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袭珍珠港美国反击电影轰炸日本
1.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电影名字叫什么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电影名字是《虎!虎!虎!》。《虎!虎!虎!》于1970年9月23日在美国上映。该片讲述了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军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损失惨重,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的故事。
1968年12月,《虎!虎!虎!》筹备三年的剧本获得日美两国两国政府认可。拍摄工作也在12月开始。影片是由美国和日本合拍的,战争双方走到一起拍一部电影,导演也是双方各出一名,当时筹拍该片的目的就是为了呈现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历史。
《虎!虎!虎!》以近似个案检讨的方式交代日军偷袭珍珠港之所以会成功的来龙去脉,故不像其它战争片那么富有戏剧性和冲击性,但严谨的制作可让观众了解历史,日机轰炸珍珠港的场面亦拍得逼真可观。
2. 电影珍珠港后来对日本轰炸是真实事件么
珍珠港事件使美国的民心士气跌到最低点。为了唤起民众的信心,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空袭日本东京,以向美国民众表明,珍珠港遭袭绝不是美国的末日,美军有战胜日军的能力!
1942年1月,美国海军总司令、海军上将金接受了他的作战参谋的建议,决计对日本发动一次空袭。首选目标就是日本首都东京。当时,美国海军所有作战飞机的作战半径都无法达到轰炸东京所需的距离。正当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为此一筹莫展之时,海军总司令金偶然间听参谋部一位军官说陆军的远程轰炸机可以从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立即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经过一系列慎重地挑选,航程达1932公里、有“万能轰炸机”美誉的北美公司B—25型“密切尔”型轰炸机被军方选中。1942年2月3日,改装后的两架B—25B型轰炸机在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上起飞成功,初步验证了这一计划的可行性。
“美国英雄”杜立德
从3月初起,先后有24个候选机组到达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埃格林机场,为空袭日本做准备。在训练过程中,飞行员们发现,在适当的逆风情况下,B—25在450英尺跑道就可以起飞。4月1日,最后选定执行任务的16个机组在加利福尼亚州阿拉梅达航空站登上“大黄蜂”号。按计划,他们要由海军运送到距离日本尽可能近的地方,然后驾驶轰炸机从航空母舰甲板上起飞。这支部队的指挥官,就是美国飞行员中的传奇人物、陆军航空兵中校詹姆斯·杜立德。
1896年12月14日,詹姆斯·杜立德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拉梅达市的一个普通木匠家庭。1917年10月,杜立德加入美国陆军通信兵预备航空队,在圣迭戈附近的一个机场学习飞行技术,驾驶寇蒂斯公司的JN—4教练机。杜立德的身高只有1.69米,从机舱的一侧向外望都很困难,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名优秀飞行员。仅仅经过6小时带飞,杜立德就可以独立飞行了。
1922年9月4日,年轻的杜立德驾驶一架DH—4B型飞机,在空中飞行3481公里,用21小时19分从美国东海岸的佛罗里达飞到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创下了一天内飞越美国本土的纪录。后来,杜立德又在着名的麻省理工学院系统学习航空理论,并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1934年,已经离开军界的杜立德首次提出把空军从陆军中分离出来,建立独立的空军军种。1940年7月,当纳粹德国的军队肆虐欧洲之时,杜立德毅然放弃了在壳牌公司待遇优厚的工作,重新服役,以陆军航空兵中校军衔指挥B—26中型轰炸机部队。美国陆军统帅马歇尔将军曾经这样评价杜立德:“他是一位在战争中具有非凡的聪明才智和顽强毅力的指挥官。”当接受率机轰炸东京的任务时,杜立德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是一项即使轰炸成功也未必能生还的任务。
“将匕首插向日本的心脏”
1942年4月2日,“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载着16架经过改装的B—25型轰炸机驶离旧金山,在重巡洋舰“文森斯”号等6艘战舰的护航下,告别巍峨的金门大桥,消失在太平洋无边的雨雾中。
4月5日,另一支由海军中将哈尔西率领的以“企业”号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舰队也从珍珠港悄然出发,驶向正北方向。5天后,这支舰队与“大黄蜂”号舰长米切尔率领的舰队在北太平洋上的指定海域会合,合编为第十六特混舰队,由哈尔西指挥。此时的北太平洋浪高风大,船只稀少。4个多月前,偷袭珍珠港的日本舰队正是借助这条隐蔽航线,一举偷袭成功的。而现在,第十六特混舰队又恰恰是沿着日本人曾经走过的这条航线,携带着一架架满载仇恨和炸弹的轰炸机,悄然驶向日本。
4月18日凌晨,神采飞扬的哈尔西出现在早已列队完毕的飞行员们面前。他向飞行员们宣布:“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将匕首插向日本帝国的心脏———东京!”
