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标可以移动到现实世界的电影
1. 看这图画就能瞬间移动到那里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心灵传输者 (2008)
导演: 道格·里曼
编剧: 大卫·S·高耶 / 吉姆·乌尔斯
主演: 海登·克里斯滕森 / 塞缪尔·杰克逊 / 杰米·贝尔 / 蕾切尔·比尔森 / 戴安·琳恩 / 更多...
类型: 动作 / 科幻 / 惊悚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剧情简介 · · · · · ·
羞涩内向的15岁高中生戴维•莱斯(Max Thieriot 饰)拥有灰暗的童年,母亲在他5岁时离家出走,父亲则粗暴蛮横,他在学校里还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某天,他不慎跌入冰窟中,却由此发现自己拥有心灵传输的神奇能力。这项能力可以让戴维凭借想象瞬间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地与地之间从此没有障碍。
在此之后,戴维离开家独自居住,并利用这段时间学习掌握心灵传输的技术,而他首要目标锁定在抢银行上。多年后,戴维(Hayden Christensen 饰)因此过上随心所欲、养尊处优的自在生活。然而他的好日子即将走到尽头,一个名叫“游侠”的神秘组织专门追踪具有心灵传输能力的异能者。戴维成了被追击的对象……
2. 一个外国电影,小女孩带上眼镜看到科技城市,但移动就会碰到现实的墙壁。
明日世界 Tomorrowland (2015)
导演: 布拉德·伯德
编剧: 布拉德·伯德 / 达蒙·林德洛夫 / 杰夫·詹森
主演: 布丽特·罗伯森 / 乔治·克鲁尼 / 拉菲·卡西迪 / 休·劳瑞/ 托马斯·罗宾逊 / 更多...
类型: 动作 / 科幻 / 冒险
制片: 美国 / 西班牙
语言: 英语 / 法语 / 日语
上映: 2015-05-26(中国) / 2015-05-22(美国)
片长: 130分钟
又名: 未来乐园 / 未来世界
3. 主角可以靠意念闪到世界各地的电影叫什么
《心灵传输者》是于2008年2月14日在美国上映。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一个15岁的男孩戴维,发现自己拥有一种“瞬间转移”的神奇能力。经历了一番波折后他知道,拥有此般超能力的人并不只有他一个
4. 有没人知道有什么电影里出现那种 在光标一样的桌面上两手挥动 能操作一堆光标一样的 求助啊 高分求助
你说的一定是阿汤哥的《少数派报告》,很经典。
5. 求一部电影,游戏世界里朝一个方向走,不要理会路标,就会到达世界的尽头,最后游戏里的人物来到了现实世
美国影片《异次元骇客》,也叫《十三阶梯》《十三楼的虚拟世界》
导 演:约瑟夫·鲁斯纳克
主 演:阿明·缪勒-斯塔尔
文森特·诺费奥
格雷琴·莫尔
影片不仅主题科幻,情节也相当科幻。我们的世界是虚拟还是真实,没有人知道。也许我们世界的尽头不是美国中部的荒漠,而是太阳系的尽头,或者银河系,宇宙的尽头?
6. 求电影名~里面有个人可以想到哪里就瞬间移动到哪里
心灵传输者
中文片名
心灵传输者/穿梭者
剧情介绍
超能力,往往是检验道德走向的底线,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的善恶,就给予他极端的权力,那样他就会撕去虚伪的面具,露出真正肮脏的面目……如果你能随意用“心灵传输术”跨越时空,一眨眼就把自己送到想象中的地方,那算不算是极端权力的一种体现形式呢?
由于一种不规则甚至可以称之为异常的遗传基因,一位名叫戴维的年轻人突然发现自己具备了一种超能力,可以将自己在一秒钟之内运至任何地方,而他发现自己的能力后,第一件想到的事情,竟然是打劫银行……戴维拥有一个不甚愉快、甚至可以说是蛮悲惨的童年,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当他获得能力后,最想做的是改变自己以前的苦难生活,至少他还是一个不甚完善的人,拥有着很大的可塑空间,需要在随心所欲地掌握能力的同时,面对成年人的责任和义务。慢慢地,戴维发现自己拥有的这种神奇力量,已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几千年的时间了,而且不是“惟一”。由于刚刚掌握“心灵传输术”的人,都会像戴维一样产生短暂的混乱和兴奋,做出一些诸如打劫银行这种不理智的事情出来,所以另一个神秘的组织“游侠”也就应运而生,冷酷无情的他们只要遇见“心灵传输者”就毫不留情面地“斩立决”,存在于他们之间的战争,同样也维持几千年的时间了--而戴维也不例外,他很快就成了“游侠”追捕的下一个目标。
7. 脑电波玩游戏,谁是原力大师
“愿原力与你同在。”??《星球大战》。
虽然距离《星球大战》第一部上映已经过去了整整38年,但“原力”带来的魔力一直从未从人们的心中消退。最近,随着科幻电影《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的上映,在世界范围内又掀起了一波“原力”热潮。我们中的有多少人在年少时曾经幻想过自己可以点亮光剑,隔空抓物,或放出闪光,凝结护盾等,将那些超现实的画面一一实现?
