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电影 » 美国社会文化电影的分析

美国社会文化电影的分析

发布时间: 2022-10-30 21:32:51

❶ 指出一部你最爱看的美国电影或电视剧,并分析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

《泰坦尼克号》。美剧普遍以讴歌人性的光辉为主题,但这种视觉往往投向的是个体,缺乏的是对个体在宏观社会中变异的描述和勾画。美倒是很美,但美的不实际,美的很幻想。

❷ 美国电影的特点有什么啊

1、个人主义是美国价值观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重视个人成就、崇拜个人奋斗,讲究个人价值最大程度的实现。

美国电影是灌输个人主义的主要工具,从《蜘蛛侠》、《超人》再到《2012》,“救世主们”一次次让美国扮演拯救世界的角色,英雄来到地球是“为了美国式的真理和正义”,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认同美国具有拯救并主导世界强权地位的天然能力。

2、美国电影很注重镜头和叙述场景的精雕细琢,自由女神像、星条旗、曼哈顿街道都是时常出现的镜头。

无论是现代科技制作出来的震撼镜头,还是艺术浪漫的日常生活场景的展示,都会激起一部分观众对美国的向往。

3、美国电影善于将精神内核和商业外壳有机结合,价值观倾向被包装在具有强烈视听效果的表层结构之下。

美国影视产业不仅为美国带来巨额经济利益,带动了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推销了美国的价值理念,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国家形象传播的“美国文化群落和文化生态”。

(2)美国社会文化电影的分析扩展阅读:

美国电影传播策略:

1、打造产业化的运作模式。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电影便形成企业生产模式,即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商业化运作管理,实现生产制作与传播发行的紧密集合。

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条块分割,分工合作,责任明确。电影制片方、发行方与技术团队等通常是长期的固定合作伙伴,利益紧密相关。同时,美国电影的蓬勃发展和融资渠道广、资金雄厚密不可分。

2、实施全媒体的宣传营销。

在传统媒体时代,美国电影按报纸、广播、电视的视听说特点,三管齐下,打造全方位的电影传播路线。在新媒体时代,美国电影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使新旧媒体平台相配合,实施全媒体的营销策略

