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彗木相撞的动漫电影
⑴ 94年彗星木星相撞事件:爆炸能量相当于3-5亿颗广岛原子弹
在浩渺无垠的宇宙中,各种天体相互问的碰撞,可以说是很自然的事。对这种碰撞的研究,对人类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
1994年7月17日至22日,苏梅克一列维9号彗星所分裂成的22块碎块,撞击了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碰撞期间,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通过科学预报,观察了撞击的全过程。
对其进行的观察和研究,目的不仅在于对木星的研究,更在于对天体间碰撞的研究,因为这关系到地球的安危。
彗木相撞木星距地球约7.7亿多万公里,其直径近14万公里,体积和质量分别相当于地球的1316倍和318倍,堪称九大行星之首。由于木星质量较大,对小天体俘获力较强,而且在木星轨道附近的彗星较多,因此类似此次彗木撞击,数千年甚至上万年才有一次。对于人类来说,这的确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宇宙奇观。
人们在一年前就已洞察了这次空间灾难,全世界的天文学家都对此表现了极大的关注。列维9号彗星由于受到木星引力产生的潮汐力的作用,被撕裂瓦解在6个大块、15个中块和一些小碎片。经过长达两年的运行,苏梅克一列维9号所分裂成的22块碎块头尾相接,拉开了16万公里的距离。1994年7月4日4时15分,它的第21号(A)碎块以每小时21万千米的速度落入木星大气层。最后一块碎块(W)在7月22日16时过后不久撞击木星。在6天的时间内,绵延500万公里的21块碎块,相继飞过木星南极,撞击南纬45度地区。
估计,直径2千米以上的碎块撞击木星的爆炸性能量相当于3至5亿颗广岛原子弹或3至5亿颗氢弹。这次彗木相撞释放的总能量相当于40万亿吨TNT爆炸的能量,把木星撞出一个又一个黑斑状窟窿,其中最大一个面积是地球面积的80%,弄得木星伤痕累累。自1610年使用望远镜以来,这还是第一观察到如此令人惊心动魄大规模天体碰撞。由此可见,加强对彗星的观测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彗星的结构比较奇特。它那较亮的中心部分叫做彗核,形状近似球形,集中了彗星绝大部分质量,是彗星的主体。在彗核的外面有一层云雾包裹着,这层云雾就是彗发。它是由彗核中蒸发出来的气体和微小的尘粒所组成,形状类似球茎,彗核和彗发合称彗头。当彗星运动到太阳附近时,强大的太阳风和太阳辐射压力使它产生一条拖在身后的尾巴,这条尾巴称为彗尾。彗尾实际上就是在太阳风和辐射压力的作用下从彗头抛出的尘埃和气体流。彗尾最长可达2至3天文单位,但其物质密度极低。
据研究,人们推测木星表层可能不是固体,而是液态氢,木星大气则由极稀的氢、氨、甲烷等构成。当十多块直径两三公里的碎彗核以高速冲入木星大气时,摩擦产生的高温使彗星物质化为明亮、灼热的火球,接着在大气底层强大的冲击波使慧星物质本身自爆、气化。同时,木星大气与表层物质受高温、高压、冲击波的作用,瞬间气化、膨胀、喷发,形成风暴、气旋。深入木星液态氢表面的彗核炸开后,气体与尘埃形成的蘑菇云冲天而起,在木星南纬43,26度 45度之间环形区域内形成链状黑斑。
自1972年以来,人类发射了旅行者1号、2号,先驱者l0号、11号,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始终无法洞察木星内部的秘密。这次撞击则为研究木星大气成分、化学变化、表层物质组成等提供了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木星这样大的天体,曾遭受过多次各类小天体的撞击,这次碰撞,不会对木星产生多大影响,所留下的痕迹将会在几个月或几年中很快愈合。这使彗木相撞的研究有了更重要的意义。
在宇宙中,各种天体的碰撞极为普遍。一些科学家认为,我们的地球最初就是由小行星相互碰撞后粘连而形成的。在许多行星及它们的卫星上,都可看到极明显的撞击痕迹,月亮就是最好的例子。
