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股票诈骗
1. 电影 500亿的股票,监狱,初恋陷害啥电影
放牛班的春天。法国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凯萨奖男星亚瑟杜彭主演。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九年前震惊全球的500亿的股票交易弊案,又陷害初恋,最终进监狱的故事。
2. 有一部欧美电影 关于一家公司把没用的股票通过诱骗卖给别人从中谋取金钱 好象有范.迪塞尔演出配角
开水房 Boiler Room 2000
导演: Ben Younger
主演: 吉尔瓦尼·雷比西范·迪塞尔尼亚·朗尼基·凯特斯科特·肯罗恩·里夫金杰克_·肯尼迪泰勒·尼高斯比尔·塞奇汤姆·埃弗里特·斯科特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类型: 罪案剧情惊险
语言: 英语俄语
片长: 118分钟
版本: DVD版
上映日期: 2000-01-01 芬兰
3. 《华尔街之狼》里欺诈所用的真正操作手法是什么你知道吗
《华尔街之狼》中小李子是凭借着在一个小破公司里卖垃圾股票,然后慢慢的有钱。
华尔街之狼,其实也就是像小李子这样的人构成的团队,凭借着他们的欺诈操作手段,成为华尔街的精英,更准确来说就是华尔街的狼。
4. 解密电影“华尔街之狼”,规避金融骗局
这部黄赌毒俱全的《华尔街之狼》,由着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执导,取材于一家真实的美国金融诈骗公司—Stratton Oakmont,莱昂纳多在电影中扮演该公司的创始人乔丹·贝尔福(Jordan Belfort)
解密分成三个部分:
1.虚假真实:一个非典型的华尔街
2.套路设计:真实的骗局怎样运作
3.核心奥义:如何向客户贩卖希望
1.虚假真实:一个非典型的华尔街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电影中这家疯狂的Stratton Oakmont公司,既没有在华尔街的摩天大楼里办公,也并不是一家典型的华尔街公司,事实上,他们只是一群把大本营设在纽约长岛的金融骗子。公司的创始人乔丹·贝尔福特(Jordan Belfort)出生在纽约市皇后区的一个中产家庭,从小就显示出过人的营销天赋。10岁时,他就在暴雪后向邻居推销铲雪服务赚钱;16岁时,他利用暑假在纽约附近海滩上卖冷饮雪糕,赚足了大学学费
23岁时,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放弃了医学院的学业,找了一份推销海鲜和肉类食品的工作。凭借着过人的推销技能,贝尔福特迅速将业绩做到了公司第一。但这种低端销售带来的利润有限,他琢磨着找一个能用销售技能撬动最大利润的地方,比如华尔街。
这个在电影中也有体现,电影中小李子失业时,和第一任妻子讨论要去超市做理货员,当时他信心满满的说,自己做售货员也可以靠业绩当上总经理。
1987年,贝尔福特加入了老牌证券公司L.F. Rothschild,结果不久后就遭遇了着名的87年股灾的“黑色星期一”,公司倒闭,贝尔福特出师不利。
也就是电影里,小李子刚拿到经纪人牌照,准备大干一票,结果公司就倒闭了。不过在这家公司,他遇到了他在金融领域的第一位导师:Mark Hanna(麦康纳扮演的角色)。导师教了他两样东西,一是华尔街成功三要素是手淫、可卡因和妓女;二是赚钱的奥义在于让客户持续不断地投资,这样经纪人就能赚大笔真金白银的佣金。
看到这里,是不是就会发现,这套路和中国那些让你不断交易的所谓荐股的套路,是一模一样的?
所以呢,就会发现,我们使用的各种交易软件,每天都要给我们发各种所谓的热点,利好消息。为何呢?就是要不断的刺激我们交易啊!因为只要交易了,不管我们赚钱还是亏钱乃至亏得家破人亡,这帮券商自己却赚的盆满钵满!