❸ 毕业论文想写从从电影阿甘正传解析美国文化,这个文献综述要怎么写好呢外文文献资料怎么找好呢

美国梦、乐观主义——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反映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摘 要】电影反映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和价值观。透过电影,观赏者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阿甘一生的传奇经历,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通过这部电影,我们了解到了美国世代传承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本文旨在分析《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所反映的这些美国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包括美国梦和美国人的乐观主义。
【关键词】美国电影 《阿甘正传》 美国梦 乐观主义
20世纪以来的100年,世界传播事业和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将人类带入了信息社会。在信息时代,媒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报纸、杂志、电视、电影等是较为先进的信息传播活动形态。其中电影也许是最具影响力的传媒。电影就像一个微观世界,表现出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在美国电影中,“美国梦”和“乐观主义”是常被涉及的主题。那什么是“美国梦”呢?最具代表的关于“美国梦”的电影就是《阿甘正传》。《阿甘正传》 (1994)是由罗伯特•泽梅基斯导演,汤姆•汉克斯主演的一部“愚人电影”(反智电影)。该电影获得了巨大成功——在1995年的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阿甘正传》一举获得13项提名,包揽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和最佳视觉效果六项大奖,还夺得了当年全美10大票房影片的首位,并在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影片排行榜上名列第四,4年后该片又进入美国史上最伟大的百部电影之列。因此《阿甘正传》可以说是美国电影史上一部愚人电 影的神话。
一、《阿甘正传》简介
福瑞斯特•甘(阿甘)出生在上世纪中叶、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的绿茵堡镇,由于父亲早逝,他的母亲独自将他抚养长大。阿甘的智商只有75,但凭借跑步的天赋,他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并参了军,随后开赴越南战场。在军营里,他结识了“捕虾迷”布巴和神经兮兮的丹•泰勒中尉。布巴在越战中丧生,丹中尉失去了双腿,阿甘则因为救人成了战斗英雄。回国后,阿甘为了履行对布巴的承诺,买下了一艘破船开始捕虾。一系列机缘巧合后,他不但化解了丹中尉的怨气,还莫名其妙地累积了大量资产。不过,钱并不是阿甘所看重的东西。阿甘和女孩珍妮青梅竹马,可珍妮有自己的梦想,不愿平淡地度过一生……
二、《阿甘正传》的主题
亲情、友情和爱情一直是人类历史上永恒的话题。围绕着愚人文化这一背景,影片讲述了发生在阿甘身上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故事。阿甘自幼腿部残疾而且智商低下,小镇上的人都用异样的目光看待阿甘,只有两位女性关心、爱护他:母亲给予了他伟大的母爱,珍妮则以纯真的少女情怀温暖着他的心。在母亲心目中,阿甘不是负担,而是上天对她的馈赠,她倾尽全力抚养阿甘,总有办法找到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他明白生活中的一些道理人生就如同一盒巧克力,你永远无法知道你会尝到什么样的味道”,“笨有笨的作为(傻人有傻福)”,并且为了能够为他争取于正常儿童同样的生活学习机会,她甚至答应陪校长睡觉。
《阿甘正传》表达了许多不同的主题,其中被导演反复强调的就是对生活永不放弃。这部电影不仅给人以情感上的教育,而且也是一部关于美国 20世纪50年代到1982年的社会史,非常值得一看。阿甘智商虽低,但他心地单纯,信念坚定,做到了很多正常人想不到、做不到的事,在运动、战场、商场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阿甘的人生历程中穿插着美国战后的一些重大事件,如猫王、披头士乐队、种族问题、越战与反战、水门事件、乒乓外交等等。阿甘的故事象一面多棱镜一样折射出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发观众对自己生活的思考。
三、《阿甘正传》反映的美国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美国梦”和“乐观主义”
从《阿甘正传》中我们能够想到人们追逐已久的美国梦以及乐观主义。美国梦是上个世纪的神话,是许多欧洲人为了追寻更好的生活而来到美国的目标。美国地广人稀,到处都充满着爆富的机会。今天,美国梦依然存在,大量亚洲人和拉美人把美国看成是实现梦想的摇篮。那到底什么是美国梦呢?虽然已有些许变化,但却有一个永不变化的主题:或成为富人,或成为体育英雄,或成为着名演员,或有参观白宫和得到美国总统接见的机会 ,或通过勤奋刻苦成为一家跨国公司的董事。怎样来实现这些梦想呢?人们需要做什么呢?人们应该成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或者要有最高的智商吗?谁能回答这些问题?看过《阿甘正传》后你就能知道,有这样一个人,他参与了几乎所有的美国大事,他很富有,参观过白宫,还是一个体育英雄。他的生活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告诉人们,在美国任何人都可以成功,即使你的智商极低。他就是阿甘。美国是一个具有“未来取向”的国家,这也决定了美国人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等价值观。但在60年代,青年一代为了表达对美国社会的种种黑暗和越南战争的不满和反叛,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迷惘与困惑.选择的是一种逃避现实、追求享乐、否定理性、强调本能的幻灭之路。性的解放、毒品带来的幻游和远离现实社会的流浪和群居生活是他们所选择的生活方式。这也就是影片中珍妮和她的“嬉皮士”同伴的生活方式。但低智商的阿甘与他们完全不同。也许他的智商使他无法了解珍妮和那个时代的青年所做的事情,但他身上一直洋溢着一种美国人所特有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虽然阿甘的智商极低,但另一方面,阿甘又是聪明的。他参观了一所退伍兵专用医院,用他高超的乒乓球技艺来愉悦他们。与此同时,电视里正在报道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消息。然而没人观看这个人类的世纪创举,他们都被这个低能儿的球技深深吸引。此时科学是乏味的,体育更加伟大。阿甘相信,蠢人才做蠢事,傻人有傻福。这也正是电影导演对阿甘成功生活的诠释。他自己不认为自己是蠢人,他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这就是在美国成就一番事业,取得成功的砝码。无论你是白人还是黑人,聪明还是愚蠢,你只需做到最好,然后取得成功。阿甘教给人们成功的钥匙就是:你自己去决定你是做聪明人还是傻子吧。
美国人总是思考着未来的目标,他们说:“我们要把人类送到月球上去。”他们做到了。他们的国家在一片狭小的土地上由十三个殖民地建立起来,如今美国却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美国梦是真实的,古巴人来到美国成为棒球明星;每天数以千计的墨西哥人越过边境线寻找工作,寻求更好的生活。只要你做出决定,拥有自己的目标,一切都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顾宁.美国文化与现代化.北京:辽海出版社,2006.
[2]张奎武.英美概况.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赵英男.英文影视赏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董力燕,刘铭.《阿甘正传》中的成功哲学[J].文教资料,2007.
[6]端木义万.美国社会文化透视[J].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刘洋.寻找迷失的英雄——《阿甘正传》的新英雄观及其文学内涵[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❹ (40分)谈谈对美国电影的感受(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