⑵ 慧木相撞是怎么回事
1993年3月24日,美国天文学家尤金·苏梅克和卡罗琳·苏梅克以及天文爱好者戴维·列维,利用美国加州帕洛玛天文台的46厘米天文望远镜发现了一颗彗星,遂以他们的姓氏命名为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
这颗彗星被发现一年零两个多月后,于1994年7月16日至22日,断裂成21个碎块,其中最大的一块宽约4公里,以每秒60公里的速度连珠炮一般向木星撞去。这次彗星、木星相撞使科学家们激动不已,它是望远镜发明以来,甚至是望远镜发明以前的很长时间以来,人类所能观察到的第一次大规模天体相撞。科学家们计算,在太阳系中,像这次彗木相撞的天文奇观大约要隔数百万年乃至上千万年才会出现一次,它为人类更深刻地了解宇宙的奥秘,揭示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及进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根据对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运行轨道进行的计算,这颗彗星曾于1992年7月8日运行到距木星表面仅4万公里的位置。由于受木星引力的影响,彗核断裂成21个可反光的碎块,远远望去像是一串光彩夺目的珍珠悬挂在茫茫宇宙中。
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的第一块含有岩石和冰块碎片于格林尼治时间7月16日20时15分以每小时21万公里的速度落入木星大气层,释放出相当于2000亿吨TNT炸药的能量。撞击后产生的多个火球绵延近1000公里,发出强光。科学家们通过天文望远镜,看到木星表面升腾起宽阔的尘云,高温气体直冲至1000公里的高度,并在木星上留下了如地球大小的撞击痕迹。在彗木相撞前的一段时间里,木星发出的强电磁波比平时强9倍,撞击时溅落点温度瞬间上升到上万摄氏度。
⑶ 1994彗木相撞肉眼可见吗
1994彗木相撞肉眼可见。
来自美国的一对科学家夫妻曾经在1994年仰望天空的时候发现,在木星附近存在着一颗彗星,并为它取了名字。这颗彗星和木星的距离实在是太近了,所以这颗彗星会受到木星庞大的引力影响。
等到这对夫妇后来再看这颗彗星的时候,彗星已经被木星的引力撕裂开来,这些碎片不久后会掉入木星中。
相关信息: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亲眼目睹的天体撞击事件,美国组织了世界各国许多天文机构进行观测,除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地面观望台以外,还有哈勃望远镜以及正在前往木星的伽利略号探测器都参与了这次彗星撞击的观测。就连当时距离木星几十亿公里的旅行者一号也有任务,那就是从远方记录下撞击时候的电磁情况。
1994年,这颗彗星的二十多块碎片排着队一般撞击木星,其中有的碎片威力巨大,能够达到上万亿吨TNT的当量,这个数字大概相当于人类目前核武器总量的几百倍。人类目前制造过的单体威力最大的氢弹也就大概有上千万吨罢了,这个威力甚至还比不上这颗彗星最小碎片携带的威力。
⑷ 彗木相撞的介绍
1994年,千千万万的人亲眼目睹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次宇宙事件,那就是“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以下简称SL9)与太阳系中的最大行星——木星相撞。1994年7月17日4时15分到22日8时12分的5天多时间内,SL9的20多块碎片接二连三地撞向木星,这相当于在130多个小时中,在木星上空不间断地爆炸了20亿颗原子弹,释放出了约40万亿吨“TNT”烈性炸药爆炸时的能量。
⑸ 哪里有1994彗木相撞视频(不要模拟的,要空间望远镜和“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实拍的)
没有的。根本就没有拍到过。当时碰撞发生在木星背对地球一面。全世界只在几小时转过来后看到碰撞痕迹。那时也没看到过,别说现在了。
