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电影 » 电影我的一生美国影评

电影我的一生美国影评

发布时间: 2022-09-24 04:43:09

Ⅰ 轰动一时的电视剧《我的一生》,是以哪位政治家的人生为原型

1974年6月4日,梅厄夫人离任,卸任后的第二年,梅厄夫人完成了自传《我的一生》,此书立即成为畅销书。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和外交家,1981年美国将《我的一生》拍成了电视剧,3次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好莱坞明星英格丽•褒曼扮演梅厄夫人,轰动一时。

Ⅱ 跪求我的一生2020年上映的由杰西卡·罗德主演的百度云资源

《我的一生》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提取码:3d6b

导演:马克·迈尔斯

编剧:托德·罗森博格

主演:杰西卡·罗德、岑勇康、玛丽埃尔·斯科特、爱沃·卡拉丹、基拉·塞特尔、杰·费罗尔、乔什·布雷纳、凯尔·艾伦、乔恩·鲁德尼茨基、克莉希·菲茨、安贾利·比玛尼、马里奥·坎通、肯尼思·肯特·布赖恩、迈克尔·马西尼、约瑟夫·波利昆、托尼亚·马尔多纳多、杰奎琳·哈里斯·马瑟恩、维多利亚·佩吉·沃特金斯

类型:剧情、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2020-10-23(英国)、2020-12-04(美国)

片长:93分钟

又名:今生今世

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剧本一度登上好莱坞剧本黑名单,马克·迈尔斯([人力资本])执导。影片讲述一对恋人索罗门和简在筹备婚礼期间,索罗门查出罹患肝癌,两人为完成心愿,决定将婚礼提前,在善心捐助下,他们如愿完成婚礼,四个月后,索罗门离世。

Ⅲ 海伦 凯勒的《我的一生》的简介

《我的一生》,又翻译为《我生活的故事》。
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传颂久远的励志经典。以翔实的笔触描写了一个盲聋人的奋斗历程,这种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得海伦·凯勒成为历史上最鼓舞人心的人物之一。从早年的懵懂无知,到与安妮·苏立文的师生情谊,再到难以忘怀的学院生活,海伦那朴实无华的文字使我们得以领略到她惊人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整整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今天我们重读这部着作时,依然会为其间闪耀的人性光辉和人生华彩深深震撼,依然能从这样一首遒劲的生命之歌中汲取前行的勇气。

Ⅳ 如何评价电影《一生一世》

该片爱情长跑的理念与现实生活中“速食爱情”的话题遥相呼应,用“标杆”式爱情诠释感情最简单的原理“爱过就是一生一世”。《一生一世》展现出了导演扎实的基本功,尤其是对光影的处理为影片增色不少,那些柔光特写镜头加上晃动的升格镜头让片中一对俊男靓女显得格外光彩照人。

电影中,两人前所未有的表演令观众津津乐道,有首映场观众更总结高圆圆在电影里送出了起床素颜美、午间朦胧美、黄昏逆光美、微笑慢镜美、凝视定格美、街头奔跑美的“六美”。

堪称女神出道“最美电影”,对于此赞誉,“当事人”高圆圆也大方表示:“我也觉得好美,甚至觉得,这是我吗?”

相关信息:

影片结尾处,谢霆锋和高圆圆在医院见了最后一面,高圆圆说,这就是命,我们注定无法在一起。这“命”成了这故事的核心推动力,相识、相爱、分离、重逢,全部都是命,既然是命,挣扎也没用,逆来顺受是最稳妥的选择,就像是影片中的两位主角一样,从不反抗,从不抱怨。

爱恨别离都是命,命运给你什么你就接纳什么,这种对待爱情的态度在现实中可以让人接受,但在一部爱情电影中就显得太过于平淡了,即使明知道结局已定也要奋力一搏。

这条莎士比亚定下的爱情准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抛弃的啊!在爱情电影里,顺从和认命意就意味着无趣,无趣的爱情故事还是让它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吧。

Ⅳ 我的一生

我的一生

《我的一生》 总序说不尽的卡萨诺瓦(1)