然而,随着年岁增长,我们从书本上学会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道理,也知道了凭借意识不可能真的放出能量来,这些年少时的梦也渐渐散去了。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用意识进行控制,这可能吗?
近几年,一些新出的电影周边产品似乎对此给出了否定的答案。现在,只要你打开淘宝网,搜索“脑波玩具”,就会看到一些看上去很有科幻范的玩具,让你可以用自己的脑电波控制小球的移动,甚至和朋友展开脑力对抗比赛。虽然只是一些玩具,精度方面不得而知。但这只是一个开始,也许到这个世纪后半段,我们将可以用我们的心力直接控制计算机和各种智能物品,看上去就像那些超能力者一样。
现在看来,这项技术已经有了基础,也许还需要几十年的艰苦工作才可以将其完善。这个革命要成功,需要有两个条件。首先,头脑中的想法必须能够控制周围的物体。第二,负责识别的计算机必须能够了解人的思想,以便实现这个愿望。
前一个条件的显着突破发生在1978年。那一年,德国埃默里大学和蒂宾根大学的科学家将一根细小的玻璃电极直接放进一位中风后瘫痪的病人大脑中。此电极连接到计算机上,分析他的大脑信号。中风病人能够看到计算机屏幕上光标的闪动。然后,利用生命反馈,他尝试只凭思索去控制计算机显示的光标,就这样,实现了人的大脑和计算机之间的首次直接接触。
在那以后,布朗大学的神经科学家约翰?多诺霍完善地开发了这项技术,他创造了一个叫做“脑机接口”的设备,帮助大脑受到伤害的人的沟通。他引起了媒体的重视,甚至在2006年成为《自然》杂志的封面人物。他的患者里有不少的中风病人,虽然身体完全瘫痪了,但是他们的大脑还是活跃的。他放了一个小小的芯片在病人大脑控制运动神经中枢的部位。这个芯片连接到一个分析和处理大脑信号的计算机上,最终将信息发送到一个笔记本电脑上。开始时,患者对光标的位置不能控制,但可以看到光标移动。通过反复试验,患者学会了控制光标,几小时之后就能把光标定在屏幕上的任何地方。通过练习,中风病人能够读写电子邮件和玩视频游戏。最后的结果是,一个瘫痪病人能够执行任何计算机可以控制的功能。
而杜克大学的另一组科学家则用同样的思路,在猴子身上取得了类似的结果。他们在猴子的大脑上放了一个芯片,这个芯片连接到一个机械臂上。开始的时候,猴子们很烦躁,不知道怎样操作这个机械臂。但经过一些训练,这些猴子利用它们的脑力能够慢慢地控制机械臂的运动,例如移动它去抓一根香蕉。它们可以本能地移动这些机械臂,就好像这些机械臂是它们自己的一样。
这意味着有一天,我们能够利用纯粹的思维控制机器。就算是瘫痪的人也能以这种方式控制机械手臂和腿。或许能够把一个人的大脑直接与机械手臂和腿连接起来,不经过脊?,这样,患者就又能行走了。而这也为利用大脑的能力控制世界奠定了基础。
计算机有可能识别意识吗?
第一个条件看上去可以满足了,那么,轮到第二个条件。即计算机真能够识别一个人的思想吗?