当时“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确实正好在轨。但由于技术限制,它没有连续视频拍摄功能。只能拍摄单幅低分辨率照片。即使这样也没听说它拍到过彗木相撞的现场照片。可能位置不对。
⑹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94年慧木相撞事件
1994-7-16发生的事件:彗星撞击木星
简介:
1994年7月16日至22日,一颗命名为苏梅克-列维9号的彗星断裂成21个碎块(其中最大的一块宽约4公里),以每秒60公里的速度连珠炮一般向木星撞去。这次慧木相撞使天文学家们激动不已,它可能是望远镜发明以来--甚至是望远镜发明以前的很长时间以来--人类所能观察到的第一次大规模天体相撞。科学家们计算,在太阳系中,像这次彗木相撞的天文奇观大约要隔数百万年乃至上千万年才会出现一次,它为人类更深刻地了解宇宙的奥秘,揭示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及进化(如对恐龙的灭绝的争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不速之客”的发现和到来
这颗彗星是美国天文学家尤金·苏梅克和卡罗琳·苏梅克夫妇以及天文爱好者戴维·列维1993年3月24日利用美国加州帕洛玛天文台的46厘米天文望远镜发现的,故以他们的姓氏命名。根据对其运行轨道进行的计算,这颗彗星曾于1992年7月8日运行到距木星表面仅4万公里的位置。由于受木星引力的影响,慧核断裂成21个可反光的碎块,远远望去像是一串光彩夺目的珍珠悬挂在茫茫宇宙中。
天文学家们推测,这颗彗星环绕木星运行也许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由于它距离地球太遥远和亮度太暗淡而久久未被发现。它开始时可能只是一颗从外层空间进入太阳系的普通彗星。据目前推测,太阳系外围有一个由数十亿颗彗星构成的彗星带。可能是由于过往星体产生的引力摄动的原因,不时有一些彗星脱离彗星带而进入太阳系。有的彗星像匆匆过客,只是从太阳系掠过,然后再回到外层空间,有的彗星则像哈雷彗星一样被吸进太阳系轨道作周期性运行。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显然就是被木星轨道捕捉住的一位“不速之客”。
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与木星相撞的撞击点正好在相对于地球的背面阴暗处,人们在地球上无法直接观察到撞击情况。但是木星周围有16颗卫星和两道暗淡的光环,科学家们可以观察到撞击对木星的卫星和光环产生的反光效应。此外,木星的自转周期为9小时56分钟,众多的撞击点可以随着木星的快速自转运行到面对地球的位置,使人类每隔20分钟左右就能观察到撞击后出现的蘑菇状烟云和其他效应。
一次意外的收获
众多设备中离木星最近的一个是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慧木相撞时,它正处于距木星约2亿公里的位置。该探测器原定于1986年5月由美国航天飞机带入太空发射,由于“挑战者”号1986年初升空后爆炸,致使原计划推迟到1989年10月。美国字航局对其发射方式也作了相应调整,采取了大迂回方式,即首先让它朝着太阳的方向飞去,途中接近金星,受金星的影响而加速,然后飞回地球附近,靠地球加速再飞入前往木星的轨道。这种方式需要花6年时间让其到达木星附近。正是由于该探测器发射计划和方式的变更,才使人类获得了一次原先没有料到的观测手段。伽利略号探测器上装有CCD照相机、紫外线分光仪、等离子体检测器、磁强针等先进的观测设备,能对木星发出的各种光、对撞无线电波和尘埃环境等进行测量并作详尽的记录。
彗星“亲吻”过后
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的第一块含有岩石和冰块碎片于格林尼治时间7月16日20时15分以每小时21万公里的速度落入木星大气层,释放出相当于2000亿吨TNT炸药的能量。撞击后产生的多个火球绵延近1000公里,发出强光。人们通过天文望远镜,看到木星表面升腾起宽阔的尘云,高温气体直冲至1000公里的高度,并在木星上留下了如地球大小的撞击痕迹。科学家们测定在慧木相撞前的一段时间内,木星发出的强电磁波比平时强9倍,撞击时溅落点温度瞬间上升到上万摄氏度。