高中甫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卡萨诺瓦这个名字尽管近年来已相继有几本介绍他的书籍出版,他的自传亦有一个选本被译成中文,但依然还是陌生的,可整个欧洲对这个人却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不论是大型的网络全书,小型的词典,甚至是家庭常备的字典,他的名字都成为一个词条,一个单字,因为卡萨诺瓦已成为“好色之徒”、“登徒子”、“浪荡公子”、“猎艳者”、“冒险家”的同义语了;近几十年来,诸多学者们更拓宽了对这位生活中的奇才,文学中的幸运儿的研究,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有的学科:卡萨诺瓦学(Casanovastik)。他的那部卷帙浩繁的自传《我的一生》——共十二卷,全文如译成中文要超过二百五十万字——已无可争辩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它的社会价值和认识价值已为学者们所公认。也正因此卡萨诺瓦身上除了一些不光彩的恶名,又有了作家的头衔了。
卡萨诺瓦被称为“好色之徒”、“浪荡公子”、“猎艳者”,这不是硬安在他头上的恶名,而是名副其实,实至名归。他在自传中用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如实地描绘和记述了他一生中与一百一十六个女人的情事(写过一部出色的卡萨诺瓦传记的德国作家赫尔曼?凯斯顿对卡萨诺瓦在《我的一生》中提到与他有染的有名有姓的女人做过统计,提出了这个数字)。这些女人被他引诱,爱上了他,他也爱上了她们,对她们做出许诺,有的还想与之结婚;但他爱得快,许诺得快,而忘记得更快。如茨威格所言,他是一个热情激荡的享乐者,是一个典型的瞬间沉醉者。他像唐?璜一样,不断地在情场中追逐他的猎物,不断地进行情爱的冒险。他毫无顾忌地在为《我的一生》写的前言中承认:“感官的快乐是我毕生的主要追求,对于我来说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因我是为另一性别而生的,于是我不断地去爱那个性别,并致力于去赢得它的爱。”但卡萨诺瓦绝不仅是一个好色之徒,一个现实中的唐?璜,他也是一个生活中的奇才,一个有成就的作家。他一七二五年生于威尼斯,十六岁即取得了法学博士学位,成为教士,当过兵,做过提琴手,受国家法庭指控,被关入臭名昭着的铅皮监狱,并成功地从中逃脱(这使他名噪一时)。在法国当上了国家彩票的第一经理,后又在巴黎建立了一家公司,得到过教皇的金马刺奖章和“骑士”的称号。他熟谙医学,通晓历法,善于理财——更善于挥霍;他建立过一个剧团,出版过戏剧杂志。他也热衷于写作,在不断地旅行和周游中他写下了不少着作,这其中有《驳阿麦罗特?德?拉?胡塞依所着的〈威尼斯政府史〉》、《拉娜?卡普林娜》(一篇论及女性器官对女人性格影响的文章),出版了《波兰动乱史》,发表了一部乌托邦小说《爱德华和伊丽莎白,或地心之旅》,还翻译荷马的《伊利昂记》。当然更有这部使他能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的自传《我的一生》,这是他晚年落魄之际得到瓦尔德斯坦伯爵收留,在杜克斯管理图书期间用九年时光写下的一部鸿篇巨制。
一七七四年卡萨诺瓦得到威尼斯共和国国家法庭的赦免,被逐十八年之后终于返回了祖国。他过了一段相对稳定的生活;可在一七八二年他发表了一篇论战性的文章又获罪国家审判法庭,在一七八三年不得不再次离开威尼斯,在欧洲各地旅行。一七八四年他在维也纳邂逅瓦尔德斯坦伯爵,被邀往波希米亚的伯爵领地杜克斯,做了伯爵的图书管理员。这个地处偏僻,而且备受下人蔑视的环境对一向在欧洲各大都会出入宫廷,周旋于上流社会和厮混在女人中间的卡萨诺瓦不啻是一种折磨,一种屈辱;他曾一度秘密逃离杜克斯,但他时已逾花甲之年,就像掉了牙的老狗一样,风光不再了;几个月之后他充满悔恨地返回了杜克斯。他这时的情况就如茨威格所描述的:“被赶出一个个家门,受到女人们嘲笑,处境孤独,形同乞丐,软弱无能,这时候他已是骨瘦如柴,喃喃抱怨的白发老人了。”出于百无聊赖,为烦恼所折磨,他于是从一七九年起,开始描述他的生平,奋笔疾书,每天写十三小时,在回忆中去重新体验已逝去的快乐,在沉湎中去忘记现实中的痛苦。就这样他在九年之间写下了十二卷之多,但他只写到一七七四年,此后直到他一七八五年到杜克斯时,还有十一年的经历没有写;至于为什么,学术界尚没有定论。
卡萨诺瓦在他为这部自传而写的序言中称:“不管是有价值还是无价值,我的生活就是我的材料,我的材料就是我的生活。”这句话大体可以看作是他写这部自传的立意。他几乎不加选择不加取舍,把他一生所见所闻,所经历的所体验的,他的感受,他的享乐,他的痛苦,他的幸运,他的挫折都一股脑儿塞进他的书里。他几乎不做任何伦理上和道德上的思考,不去探索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价值。他不尊重良知,不懂得善与恶。他的这部自传是一个杂然并陈,松散无序,没有取舍,不加提炼,不加晶化的什锦大拼盘,但是它有着无可争辩的长处:这就是真实性,生活的真实而非艺术的真实。它不像歌德的自传,是真实加上诗化;也不像卢梭的自传,是真实加上忏悔。
恰恰是这一长处使这部作品成了卡萨诺瓦所处时代的一幅出色的然而也是粗俗的图画,他的感性的观察方式对后代人具有一种文献性。这幅巨大的图画是一座人物的画廊:有皇帝、女皇、国王、公侯、大臣、教皇、主教,有银行家、投机商、证券经纪人、军官、士兵、僧侣、修女、教士,有作家、艺术家、哲学家、神学家;有市井俗夫、土匪恶棍,有赌徒妓女、密探间谍、江湖术士。可以说是上至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下至社会底层人物,鱼目混杂,无所不有,而这些人物既非虚构,亦非杜撰,都是卡萨诺瓦亲自接触亲自交往的。这幅巨大的图画是十八世纪上半叶的一个多彩的然而也是凌乱的社会横断面,它展现出了这个时期的社会——文化——生活的诸多现象:宫廷、社交场、贵妇人沙龙、交易所、剧院、赌场、妓院、城堡、监狱、修道院、要塞、军营,它几乎包容了社会从最高到最低的多种场所,而它们全系卡萨诺瓦活动和混迹其中的。卡萨诺瓦这位无所忌惮的冒险家,他一生几乎居无定所,他的足迹几乎遍及整个欧洲:从意大利到英国,从西班牙到瑞士,从奥地利到德国,从波兰到俄罗斯,从捷克到荷兰,从卢森堡到比利时,几乎在每一个大都会、每一个着名的城市都留下了他的身影,都留下了他的故事。这一切就使卡萨诺瓦的自传《我的一生》成为一部极具特色的奇书。