一个国家的文化包含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例如:政治、经济、人文、地理等,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不能单一的就某一方面来说。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和社会政策是当代美国的社会文化行成的重要因素。90年代起美国成为唯一的全球超级大国,尽管美国经历经济滞胀和1979-1982、1990-1992、2000-2003年的四次经济危机,但是整个说来美国经济仍然在发展。在外交政策上,2001年“9·11”事件前美国实行了比较现实主义路线的重大调整。在政治和思想领域,美国的保守主义思潮明显强化。但是“9·11”后美国的内政和外交明显向右转。 美国社会中出现了文化断裂的现象,对过去的历史的含义存在分歧的意见。这种文化的断裂促使社会去关注历史,关注过往的事件与含义。社会科学家认为,为了使社会凝聚在一起,当今的一代需要有意识地将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而不是仅仅拥有当今的经验。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认为,对历史的记忆只能通过阅读、聆听或者通过节日纪念活动被撩拨起来。由社会机构存储和阐释过去的历史。显然,电影就是这么一个存储和阐释过去历史的主要社会机构。在一个文化断裂的社会中,多样化造成多样的过去。在20世纪后期,美国社会似乎悬在空中一般,似乎拥有太多的过去,又似乎一无所有。这种矛盾在里根时代更显突出,在这个时代中,一方面怀旧,一方面又似乎丧失了对历史的记忆。在这一段时期之后,好莱坞的电影制作人开始不仅关注电影的商业价值,也关注历史的题材了。对历史的回忆成为一部电影的文化力量的试金石。有影响的好莱坞电影制作人在90年代初开始在他们的创作中关注历史。
总的来说,美国电影以好莱坞为中心,商业电影为主,文艺片以及其他多元化影片共存。其原因与美国的社会文化不可分离。美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强调个人价值,追求民主自由,崇尚开拓和竞争,讲求理性和实用,其核心是个人中心主义:个人至上、私欲至上、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享受,强调通过个人奋斗、个人自我设计,追求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美国公众注重成就,仰慕英雄,有深厚的成就崇拜和英雄崇拜的心理积淀。个人成就是所有美国人价值观中评价最高的价值之一。美国人有很强的成就(或成功)意识。成功是所有美国人的追求,是诱人的前景,前进的动力。他们坚信,一个人的价值就等于他在事业上的成就。一些事业有成的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和各类明星,成了新时代的英雄。他们个人奋斗的过程和结果,成了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参照系,父母教育子女的活教材。就目前的美国电影市场来看,大部分电影给人的感受就是“火爆”“刺激”“惊险”“奇妙”“特别”之类的形容词。不难看出美国所要创造的,是那些吸引人眼球的巨作。而这里我不想谈他们的野心和动机,我只想谈他们的表达。
从美国的历史上看,显而易见他们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家。自由女神像手上的书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为“不要束缚,不要枷锁。”大部分的早期美国电影都在表达这样一个信念。而现在,他们所表达的是更深层次的东西:“自由以后要做什么?”于是,90年代初,美国有了无数的漫画英雄。而那些漫画英雄也慢慢从纸上爬进了银幕。现在,英雄们依然再被颂扬,但他们却又有了新的想法——并不是像超人蜘蛛侠一样有超能力才能做英雄。于是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无数的平民英雄。 美国是流动性很大的社会。这种流动体现在两个方面:地域性流动和社会性流动。美国相对的开放自由、发达的交通和冒险好动的传统使许多美国人从乡村流到城市,又从市中心流向郊区;从北方流到南方阳光地带,从一个城市流到另一个城市。美国社会阶级不像欧洲国家那样固定,加上公共教育的普及,使沿着社会阶梯向上流动成为可能。许多生活在美国的人,无论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还是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外国移民,都有一个梦,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这就是人们常津津乐道的“美国梦”。当美国的文化被映射入电影制作中时,电影能否表现国家文化的底蕴,符合美国公众的审美需求就是决定电影成功的一个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3年Sundance电影节上,华裔导演Justin Lin用了自己五张信用卡透支五十万美金拍摄的影片“Better Luck Tomorrow” 普遍不被看好,评论界认为影片描写的第二代华裔移民不符合美国人眼中的“模范公民”形象。Ebert看过影片后,力排众议,反驳别人“为什么要将一个族裔脸谱化?”他认为影片很真实,而且,科班出身的Lin有着很好的电影感觉,从而使得该片不仅被时代华纳的MTV收购,而且在全国艺术影院得到放映,取得了将近四百万美金的票房成绩。