从1875年起,人们就知道,大脑是根据通过神经电流产生微弱的电信号工作。这些电信号可以通过放在大脑周围的电极来测量。通过分析这些电极拾取的电脉冲就可以记录脑电波,这叫做脑电图。前面提到的脑波玩具正是利用了这个方法,这些玩具里面放置了脑电波类型的电极。如果你以某种方式集中思想,催动脑电波活跃,你就可以激活头巾中的电极,从而对玩具发出指令。当然,这样的指令非常粗糙,电极本身还不能真正识别你的思想。
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它能迅速检测大脑发射的各种频率,无须精心制作昂贵的仪器。但是脑电波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能定位思想在大脑中的特定位置。这意味着它最多只能粗放地检测大脑是否正在活动,活动的激烈程度如何,大概意向是什么,却很难提取出更加具体的信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引入了一个更敏感的方法,那就是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fMRI)。fMRI扫描仪利用无线电波产生的“回波”窥视活组织的内部。这使我们能够锁定各种信号的位置,产生大脑内部的3D图像。这是相当美丽的一幅图景,人的大脑犹如连上了密密麻麻的灯泡,随着意识的活动,各处的灯泡不断地亮起又熄灭,蔚为壮观。
可惜fMRI扫描仪是非常昂贵的,要求实验室有完整而笨重的设备,这使得它很难被普及应用。但是它已经成功给出了我们大脑如何思考的细节。事实上,fMRI扫描仪甚至可以检测到大脑中思想的运动,分辨率为0.1毫米,比大头钉的尖头还小,大约相应于几千个神经细胞。因此,能够给出大脑思索过程中能量流动的三维图像,精确到令人吃惊的地步。最终,甚至有可能建成能够探测单个神经的仪器,在这种仪器的帮助下,人们也许能够读取与特定思维相应的神经系统模式。
前段时间,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取得了突破。他们通过对观看各种物体,如食物、动物、人和各种颜色的普通物体的人进行fMRI扫描,来确认计算机识别意识图像的能力。他们编制的软件程序能将这些物体与相应的fMRI模式联系起来。看到的物体越多,计算机程序在fMRI扫描上识别这些物体的效果就越好。
结果表明,即使对于完全新的物体,情况也是如此,并且软件程序通常能够正确地将这个物体与fMRI扫描匹配。当出示120张这些物体的图像时,软件程序能够识别出的与这些物体有90%是正确匹配的。当出示1000张新图像时,软件识别的成功率为80%。他们最终表示,虽然目前只是识别,但也许很快就有可能只通过测量人脑的活动,就能重新构造这位观察者所看到的图像。
这个方法的最终目标是创建“思想词典”,到那时,每个物体与某个fMRI图像有一对一的关系。通过阅读fMRI模式,我们能够译解这个人在想什么。最终,计算机将能够扫描从大脑中涌现出来的成千上万的fMRI模式,并译解它们。用这种方法,我们能够译解一个人的意识流。
虽然这暂时还难以推广,但目前,这种思路已经可以为我们在处理一些事情上提供帮助。比如fMRI扫描仪可以用做初步的测谎仪。讲谎话比讲真话引起更多的大脑中心的活动。因为讲假话意味着你知道真的,但不得不思索谎话和它的种种结果,比讲真话要求更多的能量。而扫描仪能够检测到这个额外的能量消耗。
目前,科学社团对fMRI测谎仪做最后的判断环节持保留意见,特别是在法庭的案例中。因为这项技术仍然太新,不足以提供坚实的测谎方法。印度的一家法院已使用这项技术处理过一个案例,现在美国法院也有几个案例涉及fMRI。也许还需要若干年仔细的测试,继续研究功能磁共振测谎仪的限制和精度,才能将它彻底投入使用。而它的逐步便携化,最终将使计算机可以随时随地地识别人类的意识。
一旦达成了上述的两个条件,属于科技的“原力”之路便可以昂首起航了。这路上可以预见的一个站点是心灵遥感,就像神话中通过思想可移动物体的,那种上帝般的能力。