《我的一生》 总序说不尽的卡萨诺瓦(2)

一部奇书则必然有一种奇遇。落魄的卡萨诺瓦晚年在杜克斯为了打发百般无聊的时光,为了缅怀往日的肉体上的享乐和精神上的愉悦,为了在回忆中忘却现实,他用法文写下了他的自传。一七九七年,他为这部自传写了一篇序言。或许他还幻想看到书的出版,但是就在翌年他那副在壮年时期过度挥霍的躯体就僵化了,他那颗一度过分活跃的心脏就停止活动了。在临死前,他把这部自传及他的文稿托付给他的侄子卡罗?安基奥利尼,可它们被装在几个箱子里一直堆放在杜克斯的宫殿里。直到瓦尔德斯坦宫殿及其图书馆被没收,转移到另处时,卡萨诺瓦的全部遗稿才到了卡罗?安基奥利尼手中。在这些着作中除了这部自传之外,还有一部喜剧《Le Polémoscope》,论述路易十六,谈及罗伯斯庇尔之死,对拿破仑、腓特烈大帝、伏尔泰、卢梭等人的评论以及涉及磁力、星象、灵魂和音乐的文章。当然更重要的是他的手稿《我的一生》。一八二年——此时卡萨诺瓦早已不被人知了——一个名叫F�根采尔的人受安基奥利尼之托询问莱比锡的出版商布洛肯豪斯,是否对这部自传手稿感兴趣。布洛肯豪斯拿到这部手稿后委托他信任的几位有名人士进行评估,这其中就有着名的德国浪漫派作家路?梯克。在得到充分的肯定之后他就以区区的二百塔勒买了这部自传的手稿,并在一八二二年至一八二八年间让人译成德文,分十二卷出版。这个经威廉?封?舒尔茨译成的德文版本并不忠实,他据出版商布洛肯豪斯的指示,把书中一些露骨的性爱描述的文字都进行了无害的加工和删节。这部传记的出版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有趣的是,法国的一家出版商盗取了这个德文译本,把它译成了法文出版。此后不久,一八二六年至一八三八年间,布洛肯豪斯把手稿交给一位法语教授让?拉法格进行文字整理,出版了法文版。直到一八六年布洛肯豪斯宣布放弃了版权。此后这部自传在世界各地被译成二十余种语言出版。
《我的一生》的出版迅即激起了很大的反响。有的学者着文,怀疑是否有卡萨诺瓦其人,有的人承认其存在,但认为只有司汤达这样的作家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不管怎样,曾默默无闻的卡萨诺瓦又复活了,而且如茨威格所形容的那样,这个出色的江湖骗子进入了创造性智慧的万神庙。他写道:“这个狡猾的赌徒一下子胜过了自但丁和薄伽丘以来所有的意大利作家。”见茨威格:《世界建筑师》,《卡萨诺瓦》第三二八页。北京燕山出版社。这句话当然是夸张的,但它确实从另一个层次上表明了卡萨诺瓦是一个描述自己的天才。“他的讲述不是出于文学上的虚荣心,不是出于教条主义的自我宣扬,也不是出于愿意改过自新的懊丧,更不是出于暴露狂的忏悔癖好。……这不是绞尽脑汁的空想家和编造者,而是一切作家中的高手大师在讲述自己的生平。”见茨威格:《世界建筑师》,《卡萨诺瓦》第三三页。北京燕山出版社。自从他的自传广泛地流传起来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考证在阐释;批评家在评价在争辩;而对许多作家、艺术家来说,这自传却是触发灵感,激起创作热情,引发遐思的触媒剂。它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成为他们创作的题材矿山。自一八三六年法国作家沃德维尔的剧作《卡萨诺瓦在圣?安德列斯要塞》起——此人同时还为音乐家A�洛特青写了同名的歌剧剧本,这部歌剧一八四一年在莱比锡首演——此后就不断有取材自这部自传的作品出现。