随后,哈尔西将杜立德叫到跟前,交给他一枚“日美亲善纪念章”。这是哈尔西还在当少尉的时候,随舰访问日本横滨时,不知哪个团体赠送的。“把这个东西从东京上空扔还给日本鬼子吧!”
几乎是与此同时,被日本海军征用的渔船“日东丸23号”发现了第十六特混舰队的行踪。兴奋异常的“日东丸23号”船长还没来得及在清晨的薄雾中数清面前这支舰队的数目,便用明码向东京发报:“发现3艘美国航空母舰!”
“他们来了!”
凌晨6时30分,在东京郊外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自“日东丸23号”发来的情报摆在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的办公桌上。看到这份情报,几个月来一直忧心忡忡的山本马上意识到:“他们来了!目标一定是东京!”
“告诉‘日东丸’,报告敌舰具体数字!”
“无线电中断,联系不上,”值班参谋报告,“‘日东丸’可能已被……”
山本沉默不语。少顷,他把攥紧的拳头猛地砸向桌面。
自从珍珠港事件以来,日本每取得一次胜利,东京的市民就会排起长队,挥动旗帜,踏着冬雪,到皇宫大门前举行庆祝大会。在这一次次胜利中,日本全国上下都沉醉在战果
辉煌的美梦里。但是,在山本五十六心中,担心美国对珍珠港事件进行报复始终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必须绝对保证天皇所在地东京的安全”已成为山本朝夕不忘的事情。他甚至表现出了一种病态的敏感。每天在处理别的公务之前,他都要询问一下东京的天气情况。如果天气预报说东京附近天气不好,他便放心了,因为这样美国飞机就不会来了,东京就是安全的了。
在接到“日东丸”发来的情报后,山本立即命令驻扎本土的第二十六航空战队的飞机起飞,命令停泊在广岛的第一战列舰舰队和前一天刚刚返回本土的第二舰队起锚出航,迎击美国特混舰队。
“上帝保佑你们!”
由于发现了巡逻的日本渔船,哈尔西和杜立德原来的计划被打乱了。按原定作战计划,第十六特混舰队要在行驶到距东京500海里处时,轰炸机方才起飞。而若在此时提前200海里放飞轰炸机,就意味着飞行员生还的机会大大减少了。况且,提前行动还意味着轰炸机组将不得不在白天轰炸日本本土。这无疑将飞行员生还的可能又减少了一分。
最后,哈尔西拿定主意:日本人此时肯定认为轰炸机会在离日本300海里的地方起飞,他们肯定不会想到我们的飞机会提前400海里起飞。而这400海里的时差正是轰炸东京所需要的。于是,他向“大黄蜂”号发电:“飞机出动!祝杜立德中校和他勇敢的中队幸运。上帝保佑你们。”
一切准备就绪后,全体机组成员在后甲板列队,杜立德向大家讲明了提前起飞的原因。“弟兄们,死神将会迎接我们。”杜立德迎着狂风,将手臂挥了挥。“现在距离日本700海里,比预定的航程多200海里。而我们的燃油每一加仑都是计算好的。我们不得不在白天轰炸日本,而且没有一架战斗机护航。”
“有谁害怕吗?”杜立德的声音由严肃转向缓和,还带有某种戏谑:“咱们的替补飞行员愿意出100美元替换他。”
良久,一片呼喊打破了沉寂:“快去东京揍这帮无赖!中校,有您带队,我们什么也不怕!”“给我1000美元也不换。留着他的钱回夏威夷逛夜总会去吧。”
笑声过后,杜立德下令:“准备登机!”
