的地方找到自己更适合的。即使幸运,也是最美好的感情必须经历挫折。
㈧ 求推荐心理微电影。
《青春期》主演:赵奕欢 《致我们逝去的年华》主演:木子落(最新的电影,我很期待哦) 还有就是《钢琴师》《那年夏天》《傻孩子》《我的中学时代》《初吻》一般来说木子落的微电影我最期待了,演技很好很有爱。
㈨ 求关于或反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微电影或者电影片段 国内国外都可以 多谢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