其中着名的有奥地利作家胡果?霍夫曼斯塔尔的戏剧《冒险家和歌女》、《克里斯蒂娜的返乡之旅》,A�施尼茨勒的戏剧《姊妹或卡萨诺瓦在斯帕》、小说《卡萨诺瓦的返乡》(二十世纪末美国据这部小说改编成一部名噪一时的电影),赫?赫塞的小说《卡萨诺瓦的皈依》,法国作家阿波利奈尔的戏剧《卡萨诺瓦》等。进入当代,以卡萨诺瓦自传为题材的作品更为繁多。在我国,译林出版社和团结出版社就出版了爱尔兰作家安?米勒的《卡萨诺瓦》和比利时作家黎?弗兰姆的《卡萨诺瓦传奇》。这部自传至今仍然是作家和艺术家取之不竭的题材之矿。
《我的一生》有着很高的认识价值,它向我们今天的读者展示出了十八世纪欧洲社会一个全景式的概貌,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他所生活时代经济、文化、生活、风俗等诸多领域中的诸多现象的一个机会。我认为这便是这部自传的真正价值所在;至于书中那些流于恶俗的章节,相信读者自会做出论断。这里我不妨摘引诗人海涅作为读者在谈及《我的一生》时的一段话,他在一八二二年写道:“我不愿意向我的爱人推荐这部回忆录,但愿意向我的朋友们推荐。从这部书中散发出一股淫荡的意大利情欲的气味。主人公是一个享乐生活的,强壮的威尼斯人,异常狡狯,周游各国,与许多杰出人物交往,与女人们的接触更为密切。这本书没有一行与我的情感相契合,但读起来没有一行不使我感到快乐。”这虽不无迂腐之气,确也是道出了一个普通读者的一种感受。
卡萨诺瓦晚年在杜克斯时,曾记下那个蔑视他并也虐待他的庄园总管费尔特希纳说的一段话。说在他死后一百二十年会建立一个特别的卡萨诺瓦协会,去检验他写下的每张纸条,每一个日期,去追查他细心抹掉的那些乐于丧失名誉的女士们的名字。虽然不是在一百二十年之后,而是在他诞生二百五十周年的一九七五年在威尼斯确实就建立了一个研究卡萨诺瓦基金会。这个研究会,它当然不是去追查那些与他有肌肤之亲的女人,而是把卡萨诺瓦本人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定期地召开学术讨论会,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卡萨诺瓦学。据英国学者J�R�契尔德还是在一九五六年编的一个书目:有四十三部关于卡萨诺瓦的作品,有四千多种自传版本,有一千多篇论述卡萨诺瓦的文章。在欧美,对卡萨诺瓦的研究直到今日仍方兴未艾,不仅是他的自传,而且他的其他一些着作、文章以及书信都相继出版。
无论是作为一个社会现象还是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卡萨诺瓦和其自传《我的一生》,我们都应当熟悉,应当了解。正是为了填补这方面的一个空白,我们翻译了《我的一生》的选本,这个节选本在几年前曾出版过。这次我据《我的一生》全集增译了几万字,并把他亲自写的简历一并译出,附上编写的一份年表。这样读者大体上就可以对卡萨诺瓦其人有更多一些的了解。
本书有多幅插图,绘者是德国着名的画家、诗人和幽默作家威廉?布施(1832—1908)。这些插图线条简洁,手法巧妙,别具一格,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布施是中国读者并不陌生的一位画家、诗人,他的一些带有短诗的叙事体连环画早就在中国出版了,如《马克斯和莫里兹》、《吹牛大王汉斯》等