东京上空30秒
“飞行员上机!飞行员上机!”从扬声器里传出急促刺耳的声音。不一会儿,发动机的轰鸣声,怒海狂涛的撞击声与撕裂声,官兵的欢呼声汇合在一起,致使庞大的航空母舰也不停地抖动起来。
8时20分,就在“大黄蜂”号的舰首被太平洋上的巨浪抬起的一刹那,杜立德的座机升上了天空。此时,他们距东京668海里。在最后一架B—25轰炸机起飞后,哈尔西命令第十六特混舰队调转船头返航。
3小时后,以巡航速度超低空向西掠过太平洋的B—25编队在一层薄雾中发现了日本海岸。当美机掠过停泊着的日本渔船桅杆的一刹那,飞行员们都十分担心会遭到地面防空炮火的射击。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渔船上的男女老少正热烈地向美机挥着手。他们把这些飞机当成了自己的飞机。
12时30分,杜立德率领他的飞机到达目标上空。杜立德后来回忆:“当我们飞入日本上空时,还听到日本无线电台正在用英语广播日本人生活的乐趣以及他们如何毫无轰炸的恐怖。正如我们所想到的,这时广播突然停止了,再听时,广播者却是慌慌张张地在讲着日语。那时,我们想,东京恐怕不是一个安全的乐土了。”
飞机迅速地向预定目标超低空飞行,机翼几乎触及树梢。机组人员打开了机腹弹舱门,投弹指示灯红光闪烁,一枚枚重磅炸弹呼啸而下。
此时,在东京市中心的广场上,刚刚结束了一场防空演习的日本老百姓还以为头上的大队飞机是刚才演习的继续。直到东京北部的工厂区传来一阵阵剧烈的爆炸声,浓烟和尘雾笼罩了半个天空,人们才发现,这些飞机的机翼上不是他们看惯了的旭日图案。
当空袭进行时,日本天皇裕仁正在御花园为前方将士采药,以示恩泽。警报初起时,他也以为是演习。当听到爆炸声后,他失去了往日的矜持,大声叫喊起来,一把拉起良子皇后的手躲进樱花林,周身颤抖不止。直到空袭过后卫兵四处寻找,他才惊魂初定。在轰炸前,美军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有令在先:“只轰炸军事目标,不准惊动天皇。”正是因为有这道命令,美军飞行员们才强压心头怒火,从皇宫上空飞掠而过。
降落中国
按照原定计划,杜立德率领的轰炸机编队在完成轰炸任务后,应飞往1100海里外的中国南昌和丽水机场降落。参加行动的16架轰炸机中1架因燃油不足向北飞去,降落在苏联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其机组成员一年后经伊朗回国。其余75名机组成员驾驶15架飞机飞入中国大陆后,也因燃油不足和天黑、大雾等因素,被迫迫降或跳伞。其中3人在迫降时丧生,8人因降落在日占区被俘。包括杜立德在内的其余机组成员在中国抗日军民的掩护下,平安转入大后方。
当天晚上,空袭成功的消息便由在中国获救的机组人员报告给美国国内。第二天,美国各大报都在头版以通栏大标题报道:美国飞机轰炸东京,杜立德中校干得漂亮!
19日下午,在白宫举行了气氛热烈的记者招待会。《洛杉矶时报》一位金发碧眼的女记者问此时满面红光的罗斯福:“请问,总统先生,轰炸东京的飞机是从哪个基地起飞的?”
罗斯福眨了眨眼,以他那特有的幽默回答道:“香格里拉,我想是从那里。如果不是这样,亲爱的小姐,你说又能从哪里呢?”
3.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还击日本的影片
《中途岛海战》
《大奇袭》
《狂林战曲》
《珍珠港》
《绝地救兵》
《风语者》
《红色警戒》
《父辈的旗帜》
除此之外还有《桂河大桥》,、《偷袭珍珠港》,《虎虎虎!》等老牌奥斯卡经典电影
4.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人反击的一部电影叫什么名字
根据描述这部电影是《珍珠港》
5. 电影《珍珠港》美国是怎样进行反攻的
是美国斗志昂扬的准备轰炸任务,是美国愤怒的长达八个月的对日本的工业区,城市进行空中轰炸,是在日本拒绝投降的时候,分别投下的两个原子弹,这长达八个月是轰炸是美国对于日本袭击珍珠港的反击,这两颗原子弹是美国对执意不投降不放弃,执意侵略的回礼。
日本偷袭珍珠港激怒了美国人民,1941年12月8日,美国正式向日本宣战。全国上下抑制高涨,许多青年自愿参军,无数兵工厂通宵加班生产武器,全球第一工业强国的潜力被完全激发出来。轰炸日本要横跨整个太平洋。轰炸机全部经过改装,防弹甲板、瞄准镜、机枪,只要轰炸,不必要的部件全部拆掉,为的就是减重,炸弹能带更多,飞行距离更远。起飞前,美国让飞行员把日本假装和谈留下的友谊勋章送回去,这一波妥妥的反击呀。