❺ 美国主流文化在电影中的体现

文化很多元,看来你要写很多的方面了。
以下是我看过的印象比较深的美国电影:
《以眼杀人》——美国当年为了和苏联较劲而培养具有特异功能士兵的历史,黑色幽默。
《穆赫兰道》——说的是像女主角一样在好莱坞打拼而没有成功的小演员的悲惨命运,还通过演员的视角描写了导演的无奈。穆赫兰道就是日落大道
《肖申克的救赎》——体现了美国文化里对自由的不懈追索,主人公最终拥抱自由天地的镜头感动了很多人。写这个电影的话,很多影评可以参考
《断锁怒潮》——自由不是施舍,自由是天赋的权利。19世纪美国律师帮黑奴争取自由第一案。文化都是有历史可循,美国人在19世纪的这个案件有开创性意义。
《007》系列以及《蜘蛛侠》,《超人》等——体现了英雄主义。
《美国派》——可以看出年轻人对性的幽默态度,性开放程度什么的。
《古墓丽影》——是个女英雄形象,说明美国人的性别比较平等。女英雄的形象在美国电影中还是比较突出的。
《撞车》——美国是个多种族多文化的国家,这部电影讲述了有色人种和白人之间、以及有色人种互相之间的冲突和抵制。通过这部电影,你可以看出在美国种族冲突是多么大的一个问题。
《阿甘正传》是不是被用得太烂了,不然的话这个影评也可以参考,毕竟美国人很喜欢这个电影呢。
科幻片,西部片等也是美国电影中较有特色的。
《热天午后》——是讲抢劫银行的,这是一部美国电影历史中该类题材的鼻祖之作,几乎此后所有关于银行劫案的电影都是以此作为蓝本的。而且影片还体现了很多美国当时的社会问题。
而最近新片《剑鱼行动》还向《热天午后》致敬了,《剑鱼行动》中则讲到了美国当下的一些社会问题,比如恐怖分子。
看这个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电影名单,《热天午后》还是榜首http://tieba..com/f?kz=689504734
《三个新娘一个老爸》——美国人家庭观,这部电影我没看过只是看到这个影评对你有帮助 http://www.mtime.com/my/yingsuhua/blog/3608126/
《朱莉与朱莉娅》——讲到美国的一个女人,她彻底影响了美国人的饮食。
文化肯定是历史性连贯的,是发展的。可以从历史角度顺下来,多找找影评。有些电影像《虎胆龙威》可以揣摩出一些文化元素,但是它的文化主题却不突出,还是写主题比较鲜明的好一些,像《撞车》。
选我吧选我吧~~~ 要不是打这些字都沙发啦