《我的一生》 总序卡萨诺瓦自序(摘译)

首先我要向读者申明:我对自己在生命进程中所做的善事与恶事负责,这种自我负责的信念坚如磐石。此信念来自我对意志自由的信仰。
我不仅是有神论者,而且是虔诚的天主教徒。颇有教益的哲学坚定了我的宗教信仰。当处于困境而祈求上帝的帮助时,我总是相信他的救助,他总是有求必应。这一事实说明:我从未怀疑上帝的存在。绝望会置人于死地,但是只要你祈祷上帝,绝望就会消失;当你祈祷之后,就会满怀信心,就会采取行动。
人是自由的,但是当人不相信自由时,他就不再是自由的了。如果你相信命运的威力,你就会丧失上帝赋予你的行动能力,而上帝在赋予你理智的时候就已将行动能力赐给你了。理智只是造物主神性的一小部分。尽管人是自由的,但还是不可妄下我们拥有为所欲为权利的断语,因为只要被行动的欲望所控制,我们就是欲望的奴隶。
善于思考的读者从我的回忆录中可以发现,我从未树立过明确的目标。我唯一的原则(如果真有这个原则的话)就是随波逐流。不假思索的草率行为原本可以毁了我,可是幸运之神却偏偏经常朝我微笑。事后我无比感谢上帝的恩眷,并且不忘自责。另一方面我却发现:明智而有节制的行为也能带来厄运。这种现象虽然使我备感屈辱,但我确信自己行为端正,并聊以自慰。
当身处困境时,我常常欺骗无赖与蠢材,并且毫无良心上的愧疚。每当我欺骗女人时,这种被欺骗肯定是相互的。是否被骗并不重要,因为爱情一旦成为游戏,游戏的双方通常都会遭到愚弄。
亲爱的读者,只要您审查这篇序言的精髓,您就会轻而易举地猜出其意旨。我之所以写这篇自序,是因为希望您在读这本回忆录之前就对我有所了解。我想让他人来评价我品行的优劣。我渴求读者的友谊、读者对我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如果我的回忆录能给您以教益和愉悦,那么您肯定会感谢我。如果您公正地对待我并且发现我功大于过,那么您就会尊重我。在坦率而信任的气氛中,我卸下了伪装,暴露出原形,任凭世人评判。如果您被我的坦诚所感动,那么我们肯定会成为朋友。