看看现在蒸蒸日上的智能家居概念,试想一下在不远的将来,当我们在自己的家中行走时,我们用大脑活动直接告诉计算机我们要做什么,然后由计算机识别后,再去控制我们周围的东西。它可以移动重的家具、重新布置桌子、进行修理等,只要想想,它就可以为我们完成。
而这也不仅仅是方便生活而已,对于那些从事特殊工种的人,如技术工人、消防队员、宇航员等,这方面的发展是非常有用的。因为这样一来,他们不必亲自操控那些可能带来危险的器具,或是亲身涉险去完成工作,只需要通过将大脑连接到设备上,将自身的经验和想法投射到现场的机器那里,机器自然会为他们完成工作。但只是这样的话,看上去或许还不够酷。
想想在系列电影《星球大战》中,原力是一种神秘的场,它遍布星系,释放“绝地武士门”的智能,使他们能够用他们的头脑控制物体。这种力量能操控光剑、射线枪,甚至将整个恒星飞船轻轻浮起,还能控制别人的行动。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身边还没有发现这种名为“原力”的场,这意味着我们暂时还不能成为“绝地武士”。但是在将来,我们或许可以拥有另一个足够让我们施展这种魔法的场。
利用某些被称为“超导体”的物质,有可能实现靠意识移动物体。科学家们认为在本世纪末,或许就能够创造出在室温下运作的超导体,这就使得我们可以在自己身边创建起巨大的磁场,但只需要消耗很小的电能。就像在20世纪时,被称为“电的世纪”一样,在将来,室温超导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个磁的时代。
如今,产生强大的磁场还非常昂贵,但在将来,有可能变得几乎不需要费用。这也使我们有可能仅靠纯粹的意识就能移动物体。比如把小的超级磁铁放在各种物体的内部,就能几乎随意地到处移动它们。
我们设想在一件物品中放一个小的超导体,然后用意识启动,通过磁场传递能量,使它能产生磁能爆发,这足以推动它在房间中到处移动。例如,设想在一个桌子里面放了超导体。通常情况下,这个超导体不带电。但是,在通上小电流后,它就能产生强大的磁场,能够推着它在房间中移动。换句话说,我们将能够靠意识激活埋藏在物体中的超级磁铁,并控制它的行动。在将来,室温超导体可以藏在普通物体中,甚至藏在非磁性物体的内部,通过意识控制其外部磁场就可以使它移动,或是做出各种改变。
这会不会让你想起电影《X战警》中的“万磁王”呢?他举起手,用他的思想操控金属变成各种形状,或是做出攻击,或是载着自己在空中飘浮。他甚至可以直接移动沉重的金门大桥,使人感到震惊。想象一下未来的人类操控室温超导体时的姿态,靠着无处不在的磁场,他们释放自己的意识,让一切随着自己的心意移动,就像有许许多多的“万磁王”一样。
科幻作家克拉克曾经说过,但凡足够高深的科学技术,最初看上去都与魔法无异。也许未来的人类在回顾我们这段历程时,会为《星球大战》这样的电影而感到惊讶。在他们看来,这是一部伟大而精准的预言片,展示着那个时代的生活面貌,只是此时的我们还不得而知。在这一刻,就让我们以欣赏太空歌剧的态度,去沉浸在这浩瀚星河的世界中。
之后,再亲眼见证飞速发展的科技最终会将我们带往未知而魔幻般的未来。(本文原载于蝌蚪五线谱 作者:顾新书)
8. 有一个外国电影中的女生可以用眼光移动物体,叫什么电影
应该是:玛蒂尔达 (或译作:小魔女) (英文名:Matilda)(别名:Roald Dahl's Matilda ) 1996年的美国电影, 非常好看。 小女孩由Mara Wilson出演。 剧情简介: 4岁时的玛蒂尔达就已经把家里的书读完了,但基本上都是杂志,因为她那个经商的爸爸和嗜赌的妈妈根本不读书,所以也想不到为异常聪明的女儿买书读。还是玛蒂尔达自己提出上学的要求,父母才把她送进康琴小学。校长特拉奇布尔小姐投铅球出身,哪个学生不听话,她就把孩子像铅球一样投出墙外。全校师生都生活在她的阴影之下,玛蒂尔达也不例外。虽然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一年级老师汉妮小姐是小女孩心头的一缕阳光。老师欣赏玛蒂尔达的聪慧,鼓励她继续向上;而玛蒂尔达人小鬼大,发现老师心中似有难言之隐,于是她用自己的大小聪明,帮起老师的忙来。她可以用眼睛移动物体......