木星是太阳系9大行星中位居中间而且又是最大的一个星球。它的半径为71300公里,比地球大11倍;体积是地球的1316倍,重量是地球的318倍,相当于其他8大行星总质量的2.5倍。但木星的密度仅为地球的1/4,这说明木星表面有深而广的海洋,海洋上面有一个厚度达1000公里的密集的大气层。它的大气层中将近89%是氢分子,11%是氦,另外有少量的氨、甲烷、水、乙烷、乙炔、一氧化碳、氰化氢及其他一些复合物。木星大气层的上面飘浮着由氨结晶体形成的云层,这个云层的下面可能还有诸如氢氧化氨、水和冰等复合物构成的云层。彗星碎块对木星的连续撞击引起强烈爆炸,产生巨大闪光现象,把木星的卫星照得非常亮。木星表面形成了巨大的蘑菇云,在木星大气层中引起大风暴并且持续很长时间。撞击使许多物质从木星上溅出,形成一个由气体和尘埃构成的物质环。科学家们在彗星碎块进入木星的化学复合物云层的时候,观察由爆炸引起的闪光,从撞击点向外扩展的波浪状以及木星大气层出现的化学变化或环流变化。科学家们还观察彗星碎块在到达木星之前的最后几分钟的运行情况,希望能看到彗星表面附着的尘埃脱离以后是否会显露出慧核。
尽管自那次通古斯大爆炸以后迄今尚未发生过外星体撞击地球的事件,但地球并不是平安无事了。天文学家们经过观测发现,在火星的外侧和木星的内侧有一个由数目众多的小行星构成的小行星带。它们一般都是按照正常轨道运行,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不安分守己分子悄悄逃跑,进入近地轨道,给地球带来威胁。1989年曾有一颗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引起人们一阵紧张。
⑺ 1994年慧木相撞事件,真的是外星人庇护我们吗
经过长达25亿年的演变,地球生命最终在5.4亿年前迎来生命大爆发,史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在这次生命大爆发中大量节肢、腕足、蠕形、海绵、脊索动物等这些动物悉数登场,各种各样的动物首次在地球上亮相,地球也迎来了第一次生命大繁荣景象,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不仅为地球生命繁荣做出贡献,而且还为地球第一代生物霸主恐龙家族的诞生打下了基础,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2亿年后,也就是2.4亿年前恐龙家族开始出现,从此开始了恐龙家族在地球上长达1.6亿年的统治历史,可惜的是在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为10公里长的陨石从天而降,撞击地球释放出的总能量相当于2亿颗广岛原子弹同时爆发释放的能量,这次撞击引发剧烈的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和气候变化,最终导致统治1.6亿年前之久的恐龙家族灭绝。
⑻ 1994年慧木相撞事件,威力相当于多少颗原子弹同时爆炸
94年发生的彗星和木星相撞所产生的威力就相当于20亿颗原子弹同时爆炸,无数人被这一场撞击震撼,至今无法忘却。
撞击影响导致木星云层紊乱
第一块碎片状上木星的时候木星表面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第九块的时候,木星表面已经形成了一块可见黑色疤痕,这场撞击天象一共持续6天,木星表面伤痕累累,有些创面直径甚至比地球直径还要大两倍,木星周围云层已经发生了明显紊乱。
就拿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子弹来做比喻,那场爆炸导致日本广岛92%的地方无法辨清原貌,而慧木相撞,所释放的能量是原子弹的20亿倍,所以给木星云层留下了无法修复的黑色疤痕。也使得木星的大气层气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换,如果木星当时有生命系统的话,在这次激烈撞击下,这些生命根本没有幸存的可能。