《我的一生》 总序评价

卡萨诺瓦是这样一个人,无论说他善说他恶,知道了他的人, 对他的行事和做人总有一肚子话要说.以下摘的就是一些人对他的评价,其中有名没名、中国外国的都有。
有名的
茨威格:“卡萨诺瓦证明了,人们可以写出世上最有趣的小说,而不必是作家;描绘最完美的时代图景,而不必是历史学家……每种充分的情感都可能成为创造性的,无耻正同有耻一样,恶和善,道德和不道德一样:对永恒起决定作用的从不是灵魂的样式,而是一个人的丰富。……不朽不知道什么是合乎道德还是不合乎道德,好还是坏;它只测量作品的强度,它要求人的一致而不是纯洁……对它什么都不是,强度却是一切。”
“尽管有众多的作家和思想家,但世界上却再没有创作出比他的生平更为浪漫的长篇小说,也再没有塑造出比他的形象更为惊险奇妙的人物。”
海涅说:我不愿意向我的爱人推荐这部回忆录,但愿意向我的朋友们推荐。从这部书中散发出一股淫荡的意大利情欲的气味。……书没有一行与我的情感相契合,但读起来没有一行不使我感到快乐。
女作家丽蒂雅芙蓝:可是终其一生,他并没有能够与这几个可以在性爱、在学识、在思想上与他匹配的情人携手到老。他写道:三分之一的女人让我欢笑,三分之一的 女人让我勃起,剩下的三分之一才飨我思想以食物。但是我们又何必强求我们的爱人在三个领域都精通呢?与其苛求我们的情人完美无缺,何不如找三位在三个方面有特长的爱人呢?他所爱的女人最终都嫁给了名门望族,而他始终是个流浪者,被他的祖国拒之门外达20年之久。
以下是没名的:
卡萨诺瓦,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望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对于卡萨诺瓦来说,如果上帝存在,那它一定是个女人。
提起卡萨诺瓦这个人,我想大多数中国人是陌生的(其实不久前我也是陌生的),在此我只稍透露一下他的事迹,这么说吧,他就是那个基因发生了突变,进而成了没有吃禁果前的亚当的人,是那个狂欢了一生的人,是那个在世界末日不会受到审判的人。他如果生在当代的中国,卫慧和棉棉之流将永远也不会有出名的机会,木子美和竹影睛瞳的表演只能是露天中的独舞,无数色情网站和无数色情制品公司将关门大吉(也可能生意更加兴隆),贾平凹《废都》里的那些小方框将会成为幼儿园的读本,池莉的《有了快感你就喊》,你将会觉得喊得一点也不到位,至于那本被人一再提起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与他那洋洋十多卷的回忆录相比,简直当垃圾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有一天当我的生命只剩下一个月,你来问我,我将如何渡过这余下的30个白昼与黑夜,我会说我要像卡萨诺瓦那样活一次。你会大惊小怪吗?我敢说,如果你认识了真正的卡萨诺瓦,你也会对这个人羡慕不已而只哀叹没有他那样旺盛的精力和才气。我想象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当我终于认识到人一生根本没有什么可以抓住、可以拥有的,能够不断反刍回味的唯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那么就让我在死神狰狞的病床上,回忆过往的激情、回忆那对欲望的赞美和在快乐中的呻吟!如果说深入绝境历险的探险家让我敬仰,那在情爱世界里畅游的冒险家卡萨诺瓦则让我惊叹!
我甚至感到现代女性主义者完全可以在卡萨诺瓦身上找到女性理论的依据。卡萨诺瓦不是一个践踏女性的采花大盗,而是女人的保护者、仁义好施的罗宾汉。他温柔 多情如贾宝玉,他精力旺盛如西门庆,他的文采飞扬丝毫不逊司马相如、唐伯虎。相对于卡萨诺瓦,中国的情色英雄西门庆之流是多么贫贱粗俗啊!
萨诺卡瓦大不一样。他令人震惊的地方就在于:他的头脑里根本没有道德这个概念;他完全在道德谱系之外。我想这种惊讶大概有点像,你突然发现和你生活了一辈子的人,原来是一只猴子。合上卡萨诺瓦回忆录后,我深深地向这本书鞠了一躬,这个威尼斯宝贝终于终于替我出了一口恶气,和这个大宝贝相比,我们的宝贝还宝贝吗?我们的上海宝贝成都宝贝各地宝贝大约都要齐刷刷地跪下,羞愧难当了吧?
卡萨诺瓦每走过一个身体,就教会了女人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什么是个体的解放。如果勉强给他贴上一个道德的标签,在他那最高的道德不过是服从内心的需要,——是内心的自由。有何堕落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卡萨诺瓦,一个脱离了高级趣味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Ⅵ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是什么样的人