6. 美国用核弹炸日本的全过程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黑雨》
《黑雨》是由日本东映映画发行的123分钟战争影片。该片由今村昌平执导,田中好子、北村和夫、市原悦子、山田雅人、石丸谦二郎等主演,于1989年5月13日在日本上映。
该片改编自井伏鳟二所着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位淋过黑雨的女孩,像中了魔咒一样,永远得不到爱情的坎坷人生。
(6)偷袭珍珠港美国反击电影轰炸日本扩展阅读
广岛原子弹爆炸的时候,矢须子正坐船去看叔叔重松,在濑户内海上淋着了“黑雨”。后来重松夫妇带着矢须子,还有重松的母亲阿金一起回故乡——福山市的小岛居住。村里的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原子弹的伤害。重松把祖先的土地卖掉,跟儿时的好友一起搞鲤鱼养殖。
因为据说吃鲤鱼对治疗原子弹后遗症很有效。村里人各有各的烦恼。冈崎家带着一个一听到公共汽车引擎声就发狂的儿子悠一经营小杂货店。池本家放儿女去当酒吧侍者,自己偷偷的干黑活。而重松苦恼的不是自己的身体状况,而是矢须子的婚姻问题,提亲的人听说她见过“闪光”都缩了回去。
重松为了解除大家的疑虑,重抄了矢须子的日记,想证明她只是淋了黑雨,而没有直接见到“闪光”——原子弹爆炸。不久,重松的好友相继死去,妻子也得了神经分裂症。而矢须子只好把心灵寄托在那个没听到引擎声时象石雕一样一动不动的悠一身上,但是,不久她也开始掉头发了。
7. 美国原子弹炸日本的电影叫有哪些求解
(2001)电影
珍珠港
上映:
2001-08-10
地区:
美国
类型:
战争历史剧情爱情
导演:
迈克尔·贝
主演:
本·阿弗莱克乔什·哈奈特凯特·贝金赛尔威廉姆·李·斯科特GregZola
简介:
雷夫(本?阿弗莱特)和丹尼(乔什?哈奈特)是一对自小玩在一起的好兄弟,两人对飞行都有很大兴趣,曾一起学习过驾驶飞机,二战初期,两人又一起加入了美国空军部队。受训期间,雷夫与军中医院里的女护士伊弗琳(凯特?贝金赛尔)坠入爱河。 为协助欧洲各国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美军决定派出精英部队前往欧洲大陆,雷夫自告奋勇前往参战,并将伊弗琳托付给丹尼照顾,不久,噩耗传来,雷夫的飞机在空战中不幸被德军击落,生还可能几乎为零。伊弗琳与丹尼在相互勉励的伤痛中,萌生爱情。令他们没想到的是,雷夫并没死去,当三人重聚首时,尴尬顿生。日军偷袭珍珠港一事帮他们解了围,雷夫与丹尼决定不做情敌做战友。
8. 电影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报复日本的那部电影叫什么名字啊
是《父辈的旗帜》,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指导的
9. 美国偷袭日本广岛长崎得那部电影叫什么名字啊
叫《广岛之恋》
《广岛之恋》是由阿仑·雷乃执导,埃玛妞·丽娃、冈田英次等主演的爱情电影。该片于1959年6月10日在法国上映。该片讲述了一位法国女演员与日本建筑师之间的爱情故事。
剧情简介——
来自美国的女演员(埃玛妞·丽娃饰)到日本广岛拍摄一部宣传和平的电影,邂逅了一位日本建筑师(冈田英次饰),两人迅速陷入了热恋,后恋人被杀害,她的情感也随着死去的爱情一同逝去,在她讲述自己的故事的同时,真正的遗忘开始了。
就在女人的爱情被摧毁后,广岛也被原子弹摧毁了。整个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广岛人民的精神和生活都遭受到了巨大的摧残。可十几年后,女人却在广岛看到,人们只有靠博物馆中保存的战争的遗迹来回忆那段惨痛的历史,而本身却已经渐渐遗忘。
角色介绍——
1、Elle 演员埃玛妞·丽娃
一位美国女演员。去日本拍摄电影时,因邂逅了一位日本建筑师,而迅速与他陷入热恋。她本以为可以将初恋失恋的痛苦永埋心底,但她与日本男人迅速升温的恋情却开启了记忆大门。两段情的纠缠使她感到困惑。
2、Lui 演员冈田英次
一位日本建筑师。与一位法国女演员产生了婚外的恋情。他和Elle去参观博物馆时,令Elle想起了她14年前的初恋。在最后将要分别的时候,Lui极力劝说Elle想要把她留在广岛,可Elle终究还是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