很显然,贝尔福特在之后的从业生涯中,积极践行这两条金科玉律。1989年,他租了一家二手车经销店的车库,创办了Stratton Oakmont,合伙人为丹尼·波鲁什(Danny Porush),在电影中,波鲁什化名为Donnie Azoff,由胖胖的Jonah Hill饰演。
贝尔福特还拉来了一帮狐朋狗友,比如业余贩卖大麻的Kenneth Greene和Victor Wang,并通过他们拉来更多的人。Stratton的前100名员工中,大多数都是前面两位猛人的毒品客户,这家诈骗公司兴风作浪的历史由此展开。
这么一个充斥着毒贩、蠢货、废物的团队,贝尔福特是如何改造它,并把它变成揽金能力惊人的诈骗团队的呢?
2. 套路设计:真实的骗局怎样运作
首先,贝尔福特提出了两个基础理论:
理论一:美国人里面前1%的富人,尽管表面上都很理性谨慎,但私下里大部分都是不可救药的赌博者, 他们无法抵抗赌博的诱惑。
理论二:骗术可以复制
理论框架搭好了,贝尔福特找到了一个天然适合行骗的领域:粉单市场(Pink Sheet)
美国的粉单市场类似新三板,也是很多无法上正规市场的公司聚集地。
粉单市场在美国历史悠久,属于OTC(柜台交易)的一种。在这个市场挂牌交易的股票,既不用提供财务报告,也不需要定期披露信息。
在粉单上市的公司大都是有这么几个特点:股价低于5美元(多数只有几分钱)、暴涨暴跌、信息严重不对称、容易被经纪商操纵。
电影里,翻译成仙股。
这就是由美国报价服务公司(National Quotation Bureau)印制的“粉单”
在这个无法无天的领域,擅长销售的贝尔福特们如鱼得水。Stratton Oakmont最多时招募了1000名员工,疯狂地给潜在客户打电话,推销股票,赚取丰厚的佣金(最高可达股价的50%)。这个电影里也提到了。
然而这种推销别人家股票的业务,还无法满足贝尔福特的胃口。他们随后发明了一种“pump-and-mp”(拉高-抛售)的手法,在中国俗称坐庄,只不过这种坐庄的控制力更强:既控制了筹码,又控制了大股东,还控制了散户买卖的节奏。
中间戴帽子的家伙,大家还记得么?
在电影中,Stratton操纵的公司是专做女鞋的Steve Madden Ltd.(以下简称麦登鞋业)。创始人史蒂夫·麦登是着名设计师,也是合伙人丹尼·波鲁什的儿时玩伴。丹尼说服好朋友,让Stratton把他的公司包装上市,在这过程中,贝尔福特通过操纵股价,赚取了几千万美金的财富。
电影没有详细阐述坐庄的细节,不过根据SEC的调查报告,这次行动可以分成6个步骤:
1. 创造IPO的公司:Stratton Oakmont核心竞争力是向客户销售“一只潜力无限的公司的股票”。而从事设计和制造女鞋的麦登鞋业满足这个条件:你可以把他吹嘘成下一个阿玛尼、Jimmy Choo或者香奈儿,反正暂时没法证伪。
2. 控制筹码:计划的关键是预先控制足够多的股权。美国证券法只准Stratton这样的承销商持有5%麦登鞋业的股票,为了绕开这种监管,Stratton先以每股4美元的价格发行给中间人,然后以每股4.25美元的价格偷偷卖回来,最终他们控制了85%的股份。这个电影里也提到了。
3. 找好接盘方:接盘的自然是Stratton事先培育好的韭菜—散户投资者。Stratton的销售人员会让散户们在一两个IPO项目上赚点儿小钱,赢得散户们的信任。一旦建立了信任,Stratton的销售人员就会告知这些客户:我这里有一个能赚大钱的项目,你一定要参与!