海伦·凯勒
海伦·亚当斯·凯勒 (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 她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父亲亚瑟是位南方邦联老兵。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籍着她的导师波土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老师安·沙利文 (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1898年,海伦·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1900年秋,再考进哈佛大学的雷地克里夫学院,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教人难以置信。最后于1904年,海伦·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而且成绩优异。而这么多年来沙利文老师则一直留在海伦·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海伦·凯勒的手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内容,可说是对海伦·凯勒不离不弃,因此海伦·凯勒一生均十分感激她。 从1902年4月开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在美国的一家杂志上连载她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The Story of My Life)。第二年结集出版后轰动了美国文坛,甚至被誉为1902年世界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

海伦·凯勒的作品还有:1908~1913 着《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1929年着《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1953年美国上映海伦·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1955年着《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

10岁的海伦曾为一个5岁聋盲儿童成功地募集到了两年的教育费用。也许从那时起,她就已经立志要帮助世界上所有像她这样需要帮助的人。她给世界以爱心,世界回报她崇高的荣誉。1919年,海伦的故事被好莱坞搬上银幕,由她本人出任主演。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1955年,她荣获哈佛大学的荣誉学位,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受此殊荣的妇女。马克·吐温称她和拿破仑是19世纪最杰出的两个人物。

从海伦童年时起,每一任美国总统都邀请她到白宫做客,还被政府称为全美三十名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之一,1964年荣获美国总统亲自颁发的 “自由奖”,并被誉为美国的高级公民。1959年,联合国在全球发起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海伦·凯勒”运动,以资助世界各地的聋盲儿童。1960年,描写她成长经历的剧本《奇迹的创造者》获普利策奖,并被拍成电影。同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在海伦八十岁生日那天,宣布颁发“国际海伦·凯勒奖金”,以奖励那些为盲人公共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海伦·凯勒于1924年组成了海伦·凯勒基金会,并加入了美国盲人基金会,作为其全国和国际的关系顾问。其后她在国际狮子会的年会上发表演说,她要求 国际狮子会成为“协助失明人战胜黑暗的武士”。并说:“我为你们开启机会的窗,我正敲着你的大门。”1946年,海伦·凯勒担任美国全球盲人基金会的国际关系顾问,并开始周游世界,并游历了 欧、亚、非、澳各大洲35个国家。她尽力争取在世界各地兴建盲人学校,并常去医院探望病人,与他们分享她的经历,以给予他们生存意志。她同时亦为贫民及黑人争取权益,以及提倡世界和平。

1968年6月1日,88岁高龄的海伦走完了传奇般的一生。而在她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而有人曾如此评价她 :“海伦·凯勒是人类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相信众多的有疾病而聋、哑、盲的人都能在黑暗中找到光明”。

1971年,国际狮子会的国际理事为了纪念海伦·凯勒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宣布将每年6月1日定为“海伦·凯勒纪念日”。而在这日,环球的狮子均会举办与视力相关的服务性活动。

参考资料: http://post..com/f?kz=140822572

Ⅶ 《美国往事》的评价怎么样

导演莱昂内的巅峰之作《美国往事》无疑是一部极为迷人的影片。这部酝酿及创作历时13年,耗资达4000万美元的豪华巨片,是一部典型的美国“经典影片”,导演娴熟而潇洒地搬用着警匪片的套路:暴力色情与恩怨情仇、无耻之尤与侠肝义胆、卑鄙叛卖与义薄青天、酣畅淋漓与忧伤怜悯。自从第一次看过以来,一直都令我难以释怀。它从故事本身,到音乐,到布景,都充斥着一种强烈的怀旧氛围,随着画面的流动,一帧帧展开,令观者感同身受。

这个堪称“不输给《教父》的黑帮电影”,在我看来,其最特别之处在于在同样的场景中对三个不同时间段的描述,并通过主人公的相貌、场景中人物的变化、以及服饰和时代特征来表现时间的流逝。由于大背景的固定,这种细微之处的变化便带给人们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对旧时的怀恋之感也油然而生。