❻ 美国主流文化在电影中的体现

文化很多元,看来你要写很多的方面了。
以下是我看过的印象比较深的美国电影:
《以眼杀人》——美国当年为了和苏联较劲而培养具有特异功能士兵的历史,黑色幽默。
《穆赫兰道》——说的是像女主角一样在好莱坞打拼而没有成功的小演员的悲惨命运,还通过演员的视角描写了导演的无奈。穆赫兰道就是日落大道
《肖申克的救赎》——体现了美国文化里对自由的不懈追索,主人公最终拥抱自由天地的镜头感动了很多人。写这个电影的话,很多影评可以参考
《断锁怒潮》——自由不是施舍,自由是天赋的权利。19世纪美国律师帮黑奴争取自由第一案。文化都是有历史可循,美国人在19世纪的这个案件有开创性意义。
《007》系列以及《蜘蛛侠》,《超人》等——体现了英雄主义。
《美国派》——可以看出年轻人对性的幽默态度,性开放程度什么的。
《古墓丽影》——是个女英雄形象,说明美国人的性别比较平等。女英雄的形象在美国电影中还是比较突出的。
《撞车》——美国是个多种族多文化的国家,这部电影讲述了有色人种和白人之间、以及有色人种互相之间的冲突和抵制。通过这部电影,你可以看出在美国种族冲突是多么大的一个问题。
《阿甘正传》是不是被用得太烂了,不然的话这个影评也可以参考,毕竟美国人很喜欢这个电影呢。
科幻片,西部片等也是美国电影中较有特色的。
《热天午后》——是讲抢劫银行的,这是一部美国电影历史中该类题材的鼻祖之作,几乎此后所有关于银行劫案的电影都是以此作为蓝本的。而且影片还体现了很多美国当时的社会问题。
而最近新片《剑鱼行动》还向《热天午后》致敬了,《剑鱼行动》中则讲到了美国当下的一些社会问题,比如恐怖分子。
看这个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电影名单,《热天午后》还是榜首 http://tieba..com/f?kz=689504734
《三个新娘一个老爸》——美国人家庭观,这部电影我没看过只是看到这个影评对你有帮助 http://www.mtime.com/my/yingsuhua/blog/3608126/
《朱莉与朱莉娅》——讲到美国的一个女人,她彻底影响了美国人的饮食。
文化肯定是历史性连贯的,是发展的。可以从历史角度顺下来,多找找影评。有些电影像《虎胆龙威》可以揣摩出一些文化元素,但是它的文化主题却不突出,还是写主题比较鲜明的好一些,像《撞车》。
选我吧选我吧~~~ 要不是打这些字都沙发啦

❼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所体现的美国社会文化既直观最主要的三点。。。

体制化。。。。执着的信念。。。
团队的补充 2011-03-24 19:45 电影中不是有一个蹲了一辈子监狱的人出来后自杀的情节吗,有句台词不是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d,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ing. 意思就是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那就是体制化。 这个观点也有很多可以说的啊

❽ 美国电影的特点有什么啊

1、个人主义是美国价值观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重视个人成就、崇拜个人奋斗,讲究个人价值最大程度的实现。

美国电影是灌输个人主义的主要工具,从《蜘蛛侠》、《超人》再到《2012》,“救世主们”一次次让美国扮演拯救世界的角色,英雄来到地球是“为了美国式的真理和正义”,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认同美国具有拯救并主导世界强权地位的天然能力。

2、美国电影很注重镜头和叙述场景的精雕细琢,自由女神像、星条旗、曼哈顿街道都是时常出现的镜头。

无论是现代科技制作出来的震撼镜头,还是艺术浪漫的日常生活场景的展示,都会激起一部分观众对美国的向往。

3、美国电影善于将精神内核和商业外壳有机结合,价值观倾向被包装在具有强烈视听效果的表层结构之下。

美国影视产业不仅为美国带来巨额经济利益,带动了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推销了美国的价值理念,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国家形象传播的“美国文化群落和文化生态”。

(8)美国社会文化电影的分析扩展阅读:

美国电影传播策略:

1、打造产业化的运作模式。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电影便形成企业生产模式,即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商业化运作管理,实现生产制作与传播发行的紧密集合。

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条块分割,分工合作,责任明确。电影制片方、发行方与技术团队等通常是长期的固定合作伙伴,利益紧密相关。同时,美国电影的蓬勃发展和融资渠道广、资金雄厚密不可分。

2、实施全媒体的宣传营销。

在传统媒体时代,美国电影按报纸、广播、电视的视听说特点,三管齐下,打造全方位的电影传播路线。在新媒体时代,美国电影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使新旧媒体平台相配合,实施全媒体的营销策略