在这个case里,销售会告诉客户:麦登鞋业的发行价为4美元,但上市后肯定能涨到20美元,而我可以帮你拿“打新”的额度。很多客户听了高兴坏了,立马打过来100,000美元,等待新股发行。通过这种手段,贝尔福特能大致的估算出韭菜们有多少购买力。
4. 变换诱饵:在IPO前不久,销售人员会打电话告诉客户:麦登鞋业的IPO太火爆了,4美元一股的打新额度很少,不过一旦股票开始上市交易,我可以帮你尽快按照“市价”买入。这时候,是不是很多人就会退而求其次,觉得打不到新股,去第一时间买卖新股也是可以的。
很多客户以为这个“市价”只会比4美元高一点,反正钱已经打过去了,因此就同意了,只有很少人会拒绝。而一旦这么接受,就落入了陷阱。
5. 操纵市场: 股票IPO后,贝尔福特就开始拉升股价,目标价位是通过倒推计算得来:假如贝尔福特想抛售手上的100万股,而Stratton的客户的购买力大概是2200万美元(通过步骤3估算),因此需要把股价从每股4美元,一直拉升到每股22美元,然后卖给他们,入账2200万美元(成本可能只有几毛钱)。
在粉单市场,拉升股价的方式比大型交易所简单得多。最简单的方法是“对敲”:在Stratton自家账户之间自买自卖,但这种方式太明目张胆。由于控制了麦登鞋业的大多数筹码,贝尔福特可以通过小额市场订单慢慢地推动股票上涨,一路涨到22美元的目标价格。
6. 关门打狗:当股价涨到22美元时,Stratton全面执行客户委托的买单,也就是把2200万美元全部投进去,买入100万股。这时候,这些韭菜的钱就都在22元高位接了盘。
而贝尔福特控制的那些“老鼠洞账户”几乎是唯一的卖家,韭菜全给老鼠仓接了盘。这赚的2200万美元全转入了贝尔福特的腰包,这就是电影里的庆祝时刻。
大家不要以为这个过程很漫长,其实就像电影中说的,可能就是2,3个小时
这么短的时间,韭菜有时间反应过来自己被骗了吗?
所以呢,骗子公司确实也“兑现”了自己说给韭菜的——“第一时间”买入了。而韭菜呢,还乐呵呵的以为自己买到了绩优股。
那些花22美元买了股票的客户,如果想在市场里卖掉,就会发现根本卖不掉,甚至跌破发行价4美元都没人要。就这样,通过看似公开的市场交易,财富实现了转移。
简单概括就是:在一个合法的交易场所,通过隐秘地操纵交易品的价格,把普通投资者腰包里的财富,转移到骗局设计者的钱包里,并让受害者感觉“自己投资水平不够所以亏钱”,下次还来。大家看看身边韭菜,是不是就是这种。
以为是因为运气,实际是被设计了
A股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种桥段,从这个角度看,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对:全球骗友是一家,套路不分你我他。
5. 请专业人士帮我解答一下,为什么我看美国的电影里好像是 股票经纪人赚取的就是给客户买入股票时的佣金,
你看到的电影里的那种是投资顾问,买入股票收益实现后分成。你说的中国的情况是证券公司佣金,是不同的收益来源。我们国家也有投资顾问,但是职业化的相对比较少,也不成熟,主要问题是很难获得客户信任,就像我们国家一般人不太信任保险业务员一样。
《华尔街之狼》讲的是金融犯罪的故事,美国的金融类产品比较多且复杂,股票经纪人当年可以通过虚假交易、虚假炒作骗取投资人的钱财,这种金融犯罪只要把材料做足,监管机关不太容易发现,所以美国一直实行的是抓到一例就严打一例,且由辩方举证无罪(这在美国是很严厉的打击手段,辩方一般无法举证自己无罪)。中国的金融产品首先不够丰富,很多投资也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涉足的,《华尔街之狼》中乔丹起家时候有一些投资人是毒枭之类,给乔丹的佣金比较高,原因是通过乔丹的投资运作洗钱,这在中国也曾经出现过。但是我们国家的规定是查到一个渠道就堵死一个渠道,而不仅仅是严打个案,因此我们国家金融犯罪没有那么猖獗,但金融管制也很严格,金融产品也比较少。