9. 有一部动漫电影,里面讲的是可以进入一个VR虚拟世界,还有一个女孩不知是人还是机器
《黑客帝国》系列是一个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架构特别宏大的影片。《黑客帝国》系列(包括动画)故事的时间跨度约为600年上下(时间可能不准确但至少有600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一个史诗级的故事了。但是电影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宏大的描写,除了第三部有一场不算特别大的战争之外,所以电影并不是一个史诗电影,不像同时期的《指环王》给人感觉宏大。这部电影的主要卖点还是特效(那个时候3d特效刚刚兴起,《黑客帝国》是第一个大规模使用3d特效的电影),其次还有中国功夫,动漫式的打斗情节(导演是做动画出身,开创了在电影里使用慢镜头打斗这种极具冲击力的表现手法,比如360°躲子弹的经典镜头)。大部分观众对电影的理解也止步于此。
不过《黑客帝国》这部电影的最精彩之处不在于剧情,而在于隐藏于电影之中的哲学思想。这部电影的导演对人类社会有着深刻的洞察,所以电影中的很多细节给人提供了一个深邃想象空间。
《黑客帝国》是我最喜欢的电影。它涉及了人工智能,人类社会,历史,哲学等很多我感兴趣的话题。看过这个电影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其他电影过于肤浅,但其实是这部电影的潜藏的暗示,隐喻太多。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开放式电影的一个里程碑。
电影的剧情没有什么好说的,叙事上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很简单很容易理解。本文侧重于分析暗示,象征等细节内容,以此来分析开放式电影。但还是先讲解一下黑客帝国的背景历史。
电影的背景跨度大约有600多年,而黑客帝国三部曲讲的仅仅是其中十几年的故事。
关于时间可能有争议,我个人认为是600年左右。因为电影里说过有好几代矩阵,而墨菲斯认为现在已经是2199年也就是里人工智能诞生已经过了100年左右,也就是Zion城已经建立了100年左右。而现在Zion已经被毁灭了6次了,如果每次都是100年的话那么应该有至少600年左右。
从动画版和黑客帝国二中可以了解到600年间人类历史的大概进程。
(史前时期:约为21世纪初)
首先,人工智能的发展导致机器人有了自己的意识,但人类却把依然把机器人当成机器,让他们从事危险的劳动。
机器们当然不愿意,一开始他们想要和人类和平相处,但是发现行不通,因为人类对始终存在戒心。
最后人类通过了一项法案,决定把机器人赶到一个固定的区域,让他们在那里生活。后来机器人在中东中部地区建立了一个国家。因为机器人可以不知疲倦的工作,而且差错很少,又不需要什么额外的娱乐活动,需求又很少。这样就导致,机器国生产的东西廉价又好用,长此以往资本大量流入了机器国,而人类社会的经济越来越不景气。
当人类与机器矛盾越来越大时,人类与机器爆发了战争。但此时,机器已经进化出了更高的智能,科技水平早已远远超越了人类。人类不是对手节节败退。
到最后关头,人类不得已使用终极武器,那就是切断机器人的能源——太阳能。人类用黑烟遮蔽天空,企图使用这种方式消灭机器。但是还是失败了,因为机器已经有了新的科技,生物能源。
(黑客帝国三部曲时期:约为2699年)
生物能就是把人类身体作为电池(确切来讲是生物核能),接入机器农场,人类就像蔬菜一样在农场里被种出,然后成长,直至死亡。然后不停地给人类喂食,输送营养,维持人的基本生理功能。但是为了提高存活率,需要让人有足够的意识活动。为此,机器设计了一个名为Matrix的系统。Matrix是一个虚拟现实系统,模拟了现实世界(约为20末到21世纪初期),它可以让所有接入机器的人类的意识自由活动。
但是Matrix依然很不稳定,因为有一部分人感知到了虚拟世界的存在。然后Matrix的设计师,改进了Matrix,让一部分人脱离了Matrix。这些人在真实的世界建立了一座城市,名为Zion。但是人类脱离了Matrix发展越来越强大,又会引导越来越多的人脱离Matrix。这样越来越强的人类将会对机器人造成威胁。Matrix只好毁灭Zion,由Neo选中一部分人再次脱离Matrix建立新的Zion。
如此轮回了数个世纪,现在已经到了第六次毁灭Zion。但这次Matrix有些异常,因为这个版本的Neo,拥有了更多的特性。这次Zion并没有毁灭,但是Neo牺牲了自己与已经异化的特工同归于尽。
以上是黑客帝国的历史。这个历史是解读电影中各种暗示的关键。不过解读并不一定完全准确,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但这也是开放式电影的魅力。
电影中大量使用了圣经或者基督教的元素。
电影中主角叫做Neo(下图),而Neo-的意思就是“新”,而Neo重新拼写就是One,在电影里叫做The one,或者救世主。意思就是为人类打开新世界的救世主。
这次架构师考察了人类的历史,设计了更多符合人类的“荒唐的天性”,但是还是失败了。
这里我没有想明白为什么他失败了,但是从电影的叙述中,他还是过于追求完美。总以为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式去计算人类的心智。虽然设计出了人类的“荒唐的天性”但依旧无法完美的符合人类的精神世界。
其实仔细思考一下现实中人的行为就可以想明白,人的行为真的无法用公式去计算。比如:现实中有很多人是异性恋,有少部分人是同性恋;但有些人本来不是同性恋,却因为某些原因开始同性恋;而有些人性取向没有问题却喜欢易性;有些人既不喜欢男性也不喜欢女性,所以就做手术成了无性人。更不要说那些有有心理疾病的人,食人,解尸,人兽杂交之类的了。
10. 一部外国电影:里面有人可以随便时空穿越到世界上任何地方
心灵传输者1
地区:美 国
导演:道格·里曼
编剧:斯蒂文·古尔德
类型:剧情
主演:海登·克里斯滕森
时长:88分钟
上映: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