❾ 如何理解好莱坞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价值输出

作为美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好莱坞电影不仅体现了鲜明的美国文化色彩,而且还蕴涵着以美国文化方式表现出来的,极具时代性和普泛性,且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其中主要包括“美国梦”、个人英雄主义、宗教文化和普世主义等。本文将通过对美国好莱坞部分影片的详细解读,试对其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国文化价值观进行深入阐释,以期对好莱坞电影和美国文化价值观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美国主流价值观溯源和构建
美国,当初仅仅是英国的一块殖民地,却在短短的几百年岁月中从建立到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人将其成功的原因归结于文化的优越性。追本溯源,美国主流价值观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一统天下的清教文化(Puritan Culture)。早期的美国精神是对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机会平等、劳动致富的信仰和推崇。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美国的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移民文化也就诞生了。在美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锐意进取的民族精神及其大熔炉般宽容的理念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在美国处于上升时期的历史阶段,这一表现尤为明显。美国传统的主流价值观,指的是“民主政体、自由原则、个人主义。在此基础上派生出关于人的政治、文化权利和种种价值观等等”。在美国占主导的文化是白人的文化传统,也即“WASP”文化(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 Culture,盎格鲁——撒克逊白人的新教文化)。美国的主流文化其实就是“基督教、资本主义和民主的特别混合物”①。源自基督精神的理性原则及对个人自主的追求的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也成了美国思想的起点和归宿,构成美国文化的精髓。而“美国梦”是足以支撑起美国人奋斗中的失落与迷惘的力量,它不仅仅指人生中最渴望追求的一种美好事物,更意味着一种崇高的信仰和价值观。宗教是影响美国人信念、态度和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它深深支配着美国人的政治、文化以及家庭生活。西化的普世主义在美国文化的传播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使美国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得以在全世界范围传播。以上构建了美国文化价值观的综合体系。
二、美国主流价值观在好莱坞电影中的体现
作为宣扬美国文化价值观的载体,无论电影工业如何发展,好莱坞电影中所体现的美国文化色彩不会改变。好莱坞电影坚守的文化价值体系在一部又一部电影作品中传承发展。
(一)“美国梦”(American Dream)
“美国梦”是一个在特定时期出现的特定术语,其产生和发展与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大量欧洲人前往美洲探险殖民,当17世纪第一批移民登上美洲大陆之日起,“新世界”便被赋予了一种梦想的色彩,任何人都有权利开垦占有,他们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克服了巨大困难,幸存下来的都是一些异常能干、勇敢、有进取精神的人。正是这些独特的自然和历史条件促成了“美国梦”的产生和发展。
“美国梦”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广义的“美国梦”是指“民主、平等、自由”的国家理想;从狭义来看,“美国梦”是指个人通过自我奋斗而获得成功的梦想。站在普通大众的角度,“美国梦”也可以是和成功、幸福联系在一起的一切具体目标——享受高等教育和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拥有健康的身体和一群可爱的孩子,拥有昂贵的汽车和豪华的住宅,等等。“美国梦”实际上是一种美好的理想。
人们常把好莱坞称作“梦工厂”(DreamWorks),许多好莱坞的电影就是将“美国梦”作为主题,它们揭示了普通人、动物甚至是卡通形象依靠个人奋斗而取得成功的故事。虽然叙事角度不尽相同,但都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塑造反映了“美国梦”的理念。美国文化中特别强调机会平等而并非结果的平等,强调政治权利的平等而不是经济结果的平等。正因为这样,无数普通人才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这一理念在《阿甘正传》中得到了充分反映。电影成功塑造了阿甘这一经典形象,整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一个低能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常人都难以企及的成功。正如电影的一句经典台词所说的那样:“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糖,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电影的开始和结束都用一片飘飞的羽毛来象征命运的无常,然而主人公的经历却告诉我们不要向命运低头,任何人都有机会成功。人物和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影片恰到好处地宣扬了“美国梦”的理念,体现了命运给每个人均等机会的文化内涵。
(二)个人英雄主义(Heroism)
个人主义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它所包含的独立奋斗、开拓进取精神成为美国人的生命基调,同时也是美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英雄是个人主义的化身,英雄主义是个人主义的一种形式。英雄主义其实是来源于我们对于自身的生存环境、人文理念的忧虑和恐惧。当个人自由被束缚、个人利益遭到损害,对权威、灾难的抗争随之爆发,英雄便顺应而生。在美国文化里,个人英雄主义的主要特点是渴望自己的能力得到别人认同,渴望自己受到关注,以自我为中心。个人能力的最大限度发挥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最好体现。②