当然,欣赏影片并从中评价是需要一定的积累和消化,这东西因人而异,不能勉强。很多东西都是需要自己去体会的,别人评价的再好,没有共鸣也是无济于事。4小时的《美国往事》包罗万象,人生哲理丰富,是个值得反复观看的片子。

Ⅷ 我没什么可失去的了,没什么能在伤害我了。我的一生就是一场喜剧英文版

摘要 这是电影小丑里的经典台词,《小丑》是由托德·菲利普斯执导,杰昆·菲尼克斯主演的剧情片,于2019年8月31日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映[1],于2019年10月4日在美国上映[2]。

Ⅸ 《叫我第一名》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昨天晚上无意中看到这部在HBO播的电影,看得我泪水涟涟。因为没看到开头,上网去搜,发现在港台有好多人也跟我一样,熬夜、感动得哭。据说是真人真事改编。
英文名叫,front of the class。中文名竟然翻译成 叫我第一名。
看过电影,才能理解这个英文名的含义。

看的时候,会一直难受。
因为男主角患了妥瑞式症,就是神经出了问题,他不由自主地一直发出怪声,怪动作。这个病还找不着治疗办法。所以常常被人误解、憎恨。
当然是讲他如何艰难成长,最后获得认可的过程。
但是,你会觉得特别难受,因为这种病不能遮掩,随时随地发作,比发疯更显而易见。光是看完这个电影,我已经都要被男主角的怪声给折磨得头裂。
他每时每刻都要承受很多痛苦,也受到了很多很多伤害,所以他最后能获得的,是他值得的。

韩国有一部,光脚的基丰,也是讲一个精神有问题的孩子,最后成为长跑冠军的感人故事。但是,得妥瑞士症的人,除了这个治不好的怪病之外,就是完全健康正常的一个人。智障的人还可以活在自己的混沌精神世界里,外界的精神伤害不太会让他痛苦。
折磨妥瑞士症患者的,就是他的健康和清醒。当然,主角最后说,他要感谢的是妥瑞士症。他这么说,让我几乎要相信上帝的存在。

看到资料写说,美国有10-20万人患妥瑞士症,真是可怕的数字。以前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个病,不知道中国有多少人。
看到港台的电影论坛里,竟然有好些网友说自己也患有这种病。

无一例外,虽然有伤害存在,当然是爱拯救了他。最幸运的是,他有永远正面鼓励他爱护他的家人,有懂得如何激发儿童向善的校长,有能够理解他的社会人士。你会觉得,美国梦真是太迷人了,如此开放有爱,变化一定会发生。

我一边关电视,一边哽咽着想:如果他生得丑陋,又不聪明,又没有爱他的家人,又是出生在中国或者朝鲜,可该怎么办啊?

这是一部励志片,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梦想,要有不惜一切去争取实现梦想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没有一个人的指纹和你的是一样的,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无价的,因为给你再多的钱,你也不会轻易交换你身体的任何一部分,比如眼睛,心脏,肺脏……
相信你,你天生是一个赢家,在你出生时,你已经打败了3亿个你的兄弟姐妹,你才来到这个世界。坚信自己,你会成功的……

Ⅹ 海伦凯勒的《我的一生》的读后感!!急求!谢了,好的加分!

海伦凯勒西元一八八一年六月出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多斯康比亚镇。
海伦在小时候是一个很活泼健康又聪明的小女孩,在刚毅的父亲及慈祥的妈妈爱护之下,很快乐的成长。但在她一岁七个月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她得到了急性脑膜炎,虽然保住了她的性命,不过耳朵却再也听不到了、眼睛再也看不到,连说话都到影响。
海伦的爸爸为了让她能接受教育,于是请了沙丽文老师来家里教她,老师从吃饭的礼节开始慢慢的教导她,后来又教他使用手语和别人沟通,起初,海伦并不配合,后来在沙丽文老师耐心的教导下,才让她慢慢的学会各种东西;等到海伦可以灵活的运用手语时,她开始觉得这样沟通太慢了,所以海伦又自己学习发音,以便增加学习成效,最后她不但学会了说话,并且以非常优秀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
之后,海伦也常常在美国各地演讲,时常帮助身体残障的人。
当我读完这本书,我深深的佩服海伦凯勒,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力,不但让她克服了身体的障碍,而且开创了她人生的方向,我也要学习这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用功的读书,座一个有用的人。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750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715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712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449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439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1087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369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792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832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