6. 退役军人买股票被坑了后面开始复仇电影叫什么名字
这是电影入侵华尔街的情节。吉姆是一名普通的纽约保安,工作之余和几个穷哥们吃吃汉堡喝个小酒,过着不富裕但平静的生活。突然间,一切都变了,先是他挚爱的妻子身患重病,患上了奇怪的癌症,每周要做300美金一次的基因治疗。医疗保险超额要自付大笔的医药费。作为覆盖缺口,保险公司拒绝赔付这种罕见的病例。吉姆想动用积蓄,却收到基金投资不动产连续亏损的消息。祸不单行,华尔街的金融家操纵金融市场,导致吉姆投资的金融产品不但没有赚钱,反倒欠了银行一笔巨款。这时候律师出场,声称可以替他打赢官司,不用还债,但本金损失了,而且还要一大笔律师费。吉姆的好朋友伸出了援助之手。最终却又过了苛刻的期限,导致吉姆失去所拥有一切。由于欠下一大笔款,遭到了保安公司的辞退,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工作。在回家的路上,他的妻子在家中绝望地自杀了。在充满愤怒下,吉姆选择极端的报复以夺回他以前失去的。电影由始而终是一部悲剧,讲述了美国一个勤勤恳恳的普通劳动者先是因病致贫,又被经纪人,律师,华尔街的银行家,检察官蛇鼠一窝残酷地压榨,最终家破人亡的惨剧。吉姆勇敢的用他自己的方法惩罚那些华尔街的寄生虫。
7. 《华尔街之狼》里欺诈所用的真正操作手法是什么
他们用的方法叫Pump and mp主要是针对小微股票,就是市值相当小的,电影中你也看到了,那个传说中的美国未来通讯业领导企业,其实就是在偏僻乡村道路旁的一个类似茅房的东西。他们打cold call忽悠陌生人,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华尔街精英,之后把这破公司吹的天花乱坠,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谎称掌握inside information,传说中的内部消息,比如说两天后股票必大涨,“请给我两天的时间,就两天,你那些钱两天内也不会有急用”,一般都是这么说的,然后客户就买了,之后因为市值很小,价格确实很快就上去了,之后他们用这个作为成功案例,继续忽悠更多的人进来,“我两天前就说这只股票要涨,两天内他确实疯涨,我十分抱歉两天前没能联系到您,不过现在还来得及”,他们一般这么说。。。然后就这样越滚越大,就像打气球一样,所以为称为pump。直到某一天,觉得时机到了,一般可能是因为玩够了,或者这只股票被金融大鳄盯上了,这帮人怕到手的金子被夺走,于是把自己持有的全部抛掉,彻底跟这只股票说白白,就像倒垃圾一样,也就是mp。还没有卖出的那些客户就活该了。“一群卖大麻的地痞无赖成了运作资金的高手”,我认为就是这样的,金融不需要多专业,但需要很聪明,聪明没用到正路那就是地痞无赖成为金融精英,这没什么打脸的,金融就是很容易走歪路的一个行业。美国跟华尔街很多相关的电影都是这个操作手法的不同演绎,pump and mp也称为了描述华尔街丑恶嘴脸的一个经典。
8. 一部电影 一个人通过股票赚了很多钱 人们叫他骗子 后来他继承了一个庄园 想卖掉 只看到这了
你想问什么呢
9. 一个电影讲的是在交易所一只股票一直在涨被怀疑是个骗局,应该是个挺老的电影,国语
窃听风云 (2009)
导演: 麦兆辉 / 庄文强
编剧: 庄文强 / 麦兆辉
主演: 刘青云 / 古天乐 / 吴彦祖 / 张静初 / 方中信 / 王敏德 / 李子雄 / 陈伟霆
类型: 剧情 / 动作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 中国大陆 / 新加坡
语言: 粤语 /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09-07-24(中国大陆) / 2009-07-30(香港)
片长: 100分钟(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