“英雄就是超越自我,在杰出的行动中证明他们的勇气、才智和领导才能。”③美国电影中个人英雄主义的典型模式是单枪匹马拯救国家、人民于危难之中,在排除万难的过程中得到成长,找寻到自我的价值。其英雄人物的典型特征为:(1)拥有绝对强壮的身体或者强大的特异功能;(2)拥有卓越的聪明才智、冷静的头脑和超强的意志力;(3)拥有完美男性或女性的所有优点,并且多数英雄都是与美国政府抗争的斗士。从1939年的《关山飞度》中灵果一个人拖住一群阿巴虚人,使得驿车里的人得救,到《终结者》中来自未来,组织核战争的机器人,好莱坞电影人给现代英雄神话披上一层传统的、简单的、普遍性的崇高思想外衣。 (三)宗教文化(Religious Culture)
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美国人的宗教信仰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其中,绝大多数的美国白人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天主教,非洲裔的黑人则主要信仰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及巫术。作为主流价值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督教是大多数美国人信仰的宗教,上帝在他们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在19世纪20年代,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就说过:“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基督教对其国民的灵魂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在美国,宗教对法律和社会舆论产生不了多大影响,但是宗教支配社会风貌,并且通过家庭生活而控制国家。”宗教信仰通过影响美国人的信念、态度和行为支配着美国人的政治、文化以及家庭生活。
大部分美国人认为,美国是上帝选择的一个特殊国度,美国人对全人类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责任,要负责把世界上所有人从苦海当中拯救出来。这种思想深深扎根于美国白人文化中,影响着美国社会大众对外部世界的看法。电影《阿甘正传》蕴涵的宗教意识十分丰富。在影片当中,带有宗教色彩的桥段有很多,比如在珍妮遭受家庭暴力的时候,她拉着阿甘向上帝做祈祷,祈求上帝给她一双翅膀帮她逃离现在的痛苦;阿甘刚开始捕虾的生活时,总是一无所获,丹中尉提醒他可以去教堂祈祷,等等。
(四)普世主义(Universalism)
普世主义起源于欧洲,作为哲学上的一个分支,它强调普遍的事实能够被发现且被理解;在伦理上,普世性就是指能够应用在所有人身上的价值观或事物。美国的普世主义价值观是建立在继承欧洲普世主义的基础上的,同时在殖民和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有显着美国地域特征的普世主义观念。④“上帝选民论”和“天定命运论”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普世主义重要内容。
在此,我们不能不提及美国着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他在多部影片中集中阐释了普世主义的内涵。2010年上映的电影《阿凡达》以科幻与魔幻相融合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以“爱与永恒”为主题的故事。这部影片不仅在技术和艺术上震撼了我们,更让我们体会到电影背后西方化的普世主义思想。在潘多拉星球上,当伊娃选择部落首领和精神首领之后,实际上这星球上的各种族就成了外化的美国人,而入侵的地球生物则成了美国之外的异族,萨利所代表的美国人和潘多拉星球就是美国普世精神的化身,只不过潘多拉星球是物化了的美国领土,萨利所代表的潘多拉之魂是内化了的美国普世精神。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世上万事万物都有存在价值,世上的一切生灵应该平等对待。故而在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中,美国民众本着平等、尊重的心态,开始接受外来人,并不遗余力地将本民族的一切成就交给外来者,允许异于本族的声音存在。这也是美国作为文化大熔炉的文化态度的精髓之所在,在吸收和接纳外来文化的同时,输出本国文明,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谋求人类共同的发展,正是普世价值观的精髓。
三、结 语
作为美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好莱坞电影对于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构建和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它通过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融合,使文化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其直观性和生动性不仅为美国本土观众所追捧,同时也被其他国家观众所接受。可以说,好莱坞电影为全世界了解美国文化价值观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参考。通过对美国主流电影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刻全面了解到美国社会主流文化的各个层面。同时,在美国特定的历史环境背景下,需要用好莱坞电影的感官冲击,帮助他们重拾那些宝贵的民族精神和美德,向世界传达美国国家的良好形象,以求受到更多关注和认同。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742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709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704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442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432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1076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362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784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824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